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古语家训家规
古语家训家规《古语家训家规》一、家训1、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节约用水、电、厨房垃圾等资源。
2、诚实守信:要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做人,做事,维护自己的品行。
3、爱亲情:培养亲情、促进家庭感情,敦促全家人和睦共处。
4、尊老敬贤: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敬重和爱护老师,尊重学者。
5、谦虚学问:带有热切的学习精神,培养求知欲望,坚持不懈,勤于学习,自信而不张扬。
6、勤学努力:尊重劳动就是尊重命运,要多加努力,争取更多的成就。
7、自强不息:锻炼身体,广泛阅读,深化文化观,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不断进步。
8、宽容大度:克制自己,放下欲望,支持他人,传播友善,尊重他人的差异,尊重他人的意见。
9、耐心细致:要做一个有耐心、有细致、有责任感的人。
10、忍让和睦:要忍让、和睦,及时做正确的事,使家庭拥有温馨的环境。
二、家规1、学习规矩:要按时完成作业,熟练掌握知识,恪尽职守,勤修学习。
2、室内管理:要爱护家具、设施,保持卫生,节约用水、电,不乱堆乱放物品。
3、行为规范:要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注意待人接物,尊重师长,不公开批评和责备别人。
4、语言礼仪:讲话要有礼貌,不出现冒犯他人、恶劣字句等情况。
5、饮食禁忌:要尊重中华风俗,无论宗教信仰还是年代习俗,都要遵守习惯。
6、安全规范:要把家里安全放在第一位,火灾、溺水、走失等意外事件都需要小心处理。
7、交通禁忌: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不得闯红灯,不開双灯车。
8、生活习惯:能自觉早睡早起,衣着清洁,发型整洁,不乱传乱说,做孝子无为孝媳。
9、进修期间:进修期间,要积极学习,尊重师长,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10、参加活动:参加社会活动时要有主见,墨守成规,不行违法犯罪,扬长避短,谦虚谨慎,诚实守信。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家训及主要内容
中国家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各个时代广泛应用的家庭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训在历史上是以文献的形式写给家人看的道德教育读物,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家训及其主要内容:
1.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所著,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容涉及教育、道德、礼仪、处世之道等,被誉为中国家训的开篇之作。
2.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柏庐所著。
主要讲述如何治家、修身、处世等,强调了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训著作,收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父母、兄弟、子侄的家信。
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中华文化珍品之一。
这些家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
中国古代有名的家训1.《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2.《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3.《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4.《放翁家训》: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5.《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北宋名臣包拯6.《王阳明家训》: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7.《诫伯禽书》: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8.《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9.《袁氏世范》:小人当敬远,敬而远之,免致生患。
——南宋官员、学者袁采10.《聪训斋语》:世之聪明多暗毁,愚者多福泽,盖聪明者自恃其聪明,而事事欲胜人,愚者安分守己,故人与之媲美。
——清代名臣张英11.《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代学者朱柏庐12.《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晚清名臣曾国藩13.《郑氏规范》:为家长者,当以至公无私为本,以道义处事,无论卑幼,皆当严而有恩。
——元代浦江郑氏家族14.《温公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5.《庞氏家训》: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清代庞尚鹏16.《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17.《司马温公家范》: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8.《陆氏家训》:子弟之贤不肖,系诸父兄之教。
——南宋陆九韶19.《庭训格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清代康熙帝20.《姚氏家训》:凡为人子者,当以尽孝为务;为人妻者,当以从夫为务。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
46决策探索2018.10上官场微小说CULTURE 文化传统发现茶坊新书推荐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王全营中国古代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家规家训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宽,以《颜氏家训》为例,分七卷二十篇: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
内容包括子女教育、兄弟关系、家庭治理、称谓、知足少欲等,涉及个人的治家、立身、处世等方面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
《朱子治家格言》虽然文字不多,但语言质朴,事理近人,涉及勤俭、读书、孝悌、行善等,过去人们常把其作为行为准则。
《双节堂庸训》六卷,分别是:述先、律己、治家、应世、蕃后、述师述友。
这些家规家训(包括《诫子书》)尽管篇幅有长有短,分类有多有少,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家庭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伦理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敬老尽孝的教诲、勤奋读书勤俭持家的期许、公正廉洁修身处世的告诫,几乎是不变的主题,被不厌其烦地叮咛后世子孙。
这些家规家训内容丰富,内涵深远,决不是一篇小文所能涵盖。
今天,我们把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从中可以一窥古人教育子孙的良苦用心,或可对当今的家庭教育有所借鉴。
家训最主要的内容不是期望子孙做官发财,而是怎样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行善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发自内心。
但是,受到别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如《朱子治家格言》云:“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家诫要言》云:“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钱氏家训》云:“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高氏家训》云:“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之事,孝道是家庭的根本。
3. 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4. 谦虚谨慎,不傲慢自大。
5. 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6.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7. 有恒心和毅力,不轻易放弃。
8. 学习知识,不断进取。
9.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10. 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公。
11. 爱护家庭财产,不贪图不义之财。
12. 以和为贵,避免争吵和冲突。
1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整洁的环境。
14. 勤奋工作,不推卸责任。
15. 亲密关怀家人,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
16. 不纵容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家庭成员。
17. 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每一天。
18.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权益。
19. 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20. 倡导善良和友善,以和谐的心态与人相处。
中国历代家训!
