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_大气环流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篇一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篇二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大气环流知识点整理归纳

(⼀)热⼒环流:由于地⾯冷热不均⽽形成的空⽓环流,是⼤⽓运动的⼀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间冷热不均是⼤⽓运动的根本原因,⽔平⽓压差是⼤⽓⽔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的⽔平运动—--风
⾼空风:在⽔平⽓压梯度⼒和地转偏向⼒作⽤下,风向与等压线平⾏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风:受摩擦⼒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

⽔平⽓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平运动的原动⼒地转偏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与风向⽅向相反,既减⼩风速,⼜改变风向(摩擦⼒越⼤,风向与等压线夹⾓越⼤) 风⼒(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风(⼒)速越⼤
(三)全球⽓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压带成因(热⼒或动⼒原因)。

(四)⽓压和风带的移动:⽓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性质的差异,破坏了⽓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前后,北半球副热带⾼⽓压带被⼤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洋上保留(夏威夷⾼压);1⽉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上的冷⾼压(亚洲⾼压)所切断,仅在⼤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高一地理必修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 课件

高一地理必修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 课件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思考:请比较a b c d四处气压值的大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的大气水平运动,叫风。
探究1:理想状态下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的
热力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冬 季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夏 季
探究3:海陆风的形成
2.3 大 气 环 境
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大气的水平运动
实验探究
观察: 实验中上下两层纸片飘动方向。
思考: 为什么纸片会这样飘动?
动手:请画出实验中气流运行图。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空 低气压 d 热力环流 高气压 c 地面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百帕) 1002 风向 1004 1006 1008 1010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 力
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速度越
大,受到的地转偏向力越大
(2)近地面空气的受力和运动状况与高空一样吗? 低 压 高 压
高空
高 压 近地面
低 压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平 水
b.大小:与气 压梯度相关
c. 作用:是使 空气分子运 动的原动力
a. 方向:垂直于 等压线,并由高 压指向低压
思考:(1)空气分子会沿直线从高压到达低压吗?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D
G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30°S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90°S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 赤道上 ---单圈环流
D G 90N
极地高压带
60N
30N
G
D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想一想: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赤道
赤道
间 存 在 的 热 力 环 流
南极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地 球 赤 道 和 两 极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 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 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 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过程。

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传递。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特点和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主要环流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直射造成的地面加热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在这一带,空气上升形成大量云层和降水,导致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由于在赤道附近升起的空气向两侧南北流动,到达副热带高压带时因为冷却而下沉,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高、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在这一带,南北方向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西风带。

在这一带,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了温带气候。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由于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形成了寒带气候。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海水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世界上的大洋和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水流和深层水流。

表层水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和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岸海流受到海岸线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了逆时针的暖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以及顺时针的冷流(如柯蒂海流)。

大洋中部则主要有东北贯穿流和南北赤道流。

深层水流由于海洋密度的差异以及风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而形成。

深层水流以大洋深层循环和热带深层循环等形式存在。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极地地区,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差距,使不同地区的气温得以平衡。

热力环流还影响了降水分布,调整了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3.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大规模的运动。

根据其形成的纬度范围,可以分为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

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气温、降水等。

2.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1)低纬度环流: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低气压带两侧,大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低纬度环流。

(2)中纬度环流: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中纬度环流。

其中,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上升气流形成的。

(3)高纬度环流:在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高纬度环流。

其中,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

3.讲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影响气温:例如,赤道地区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由于受极地高压带的影响,气温较低。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例如,中纬度地区受中纬度环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

(三)案例分析1.分析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赤道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如此炎热潮湿?2.分析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多变?3.分析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寒冷干燥?(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高一必修一常考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常考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常考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地球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天。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

2. 大气层和大气环流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跳动层和外层。

大气环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系统导致了气候的分布。

3. 水循环与地表水资源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冰雪融化等一系列过程。

地表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冰川等。

4. 地球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地球的内部动力:包括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

