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诗经》二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约在公元前6世纪。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课⽂原⽂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chi]。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知识点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个青年男⼦对⼀个窈窕淑⼥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公对远⽅的意中⼈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见钟情-辗转反侧-钟⿎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宛在⽔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宛在⽔中沚 【⽂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鸟。
题⽬“蒹葭”中的“蒹”指芦苇⼀类的植物;“霞”指初⽣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同唱着欢悦的情歌⼀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长。
溯游⑦从之,宛在水中央⑧。
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⑪。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⑬,白露未已⑭。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⑯。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⑰。
注释①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
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ī)]干。
⑪[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⑫[跻(jī)](路)高。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⑭[未己]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⑮[涘(sì)]水边。
⑯[右]向右迂曲。
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心上人儿,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2 《〈诗经〉二首》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
12 《〈诗经〉二首》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立言、立行。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因为《乐》经失传,所以也有“五经”之说)。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有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在手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歌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主题概述诗歌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诗歌翻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三、诗歌结构第一部分: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部分:用姑娘采摘荇菜的情景起兴,写这位男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描写这位男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进一步表达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之情。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在本次《诗经》二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的兴趣明显不足,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这让我意识到,如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讲授《关雎》与《蒹葭》的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手段,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未能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古代诗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改进,例如,通过举例说明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性。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提取美的元素,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思维发展与创造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解读、讨论诗歌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经》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二首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
雎鸠在传说中是Βιβλιοθήκη 种情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复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它朴素优美、 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作品简企: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瑞, 是我国景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列春秋酎期约500年间的诗 破305篇(分〈〈风》160篇,《雅》105篇, 《颂》40篇)。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o后来彼尊为 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O
描写艺术形象特点一兼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二伊人水中央水中聪不可即三上下求索的青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执著追求二伊人水中央水中聪不可即三上下求索的青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执著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重章叠旬复沓起兴手法拓展阅读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经》的“六义”
1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苑的民间泉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索庙祭耙用的乐泉及史诗。
"比":“以夜牧出此物也”O(比畲)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3、形式:《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
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 状物、拟声、状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O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 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 具备了。
4、地位:我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12 《诗经》两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guān jū关雎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简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经两首板书、译文、结构、练习一、整体把握板书设计起兴:雎鸠、荇菜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窈窕淑女伊人关雎蒹葭好逑、求之、友之、乐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情感:诚挚、热烈、健康形象; 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二、古文今译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三、文章结构《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四、课文阅读题一《关雎》1.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3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二《蒹葭》1.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内容诗..2分2.本诗以蒹葭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分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坻.荇.菜..溯洄2、填空题..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5、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诗经》两首答案达标训练1、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2、1《诗经》305 风雅颂2 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能力提高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参考答案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参考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5、《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4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2分答案:1.比兴、重章叠句..2.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二.关雎6分《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答案:1.3分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2.3分 B..三、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答案1、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五.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六、阅读《蒹葭》;完成问题..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2分2.“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分答案:1、略..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2、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4分;特点、作用各2分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5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①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③ “宛”字;好像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7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教师准备:①美丽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烘托出来的..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9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10概括段落大意11请你赏析..例: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注解
茂盛的样子。
导
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学
二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逆流而上。洄,
逆流。从,跟随、追
艰险。
寻。之,代“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
仿佛,好像。
茂盛的样子。
干。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导
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相边接,的水地与方草。
一词多义
右:①左右流之(方位词,与“左”相对)
导
②道阻且右(形容词,向右迂曲)
学
二
采:①左右采之(动词,采摘) ②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之:①在河之洲(助词,的) ②左右采之(代词,指荇菜)
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
琴瑟,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
导 学
友,名词作动词,对……表示友好
二
钟鼓乐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D. 辗转(zhǎn zhuǎn) 好逑(hào qiú)
荇菜(xíng cài) 貂裘(diāo qiú) 溯洄(sù huí) 费祎(fèi wěi)
2.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寤寐求之
B.琴瑟友之
C.钟鼓乐之
D.在河之洲
言请 简在 意此 赅处 简添 单加 说具 明体 即内 可容
二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路跻又,险(又路高)。高阻而,陡险。。
水中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高地。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这里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指还没有干。
导
学
