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2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01)点击次数:488 发布时间:2009-12-9 21:42:45前言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经过5年的实施,取得大量检测数据,1999年8月修订,2000年1月通过复审,确认。

本次修订界定了适用范围,其中环境条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更为科学,操作性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

修订标准区别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和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指标;且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新增了各类动物居所密度指标。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及附录I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日起代替GB 14925-19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荣瑞章、邵强、刘德惠、杨幼名、孙岩松、王禄增、程水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925-2001代替 GB 14925-1994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Laboratory animal─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and housing faciliti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1-08-29 批准发布 2002-05-01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了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28
实验动物设施基本要求
• 设施应选建在远离疫区和公害污染的地区, 有便利和充足的后勤供应(水、电、给排 水系统,交通运输等)。
• 设施建设应坚固、耐用、经济,有防虫、 鼠等野生动物的能力,施工和建筑材料要 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最好预留可扩大的余 地。
• 设施最好为独立结构,具有各种完整的相 应职能区域,做到区域隔离以便满足对各 种不同动物品种、品系饲养和保证动物质 量的需要。
30
•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全面布局,预计 发展趋势,明确建设的可行性。设施的 应用目的是指导设计的最基本指南,重 要的是饲养品种,微生物控制等级,动 物实验的种类和范围。
•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以国家实验动物 的相关标准为设计依据,确定微生物控 制级别,相应设施类型即可确定。要按 国家标准中相应规定,根据环境控制要 求、建筑要求、区划要求、按建筑规范 进行设计。
紧张,导致不安和骚动;可造成大、小 鼠生育力下降,妊娠障碍和流产,甚至 出现食仔现象;可使小鼠行动异常,母 鼠泌乳减少,仔鼠生长缓慢;可造成动 物听源性痉挛,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 伤。
14
噪声环境下小鼠产出率与吃仔率(山内忠平,1985)
分类
阴道栓确认后 饲养在普通环境下
产出率
吃仔率
10/10(100%) 0/10(0%)
35
36
37
38
屏 障 环 境 动 物 饲 养 室
39
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器以保证无菌 或无外来污染 。隔离器内的一切均是无 菌的。空气经超高效过滤后进入(洁净度 100级)。所有物品经灭菌后,由传递仓 进入。动物来自无菌或其哺育的剖腹产 后代。人不能直接接触动物,所有操作 通过附着于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进行。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2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2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2
第二节 环境设施管理 一、普通环境 二、屏障环境 三、隔离环境
一、普通环境
动物饲养室与外界相通,无空气净化装置,饲养普通动物。 • 人员:进入饲养室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和口
罩,工作前洗手。 • 所用物品(均指未经污染的)须经适当处理(饲料经烘干、
安全贮存,垫料高温)方可应用,笼具水瓶集中洗刷消毒。
环境温度与小鼠的脉搏数、呼吸数、发热量的关系
• 饲料双层塑料袋Co60照射消毒,传入隔离器前先 在清水中浸泡,检漏,然后撕去第一层塑料袋, 放入传递舱内。
• 鼠盒、工作服、鞋、帽、用具均经高压灭菌。
2.入室要求
• 更换拖鞋、工作服、帽。工作前用药皂洗手。
第三节 我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标准
一、设施建筑要求
(一)选址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 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 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若不能远离上述 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 于50m的距离。
二、设施区域设置要求 (一)区域布局 1.前区的设置 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
室、一般走廊。 2.饲育区的设置 • 繁育、生产区 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
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 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 动物实验区 包括缓冲间、实验饲育间、清洁物品 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 辅助区 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 (设备)、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 备)、机械设备室、沐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动物实验室是指专门用于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实验场所。

为了保障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道德性,需要对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进行规范。

国际上普遍存在着一些关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国际标准,但是针对中国的国家标准还相对较少。

以下将从实验室设施、动物福利、安全环保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一份关于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国标标准。

一、实验室设施1. 动物实验室应设置于专门的实验室楼宇内,远离居住区和商业区,保持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尽量避免建在地下室和地下层,确保通风和自然光线的充足。

2.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通风设施,包括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并配备合适的过滤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度。

