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圆孔拉刀设计.

合集下载

刀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圆孔拉刀优秀版

刀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圆孔拉刀优秀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刀具部分) 圆孔拉刀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工程学院目录一、原始条件及设计要求: (3)二、刀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3)三、刀具材料的确定: (3)四、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及其计算 (4)五、拉削力及拉刀强度验算: (8)5.1拉削力验算 (8)5.2 拉力强度验算 (9)六、技术条件的制定 (9)6.1拉刀热处理(文献[5]) (9)6.2拉刀表面粗糙度的制定(文献[3]) (9)6.3拉刀重要尺寸公差的制定(文献[3]) (10)七、拉刀的制造工艺及检验方法 (10)7.1拉刀的检验方法: (10)7.2拉刀制造工艺 (11)八、设计体会 (11)九、参考文献: (12)一、原始条件及设计要求:工件直径为:Φ30H7,长度为:25~40mm ,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后硬度为HB220~250,抗拉强度为:0.75GPa ,工件如下图所示。

使用机床为L6140拉床。

试设计圆孔拉刀。

查阅《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所用机床为卧式内拉床,额定拉力为400kN ,最大行程为2000mm 。

最大拉力5300N 。

取拉削长度0L =40mm ,孔的最终尺寸要求为+0.021030mm二、刀具结构形式的确定:选用综合式圆拉刀,它综合分块式圆拉刀和分层式圆拉刀的优点,且圆拉刀可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一般:H7~H9,Ra0.8um 以下,完全符合加工要求。

综合式圆拉刀精切齿采用分层拉削图形,可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其粗切削齿采用分块拉削,但不分齿组,而是每齿切去一圈金属的一半,其余留给下一齿,每齿都有齿升量,故实际切削厚度为2f a (第一齿为f a )。

由于单位切削力减小,故齿升量f a 可适当增大,拉刀长度可减小。

此外,圆弧形分屑槽具有较大的侧后角,刀尖角也大,这些都使拉刀寿命延长。

这种拉刀也较易制造,所以在生产中应用较多。

三、刀具材料的确定: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设计手册》,可选用拉刀材料为W6Mo5Cr4V2的普通高速工具钢。

圆孔拉刀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录0.序言 (1)1.可转位车刀设计 (3)2.圆孔拉刀设计 (10)3.结语 (15)4参考文献 (16)一可转位车刀设计设计题目:已知:工件材料Y12,使用机床CA6140,加工后dm=22,Ra3.2,需精车完成,加工余量自定,设计装T刀片95°偏头外圆车刀。

设计步骤:1.1 选择刀片夹固结构:考虑到加工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属于连续切削,采用杠杆式刀片夹固结构。

1.2选择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由原始条件给定:被加工工件材料为Y12,连续切削,完成精车工序,按照硬质合金的选用原则,选取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为YT30。

1.3选择车刀合理角度:根据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并考虑到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形成特点,选取如下四个主要角度。

(1)前角=15°,(2)后角=8°,(3)主偏角=95°;(4)刃倾角=-3°,后角α。

的实际数值以及副后角在计算刀槽角度时,经校验后确定。

1.4选择切削用量:根据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查表确定切削用量为, 精车:pa =0.5 mm ,f =1mm/r ,v =60m/min1.5选择刀片型号和尺寸: (1)选择刀片有无中心固定孔由于刀片夹固结构已选定为杠杆式,因此应选用有中心固定孔的刀片。

(2)选择刀片形状按选定的主偏角=95°,选用三角形刀片 (3)选择刀片精度等级 选用U 级。

(4)选择刀片内切圆直径d (或刀片边长L ) 根据已选定的pa 、r K 、sλ,可求出刀刃的实际参加工作Lse 。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28日机械工程学院2013年11月目录第1章原始条件 (1)第2章设计计算过程 (2)2.1选择拉刀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2)2.2确定拉削方式 (2)2.3选择刀齿几何参数 (2)2.4确定校准齿直径 (2)2.5确定拉削余量 (2)2.6选取齿升量 (2)2.7设计容屑槽 (3)2.8确定分屑槽参数 (3)2.9选择拉刀前柄 (4)2.10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4)2.11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4)2.12设计拉刀其他部分 (5)2.13技术要求 (5)2.14绘图 (5)设计总结 (7)致谢 (8)参考文献 (9)第1章原始条件1、工件材料:40Cr,硬度:217-255 HB,毛坯为扩孔。

Ra=1.6,L=80mm,有空刀槽。

2、零件尺寸:拉前孔径:DW=53,上偏差为+0.12,下偏差为0,拉后孔径:DM=55,上偏差为+0.03,下偏差为0,。

3、使用设备:L6140型卧式拉床。

第2章 设计计算过程2.1选择拉刀材料及热处理硬度40Cr 为合金结构钢,选择W18Cr4V 钨系高速钢按整体式制造拉刀。

拉刀热处理硬度:刀齿及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 ;前柄45~58HRC 。

2.2确定拉削方式综合式拉刀较短,拉削精度和表面质量并不低于其它拉削方式,且拉刀耐用度较高。

因此,本例选择综合式拉削。

2.3选择刀齿几何参数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表4-3选择,得工件材料为合金结构钢,拉刀刀齿前角10o γ=︒,粗切齿11230,0.1o a b mm α+︒'=︒≤;精切齿3012,(0.1~0.2)o a b mm α'︒+==;校准齿3011,(0.2~0.3)o a b mm α'︒+==。

刀具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刀具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智能制造专业)(刀具部分)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目录1前言 (3)2绪论 (3)2.1矩形花键拉刀的相关介绍 (3)2.2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2.2.1设计目的 (3)2.2.2设计要求 (4)3矩形花键拉刀设计 (4)3.1 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 (4)3.2 设计步骤 (4)3.2.1选择拉刀材料 (4)3.2.2确定拉削方式 (4)3.2.2选择切削齿几何参数 (4)3.2.4确定核准齿直径 (5)3.2.5计算拉削余量 (5)3.2.6选取齿升量 (5)3.2.7设计容屑槽 (5)3.2.8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6)3.2.9拉刀其他部分设计 (8)3.2.10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8)4总结 (9)5致谢 (9)6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经过机械学院前三年的培养,刀具设计课程设计旨在锻炼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刀具设计之中,夯实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专业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

