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孔子之三十五:贫穷是一种耻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孔子之三十五:贫穷是一种耻辱

贫穷让人羞愧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在正常的社会里,人们应该为贫穷感到羞愧和耻辱。

现代社会是一个普遍追求财富的时代,人们的经济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内心的财富渴望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但是,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却是现代人必须上的一堂修养课。而孔子则对财富有着很睿智的思想。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整天兜售仁义、道德的圣人。其实,孔子与多数人一样,也爱钱,更想获取社会地位。

孔子本身就是寒微的“草根”阶层出身,父亲乃是最低等的“军官”,而且三岁丧父,单亲家庭长大,十七岁又失母。孔子很早年龄就不得不出去挣钱养家,干过很多种卑贱的技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给人放牧牛羊、当仓库保管员等,以致到了老年还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后来,自己

在家教书,收取些学生的学费和资助,一直到五十多岁才谋得了“县长”的职位,拿到工资,后来迅速升到鲁国主管司法、治安的大司寇之职位,拿到六万斗小米的年薪。,按照现在市价,折合人民币至少12万。所以,孔子一生中对于金钱、财富有着切身的体验。

也许是自己曾经受过贫穷的折磨。孔子认为,追求财富和地位是人们的正当欲望,并尊重这种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首先是经济动物,人们追求财富是一种权利,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正常欲望,包括孔子本人。孔子曾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能够得到财富,就算是当车夫,孔子都愿意干。

更需要我们惊醒的是,孔子极力鼓励人们追求财富,认为贫穷是耻辱的事情。他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政治清明,社会运转正常,这时候,一个人如果依然贫困,获得不了任何职位,那么,这就是一种耻辱羞愧的事情。即“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在一个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各种机会和可能的正常社会中,个人如果依然无法在财富和地位上获得发展,往往就意味着懒惰或不思进取,这当然应该是让人羞愧之事。

所以,在金钱财富面前,孔子并不像后代那些酸腐书生们那样“清高”,他并不免费“为人民服务”,也不羞于与“老板”进行工资谈判。他在当上鲁国“政法委书记”,一直拿着高工资,等到他离开鲁国到其他国家碰运气,遇到卫国的君主,第一件事就是谈年薪价格。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工资’多少?”孔子毫不含糊的说:“小米六万斗。”结果,卫国也给他“年薪”六万斗小米。

相反,有一些人表面上装作看不起钱,“视金钱如粪土”,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称钱为“阿堵物”,会堵心眼、堵眼睛、堵肠胃、还会堵塞灵魂。其实,这时候就要注意,不少看不起钱的人不过是伪君子,正如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培根所言:“不要相信那些表面上蔑视财富的人;他们蔑视财富的原故是因为他们对财富绝望;若是他们有了财的时候,再没有比这般人爱财的了。”在中国传统中,那些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高调和虚伪之外,更多的儒贯彻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是对钱“孔方兄”的亲切。

所以,在孔子看来,“爱财”是人的天性,是“人之所欲”,而作为“人民公仆”对于百姓,所作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富

之”,让人们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所以,人们尽可以追求财富,而丝毫不用像那些“伪君子”那样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似乎不看不起钱,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品位。拥有了财富,有何不好呢?曾有学生对自己得到的钱太多了表示忐忑,孔子就“劝说”他,“你可以周济你们贫困的邻里朋友一些吗?”

不过,孔子虽然承认追求财富是一种正当的权利和欲望。但是,他却提醒人们,追求财富必须不能违背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那就是追求的方式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果财富地位不以正当的方式得到,那么就不能接受。与此相同,贫困、地位低下,是人们所痛恶的;如果不以正当的方式“脱贫”、提升,也同样不能去做。培根也曾说过:“不要追求炫耀的财富,仅寻求你可以用正当手段得来,庄重地使用、愉快地施与、安然地遗留的那种财富。”

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们追求财富和地位都要坚持其正当性,这样的财富也是“干净”的,不能为了财富而无所不用其极。现实中,一些人正是无法守住这个底线,铤而走险,或者行凶盗窃,或者贪污受贿,此时,财富的欲望和追求将人引入歧途,最终身陷囹圄。

古语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概就是从孔子的言语中来的。而孔子一再强调财富的正当性,这是一个人所的财富欲望和追求必须受到约束和限制。否则,泛滥的财富欲望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灾难,同样,不正当的财富追求和获得,更会侵蚀整个社会的正义基础和稳定基石。

孔子曾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正当的富贵起来,对于他来说只不过像浮云一样,丝毫不会在心里引起任何涟漪。也就是,虽然我们努力追求财富,但是,对于以不正当方式发家致富或者飞黄腾达的人,却不应该嫉妒,更不能去模仿追随。而且,在孔子看来,在一个混乱的、非正常的社会中,富贵起来,还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即“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人们正常的致富发展门径都会堵塞,那些发达富裕起来的人,无疑多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如囤积居奇或者巧取豪夺,这当然是应该引以为耻的。

对待财富的态度,还包括当人们富裕之前如何对待贫穷。孔子建议人们即使贫穷时,也不要丧失生命的乐趣和快乐。人

应该富时快乐,穷也快乐。

孔子认为,人们不能因为自己身处贫穷而生怨恨,“贫而无怨”,虽然这很难做到。不怨天尤人,是孔子一直告诫人们的话,这当然包括人贫穷的时候。孔子的意思是希望人们在贫穷的时候,反观自身,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如果总是诅咒“老天爷”,或者埋怨别人,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的生命质量更加降低。人如果能够保持生命的乐观和不失人生的快乐,那么,即使人在经济上不够富有,那么他们还不算真正的穷人。一个有着生活希望和生活充满乐趣的人,怎么能说穷呢?就像陶渊明,他虽然很贫穷,却能够在山水之间找到人生的大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正的穷人,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完全没有了生活希望和丧失了生命乐趣的人。

所以,人们贫困时,也不能失去生活和生命的乐趣。孔子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就算吃粗饭,喝冷水,枕着胳膊睡觉,也有生命的乐趣。

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幸福和快乐,这种快乐需要基本的物质基础,例如总需要粮食吃、房子住;孔子的“穷乐”,也是在有饭吃的前提下,如果连“疏食”都没有,饿肚子的话,再讲快乐就是自欺欺人了。但是,在基础的物质保障获得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