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X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我国信用卡业务
发展趋势分析
2009年9月17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信用卡业务专业化,呈独立趋势
二、中资与外资“亲密接触”
三、信用卡业务外包趋势
四、拓宽渠道,加强营销
1.与其他行业联手拓展渠道、加强营销力度也是发卡行广泛
采用的措施之一
2.信用卡广告大战铺天盖地
3.争降门槛主动出击
4.促销手段五花八门
五、信用卡的用卡环境变化
1.持卡人结构发生变化,
2.金融监管环境发生变化
3.用卡环境发生变化
结论
图表目录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银行卡发卡量及预测趋势图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据VISA国际组织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调查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比例都将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信用卡市场的主力军。目前,这部分信用卡潜在的目标人群保守估计为3000万到6000万之间,预计2010年可能超过2亿人。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市场虽然已经初见雏形,但与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场相比,整体还处于培育的阶段。中国境内的信用卡发行者,不论中资还是外资,都将有机会分享到这块潜力巨大的利润大饼。可以说,国内信用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关键词:信用卡增长、信用卡收益、业务发展
近几年,中国信用卡进入了几何级数的增长阶段,2007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卡量达9976万张,较2006年增长69.95%。2008年3季度信用卡发卡量为13145.67万张,同比增长72.9%。而到信用卡发卡量为14232.9万张,同比增长57.7%,增速较2007年回落24.3个百分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成长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的个人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已接近3000万,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事实上,中国信用卡市场仍未脱离跑马圈地时代,从2003年国内信用卡起步至今,每年的发卡量均增长80%以上。但是中国信用卡行业的整体实现盈利将到2013年,当年的利润规模约达130亿元人民币。呈井喷式增长的中国信用卡市场看起来很美,但庞大的发卡数据并非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国际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公布的一项调研称,中国信用卡市场实现整体盈利可能需要等到2013年。最近几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银行卡产业大国。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银行卡发卡量及预测趋势图
单位:亿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然而,信用卡在中国渗透率偏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信用卡的竞争将继续侧重于卡量的增长。在发卡量爆炸性增长的背后,银行此项业务的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中国信用卡特约商户向发卡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费率占交易额的
0.7%—1.0%之间,而其他亚洲国家在1.5%—2%之间。信用卡持卡人一般不需要交年费,透支部分的利率最高为18%,这个数字在整个亚洲来讲也处于偏低水平。而且,几乎大多数信用卡用户每个月都能及时还清欠款,这样一来他们从不用支付利息,这跟欧美等国持卡人的情形完全相反。进入2008年,数家国内发卡银行公布了其在2007年的信用卡发卡量——工行、招行发卡量都突破了2000万张,建行也达到1260万张。不过,迄今国内仅有招行、广发等少数发卡银行对外宣称,信用卡业务实现了盈利。中国消费者信用卡的总体渗透率在14%左右。在上海等一级城市的富裕阶层中有超过1/3的人目前都拥有信用卡,并开始熟悉信用卡的使用。相比之下,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各收入群体中分别有70%和81%的家庭持有信用卡。中国信用卡行业的整体实现盈利将到2013年,当年的利润规模约达130亿元人民币。中国信用卡市场依然是中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虽然行业经济效益充满挑战,但受规模效益以及消费者支出增长的推动,正趋向好转,到中期即201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将实现盈利。
国内的信用卡业务急需摆脱传统的刷卡佣金、年费以及透支利息的三大盈利模式,找寻更加符合国情的盈利新渠道。建行的一份报告称,国内信用卡业务利息收入绝对额和占比都不高,平均比例仅为30%左右,大大低于美国银行业70%的比例。至于商家的刷卡佣金,由于银行业同业竞争激烈,使特约商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银行,回佣率面临不断下降的压力。在国外,信用卡业务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比如,信用卡业务作为花旗银行的拳头产品,该业务一年的收益就占了花旗纯利润的1/3。实际上,国内银行业急迫需要发展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零售业务,以平衡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目前,存贷利差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状况,随着金融环境的转变,显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国内银行寻求下一个盈利点正如信用卡业务一样迫切。
一、信用卡业务专业化,呈独立趋势
第一个成立银行卡中心是国内银行业的老大-中国工商银行。2002年5月20日,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
继工行之后,招行、华夏银行等几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也都纷纷亮相了。2002年12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在上海落户。2003年1月2日,花旗集团以6700万美元首期购入上海浦发5%的股份,在目前阶段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信用卡中心的建立。并希望将来在中国法律许可下,向监管部门申请单独设立信用卡合资公司。对于是在上海还是在深圳设立信用卡中心仍举棋不定的深发展,其信用卡业务的设计方案却相当明确:信用卡中心独立核算、独立运作。
几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均打着“信用卡专业化经营机构”的旗号,与母体银行之间都是相互代理、相互计价的关系。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独立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悬念的趋势,只有这样,银行才能从专业化的经营中发挥比较优势,国外的信用卡业务也是独立运作的。只不过在银行之外,国外还有专门的信用卡公司。
信用卡业务的独立决不是一种结果,而是银行卡业务竞争真正较量的开始,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将使银行卡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独立有利于算清成本和收益,为与国外信用卡公司竞争打下基础。独立的信用卡部往往作为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在银行总行的领导下进行独立、垂直的扁平化管理。中心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信用卡分支机构,在业务考核、费用与人力资源调配等方面,实行统一调度、内部独立核算、垂直管理和专业化经营。信用卡中心和银行之间成为一种相互代理、相互计价的关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在国外也有另一种趋势,就是把信用卡作为发卡机构的一种战略性产品,与其他金融服务相结合,强调一种整体的盈利,而不是信用卡业务单独的盈利。
二、中资与外资“亲密接触”
在这场商业战争中,许多参与者选择中资结盟外资的联盟方式,中资希望得到外资的资金和技术,而外资则恰恰看中了中资的网点和本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