拉刀种类繁多,它可加工各种形状通孔,直槽,螺旋槽和直线或曲线的外表面。

它是一种高生产率刀具,它切削速度低,耐用度高,寿命高。

拉刀是多刃切削刀具,切削力较大但机床结构简单,成本高,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我本次的课程设计课题是圆孔拉刀。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查阅设计说明书和指导手册,比如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利用AutoCAD等软件辅助设计计算。

通过这次设计,我把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进而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掌握。

2绪论2.圆孔拉刀的相关介绍我设计选择的题目是:圆孔拉刀设计。

拉刀上有很多齿,后一个刀齿(或后一组刀齿)的齿高要高于(或齿宽宽于)前一个刀齿,所以当拉刀作直线运动时(对某些拉刀来说则为旋转运动),便能依次地从工件上切下很薄的金属层。

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

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目录一.绪论 (3)1.1刀具的发展............................ .. (3)1.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3)二.圆孔拉刀的设计 (3)1.刀具结构参数及各部分功用............................ . (5)2. 设计步骤 (5)3.设计要求 (5)4.确定拉削方式 (5)5.选择刀齿几何参数 (5)6.确定校准齿直径 (6)7.确定拉削余量 (6)8.选取齿升量 (6)9.设计容屑槽 (6)10.确定分屑槽参数 (8)11.选择拉刀前柄 (8)12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 (8)13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 (9)14设计拉刀其它部分.......... .. (10)15.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11)16.制定拉刀技术条件 (12)17.绘制拉刀工作图 (12)三.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 (12)3.1原始数据 (13)3.2设计步骤 (13)3.21齿槽半角 (13)3.22齿顶圆弧中心半角 (13)3.23齿顶宽 (13)3.24初算齿廓高度 (13)3.25铣刀宽度 (13)3.26按铣刀宽度最后确定齿廓高度 (13)3.27铣刀齿顶圆弧半径 (14)3.28齿顶圆角半径 (14)3.29铣刀前角 (14)3.30容屑槽形式 (14)3.31铣刀孔径 (14)3.32铣刀外径 (14)3.33铣刀圆周齿数 (14)3.34铣刀的后角 (15)3.35铲削量 (15)3.38容屑槽间角 (15)3.40键槽尺寸 (15)3.41空刀导角尺寸 (15)3.42技术条件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7)一绪论1.1刀具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刀具在生产中的用途越来越广.刀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率,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其生产工具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中国在机械方面的发展空间相当大,而要生产不同种类的零件,不管其大小与复杂程度,都离不开刀具。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3)1.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 (4)2.设计步骤 (4)2.1选择拉刀材料 (4)2.2拉削方式 (4)2.3校准齿直径 (5)2.4拉削余量 (5)2.5几何参数 (5)2.6齿升量 (5)2.7确定齿距 (5)2.8确定同时工作齿数 (5)2.9容屑槽形状 (5)2.10确定容屑系数 (6)2.11确定容屑槽尺寸 (6)2.12拉刀的分屑槽形状及尺寸 (6)2.13确定拉刀的齿数和每齿直径 (6)2.14柄部结构形式及尺寸 (8)2.15颈部直径与长度 (8)2.16过渡锥长度 (9)2.17前导部直径长度 (9)2.18后导部直径长度 (9)2.18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 (9)2.19后导部直径长度 (9)2.20计算最大切削力 (9)2.21拉床拉力校验 (9)2.22拉刀强度校验 (10)2.23计算校验拉刀 (10)2.24确定拉刀技术要求 (10)2.25绘制拉刀工作图 (13)3.总结 (14)4.总结 (15)5.参考文献 (16)前言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我们即将进入大四,踏入社会之前,通过课程设计来检查和考验我们在这几年中的所学,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这次课程设计很贴切地把一些实践性的东西引入我们的设计中和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关联。

为我们无论是在将来的工作或者是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的课程设计课题是圆孔拉刀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运用所学的专业或有关知识,比如零件图设计、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以及所学软件AUTOCAD、PRO/E的运用,设计了零件的工艺、编制了零件的加工程序等。

我利用此次课程设计的机会对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检验,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

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系统掌握.1.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工件直径03.0+Ra1.6 μm,工件材料: 拉床型号采用10%极压乳化液 2.设计步骤 2.1选择拉刀材料拉刀材料常用 W6Mo5Cr4V2高速工具钢整体制造。

圆孔拉刀设计

圆孔拉刀设计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1:已知条件 (2)1.1:拉刀条件选择 (2)1.2:工件材料 (2)1.3拉床类型选择 (2)1.5刀具材料 (2)2.零件尺寸参数表 (2)3:确定拉屑余量A (2)3.1:选取齿升量fz (2)3.2:计算齿数Z (3)3.5:直径Dx (3)3.6:切屑齿齿距P (3)3.7:粗与过渡切屑齿齿距P1 P2 (3)3.7.1:精与校准切屑齿齿距P3 Pz (3)3.7.2:同时工作齿数Zi (3)3.7.3 :容屑槽形式 (4)3.8:容屑槽深度h (4)3.9:分屑槽尺寸 (4)4:刀齿前角和后角与刀齿韧带宽 (4)5:柄部结构尺寸 (4)6:过渡锥与颈部 (4)7:前导部与后导部 (5)8.:最大拉屑力 (5)9:拉力强度校核 (5)10.切屑部长度 (5)10.1校准部长度 (5)10.2 拉刀总长度 (6)11 :材料与热处理硬度 (6)12:技术条件 (6)参考文献:综合室圆孔拉刀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1:已知条件1.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图所示。

