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
四川省地层 总结方案
J1-2 白田坝组或自流井群
川西
白田 坝组
川中
自流 井群

须家

河组


上组 下组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香六
香五 香四 香三 香二
小塘子组、 小塘子、 小塘子、 垮洪洞组 马鞍塘组 马鞍塘组
香一
T1-2
雷口坡组
蜀南 地区 珍珠 冲组 须六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须一
川东 地区
珍珠 冲组
在晚三叠世早期,随着龙门山岛链的上升,特 别是须一段沉积以后, 古特提斯海水已不能越过 松潘、甘孜褶皱带进入盆地,研究区则逐渐由海盆 转变为湖盆。据沉积学特征及砂体发育位置,可将 湖泊沉积进一步划分为滨湖、 浅湖、 半深湖等亚 相。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表明,上三叠统湖泊相以 滨浅湖宽阔湖、水不深为特点,这可能与构造活跃 及物源供给充足有关。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
中 图 分 类 号 :TE35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1980(2010)06-0017-05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准地台北部, 西界为龙 门山断褶带,北为米仓山隆起,东北边缘为大巴山 断褶带,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南侧是峨嵋山- 凉山块断带, 是扬子古板块上的一个多旋回沉积 盆地。震旦纪—中三叠统为海相沉积,中三叠世末 发生的印支早幕运动使上扬子海盆结束了自震旦 纪以来大规模海域分布的历史, 特提斯海水逐渐 退出川西盆地, 使得四川地区雷口坡组遭受不同 程度的剥蚀。 同时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挤 压构造运动,使龙门山岛链开始缓慢上升,由海盆 逐 渐 转 变 为 陆 盆[1]。
须二、须四段是须家河组砂岩最发育的层段, 尤其是川中地区砂体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见表 2),成 分 和 结 构 成 熟 度 较 高 , 是 须 家 河 组 重 要 的 产 层,但其形成环境一直存在疑问。 须二、须四段沉 积时为周边山系构造活跃期, 也是盆地基底沉陷 相对较快时期,由于河流供屑能力增强,盆地充填 作用大于沉降作用, 整个湖盆水体范围虽然较须 一时扩大,但水体较浅,处于浅水湖泊环境,砂质 沉积十分发育,从而沉积了大厚度的砂岩。该时期 存在多个物源区, 主要有来自东北方向的大巴山 古陆、西北方向的龙门山、东南方向的江南古陆、 西南方向的康滇古陆等, 其中东北和西北方向的 物源占主导地位, 此时盆地周缘发育三角洲平原 沉积,川中平台区为浅水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前 缘和滨浅湖沉积。当波浪和湖流作用较弱的时候, 主要形成河控三角洲。此时河流的建设作用较强, 输入泥沙量大,改造作用较弱,主要沉积水下天然 堤和分流间湾的细粒物质, 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 体呈指状长短不一的延伸。 当波浪和湖流的改造 作用较强时, 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必被波浪和湖流 再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系列平行于湖 岸的砂滩、砂嘴、砂坝,并在它们的向陆一侧形成 半封闭的沼泽沉积。随着改造作用进一步增强,原 先沉积的砂体继续被搬运和改造,在滨岸区,尤其 是缺少物源的滨岸区形成新的滨浅湖滩坝砂体。
图 1 磨 24井 须 四 段 1 962.53~1 963.8m滩 坝 相 素 描
(2)粉砂坪、泥坪及沼泽微相。 此类沉积相一 般由灰色粉砂岩、 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与泥岩或炭 质泥、页岩夹煤线及薄煤层组成的沉积组合构成, 主要为被簸选出来的细粒粉砂和泥在砂坝之间形
付冠,张良华,袁志华,陈波: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四川盆地须四段、 须二段岩心中发现有多层 风暴岩叠加层,发育程度不一。风暴岩层底面对下 伏的浅灰白色岩屑石英砂岩强烈冲刷, 有的可形 成袋膜构造。 风暴岩下部为“滞积”砂砾岩段,砾 石大多为撕裂形或具塑性变形的炭质泥岩、 细粉 砂质炭质泥岩、煤砾和煤片,几乎无磨蚀现象,显 示漂运特征。 由下向上,随着风暴漩涡流的减弱, 砾石和砾片的数量与直径减小, 有的风暴岩层中 见撕裂砾片成“八”字形排列。 再向上递变为略显 平行层理或块状层的含砾粗砂岩, 或出现丘状交 错层理,顶部可以出现波状、斜波状和不良平行纹 层理的粉细砂岩, 成正粒序的近于完整的风暴岩 层 序 , 较 完 整 的 单 层 风 暴 岩 最 大 厚 度 可 大 于 1m。 但是大多数风暴岩沉积为几次不完整的叠置层 序,如图2所示。
·17·
付冠,张良华,袁志华,陈波: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地扇相 、 河 流 - 三 角 洲 相 、 湖 泊 相 , 其 中 三 角 洲 前缘和滨浅湖环境形成了主要的须家河组骨架 砂体。 1.1 湿地扇相
