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领域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句子构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都扮演着连接主次信息、构建句子框架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语言间的差异和复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属性。
在分析偏正结构时,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偏正结构是句子中主要信息(主语和谓语)与次要信息(定语、状语等)之间的组织关系,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语法结构,还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意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往往源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多义的词汇。
例如,“The man with a knife in the kitchen”这个句子中,“with a knife”的修饰对象可能是“man”也可能是“in the kitchen”,从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的偏正结构歧义则更多地源于词序和语境的复杂性。
例如,“他吃了一碗面”这句话中,“一碗”是修饰“面”还是“吃”的动作,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因此容易产生歧义。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1. 产生原因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产生都与语言的复杂性、句法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词汇的多义性有关。
此外,语境和上下文的不同也会导致歧义的产生。
2. 对比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对比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句法结构的对比,二是语境和语义的对比。
从句法结构上看,英语偏正结构更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和语境的依赖。
从语境和语义上看,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思时,可能会因为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抗与结合2 从校园暴力看美国枪支文化3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4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5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7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8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9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10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11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12 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13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4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15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16 从拉尔夫·艾里森《隐形人》看美国妇女解放与黑人自由斗争的关系17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18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9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20 李宁的品牌推广21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22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23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24 五官习语的翻译25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2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27 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28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29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30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31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32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33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34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35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36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37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38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3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40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41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42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43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44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4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46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47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48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49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50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51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52 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53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54 双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55 中国老字号商标的翻译研究56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57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58 An Analysi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59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60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研究61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62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Racism and Black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63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64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65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66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67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68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广告的英译69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70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71 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7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73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74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75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76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77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7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9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80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81 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82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83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84 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85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86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87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88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89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9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91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92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93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94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95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specific Idioms96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97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98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99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100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101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02103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104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105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06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107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108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109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10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111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12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13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11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15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116 