1.2工件材料:45钢。

σb =0.598Gpa 1.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40A 1.4倒角5X45° 1.5刀具材料:45钢零件图2.零件尺寸参数表3.确定拉削余量 A .由<金属切削与刀具实用手册>查表按表5-36,直径方向拉屑余量 A=1.025mm 3.1选取齿升量f z. (Ⅰ-粗切 Ⅱ-过渡 Ⅲ-精切 Ⅳ-校正 )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精切齿齿升量f z Ⅲ=0.010。

f z Ⅰ=0.03。

过渡齿齿升量调正为: f zⅡ=0.0250.020 0.015 0.010 f z Ⅳ=03.2计算齿数Z初选取Z Ⅲ=4 Z Ⅱ=4 Z Ⅳ= 6 计算Z Ⅰ Z Ⅰ=[A -(A Z Ⅱ+A Z Ⅲ)]/(2×f z Ⅰ)Z Ⅰ=[A -(A Z Ⅱ+A Z Ⅲ)]/(2×f z Ⅰ)={1.025-[2×(0.025+0.020+0.015+0.010)+2×(4×0.01)]}/(2×0.03)=13.416 取Z Ⅰ= 13 余下未切除的余量为:2A={1.025-[13×2×0.03+2×(0.025+0.020+0.015+0.010)+4×2×0.010]} =1.025-(0.78+0.14+0.08) =0.025工件材料 组织状态 D dL参数45钢调制12001.005080将0.025未切除的余量分配给粗切齿,则粗切齿Z Ⅰ=14 最终选定齿数 Z Ⅰ= 13+1 Z Ⅱ=4 Z Ⅲ= 4 Z Ⅳ= 6 Z =Z Ⅰ+Z Ⅱ+Z Ⅲ+Z Ⅳ = 28 3.5 直径 D x⑴ 粗切齿D x1=d min =49.00 D x2 =D x1+2f z Ⅰ……………………D x2 -D x14=49.06、49.12、49.18、49.24、49.30、49.36、49.42、49.48、49.54、49.60、49.66、49.72、49.78⑵ 过渡齿D x15 -D x18 =49.83、49.87、49.90、49.92 ⑶ 精切齿D x14 -D x17 =49.94、49.96、49.98、50.00 ⑷ 校准齿D x18 -D x23 =50.00 3.6 切屑齿齿距P齿距P=(1.25~1.8)× L 0.5=1.5×5.080=13.416,取整13mm 3.7粗与过渡切屑齿齿距P1 P2 取P1=P2=133.7.1精与校准切屑齿齿距P3 Pz 取P3=Pz=(0.6~0.8)P=10mm3.7.2同时工作齿数Zi工作齿数Zi= L / P +1 =80 /13+1=7.15 取整Zi=73.7.3 容屑槽形式 选取直线齿背型3.8容屑槽深度h 形式:圆弧齿背形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用技术.>:得粗切齿.过渡齿尺寸: h=(0.3~0.4)P=4g=(0.3~0.35)P=4 r=(0.5~0.6)h=2齿背角(50°~55°)精切齿. 校准齿尺寸:h=(0.3~0.4) ×(0.6~0.8)P=4 g=(0.3~0.35×(0.6~0.8)P=3.2 r=(0.5~0.6)×h=2齿背角(50°~55°)3.9分屑槽尺寸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用技.>查表5-13得 弧形槽:n=12 R=25角度槽:n=22 b =1mm h=1mm 槽底后角:αn =5°4刀齿前角和后角与刀齿韧带宽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用技术>。

圆孔拉刀方案及矩形花键铣刀方案说明书

圆孔拉刀方案及矩形花键铣刀方案说明书

圆孔拉刀及矩形花键铣刀设计说明书目录刖言一、绪论 (2)二、刀具设计1.圆孔式拉刀的设计 (4)2.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 (11)三、小结 (16)四、参考文献 (18)、八前言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我们即将进入大四,踏入社会之前,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来检查和考验我们在这几年中的所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这次课程设计很巧妙地把一些实践性的东西带入我们的设计,并和我们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了一起。

这为我们是在将来的工作或者是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的课程设计课题目是圆孔拉刀与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运用所学的专业或有关知识,比如零件图设计、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以及所学软件AUTOCA的运用,设计了零件的工艺、编制了零件的加工程序等。

我利用此次课程设计的机会对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检验,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系统掌握。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时间也比较仓促,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和专业知识其它方面的问题,再加上现有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设计中我们的设计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提高今后设计设计的质量,希望在审核的过程中得到各位指导老师的谅解与批评指正,不胜感激.一、绪论1.刀具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刀具在生产中的用途越来越广•刀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率,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其生产工具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在机械方面的发展空间相当大,而要生产不同种类的零件,不管其大小与复杂程度,都离不开刀具。

目前,在金属切削技术领域中,我国和先进的工业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随着工厂、企业技术改造的深入开展,各行各业对先进刀具的需要量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有力地促进金属切削刀具的发展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课程设计作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必修环节,不仅是巩固学生大学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在检验大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参加工作前的一次实践性锻炼。

圆形拉刀课程教学设计

圆形拉刀课程教学设计

目录1.设计题目 (2)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 (3)2.1选择刀具材料 (3)2.2确定拉削余量A (3)2.3齿升量的选取 (3)2.4选择几何角度 (4)2.5齿距及各齿数的确定 (4)2.6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5)2.7分屑槽的确定 (5)2.8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 (7)3.非工作部分的设计 (8)4.拉刀强度的校验 (11)5.小结 (12)6.参考文献: (13)1.设计题目图1已知条件: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图所示。

2)工件材料:45钢。

σb=0.65GPa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20。

零件尺寸参数表工件材料组织状态 D d L 参数45钢调质180±0.150±0.0260±0.1表1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由于孔的直径为50mm ,选用综合式拉刀。

2.1选择刀具材料拉刀用W18Cr4V 或W6Mo5Cr4V2的高速工具钢制造。

用W18Cr4V 或W6Mo5Cr4V2制造的拉刀热处理硬度: 刀齿和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柄部:45~58HRC 允许进行表面处理。

2.2 确定拉削余量A圆拉刀预钻孔时0.005 1.025A D mm =+=(其中,直径为D 为50mm , L 为60mm ) 2.3 齿升量的选取1) 粗切齿齿升量f z1: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尽量加大,使各刀齿切除总余量60% -80%左右。

直径小于50mm 的孔,f z1=0.03- 0.06。

选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0.06 mm 。

2) 精切齿齿升量 :按拉削表面质量选取,一般f z3=0.01 -0.02,取0.02。

齿数z3为个。

3) 过渡齿齿升量 为0.035mm ,齿数z2为4个。

4) 校准齿齿升量4z f =0,齿数为5个,是起最后修光校准拉削表面作用。

由可以得出粗切齿的齿数z1为5个。

齿的种类 齿数 齿升量 粗切齿 5 0.06 精切齿 4 0.035 过渡齿 4 0.02 校准齿5表2 2.4 选择几何角度1) 前角:根据被加工材料οο15~100=γ;后角:拉削普通钢切削齿 2.5~4oα=o o ,刃带宽度0.1b α≤。