发育于潮湿气候区的冲积扇称之为湿地扇。 该相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北段—大巴山前山一带, 主要为砂质、杂基支架的砾岩,砾岩体向两侧及向 盆地方向急剧变薄。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冲积扇砾岩在各段发育位置不尽相同, 横向分布 不稳定, 推断其形成于潮湿气候条件下冲积扇的 扇中砾质辫状河微环境。 在剖面中位于砾岩上下 部或砾岩中呈夹层的砂岩、粉砂岩及泥页岩,它们 与砾岩形成一定的沉积组合, 主要形成于扇中扇缘沙质辫状河及废弃河道微环境。 扇根常由于 遭受地表剥蚀作用而不复存在。 1.2 河流-三角洲
1 963.13m
由多个厚度 10~15cm 的灰色含炭质泥 岩、细粒岩屑砂岩、浅灰白色中粒(部分) 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组成的逆粒序层,每
层之间有弱冲刷现象。
1 963.8m
下部 40cm 为浅灰色含泥细粒岩屑砂岩, 发育小于 5°斜层理。
上部 27cm 为浅灰色粗-中粒岩屑石英砂 岩,发育双向交错层理。
第 12 卷 第 6 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12 月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付 冠1 张良华2 袁志华2 陈 波2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达州 635000;2.重庆气矿,重庆 401220)
摘 要: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为湿地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几种类型。 晚三叠世早期,川西地
·18·
1.3.1 半深湖-浅湖亚相 半深湖-浅湖亚相主要形成于须三段、须五段
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加深,沉积了较厚的灰黑色湖 相泥岩。由于湖岸线的频繁变化,湖沼沉积广泛发 育,泥岩中常含淡水生物双壳类、介形虫和鱼骨化 石,这些迹象都表明湖泊环境的持续存在。 1.3.2 滨、浅湖亚相
四 川 盆 地 湖 盆 面 积 在 10 ×104km2 以 上 , 半 深 湖-浅湖仅发育于川西地区, 滨浅湖则主要发育 于川中地区,其分布范围广,水体浅,波浪和湖 流作用较强,有利于对平原河流搬运入湖的碎屑 物质进行再改造和再分配, 从而形成新的滩、坝 微相。 其他沉积微相还有粉沙坪微相、 泥坪微 相、坝后沼泽微相及风暴岩微相等。
区为一套海相沉积,向东主要为海相三角洲沉积环境,随着龙门山岛链缓慢上升,逐渐由海盆转变Baidu Nhomakorabea陆盆。 须二、须
四、须六段充填作用大于沉降作用,盆地周缘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向盆地内至川中平台区,主要为浅水湖盆沉
积。 须三、五段湖盆面积扩大,物源减少,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及浅湖-半深湖沉积。 须二、须四段砂体分布面积广,厚度
(1)滩坝微相。 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 岩和岩屑砂岩,碎屑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成分成 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主要为颗粒支撑。 高能滨、 浅湖区还可出现砾岩、含砾砂岩。常含淡水生物双 壳类、介形虫和鱼骨化石,但大多被破碎,靠近滨 岸带生物介壳可形成介壳层,有时见生物潜穴。砂 坝体在往复的双向或多向水流作用下, 发育低角 度的冲洗层理、双向对偶层理和多向斜层理,也可 在能量较低的波浪作用下, 形成微波状层面的斜 层理, 在波浪能量较强时可形成板状层理和平行 层理。垂向沉积相序常见进积型层序,表现为下细 上粗的逆粒序层理, 退积型相序则具有正粒序层 理,如图1所示。
中西部成都一带,多为稳定的泥岩夹煤层沉积;须 三段、五段又是以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夹粉砂岩及 煤线为特征。须家河组存在着海陆过渡相、陆相两 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对其沉积相长期存 在争议,先后提出有河流相、游荡河流相、河流三 角 洲-湖 泊 相 、退 积 型 三 角 洲 相 等[2,3]。
表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划分表
稳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层。 须二、须四段砂岩主要是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
体 ,被 波 浪 和 湖 流 部 分 或 全 部 改 造 后 ,形 成 由 多 个 三 角 洲 前 缘 砂 体 和 滨 浅 湖 滩 坝 砂 体 组 成 的 叠 加 层 ,并 随 着 岸 线 的
迁移,最终遍布整个盆地。