科学家的困惑——从生态伦理角度浅析《弗兰肯斯坦》117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18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119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20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121 童话世界里的诗意与纯美—赏析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12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123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124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125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26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27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28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129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30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131 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132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133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134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35 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13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137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138 解读《紫色》中的妇女主义139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42 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143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144145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46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147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148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149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50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151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52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153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154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15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156 英法词汇的比较研究157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158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59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160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161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62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63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164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165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166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67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168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169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17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7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2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17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174 汉语句型习惯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作用175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76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77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178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179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180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8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182 从《嘉莉妹妹》看现代女性的自我实现183 通过《蝇王》看人性184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185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86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87 从亚历克斯•哈利《根》看非裔美国人寻根史188 “有”的用法及其英译研究189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190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191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92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193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194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19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6 浅析中文商标英文翻译的使用策略19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198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99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200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功能的理论框架,其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和功能。
在语言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它由修饰语和中心词组成,但在不同的语境和语言中,偏正结构可能会产生歧义。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的异同及其产生歧义的原因。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功能性和系统性。
语言不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更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词汇、语法、语音等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本文将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深入分析。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语法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词组成。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通常表现为定语从句或形容词短语等形式;而在汉语中,偏正结构则表现为状中结构或定中结构等形式。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导致在偏正结构上产生歧义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现象与原因1. 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常常因语境不明确、词汇多义等因素产生歧义。
例如,在英语中,“a tall building”可能指一个高大的建筑物,也可能指一个建筑物的某个部分很高;在汉语中,“高楼大厦”可能指一座高大的建筑群,也可能指某一类建筑物。
2. 原因产生歧义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自身的特点,包括词汇的多义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等;二是语境的不明确性,即缺乏足够的上下文信息来消除歧义。
此外,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偏正结构的理解产生影响。
五、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分析英语中的偏正结构歧义主要表现在定语从句和形容词短语中。
由于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
例如,“The man who bought a new car”可能指买了新车的那个男人,也可能指被新车所吸引的那个男人。
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语法(四)
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语法(四)分析题1. 分析下面两个有歧义的语言片段,分析造成歧义的原因:(1)你这倒霉蛋的弟弟(2)三个艺术学院的学生答案:(1)你这倒霉蛋的弟弟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词义歧义,语义指向不同造成歧义。
“倒霉蛋”可以指向“我”,意思是我是个倒霉蛋,我有个弟弟。
“倒霉蛋”还可以指向“弟弟”,意思是我的弟弟是个倒霉蛋。
(2)三个艺术学院的学生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语法歧义,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三个”可以修饰“艺术学院”,意思是有三个艺术学院,学生是这三个艺术学院的。
“三个”也可以修饰“学生”,意思是艺术学院的三个学生。
2. 分析下面语段的层次,并说明其中含有哪几个词组、哪几个词、哪几个语素:两本儿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
答案:分析下面语段的层次,并说明其中含有哪几个词组、哪几个词、哪几个语素:词组:两本儿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词:两本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语素:两本书一份报纸我都收起来了3. 下面是台湾高山族阿眉斯语的一些句子和对应的汉语意义:nipatafaj kaku tiniraan. 我去陪伴他。
陪伴我他niala tnira tura awaw. 他去拿那盏灯。
拿他那灯u parakataj tmi. 阿麦是司机。
是司机阿麦tku wama nimi. 阿麦父亲叫古拉斯。
古拉斯叫父亲阿麦nitala hu kaku tmian. 我再去等一下阿麦。
等再我阿麦niama kami tmian. 我们去阿麦那儿玩。
去玩我们阿麦(1)写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句子成分的语序。
(2)上述材料反映出来的表人专名有什么语法范畴?(3)上述材料反映出来的人称代词有什么语法范畴?(4)上述语法范畴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示的?(5)写出阿眉斯语表示宾格的语素。
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阿眉斯语的句子成分的优势语序是BAC,即动词——施事——受事。
(2)上述材料反映表人专名的语法范畴有“格”,包括主格(如阿麦的主格mi)、所有格(如阿麦的形容词性所有格nimi和名词性所有格mian)和宾格(如阿麦的宾格mian)。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语篇歧义语篇分析语境论文摘要: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与语境、语篇的关系,用实例探析了语篇歧义产生的成因。
本文认为Austin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现象,帮助人们减少无意语篇吱义,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1.引言近年来,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或text linguistics)日益成为国内外广大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
对语篇的分析方法,理解角度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语篇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杂志的第28期上发表论文“Dis-course Analysis”首次使用术语“话语分析”,其论文常常被看作是现代语篇分析的开端。
