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的多晶型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添加剂诱导聚偏氟乙烯形成γ结晶相的方法
1 表面活性剂研究表明,选用有机改性硅共聚物L-520作为表面活性剂处理含α结晶相PVDF 粉末,再经溶剂抽提处理,使得PVDF 粉末表面含有<1.8 wt%的表面活性剂[1]。
处理后的粉末在经过热压缓慢升温至熔点以上,然后将淬火后的样品浸泡于甲苯中除去表面活性剂。
预浸表面活性剂的PVDF 粉末在DSC 慢速升温测试过程中,在低温处出现对应α结晶相的熔融吸热峰;在高温处出现了第二个熔融吸热峰,且随着升温速率的下降该峰越发明显,该峰对应的是γ结晶相的熔融。
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硅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可诱导PVDF 中大量γ结晶相的形成。
形成机理为表面活性剂诱导α结晶相向γ结晶相发生转变,表面活性剂干扰在熔融过程中α结晶相内分子的扩散,使分子链以松散的片晶形式存在,转变为更稳定的γ结晶相的分子链构象。
2 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具有低熔点、低蒸气压、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高的离子导率和宽的电化学势能范围等特点,广泛用于润滑剂、绿色溶剂、电池电解质等领域。
离子液体可用作无机填料与聚合物树脂基体的增溶剂,增强两者的界面相容性,改善无机填料的分散性,尤其是纳米填料如碳纳米管和蒙脱土的分散。
离子液体也可以促进PVDF 中极性结晶相的形成。
离子液体修饰改性的碳纳米管可改变PVDF 的结晶行为。
离子液体的引入不仅有利于碳纳米管的分散,也可诱导非极性晶型向极性晶型的转变,同时离子液体与PVDF 分子链间会形成特定的相互作用。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 6])离子液体改性PVDF ,将PVDF 与不同比例的[BMIM][PF 6]在190 ℃转速为50 r/min 条件下混合5 min ,将混合后的样品在200 ℃热压成300 μm 厚的薄膜[2]。
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纯PVDF 样品中0 引言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电活性的多晶型氟聚合物,分子主链中-CH 2-和-CF 2-链节交替排列。
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晶型转变的研究
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晶型转变的研究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晶型转变的研究引言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BT)是两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化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PVDF和PBT共混可获得新的材料组合,具有改性特性和特殊应用领域的潜力。
然而,共混体系中的结晶行为和晶型转变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理解。
结晶行为研究通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WAXD(宽角X射线散射)等技术,我们研究了PVDF和PBT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结果显示,PVDF和PBT在共混体系中有较好的相容性,结晶过程互相影响。
在共混体系中,PVDF和PBT的结晶峰温度相互错位,且呈现出峰温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降低。
晶型转变机制研究PVDF和PBT分别具有α相和α'相的结晶形态,而在共混体系中,PBT的α相被抑制,表现出PBT的结晶类型受到抑制的现象。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PVDF和PBT共混体系可以形成新的结晶相,即β相。
共混体系中的β相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和稳定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
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发现,PVDF和PBT的相互作用和结晶温度对共混体系的晶型转变有重要的影响。
PVDF和PBT共混后,PVDF和PBT分别以悬浮的方式存在于共混体系中,通过相互作用促进了晶型转变。
此外,结晶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共混体系的晶型转变,降低结晶温度则有助于β相的形成和稳定。
结论本文通过对聚偏氟乙烯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研究,发现共混体系中PVDF和PBT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且共混过程会影响两者的结晶行为。
共混体系可形成新的结晶相β相,该相具有优良的结晶性能和稳定性。
PVDF和PBT的相互作用和结晶温度是影响共混体系晶型转变的重要因素。
这项研究为探索PVDF和PBT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进一步的复合材料应用和改性工艺提供了参考。
聚偏氟乙烯的晶体结构
聚偏氟乙烯的晶体结构顾明浩1,张 军13,王晓琳2(11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09;21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三种主要的晶体结构:α晶型、β晶型和γ晶型,以及三种晶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同时简单介绍了PVDF的其它晶型。
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对PVDF三种晶型的影响,并对利用PVDF晶型的多样性拓宽PVDF材料的运用提出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晶体结构;α晶型;β晶型;γ晶型引言聚偏氟乙烯(PVDF)因其优良的压电性、焦电性、高机械性、高绝缘性和耐冲击性,应用非常广泛,从简单的绝缘体、半导体到压电薄膜和快离子导体膜,这主要由于PVDF晶型多样性的结果。
PVDF常见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三种:β(Ⅰ)、α(Ⅱ)、γ(Ⅲ)。
其中α晶型最为常见,β晶型因其优良的压电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
γ晶型为极性,一般产生于高温熔融结晶。
PVDF三种晶型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变,因而PVDF因为晶型晶体结构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性能,本文就PVDF三种主要晶型的产生条件和不同环境因素对三种晶型的影响进行了具体阐述。
1 PVDF的主要晶体结构111 α晶型α晶型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01496nm,b=01964nm,c=01462nm[1]。
