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社会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第三章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三章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4、西周井田制 • 井田制度,是周代国家的经 济基础,是基本的土地制度,体 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部 分,与宗法制、分封制密切相连, 在西周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内容 和特征如下:
• A、土地的所有权,已从原来的农村公社所有, 变为国家所有。周王是最高的所有者。“溥天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 侯国的国君在封地范围又有最高的权力,这又 形成了“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 非君臣。”层层封给诸侯、卿大夫等各级贵族, 就是把土地使用权赋与他们,既然是赐与,也 就有权收回。各级贵族各自成为所受分地的实 际占有者。他们世世相承,役使奴隶耕作,形 成层层相属大小不等、比较稳定的经济单位。 但不允许买卖土地,“田里不鬻”。 井 田制有两层用意:①对诸侯和百官来说是作为 俸禄的等级单位。②对于直接耕种者来说是作 为检验勤惰的计算单位。有一定的面积,两方 面都有了一定的标准。(郭沫若著《奴隶制时 代》,第20、28-29页)。
• 分封的大国: 霍叔—-卫 微子启—-宋 伯禽—-鲁 姜太公—-齐 唐叔虞—-唐 (晋) 召公奭 —-燕 • 江汉诸姬 • 西周初年的分封,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对 国土的控制力量,从而建立起一个幅员空前辽 阔的王朝,表现了周代王权统治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发展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国势力的发展,又使 王权遭到削弱,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各地政 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一些强大的 地区性中心,到了春秋时期,终于演成了诸侯 割据、列国纷争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
•三、国家机器的强化 1、周王朝的统治机构: • 周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又称师保。 • 六卿:师保一般兼领冢宰,为最高执政官,率领众多师 士,组成庞大的卿士寮,总揽朝延朝务,卿士寮包括六 师:三左三右。三左:太史,掌王的册命及祭典;太祝, 掌祭祀祷;太卜,掌卜筮。三右:太宰,掌王室奴隶和 财务;太宗,掌贵族事务;太士,掌司法。 • 诸有司:司徒、司寇、司马、司空,此为比较高级的政 务官,一有战事,又是重要的统兵官。他们有很多的僚 属,分管各项具体事务,由中下级贵族担任,构成相当 庞大的统治机构。 • 官司之守,分掌各项具体事务。 • 世官世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形成了世 卿世禄制。如周公、召公。 • 诸侯国大都给周室设立相应的官职,有些诸侯则兼任为 王室卿士,但诸侯国的官职等级都比中央官制等级低。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 汉朝: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盛不衰的朝代 • 汉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实行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时期的著名君主有汉武帝、光武帝等
• 魏晋南北朝:曹操、司马懿等政治家实行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 • 曹操、司马懿等政治家通过实行世袭制,巩固家族地位,加强中央集权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君主有曹操、司马懿、隋文帝等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确凿 文献记载的朝代 •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 君主的地位由父传子,子传孙 • 商朝时期的君主有汤、盘庚、武 丁等
周朝:周武王推翻商朝, 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与世袭制相结合的君主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有确凿 文献记载的朝代 • 周朝的政治制度采用分封制,将 诸侯国分封给亲属和功臣,以巩固 政权 • 周朝时期的君主有武王、成王、 康王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与中央集权
春秋时期:诸侯国割据,分封制逐渐削弱,中央集 权趋势加强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 纷纷寻求独立发展 • 周朝中央集权逐渐削弱,诸侯国之间 的战争频繁 • 春秋时期的著名君主有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等
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分封制彻底瓦 解,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 激烈,国家集权趋势加强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的重要标志 • 战国时期著名的君主有秦始皇、汉武 帝等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 • 秦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秦朝时期的著名君主有秦始皇、胡亥等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意 义;奴隶和奴隶主出现的过程表明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 是从来就有的;通过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过程,说明国家不是从严就有的,它是生产 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的含 义;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是最野蛮地剥削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主要知识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写出读书笔记。
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 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 化。
比较鉴别能力。能够对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 进行比较和分析。
综合分析能力。能基本弄清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 它们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 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能够全面评价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既要看到它们建立之初,生产关系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又要看到发展到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能够全面评价农民 起义和农民战争,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既肯定脑力劳动者 对古代科学文化地巨大贡献,又要认识到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方面的任何 成就,都不可能脱离体力劳动者的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首先在懂得:生产劳动既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导入新课
一、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板书)
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板书) 阅读教材:第5页第1行至第6页第5行
教师分析
上溯人类社会的起源,我们知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起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劳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在动物中间,利用自然物进行本能 活动的情况是存在的。除了书中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类人猿偶尔会用树枝打落树 上的果子,河狸能用树枝、泥土在沿口筑提等。但是,它们都不会对自然物进行加 工改造,都不会制造工具;因此,它们的这些活动也就不能算作劳动。恩格斯指出: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