尽管不同学者对于“Discourse"与“Text"两个术语的理解和用法仍然存在分歧,但从广义上讲,“语篇分析”常统称两者—既包括“话语”又包含“篇章”(胡壮麟,1994;3)。
英国语言学家Firth(1957)指出对于句子的理解只有在一定语境下发生的语篇中才能使受话者理解。
否则,语义在语篇中就处于不确定或模糊不定的状态,或“对语篇中某些部分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语篇性模糊”(杨永建,1996)。
这种“语篇性模糊”就是语篇歧义(discoursal ambivalence)。
从言后行为角度来看,语篇歧义可分为有意歧义(intensional ambiguity)与无意歧义(unintensional ambiguity )。
项成东(2004)认为,有意歧义是说话者有意采取的一种交际策略,有意不直接提供确切信息,岔开话题,创造幽默感或达到其它的交际效果。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产生无意歧义,造成交际失败。
笔者限于篇幅,仅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探讨语篇中存在的无意歧义。
2.言语行为理论与语境英国哲学家Austin对当时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巨大,他于1952年开始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语言与行为》(Words andDeeds ),于195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如何以言行事》(Howto Do Thingswith Words)的讲座时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以此探求对人类语言本质的认识,后来该理论又经过Searle多次修正和发展。
语言歧义
句子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解释。
由于造成歧义的原因纷繁复杂,本文只对几种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
(一)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词汇层面引起的歧义的主要因素是一词多义,但同形异义现象——尤其绝对同形异义词(读音、词形和词性都相同的词)引起的歧义也为数不少。
例如:(1)He is looking for the glasses,(2)I found the table fascinating,例(1)的歧义是由于名词“glasses”在句中可解释为“眼镜”和“几个玻璃杯”,属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而例(2)的歧义是“table”既可作“桌子”也可作“项目表”解释,属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区别在于:一词多义指一个相同的形式具有若干个相关联的意义:同形异义的意义并不相互关联。
这两种歧义一般都可借助语境来消除。
(二)短语层面引起的歧义英语句子结构中的短语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现对这几种短语因内部结构和句法功能而造成的歧义进行了一些探讨。
名词短语由于本身结构产生了大量歧义,笔者总结了三种,举例如下:(3)The old man and woman went there together,这里的歧义是由于短语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不明确。
名词短语“the old nan and woman”中“old”所修饰的范围可解释为同时包括“man”和“woman”,也可解释为仅包括“man”而不包括“woman”。
(4)The girl’s story deeply moved us.,此处的歧义是由于“属格’s”与中心词的关系既可表示“主谓、动宾、同位”,又可表示“所属、来源、性质、类别”等多种复杂关系。
名词短语“the girl’s story”既可指the story told by thegirl,又可指the story about the girl。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交际中,语言结构的歧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偏正结构是句子中常见的结构之一,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指句子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结构。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通常由定语从句或分词短语等修饰语构成,而在汉语中,偏正结构则主要由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构成。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和歧义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三、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在英语中,定语从句或分词短语等修饰语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容易导致偏正结构的歧义。
例如,The man with a long face.(那个有着长脸的男子。
)这句话中,“a long face”既可以是用来描述“人”的外貌特征,也可以是用来形容“面孔”本身。
因此,这个偏正结构的歧义可能使得读者对句子的理解产生不同的解释。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偏正结构更容易出现歧义现象。
在汉语中,定语和状语等修饰成分往往较为复杂,其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往往需要依赖上下文和语境才能确定。
例如,“大红苹果”这个短语中,“大”和“红”的修饰关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苹果很大,颜色为红色;二是苹果是红色的,并且大小可变。
这种歧义现象在汉语中非常常见。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解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可以归因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相互作用。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因此,同一种偏正结构在不同的语境和目的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歧义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歧义作者:李金红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1期摘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语用歧义的含义,分析了语用歧义产生的根源,并分析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有效避免语用歧义成功进行交际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语用歧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引言歧义(ambiguity)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存在于英语中。
在英语的运用中,除了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结构歧义之外,还有一种更微妙、普遍的歧义现象。
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可以同时被听者或者读者感知,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自动消歧;而对语用歧义的理解,则需要受话人具备相应的语用知识,经过语用推导,弄清发话人的意图。
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阐明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人们日常会话中的应用,以及对会话含义的理解,避免语用歧义而成功进行交际。
二、什么是语用歧义语用歧义的定义,学界历来争议颇多、意见不一。
语用歧义与语用学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在语用学范围内进行研究。
英国语言学家Leech认为,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交际中是如何运用的,研究话语在语境中获得的意义。
他提出的语用假设中有一条是这样的: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or logical form)of a sentence is distinct from its interpretation.(Leech 1983)意即:句子的语义代表(或逻辑形式)不同于其语用解释。
换句话说,话语的语用解释就是实际传递的信息往往与句子本身的命题意义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完全不同。
句子意义来自语言系统内部,是句子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总和。
话语的意义是语境及各种语言外因素作用于句子意义之后的产物,它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比句子意义要丰富得多。
有的词和句子在不同的场合用,就不是同一个意思。
比如:“She is so beautiful!”“Beautiful?”在不同语境里表达不同的意义施事行为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又称言外之意)。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语言在交际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如何实现其交际和表达功能。
偏正结构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句法结构,指在句子中某一成分通过偏正关系修饰或限定另一成分的句法现象。
这种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体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尤其是其产生歧义的情况。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1. 英语偏正结构英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形式实现。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我昨天买的书)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正结构。
2. 汉语偏正结构汉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实现,如“红色的花”(红色的为修饰语,“花”为中心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由于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定语从句或其他修饰成分的添加可能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例如,“The man who sold the car is hones t.”(卖车的那个人是诚实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卖车的人是诚实的,也可以理解为车的卖主为人诚实。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由于词序和语境的不同,偏正结构也常常产生歧义。
如“他红色的衣服”(他的红色衣服)和“红色衣服的男子”(穿红色衣服的男子)虽然句法结构相似,但意义却大相径庭。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二是语境和文化的差异。
1. 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各有特点,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而汉语中词序的微妙变化也可能导致意义的大相径庭。
2. 语境和文化的差异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抗与结合2 从校园暴力看美国枪支文化3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4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5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7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8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9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10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11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12 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13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4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15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16 从拉尔夫·艾里森《隐形人》看美国妇女解放与黑人自由斗争的关系17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18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9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20 李宁的品牌推广21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22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23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24 五官习语的翻译25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2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27 