α晶型的构型为TG TG′,并且由于α晶型链偶极子极性相反,所以不显极性[2]。
11111 α晶型的产生 在一定的温度下以适当或较大的降温速率熔融冷却可以得到α晶型的PVDF。
在与环己酮[3]、二甲基甲酰胺[4]、氯苯[4]形成的溶液中结晶也可以得到α晶型的PVDF。
11112 结晶温度对α晶型的影响 结晶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结晶速度,要得到完善的单晶,结晶温度必须足够高,或者过冷程度(即结晶熔点与结晶温度之差)要小,使结晶速度足够快,以保证分子链的规整排列和堆砌[5]。
同时结晶温度对聚合物晶体结构也有影响,在不同的结晶温度下,聚合物大分子链以不同的构型排列,呈现出不同的晶体结构。
聚偏氟乙烯基(PVDF)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山东化工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60・2021年第50卷聚偏氟乙烯基(PVDF)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邓红,胡飞燕,龙康(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摘要:简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的结构和介电性能,从提高介电常数和力学性能出发,综述了陶瓷填料/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导电填料/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和三元杂化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PVDF应用及研究方向’关键词:聚偏氟乙烯;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Q3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3-0060-03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Vinyli/ene Fluori/e)-baseC Dielectric MaterialsDeng Hong,Hu Feiyan,Long Kang(Jiangmen Poeytechnic$Jiangmen529090$China)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5G era,electronic devices are developing towards miniaturization,multifunction,lightoeight and oeiibieity.ThFeooeF,mateiaeswith high diecteicconstantand eowdiecteiceo s haeFbFcomFthFoocusoothFindustey.ThFsteuctue and diecteicpeopFetisoopoeyeinyeidFnFoeuoeidF(PVDF)wFe beioeyinteoducFd in thispapFe,oeom thFeiwoo impeoeingthFdiecteicconstantand mFchanicaepeopFetisooPVDF,thFeFsFaech peoge s oodiecteicpeopFetisoocFeamics packiny/PVDF,conductive fO/WPVDF and the terna/hybrid polyvinylidene001X1composites were/viewed.The application and eeseaech dieection ooPVDFaeeaesopeospected.Key words:polyvinylidene Ouoride;high dielectriv constant;composite materials5G时代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世界各国把抢占5G通信技术的至高点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在关键元器件、上游材料制备和网络部署等方面都积极布局,抢占先机,而应用于5G通信的新材料的发展,必将助力5G通信的蓬勃发展。
共混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聚偏氟乙烯结晶过程中晶型转变的影响研究
共混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聚偏氟乙烯结晶过程中晶型转变的影
响研究
本课题制备了质量比80/20的PVDF/PBA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O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在共混物中熔体PBA对PVDF等温结晶过程中晶型转变的影响。
通过共混物结晶后升温熔融过程的DSC曲线,我们发现在共混物在结晶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熔点极高的晶体。
通过FTIR的表征,我们确定了这部分晶体是由α晶型转变而来的Y晶型,其具有比γ晶型更高的熔点,被称为γ’晶型。
同时我们通过对红外结果的定量分析确定了这种转变是发生在晶体中的固固相转变。
通过POM原位观察晶体的熔融行为,我们发现γ’晶型主要分布在球晶中心部分,说明这种转变是从球晶中心部分开始的,随着结晶时间逐渐延伸至整个球晶。
用SEM从片晶尺寸表征晶体形貌,发现γ’晶型的形貌与γ球晶有明显差异。
前者整体形貌相似于α球晶形貌,球晶呈环带结构,但片晶较α片晶相比较为弯曲。
而γ球晶中的片晶整体呈杂乱无规的排列,片晶呈C状卷曲,球晶整体呈菜花状。
这种α向γ’晶型的转变是由共混PBA诱导产生的。
由于PVDF/PBA是熔体相容体系,当PVDF在高温结晶时,PBA主要分布在PVDF的片晶之间,熔融态的PBA 能够增强PVDF非晶区的链段活动能力,有利于PVDF分子链段发生构象转变,进而促进PVDF固固相转变行为的发生。
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研究
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研究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研究摘要: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高耐化学性和优异绝缘性的重要聚合物。
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常常将其他材料作为填料加入到PVDF基质中制备复合材料。
本文通过研究PVDF基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探究不同填料对PVDF结晶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填料对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可通过选择适宜的填料类型和填料含量来调控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结晶性能1. 引言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池隔膜、传感器、铁电材料等领域。
尽管PVDF本身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但其力学性能相对较差。
为了提高其力学性能,许多学者通过将其他材料作为增强填料加入到PVDF基体中,制备复合材料,以期改善其性能。
