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海南大学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考查方式
绪论
1
面授
思考题
了解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对象、主要任务,两者的关系;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人体功能的调控;解剖学基本术语。生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书面作业
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面授
思考题
重点掌握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细胞的兴奋性、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和机制以及骨骼肌的收缩功能调节。
课堂练习,书面作业
呼吸系统
3
面授
病例分析报告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重点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及氧和二氧化碳在血中的运输和调控机制
书面作业
消化系统
3
面授
思考题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熟悉消化道的主要运动形式,各部位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重点掌握主要消化腺及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
参考资料:
1.生理学,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第三版
2. Rhoades RA, Tanner GA. Medical physiology. 2ndedition.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3
其它
(Mor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Human Anatomy & Physiology” is a major basic course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s, such as pharmacology, pathophysiology, basic medical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etc. It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bachelors of Pharmacy student. The central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solid ground i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scientific underpinnings of the mechanism of life activities of normal human beings.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regularity, mechanism of life activities of normal human beings, and the influenc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m. The course is also aimed to improve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编号:1201011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组织及运动、神经、感官、血液和循环、呼吸、消化、营养及代谢、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加深对神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掌握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与基本的实验动手技能。

基本要求与任务:针对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作用,例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会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内容。

要全面地理解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必须从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第一学年的普通动物学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了基础知识,本课程学习完后为进一步学习神经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总学时114 其中讲授88 实验24 习题2 学时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掌握生命的基本表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掌握新陈代谢、刺激、反应、兴奋性等基本概念。

2、教学内容:1-1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学时) 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本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以解剖学为基础,以生理为重点。

在解剖学内容中,着重介绍与生理学有关的组织结构,大体形态仅作一般介绍。

课程的目的:1.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使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和机制。

3.使学生了解劳动和体育锻炼,对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良好影响和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了解该学科在人体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广泛应用。

@第一章概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概论。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近代科学技术和生活上的应用。

一、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三、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形式》第二章人体基本结构与功能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和受体功能;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化学组成】2、细胞的结构二、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4、神经组织三、人体系统的划分和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1、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2、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3、解剖学姿势4、常用方位术语第三章运动系统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全身骨的划分概况。

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特点。

了解:了解骨的形态、结构和特征;了解肌肉的形态和特征。

一、骨学^1、骨的形状、构造、理化特性2、人体全身骨的划分概况3、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的形态结构二、骨连结1、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2、躯干骨的连接3、四肢骨的连接4、颅骨的连接'三、肌肉1、肌肉的一般形态与作用2、全身肌肉的配置与作用3、骨骼肌的一般特性4、肌肉收缩第四章神经系统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的膜电位、刺激与兴奋、神经元的生理;中枢神经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人体解剖生理学》(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解剖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授课专业: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4(理论讲课22学时,实验22学时),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以及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堂讲授,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

2、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分类: 本大纲供本科药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三个等级。

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实地解剖或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

2、凡属“熟悉内容”,应该重点讲授,要求学生概念清楚、印象深刻、内容熟悉、记忆牢固。

3、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讲课,标本与模型的示教、尸体解剖操作、活体观察与触摸、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放映电影、录相、投影片、幻灯片、图谱、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代码:04145395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实验类别:专业基础总课时数: 36 学分:1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剖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获得解剖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以及验证和巩固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用物理学、电子学、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实验类型指验证、演示、设计、综合等)三、教学说明1.实验条件、环境要求。

实验室的面积为能容纳30人同时做实验,通风换气设备良好。

学生用显微镜45台(5台备用),教师用显微镜1台;实体显微镜22台(2台备用);解剖器43套,其中教师用1套,备用2套,解剖用具各种规格型号齐全;解剖镜22台(2台备用);放大镜45台(5台备用);蜡盘42个(2个备用);解剖剪(各种规格型号)各45把;离心机1台;水浴锅2台;人体各种组织的装片(每种装片20个),实验中用到的一些仪器和常用的仪器、基本设备都有。