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28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29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30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31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32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33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34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35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36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37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38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3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40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41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42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43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44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4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46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47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48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49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50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51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52 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53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54 双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55 中国老字号商标的翻译研究56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57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58 An Analysi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59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60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研究61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62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Racism and Black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63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64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65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66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67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68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广告的英译69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70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71 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7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73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74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75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76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77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7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9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80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81 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82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83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84 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85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86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87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88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89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9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91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92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93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94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95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specific Idioms96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97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98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99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100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101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02103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104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105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06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107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108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109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10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111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12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13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11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15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116 科学家的困惑——从生态伦理角度浅析《弗兰肯斯坦》117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18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119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20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121 童话世界里的诗意与纯美—赏析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12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123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124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125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26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27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28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129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30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131 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132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133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134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35 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13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137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138 解读《紫色》中的妇女主义139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42 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143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144145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46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147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148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149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50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151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52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153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154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15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156 英法词汇的比较研究157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158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59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160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161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62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63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164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165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166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67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168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169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17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7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2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17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174 汉语句型习惯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作用175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76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77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178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179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180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8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182 从《嘉莉妹妹》看现代女性的自我实现183 通过《蝇王》看人性184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185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86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87 从亚历克斯•哈利《根》看非裔美国人寻根史188 “有”的用法及其英译研究189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190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191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92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193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194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19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6 浅析中文商标英文翻译的使用策略19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198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99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200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运用及其所具有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这一理论视角,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偏正结构作为句法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常用于表达事物的属性或关系,其不同的排列组合往往会导致歧义现象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歧义分析中的应用。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特点偏正结构是句法结构的一种,指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的结构。
在句子中,修饰语通常用来描述或限定中心语,二者的关系密切且具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然而,由于语言的多义性、语境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偏正结构往往会产生歧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名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及形容词短语等方面。
例如,在“a tall building”中,“tall”作为修饰语,可以理解为“高大的建筑物”,也可以理解为“高层的建筑”(如高层住宅楼),这就产生了歧义。
此外,介词短语如“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山上的顶部)也可能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词序、语序以及多义词的组合上。
例如,“红太阳”中的“红”既可以理解为“红色”,也可以理解为“新出现”,这种不同的理解就会导致句子的歧义。
此外,在“吃了一碗饭”中,“一碗”作为修饰语,既可以理解为“一整碗”,也可以理解为“部分一碗”,这也产生了歧义。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其产生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语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密切相关。
在分析英汉偏正结构歧义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语境因素:语境是影响偏正结构歧义的重要因素。
汉语中歧义现象
汉语中歧义现象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
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一、文献综述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Breal在1893年首先提出来的。
1897年,Breal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
1900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StudiesintheScienceofMeanin g。
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语义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
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
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语言中的各种现象有着深入的解读。
在语言实践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偏正结构在表达时常常会产生歧义。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强调语言使用及其功能的语言学理论,它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系统,通过与其他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功能性作用来表现其价值。
在这种理论下,语言的任何一个结构都与整体语言系统的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通常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偏正结构多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出现,而汉语则多以中心词和修饰词的组合形式出现。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偏正结构有其共性,但在具体表达时却经常出现歧义。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不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有时并不明确,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在英语中,“a virtual reality game”(一个虚拟现实游戏)的修饰语“virtual”可以理解为“虚拟的”,也可以理解为“真实的”,这取决于语境的不同。
在汉语中,“红色汽车”的“红色”可以指代颜色,也可以指代某种象征意义。
2. 语法结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偏正结构在表达时产生歧义。
例如,汉语中的“红玫瑰”和“红颜色玫瑰”在英语中可能翻译为“red rose”或“rose of red color”,而不同的翻译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3. 文化背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也会影响偏正结构的理解。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自然语言的新视角。
在语言对比分析中,偏正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偏正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以韩礼德为代表,注重语言在社会功能、意义和文化语境中的运用。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被视为一种资源,人们通过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这一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分析偏正结构歧义的理论基础。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差异1. 英语偏正结构的特点英语偏正结构以名词短语为主,通常由限定词、形容词、名词等组成。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语序相对固定,通常为定语在前,名词在后。
然而,由于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以及复杂的句法结构,使得英语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也容易导致歧义的产生。
2. 汉语偏正结构的特点汉语偏正结构以短语和句子为主,其语序与主谓结构密切相关。
在汉语中,定语通常位于名词之后,这种语序与英语截然不同。
此外,汉语偏正结构的表达更加注重语义的连贯性和语境的依赖性,这使得汉语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增加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对比分析1. 语义歧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同一偏正结构在两种语言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例如,“red car”在英语中可能被理解为“红色的车”,但在汉语中则可能产生“红车”或“一辆红色的汽车”等不同的理解。
这种语义歧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2. 句法歧义句法歧义是指由于句法结构的不明确或复杂导致的理解困难。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句法歧义都可能存在。
例如,在英语中,“the girl with a red hat”可能被理解为“戴着红帽子的女孩”或“那个女孩有一顶红帽子”,而在汉语中,“穿红衣服的人”也可能因为语境不清而产生歧义。
歧义的产生和作用
歧义的产生和作用[摘要]英语歧义是语言本身一种内在的现象。
产生歧义的原因很多,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表现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
一方面,歧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但另一方面,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英语歧义,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关键词]英语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积极作用歧义是语言本身一种内在的现象,它的产生与语符系统、心理联想和文化语境等密切相关,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表现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
一方面,歧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并在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能不惊奇地发现普遍存在的语言歧义现象)。
这就是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eholinguistics”中提出的“语言无处不歧义”的理论。
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
英语中的ambiguous一词是借用法语中ambiguite,语又来源于拉丁语的ambiguus,这个词是由两个词干ambi-(“on both sides”)和agere (“travel”或“drive”)合成,意思是“wander about”或“drive on both sides”,比喻一个要到达某个目的地的旅行者,有两条以上的路径可行。
自从被英语借用以后,就不再喻指旅途或路径了,而是指“由两种或以上的意义及理解造成的疑问和不确定”。
现在,它的名词ambiguity 专指语言学上的歧义。
我们很难给歧义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即出现歧义。
语言学专题——中英歧义
又如 在缺乏特定语境的情况下,由于语音形式的局限性,听 到某句可能被理解为 YAO MING had a grade “A”. 也可能被理解为 YAO MING had a gray day. 从而造成语音歧义。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理解而产 生的歧义。 1.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4)因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义。例如: •The project will cost a billion dollars. 句中“ billion一词存在歧义:因为对美国人而言,a billion = thousand millions(十亿) ;对英国人而言, a billion = million millions (万亿) 。
well as Nancy.
