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工里,劳动力(工人、技术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成本的一般过程。

一、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一)相关概况

1 工业区位:

A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地理位置

B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1)原料影响减弱,市场影响逐渐增强。

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对工业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交通运输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发展中国家的沿海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来重要。

(4)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运输、土地、集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运输:见表2

土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不可移动的。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来说,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显得十分重要,是仅次于运输因素的工业区位因素。

集聚:指由于靠近其他经济活动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因素。相关产业的集聚,一方面能够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A自然资源:诸如矿产、土地、水、生物等资源。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

B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状况,以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型工厂不宜布局在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

C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供给,以及投资环境与经济政策等。

D生产技术因素: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等。如高科技产业应当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E市场因素: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工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工业企业靠近消费地,有利于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

F环境生态因素:工业生产不仅输出工业产品,同时还会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在工业布局的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格控制工业区对居住区和其他城市功能区及生态环境的干扰。

G信息和知识因素: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信息(市场信息、科技开发信息、人才信息等)对企业作用十分重大。一些对信息要求高的企业,需及时了解信息,因此会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的区位。

3、其它

A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技术、环境及其他。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环境

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就某城市内工业布局而言,有大气污染企业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

(一)工业联系

1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原料投入、生产活动和产品产出三部分组成。各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工业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A生产过程的联系;B产品用途的联系;C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2工业联系:

A 在投入产—出上的联系(生产上的联系)

①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

②许多工厂为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它们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联系,但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联系。

B 非生产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共用市场、共用廉价劳动力。

C 信息联系。

(二)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

1 工业转移:

A原因:由于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的不同,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使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产生转移:

B方向:英德——德美——美日——东亚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与地区——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仍由少数发达国家维持着垄断地位。

2 工业集聚

A业集聚: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B意义: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C工业地域: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类型: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如:钢铁和石油工业。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新兴产业集聚区。它们在生产上没有直接的生产—投入上的联系,但它们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新兴工业)。

3 工业分散:(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A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B表现: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复杂,其各零部件生产厂家可以分布在许多的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公司

C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的人员物质和信息的交流

D动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三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

(一)传统工业

1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C世界性钢铁过剩。 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鲁尔区综合整治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B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E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二)新兴工业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人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兴工业区。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A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B以轻工业为主。 C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 D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E 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普拉托毛纺业为生产为主,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2美国“硅谷”

A.特点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2)产品:研发费用高;(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B.崛起原因(区位条件)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3)

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