2.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开课前作出总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安排下一次的实验内容并收缴上一次的实验报告单。

要求学生在已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实验设计报告,论证报告的科学性、新颖性与可行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与科研设计的思维方法。

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实验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报告或实验结果要求。

实验报告需要书写实验题目、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简要描述实验步骤,如果有些方法、步骤与实验指导书上的不一致,要尽量写详细一些,以备以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内容,实验过程中所观察或记录的生理指标都应如实、正确地在实验结果中记述或说明。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课程号(代码):300072020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2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

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历史和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

通过对人体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达到为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研发服务的目的。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5;(2)毕业要求5,分指标点5.2;(3)毕业要求12,分指标点12.3;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1学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及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的解剖方位、人体的解剖面。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及研究方法。

要点:掌握稳态、内环境、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的概念。

掌握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

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在生物材料教育中所处地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熟悉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2学时)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增值、衰老与死亡(凋亡)。

组织的概念和种类,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要点: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的液体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编号:1201011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组织及运动、神经、感官、血液和循环、呼吸、消化、营养及代谢、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加深对神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掌握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与基本的实验动手技能。

基本要求与任务:针对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作用,例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会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内容。

要全面地理解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必须从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第一学年的普通动物学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了基础知识,本课程学习完后为进一步学习神经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总学时114 其中讲授88 实验24 习题2 学时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掌握生命的基本表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掌握新陈代谢、刺激、反应、兴奋性等基本概念。

2、教学内容:1-1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学时)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大纲《人体解剖生理学》

大纲《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课程编码:课内教学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开课单位:生物与食品工程系撰写人: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13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性质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类型属于专业课。

该课程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二方面内容。

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中以解剖学为基础,生理学为重点。

在解剖学内容中,着重介绍与生理学有关的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超微结构。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将人体形态与机能结合。

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和机制。

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是生物化学、动物学,为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打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1];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目的[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人体解剖生理学常用术语[1];胸、腹部体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1];2 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人体机能的调节的主要方式;内环境及自稳态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转运途径与方式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全 身各组织器官。
2024/3/27
营养物质的利用
在细胞内经过代谢,提供能量、合成组织成 分等。
18
05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学
2024/3/27
19
心脏结构与工作原理
心脏位置与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倒置圆锥形,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等。
心脏结构
心脏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室,其中左心室内壁最厚。
和脊髓等不同水平的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4
2024/3/27
THANKS
感谢观看
35
10
03
运动系统解剖生理学
2024/3/27
11
骨骼组成及功能
01 骨骼的组成
包括骨质、骨膜、骨髓等部分,构成人体的支架, 具有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重量、维持人体姿 势等功能。
02 骨骼的分类
根据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各类骨骼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03 骨骼的功能
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外,骨骼还参与造血、
25
气体交换与运
2024/3/27
气体交换方式
01
在肺部通过呼吸膜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氧气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气体运输方式
02
氧气在血液中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二氧化碳主要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
气体交换与运输的调节
03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维持气体交换和运输的平衡,确保机
体对氧气的需求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化碳。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组成,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 出尿液,调节水盐平衡和酸 碱平衡。

心理咨询专业(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专业(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心理咨询专业课程类型:职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学分:60/4(理论学时: 60 实践学时: 0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先修课程:物学、数学、物理、化学。

后续课程: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本课程作为心理咨询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为学习其它后续心理学课程奠定一定基础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医学素养,使学生了解掌握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根据我院心理咨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求,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在心理咨询专业中开设。

课程以专业为导向,以全面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宗旨,通过行业引导来制订课程大纲,同时融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起到课程育人的作用。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演示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演示和讲解一些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案例图,讲解这些疾病是怎样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检测的,以助于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兴趣。