5.宗教:包括合法宗教及其类别;非法宗 教及其类别;宗教内部组织与信徒构成; 宗教仪式与观念;教规;宗教与政治;宗 教与社会;宗教与文化。 6.人口社会:包括人口的社会构成;人口 的社会需求、就业,社会保障与慈善机构; 人群的疾病与医疗;育儿;溺婴;老龄社 会;两性关系;丧葬;社会人口观念。
7. 社区:包括社区的形成;社区群体;社区生活 方式;社区文化;社区社会风貌;社区民俗。 8.节日生活:包括节日的种类;节日的形式与用 品;节日与信仰;节日与娱乐;节日与庙会;节 日与社交。 9.娱乐生活:包括娱乐的种类与方式;娱乐中的 人群关系;休闲方式;非正当的娱乐;娱乐中的 习俗与观念。 10.民族;包括民族种类与构成;民族间的“等级” 关系;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差异、排斥与交融; 民族通婚;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汉族气节与 华夷之辨。
2.社会史研究对象、范围之假说 哈罗德〃珀金在《社会史》一文中写道:历史 学家“应当试图把生活看成一个具有结构、功能 和环境的、具有自我延续、自我反映能力的社会, 要考虑其地理环境和宇宙空间环境,它必须包括 国家的自然史,从生态学、解剖学、心理学、病 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由于国家不仅仅存在于 物质层面,还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研究它对自身的认识、它的目标、规范及理想”。
• 3.周代社会结构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等级结构和宗族结构层 次比较明显; • 第二个特点是宗统与君统的统一; • 第三个特点是贵族分权制; • 第四个特点是社会等级、宗族等级的 变动,尚未形成稳定格局,是中央集 权制下的一种过渡阶段。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前期及唐 间的社会结构
• 1.社会等级结构 • 第一等级为皇帝。皇帝的统治直达行政基 层的州县,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第二等级是宗室贵族。宗室被封为王、侯, 拥有采邑,成为贵族。汉唐间的宗人政策 历经三变,由政治上的强烈依靠,变为有 所节制,到令宗人退出政治舞台,而名分 上的尊崇、经济上的优待则是始终一贯的。

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中国古代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起止时间: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21年 原始 社会 阶段
时间: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1世纪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氏族公社
一、我国远古居民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 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何特点?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3、为什么说元谋人已经是人了?人与动物的 区别是什么? 4、恩格斯讲过人类用火的意义比发明了蒸汽 机还要大。你能说说人类用火的意义吗? 5、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文化有什 么特点?

社会观念的 变化
有了美 的观念
黑陶文化 彩陶文化 文化会织布 玉器文化 纺织技术
有了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 历史 与传 说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3、阶级社会的到来
富有 氏族 首领 贫苦 氏族 成员 战俘 氏族 贵族 奴隶 主
生产 力发 展
剩余 产品 出现
私有 财产 产生
3、原始手 工业的发展
半坡“彩陶”
半坡居民:较高的纺织 技能,织麻布、制麻衣。
观察半坡人与 河姆渡人房屋,分 析形成不同形式的 原因。
半坡人房屋: 半地穴式
河姆渡人房屋: 干栏式
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父系氏族公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农业 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男子在生产、 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 氏族公社阶段。
先 秦 时 期
奴隶 社会 阶段