因此,研究复合材料中填料对PVDF结晶行为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制备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含不同类型和不同含量填料的PVDF复合材料。
本实验中选取了碳纳米管(CNT)和纳米粉体填料作为填料,填料体积分数分别为1%、3%、5%和7%。
2.2 结晶性能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进行测试。
DSC测试用于测量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Tc)、熔融温度(Tm)和熔体热焓变化(ΔHm),XRD测试用于分析PVDF复合材料中的结晶类型和晶体结构。
3. 结果与讨论3.1 DSC测试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Tc)显著提高。
同时,填料的添加还使得PVDF复合材料的熔体热焓变化(ΔHm)增大,表明填料的加入促进了材料分子链的结晶。
此外,不同类型的填料对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熔体热焓变化也存在差异。
以CNT为填料的PVDF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熔体热焓变化较高,而以纳米粉体填料为填料的PVDF复合材料的性能相对较低。
聚偏氟乙烯膜研究进展
聚偏氟乙烯膜研究进展摘要: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本文重点总结了聚偏氟乙烯膜在光催化膜、电池隔膜、压电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光催化膜;电池隔膜;压电性能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sZhang Bingtao(Shan Dong JinHuiMo Technology Co., Ltd., Zhaoyuan 265400)Abstract: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membrane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focuses on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PVDF membranes in photocatalytic membranes, battery diaphragms,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Key word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hotocatalytic film; battery diaphragm;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作者简介:张兵涛(1986—),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膜法水处理。
膜技术在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方面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传统工艺改造及产品升级换代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聚偏氟乙烯近年来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从聚偏氟乙烯在光催化膜、电池隔膜、压电性能方面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1.光催化膜光催化技术是光催化剂在光照的作用下将污染物矿化为一些无机离子、二氧化碳和水。
聚偏氟乙烯的晶体结构及应用
和 6晶型 。(It晶型的 n6平 面结构如 图 1所示 。
0.964 nln
图 1 d晶型的 n6平面结构示意 图
在一定 的温度下 以较大 的降 温速率 熔融 冷却 可 以得 到 晶型 的 PVDF。在 与环己酮 、二 甲基 甲酰胺 、氯苯形 成 的
溶液 中结晶也可 以得到 晶型 的 PVDF【l 。 1.2 启晶 型
Ot晶型是 PVDF最普 通的结 晶形式 。其为 单斜 晶系 ,晶 胞参数 为 口:0.496 am,b=O.964 am,c=0.462 nm 。 晶 型 的构 型为 TGTG ,并且 由于 其链 偶极 子极性 相 反 ,所 以不 显极性 【9j。M.A.Bachmann等 。 用统 计的方法推论得 出 晶型 PVDF是 一种“上 一下 ”无序 的排列 ,每一条链沿 C轴 有 50% 的 几 率 呈 上 一下 取 向排 列 。 晶 型 PVDF的 这 种 统 计 无序 的排列结 构也可以解释 为外 力作用 有可 能使 转化 为
关 键 词 聚偏 氟 乙烯 晶体 结 构 晶 型 转 化 应 用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在拉伸外场作用下晶体交形及结晶行为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在拉伸外场作用下晶体交形及结晶行为高分子材料广泛地应用在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其中结晶高分子占据了大概三分之二,可见高分子结晶学在高分子物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过流动场诱导高聚物熔体结晶可以调控晶型,加速成核提高结晶动力学,调控形貌结构;通过外场作用半晶高聚物可以使晶体取向,晶体相变,晶体破坏等。
流动场诱导结晶和晶体变形机理直接决定了高分子最终的形貌结构,同时也影响了高分子制品最终使用性能。
因此研究流动场诱导结晶及晶体受力变形机理可以更好的指导工业加工。
聚偏氟乙烯(PVDF)是多晶型高聚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压电性能使其受到广泛的关注。
PVDF基共聚物也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活中,如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共聚物F2311与F2314就可以被当作炸药粘结剂来使用。
本论文主要以PVDF及其共聚物为研究体系,使用小角,宽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和WAXS)在线研究其在拉伸外场作用下晶体变形及流动场诱导结晶的机理;为了更直接获得晶体塑性变形机理,在最后一章工作中,以简单聚烯烃聚丙烯为研究对象,使用傅里叶显微红外实验技术(FTIRI)在线研究细颈扩展过程中,晶体塑性变形机理。
本论文主要的结果与内容总结如下:(1)利用SAXS和WAXS实验技术原位研究轻度交联PVDF熔体在流动场作用下的结晶行为。
实验发现在流动场作用下交联PVDF可以生成极性晶体β晶,并且随着拉伸温度的不同,其晶型和形态结构呈现不同的分布,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区。
I 区:shish-kebab&α-β晶共存;II区:shish-kebab&β晶共存;III 区:shish&β晶共存。
(2)借助WAXS实验技术,系统研究了从低温53 ℃到高温132 ℃之间,PVDF晶体变形和相转变与力学行为的关系,研究α-β晶相转变与外场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部机理。
实验结果发现PVDF相转变与拉伸温度关系密切,当温度低于110 ℃时,当超过屈服应变之后,β晶成核,随后β晶含量迅速变多,同时α晶含量变少。
PVDF PLLA ,结晶