圆孔拉刀设计1

圆孔拉刀设计1

目录前言1 拉刀设计要求 (1)2 确定拉削余量、齿升量、齿数和刀齿半径 (2)3 选择几何参数 (3)4确定齿距、容屑槽、分屑槽 (3)5 拉刀检测 (5)6 确定拉刀非工作部分及总长度 (5)7 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6)8 绘图 (6)9 总结 (6)参考文献 (7)1 拉刀设计要求已知条件: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下图图所示。

2.工件材料:35钢。

σb=0.60GPa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40A4.倒角45°5.刀具材料:W18Cr4V2 确定拉削余量、齿升量、齿数和刀齿半径2.1确定拉削余量 A.由GB1439-85锥柄长麻花钻《锥柄麻花钻》第1系列取21直径方向拉屑余量 A=Dmax-Dwmin=22.02-21=1.02mm2.2选取齿升量f z.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粗切齿齿升量:一般f zⅠ=0.03~0.06mm,取f zⅠ=0.03。

精切齿齿升量:按拉削表面质量要求选取,一般f zⅢ=0.01~0.02mm,取f zⅢ=0.01。

过渡齿齿升量:f zⅡ在各齿上是变化的,变化规律在f zⅠ与f zⅢ之间逐齿递减,所以取f zⅡ=0.025 0.020 0.015 0.010。

校准齿齿升量:f zⅣ=02.3确定拉刀齿数Z初选取ZⅢ=4 ZⅡ=4 ZⅣ= 6 计算ZⅠZⅠ=[A-(A ZⅡ+A ZⅢ)]/(2×f zⅠ)ZⅠ=[A-(A ZⅡ+A ZⅢ)]/(2×f zⅠ)={1.02-[2×(0.025+0.020+0.015+0.010)+2×(4×0.01)]}/(2×0.03)=13.33取ZⅠ= 13 余下未切除的余量为:2A={1.02-[13×2×0.03+2×(0.025+0.020+0.015+0.010)+4×2×0.010]} =1.02-(0.78+0.14+0.08)=0.02将0.02未切除的余量分配给粗切齿,则粗切齿ZⅠ=13+1=14最终选定齿数 ZⅠ= 14 ZⅡ=4ZⅢ= 4 ZⅣ= 6总齿数 Z =ZⅠ+ZⅡ+ZⅢ+ZⅣ=14+4+4+6= 282.4确定刀齿直径 D x⑴粗切齿D x1=dw min =21.00 ,其余各刀齿直径Dx按下式推算:D x2 =D x1+2f zⅠ计算得:D x2 -D x14=21.06、21.12、21.18、21.24、21.30、21.36、21.42、21.48、21.54、21.60、21.66、21.72、21.78、21.80⑵过渡齿D x15 -D x18 =21.85、21.89、21.92、21.94⑶精切齿D x14 -D x17 =21.96、21.98、22.00、22.02⑷校准齿D x18 -D x23 =22.023 选择几何参数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因为材料是35钢粗切齿:γo=15°αo=2.5°~4° bα=0~0.05mm精切齿:γo=15°αo=2.5°~4° bα=0.1~0.15mm校准齿:γo=15°αo=0.5°~1° bα=0.3~0.5mm刀带后角:αb1=04 确定齿距、容屑槽、分屑槽4.1拉刀齿距齿距P=(1.25~1.8)× L0.5=1.5×0.555=11.12,取整11mm粗与过渡切屑齿齿距P1 P2取P1=P2=11精与校准切屑齿齿距P3 Pz取P3=Pz=(0.6~0.8)P=8mm4.2容屑槽4.2.1容屑槽形状选取圆弧齿背型,容屑空间大,适用于拉削塑性材料和综合拉削拉刀上。

拉刀设计

拉刀设计

11、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按本章齿升量中所述,取过渡齿与精切齿齿升量递减为 0.05,0.045,0.04,0.035,0.03,0.025,0.02,0.015,0.01,0.01,共除去余量 Aj+Ag=2 ( 0.05+0.045+0.04+0.035+0.03+0.025+0.02+0.015+0.01+0.01 )
9、选择拉刀前刀柄
按表 4-17 选用Ⅱ型—A 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取 d1=36mm,卡爪处 底径 d2=27mm,其余见表 4-1,拉刀无需后柄。
10、检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按表 4-20,4-21,4-22 计算最大拉销力。根据综合式拉销特点,切削厚度 ac=2af=0.1。 Fmax=Fz ’ Σ awzemaxkok1k2k3k4 × 10-3=188 × 6 × 15.06 × 1 × 1 × 1.13 × 1 × 1=19.20kN, 拉刀最小断面为前柄卡爪底部,其面积为 Armin=π d2²/4=572.27mm² 危险断面部位的拉应力为 σ =Fmax/Armin=0.034GPa, 按表 4-25,高速钢许用应力[σ ]=0.35GPa,显然,σ ﹤[σ ],拉刀强度校验合格。 按表 4-23,4-24 和已知 L6120 型拉床, 可算出拉床允许拉力 Frk=200×0.8=160kN, Fmax﹤Frk,拉床载荷校验合格。
4、确定拉销余量(按表 4-1)
δ =dmmax-dwmin=38.027-36=2.027
5、确定校准齿直径
do 校= dmmax-u=38.027-2=36.027(u—孔的扩张量)
6、选取齿升量

拉刀课程设计

拉刀课程设计
公差f7 一般取拉孔后孔径的0.5 ~0.7倍
直径d6=护送托架衬套孔径 3 拉刀总长度L0
拉刀直径d0 拉刀总长度L0
12~15 >15~20 >20~25
600
800
1000
>25~ 30
1200
>30~50 >50 1300 1600
三、拉刀强度及拉床拉力校验
1 拉削力 综合式圆孔拉刀的最大拉削力:
• 16. 中心孔
• 两端选用带护准中心孔
• d=2 d1= 6.3 t1 = 2.54 t =2
• 17. 材料与热处理硬度
• 材料:W6Mo5CrV2