3. 动物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规模的动物实验间,确保不同实验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4. 实验室内应设有专门的动物饲养区、实验动物房、手术室、实验仪器设备间等功能区域,并根据实验需要合理规划动线和布局。

二、动物福利1. 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动物福利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确保动物的饲养和使用符合道德伦理,保障动物福利。

2. 动物饲养区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设施,包括合适的饲养箱、喂食设备、水源等,保证动物的正常生理和行为需要。

3. 实验动物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并配备适当的环境丰富化设施,确保动物的心理健康。

三、安全环保1. 动物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室动物使用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环保规定,确保实验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区域,包括处理实验动物废弃物、实验废液、废弃实验器材等,保证安全处理和处置。

3. 实验室应设置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和设施,包括紧急洗眼器、安全淋浴等,确保在实验中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救援。

四、管理规范1. 动物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照料,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健康和生理状态。

2. 实验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动物实验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符合《动物实验资质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医药试验的重要场所之一,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动物福利的保障。

为了确保动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达到国际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国标标准。

本文将从动物实验室的建筑设计、设备设施、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提供一些参考。

1. 动物实验室的建筑设计(请根据需要自行补充文字。

)2. 动物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动物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对实验过程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设备设施要求:2.1 动物笼舍:动物笼舍应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的需求设计,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笼舍必须具备易于清洁和消毒的特点,并能提供适当的隔离区域。

2.2 饲料系统:饲料系统应能够为动物提供经过严格配方的饲料,并具备自动化投喂和定量控制功能。

同时,应设有实时监测功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供给量。

2.3 水质净化系统:动物实验室应设有水质净化系统,确保动物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系统应包括水源处理、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设备等。

2.4 实验台和仪器设备:实验台和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验种类和动物种类的需求进行设计和选配。

设备应具备先进的功能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并设有远程监控和数据记录功能。

3. 动物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动物实验室的环境控制是确保实验过程和动物福利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环境控制要求:3.1 温度和湿度控制:动物实验室应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温度范围和湿度水平应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调控,并具备实时监测和调整功能。

3.2 噪音和振动控制:动物实验室的噪音和振动水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对动物的干扰和影响。

实验室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应具备吸音和隔振的特点,以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播和影响。

3.3 照明控制:实验室应提供适宜的照明条件,以满足不同实验和动物的需求。

照明系统应具备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功能,并能提供适当的光照模式和节能措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药物
15.5℃
26.7℃
------------------------------------------------------
苯异丙氨
197.0
90.0
盐酸脱氧麻黄碱 111.0
33.2
麻黄碱
477.1
565.0
表4-1 不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95mg/kg) 腹腔注射导致大鼠死亡率比较
三、特殊动物实验设施
感染动物实验设施 放射性同位素动物实验设施(RI) 特殊化学物质动物实验设施
1、感染动物设施
是指使用病原体对动物进行实验感染的 设施。此种设施除备有通常动物设施要求 外,还必须具备防止由动物传染人,动物 相互间的交叉感染,动物向设施外感染的 结构和功能。
此类设施设计的目的是防止生物性危 险和有害因素向动物实验设施和外界的污 染。目前通常采用物理学隔离,主要是在 气密性结构内采用负压通风,以达到防止 气溶胶扩散污染的目的。
二、实验动物环境因素的分类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
2、理化因素:氧、二氧化碳、粉尘、臭味、 噪音、照度、杀虫剂、消毒剂、有害化学物质等;
3、居住因素:房屋、笼具、垫料等; 4、营养因素:饲料、水等; 5、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因素: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 和饲养密度等;
异种生物因素:微生物、人和其它动物。
注意:
新引进动物应在单独房间,单独笼架饲养一 段时间,待观察健康无病后再移入其它房间 不得向屏障动物房内传入不符合相应的实验 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动物!
实验用品和器具进出清洁级屏 障动物房
用70%酒精或5 %碘伏仔细擦拭消毒物品 表面紫外灯照射15min 或直接喷雾消毒
手术器械可经高压消毒或经消毒液中浸泡 后在紫外灯下照射15min传入 小型仪器经灭菌通道喷雾消毒后传入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七、有害气体
实验动物室内可存在氨、硫化氢、甲基硫 醇等特殊气味有害气体,它们是由动物粪尿 发酵分解产生的。其中,氨的浓度最高,因 而常以其浓度作为判断有害气体污染程度的 指标之一。 我国标准规定:设施中的氨浓度应低于 14mg/m3 (20ppm)。
八、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的微生物洁净度是实验动物环境最为重要 的监测指标之一。通常,微生物不能游离于空气 中存活,而是附着于粉尘成为气溶胶。 国家标准规定,设施的空气落下菌数:普通环 境的落下菌数少于或等于30个/皿时,屏障系统 少于或等于3个/皿时,隔离系统应该无检出。
六、空气洁净度(粉尘) 空气洁净度(粉尘)
空气洁净度是指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含量。粉尘是 指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 粉尘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有极大影响。 亚屏障系统以上级别设施中的空气,必须进行有效过 滤。目前常用三级过滤法, 空气洁净度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大小为指 标,并以达到多少级来表示。我们国家标准:清洁级 屏障系统(即亚屏障系统)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达到 100000级,SPF级屏障系统(即屏障系统)达到10000级, 隔离系统达到100级。
第一节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动物性状的表现决定于多种因素,主要是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结果。动物的基因型受发育环境 (胚胎期和哺乳期)影响而决定其表现型,此表现型又 受动物的邻近环境(包括培育环境和实验场所环境)的 影响而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演出型。
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因素(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联系而产生影响的。可分为: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2.物理因素:粉尘、光照、噪音。 3.化学因素:空气(氧、二氧化碳)、臭气(氨、硫化氢)。 4.营养因素:饲料、水、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 5.栖居因素:笼具、垫料。 6.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遗传因素。 环境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多因素的 联合作用。