2013年10月12日-16日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中国上海CP-079聚偏氟乙烯α和γ晶型结晶形貌及α晶型转变行为研究郑怡然,闫寿科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100029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半结晶性的多晶型聚合物。
在不同条件下,PVDF能形成α、β、γ、δ、ε五种晶型。
本文通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到了α晶型与γ晶型的形貌以及α晶型向γ'晶型的转变。
实验结果表明,α球晶有典型的环带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后发现,α球晶的环带结构是由片晶扭转形成的,而γ球晶的表面主要由flat-on片晶组成,所以造成在偏光显微镜下γ球晶双折射较弱。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α球晶与γ球晶的交界区域,通过原位熔融实验发现α球晶熔点较低,γ球晶熔点较高,但二者交界处并没有高熔点的γ'晶型的形成,而在α球晶中心却形成了高熔点的γ'球晶,说明此γ球晶并没有诱导α球晶向γ'球晶的转变,而α晶型向γ'晶型的固固转变是由球晶中心开始的径向转变。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α晶型,γ晶型,表面形貌,晶型转变CP-080基于苯并菲液晶基元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及其相行为的研究班建峰,徐绍雄,张海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湘潭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研究所湖南湘潭 411105本论文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以苯并菲为液晶基元的新型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聚乙烯基对苯二甲酸二(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酯(PBTCS)。
单体MBTCS及聚合PBTCS 的结构通过核磁氢谱(1H NMR)表征进行了确认,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热失重分析(TGA)研究结果表明,其热分解温度在385 o C以上,说明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POM)、小角X射线衍射(SAXS),对聚合物的液晶相形为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
PVDFPMMA和PVDFPMMATiO2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VDF/PMMA和PVDF/PMMA/TiO<,2>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姓名:李卫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学指导教师:张永明20090101PVDF/PMMA和 PVDF/PMMA/TiO2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摘要聚偏氟乙烯 ( PVDF作为一种氟碳热塑性塑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抗污染性和化学稳定性, 被广泛用于涂料和户外保护膜。
但 PVDF 价格昂贵,加工困难,不易得到表面光滑、均匀的薄膜,因此常用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共混的方法对其改性。
本文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PVDF/PMMA和 PVDF/PMMA/TiO2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 PVDF 和 PMMA 共混, 采用熔融挤出吹塑法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质量比例的 PVDF/PMMA透明膜。
通过对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表明: PMMA 的加入能够大大改善 PVDF 的微观结构,不但使结晶度降低,而且红外分析(IR和广角 X 射线衍射 (WXRD证实, 其中部分α晶型能明显地转变成β晶型; TGA 研究表明,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比纯粹的 PMMA 稳定性提高,但 PVDF 的热稳定性只有很少降低;流变性能研究显示, PMMA 含量在很宽的范围内体系扭矩变化不大, 为选择加工条件提供了依据;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出共混膜很好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在 PVDF/PMMA质量比为 70:30的体系上,添加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钛(TiO 2得到一系列不透明的 PVDF/PMMA/TiO2复合膜。
利用 DSC 、 TG 、ATR 、 XRD 、 Py-GC/MS等手段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形态、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表面性能和透水性。
研究发现:PVDF/PMMA/TiO2共混体系中, TiO 2可以很好的分散在 PVDF/PMMA中;少量 TiO 2的加入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改善其加工性能; TiO 2对 PVDF 的分解起了催第 I 页化作用,但 PVDF/PMMA/TiO2复合膜仍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光伏背板材料聚偏氟乙烯性能改性研究进展
第7期刘海芬,等:光伏背板材料聚偏氟乙烯性能改性研究进展-89 -光伏背板材料聚偏氟乙烯性能改性研究进展刘海芬',王力新',李华锋2,范云峰2(1.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54)摘要: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对于电池长期可靠工作具有保障意义。
聚偏氟乙烯(PVDF )具 有出色的耐腐蚀、水汽阻隔性和耐老化性能,正逐步替代聚氟乙烯(PVF ),成为新一代背板用氟树脂材料。