刀齿与后导部 63~66HRC

前导部 60~66HRC

柄部 40~52HRC
• 18.技术条件
• 参考国标确定。(GB3831-83
JB/T6457-92 )

= 30.6 kN
• FQ = 100×0.75 kN =75 kN

Fc< FQ
• 检验拉刀强度: σ< [σ]

[σ] =350 MPa

σ= Fc / Amin

Amin =π(Dz1-2h)2/4 = 3.1416(19-8)2/4= 942 mm

σ = 30615 N/94 Mpa =325 Mpa < 350 MPa
• 10. 分屑槽尺寸
• 弧形槽:n=6、R=25
• 角度槽:n=8、bn =7、ω=90°
• 槽底后角:αn =5°
• 11.检验
• 检验拉削力:Fc< FQ

Fc = Fc’ × bD × Ze × k

拉刀课程设计(附带图)

拉刀课程设计(附带图)

组合式圆孔拉刀设计举例一.已知条件加工零件如右图材料:40Cr钢,σb=0.98Gpa 硬度210HBS拉前孔径φ拉后孔径φ拉后表面粗糙度R a 0.8 μm拉床型号L6110 拉刀材料W6Mo5Cr4V2 许用应力[σ]=350Mpa二.设计要求设计计算组合式圆孔拉刀,绘制拉刀工作图三.设计计算过程:1、直径方向拉削余量AA=D max–d min =20.021-19=1.021mm2. 齿升量f z (Ⅰ-粗切Ⅱ-过渡Ⅲ-精切Ⅳ-校正)选f zⅠ=0.03f zⅡ=0.025、0.02、0.015f zⅢ=0.01f zⅣ=03.计算齿数Z初选ZⅡ=3ZⅢ=4 ZⅣ=6 计算ZⅠZⅠ=[A-(A ZⅡ+A ZⅢ)]/2×f zⅠ=[1.021-(2×(0.025+0.02+0.015) +(4×0.01)]/2×0.03=13.68取ZⅠ= 13 余下未切除的余量为:2A={1.021-[13×2×0.03+2×(0.025+0.02+0.015)+(4×2×0.01)]}}=0.041 mm将0.041未切除的余量分配给过渡齿切,则过渡齿数ZⅡ=5过渡齿齿升量调正为:f zⅡ=0.025、0.02、0.015、0.01、0.01最终选定齿数ZⅠ= 13+1 ZⅡ=5ZⅢ= 4+1 ZⅣ= 6Z =ZⅠ+ZⅡ+ZⅢ+ZⅣ=304.直径D x⑴粗切齿D x1=d min =19.00 D x2 =D x1+2f zⅠ……………………D x2 -D x14=19.06、19.12、19.18、19.24、19.30、19.36、19.42、19.48、19.54、19.60、19.66、19.72、19.78⑵过渡齿D x15 -D x19 =19.83、19.87、19.90、19.92、19.94⑶精切齿D x20 -D x24 =19.96、19.98、20.00、20.02、20.021⑷校准齿D x25 -D x30 =20.0215.几何参数γo =15° αo =1.5°~2.5° b α1=0.1~0.36.齿距 P/mmP=1.5× L 0.5 =1.5 ×500.5=10.6选取P=11 mm7. 检验同时工作齿数 ZeZe =L / P +1 =50 / 11+1 =5.5 >38. 计算容屑槽深度 hh = 1.13 × (k L h D )0.5 = 1.13 × (3×50×0.06 )0.5 = 3.399. 容屑槽形式和尺寸形式:圆弧齿背形尺寸:粗切齿: p=11、g=4、h=4、r=2、R=7精切齿、校准齿:p=9、g=3、h=3.5、r=1.8、R=510. 分屑槽尺寸弧形槽:n=6、R=25角度槽:n=8、b n =7、ω=90°槽底后角:αn =5°11.检验检验拉削力:F c < F QF c = F c ’ × b D × Ze × k= 195×πD/2 ×Ze ×k = 195 ×3.1416 ×20/2 ×5 ×10-3kN = 30.6 kN F Q = 100×0.75 kN =75 kNF c < F Q检验拉刀强度: σ< [σ][σ] =350 MPaσ= F c / A minA min =π(D z1-2h)2/4 = 3.1416(19-8)2/4= 942 mmσ = 30615 N /94 Mpa =325 Mpa < 350 MPa 12. 前柄D 1 = 18 d 1 = 13.5 L 1=16+20=3613. 过渡锥与颈部 过渡锥长:l 3 =15颈部: D 2=18 l 2 =10014. 前导部与后导部 -0.016 -0.043 D-0.018前导部:D 4 = d min =19.00l 4 = 50后导部:D 6 = D min =20.00 l 6 = 40 15. 长度 LL =前柄+过渡锥+颈部+前导部+刀齿部+后导部 =36+15+100+50+(18×11+11×9)+40 =538 ≈540mm16. 中心孔两端选用带护准中心孔d=2 d 1= 6.3 t 1 = 2.54 t =217. 材料与热处理硬度材料:W6Mo5CrV2刀齿与后导部 63~66HRC前导部 60~66HRC柄部 40~52HRC18.技术条件参考国标确定。

拉刀设计

拉刀设计

z粗
0.6(- 0.08 0.09)1 2 0.03
13.16 ,取
z
粗=14。
切削部的长度为
l 切削部=z 粗 p+z 过 p 过+z 精 p 精=14x12+4x12+6x8=264mm
4
金属切削刀具设计
4、非工作部分设计
(1)柄部 供拉床夹头夹住以传递动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直径 D1至少应比拉削前的孔径小 0.5mm, 柄部形状如图四所示。
(2)前角 0 和后角0
前角按材料选取,查《刀具设计手册》表 6-28 得到前角 0 =150 对圆孔拉刀,粗切齿:α0=30,刃带 bα1=0.08mm;精切齿:取α0 精=2.50,刃带 bα 2=0.1mm;校准齿:后角α0 校=2.50,bα3=0.1mm。 (3)齿距 齿距 p 是相邻两刀齿间的轴向距离,确定齿距的大小时,应考虑拉削的平稳性 及足够的容屑空间,一般应有 3-8 个刀齿同时工作为好。
设计手册》表 6-27 同样可查得分屑槽个数取 16。
(6)切削齿的齿数与直径
切削齿的齿数为
z 切=z 粗+z 过+z 精 粗切齿的齿数根据它切去的余量与齿升量αf 来决定的,按下式计算
z粗
(- 过 2
精)1
f
式子中
δ过---过渡齿的拉削余量 δ精---精切齿的拉削余量
而 δ 过 = α f 过 x z 过 =0.02x4=0.08mm ; δ 精 = α f 精 x z 精 =0.015x6=0.09mm , 所 以
2 Fmax 102489 .6 320 .55 MPa<343MPa,满足要求。
Amin 319 .728 (3)拉床拉力校验 选拉床 L6110,其实际的拉削力为 F 实际=10000kN,Fmax 比其小,满足要求。