(环境管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

(环境管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供实验动物保种、繁殖、生产的特定场所,以及动物生存的外部条件,总称为实验动物环境;其中动物房舍、辅助建筑以及所需的各种设备等,若用于动物繁殖、生产的称为实验动物设施,若是用于动物实验的称为动物实验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可分为:•外环境。

是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周边环境。

如气候或其他自然因素、邻近的民居或厂矿单位、交通和水电资源等。

•内环境。

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内部的环境。

内环境又细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前者是指实验动物的饲养间或实验间的整体环境状况;后者是指在动物笼具内,包围着每个动物个体的环境状况,如,温、湿度,气流速度,氨及其他气体的浓度,光照,噪音等等。

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对动物的健康和质量,以及对动物实验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高等级的实验动物,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和恒定。

因而,对环境条件人工控制程度越高,并符合标准化的要求,生活这样环境中的动物,就越具有质量上的保证,一致性的程度就越高,动物实验结果就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使同类型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较的意义。

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及其控制:•气候因素。

包括有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等。

在普通级动物的开放式环境中,主要是自然因素在起作用,仅可通过动物房舍的建筑座向和结构、动物放置的位置和空间密度等方面来作有限的调控。

在隔离系统或屏障、亚屏障系统中的动物,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对上述的因素予以人工控制。

在国家制定的实验动物标准中,对各质量等级动物的环境气候因素控制,都有明确的要求。

•理化因素。

包括有光照、噪音、粉尘、有害气体、杀虫剂和消毒剂等。

这些因素可影响动物各生理系统的功能及生殖机能,需要严格控制,并实施经常性的监测。

普通级动物要在适当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予以监控;尤其是清洁级以上等级的动物,应通过实验动物设施内的各种设备,按国家颁布的各个等级标准,严格予以控制。