本文重点从改善亲水性、机 械性能、相形貌和抗紫外线能力几方面综述了对PVDF 改性的原因、方法及相关结果,最后总结了背板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太阳能背板;聚偏氟乙烯;改性;氟树脂中图分类号:TQ3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2021)07-0089-03Research Progress on Modification of Poly ( Vinylidene Fluoride ) forSolar Backplane ApplicationLiu Haifen 1 , Wang Lixin ,Li Huafeng , Fan Yunfeng 2( 1.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 ;2.Lucky Film Co. ,Ltd. ,Baoding 071054,China)Abstract :Solar backsheet is on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solar cell modules , because it protects the modules from erosion , andthus the solar backsheet can assist the long - tim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olar cell modules. Poly ( 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 has excellent chemical resistance , moisture isolation , and resistance to aging , so it is growing to replace theconventional PVF to be a new generation of fluorocarbon resin for solar backsheet application. To gain more desirable proper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hemically or physically modify PVDF.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asons , methods , and results ofmodifications on PVDF from aspects of hydrophilicity , mechanical strength , crystalline morphology , and absorption of UVradiation. Finally ,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PVDF modification are proposed.Key words :solar backsheet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modification ;fluoride resin传统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所造成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 染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发展利用清洁能源迫在眉睫。
聚偏氟乙烯/端羟基多壁碳纳米管共混体系的结晶
5 8 1 1 ( 2 0 1 5 ) 0 6 — 0 0 8 2 ~ 0 6
聚偏 氟 乙烯/ 端 羟 基 多 壁 碳 纳米 管 共 混体 系 的结 晶
王 海 军 ,李金 祥 ,王 学川
( 1 . 陕 西 科 技 大 学 教 育 部 轻 化 工 助 剂 化 学 与 技 术 重 点 实 验 室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2 1 ;2 . 陕 西 农 产 品 加 工 技 术
f e r e nt t e mpe r a t ur e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ma s s r a t i o by me a n s o f po l a r i z i ng op t i c a l mi c r os c o pe ( POM )a nd s c a nn i n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e( SEM ) . And a l s o e x pl or e s t he hy dr o xy l — t e r mi na t e d
研 究 院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2 1 )
摘 要 : 采 用偏光 显微镜 ( P OM ) 、 扫描 电子显微 镜 ( S E M) 和 广 角 X射 线衍 射 仪 ( W AX D) 等 分
析 手段 , 研 究 了聚偏 氟 乙烯/ 端羟 基 多壁碳 纳 米 管 ( P VDF / MWC NTs — OH) 共 混体 系在 不 同配 比和结 晶温度 下 的结 晶形貌及 晶体 结构 变化 , 并探 索 了端 羟 基 多壁 碳 纳 米 管对 聚 偏 氟 乙烯 晶
第 3 3卷
第 6期
陕 西科 技 大 学 学报
Jo u r n a l o f S h a a n x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 Te c hn o l o g y
聚偏氟乙烯的多晶型及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聚偏氟乙烯的多晶型及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杜春慧;操建华;左丹英;朱宝库;徐又一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
【年(卷),期】2004(035)0z1
【摘要】详述聚偏氟乙烯(PVDF)五种晶型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各晶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引起转化的各种因素及分子内缺陷对结晶行为的影响.评述了近年来PVDF在应力场下熔融纺丝过程中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成机理以及纺丝条件对结晶结构的影响.
【总页数】5页(P3325-3329)
【作者】杜春慧;操建华;左丹英;朱宝库;徐又一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TQ325.4
【相关文献】
1.熔融温度对聚偏氟乙烯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J], 陈业煌;林雪婷;包好;李纯清;龚兴厚
2.溴化钾对多晶型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结晶行为的调控作用 [J], 王海军;阮潇潇
3.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的结晶行为 [J], 刘红晶;王园园;姚辉;郭立颖;孙勇
4.复合外场诱导聚偏氟乙烯膜结晶行为 [J], 幸松林; 肖力强; 宫蕾
5.拉伸处理对碳纳米纤维/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结晶行为和AC导电性能的影响 [J], 孙莉莉; 吴南; 彭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促进聚偏氟乙烯α晶型向γ晶型转变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聚偏氟乙烯α晶型向γ晶型转变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蒋世春,王本平,李景庆,王秀奎
申请号:CN201610408951.1
申请日:20160605
公开号:CN107459745A
公开日:
201712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聚偏氟乙烯α晶型向γ晶型转变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中添加石墨烯进行熔融混炼,以使石墨烯和聚偏氟乙烯充分混合。
密炼结束后取出压片,并进行熔融等温结晶。