2 427.1m 2 427.6m 2 428.1m 2 428.6m
X 具不清晰波状纹层粉细砂岩。
H 含煤片细-中粒砂岩,具丘、凹状层理。
B 含砾细-中粒岩屑砂岩,砾石有炭质泥岩 砾,菱铁矿化泥岩砾,底具冲刷面。 H 含煤片中-细粒砂岩,煤片呈丘状、凹状 分布,丘高 5~6cm 以上。
P 具平行层理的中粒岩屑砂岩。
B 滞留砾岩,灰黑色泥岩砾为主,次棱角-次 圆状,袋膜构造
B 滞留砾岩, 砾石主要为灰黑色炭质泥岩 砾、泥岩片、泥质粉砂岩砾细砂岩砾及少量 石英砾、泥岩砾局部菱铁矿化,见植物根胯。 砾径最大可达 4×5cm 以上, 此圆-次 棱 状 , 产状各异。 底部发育深达 12cm 以上的袋膜 构造
B 块状和递变的滞留沉积;P 平行层理;H 丘状层理; F 平坦纹层;X 交错层理
成与之平行展布的泥坪-沼泽,可发育水平层理、 沙纹层理、变形层理及生物潜穴等沉积构造。
(3)风 暴 岩 微 相 。 风 暴 岩 主 要 见 于 须 二 段 和 须 四段砂岩中。有研究者在海相沉积研究中发现,风 暴流能引起正常浪基面以下, 风暴浪基面以上的 沉积物发生同生破碎, 形成特殊的排列及层理构 造。 一次理想的碎屑风暴沉积层序, 自下而上发 育5个亚段,即侵蚀底面、滞留沉积、丘状交错层 理、平坦纹层、交错纹层和受生物扰动或未扰动的 泥岩。近期研究成果表明,湖泊环境也能形成风暴 沉积,只是规模略小 ,沉积层序不全,可能在上部 的交错纹层段或受生物扰动泥岩段沉积之前,风 暴作用就减弱、停止或发生下一次沉积,而使部分 层段不发育。
本文采 用方案
下侏 罗统
须六
香溪群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须一
1 主要沉积相类型
在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各研究层段 的沉积厚度、砂岩百分比含量、砂体结构等特征, 将研究区沉积相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即湿
收 稿 日 期 :2010-06-10 作 者 简 介 :付 冠 (1981-),男 ,重 庆 人 ,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 为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工 程 。
河流-三角洲相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主要 沉积相类型。 我们认为该区湖盆三角洲主要发育 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可能处于水浅流急且 物源供应能力很强的环境中。 三角洲体系主要划 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环境。 三角 洲平原主要由河道和越岸沉积组成。 龙门山、米 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 河道沉积物主要由砾 岩、 砂砾岩和含砾砂岩组成, 河道底部有冲刷, 冲刷面之上为块状砾岩层,部分砾岩层具叠互状 构造,砾岩层之上为具槽状交错层的含砾砂岩或 为平行层理砂岩。 盆内, 河道沉积物粒度变细, 底部为含砾砂岩, 向上变为槽状交错层理砂岩、 平行层理砂岩和沙纹层理砂岩, 呈一向上变细 的曲流河层序。 三角洲前缘分布很广, 是该区 砂体发育的主要沉积亚相, 主要由前缘砂坝、 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组成。 由于三角洲的 快速废弃和迁移,在此形成了连通性很好的多层 叠 置 砂 体[4,5]。 1.3 湖泊沉积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是一套假整合 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侵蚀面之上, 不整合-整合伏于侏罗系红层之下的一套以砂泥 岩为主的地层,沉积厚度西厚东薄,沉降中心紧靠 龙 门 山 逆 冲 断 层 一 侧 , 厚 度 超 过4 000m。 根 据 现 有文献将须家河组地层分为须一至须六共6个层 段, 部分地区可能因剥蚀或未沉积而缺少部分层 段(见表1),其岩性在垂向上旋回性明显。 须一段 以黑色泥岩夹煤层为特征, 其中川西地区主要为 浅海相灰岩和砂泥岩;须二、四、六段主要为灰白 色砂岩,间夹少量的黑色泥岩与薄层煤线,在盆地
图 2 西 13-1井 2 427.1~2 428.6m风 暴 岩 层 序 图
2 沉积相演化模式
晚三叠世早期,龙门山东缘为一处残余海湾, 向西与广海相通,陆源碎屑供给较少,川西地区主 要沉积了海相或含半咸水化石的垮洪洞组、 马鞍 塘组及小塘子组地层, 向东随着前陆盆地斜坡坡 度变缓直至“缺失”。 四川盆地中东部地区须一段 主要为海相三角洲环境, 是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顶古侵蚀面上再度接受沉积而成, 来自周边山系 的碎屑物质经平原河流搬运进入盆地, 在其高部 位一段时间内可以缺乏沉积, 而在三角洲分支河 道间的低洼地区可以沼泽化,发育为成煤环境。通 过观察川中、川东北地区的野外露头和岩心,雷口 坡顶到须二段砂岩之间的确有炭质泥页岩发育, 甚至缺乏沉积。至须一段沉积晚期,西北方向有大 量碎屑物质供给, 在川西及川西北地区海相的马 鞍塘组及小塘子组地层之上形成了一套三角洲沉 积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