•生物因素。

是指实验动物饲育环境中,特别是动物个体周边的生物状况。

实验动物学的环境设施与营养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的环境设施与营养质量控制

4.噪音
实验动物环境
• 噪声可造成大 、小鼠生育力减退,妊娠障碍和流产, 出现食仔现象,动物产仔数、离乳数均减少,咬死率 增加。
• 声音刺激会引起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使小鼠 WBC增加,肾上腺皮质酮上升。
• 噪音(GB≤60dB)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5.光照
实验动物环境
– 重要参数:周期、强度、波长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1.温度
实验动物环境
(4)温度对动物抵抗力的影响
• 气温过高或过低可导致动物抵抗力降低,使动物患病,甚
至死亡。世界各国对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气温规定的标准
值一般在19 ℃ -29℃。
一、实验动物环境概述
实验动物环境 2.湿度
空气中湿度是指大气中水分含量,按每立方米实际含水量( 克)表示,称为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水量占同等温度下 饱和含水量的比分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2)温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高温下,雄性动物出现睾丸和副睾萎缩,精子生成能
力下降,出现拒配。
➢ ♀:低温下,小鼠阴道开口及性周期出现较迟,在21℃,
每年繁殖3个世代,-3℃只能繁殖2个世代。
➢ 温度过高、过低常导致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怀孕率和产
仔数、离乳率和泌乳能力下降,死胎率增加。特别大鼠, 32℃以上高温,怀孕后期常发生死亡。
1.实验动物饮水要求 实验动物的饮用水应符合卫生部门颁发的人饮用
水的质量和卫生指标。 对于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实验动物来说,其饮
用水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亦可应用酸化水 (pH2.5-3.0)。
四、实验动物的营养质量控制
➢ 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垫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

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动物实验室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动物福利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套国家标准,规范动物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

本文将具体探讨动物实验室设计国标标准,包括对实验室建筑、设施、管理和动物福利保障方面的规定,以期为我国动物实验室设计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

一、实验室建筑设计1. 实验室选址:应远离居住区、公共娱乐场所,尽量减少人民群众歇息和生活的地段。

选址周围的环境应无明显厂、垃圾处置场、排水口、煤气燃烧器、露天炭火燃烧者、臭气弥漫的场所;应保证周边环境无对试验动物有恶劣气味和噪声的影响。

2. 实验室建筑布局:实验室的布局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合理分离,不同实验的设施应该有清晰的空间界限,防止交叉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建筑应符合防火、保温、隔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室设施1. 通风系统:实验室应配备高效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2. 水质水源系统:实验室应有规范的水处理设备和水质检测系统,保证实验用水的纯净和安全。

3. 照明设施:实验室内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环境的舒适度。

4. 废弃物处理系统:实验室应有有效的废弃物处理制度和设施,保证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排放。

三、实验室管理1. 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室应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室的运作规范和安全。

2. 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动物福利保障和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动物的福利。

3. 安全管理: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实验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四、动物福利保障1. 动物生活环境:实验室动物的饲养和生活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动物的饲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2. 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应符合动物福利保障的规范,不得对动物进行无谓的伤害和虐待,保证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温度,℃ 温度 ℃ 最大日温差,℃ 最大日温差 ℃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最小换气次数,次 最小换气次数 次/h 动物笼具周边处气流 速度,m/s 速度 与相通房间的最小静 压差,Pa 压差 空气洁净度,级 空气洁净度 级 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 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 个/0.5h,Φ90mm 平皿 Φ 氨浓度指标,mg/m3 氨浓度指标 噪声,dB(A) 噪声 照度 lx 最低工作 照度 动物照度
8.屏障环境设施净化区的人员入口应设置二 次更衣室,二更可兼作缓冲间。 9.动物进入生产区(实验区)宜设置单独通 道,大型动物在入口处宜设置洗浴间。 10. 10.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 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 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11.设置检疫室或隔离观察室或两者均设置, 辅助区应设一定面积的库房。
二、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 普通环境 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控制人员和物品、动 物的出入、不能完全 控制传染因子、但能控制野 生动物的进入。 2.屏障环境 屏障环境 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空气的进出。适用于饲育 清洁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简称SPF)实验动物,进入的空气经过初、中、高 效三级过滤,进入的人、动物和物品须由严格的微 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特殊的传递系统,与环境绝对 隔离,适用于饲育SPF及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
照明
屏障区配置密闭洁净灯
自控
1.屏障区宜设门禁系统,缓冲间的门宜采用互锁。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所有设置互锁功能的门应处 于开启状态。 3. 3.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风机连锁,并设立 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及报警装置。 4.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 应接地,电加热器前后各 800m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没有火源等容易起火 部位的管道和保温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5.必要的通讯、摄像监控装置(如温湿度压差超过 设定范围时声光报警启动工作)