此句可理解为: I like my roommate as well as Nancy does. 或I like Nancy and I like my roommate.
(3) 位置可移动的状语所引起的歧义。 例如:I repaired the car and returned
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语义指向不明确,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开刀的是她父亲。 ( A.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 B. 他的父亲有 病,医生给他父亲做了手术。)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 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3)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 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 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遇到歧义现象,即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或理解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在语言学中被广泛研究,因为它对于语言理解和语言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包括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个不同的含义或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常见于多义词。
例如,“球”这个词可以指代体育比赛用的球,也可以指代地球。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可能会发生转变,导致歧义产生。
另外,词汇歧义还可能由于发音相似而产生。
例如,“花”和“话”在口语中容易混淆,造成交流上的困扰。
二、语义歧义:语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意义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通常由于词语之间的关系模糊或语义结构不明确而产生。
例如,“我看见了她的孩子”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解释:我看见了她的孩子,或者我看见了她,她的孩子也在场。
这个句子的意义依赖于上下文的信息和语境的理解。
三、语用歧义:语用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使用时可能具有不同的意图或表达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语境有关。
例如,“你可以关上门吗?”这个句子可以是一种礼貌的请求,也可以是一种命令。
这个句子的意义在于发话人的语气、面部表情和上下文的背景。
四、处理歧义的方法:为了避免歧义产生,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些处理歧义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词语或句子的具体意义。
上下文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的含义。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语音和语调,它们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表达的意思。
此外,逐渐增加的语境信息和背景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
结论: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它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和丰富。
然而,歧义也可能导致交流上的误解和困扰。
了解和解决歧义现象对于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他人意图至关重要。
(完整版)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
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
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
施受关系不同.8。
词语辖域不同.9。
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
蕴含不同.12。
预设不同。
13。
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词引起的歧义,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语言的功能和用途为研究对象,对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在语言交流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偏正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作用偏正结构是指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即修饰语对中心词进行描述、限定或补充。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都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表达者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偏正结构的运用存在一定差异。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常常由于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例如,“a tall building”中的“tall”可以修饰“building”的整体高度,也可以修饰其某一部分(如楼层高度),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此外,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等也可能导致偏正结构的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中的偏正结构歧义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上。
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同一个修饰语与不同的中心词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意思。