普通圆孔拉刀设计

普通圆孔拉刀设计

太原工业学院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设计(1)设计要求在L6110型卧室拉床上,拉制上图所示零件的孔,已知工件材料45钢, { EMBED Equation.DSMT4 |0.735b GPa σ=,185~220HBS,坯孔为钻孔,尺寸见下表分组。

要求设计一把孔拉刀。

已知参数: (拉后孔径)(拉前孔径) (2)完成作业 1)拉刀工作图 2)计算说明书目 录1已知条件........................................................................5 2刀具材料的选择...............................................................6 3几何参数的确定...............................................................6 4齿升量的确定..................................................................7 5齿距的确定.....................................................................7 6拉刀刚度允许最大槽深......................................................7 7检验容屑系数..................................................................8 8容屑槽尺寸.....................................................................8 9柄部的计算.....................................................................9 10拉刀强度的校核............................................................9 11机床拉刀校核...............................................................10 12拉刀校准齿直径............................................................10 13拉刀余量 (11)14切削齿齿数 (11)15校准齿齿数 (11)16确定各刀齿直径 (11)17切削部分长度 (11)18校准切削部分长度 (12)19分屑槽长度 (12)20前导部的直径和长度 (12)21后导部的直径和长度 (12)22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 (13)23拉刀总长度 (13)24中心孔 (13)参考书目 (14)小结 (15)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设计1.已知条件:a.被拉孔直径表面粗糙度为b.预加工孔直径:==c.拉削长度:d.工件材料:45钢,,185——220HBS,孔为钻孔坯。

拉刀得设计

拉刀得设计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设计参数工件外径D:180mm ,长度64mm ,材料45钢,热处理状态:调质,硬度在220~250HBS ,孔内径d:mm 025.0050+。

拉床为L6140型不良好状态的旧拉床,采用10%极压乳化液,拉削后孔的收缩为0.011mm 。

设计步骤如下:(1)拉刀材料:V Cr W 418。

(2)拉削方式:综合式。

(3)几何参数:按表4.2,取前角0015=γ,精切齿和校准齿前刀面倒棱,0115,1~5.0==o mm b γγ。

按表4.3,取粗切齿后角003=α,倒棱宽mm b 2.01≤α,精切齿后角002=α,mm b 3.01=α,校准齿001=α,mm b 6.01=α。

(4)校准齿直径(以角标x 表示校准齿的参数) δ+=max 0m x d d式中δ------收缩量,取mm 011.0=δ,则mm d x 036.50011.0025.500=+=。

(5)拉削余量:按表4.1计算。

当预制孔采用钻削加工时,A 的初值为:mm l d A m 96.0501.0005.01.0005.0=⨯=+=采用49Φ钻头,最小孔径为mm d w 49min =,拉削余量为:mm d d A w ox 036.149036.50min =-=-=(6)齿升量。

按表4.4,取粗切齿齿升量为mm a f 04.0=。

(7)容屑槽。

①计算齿距。

按表4.8,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mm l p 10)6.1~3.1(≈=取精切齿与校准齿齿距(用角标j 表示精切齿的参数)mm p p p x j 7)8.0~6.0(===②容屑槽形状及尺寸采用曲线齿背。

按表4.9基本槽形,粗切齿与过渡齿取mm R mm r mm g mm h 7,2,3,4====,精切齿与校准齿取mm R mm r mm g mm h 4,3.1,5.2,5.2====,如图1.4所示。

③校验容屑条件l a K h f 213.1⨯≥按表4.11,取容屑系数7.2=K ,工件最大长度mm l 50=,齿升量mm a f 04.0=,则mm l a K f 71.35008.07.213.1213.1=⨯⨯=⨯而容屑槽深mm h 4=,所以l a K h f 213.1⨯>,校验合格。

圆孔拉刀的设计

圆孔拉刀的设计

圆孔拉刀的设计目录一.已知条件二.拉削特点三.刀具材料的选择及拉床的选择四.拉床切削部分的选择五.验证六.工做部分的设计一.已知条件孔径35±0.01mm削长度60mm,材料45钢,硬度HRC32-35,拉前预制孔径为34,零件图如下:二、拉削特点要求设计出的精加工拉刀能够完成零件的内孔加工。

拉削特点拉削是利用拉刀切削金属的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形状的通孔.槽.以及简单或复杂形状的外表面。

拉削加工与其他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其特点表现在:生产率高,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高.成本低、机床机构简单、三、刀具材料及拉床的选择由于材料为45钢,所以刀具材料可选择40cr、拉床可选择卧式拉床L6110A四、拉刀切削部分的选择切削部分是拉刀的重要部分,它决定着拉削生产率和加工表面的质量。

设计切削部分是解决下列任务:选择拉削方式,确定拉削余量,选择前角、后角及齿升量,确定齿距及容屑槽数量和尺寸等。

4.1:确定拉削余量拉前孔为镗孔或粗绞孔到34mm,所以直径方向拉削余量A=Dmmax-d win=35.01-34=0.014.2 齿升量 a.粗切齿齿升量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尽量加大,使各刀齿切除总余量60%-80%,故取f z1=0.03b.过渡齿齿升量在各齿上是变化的,变化规律为逐齿递减,以使拉削力过渡平稳所以f2分别取 0.025、0.02、0.015。

c.精切齿齿升量按拉削表面质量要求选取f3=0.01d.标准齿齿升量f4=0 是起最后修光、校准拉削表面的作用。

4.3 齿数的确定先预设z2=3 z3=4 z4=6则z1=[A-(A2+A3)]/2f1=[1.01-(0.025+0.02+0.015)x2-2x4x0.01 ]/2x0.03=13.5所以取z1=13 余下切除余量为A4=1.01-[13x2x0.03+2x(0.025+0.02+0.015)+(4x2x0.01)]=0.03所以过渡齿数为5 每齿切除的余量分别为0.05、0.04、0.03、0.015、0.015。