另外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撰写某些医学与教育关系问题的综述或展开某个医学与教育问题的讨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驾御文献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科学前沿,对理论讲授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学科知识前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具备医学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具备运用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解决与医学相关的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人体的组成,各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过程;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的一般规律。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80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药学预修要求: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及将来从事药物的研制、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是一门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理论教学应注重形态和机能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则应充分利用模型、实物、计算机等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的知识联系,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纲的使用说明:一、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下列三种不同深度的要求进行实施:1.掌握:该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该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二、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4.5学时(讲课2.5学时,实验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电大医科类药学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

是学习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及药学专业临床课的基础。

本课程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现代医药学的基础课之一。

药学工作者不仅要学习药物的合成、天然药与合成药的理化性质、制剂等专业知识。

还应在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药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疾病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工作者在寻找和开发新药及新的剂型、选择药物的制剂配方等工作中也必须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

本课程的侧重点是生理学的内容。

其后续课程是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及药学专业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将人体形态与机能结合学习的课程。

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的学习。

在学习解剖学部分时应安排观察尸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学习生理学部分应安排做部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

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采用文字、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学时/学分:64/4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选修课2.课程说明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方面。

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基本规律的系统认识,并获得必要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本课程在于明确阐述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适当联系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一般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该学科的前沿研究发展很快,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进行了创建跨学科、多层次生理解剖学科教学和实验课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以调整课程结构布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构筑人才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1.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和机制。

3.掌握解剖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使用解剖生理学实验仪器,培养手术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中学生物教学能力和从师素质。

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5.了解一些必要的生活、卫生常识,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三、学时分配表章序章题理论学时小计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2 人体的基本结构63 运动系统24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65 神经系统166 感觉器官47 血液38 循环系统109 呼吸系统310 消化系统211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212 泌尿系统513 生殖系统214 内分泌系统2合计64四、教学教法建议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学院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0一四年目录《药用拉丁语》教学大纲 (1)《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4)《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12)《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20)《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27)《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30)《药用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34)《生药学》教学大纲 (39)《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45)《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49)《药理学》教学大纲 (56)《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73)《药剂学》教学大纲 (79)《药学英语》教学大纲 (84)《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 (89)《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93)《生物技术制药》理论教学大纲 (97)《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10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教学大纲 (112)《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大纲 (116)《药物毒理学》教学大纲 (119)《药品质量管理和检验》教学大纲 (126)《药用海洋生物学》教学大纲 (129)《药学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133)《新药研究与开发》教学大纲 (136)《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139)《海洋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42)《药用拉丁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拉丁语英文名称:Latin for Pharmacy课程编号:B21092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8学时总学分:0.5应开学期:第2学期教材名称:《药用拉丁语》(孙启时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先修课程:无编写人:胡碧煌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拉丁文是一门古老的语言。

目前,拉丁文作为工具性科技用语,广泛应用于在生物和医药学领域。

药用拉丁语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好地学习药用植( 动) 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课程的需要, 另外在国际学术交流、文献检索、科研论文的发表等方面也离不开拉丁语知识。

处方是医师根据病情需要为病人开写的药方,也是药师发药、配药和病人取药的书面凭证, 是重要的医疗文件。

一般情况下, 标准处方都应采用拉丁语, 只有前记和后记用本民族文字书写, 其余均要求使用拉丁语。

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一定比例会从事药房工作, 需要学习拉丁文,把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翻译为本民族的语言注明在所发药物的容器或包装物上。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拉丁语的字母、字母发音、拼音及读音规则;2、掌握和熟悉一定的拉丁语的语法知识;3、熟悉和掌握动、植物学名命名法,生药的命名,中药制剂及其他药物制剂命名;4、掌握处方基本格式及以及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药品命名和处方4大部分,但只安排0.5个学分,仅8学时。

