新序二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序》二则 ppt课件
《新序》二则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前省略介词“于”)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判断句) ▼以示玉人 (“以”后省略宾语“之”)
★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B.吾非赠之也。
C.子罕非无宝也。
D.非所以赠也。
(A,非判断句,”献”后省略宾语”之”)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新
序
活用词
》
二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名作状:向西)
则
●(徐君)不言而色欲之(名作状:神色中)
●然其心许之矣 (名作状:心中)
●从者止之曰 (使动用法:阻止)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形作名:故交)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名作动:当作宝)
●其取弥精 (动作名:选择的东西)
《新序》二则
★非所以赠也 (所以,用来…的东西/可以用来) ★虽然,吾心许之 (虽然,纵然如此/尽管如此) ★玉人以为宝 (以为,认为…是) ★儿子必取搏黍矣 (儿子,小孩子 ) ★鄙人必取百金 (鄙人,鄙俗的人/见识短浅的人)
《新序》二则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晋·杨泉《物理论》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 ◆公生明,廉生威。——明·郭允礼《官箴》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自勉联》
●从者阻止季子说“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季 子却说“吾非赠之也”,对季子此言你怎么理解?
序二篇ppt课件
9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两位大师在为同一本 书写作的序言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天人合一” 的对话。
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和认识论。宇宙观: 庄子的作品以哲学散文为主,宇宙观否定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进而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在他看来,人生如此虚无缥缈,主张远离现实, 世界的物质性是无法认识的,宇宙观的不可知 论表现出庄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切都是“莫若以明”。
11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批判才能吸收,扬弃才能继承。 庄周的唯心史观、相对主义认识论和世界不可知论我 们当以唯物主义思想进行理性的分析。
但是,庄周的思想体系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 素。相对主义认识论也包含着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 根据老聃“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周提出“天道无为 而自然”的主张,就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吾生也 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在一定意义上 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的印象、与作者的关系、介绍创作风格等等。 另一类是赠序,用于赠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用
于临别赠言者多常见,用于诗歌也用于文章。 如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的 全名是《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典型 的赠序文。
3
现代“序”
现代序文的写法,除上面介绍的基本内容外,形式上 是千变万化了。一般写序的多为大家,所以风格各异。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多褒奖作者和作品,表达自己独到 的见解。时下社会风气的变化影响到学界,多为作者 和作品唱赞歌或颂词,这无疑也是作者内心希望的, 真所谓“好风凭借力”。高明的序文不能过于黏滞在 作品的述评内容介绍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借题发挥, 并且在若即若离的表述中巧妙地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是有机的结合。季羡林和陈省身为范曾《庄子显灵 记》写的序文,就可以说是典型。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两位大师在为同一本 书写作的序言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天人合一” 的对话。
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和认识论。宇宙观: 庄子的作品以哲学散文为主,宇宙观否定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进而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在他看来,人生如此虚无缥缈,主张远离现实, 世界的物质性是无法认识的,宇宙观的不可知 论表现出庄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切都是“莫若以明”。
11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批判才能吸收,扬弃才能继承。 庄周的唯心史观、相对主义认识论和世界不可知论我 们当以唯物主义思想进行理性的分析。
但是,庄周的思想体系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 素。相对主义认识论也包含着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 根据老聃“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周提出“天道无为 而自然”的主张,就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吾生也 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在一定意义上 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的印象、与作者的关系、介绍创作风格等等。 另一类是赠序,用于赠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用
于临别赠言者多常见,用于诗歌也用于文章。 如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的 全名是《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典型 的赠序文。
3
现代“序”
现代序文的写法,除上面介绍的基本内容外,形式上 是千变万化了。一般写序的多为大家,所以风格各异。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多褒奖作者和作品,表达自己独到 的见解。时下社会风气的变化影响到学界,多为作者 和作品唱赞歌或颂词,这无疑也是作者内心希望的, 真所谓“好风凭借力”。高明的序文不能过于黏滞在 作品的述评内容介绍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借题发挥, 并且在若即若离的表述中巧妙地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是有机的结合。季羡林和陈省身为范曾《庄子显灵 记》写的序文,就可以说是典型。
新序《二则》
《送人有得玉者》
体现了他豁达超脱的情操。接
着作者通过( )的手法,从人对
宝物的(
)展开议论,进一步
强调了子罕“ ”的高尚品德和境
界操守。全文( )结合,设喻巧
妙,语言精练,自然流畅,意义深刻。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 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 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孙叔敖不但 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尹,得到很好的声誉。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朗读一遍,并请一个同学把这个 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一下。
有一句广告词中说“总有一种力 量让你感动”,究竟是什么力量 让孔子如此感动呢?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李白
大家从自己的学习中有没有无 欺、讲究诚信这样的例子 ?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 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 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 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论“四知”《后汉书·杨震 传》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故事
诚信无欺延陵季子
宋人有得玉者
朗读故事,说说这个故事 的大意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最好能够和上一个故事形成 对联
廉洁不贪司城子罕
联系自己生活,谈谈怎样看 待子罕“以不贪为宝”?说 说你的“宝”是什么?