北大课件中国古代史00.原始社会史

北大课件中国古代史00.原始社会史

南部
•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 的南方
北京大学考古系苏秉琦先 生著,三联书店,1999
三、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
1.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主 要 遗 址
渭河流域:老官台文化 黄河中游: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
黄河下游:北辛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粮食遗骸 储存粮食的窖穴 铲、刀、镰等农业生产工具 用于谷物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
五帝及其以前的历史为传说时代。
二、传说时代
考古发现 山东龙山文化,包含四个不同的文化 区。说明龙山文化是一个大的人们共 同体,其中包含若干小的人们共同体 古史传说 少昊包含许多氏族或胞族,各以一种鸟 为图腾,分布于今山东各地 太昊分布于今河南淮阳
中原龙山文化,分布在中原地区,包 含许多文化类型
炎帝族在今河南及河南、河北、山东交 界处 黄帝族在今北京一带
现代类人猿
一、史前史的研究方法和概念框架
3. 考古学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铜石并用时代 以石器为主,兼用铜器 使用磨制石器 石器细小化 使用打制石器
一、史前史的研究方法和概念框架
4.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研究对象

二、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3. 旧石器时代晚期
社会形态:母系氏族公社 主要特征:妇女居于支配地位 婚姻形态:族外婚(普那路亚) 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 世系按母系计算
财产由母系继承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 •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年鉴学派:20C30y开始萌芽、40y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y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

第一代:费弗尔、布洛赫,主要强调整体史研究和史学研究的综合研究。

第二代:布罗代尔,从方法论上提出了历史学怎么样进行综合研究,将历史现象置于不同的时间段上研究。

但其最大的不足是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事件的联系,很难把握整体历史运行的规律与特点。

第三代:勒高夫,有了明显转变;重新复兴政治史、人物史,因为完整的历史不能忽略政治史。

综合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注重心态史、精神史的研究,史学研究中的计量方法开始引入。

第四代:倡导“问题史学”,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

贡献:①否定政治史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提出跨学科研究。

③强调史学的现实价值。

④提出了社会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生活史的学科性质与内容:社会生活史是研究历史发展中,社会成员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特点,揭示其中的特定规律的历史学门类。

属于社会史分支,生活史专史。

衣服的类别:上衣下裳制,衣裳连体制。

A深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以后多为女装b袍产生于周代,中有夹层夹有棉絮,汉代以作为常服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c衫,一种大袖单衣,盛行于东汉,宋代女装多以衫为主,明清以后成为一种女性的礼服,用料主要是纱d裳,最早的下装,滥觞于远古时期,汉代分为裙和裤,裙古代女子主要着装,出现于周代,汉代以后成为女性常服,裤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无男女之分,只有两只裤管。

古代服饰流变的社会意义a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时尚b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其流变和差异历史的形成了反映阶级阶层和职业等社会因素的差异c个性化的符号功能形成了历史上同时期社会时尚的晴雨表d被赋予了情感特点,人性的情感化具有历史性。

服饰的流变a夏商周时期,使用美赋予一种社会意义,护体。

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时期

夏商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族首 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2)迁都于殷: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 所以也称殷朝。 (3)文化成就 ①文字: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 卜记录,已是一种成熟文字。 ②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4)国家管理
国家性质:公天下→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传亲 社会转型:原始公有制→奴隶私有制
王位世袭制:
起源:禹建立夏朝,启即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含义: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影响:对后世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根源:生产 力的提高
〖知识点解读〗此前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民主推选、传贤,天下为公。 夏启开创王位世袭、传亲——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等,天下为家;容易产生 三对矛盾——子与子之间,弟与弟之间,弟与子之间,但政权的私有化是原 始社会解体的必由之路,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原因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对象 同姓亲族、功臣、前朝贵族等
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 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 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国家结构。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 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P6 (2)国家管理:P6+选必1①分封制
北至燕山


西





南跨江汉
考古发掘+传世文献
考点一 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王权受到限制(受制于卜人、方国首领、王国权 相③法)治:法制成熟“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商代刑法,以严酷著 称,以肉刑为主,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俱全,还有鞭刑和活埋。 ④根据文化上而非种族上的优势,区分“中国人”和“蛮人”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完整版)第一章《世界古代史》马工程