普通圆孔拉刀设计解读

普通圆孔拉刀设计解读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指导老师:梁炜姓名:刘旺班级:机制专升本2班学号:12042010239目录一.题目及设计要求 (3)二拉刀设计 (4)1.拉刀参数的选择 (4)1.1刀具材料 (4)1.2选用拉刀类型及拉削方式 (4)1.3拉削余量的确定 (4)1.4前角和后角的选择 (4)2.拉刀切削部分设计 (5)2.1齿升量的选择 (5)2.2齿距及同时工作齿数 (6)2.3容屑槽尺寸及形状设计 (6)2.4柄部设计 (8)2.5颈部及过渡锥 (9)2.6前导部 (10)2.7后导部 (10)2.8切削齿和校准部的齿数与直径 (10)2.9分屑槽设计 (11)2.10拉刀强度与拉床拉力的校验 (12)2.11拉刀技术要求 (13)三.参考文献 (14)一.题目及设计要求在L6110型卧室拉床上,拉制下图零件的孔,已知工件材料45钢(调质)0.735bGPa ,220HBS ,坯孔为钻孔mm 6.48D1.01.0-WL=70 mm 拉削后的孔收缩量为0.005mmmm50D 025.00-m 按要求设计一把圆孔拉刀。

二拉刀设计1.拉刀参数的选择1.1刀具材料工件材料为45钢调质选择刀具切削部分材料为W18Cr4V 强度为343~329MPa柄部材料为40Cr强度为245MPa。

1.2选用拉刀类型及拉削方式因工件结构简单加工部分为圆孔所以采用圆孔拉刀来加工,拉削方式选用普通拉削方式中的同廓拉削。

拉刀由切削齿及校准齿组成。

1.3拉削余量的确定已知拉削前后的孔径,则拉削余量δ为δ=dmmax-dwmin=50.025-48.5=1.5mm1.4前角和后角的选择(1)前角γo按被加工材料的性质选取,一般宜选择较小的前角根据下表选择前角由工件45号钢调质220HBS选取γo=15°(2)后角αo与刃带宽度b1的选用为了使刀齿重磨之后,直径变小较慢,为了延长刀具的寿命一般选择较小值。

刀具设计说明书

刀具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前言 (1)二.圆孔拉刀的设计 (2)2.1.拉削与拉刀概述………………………………………………………………………2.2.2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 (2)2.3设计计算过程 (2)2.3.1选择拉刀材料 (2)2.3.2拉削方式 (3)2.3.3几何参数 (3)2.3.4校准齿直径 (3)2.3.5拉削余量 (3)2.3.6齿升量 (3)2.3.7确定齿距和同时工作齿数 (4)2.3.8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4)2.3.9分屑槽的形状及尺寸 (5)2.3.10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6)2.3.11柄部结构形式及尺寸 (7)2.3.12颈部直径d2与长度L2 (8)2.3.13过渡锥长度 (8)2.3.14前导部直径d4长度L4 (9)2.3.15后导部直径长度d7长度L7 (9)2.3.16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 (9)2.3,17计算最大切削力 (9)2.3.18拉削力校验 (9)2.3.19拉刀强度校验 (9)2.3.20计算校验拉刀 (10)2.3.21确定拉刀技术要求 (10)三.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 (13)3.1成形铣刀概述 (13)3.2原始数据 (13)3.3设计计算过程.................................................13.3.3.1齿槽半角 (13)3.3.2齿顶圆弧中心半角 (14)3.3.3齿顶宽.................................................14.3.3.4初算齿廓高度 (14)3.3.5铣刀宽度 (14)3.3.6按铣刀宽度最后确定齿廓高度.............................14.3.3.7铣刀齿顶圆弧半径 (14)3.3.8齿顶圆角半径 (14)3.3.9铣刀前角 (14)3.3.10容屑槽形式 (14)3.3.11铣刀孔径 (15)3.3.12铣刀外径 (15)3.3.13铣刀圆周齿数 (15)3.3.14铣刀的后角 (15)3.3.15铲削量 (15)3.3.16容屑槽圆角半径 (15)3.3.17容屑槽间角 (16)3.3.18容屑槽深度 (16)3.3.19分屑槽尺寸 (16)3.3.20键槽尺寸 (16)3.3.21空刀导角尺寸 (16)3.3.22校验铣刀刀齿强度.......................................16.3.3.23 校验铣刀刀体强度 (16)3.3.24 技术要求 (17)四.总结 (18)五.参考文献 (19)六.致谢 (19)一.前言金属切削原理及道具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后,进行的一项实践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课程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
指导老师:梁炜
姓名:刘旺
班级:机制专升本2班
学号:12042010239
目录
一.题目及设计要求 (3)
二拉刀设计 (4)
1.拉刀参数的选择 (4)
1.1刀具材料 (4)
1.2选用拉刀类型及拉削方式 (4)
1.3拉削余量的确定 (4)
1.4前角和后角的选择 (4)
2.拉刀切削部分设计 (5)
2.1齿升量的选择 (5)
2.2齿距及同时工作齿数 (6)
2.3容屑槽尺寸及形状设计 (6)
2.4柄部设计 (8)
2.5颈部及过渡锥 (9)
2.6前导部 (10)
2.7后导部 (10)
2.8切削齿和校准部的齿数与直径 (10)
2.9分屑槽设计 (11)
2.10拉刀强度与拉床拉力的校验 (12)
2.11拉刀技术要求 (13)
三.参考文献 (14)
一.题目及设计要求
在L6110型卧室拉床上,拉制下图零件的孔,
已知工件材料45钢(调质)0.735b GPa σ=,220HBS ,坯孔为
钻孔mm 6.48D 1.01.0-W += L=70 mm 拉削后的孔收缩量为0.005mm
mm 50D 025.00-+=m 按要求设计一把圆孔拉刀。

二拉刀设计
1.拉刀参数的选择
1.1刀具材料
工件材料为45钢调质选择刀具切削部分材料为W18Cr4V 强度为343~329MPa柄部材料为40Cr强度为245MPa。