对结晶完全后的样品进行DSC测试,分析其结晶结构的变化,发现石墨烯的加入可提高聚偏氟乙烯α→γ晶型转变速率,并且随石墨烯含量增加而更显著。
申请人:天津大学
地址: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秀奎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研究张碧涵;戎媛;王晓萱;常明;张勇;于宏伟;徐元媛【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22(22)26【摘要】压电材料是一种材料变形时能产生电压的智能材料。
聚偏二氟乙烯因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首先,采用中红外光谱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结构研究。
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主要包括: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
其次,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变温中红外光谱及二维中红外光谱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温度由303 K升高至523 K,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其晶型对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最后,对聚偏二氟乙烯分子进行晶型互变机理的研究。
本文研究拓展了三级中红外光谱(包括:中红外光谱、变温中红外光谱及二维中红外光谱)在重要的具有压电特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总页数】9页(P11533-11541)【作者】张碧涵;戎媛;王晓萱;常明;张勇;于宏伟;徐元媛【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1【相关文献】1.TATB与二氟甲烷以及与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间相互作用2.关于邀请参加国家标准《热熔型氟树脂涂层(干膜)中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测定热分析法》等系列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3.国家标准《热熔型氟树脂涂层(干膜)中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测定熔融温度下降法》完成报批4.温度对聚偏二氟乙烯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结构的影响5.聚偏二氟乙烯β晶型结构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偏氟乙烯共混物结构调控与储能特性
聚偏氟乙烯共混物结构调控与储能特性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与商用储能电容器的介质材料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相比,聚偏氟乙烯(PVDF)有着更大的电位移,使其储能密度得到提升,在电介质储能领域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PVDF的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比如晶型,故而研究PVDF的晶型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主要通过熔融共混和流延的方法制备了PVDF共混物,研究了PVDF 在共混物中的晶型、温度以及取向对共混物能量储存行为的影响。
(1)研究了PVDF/PA6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力学行为以及在拉伸作用下PVDF 在共混物中的晶型转变。
由于PA6微粒的形态和PVDF基体的相互作用,共混物熔体的弹性和粘性可以得到显著加强。
在低频下,PA6含量较高时,共混物展现出了近固态熔体行为。
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PA6微粒的存在会降低流动应力,从而在机械拉伸作用下抑制α→β相的转变。
(2)研究了PVDF/PMMA共混物的结构转变和温度对共混物的能量储存行为的影响。
共混物随着PMMA含量的增加,其熔点、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是下降的;PMMA 的加入有利于共混物中α→β相的转变,当PMMA含量达到30wt%时,共混物中β相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共混物中PM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β相的相对含量也是增加的,介电常数、储能密度却是是减小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共混物的介电常数和储能密度都是增加的,其能量效率是减小的。
(3)研究了取向对PVDF/PMMA共混物结构转变和能量储存行为的影响。
取向对于共混物的结晶度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对于PVDFβ相形成有促进作用。
PMMA含量在30wt%时,β相相对含量达到90%以上。
由于取向对于共混物的总有效偶极矩影响不大,其介电常数与未取向共混物相差无几;但是取向对于共混物的击穿强度由150MV/m提高至200MV/m,从而极化强度增加,储能密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偏氟乙烯晶体结构及多晶型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兵器工业集团五三研究所,济南250031)摘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两种主要的晶体结构:α晶型、β晶型,同时简要的介绍了PVDF的其它晶型。
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下各晶型之间的转化关系。
指出PVDF压电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聚偏氟乙烯晶体结构晶型转化1引言近年来,聚偏氟乙烯(PVDF)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其原因在于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压电性,热释电性以及复杂多变的晶型结构。
PVDF是由CFCH键接成的长链分子,通常状态下为半结晶高聚物,结晶度约为50%。
迄今报道有五种晶型:α、β、γ、δ及ε型[1-2],它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热、电场、机械及辐射能的作用)又可以相互转化[3-6]。
在这五种晶型中,β晶型最为重要,作为压电及热释电应用的PVDF,主要是含有β晶型。
2 PVDF多晶型的晶体结构及其形成条件2.1 α晶型α晶型是PVDF最普通的结晶形式。
其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0.496nm,b=0.964nm,c=0.462nm[7]。
a晶型的构型为TGTG ,并且由于a晶型链偶极子极性相反,所以不显极性[8]。