(完整版)第一章《世界古代史》马工程
• 1892年英国学者A.布朗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划分了一个 过渡期,称之为中石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在新石 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增加了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于是, 史前考古学的时代划分基本齐备,即从早到晚为旧石器时代、中石 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 一、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论
• 人科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简而言之,所谓人科的起源,是指从猿到 人的演化过程;而现代人的起源,则是指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各色人种 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过程。
• 关于人科起源的问题,目前国际学术界的认识比较一致,即均认为早期 的人科成员来自于某种森林古猿。但有关早期人科成员从猿的系统中分 离出来的原因和动力等问题,却历来是人类学家们争论不休的命题。
• 在现代人起源的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争议颇大,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 理论: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单一地区起源论也叫做入侵论 、迁徙论或者代替论。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 二、人科的起源与南方古猿
• 南方古猿则是已经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早 期人科成员,其生存的地质时代从第三纪的 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的早、中更新世, 即从距今约60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其中有 一段时间内南方古猿与早期人类(人属成员 )共存。南方古猿的化石材料目前已有大量 的发现,据粗略统计,这些化石所代表的个 体数目当在350个以上。化石地点主要集中在 南非和东非两大区域内,非洲以外的有关材 料发现得很少,究竟是否属于该类型目前尚 不能肯定。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分期
• 二、史前考古学的分期 • (四)史前时期考古学的各个时代 •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出现,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特征。 • 中石器时代,人类依然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使用打制或琢制石器,但磨制石器还没有出现

中国古代史概况

中国古代史概况

C、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7. 隋朝: 581年 - 618年 8. 唐朝: 618年 - 907年 9.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五代:907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902年 - 979年(前后蜀南北汉吴越闽楚南唐平) 10. 宋朝 (1)北宋: 960年 - 1127年 (2)辽: 916年 - 1125年 (3)西夏: 1038年 - 1227年 (4)南宋: 1127年 - 1279年 (5)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1.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12.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3.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商朝的兴衰——奴隶社会的发展
(1)商汤建国: (2)盘庚迁殷: (3)疆 域: 今河南安阳
当时世界大国
统治中心地区:今 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 其势力所及,西到陕西 西部,北到河北北部, 南到湖北和湖南北部, 东到海滨。
今河南郑州
(4)商纣王的暴政
农 业: 作物、水利、工具、耕作技术
B、经济状况 手工业: 纺织、瓷器、矿冶 商 业: 货币、交通、城市
天文、地理
自然科学
数学、农学 医学、四大发明
C、文化状况
人文科学
思想文化
宗教、史学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BC2070年—BC1600年—BC1046年——BC771)
大禹的形象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
河姆渡人 7000 南稻北粟 半坡人

中国古代史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合集)

中国古代史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合集)

中国古代史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合集)展开全文一、西周政治:1、分封制2、宗法制经济:1、井田制2、奴隶制社会经济3、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极少使用青铜农具,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4、使用贝币,单位为朋文化:礼乐制度二、春秋战国政治: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

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2、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层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政4、各国纷纷延揽人才,改革变法,以增强国力5、出现统一趋势经济:1、铁农具、牛耕、水利,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使私田大量出现,小农经济开始形成2、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3、治铸业、纺织业发展4、商业活跃,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但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文化: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盛,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法家思想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阶段特征】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锥形,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处于社会转型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是第一个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时期。

百家争呜是这—变动的思想反映三、秦汉政治:1、统一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2、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官僚制代替贵族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汉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等)经济:1、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铁犁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汉朝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3、水利工程汉朝漕渠白渠4、东汉耕作方式:庄园经济集体劳作5、手工业发展,冶金、陶瓷、丝织等技术世界领先。

古代社会史笔记

古代社会史笔记

关于古代社会史笔记从汉末大乱到隋代统一,历时约四百年。

我国社会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的状态,历史情况复杂,文学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古代社会史笔记东汉后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土地兼并剧烈,宦官、外戚两个集团的交相干政和互相倾轧,更造成了政治的极端黑暗和腐败,再加上对羌族的连年用兵和自然灾害的不断袭击,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激起了黄巾大起义,给东汉反动统治以严重的打击。

起义虽被地主阶级的联合力量镇压下去,东汉帝国也已名存实亡。

从献帝初平元年(190)开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扩张了军事力量的豪强军阀,纷纷拥兵割据,在长期混战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繁盛的中原地区竟出现了“白骨蔽平原”“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在割据的军阀中,曹操对现实具有较清醒的认识,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他抑制豪强兼并,禁止豪民转嫁租赋于农民,并广兴屯田,用军事组织把广大流民重新安置到土地上,并且广泛搜罗“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因而,发展了生产,壮大了力量,逐步统一了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而分据东南、西南地区的孙权、刘备也相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汉末社会的巨大变动也引起社会思想的变化。