1.2选用拉刀类型及拉削方式
因工件结构简单加工部分为圆孔所以采用圆孔拉刀来加工,拉削方式选用普通拉削方式中的同廓拉削。

拉刀由切削齿及校准齿组成。

1.3拉削余量的确定
已知拉削前后的孔径,则拉削余量δ为
δ=dmmax-dwmin
=50.025-48.5
=1.5mm
1.4前角和后角的选择
(1)前角γo按被加工材料的性质选取,一般宜选择较小的前角根据下表选择前角
由工件45号钢调质220HBS选取γo=15°
(2)后角αo与刃带宽度b1的选用
为了使刀齿重磨之后,直径变小较慢,为了延长刀具的寿命一般选择较小值。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本表5-3选择后角与刃带宽度为:
粗切齿:αo=3° b1粗=0.1
精切齿:αo=2° b1精=0.08
校准齿:αo=1° b1校=0.4
2.拉刀切削部分设计
2.1齿升量的选择
依据工件材料的性质与拉刀类型选取齿升量查《金属切削刀具》课本表5-1
取普通拉削圆孔拉刀的粗切齿齿升量af=0.02
为了使刀齿负荷逐渐下降,拉刀工作平稳提高被加工表面质量普通拉刀在粗切齿之后设置2至6个精切齿。

精切齿的齿升量按0.8af 0.5af 0.3af递减最后一两精切齿的齿升量取0.01-0.02mm
2.2齿距及同时工作齿数
粗切齿的齿距p 按经验公式计算 L P )1.5~25.1(=
计算得 )12.5
~10.5(=P 根据标准值取 P 粗=12mm 同时为了便于制造取
P 精=12mm P 校=12mm
最大同时工作齿数按下式计算
1+=p
L Z e e Z 值取整数部分
计算得e Z =6.83 取e Z 为6
2.3容屑槽尺寸及形状设计
(1)容屑槽形状选择
容屑槽要有足够的容屑空间,能使切削卷曲自由,又能使刀齿有足够强度,并可以多次重磨。

因工件材料为45钢齿距P=12mm 则选用槽深为基本槽齿被为
曲线的槽形 这样不仅便于切屑卷曲排除而且便于制造。

如图
(2)容屑槽的尺寸
根据粗齿和精齿齿距P
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4选
容屑各尺寸为h=4mm g=4mm r=2mm R=8mm
(3)容屑槽的校验
当容屑槽系数K ≥Kmin 时就能满足要求 l a h K c 42
π=
根据工件参数由下表可以查出
Kmin=2.5
则K=8.97≥Kmin 故所选容屑槽复合要求。

2.4柄部设计
柄部的直径D1至少应比拉削前的孔径小0.5mm 柄部结构图如下:
依据预加工孔径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5圆拉刀柄部基本尺寸如下:
361=D mm 20'=D mm
352=D mm 901=L mm
20'=L mm 0
34.0"30-=L mm
8=C mm
2.5颈部及过渡锥
拉刀颈部与机床工件之间的关系结构图如下:
拉刀颈部长度计算按公式:
L2=m+B+A-l3
L610A型号拉床的数据如下:
M ---拉床夹头与拉床床壁的间隙,m=10mm
B----拉床床壁厚度, B=60mm
A----拉床花兰盘法兰厚度,A=30
L3过渡锥长度,一般有10,15,20mm三种。

取L3=10mm 则 L2=90mm
2.6前导部
前导部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并可检查拉削前孔径是否太小,以免拉刀第一刀齿负荷太大而损坏。

一般其直径D4等于拉削前孔的最小直径dwmin ,长度L4等于拉削孔长度
则D4=48.5mm L4=70mm
2.7后导部
后导部保持拉刀最后的正确位置,防止拉刀即将离开工件时, 件下垂而损坏已加工表面。

其直径等于拉削后孔的最小直径dmmin ,长度等于(0.5-0.7)L
则D5=50mm L5=42mm
2.8切削齿和校准部的齿数与直径
切削齿的总齿数为 )5~2(a 2f +=z
Z δ切≈40 取精切齿Z 精=6
Z 粗=34
校准齿的齿数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3
按IT7级选择校准齿数Z校=3
校准齿直径取为 D校=dmmax+U=50.03mm
校准部长度 L校=72mm
切削部分长度 L=34*12+6*12=480
第一个参加切削的粗切齿直径为:
D01=dwmin+af=48.5+0.02=48.52mm
其他刀齿直径见CAD图纸
2.9分屑槽设计
分屑槽能减小切屑宽度起断屑作用,普通拉削式圆孔拉刀的粗切齿和精切齿上作出角形分屑槽从《复杂刀具设计手册》查表47.6-16得
b1=1.0mm
h1=0.72mm
r1=0.3mm
ω=60°
取粗齿上分屑槽 N=25
精切齿上分屑槽 N=22
2.10拉刀强度与拉床拉力的校验
(1)普通拉削式圆孔拉刀的最大拉削力为:
e 'max Z d F F m c π=
'c F 拉刀切削刃单位长度上的拉削力,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35 '
c F =10.5N/mm
故Fmax=98.96KN
(2)拉刀强度校验
拉削时产生的拉应力σ应小于拉刀材料许用应力{σ}即 []σσ≤=min
max A F 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5得
Amin=660mm 2
高速钢(W18Cr4V )对应的许用应力{σ}=343-392 Mpa Mpa A F 34314.0min
max <==σ 故强度符合要求
(3)拉床拉力校验
拉削时产生的最大拉削力应小于拉床实际拉力,即
m m F K F ≤max
已知L6110型拉床额定拉力为200KN
则选取实际拉力为机床状态良好时拉力 F实际=0.8F额
F实际=160KN
校验机床满足使用要求。

2.11拉刀技术要求
材料W18Cr4;40Cr热处理硬度:
刃部和导向部HRC63~65HRC;
柄部HRC40~52HRC拉刀外径的径向圆跳动不大于0.4,标准齿及其尺寸相同的切削齿的径向圆跳动不大于该外圆直径公差跳动应向一个方向;
三.参考文献
1.《复杂刀具设计手册》
2.《属切削刀具》第二版交通大学出版 2007.6
3.《机械设计》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著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