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的农村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和鲜明的建设特点,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今后10—20年中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迁入城市,几千年来稳定不变的农村必将出现重大变革。农村人口的锐减,必然带来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根本性的重构,在这个过程中,村庄规划建设将成为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村庄;村庄规划;综合功能配套;基础设施

村庄,是我国对农村居民点的统称,是农村居民共同生活、生产的定居场所。作为最典型的基层居民点,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村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这就决定了村庄的规模和分布、布局形态以及建筑形态、建造方式等各具特色,村庄的物质环境包括住宅及其院落、公共设施(学校、商店和管理等建筑)、生产设施和街道等要素,从而形成了以居住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功能为主导的居住生活综合体。

我国的乡村,具有以下特点

1、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农村是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场所,它充分反映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生活组织方式.土地耕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农村居民点是按照一定的耕作半径进行分布的。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作物和农业械化、水利化的不同,栽培和耕作牡术各有很大差异。以此为基础.可以将全国的农业地区划分为多种类型.其间的居民点分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挎点,例如,在我国华北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淮河平原.是典型的两年二熟地区,这一带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村庄一般-相间400-—1000米分布,村庄布局整齐,街道大多东西走向,住宅以四合院为主.而在长江中下游的苏南和杭嘉湖地区,地势平坦低洼.河道纵横交错,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由于农业生产与水系关系紧密,形成了“村不离水”的特色,耕作半径都在100—200米之间,或称为“一肩之遥”的挑担能力范围之内,村落经常是只有几户人家集聚,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在200—300米之间.

村庄的内部建设也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居民点中要安排必要的生产建筑和各种放置生产资料的场所(如农机具仓库,畜舍)。这些设施又与田间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2、地域特点鲜明

我国地域辽阔,又是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农村建设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厅堂式住宅、福建的圆楼、黄土高原的窑洞等,不仅反映了农村建设要适应气候条件,而且具有突出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

3、功能综合配套

村庄时我国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中心,不仅要建设必要的生产设施,还要配套完善的日常生活必须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疗服务站、文化体育活动和行政管理场所等,其本身就是基层的管理、文化、生活和生产的公共活动中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农村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水平还参差不齐,所以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是今后农村发展的重点,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4、基础设施条件差

我国的村庄规模普遍较小,且存在着布局分散,自身的建设能力有限等显示,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着道路系统不完善、路面质量差、给水、排水设施不齐全,电力供应不足。

总之,在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建设经验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在进行村庄规划和建设时,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其优点,改善不足,逐步提高农村的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别。

乡、村庄规划(以下简称村庄规划)是相对于城市规划而言,集聚于乡村地区和乡村聚落,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乡村范围内空间资源配置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也是各级政府统称安排乡村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依据。乡村规划的科学编制与实施对于乡村地区的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村庄规划是在乡镇居民点规划所确定的村庄建设原则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村庄规划的根本任务是确定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对村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的建设项目和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其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村庄居民生产、生活的各项需求,创造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村庄规划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村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村庄规划的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实现的,具体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应注重保障村民的公共利益,形成村庄建设的公共政策,描述村庄的未来形象。并且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村庄规划是依据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县域规划和乡镇规划等上位规划的要求,在充分调查和研究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的过程和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规模,选择建设用地和住宅建设方式,综合安排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工程设施,

主要包括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确定,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具体安排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等内容。

我国的村庄规划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并伴随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而逐步发展和完善,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传统乡村社会面临解体,乡村建设日益活跃,空间形态变化剧烈,“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就是一个时期乡村的生动写照,在新形势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措施,使得乡村建设和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支撑和路径的转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今后10—20年中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迁入城市,几千年来稳定不变的农村必将出现重大变革。农村人口的锐减,必然带来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根本性的重构,在这个过程中,村庄规划建设将成为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村庄规划是农村建设的龙头,规划工作的展开对于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村庄规划是知道村庄建设的科学手段。搞好村庄规划,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村庄规划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关系变化,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通过农村的繁荣,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