汉代自武帝以来,一直是儒家思想占独尊的统治地位。

这时,适应新的现实的需要,名、法、兵、纵横等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一种自由解放的趋势。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建安文学有了崭新的面貌。

建安文学以魏国为主。

吴、蜀很少作家与创作。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围绕他们聚集了“七子”、蔡琰等众多的作家。

这些作家大都倾向于曹操的缓和阶级矛盾以迅速恢复封建秩序的政策,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

他们又都曾卷入汉末动乱的漩涡,接触了较广泛的社会现实,因此能够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演变第一节周代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会结构一、社会等级结构1.周天子周天子处于社会第一等级的地位。

他分封诸侯,是名义上全国土地、臣民的主人。

他有大量的直属领地——王畿,直接治理这里的人民、军队和征收赋税。

他拥有祭祀王室宗庙的权利,是姬姓大宗主(宗子),对于同姓诸侯国,他以君统、宗统合一的双重身份巩固对同姓诸侯的统治权。

2.诸侯作为大宗的周王分封小宗为诸侯,使同姓诸侯占据诸侯贵族的主体地位。

诸侯统理封地的属民和事务,拥有孟子所说的土地、人民、政事“三宝”,地位不可动摇。

诸侯对周天子有纳贡的义务,但天子不能干预诸侯领地内的事务,基本上是独立王国。

3.卿大夫卿、大夫对于采邑,开始是代表诸侯进行管理,后来逐渐具有管理采邑人民的权力,成为采邑的真正主人。

诸侯是真正的独立王国的统治者,与此相对应的卿、大夫在采邑里不具备诸侯那样的绝对权力,不能成为诸侯那种类型的贵族。

4.士士可以出任武官、王富及基层执事官、卿大夫的邑宰、家臣。

5.平民庶人最低层贵族士的嫡长子继承为士,余子不可能再被封为贵族而成为一般平民,居住于城市和郊区,自食其力,可以被征为武士。

二、宗族和家庭1.宗族天子宗族事物的掌管者——小宗伯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其亲疏”,专管宗室的事务,其内部的户口、婚姻、丧葬、祭祀、继承、推荐贤能、教育族人的诸事因得人办理,避免出现错乱,稳定了宗族,维护了王室、公室的正常秩序。