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
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 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 受?”对曰:“故以嗜鱼, 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 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 鱼。”
“一个人只追求吃穿, 他的格不高。”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季札)将奉命向西边出使晋国, 延陵季子(季札)将奉命向西边出使晋国,他佩带宝剑拜访了 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细看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 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细看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流露出 希望得到这把宝剑的神色。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使命, 希望得到这把宝剑的神色。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 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默许把宝剑赠给徐君了。 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默许把宝剑赠给徐君了。 季子完成出使晋国的使命,返回吴国(经过徐国时), ),徐君已在楚 季子完成出使晋国的使命,返回吴国(经过徐国时),徐君已在楚 地死去。于是,季子解下宝剑奉献给徐君继位人。他的随从人员阻 地死去。于是,季子解下宝剑奉献给徐君继位人。 阻他说: 这是吴国的宝物,是不能用来送人的。 延陵季子说: 阻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是不能用来送人的。”延陵季子说: 我不是赠给他的。先前,我来到徐国,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 “我不是赠给他的。先前,我来到徐国,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 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脸上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神色。 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脸上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神色。我因为 有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 有出使上国的使命,所以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但我心里已经答 应给他了。现在他已死就不进献,这是欺骗我自己的心呀,因为爱 应给他了。现在他已死就不进献,这是欺骗我自己的心呀, 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 解下宝剑赠给了徐国的继位人。(这位)继位者说: 。(这位 解下宝剑赠给了徐国的继位人。(这位)继位者说:“先君没有留 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敢接受您的赠剑。 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敢接受您的赠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 了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了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徐国人为赞许延陵季子就作了首 歌来歌颂他: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歌来歌颂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训俭示康
达:显达。 相:辅佐。 衣:穿。 鄙:鄙视,看不起。 亡:逃跑。 日:每天。 卒:最终。 东市:刑场。 冠:居于首位,位列第一。 遍数:列举。 聊:姑且,暂且。 身:自己。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 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 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 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 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 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 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 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靡:奢侈。类:大都。蹑:穿。履:鞋。 先公:对死去父亲的敬称。 行:行酒,给客人斟酒。酤:同“沽”,买酒。 然:这样。非:讥评,认为不对。数:多次。 数月:几个月。发书:发送请柬。苟:如果。 靡:倒下。颓弊:败坏。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 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 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 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 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 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 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 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 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延陵季子挂剑诚信无欺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 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 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 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 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 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 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 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靡:奢侈。类:大都。蹑:穿。履:鞋。 先公:对死去父亲的敬称。 行:行酒,给客人斟酒。酤:同“沽”,买酒。 然:这样。非:讥评,认为不对。数:多次。 数月:几个月。发书:发送请柬。苟:如果。 靡:倒下。颓弊:败坏。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 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 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 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 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 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 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 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 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延陵季子挂剑诚信无欺
新序二则 用
这“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 面的宝。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的超过常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 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 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由此得出“其 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 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 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总而言之就是 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位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今 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名的 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就是 季子。
新序二则 用
《新序》
《新序》,笔记小说集。 为刘向以历史故事阐发其政治 思想的著作,采集舜、禹至汉 代以来的各种传说及文献记载 的嘉言懿行,分杂事、刺奢、 节士、义勇、善谋五类加以编 纂,文字大多引自经传诸子及 《史记》等,叙事生动,富有 形象性;其中若干传说,也可 视为意味深长的寓言,开创了 魏晋小说的先声。
有一句广告词中说“总有一 种力量让你感动”,究竟是什 么力量让孔子如此感动呢?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的 是哪一种传统美德?