地球的外部动力:包括风力、水力和波浪等。

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指定期内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区的人口总数。

城市:指生产、居住和服务于其他地区的人口的居住地。

2. 农业与工业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

工业: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主要生产原材料和设备,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品。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包括陆上、水上和空中运输。

陆上运输:包括公路、铁路和管道运输。

水上运输:包括航运和内陆水路运输。

空中运输:包括航空运输。

4.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提高。

城市规划: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规划。

5. 自然灾害与灾害管理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和火灾等。

灾害管理:指通过预测、预防、减灾和救援等手段来降低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常考的地理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相关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燥清洁的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生命维持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地球生命之伞”,以及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形成云和降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温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公里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层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并加热;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具有选择性。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效应:具有选择性。

短波长的紫光很容易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 大气吸收地面上的长波辐射,拦截热量并提高温度。

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大部分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大气的热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个水平压力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形成夹角,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循环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运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正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空气团主动向暖空气团移动,暖空气团主动向冷空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期间,多云、多雨、多雪、多风、凉爽、持续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一般发生在锋面之后,降水一般发生在锋面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和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周围区域高,气压中心高,周围区域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和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例如,台风、长江流域的夏季干旱和北方的“秋凉”天气五、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① 燃烧大量化石燃料,② 森林砍伐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 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条件的变化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 加强国际合作的努力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自然原因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通常称pH值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流和湖泊酸化、土壤酸化、对森林和作物生长的破坏、建筑物、文物和历史遗迹的腐蚀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1.“我想在风中回去,但我害怕雄伟的建筑和玉石建筑,高空太冷”这首诗反映了a.平流层大气的逆温现象b、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的温度变化c.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d、海拔越高,气压越高,到达地面的辐射越少【解析】“高处不胜寒”是关键词,体现了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递减的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最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最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3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带气候分为两种: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4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03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中发 现问题的意识,及 探索自然、热爱科学 的精神。( 地理实践力 )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
➢说教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图表分析法 ③ 演示法 ④ 分组讨论法
知识掌握
03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具备
高更加一敏学锐生的观充察满力青和系春统活的 力并学一准习学。,对能生也实周力的具践围,认备相知更活的比更加动地初具敏能理中目锐生的的力现,和观强象高精察, 充力和满系探统索的学欲习望能。力,但对
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但对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说学情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相知比更具初目中的生和精,准高。一也具学备 生更学的加习敏能认锐力知的,更观相察比具力初目和 中的系生统,和的高 精一准学生。的也认具知更备具更目加的和敏精 锐准的。也观具察备力更加和敏系锐统的观的察 学力抽习和象系内能统容力的的,学理习解但能,对力 理抽,论但的象对应 内用容实践的还理比解较欠,缺理。论的 应但用对抽实象践内还容的比理较解欠,理缺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通知更更加过具敏初目锐中的的和观地精 察理准力以。和也系及具统高备的 中学习必能修力一,相地比球初大中生气,成高 分一学和生垂的直认知分更层具、目的大和气精 受准力。和热也系过具统程备的更学的加 习学敏能习锐力的,,观但学察对 生抽象对内气容温的理气解压,的理论垂的直应 变用实化践特还点比较及欠热缺胀。冷缩 有但的对应所抽用认象实识内践容还。的比理较解欠,缺理。论

高一地理风的形成;大气环流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风的形成;大气环流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风的形成;大气环流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风的形成;大气环流二、学习目标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方向。

2、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三、重难点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在上这节课以前我们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思路,由于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我们把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B180。

ANS 图1地转偏向力规律:(1)永远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

(2)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大;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在北半球,无论是在广袤的平原上还是浩瀚的大海上出现的龙卷风,它们的旋转方向大多是逆时针的;河流由南向北流动时,河流东岸受冲刷较厉害,形成东岸地势陡峭、西岸地势平坦的自然景观;火车由南向北快速行驶时,右侧轨道上所受到的压力相对左侧大些。