α晶型的ab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α晶的ab平面结构示意图Fig 1 Projec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hain onto the ab plane of the unit cell forpolymorphic 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作者简介:张军英(1978-),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E-mail:Tel:在一定的温度下以适当或较大的降温速率熔融冷却可以得到α晶型的PVDF。
在与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氯苯形成的溶液中结晶也可以得到α晶型的PVDF[9]。
2.2 β晶型β晶型是PVDF的重要结晶形式,在压电和热释电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其为正交晶系,晶胞参数为a=0.858nm,b=0.491nm,c=0.256nm。
β晶型构型为全反式TTT,晶胞中含有极性的锯齿形链[10],其ab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β晶型一般存在于拉伸取向的PVDF中,分子链呈规整排列,自发极化大,取向后的介电常数从6~8提高到11~14,所以一般通过机械拉伸α晶型的PVDF,产生晶型的转变,可以得到β晶型的PVDF,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受机械形变(mechanical deformation)的影响。
β晶型的PVDF还可以在其它多种条件下产生。
Lovinger[11]在180℃下将0.1%PVDF与DMF形成溶液,以溴化钾为基底,观察到PVDF 的附生现象。
通过光学显微镜发现,在溴化钾基底上,PVDF分子链沿卤化物[110]方向上形成片晶,呈现交错的草席状织构,并证其实晶型为β晶型。
Gregorio等[12]通过红外光谱发现20%的PVDF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结晶,60℃时产生β晶型。
随着温度的升高,β晶型的含量逐渐降低,并向α晶型转变。
Matsushige和Takemura等[13]首先在400MPa的高压下,得到伸直链β型片晶,发现在大气环境压力下,熔点为207℃,比折叠链的β晶型的熔点高l7℃,比折叠链的α晶型高31℃。
Takeshi等[14]在温度277℃~287℃,压力在150MPa~500MPa的条件下研究PVDF 的结晶行为和形态,发现β晶型在六方相或亚稳的六方相中生长,并且显示出较小的热降解。
图2β晶的ab平面结构示意图Fig 2 Projection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chain onto the ab plane of the unit cell forpolymorphic β2.2 γδε晶型γ晶型由于其晶胞结构有许多争论,一直受到关注。
Hasegawa[15]用非取向的PVDF以确定γ晶型的结构,发现γ晶型链的构型与β晶型几乎一致,为全反式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0.866nm,b=0.493nm,c=0.258nm,与β晶型的晶胞参数稍有不同。
γ晶型一般产生于高温结晶,Lovinger等[16] 在200℃~220℃的高温范围将PVDF/二甲基甲酰胺(DMF)熔融30min,在160℃~165℃范围对PVDF进行重结晶,得到γ晶型的PVDF。
在不同环境压力下对α晶型的PVDF进行热处理也能产生晶型[17]。
PVDF与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DMA)、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的溶液,在高温熔融结晶,也发现γ晶型。
δ相是在高电场极化时α相向β相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相,晶胞尺寸和分子链构型与α相相同,但内部分子链排列与α相有差异[18]。
Lovinger[19]探讨了PVDF在NaCl表面进行附生结晶,推断存在类似γ晶型的相反极性的ε晶型存在。
为了证实ε晶型的存在Lovinger[20]将PVDF在磁场下进行磁化,在160~180的高温下对PVDF进行退火处理,除得到极性γ相外,还得到了α相的非极性同系物ε相。
3 PVDF多晶型之间的转化α 晶相通常可以由PVDF熔融结晶而得到。
α 晶型PVDF在一定温度下拉伸,淬火,高电场极化及高压条件下都能产生β晶。
Matsushige[21]等的研究表明,α→β转化是从样品发生成颈现象开始的,α→β转化率在200%和300%应变之间是最大的。
研究还发现,PVDF样品在130℃下会发生α→β的晶型转化,并且会伴随着成颈现象发生;但在高于140℃的条件下,样品会发生均匀形变,观察不到成颈现象,却容易发生β→α的晶型转化。
冯玉军[22-25]等研究了单向冷拉伸过程中聚偏氟乙烯薄膜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 在未经拉伸的初始膜中, 晶体相为α球晶。
拉伸使球晶转变成β片晶, 转变量的体积分数随着拉伸比率的增加而提高。
在室温拉伸条件下, 当拉伸比率D ≥4. 2 以后, α相完全转变成β相。
刘栋[26]等人利用单轴拉伸工艺制备了高β相的相对含量的PVDF薄膜,运用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拉伸过程中PVDF薄膜形貌与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PVDF薄膜中的α晶相受均匀外力作用转变成β晶相,在80℃下拉伸5倍时,薄膜中的β相的相对含量可达77%。
Mohammadi[27]等人用吹塑法制备PVDF薄膜,利用XRD、FT-IR进行测试得到在87℃下拉伸6.5倍时,薄膜中的β相的相对含量可高达86.5%。
Nakamura[28]等通过固相共挤凝胶膜的方法制备了高方向性的β型PVDF薄膜(20μm),挤出温度为160℃,挤出比为拉伸比为8,得到结晶度为55%~76%,取向度为0.993的薄膜,该薄膜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在拉伸方向上,挤出模量为8.3GPa,拉伸强度0.84GPa,而高结晶度和高方向性带来的是较好的压电性。
Nakamura等[29]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挤出拉伸比对β型PVDF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挤出拉伸比的增加,初始α型PVDF的凝胶薄膜逐渐转变为β型。
当挤出拉伸比增加到9时,α型PVDF完全转化为β型,动态杨氏模量增加到10.5GPa,压电性也明显增加,结晶度提高到73%~80%。
最终得到的β型PVDF薄膜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与传统β型PVDF相比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长春应化所的陈晔[30、31]等研究了淬火温度对PVDF薄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通过高温淬火的方法从PVDF熔体直接生成了β晶。
β晶的临界淬火温度为30℃,淬火温度在40℃~70℃时,α和β共存;当淬火温度较高时(80℃~150℃),生成了α相结晶;淬火温度高于165℃时,则得到PVDF的γ相结晶。
PVDF熔体在高压下也会发生β晶的转化,如在280℃和500MPa的压力下会生成α、β的混合晶相,压力超过500MPa时只产生β结晶。
也有人发现PVDF熔体在400MPa的压力下也会生成γ相结晶。
在电场极化作用下也可以发生α→β间的晶型转化,Davis等人[32]通过仔细分析X衍射数据,解释了在极化电场作用下晶型的转化,X衍射数据表明在1.25MV·cm-1电场作用下, α相的晶面衍射强度逐渐减弱而β相的晶面衍射强度增加,表明发生了α→β晶的转化。