讨论: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颂 的价值?
“诚信”是《延陵季子将西晋》的主题。 季札带宝剑拜访徐君时,读懂了徐君对宝 剑的羡慕眼神,于是,季札在心中许下了 赠送宝剑给徐君的诺言。文章围绕“心许 之”因而多次“脱剑致之”展开描述,主 要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季札的真挚诚信。
孔子曾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之于 人,“一言为重”,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人 品的提升,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和为 官者取信于民的准则。徐人唱词中的“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赞颂了诚信的道德风 范之于千金,更为宝深远的文化影响。李白在诗 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 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杜甫、黄庭坚对他也是非常佩服。
新序二则ppt课件
不同罢了 (5) 其 知 弥 精 , 其 取 弥 精 ; 其 知 弥粗,
其 取 弥粗。 译文: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
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33
4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
阻止
判断句 用来——的
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
先前
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因为
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
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
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
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
黄莺 婴儿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鄙俗的人
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 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现在拿 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 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 必选择百两黄金;
15
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
译文:从前,有人向郑国,国相赠鱼,郑相不
收受。有人对郑相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为
什么不接受呢”郑相说:“我因为特别喜欢鱼,
所以不收受别人送来的鱼。收受了鱼就失去我的
俸禄,不能再吃到鱼了;不收受礼物,我这能得
到俸禄,终身能吃到鱼。”
23
• 养浩然正气 • 筑精神高地
24
(一) 古音通假
(1)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 “返”,返回
剑兮带丘墓。”
7
•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的是哪 一种传统美德?
• 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颂的价值?
8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给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 (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 名的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 就是季子。
其 取 弥粗。 译文: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
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33
4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
阻止
判断句 用来——的
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
先前
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因为
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
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
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
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
黄莺 婴儿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鄙俗的人
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 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现在拿 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 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 必选择百两黄金;
15
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
译文:从前,有人向郑国,国相赠鱼,郑相不
收受。有人对郑相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为
什么不接受呢”郑相说:“我因为特别喜欢鱼,
所以不收受别人送来的鱼。收受了鱼就失去我的
俸禄,不能再吃到鱼了;不收受礼物,我这能得
到俸禄,终身能吃到鱼。”
23
• 养浩然正气 • 筑精神高地
24
(一) 古音通假
(1)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 “返”,返回
剑兮带丘墓。”
7
•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的是哪 一种传统美德?
• 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颂的价值?
8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给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 (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 名的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 就是季子。
《新序》二则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向西) (色,神色中) 不言而色欲之 (心,在心里) 然其心许之矣
(歌,歌唱) 名词作动词:徐人嘉而歌之曰: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 (带,挂)
名词意动用法: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 (故,老朋友)
形容词作名词: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一词多义
带: (佩带) 带宝剑以过徐君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挂) 致: 致使于晋 遂脱剑致之嗣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 一个人大仁大义,非常想拜 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 当孔子找到他,想向他学习 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 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为 这个人写下了历史上非常有 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 (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碑文, 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 这个人就是季子。
