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P74二、教学目标:1、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口算卡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计算(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P74表格,引导学生观察(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你能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2)列出算式,引导估算。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4、独立练习(完成“试一试”练习题)(三)巩固练习125+483+20736+257+一⑦5全班齐练,二人板演,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四)全课(五)作业:选用随堂练习作业连加(二)一、教学内容:P75~76二、教学目标:1、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二)指导练习1、完成P75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1)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4、完成练习题45、完成练习题5(三)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四)作业:课本P76中的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生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
整版)
第一课:认识数字1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准备:
- 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
- 黑板或白板
-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的概念:展示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

2. 学生跟读数字1:教师读出数字1,学生跟读几次,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3. 认识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教师用手指指向黑板或白板上书写的数字1,让学生说出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特点,例如数字1是最小的数,通常位于左上方。

4. 操练书写数字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示范书写数字1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练,注意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5.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在纸上书写数字1,并相互交换检查,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
- 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找数字1”的游戏,教师出示不同位置的数字1,学生迅速找到并说出数字1的位置。

- 绘画: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数字1的形状创作绘画作品。

- 数字1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数字1的应用场景,如门牌号码、车牌号码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数字1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了数字1的大小、位置和书写方法。

通过操练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字1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和书写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字1的概念,并引入与数字1相关的简单数学运算。

新版本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新版本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新版本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新版本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下面各是什么角?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

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

(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

(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

精编2024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写

精编2024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写

精编2024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写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时1: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会使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难点:会使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来量吗?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认识厘米拿出一个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

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厘米的实际长度。

3.学习使用尺子向学生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课时2:认识米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会使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

难点:会使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引出长度单位“米”。

2.认识米拿出一个较长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

引导学生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感受米的实际长度。

3.学习使用卷尺向学生介绍卷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方法。

难点:正确书写运算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00以内的加法吗?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学习加法运算方法向学生介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出题,进行计算。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

2024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参考6篇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具学具: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分层练习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三、课堂总结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学生:……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

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规则;2. 掌握1~10的数的大小关系;3. 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4. 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5. 学会用乐学数学工具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 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2.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3. 数的排列和排序。

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1. 使用物体和图形进行加法运算;2. 加法算式的认识和书写;3. 使用物体和图形进行减法运算;4. 减法算式的认识和书写。

第三单元:数的比较1. 使用乐学数学工具进行数的比较;2. 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3. 数的比较判断题。

第四单元:综合练1. 数的大小排序;2.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综合练;3. 数的比较和判断的综合练。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2.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活动和练;3. 游戏活动:使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4.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听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听力反应,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3. 练评价:通过练题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4. 总结评价:总结学生在学期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相应建议。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乐学数学工具:用于数的比较和排列的教学辅助工具;3. 游戏道具和活动材料:用于游戏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教具。

以上为《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的大致内容和框架,具体教学活动和资源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优秀24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优秀24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优秀2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我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

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播放小裁缝的故事)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三、探索实践,建构新知1.认识尺。

小朋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

刻度0表示起点。

(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什么?(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认识)2.认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吗?自己说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

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

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

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

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

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

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

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1. 启发引导:通过提问、比较、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组织合作:通过小组合作、伙伴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4. 练巩固:通过课后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查漏补缺。

教学资源
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2. 投影仪、电脑、PPT等多媒体设备
3. 数学教学工具:游戏卡片、计数器、计算器等
教学评价
1. 教学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表现和态度,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后练:布置适量的课后练题,检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个案评价:针对个别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同时,要重视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版)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编版)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教学过程:一、体会感受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

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数平移距离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部编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部编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 熟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 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研究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

- 第二单元:算式与运算法则- 研究算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

- 熟练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认识与运算- 研究三位数的构成和读写方法。

- 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减法。

- 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与应用- 研究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应用。

- 第五单元:时间、金钱与长度- 研究时间的表示方法。

- 掌握金钱换算和长度单位转换。

- 第六单元:分数的认识和计算- 研究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和分数的运用。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研究数学的应用。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注重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小测、作业和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业评估。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促进研究共同进步。

教学资源- 使用教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 配套使用教辅材料和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安排- 总共36课时,每周4课时,共分为9个单元。

- 每个单元大约需要4课时完成。

教学团队- 由数学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

- 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参考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编著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 相关教辅材料和网络资源。

以上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部编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新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彩教案上册,完整版

2024年新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彩教案上册,完整版

2024年新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精彩教案上册,完整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1课时:认识11~2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椅、书本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11~20的数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2课时:认识21~100以内的数教学过程:1.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和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21~100的数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第1课时:加法运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二、探究新知1.出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的组成。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加法算式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2课时:减法运算教学过程:1.复习加法的运算规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减法算式表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第1课时:认识乘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二、探究新知1.出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的组成。

数学竖式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精编版)

数学竖式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精编版)

数学竖式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所有优秀的二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

每个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都应该写二年级数学教案。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数学竖式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数学竖式二年级上册加法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小学第一学期备课本科目数学班级二(1)班任课教师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二(上)教学进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表内乘法(一) 13课时表内除法(一) 9课时厘米和米 4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观察物体 2课时期末复习 4课时五、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35名学生,男生居多,小朋友们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特别是班上的涂皖筑、胡胜秋、陈唐俊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尚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

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

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

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

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

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80%的同学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232、9+4-6 16-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60-38+40=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P3:第2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教学过程: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45-20 68+9 70-8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四、思考题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