Venkatachalam研究发现[33]α相通过热诱发退火结晶可得到γ相。
含β相的PVDF样品缓慢加热并通过β相的主熔融区,也可得到γ相。
此外,通过加入某种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制备γ晶相。
Prest研究[34]认为高电场可导致α型转化为δ晶型。
4 结论PVDF压电薄膜是一种优良的传感材料,在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医疗器具、爆炸冲击测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应进一步开展PVDF压电薄膜材料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
本文主要对PVDF的五种晶型的结构特征、各种晶型的形成条件及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讨论,对于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近一步的讨论,例如,PVDF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口模处的温度对其α、β结晶的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拉伸形变过程中片晶结构的变化情况等等。
搞清楚这些问题,可以为PVDF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功能性PVDF在一些新领域中的应用做出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1]Lovinger J. J Polym Sci Phys Ed 1980, 18:793–809[2] Lovinger J. J Science 1983, 220:1115–1121[3]Qudah Ali MA, Al-Rahei Ismail A. J Polym Int 1995, 38:381–385[4]Richardson A, Hope PS, Ward IM.J Polym Sci Polym Phy Ed 1983, 21:2525–2541[5]Saikiewics P, Wasiak A, Goclowski Z.J Eur Polym 1999, 35:423–429[6]Wang YD, Cakmak M.J Appl Polym Sci 1998, 68:909–926[7] Bachmann M A, Lando J B.J Macromolecules, 1981, 24:40–46[8] Nakanishi H,Hasegawa M,Sasada Y.J Polym Sci,Macromol Rev,1972,10:1537–1553[9] Tazaki M,Wada R,Okabe M,et a1.J Appl Polym Sci,1997,65:1517–1524[10] LlMldo J B,Olf H G,Peterlin A.J Polym Sci,Part A–l,l966,4:94l[11] Lovinger J.J Polym, 1981, 22:412–413[12] Gregofio R J, Cestari M.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1994, 32:859–870[13] Matsushige K, Takemura T.J Polym Sci, Polym Phys Edit, 1978, 16:921–934[14] Takeshi H,Masamiehii H,Hiroji O.J Polym, l996, 37:85–91[15]Hasegawa R, Takahashi Y, Chatani Y, et al. J Polym J, 1972, 3:600[16] Lovinger J.J Macromolecules, 1981, 14:322–325[17] Lovinger J.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1980, 18:793-809[18]Prest W M, Luca D J.J Appl Phys, 1978, 49:5042-5047[19]Lovinger J.J Polymer,1980,21:13~17[20] Lovinger J.J Macromolecules, 1982, 15:40-44[21] ]Matsushige K,Nagata K,Imada S,et a1.J Polymer,1980,21:1391~1397[22] 冯玉军,井晓天,楼秉哲,等.J 材料工程,1999,7:18~20[23] Chen Y,Shew C Y.J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07,378:142~147[24]Neidhofer M,Beaume F,Ibos L,et a1.J Polymer,2004,45:1679~1688[25]张华,任萍,张桂芳.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 23(4):21~23[26]刘栋,姜胜林,仝金雨,等.J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26(3):12~14[27] Mohammadi B,AliAkbar Y,Samad M B.J PolymerTesting,2007,26:42~50[28] Masayuki N,Koh N,Hiroki U,et a1.J Polym Sci,Part B:Polym Phys,1999,37:2549~12556[29] Makamura K,Nagai M,Kanamoto T,et a1.J Polym Sci,Part B:Polym Phys,2001,39:1371~1380[30]陈晔,杨德才.J 高分子学报,1995(5):519~522[31]陈晔,杨德才.J 1999,7(3):60~63[32]Davis M,Gordon W L,Weihold S.J Appl Phys,1980,51:5095~5099[33] Venkatachalam S, Rajendra K.J Solid—State Electronics, 2004, 48(12):2219[34] Prest W M, Luca D J. J Phys, 1978, 49(10):5024~5047Development of the crystal phase and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CNGC Institute 53 ,Jinan 250031,China)Abstract: Tow main crystal phases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α、β ph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paper. The article focused 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hase transition of five distinct polymorphs of PVDF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ther crystal phases were also introduced. The trend of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prospected as wel1.Key words:Poly(vinylidene fluoride)Crystal phase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