实验动物标准化及实验动物设施

实验动物标准化及实验动物设施

《省级实验动 物质量检测机 构审查细则》
科技部条财司 1999
10
第一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
三、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
• 1988年3月5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 2002年12月2日,《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
则》; • 2006年4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确认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核准”为省科技厅的行政 许可项目; • 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2号)再 次确认“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核准”为省科技厅 的行政许可项目; • 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离环境 • 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制:普通级动物、
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9
科技部有关实验动物政策法规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号令 国家科委1988)修订中
《实验动物出口审批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
办法》 制定中
(国家科委、技监局1997)
意见》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 (科技部 1998)
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民 间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 绿色和平组织把保护动物福利提高到动物权利的高度。
20
20
(7)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行政许可
国外对涉及实验动物的论文、科研项目均有明确 的实验动物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国际接轨。
对国外进入我国境内的实验动物及其产品需要相 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以防止外国公司利用中国法规空缺 实现动物实验伦理和生物安全等问题的转移,把危害带 给中国
传染病、营养不良) (2)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由于生
理差,易引起反应差异,引起数据不可 比与重复)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 其中,第4.2.11、 4.3.18、6.1.3、 7.3.3、7.3.7、7.3.8、8.0.6、 8.0.10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4.2.11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 施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无害 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饲养场所; 3、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活区的距离应符
合GB19489和GB50346的要求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关于设施的功能设置
1、生产区:明确增加了风淋室、消毒后室; 2、动物实验区:明确了风淋室、检疫室、隔离室、
操作室、手术室、消毒后室; 3、基础级大动物检疫间必须与动物饲养区分开设
置; 4、辅助区:明确增加了解剖室、更衣室; 5、动物实验设施应与动物生产设施分开设置; 6、特殊实验设施:满足动物实验设施的要求同时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新国标主要变化概要
1、对标准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进行了 规范;
2、对设施、环境、工艺布局的规定更具 可操作性;
3、对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笼 具、垫料、饮水、动物运输的规定较为 具体。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关于标题、代码
•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 发布时间:2010-12-23 • 实施时间:2011-10-01 • 编码:GB14925—2010代替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 环境。
有关国家设施环境标准 (GB14925----200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作废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列表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最新版】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最新版】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25-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了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4792-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5794-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1996 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 50243-199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9-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名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73-1984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 68-1984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JGJ-71-19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2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指同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3 动物实验设施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4环境及设施4.1 选址4.1.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4.1.2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

4.1.3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若不能远离上述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知识探索]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知识探索]
• 7.4动物尸体及组织应装入专用尸体袋中存放于尸 体冷藏柜(间)或冰柜内,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感染动物实验的动物尸体及组织须经高压灭菌器 灭菌后传出实验室再作相应处理。
峰谷文书
10
8.2.2 垫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8.3.2 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实验动物的饮水应 达到无菌要求。
峰谷文书
11
峰谷文书
14
关于定义
1、实验动物定义:“对其携带微生物”后 增加了“和寄生虫”
2、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简化为“实验动物 生产的建筑物和设备的总和”
3、实验动物实验设施:叙述方法及内容有 不同
4、实验动物特殊实验设施:明确了所指 (感染、放射、有害)
峰谷文书
15
关于设施
一、等级分类: 1、普通环境:基础级(新说法)取代普通级实验
峰谷文书
7
GB14925-2001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住建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施行日期:2 0 0 8年1 2月1日
峰谷文书
8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 其中,第4.2.11、 4.3.18、6.1.3、 7.3.3、7.3.7、7.3.8、8.0.6、 8.0.10条为强制性条文,标准
(GB14925----2001)
峰谷文书
5
实验动物作废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列表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部门 实施日期 状态
GB/T 149251994
实验动物 国家质量
环境及设 监督检验

