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9157a7dc8d376eeaeaa31a5.png)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
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 有的_液__化__成小水滴,有
的__凝_华___成小中的小水滴长大
水滴也会_凝__固__成小水晶
到一定程度后,降
落到地面,就是雨
积雪_熔_化__后 变成水,汇入 江河
雨水汇入江河, 流向大海
冰山上的积雪 _升_华__,直接
AB段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状态为固态 BC段为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过程中状态处于固液共存态;
CD段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状态为液态
凝固与之相反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 中没有明确的熔点 ; 非晶体熔化吸热温 度不断升高,状态 由固态变软变稠变 稀最后变为液态
2.汽化和液化*
• (1)汽化 • ①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例
②假设现在人体温度是38℃,体温计会显示 ( 38 ℃ )
考点2 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 (1)熔化 • ①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 ②吸放热情况:吸热. • (2)凝固 •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 ②吸放热情况:放热.
• (3)晶体与非晶体
冰与烛蜡熔 化有什么区 别?如何分 类?
变成水蒸气,
升入天空
江河湖海,土
壤,植物中的 水通过_汽_化__ 变成水蒸汽, 升入天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地球的水循环
作业:完成本章练习题, 下节课进行讲解。
• (3)温度的测量
• a.实验室温度计
• ①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 性质来进行工作的.
• ②正确使用温度计 • 使用前:观察它的_量__程___,判断是否合适待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清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清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e3c3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7.png)
专题03 物态变化清单01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20℃”读作“”或“负20摄氏度”3.常见的温度(1)沸水的温度为℃。
(2)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
知识点二温度计1.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否则会损坏温度计)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和容器部;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体温计(1)专门用来测量人的温度计;(2)测量范围:℃~℃;体温计读数时可以人体;(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即时练习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C.D.3.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4.(2023湖南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5.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1df00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3.png)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bc74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5.png)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液体温度计、测温枪(1)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细而弯的“缩口”分度值:0.1摄氏度(3)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及温标量程:零下30摄氏度—50摄氏度分度值:1摄氏度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的范围。
还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选:估计被测量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4)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俯大仰小)(5)记:记录温度值,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
4.常见温度的估计(单位:摄氏度)人体正常的体温:36.5℃-37.3℃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15℃-25℃冰箱冷藏室:0-4冰箱冷冻室:零度——零下24 ℃(-24)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40℃➢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熔化吸热)。
(2)应用:冰雪消融、铁块熔化、蜡烛“流泪”、雪糕化水、吃雪糕解暑2.凝固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凝固放热)。
(2)应用:水结冰、铁水烧铸兵器、冬天在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冻坏.(利用液体凝固放热)3.探究固体熔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停表、磨碎的固体(海波和石蜡)(2)实验过程:把分别装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拌棒不断搅动。
(完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4b39aa6a5e9856a5712600b.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根据液体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液体用酒精,水银,煤油等。
◇温度单位:开尔文(K),基本单位;摄氏度(℃),常用单位。
摄氏温度这样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温度计的使用: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要点: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液体稍等一会儿,示数稳定了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体温计: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分度值为0.1℃,玻璃泡和直玻璃管做得很细,毛细弯管(缩口)方便读数。
可以从病人身上拿开,在测量前必须把液柱甩回玻璃泡中。
§第2节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只能存在在有温差的环境中。
(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或假设】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为了数据处理和绘图方便)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fe00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d.png)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fcfcb8a0116c175f0e485e.png)
第三章 物态变化1.温度计 (1)温度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 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取适当的温度计; ②等待几分钟;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
2.图3—2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2.体温计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图3—1图3—2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1℃~110℃-30℃~50℃35℃~42℃ 分度值 1℃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1)结构: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度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2)观察: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温度计时不必甩.(4)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如图,沿弧形面B 方向读数便于看清.【习题】某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 ℃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先后读数分别为[ ]A .37℃和39℃B .38℃和39℃C .37℃和38℃D .37℃和37℃3.熔化和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 态。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3849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3.png)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态。
-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
例如冰、铁块等。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固态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如水、酒精等。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如空气、水蒸气等。
2. 温度。
-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单位:-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 =t+273.15K(一般计算时取T = t + 273K)。
- 测量工具:温度计。
-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 种类:实验室温度计(-20℃ - 110℃)、体温计(35℃ - 42℃)、寒暑表(- 30℃ - 50℃)。
-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 晶体熔化:-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
-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晶体熔化图象:以冰为例,图象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0℃)。
- 非晶体熔化:-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非晶体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一直上升,没有水平线段。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d98fdadd36a32d72758167.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eaca0b148d7c1c709a1459a.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意义f(rc 的规定 摄氏温度Jioor 的规定 l 「c 的规定温度的测量:温度计S 使用方法、读数' r 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I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r [定义吸、放热情况物态变化彳蒸发彳蒸发的特点f ■定义吸、放热情况 詁期士降低温度 〔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升华和凝华[疋义[吸、放热情况知识梳理:1.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体较「定义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彳汽化彳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定义 沸腾的特点 沸腾的条件 、沸点和压强的关系液化彳热时我们说它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时我们说它温度较低,但人的感觉并不可靠,温度只有大小没有有无之分。
测量2.温度计(1)工作原具是温度计。
理:根据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玻璃泡薄便于测温时很快与被测物温度相同;玻璃管很细为了被测物温度变化时管内液柱的长度发生显著变化。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 C至42 C, 每一小格是0.1 C)、寒暑表。
体温计做成棱柱状类似放大镜,对极细液柱放大便于观察读数。
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3)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便于准确读数。
②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③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管内液柱凹面最凹)。
不能仰俯视低点或凸面最高点相平(水银凸水⑤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a零上零下区分开b 最后一位是最小分度值,是准确值不估读)3.摄氏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c,读作“摄氏度”。
(1)0C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2)100 C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c.(3)1C的规定:把0 C到100 C分成100 等份,每一份为1 c.4.物态变化固、液、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f96d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5.png)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080562a417866fb84a8e39.png)
知识点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用符号t表示。
2.摄氏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3. ℃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知识点2:温度计的使用1.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3:体温计1.量程为:35 ℃~42℃。