中国历代家训!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二、孝顺与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古人20则经典家训
古人20则经典家训孝亲敬长1、孝父母:春晖寸草,欲报良难。
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
——《义门陈家范十二则》对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报答,也是很难做到的。
然而使自己能够竭尽心力,厚养双亲,婉颜笑靥博得父母的欢心,磨砺德行树立美名实现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这样,或许也就差不多了。
2、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罗仲素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张谷英家训族戒》“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语出《礼记·檀弓》。
孔子曾说:尽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饭,但是对父母尽心侍奉,让他们精神愉快、感觉幸福,这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敬。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语出《罗豫章先生集》。
罗仲素,名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
此句引语中“底”字,相当于今天“的”、“之”。
罗从彦有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教诲、意见,都应当虚心接受和听取。
修身养德3、身者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
”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汉阴沈氏家训》己身不可不修。
己身是父母的惦记和期望,也是子孙后代们所观察效仿的榜样。
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礼的标准,凡事坚持恭敬谨慎;对待外物,一定要宽恕和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听言行一定要坚决去掉那些不符合礼法的部分,喜怒哀乐等情感一定要有所节制,使它们符合法度,这样才可以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使家庭齐一和睦。
《尚书》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品德,对问题要考虑久远”,后辈们应当每一个人都写一遍,贴在座位右边当座右铭。
4、淡泊明志、内省修身,此先贤所以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
——《沧溪村朱氏家训》处事淡泊,经常反省内心,始终保持宁静自然的心态,古代圣贤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懂得偿还、报恩,而不会放纵个人愤怒酿成不良后果。
古代家训家规100条
我国古代家训家规100条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家庭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诸如曾国藩家训之类的家庭管理、教育、相处文化,对我国家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也促进了我国家庭的和谐、和睦。
现将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100条家训整理成册,相关家训如下。
1、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2、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
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
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
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
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
1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
1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1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1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1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1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
1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1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1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
1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2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2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24、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2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2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2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2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2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
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9. 家风家训:强调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团结。
10. 忠诚:对国家、社会和家族保持忠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家训家规,不同家族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家训家规。这些家 训家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勤奋:强调勤劳努力,懈追求进步,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家族的繁荣。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4. 仁爱:倡导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 谦逊:提倡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谦和的态度。 6. 纪律:注重遵守规章制度,自律自省,守法守纪。 7. 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子孙的道德品质和知识素养。 8.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礼仪、音乐、书法、绘画等。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是中国古代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家族长辈对后代子孙传授的 道德准则和生活规范。这些家训家规以教育子孙为目的,旨在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家庭 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1. 孝道:强调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要体现对家族的责任和尊重。
2. 诚信:鼓励诚实守信,讲究言行一致,重视信誉和道义。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1、孔府: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闻喜裴氏:厚德载福,宽让能宁。
4、诸葛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王羲之:执事有恪,厥功为懋。
6、客家家训: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7、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颜之推: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
9、钱鏐: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10、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12、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3、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苏东坡: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15、黄庭坚:藏万卷书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16、《徐氏家谱》家规:
一、尊先祖,孝父母,赡老幼;
二、睦家庭,和社会,善乡邻;
三、端身范,教子女,勤俭业;
四、保生态,重自然,健肌体;
五、敬师表,重读书,崇科学;
六、守诚信,敦礼让,举公道;
七、知荣耻,懂感恩,济弱困;
八、绳祖武,铭训规,贵践行。
家训:
爱国守法,睦族敬宗。
仁爱为本,诗礼传家。
格物致知,精进有为。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家训大全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
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诸葛氏家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
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
也许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份淡薄之心,宁静之情,才让诸葛亮做到一生“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让诸葛亮的美名得以传遍天下。