检疫局
1994-10-01 作废
GB 149252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隔离环境
• 隔离器:隔离器:整个由高强度软透明塑料薄膜 制成,或是前部操作面由高强度透明塑料薄膜制 成,长方形,一侧装有橡皮手套,饲养人员通过 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物。 鼓风机:将洁净空气通向隔离器,维持隔离器内 的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及正压。 灭菌渡舱:装在隔离器的一侧,呈桶状,两端具 有塑料薄膜套盖,一端在隔离器内,有内盖,一 端在外界,有外盖,两盖不能同时打开,专为传 入传出物品及动物用。 连接袖:是隔离器与灭菌桶,或两隔离器间连接 的通道,传递动物或物品用。 灭菌渡槽:是塑料薄膜筒,一端附于隔离器上, 一端浸于隔离器外的药液灭菌槽,剖腹取胎传入。
(二)建筑卫生要求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有围护结构材料 均应无毒、无放射性。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 阴阳角均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 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 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 板应耐水、耐腐蚀。
(三)建筑设施要求
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走廊宽度 不应小于1.5m,门宽度不应小于1m。动物繁 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保持正压操 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 避免死角,避免断流。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 定期维修保养。
100~200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2/12;10/14
温度
不同种类动物“热平衡”区的范围不同。在热平
衡区,动物呈基础代谢率。如果环境温度降至低于热
平衡区温度的下限,动物的代谢率将呈线性增长。如
果环境温度高于热平衡区温度的上限,代谢率也将增
长,这不是防御机制,而是由于环境温度导致体温升 高,升高的体温提高了代谢率。
湿度Relative air humidity
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量占同等温度下饱和含 水量的百分比。而空气中每立方米水的含量称为绝对湿 度。 湿度对动物机体热调节有很大影响,当环境温度与 体温接近时,动物体可通过蒸发作用来排出热量,而当 环境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时(即高温、高湿的情况 下),动物体的蒸发受到抑制,不利于动物的散热。
1. 所用物品全部消毒灭菌 • 水灭菌瓶装(酸化灭菌PH2.8~3.0,高压灭菌,过滤除 菌);垫料布袋装均经高压消毒;鼠盒用牛皮纸包装, 工作服、帽、手套、口罩等经高压灭菌。 • 饲料装两层袋,装后密封连同卡片、剪刀等,经CO60 照射灭菌。
2. 人、物、动物流程 • 人员流程:准备室→更衣→淋浴→更无菌衣→风淋 →清洁走廊→动物室→缓冲间→屏障外。 • 物品流程: 洗刷包装室→灭菌室→洁净贮存室→洁 净走廊→动物室→缓冲间→污物处理室→洗刷包装。 • 动物流程: ① 入屏障:屏障外→传递窗→洁净库→观察室→饲养 室 ② 出屏障:饲养室→洁净库→传递窗→屏障外
指 项 温度℃ 日温差,℃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落数,个/皿 氨浓度,mg/m3 噪声,db 照度,lx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15~20 ≤30 20~50 10000 3 100~150 100 无检出 8~10 10~20 20~50 ≤ 目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标 犬、猴、猫、小型猪 鸡
普通环境
19~26 4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普通环境
16~26 4 40~70 8~10 0.1~0.2 30 ≤14 ≤60 150~300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屏障环境
20~25 3
18~22 3 10~20 20~50 10000 3 20~50 100~150 100 无检出 3 20~50 20~50
环境温度与小鼠的脉搏数、呼吸数、发热量的关系
环境温度(℃ ) 小鼠数 17 20 心跳数 23 26 15 15 14 16 平均 752.1次/min 729.2次/min 907.5次/min 659.3次/min 标准偏差 21.2 26.1 21.9 29.6 r= -0.821 p<0.01 相关系数
第三节 我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标准
一、设施建筑要求 (一)选址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 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 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 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若不能远离上述 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 于50m的距离。
二、屏障环境