2.使用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知识点4:物态变化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5: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冰、食盐、糖、海波、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玻璃、松香、蜡、沥青等。
知识点6:融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晶体融化的特点:晶体中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融化温度叫做熔点。
3.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融化温度;(2)不断吸热。
4.非晶体融化的特点: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逐渐变软,直到全部融化为液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知识点7: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凝固的特点:晶体中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融化温度叫做凝固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温度;(2)不断放出热量。
4.非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边放热,边降温,液体逐渐变稠,直到全部变为固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知识点8: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3d88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1.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2ca2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b.png)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9288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2.png)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改变。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熔化。
熔化是物质从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转变为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熔点是物质熔化的温度。
2.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称为汽化。
汽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沸腾,即液体中部分分子剧烈运动,液体不断产生气泡;另一种是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从液态直接跃入气态。
3.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变为气态,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结构直接转变为气态结构,没有液态中间过程。
升华是一种不常见的物态变化,常见的升华物质有干冰、樟脑等。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凝结。
凝结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气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凝结的逆过程是汽化。
5.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
凝固的逆过程是熔化。
在物态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在不同物态之间不变。
物质的温度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直到物态变化结束后才会再次升高或降低。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外界条件有关,如升华物质的升华温度取决于环境的压强,液体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等。
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了一定的热量。
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潜热,是保持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存在的能量。
在汽化和凝结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物态变化可以通过变化条件来控制,如加热物质可以使其熔化或汽化,冷却物质可以使其凝固或凝结。
根据物质的特性和需要,可以利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来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加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e9b55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b.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1)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2) 体温计:35℃~42℃、0.1℃;3) 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底或壁;2)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以上,应该从℃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以下,应该从℃向下读。
2.用体温计测量___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体温计的玻璃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而细管的直径则小,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
《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938550ccbff121dd3683ac.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测量温度的基本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的类型: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测量温度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或测不出温度)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熔化的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1.温度计(1)温度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读做,图3—1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读做.(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①取适当的温度计;②等待几分钟;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2.图3—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2.体温计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1℃~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1)结构: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图3—2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度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2)观察: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3)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温度计时不必甩.(4)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如图,沿弧形面B方向读数便于看清.【习题】某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 ℃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先后读数分别为[ ]A.37℃和39℃B.38℃和39℃C.37℃和38℃D.37℃和37℃3.熔化和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变化(3)熔化——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a. 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b. 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4)熔点:()体熔化时的温度。
(5)晶体熔化规律:不断吸热,不断熔化,温度保持不图4-2变.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非晶体的熔化:不断吸热,不断熔化,不断升温【习题】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4-18所示。
(1)图4—19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4-20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
图4-18 图4-19 图4-20(7)凝固——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8)凝固点:体凝固时的温度(9)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晶体凝固规律:不断放热,不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非晶体凝固规律: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10)熔化和凝固图象晶体熔化图象非晶体熔化图象晶体凝固图象非晶体凝固图象【习题】1.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1)段表示海波是态,热(选填“吸”或“放”),温度。
(2)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热,温度。
(3)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热,温度。
2.某种晶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②所示,就此变化曲线试分析:(1) 这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2) 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3) 用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曲线,判断它的物质名称?ttttT T T T(4) 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10)小结: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4.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
(3)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部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时的温度。
(5)沸腾条件:⑴达到()点。
⑵继续吸热(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7)蒸发: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8)用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9)作用:蒸发()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习题】1. 打预防针前用酒精棉球涂在皮肤上消毒,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 ]A.酒精温度低B.酒精会挥发C.酒精蒸发从人皮肤上吸热有致冷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2. 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因为[ ] A.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而水蒸发要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快一些B.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C.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冷的水留在上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蒸发沸腾发生部位只在液体()在液体()和()同时发生温度条件()温度达到()剧烈程度缓慢()影响因素液体的()、空气()、气压影响沸点温度温度变化吸热()温制冷吸热,温度()共同特点都是属于()现象,都是()过程【习题】1.液体汽化过程要吸热,以方式汽化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以方式汽化时,液体温度要降低。
2. 如图4—13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图4-13 A.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C.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3.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11)液化——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12)方法:a.降低温度;b.压缩体积。
(1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14)作用:液化放热5.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2)升华()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3)凝华——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4)凝华()热。
【习题】1.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其中②、③、⑤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2.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吃冰棒解热利用了熔化吸热B.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用久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D.北方的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3. 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5. 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6.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7. 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3)合金的熔点是℃;(4)图中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