《新序》二则
刘向
作者介绍
刘向,本名刘更生,字子政。西 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 (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 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 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 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 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 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 《列女传》等书。 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 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 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根据战 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
《新序》
《新序》,笔记小说集。 为刘向以历史故事阐发其政治 思想的著作,采集舜、禹至汉 代以来的各种传说及文献记载 的嘉言懿行,分杂事、刺奢、 节士、义勇、善谋五类加以编 纂,文字大多引自经传诸子及 《史记》等,叙事生动,富有 形象性;其中若干传说,也可 视为意味深长的寓言,开创了 魏晋小说的先声。
17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1、篇幅的长短:《史记》的记述相对简略。
2、情节的增减:课文的情节更曲折多变。 3、内容的丰简:课文增加了季札与嗣君、 随从的对话,以及徐人嘉歌。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汉 刘向
文化常识
《新序》是西汉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
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可视 为历史故事集或笔记小说集。
季札的诚实守信的文化内涵
徐国在春秋时期是小国,依附臣服于周边的大
国吴国和楚国。这也就不难理解徐君何以会在 喜爱的宝剑之前只能“不言而色欲之”。 季札口不言而心许之,最后挂剑冢树,完全是 出于对自我品行的自觉遵守。从不违言到不违 心 ,体现的是对于“信”的坚守必须内外一致, 言行一致 。所谓“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充分体现了儒家对于“信”的要求和原则。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孔子为季札墓碑上 写的著名的十字碑文
试比较课文与《史记》中的记述在内容上有什 么不同之处,为表现季札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 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 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 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 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 死倍吾心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
者不为也。”
❖伪:诈也。《说文解字》
❖ 延陵季子有一颗高洁的、真实的心。
❖
心
言行
❖
季札是真君子
5
陈情赠友人 李白
❖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6
拓展
❖ 你所知道的我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例子。 ❖ 曾子杀猪明不欺。 ❖ 曾国藩写日记毫无隐瞒。
13
一词多义
1、带 带宝剑以过徐君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2、致 致使于晋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3、为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4、以 带宝剑以过徐君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14
5、与 6、宝 7、若 8、之
若与我者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我以不贪为宝 所宝者异也 若与我者 不若人有其宝 故敢献之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8
特殊句式
1、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3、延陵季子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4、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 5、致使于晋 6、则徐君死于楚 7、宋人有得玉者
19
一词多义
1、带 带宝剑以过徐君
(佩带)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挂在)
2、致 致使于晋
(达到,完成)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26
作业反馈
1、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 矣。 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其他诸侯国的任务,没有 献上(宝剑),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 为也。
译文:如今他死了就不进献(宝剑),这是欺骗 我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而不实现心中的 诺言)欺骗自己的良心,方正的人是不这样做的。
比较阅读
❖ 本文的记述和史书的记载分别侧重什么? ❖ 《新序》——人的品行 ❖ 《左传》——历史 史实
12
宋人有得玉者
叙 以献玉者以玉为宝与子罕以不贪为宝作对比
宋国长者以为子罕之宝与众人“异”
议论角度:从知识高下谈对宝的选取
议 议论方法:设喻,类比推理
结论: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 粗。
27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 。 译文:有一个得了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国
的大夫子罕 。 4、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
献之。” 译文: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
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 (这块玉璧)是真的宝玉,所以才敢献给您。”
28
22
通假字
❖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回)
(反同“返”,返
23
词类活用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向西面,名作状)
2、延陵季子为有上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 (使命,动作名)
3、爱剑伪心
(欺诈,形作动)
4、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颂,名作动)
5、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形作动,老友)
6、所宝者异也
(以……为宝,名作意动)
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极致,至极,动作名)
10
比较阅读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 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 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11
《新序》二则
刘向
1
作者简介
❖ 刘向(前77—前6)字子政,沛县人。西汉 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 居官30余年,历仕宣、元、成三朝,终中垒 校尉,亦称“刘中垒”。
❖ 所撰《别录》为目录学之祖。《新序》、 《说苑》最有文学价值。