朱氏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吧,流传最广的勤俭持家训戒,成为中国传统士子耕读文化的标志。
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短短几百字的家训从衣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朱氏家训无不详尽。
朱氏家训不仅规范着族人的生活习惯,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梁氏家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梁焘《家庭谈训》能够传承祖业,世代不熄的家族,必定是积善之家。
梁焘一生为官正直,心忧君王,爱怜百姓,尽到为官的责任。
虽然最终因为卷入‘元祐朋党之争’而招致贬谪,而且一贬再贬,最终死于贬谪途中,但是梁氏家训却让这位不幸的大臣流芳百世。
梁焘用其生命书写了一部忠臣贤相的悲剧史。
李氏家训: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属》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意思,告诫后代要听从不同意见。
唐太宗本人虚怀纳谏,也为李家做出了典范。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严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司马氏家训: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不要被炫富的风潮所吸引,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坚守自己的独立意识。
司马光认为,有德行的人都是从简朴中培养出来的,简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谨其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古人之智,今日仍有用中国历代家训集锦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历代家训名篇
历代家训名篇历代家训名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家族文化遗产,是家长向子孙后代传承家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方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历代家训名篇。
一、《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家训名篇,作者是北宋理学家李善兰。
这部家训是为了教育儿童身为弟子的行为准则而写作的,其内容囊括了“勤、恭、敬、诚、信”等重要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其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是中国家庭教育中难得的经典。
二、《百喻经》《百喻经》的作者是现在还不知道,但这部家训被广泛传播,被称为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
《百喻经》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式传达教育理念,包括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
其故事情节简单却有深刻的寓意,常常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场景,可以直接引导读者的行为准则。
三、《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更高层次的家训名篇之一。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被成为论语的内容。
《论语》结合了礼、乐、文、武四种教育形式,强调了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为后世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家训名篇之一,它是「中庸之道」颇为完整的一部总结,全书简洁明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著名名句,一直流传至今。
《大学》强调了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并通过具体行动方式实现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学习方向。
这部家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和传承。
五、《家规》《家规》是一部为清朝福庆王府所做的家训。
全书共三卷,共99条,述及了家训内容,包括了家族的起源、家训的渊源、国家的兴衰、尊老慈幼等10个方面,涵盖了许多核心价值观念。
《家规》通过严格的道德教化以及强调对家族门风的维护,传承家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被认为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
历代家训名篇不仅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卓越和强大,也通过诸多经典名篇,强调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
这些家训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历史经验,让我们更好地培养品德,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1.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6.《家诫要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7.《家庭谈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曾国藩《家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三、刘邦《手敕太子文》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四、司马谈《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公元前110),西汉夏阳(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五、《诫子书》《诫外甥书》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
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六、琅琊王氏家训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七、《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
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八、钱氏家训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鏐。
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都是钱王后裔。
三十多世,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
有评论称钱氏家族千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视传统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钱氏家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赏析:《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
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
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
九、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
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十、范仲淹家训范仲淹早年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
然后对子弟的教育也是忠恕之道,所以子孙发达,代有达人。
范仲淹立范氏义庄,也是很大的功德,对子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也奠定家族发达的基础。
苏州天平山的高义园,就是这些历史遗存。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赏析:范仲淹为官清廉,尽职尽责,千古名篇 " 岳阳楼记 " 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其中的精华绝妙之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至今仍广泛传颁,激励后人。
一生治国有略,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继续为实现他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正是凭着这样的家训、家风,范仲淹家族兴旺数百年。
十一、《包拯家训》作者包拯(999—1062),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赏析: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
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
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十二、宋·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
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
它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干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入囹圄,身首异地,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
赏析: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
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家范》确实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更实用。
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做一个世事练达之人。
十三,《袁氏世范》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
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