例如,“红色跑车”中的“红色”可以指车漆颜色,也可以指车内座椅或其他部分的颜色,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表达者的意图。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产生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词汇意义、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往往与句法结构、词汇意义以及语境因素有关;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与词汇搭配、语境和语用因素有关。
因此,在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歧义时,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特性和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语法规则、词汇意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英汉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头表达同一形式:音位及其组合形式完全相 同 书面表达同一形式:书写符号及排列完全相同 比较 口头歧义:检查zhen灾情况(赈、震) 书面歧义:重庆人多 口头书面均歧义:出租汽车
(二)歧义与语义模糊性
1.语义模糊性:语言形式反映的对象只有大致 范围,没有明确边界。 2.歧义可以消除,模糊不能消除。 例:新汽车牌照 新的汽车牌照 新汽车的牌照
一、歧义性质
(一)界定: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 达不同意义的现象(符号序列的多义)。 1.符号序列:不是孤立符号,组合产生符号序 列。 比较: A.符号多义:多义词、同音词(深、白话、 jing3guan1警官、景观) B.符号序列多义:句法结构中表现的多义(重庆 人多)
2.同一形式
2.对某人/某事 +的+(动、形、名) 二价(持有者/针对者) 对学生的(关心、热情、感情)
(五)空语类理论
1. NP1+V2+NP2 ( 空主语-施事 )V2( 空宾语-受事 ) 关心的 2.NP1+V3+NP2+NP3 ( 空主语 )V3(空与事宾)(空受事宾) 给的
(六)移位理论
二、歧义类型或原因
1.词汇造成 (1)口头 (2)书面 2.组合造成 (1)语法结构歧义 (2)语义结构歧义 (两者都涉及的也有)
(一)词汇造成的歧义
1.同音词(口头) 到汶川了解zhen(震/赈)灾情况。 2.多音词(书面) 刘阿姨好(调3/4)说话。 3.多义词 (书面、口头) 我现在正在上课(授/听)。
(一)层次理论
1.发现敌人的哨兵(V+N1+的+N2) A_______ ___ ___ ___ B___ ________ ____ ___ 2.我们三个一组 A___ ______ B______ ___
(二)变换理论
1.咬死了猎人的狗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是狗咬死了猎人 2.关心的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关心 ——关心她的母亲
1.他唱红了这首歌 他唱这首歌,这首歌红了。 他唱这首歌,他红了。 他把这首歌唱红了 这首歌把他唱红了。 2追得我直喘气。 3讲得我都不耐烦了。
(七)指向理论
在黑板上写字 一天就写了两千字(就一天,就两千字) 老王昨天没开车上班 这些水果他们几个都吃了(这些水果,他们) 洞挖深了一点儿、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动名语 义特征指向)
小李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小王也走了一个多小 时了。 (只能作相同理解或为“行走”,或者“离开”, 而不能一个理解为“行走”而另一个理解为 “离开”)
(四)歧义难度
明显的,则歧义难度低;不明显的,则歧义难 度高。或多义解释的频率高低相关。 50% 50% __________ 语义 ___________ 咬死了猎人的狗 饺子包好了
(三)歧义与语义概括性
1.语义概括性: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 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 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言语交际中,概括语义的具有所指对象可以不 同,但这些不同对象都必然能归纳到这个概括 的语义中。 “鞋”是概括性,“走”除了概括突出有多个 意义。
比较:小王穿着一双鞋,小李也穿着一双鞋。 (可以理解为“男~,女~,皮~,布~,球~”, 不会造成语义冲突,都可以归纳到“鞋”这个 概括义中)
每个人都给钱 头发剪短了一点儿 学习文件 学习雷锋的故事 对售货员的意见 演好戏 鸡不吃了 他谁都不认识 反对的是张主任 (1)他连我也不认识。 (2)我讲不好。 (3)我们学院需要进口教学软件。 (4)还是去一次好。
(八)认知理论
那球差一点儿没射进去(企望与不企望)
差一点儿没打死了他
歧义分析的意义
朱德熙:“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 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因 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 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练习:用语言理论分析歧义
4.兼类词(词汇、语法) 大门没有锁(名/动)
大门是处所——大门上没有锁(存现句) 大门是受事——没有锁大门(受事作主语的谓 语句)
(二)组合造成的歧义
1.语法结构歧义 (1)层次相同,语法关系不同 出租汽车 早上吃的面包 你们领导 (2)层次结构不同 准备了一年的粮食(V+N1+的+N2) 你们三个一组
(三)特征理论
1.(听、看、学、研究)了三天了 ——在三天前就看完(过)了[+完成] ——已经看了三天,还未看完 [+持续] 2.桌子上摆着鲜花呢 ——桌子上正在摆鲜花[+动态,-附着] ——鲜花摆在桌子上 [-动态,+附着]
(四)配价理论
1.歧义指数:P=N-M 已经给过笔记本的是他 关心的是他
语言学理论
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 2010.11
句法歧义及理论分析
内容: 一性质:什么是歧义、与语义的模糊性概括性 有什么不同。 二、歧义类型或原因 三、用什么理论分析能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语言理论分析、歧义来源
一、歧义性质
1、界定 2、与语义模糊性区别 3、与语义概括性区别 4、歧义难度(是否有歧义)
2.语义结构歧义
(1)动词的施受、工具、结果等关系不同 关心的是他的妈妈 包饺子 盖被子 (2)领属与非领属关系 他的笑话讲都讲不完 鲁迅的书
三、哪些理论可以分析
1.层次理论 2.变换理论 3.特征理论 4.配价理论 5.空语类理论 6.移位理论 7.指向理论 8.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