水边。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1.理论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俗和情感。首先,我们要了解《诗经》的基本概念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关雎》和《蒹葭》为例,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和情感表达,了解它们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和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的基本概念、比兴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经》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经》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对比兴手法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它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和意义。
-学生对于古代婚恋风俗的认知,以及如何将这些习俗与现代价值观联系起来。
-诗歌中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
-学生在朗读和鉴赏过程中,如何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举例解释:
-针对对比兴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示、现代诗歌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兴的转换和象征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也有一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整理思路和表达观点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指导。未来,我会在讨论前后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和练习表达,同时也会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蒹葭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jī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s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
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 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 而不舍的追求。
思念之苦 (实写)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 追求之切,想念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 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两感公以个情长至“色夜难悠彩无耐悠·”,眠的字表、相哉,现思思·悠加出绪之重主万苦哉了人千来,。 辗·叠 词 相 眠韵,思的转·词刻而情反及画不状双出能。侧声因入。的 朝这相思 思两思念 暮第句之、 想二极情追 、章写。求 寝:主,食写人和难小公因安伙对求的子意中之情对人不形意深得。中深而人的
地点的 转移
路途的 变化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12.〈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关雎》知识点整理【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字词解释关关,拟声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二、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问题探究1.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开篇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2.请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哉”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示例一:连用两个“悠哉”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
写作特色
1.韵律和谐。运用重言(关关)、双声(参差)、叠韵(窈 窕)、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让诗歌语言朴素优美。
2.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比兴,渲染 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 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 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淑女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课文梳理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读熟成诵。
课文精读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且又漫长。 顺流而下把她追寻,她就像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水中沙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捞取。 寐寐:日日夜夜。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课文精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立在河洲上和鸣 的雎鸠起兴,触景生情,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这是“兴”的手法; 同时雎鸠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 的,这是“比”的手法。开篇奠定全篇的 抒情中心。
洁白、晶莹、凉凉的。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写作背景
• 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关雎》选 自《诗经·周南》,《关雎》是《诗经》的首篇,通常认为本 诗是我国爱情诗之祖。《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 《诗经》中的抒情名篇,与《秦风》中的其他诗大相径庭。
文学常识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 “风”“雅”“颂”(《诗经》根据所配乐曲的性质 划分的三个种类)合称《诗经》的“六义” 。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比”就是比喻;“兴” 就是烘托、衬托,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事做铺垫。
“ 秋。蒹 凄葭 凉采的采气,氛白渲露染未得已更加”浓把重深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伊人行踪不 定,既增加了追寻的难度,也 表现出追寻者的执着。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逆流而 上去追寻她, 道路艰险又向 右迂曲。顺流 而下去追寻她, 仿佛在水中的 小块陆地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顺流而下
艰险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 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句解 表现了追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追求伊人之
求者内心
难,伊人行
的交集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踪不定
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而漫长,但主人公仍不放弃,从 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执着和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无论路途如何
艰险,主人公始终不放弃对所爱的人的 追寻。“所谓伊人,在水涘”“长” “跻”“右”“央”“坻”“沚”“的 变换,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困难 重重,突出了他想见“伊人”的急切心 情。
《蒹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原文+译文《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诗经》二首①关雎②关关雎鸠③,在河之洲④。
窈窕⑤淑女⑥,君子好逑⑦。
参差荇菜⑧,左右流之⑨。
窈窕淑女,寤寐⑩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⑪。
悠哉悠哉⑫,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⑬。
参差荇菜,左右芼⑭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⑮。
①选自《诗经注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选自《诗经·周南》。
雎,读jū。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③[关关雎鸠(jiū)]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④[洲]水中的陆地。
⑤[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⑥[淑女]美好的女子。
淑,美、美好。
⑦[好逑(hǎo qíu)]好的配偶。
逑,配偶。
⑧[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⑨[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流,这里指捞取。
⑩[嵁(kān)]不平的岩石。
⑩[寤寐(wú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⑪[思服]思念。
服,思念。
⑫[优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
⑬[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⑭[芼(mào)]挑选。
⑮[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知识一览表
部编八年《〈诗经〉二首·蒹葭》相关内容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知识一览表项目题目解说蒹葭,在古书上指芦苇。
《关雎》和《蒹葭》都是用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的。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蒹葭》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背景资料《关雎》选自《国风·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的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PPT课件(34页)
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赏月
听 闲适(出示图片4) 读 《 关 雎 》
朗读《关雎》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感情。
读准字音
雎鸠( jū jiū ) 好逑( hǎo qiú ) 荇 ( xìnɡ )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 歌的内容。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体会它 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
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 爱之情。
走近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歌305篇,因此,也被叫为“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被儒家奉为经典,原本只称《诗》, 后世才称为《诗经》。
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关雎》里有“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 。主人公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现了对“淑女”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 求。在那个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太严格,由此我们 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迷
师: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于是,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
、 米德、牛顿…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就这样,他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河畔道路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迷 师:多美的月亮啊,是我,我也会这么想的。关于月亮,不知有多少的文人雅士对她美丽的容颜加以赞赏。这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芦苇一片凄清清, 清晨露珠尚未干。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诗词释义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芦苇茫茫连成片, 清晨露水没有完。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险阻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鉴赏写作技巧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 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 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 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 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 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板书设计
起兴:雎鸠、荇菜
关
好逑、求之
雎 君子 友之、乐之
窈窕淑女
情感:诚挚、热烈、健康
蒹葭
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 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 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 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诗歌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八年级下(部编版)第12课《诗经两首》PPT课件(共41张PPT)