讲授一门对学生来说几乎陌生的外语课程, 时间短、课程任务重。

第一章语音1、拉丁语字母的名称、发音、拼写和书写2、字母的音变规则3、双元音和双辅音4、音节、音量和重音第二章语法5、拉丁语品词、名词概论6、名词的第一变格法7、名词的第二变格法8、第一种形容词9、名词的第三变格法10、第二种形容词11、名词的第四变格法、名词的第五变格法、不变化名词第三章命名12、动物、植物学命名规则、生药的命名13、药物制剂的命名第四章处方14、处方的书写15、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拉丁语的字母、字母发音、拼音及读音规则;2、掌握和熟悉一定的拉丁语的语法知识;3、熟悉和掌握动、植物学名命名法,生药的命名,中药制剂及其他药物制剂命名;4、掌握处方基本格式及以及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药用拉丁语的教学既要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又要密切联系医药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

1、让学生认识药用拉丁语的重要性药用拉丁语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药用拉丁语与专业息息相关,因此, 掌握药用拉丁语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学生学习药用拉丁语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把药用拉丁语课程的内容和重点吃透, 还要把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

3、采用以幻灯片为主、动画和板书为辅的多种教学手段;4、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和课后开放式复习思考题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五、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实验考核,平时课堂考核,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考核依据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提问交流等。

六、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一)教材《药用拉丁语》(孙启时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医药拉丁语》(李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Botany课程编号:B2109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24学时总学分:1.5应开学期:第3学期教材名称:《药用植物学》(第5版)(郑汉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与药学等专业先修课程:药用拉丁文编写人:刘富平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病和保健作用的一门科学。

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

中药种类众多,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植物,所以药用植物学和中药的品种、药材的评价,临床效用以及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学科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研究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中药的规范化种植,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药质量、开发中药资源和培养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材奠定良好基础。

药用植物学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及其内部构造,以及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并注意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目前我国进行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学科。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和野外实习。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图表、切片、多媒体教学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充分注意实验课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式:课程讲授、自学。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后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系。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

第三章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中药领域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中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

第四章植物的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和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类型;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中的缠绕茎和攀援茎,甸甸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根、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2、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常见药用植物果实和常见药用植物种子。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芽及其类型;棵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茎的异常构造。

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含义及其应用。

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和花的组织构造;果实和种子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1、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态(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根的生理功能。

4、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侧根的形成。

5、茎的形态特征:节,节问。

顶芽和腋芽。

长枝和短枝。

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

6、芽及其类型:定芽(顶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

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被芽和裸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

7、茎的类型:木质茎(乔木,灌木,木质藤木)。

草质茎(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质藤本)。

直立茎。

缠绕茎。

攀援茎。

甸甸茎。

8、茎的变态:地上茎变态(叶状茎或叶状枝,刺状茎或枝刺,茎卷须,小块茎,小鳞茎,肉质茎)。

地下茎的变态(根茎或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9、茎的生理功能。

10、茎尖及其发展。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11、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12、叶片的形状(叶全形、叶端、叶基、叶缘;叶片的分裂;叶脉;叶片的质地;叶表面附属物;异形叶性)。

13、单叶和复叶(三出,掌状,羽状,单身复叶),叶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14、叶的变态(苞片,小苞片,总苞片,鳞叶,刺状叶,卷须叶,捕虫叶)。

15、叶的生理功能。

16、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片的构造特点。

17、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

18、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花梗,花托;花萼,花冠(离瓣,合瓣),雄蕊(组成,类型),雌蕊(组成,类型,子房位置,胎座,胚珠类型)。

19、花的类型:完全花与不完全花;重被花,重瓣花,单被花和无被花;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辐射对称花和两侧对称花。

20、花程式和花图式;花序的类型:无限花序,有限花序和混合花序。

21、花的生殖功能:传粉和受精(花药和胚囊的发育:花粉粒的产生);花的组织构造(示例)。

22、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真果和假果,单果(肉果--浆果、柑果、核果、瓠果、梨果;干果一裂果和不裂果的各种类型),聚合果和聚花果;果实的组织构造(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