❖ 《新序》为历史故事集,善用寓言、比喻等 形式达到讽谏目的。
2
❖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孔子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24
特殊句式
❖ 判断句: 1、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译文: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赠送的礼物。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译文:如今他死了就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的良心。爱 惜宝剑欺骗自己的良心,这是方正的人不做的。
❖ 省略句: 3、延陵季子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译文: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其他诸侯国的任务,没有献上宝剑。
4、献玉者曰:“(我)以(璧)示玉人,玉人以(之) 为宝。”
译文: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 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这块玉璧)是真的宝玉。” 25
❖ 定语后置句: 7、宋人(有得玉)者。 译文:有一个得到宝玉的宋国人
❖ 介词结构后置句: 5、致使[于晋] 译文:(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 6、则徐君死[于楚] 译文:可是徐君已经在楚国死去了
15
古今异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2、带宝剑以过徐君 3、先日,吾来 4、玉人以为宝 5、以示鄙人 6、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16
通假字
❖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17
词类活用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2、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3、爱剑伪心 4、徐人嘉而歌之曰 5、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6、所宝者异也 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若与我者
(如果,连词)
不若人有其宝 (如,比得上,介词)
故敢献之
(玉璧,代词)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的,结构助词)
21
古今异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诸侯之间遣使访问)
2、带宝剑以过徐君(拜访)
3、先日,吾来 (先前)
4、玉人以为宝 (雕琢玉器的工匠)
5、以示鄙人
(知识浅陋粗俗的人)
6、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如果,婴儿)
故事梗概: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信守自己内 心的诺言,在徐国国君去世以后仍然将宝剑挂 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3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 背景:延陵季子受到晋国的邀请前去拜访晋 国的国君。当时徐国是吴国到晋国的必经之 地。季子在当时很有名气,因三让君位而出 名、博学多闻,徐国的国君也是很会治国的, 季子也是慕名而来。到徐国一看百姓安居乐 业,社会风气欣欣向荣。两个人把酒言欢, 相见恨晚,成了知己。徐君看到宝剑就流露 出想要的表情,季子心里就暗暗许下了承诺。
诚信无欺延陵季子
7
宋人有得玉者
❖ “我以不贪为宝……” ❖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 宝:珍也,从玉从贝。《说文解字》
❖ 玉之五德:温润而泽,谓之仁;廉而不刿,
谓之义;垂之如坠,谓之礼;缜密坚实,谓 之智;色彩斑斓,心地透明,谓之信。
8
❖ 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
年的麦子还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担任 上卿的子皮根据父亲子展的遗命,给国内的 人分发粮食,每户一钟,郑国人没有挨饿。 子皮也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极大拥护。
(奉献)
3、为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因为)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做)
4、以 带宝剑以过徐君 (相当于连词“而”,并且)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把,介词)
20
5、与 6、宝 7、若 8、之
若与我者
(给,动词)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和,连词)
我以不贪为宝
(宝物,名词)
所宝者异也 (以……为宝,动词)
❖ 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说:“多做善事,
这是百姓所希望的。”宋国也发生了饥荒,
子罕便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
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粮食借出来。子罕
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
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
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宋国人也没有挨
饿。
9
课文概括
诚信无欺延陵季子 廉洁不贪司城子罕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
者不为也。”
❖伪:诈也。《说文解字》
❖ 延陵季子有一颗高洁的、真实的心。
❖
心
言行
❖
季札是真君子
5
陈情赠友人 李白
❖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6
拓展
❖ 你所知道的我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例子。 ❖ 曾子杀猪明不欺。 ❖ 曾国藩写日记毫无隐瞒。
13
一词多义
1、带 带宝剑以过徐君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2、致 致使于晋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3、为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4、以 带宝剑以过徐君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14
5、与 6、宝 7、若 8、之
若与我者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我以不贪为宝 所宝者异也 若与我者 不若人有其宝 故敢献之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8
特殊句式
1、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3、延陵季子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4、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 5、致使于晋 6、则徐君死于楚 7、宋人有得玉者
19
一词多义
1、带 带宝剑以过徐君
(佩带)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挂在)
2、致 致使于晋
(达到,完成)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26
作业反馈
1、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 矣。 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其他诸侯国的任务,没有 献上(宝剑),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 为也。
译文:如今他死了就不进献(宝剑),这是欺骗 我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而不实现心中的 诺言)欺骗自己的良心,方正的人是不这样做的。