此外,在发射远程导弹、航海等方面也要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风向(重点) a 、高空风结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风向还会受到另一个力的影响,就是摩擦力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必修二地理第二章内容主要是大气的知识。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一)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0、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二)1. 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是岩浆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

2)沉积岩是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结而形成,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石灰岩)。

3)变质岩是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变质而成(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进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进程及温室效应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蔼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散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散布、地势、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散布、成因、特点汇总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3.掌控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定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样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特别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常常产生云、雨、乃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显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定: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定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整理高一地理第二章思维导图

整理高一地理第二章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第二章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学习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过程和方法目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响。

要点突破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定义:全球性的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特性:、、意义: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和2、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不运动,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B CDEFG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在上图上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风向并熟记名称及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相间分布,并半球对称分布;风带半球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问题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1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或下沉),在运动过程中气温(升高或降低),(易或不易)降水;高气压带气流(上升或下沉),在运动过程中气温(升高或降低),(易或不易)降水。

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升高或降低),(易或不易)降水,这样的风带名称有;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 这样的风带名称有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 ,冬季偏 。

要点训练1、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2 .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有规律 有规律的 全球性的 长时期的 太阳辐射 运动 输送 交换热量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E 极地东风带 F 盛行西风带 G 东北信风带 H 东南信风带 I 盛行西风带 J 极地东风带风带 南北 南北上升 升高 易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ABC D下沉降低不易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北南 C C体验: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A.台风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① ③3、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②地形的障碍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① ③3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B D D A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必修一(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必修一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必修一》,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必修一篇一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 素 基本因素 直接因素 海陆差异 形成气候 的因素 全球 影 响 气 温 和 降 水 局地
洋流影响
地形影响 释放废热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宏观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的影响)
气 温
微观因素
(下垫面不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势高低差异 向阳坡和背阳坡差异 水域面积大小 植被覆盖率高低
①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3)①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
0911海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最大—亚欧大陆和 太平洋之间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气环流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 差异显著,(1分) 形成季风环流; 夏季风来自 太平洋,带 (1分)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 来丰沛降水 丰沛降水。(1分)
60° 1月 7月 30° 0°
G
D
D
G
南亚 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海陆 热力 性质 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洲的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东亚季 风风向
南亚季 风风向 东北季风
形成原因
一月 亚洲高压 七月
亚洲低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实际控制地区:
西岸
气压带、风带控制
东岸
季风环流
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带
副高和西风 交替控制
大陆腹地 被大陆气 团控制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副高或信风
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带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压带和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高和西风交替 控制 地中海气候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环流 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 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
副高或信风
赤低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请根据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分析两地的降水 特点。
西风 副高
(11年海淀期中)读图7“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 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7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 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21.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7M位置时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
寒暖流影响 水域面积大小 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 植被覆盖率高低
降 水
宏观因素——大气环流 微观因素
相关课标:
课标的具体要求
结合分布示意图说 出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
在理解气压带、风 带性质的基础上,说 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会考内容标准
(1)说明北半球冬、 夏季高、低气压中心 的分布。(Ⅱ)
(2)说明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Ⅱ)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返回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气 压 带 风 带 交 替 控 制 地中 海气 候 热带 草原 气候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 西风带(冬) 30°至 40°之间 副高(夏) 夏季炎热少雨 大陆西岸
赤道低压(湿) 全年高温
信风带(干) 干湿季节分 明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0 极锋 8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9 3 2 1 7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
赤 道 低 压 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 节变化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 北半球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移动范围: 5---10个纬度 移动结果: 影响某些气候的 形成
南北纬 10°至 20 °之 间大陆西 岸
图解大气环流
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 低压
夏威 夷高 压
30°N
图解大气环流 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60°N 亚洲 高压 阿留 申低 压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的典型分布区
世界最显著的季风环流区
亚 洲


东亚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