诸侯宗族事物的掌管者——三闾大夫在公室,三闾大夫纂写谱牒为其执掌之一。

在周王室,特设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

司马迁作《史记·三代世表》,“盖取之谱牒旧闻”。

2.家庭(1)家庭结构由大变小(2)家庭实行父家长制三、周代社会结构的特点1.等级结构和宗族结构层次比较明显,家庭在发展,其他的社会组织很不发达。

2.宗统与君统的统一,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础,其中由以周王朝的姬姓宗族为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兼政府首脑。 (2)第二等贵族。
宗室贵族 异姓贵族 孔府贵族
• (3)第三等官僚。特权明显,队伍庞大,有 不少来自于平民。
• (4)第四等绅士 。绅衿是中古弟子员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等级。无赋役负担,是国家控 制基层社会的帮手。
(5)第五等平民。有读书出仕的权利。主要 有平民地主、自耕农、平民佃户、平民佣 工、商人、手工业者、军户、灶户、僧户、 道户、医户、阴阳户等。(平民有地位上 升的趋势)
(二)社会史定义
1. 关于社会史概念的诸种观点 (1)社会史是史学专门史说、史学分支学科 说。 (2)社会史是历史社会学与社会历史学联姻 产生的历史学新学科。 (3)总体史说。 (4)社会史是研究方法说。 (5)范式说。
所谓‘范式”,是借用托马斯·库恩创造的一 个著名概念,即某一科学群体在一定时期 内基本认同并在研究中加以遵循的学术基 础和原则体系。它包括(相对而言)共同的科 学理论和方法论、共同的对事物的看法和 共同的世界观。
• 父家长仍然控制着家庭,对家产有支配权 。 • 家庭中的妻妾、嫡庶制严格。
• 3.社会组织 • (1)佛教 • (2)道教 • (3)其他宗教:火袄教,景教,摩尼教,伊
斯兰教。
• (4)救济团体
•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期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结构
1.等级结构 (1)第一等皇帝。皇权继续加强,成为国家元
3.家庭:包括家庭结构与类型;家庭经济; 家庭教育;家庭功能;家庭构成与人伦关 系、人际关系;家庭与婚姻;家庭与社会; 家政与家风;住宅与家庭陈设;财产继承; 家庭观念及其影响。
4.婚姻:包括婚配原则与媒介;恋爱婚姻 与包办婚姻;婚姻形态;婚姻与家庭、家 族;婚姻、女性与妇女在家庭的地位;妻 妾制度;夫妻生活;生育;离异与卖妻; 再婚与守节;旌表贞节。
• 平民是否有宗族?
• 宗族有大小宗之别 • 战国是中国家庭小型化的时期。 • 家庭实行父家长制 。上流社会实行一夫多
妻制,诸侯“一娶九媵”。妻出嫡子、妾 出庶子。贵族家庭关系政治化。
• 3.周代社会结构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等级结构和宗族结构层 次比较明显;
• 第二个特点是宗统与君统的统一;
• 第三个特点是贵族分权制;
• 第八等级为奴隶。
• 有隶臣妾、徒、铁官徒、工户、官户、乐 户、奚奴、牧奴、昆仑奴、部曲、奴婢、 佛图户、家人、苍头、庐儿、人奴产子 等。
• 2宗族和家庭 • 秦唐间的宗族,表现为君统与宗统分离。 • 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兴修谱牒。 • 整个中古时代似乎是以小型家庭为主,与
其并存的是复杂大家庭。
• 第四个特点是社会等级、宗族等级的 变动,尚未形成稳定格局,是中央集 权制下的一种过渡阶段。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前期及唐 间的社会结构
• 1.社会等级结构
• 第一等级为皇帝。皇帝的统治直达行政基 层的州县,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第二等级是宗室贵族。宗室被封为王、侯, 拥有采邑,成为贵族。汉唐间的宗人政策 历经三变,由政治上的强烈依靠,变为有 所节制,到令宗人退出政治舞台,而名分 上的尊崇、经济上的优待则是始终一贯的。
中国古代社会史
•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侯外庐 • 《中国社会史》吕思勉 • 《中国社会史论》周积明 • 《中国社会史概论》冯尔康 • 《中国社会史丛书》:[法]谢和耐 • 《中国社会史论》熊得山
第一篇 社会史的理论 和方法
一、社会史的概念
(一)历史学和社会史 关于历史学 1.“说故事”的历史学定位 (1)史学是陈述之学 (2)史学要不要讲道理 (3)史学是科学抑或是艺术?
• 异姓功臣诸侯、原殷王室诸侯、古老显赫 氏族诸侯、后进氏族诸侯,这五种类型的 诸侯共同构成诸侯贵族。诸侯对周天子有 纳贡的义务,但天子不能干项诸侯领地内 的事务,基本上是独立王国。
• 诸侯给余子分领地,使他们成为卿、大夫,拥有 “采邑”。卿、大夫封余子为士,给他们“禄 田”、“食田”。
• 在西周,诸侯、卿、大夫、士既是封爵贵族,又 兼有官僚性质。故可称卿、大夫、士为百官贵族。
• 3.社会史的定义 《中国社会通史·总序》说:“社会是人类生
活的共同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由许多 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常建华认为专史说和通史说在研究对象上“并 无实质性分歧,专史说不过是强调在社会形态骨 架外研究其‘血肉’,而通史说则要把专史的 ‘血肉’填在通史的骨架中”。
• 社会史的界定: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社会 生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的运动体系,它以社 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人 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成的社会结构 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 变化及其观念,产生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因素为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 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是历史学的一 门专史,并将研究置于整体史范围之内,处理好 两者关系.以便促进历史学全面系统地说明历史 进程和可能认知的发展规律;它与社会学、文化 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自然科学、工程科 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许多学科有交叉的研 究内容,具有多学科研究的性质与方法,是历史 学同其他学科联系的一种桥梁。
杜正胜在《什么是新社会史》一文中,以生
活礼俗史作为重心,拟定了一个研究提纲,
分为12个部分:(1)生态资源:山林(含野生
动物)、川泽海滨(水产动植物)、平地田野
(农)、草原谷地 (牧)、矿产;(2)产业经营:
农、渔牧、工商
业;(3)日用生活:
饮食、衣着、建筑、行旅;(4)亲族人伦:
血亲构成与伦理、姻亲构成与伦理、谱牒、
• 豪强:有社会势力,拥有依附人口,
• 庶民、农民:非身份性地主、自耕农, 是政府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 秦汉佃农、耕佣 :是政府编户齐民,法 律上的良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佃农成 为依附民,不再是平民。
• 商人、手工业者 :是平民的下层。
• 第七等级为半奴隶。
• 有各种宾客、屯田客、佃客、租牛客户、 衣食客、十夫客、食干,军户、士家、兵 户、镇户、营户,诸种杂户、太常音声人、 医户、卜户、平齐户、平凉户、僧袛户等。
• 作为独自经商的人,应当是平民。
• 皂、舆 ,是武官统领下的无爵位的卫士, 有自由身份;
• 隶、僚是罪人,是半奴隶 。仆,是被杀戮 的罪人家属,成为奴隶。台,是罪人被罚 为奴隶的,其逃亡后又被抓获,成为陪台。
• 圉是男奴隶,牧马、牧牛的都是奴隶。 • “臣妾”,是奴隶。 • 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可以买卖。 • 2.宗族和家庭
史学研究结论应是科学的, 书写的著作应是艺术的,归纳 升华到哲学上应是哲学的。
——刘节《论历史》
2.关于历史学发展历程、定向与社会史 研究 (1)古代传统史学(历史编撰学) (2)实证史学 (3)阶级论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 (4)社会史的史学 (5)以“整体史”为特征的“新史学” 出现的可能及其与社会史的关系
8.节日生活:包括节日的种类;节日的形式与用 品;节日与信仰;节日与娱乐;节日与庙会;节 日与社交。
9.娱乐生活:包括娱乐的种类与方式;娱乐中的 人群关系;休闲方式;非正当的娱乐;娱乐中的 习俗与观念。
10.民族;包括民族种类与构成;民族间的“等级” 关系;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差异、排斥与交融; 民族通婚;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汉族气节与 华夷之辨。