比较阅读
❖ 本文的记述和史书的记载分别侧重什么? ❖ 《新序》——人的品行 ❖ 《左传》——历史 史实
12
宋人有得玉者
叙 以献玉者以玉为宝与子罕以不贪为宝作对比
宋国长者以为子罕之宝与众人“异”
议论角度:从知识高下谈对宝的选取
议 议论方法:设喻,类比推理
结论: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 粗。
27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 。 译文:有一个得了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国
的大夫子罕 。 4、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
献之。” 译文: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
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 (这块玉璧)是真的宝玉,所以才敢献给您。”
28
22
通假字
❖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回)
(反同“返”,返
23
词类活用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向西面,名作状)
2、延陵季子为有上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 (使命,动作名)
3、爱剑伪心
(欺诈,形作动)
4、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颂,名作动)
5、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形作动,老友)
6、所宝者异也
(以……为宝,名作意动)
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极致,至极,动作名)
10
比较阅读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 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 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11
《新序》二则
刘向
1
作者简介
❖ 刘向(前77—前6)字子政,沛县人。西汉 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 居官30余年,历仕宣、元、成三朝,终中垒 校尉,亦称“刘中垒”。
❖ 所撰《别录》为目录学之祖。《新序》、 《说苑》最有文学价值。
❖ 《新序》为历史故事集,善用寓言、比喻等 形式达到讽谏目的。
2
❖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孔子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24
特殊句式
❖ 判断句: 1、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译文: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赠送的礼物。
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译文:如今他死了就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的良心。爱 惜宝剑欺骗自己的良心,这是方正的人不做的。
❖ 省略句: 3、延陵季子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译文: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其他诸侯国的任务,没有献上宝剑。
4、献玉者曰:“(我)以(璧)示玉人,玉人以(之) 为宝。”
译文: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 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这块玉璧)是真的宝玉。” 25
❖ 定语后置句: 7、宋人(有得玉)者。 译文:有一个得到宝玉的宋国人
❖ 介词结构后置句: 5、致使[于晋] 译文:(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 6、则徐君死[于楚] 译文:可是徐君已经在楚国死去了
15
古今异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2、带宝剑以过徐君 3、先日,吾来 4、玉人以为宝 5、以示鄙人 6、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16
通假字
❖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17
词类活用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2、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3、爱剑伪心 4、徐人嘉而歌之曰 5、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6、所宝者异也 7、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若与我者
(如果,连词)
不若人有其宝 (如,比得上,介词)
故敢献之
(玉璧,代词)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的,结构助词)
21
古今异义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诸侯之间遣使访问)
2、带宝剑以过徐君(拜访)
3、先日,吾来 (先前)
4、玉人以为宝 (雕琢玉器的工匠)
5、以示鄙人
(知识浅陋粗俗的人)
6、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如果,婴儿)
故事梗概: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信守自己内 心的诺言,在徐国国君去世以后仍然将宝剑挂 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3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 背景:延陵季子受到晋国的邀请前去拜访晋 国的国君。当时徐国是吴国到晋国的必经之 地。季子在当时很有名气,因三让君位而出 名、博学多闻,徐国的国君也是很会治国的, 季子也是慕名而来。到徐国一看百姓安居乐 业,社会风气欣欣向荣。两个人把酒言欢, 相见恨晚,成了知己。徐君看到宝剑就流露 出想要的表情,季子心里就暗暗许下了承诺。
诚信无欺延陵季子
7
宋人有得玉者
❖ “我以不贪为宝……” ❖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 宝:珍也,从玉从贝。《说文解字》
❖ 玉之五德:温润而泽,谓之仁;廉而不刿,
谓之义;垂之如坠,谓之礼;缜密坚实,谓 之智;色彩斑斓,心地透明,谓之信。
8
❖ 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发生饥荒,而当
年的麦子还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担任 上卿的子皮根据父亲子展的遗命,给国内的 人分发粮食,每户一钟,郑国人没有挨饿。 子皮也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极大拥护。
(奉献)
3、为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因为)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做)
4、以 带宝剑以过徐君 (相当于连词“而”,并且)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把,介词)
20
5、与 6、宝 7、若 8、之
若与我者
(给,动词)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和,连词)
我以不贪为宝
(宝物,名词)
所宝者异也 (以……为宝,动词)
❖ 子罕听说这一情况后,说:“多做善事,
这是百姓所希望的。”宋国也发生了饥荒,
子罕便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
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粮食借出来。子罕
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不
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
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宋国人也没有挨
饿。
9
课文概括
诚信无欺延陵季子 廉洁不贪司城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