一般特点: • 与外界隔绝。表现为无窗或密封门窗,有缓冲间。 • 空气经过滤后进入,设施内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空气压力差,室内保持正压 。 • 出风口要有过滤装置或U型液体控制阀,出口风速不低于 每秒4米,以防止空气逆流形成污染。 • 物品经高压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照射后进入,即灭 菌处理后进入。 • 人员经过一定的消毒程序后方能进入,如淋浴、洗手、 喷雾、风淋等。工作时应带灭菌手套,尽量减少与动物 的直接接触 。 • 空气、人、物品、动物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 • 动物经一定步骤的检疫、监测后证明合格方能进入。 • 饲养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27.4
17.6 0.12 0.13 0.08 0.08 0.06
r= -0.69 p<0.01
各种资料规定的温度标准值(℃)
种类 小鼠 大鼠 仓鼠 豚鼠 家兔 ASHRAE ILAR² ¹ 23~25 23~25 22~23 21~24 21~27 21~27 21~23 21~23 16~21 JAPAN 21~25 21~25 21~23 21~25 21~25 GV-SOLAS³ OECD 20~24 20~24 20~24 16~20 19~25 19~25 19~25 19~25 17~23 MRC 17~21 17~21 17~21 17~21 17~21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指 项 目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 普通环境 温度℃ 日温差,℃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h 气流速度,m/s 压强梯度,Pa 20~50 100~150 8~10 10~20 20~50 ≤ 18~29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标 犬、猴、猫、小型猪 普通环境 16~28 40~70 8~10 0.1~0.2 20~50 100~150 20~50 10~20 20~50 10~20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鸡 屏障环境 16~28 4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2
第二节 环境设施管理 一、普通环境 二、屏障环境 三、隔离环境
一、普通环境
动物饲养室与外界相通,无空气净化装置,饲养普通动物。 • 人员:进入饲养室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和口 罩,工作前洗手。 • 所用物品(均指未经污染的)须经适当处理(饲料经烘干、 安全贮存,垫料高温)方可应用,笼具水瓶集中洗刷消毒。
29
16 19 呼吸数 22
11
13 21 10
828.6次/min
285.7次/min 238.4次/min 207.3次/min
28.5
24.9 33.2 28.5 r= -0.859 p<0.01
25
28 10 15 发热量 20 25 30
Hale Waihona Puke 1011 5 6 6 7 5
178.6次/min
150.7次/min 0.85kcal/h /只 0.76kcal/h/只 0.69kcal/h /只 0.61kcal/h /只 0.62kcal/h /只
(二)其它设施设置 动物实验区的设施应与饲养繁育系统分 开设置。带烈性传染病、致癌、使用毒气的 动物实验,均应在负压隔离设施或有严格防 护的设施内操作,确保在动态传递中与外环 境的绝对隔离,排出气体和废物须经无害化 处理。
环境国家标准相关指标
空气洁净度: 屏障环境10000级, 隔离环境100级 氨 浓 度: ≤14 mg/m3 (动态指标 ) 噪 声: dB ≤ 60 工作照度: 150~300 lx 相对湿度: 40~70 %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 12/12或10/14h
各种资料推荐的实验动物湿度标准值(%)
种类 ASHRAE ILAR² ¹ JAPAN GV-SOLAS³ OECD MRC
小鼠
大鼠 仓鼠 豚鼠 家兔 猫 犬 猴
45~50 45~50
45~50 45~50 45~50 45~50 75
40~70 40~70 40~70
40~70 40~60 30~70 30~70 40~60
LD50值在不同的 房间温度条件下 相差了35倍, LD50值在动物热 稳定区内最高, 表明动物在这时 对该试验物质的 耐受性最强。当 然,应用其它物 质也可能获得相 反的结果,亦即 动物在热稳定区 的耐受性最小。
• • • • •
对生殖的影响 对表型的影响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对机体抵抗力的影响 对生理机能和行为的影响
二、设施区域设置要求 (一)区域布局 1.前区的设置 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 室、一般走廊。 2.饲育区的设置 • 繁育、生产区 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 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 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 动物实验区 包括缓冲间、实验饲育间、清洁物品 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 辅助区 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 (设备)、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 备)、机械设备室、沐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
-
1、美国保暖、冷却和空调工程师学会;2、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3、欧洲实验 动物学会;4、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5、医学研究委员会
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air humidity)
高湿: 80%-85%,动物将停止生长;
高湿容易引起代谢紊乱;
利于微生物滋生;
氨易溶于水,湿度高,室内氨浓度增加。
45~55 45~55
45~50
50~60 50~60 5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