• 第四等级 平民庶人: 国人、皂、舆

农夫

手工业者、商贾
• 第五等级 准贱民:隶、僚、徒、百工、农奴
• 第六等级 贱民奴隶:仆、台、获丑、臣妾、仆驭、

牛牧、马牧、娼、女乐
• 周天子分封诸侯,是名义上全国土地、臣 民的主人。他有大量的直属领地——王畿 , 有祭祀王室宗庙的权利,是姬姓大宗主, 以君统、宗统合一的双重身份巩固对同姓 诸侯的统治权。
• (6)第六等半贱民半奴隶
• 佃仆、雇工人,辽代的二税户,金代的监户、正 户,元代的怯怜口、投下工匠、投下打捕鹰房户、 投下斡脱户、投下种田户、矿冶户、采珠户、葡 萄户等。
• (7)第七等贱民奴隶
• 辽代的宫户(著帐户)、部曲,金、元的驱、驱口、 驱户、宫户、典当奴隶,明清时期的义男、义女、 皂隶、乐户、山陕乐户、旦户、九性渔户、丐户 (堕民、非乞丐)、投充人、世仆、伴当、仆户等。
•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 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 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无觊觎。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
• 西周社会的等级结构 :
• 第一等级 天子: 周王及其家庭
• 第二等级 诸侯贵族: 侯、伯等
• 第三等级 百官贵族: 卿、大夫
鲁宾逊的概括可能是最清楚的关于政治史是 一种史学范式的说明:“政治史是最古的、 最明显的和最容易写的一种历史。因为君 主的政策、他们所下发的法律和进行的战 争,都是最容易叫人记载下来的。国家这
2.社会史研究对象、范围之假说
哈罗德·珀金在《社会史》一文中写道:历史 学家“应当试图把生活看成一个具有结构、功能 和环境的、具有自我延续、自我反映能力的社会, 要考虑其地理环境和宇宙空间环境,它必须包括 国家的自然史,从生态学、解剖学、心理学、病 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由于国家不仅仅存在于 物质层面,还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研究它对自身的认识、它的目标、规范及理想”。
第二篇 中国社会史的 基本问题
• 一、周秦至明清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 (一)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 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日:“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 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 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 牛有牧,以待百事。《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行业、家庭、家族,乙:社会群体,丙: 社会组织;二、社会生活;三、社会心态 (含教化、信仰、迷信、价值观、社会思潮 等);四、社会运行(含社会问题、自然灾变、 社会保障与救济等);五、区域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