学习目标
• 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深 入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 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诗歌细腻 的思想感情。 •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 唱的结构特点。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 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 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 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 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创作背景
•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 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 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 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 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 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 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 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 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 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 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 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 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 篇。
正音正字
雎鸠( jū jiū ) 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 ) 钟鼓乐之(lè ) 窈窕(yǎo tiǎo ) 荇菜( xìng ) 芼之 ( mào )
重点词语
•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 水鸟名,即王鴡。 • ⑵洲:水中的陆地。 • ⑶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 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 ⑷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诗经》二首】《诗经》中12首经典爱情诗,诗经名篇名句赏析
【《诗经》二首】《诗经》中12首经典爱情诗,诗经名篇名句赏析周南·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四句是总述,写小伙子“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而引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睢鸠”预示着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
第二章八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却“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八句主要是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子衿》写的是女子等待男子,表现女子等待男子的焦急心情。
《采葛》写的是男子等待女子,表现男子期盼着与女子见面的焦急心情。
全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里有一个感情的渐进过程:三个月……三个季度……三年。
“三秋”是指三个季度。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的篇章,充满了和谐、明媚、秀雅、甜蜜的情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状元成才路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攀登。
状元成才路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 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 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体 会诗歌的音律美。
关 雎
朗读课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状元成才路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状元成才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
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
“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
状元成才路
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 奏感和音乐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起兴手法。 起兴,作为《诗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
法,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 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 的诗句。比如这首诗写雎鸠鸣叫,让人联想到男女 欢爱,引出下文追求淑女的诗句。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的种类:
风雅颂
❖诗的表现方法: 赋 比 兴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 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 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 乎都已经具备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共105篇,又 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 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其 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共40篇。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陈其事,直接抒写。 比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疏通文意:
洲:水中的陆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淑,美、 美好。
君子好逑: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好逑, 好配偶。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 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晞: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萋萋:茂盛的样子。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
近体诗: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和律诗两种。 律诗通常为8句(超过8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 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4句。根据 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讲究 韵律平仄,律诗还讲究对仗。除排律外,句数都有 限定。结构整齐、讲究押韵、规定平仄是近体诗的 最大特点。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 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抒情性是诗歌 的最基本特点;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 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和含 蓄的特征;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
参差(cēn cī) 荇菜(xìnɡ) 琴瑟( sè )
寤寐( wù sù huí) 萋萋( qī )
晞( xī )
湄(méi) 跻( jī ) 坻(chí) 涘( sì ) 沚(zhǐ)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求取 道阻且右(古义:艰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此诗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意思 是“虽分离两地,但两地云雨相同,明 月也不分两乡,可以共睹”。
12 《诗经》二首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 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 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疏通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 所谓:所说的。 结成了霜。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 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这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什么感情?
朗读课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状元成才路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义:流动) 今义:阻挡)
◆一词多义
左右流之(名词,右边)
右
道阻且右 (动词,向右迂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左右采之 (动词,采摘)
采
状元成才路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琴瑟友之(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 (友,名词做动词,向某人表示亲近)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这四句反复叠唱:描写姑娘在水边一左一右采 摘、捞取荇菜,就眼前之景起兴。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渴望与追求
欢聚和成亲
受挫
幻想
忧思与烦恼
朗读课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状元成才路
新课导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盛唐时期,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赠送中国大 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也是鉴真法师决心东渡日本传戒的缘由之一,鉴真 弘扬佛法,同时也把唐代文明介绍到了日本。“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一句正是中日交流的象征。
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以成双成对的雎 鸠来象征人间的爱情。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 纲目,统摄全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长短不齐。 流:求取。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寐,睡时。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
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主旨概括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 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 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 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和执着的追求。
写法借鉴 1.双声叠韵。
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 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 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各类词语 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 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 声情并茂。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涘:水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 状元成才路
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状元成才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窈窕淑女 联想到爱情 第一章:爱慕 君子好逑 真诚(起兴)
关
寤寐思服
雎 第二章:思念 辗转反侧
苦闷与焦灼 (实写)
追求爱情
琴瑟友之 第三章:愿望 钟鼓乐之
和谐与欢乐 (虚写)
解文题 诗经·周南
《关雎》是《诗经》开卷 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 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 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 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 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 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字词学习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 qiú)
动作描写:“辗转反侧”,运用 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 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这两句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便兴奋地 弹琴、鼓瑟以亲近她。
蒹 葭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
一、听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