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终结(简本)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终结(简本)

一、公共政策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是对公共政策的解释、宣传、试验、实施、落实等各种活动,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包括政策制定者的执行和政策影响对象的执行。

(二)公共政策执行环节与手段1、公共政策执行环节(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3)物质准备(4)组织准备(5)政策试验(6)全面实施(7)协调监控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教育引导(三)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1、政策本身因素(1)政策合理性(2)政策明晰性(3)政策协调性(4)政策稳定性2、政策外部因素(1)制度资源(2)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3、政策主体因素(1) 执行组织及人员(2) 政策影响者(3)执行手段运用二、公共政策评估(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和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行为。

目的是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据。

(二)公共政策评估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1、建立标准的原则:(1)应具备全面性;(2)测定具有简便性;(3)技术有可行性。

2、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可分为2大类(1)价值标准指政策目标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

(2)事实标准:4个标准:效率(efficiency)。

效能(effectiveness)。

充分性(adequacy)。

回应性(responsiveness)。

但评估标准设定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政策目标的影响。

政策目标有时是不明确的、含糊的,因而使评估标准无法界定;二是法规制度的影响。

三是政策效果有预期的和非预期的、正面的和非正面的功能,而在设定标准时要兼顾不同方面的标准是困难的;四是评估标准本身应力求数量化、具体化、客观化,但政策效果有些是认识、态度、心理等主观层面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评估是非常不易设定量化、客观标准的。

第六章 公共政策

第六章 公共政策

2.政策过程研究中理论模型的功用
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 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 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 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 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通过它就 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格式化、标准化、工 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的科 学性 。
第三阶段:决策后。内含: ①激励政策的执行; ②执行政策 ; ③政策执行后的评估。 (3)德洛尔的这个模型具有很强烈的开放性和包 容性,它指出判定政策是否最佳的有效方法,在 于不同的分析者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经由坦诚、自 由的讨论而取得协商一致的意见。
2.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1)混合模型在概念上希冀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策视野, 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并深入政策核心问题; 同时,截取渐进主义模型的政策落点,把政策关注力 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策方案及其评估上,形成政策焦点, 以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 。 (2)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 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 机对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度摄像 机所观察的地区。 混合扫描模型要求决策者将这“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 使用。
• 3.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 • 关于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了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 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 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 观察的功能 。

浅议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

浅议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

浅议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公共政策的执行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涉及到政府机构、公民社会、利益相关者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协作,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保障。

本文将从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浅议,以期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在制定好的公共政策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将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落实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

公共政策执行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的行为,还包括公共机构、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的参与。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与协调。

1. 复杂性。

公共政策执行涉及到多种利益关系、多种资源配置和多方面的社会参与,需要政府具备复杂的协调和管理能力。

2. 不确定性。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政策执行的结果难以完全预测,需要政府及时调整和处理。

3. 适应性。

随着社会变革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公共政策执行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 公众性。

公共政策执行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福祉,需要政府及时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1. 政府行为。

政府的行政效能、政策执行能力、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2. 制度保障。

健全的政策执行制度、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实施。

3. 资源保障。

公共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政府需要合理配置和管理好这些资源。

4. 市场力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5. 社会环境。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对公共政策的执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1. 政策执行力不足。

政府机构的执法效能低下、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了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不足,需要政府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申论范文三给养老子女发工资背景链接南京有120多万老人,98%是居家养老,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而目前全市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只有3000人,养老护理员缺口达4万人!据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项目综…2013?018号关于表彰项目六月份“六好共产党员”和“员工之星”的通知项目部所属各部室及工班:根据项目《关于开展“六好共产党员”和“员工之星”评比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2013年6月份“六好共产党员”和“员1工之星”评比活动中,李…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 ,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 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 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 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

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内容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价值途径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执行工具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协调性6、执行的时限性7、途径的多样性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四、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研究途径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模型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3、美国政策科学家巴达奇的博弈模型4、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5、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尔的执行综合模型二、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2、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4、工具选择途径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1、政策颁布所谓政策颁布,就是下达实施政策的指令。

政策颁布以政策的合法化为前提,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有两种形式:1、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有关机关;2、通过大众传媒、机关报刊等形式公布于众。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6-7章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6-7章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具有下列特征:⑴问题的针对性。

⑵未来的预期性。

⑶目的的多元性。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1。

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目标划分成诸多不同的类型:⑴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有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如一些长期政策目标和中短期政策目标)。

⑵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等。

⑶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与此相类似的则是,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策的政治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文化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

⑷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更细微的标准将上述一些分类再作进一步区分;或者按照吸收了几种标准的混合标准来作其他划分;或者按照上述并未提及的标准作其他划分,如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区分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等。

2。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又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安全等。

三、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1.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⑴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⑵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2.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⑴实事求是.⑵面向未来。

⑶系统协调。

⑷明确具体。

⑸伦理考量。

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一、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1.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政策规划又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第六章、政策执行

第六章、政策执行
• ◆纲领发展阶段 • ◆资源分配阶段 • ◆监督阶段 •◆合法原则 •◆理性官僚原则 •◆共识原则
循环模式
拟定纲领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合法原则 ◆ •◆理性官僚原则 ◆ •◆共识原则 ◆ 监督过程 环 境 条 件 2.程序复杂性 3.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 程序复杂性 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 分配资源
二、政策执行的含义
• Wildavsky’s definition of implementation • Implementation means interaction between setting of goals and actions geared to achieve them, and the ability to forge subsequent links in the causal chain so as to obtain the desired results.
Jones’ definition
• By implementation we mean those activities directed toward putting a program into effect. Three sets of activities, in particular, are significant: • (1)Interpretation—the translation of program language into acceptable and feasible directories; • (2)Organiz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units and methods for putting a program into effect; • (3)Application—the routine provision of service, payments, or other agreed-upon program objectives or instruments.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六章)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六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一节:政策执行研究的理论研究:三代研究。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者综合。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这部分又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研究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一般意义上:1.把高层政府的决策作为研究出发点,集中研究某种权威性的决定如何被组织分工实践并实现目标2.上策根据偏好制定目标,基层落实执行3.层级指挥命令体系,中央控制变量很重要4.注重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和监督实践中对这一研究途径的批判1.过多地关注中央和高层的目标,其他行动者的角色被忽略了,而事实上后者的策略性创造力和自由裁量权对政策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2.其所谓完美的执行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具备的,如目标的模糊,不充足的资源,环境的变化等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理论划分在现实中很难维持,过于理想化。

制定中有执行,执行中有制定。

4.带有个案研究的局限性,显得拘泥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一般意义上:1.以组织中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处于政策链条的低层次2.政策过程是政策是行为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而不是单纯地由上层以法令控制3.所有的政策都会被下级以自己的想法修正4.强调给下层官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以适应环境对自下而上途径的批评:1.过分强调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自由裁量受到多方面的法理限制,另一方面它与行政效率之间不见得有必然的联系,更容易忽视民主和政治责任2.自下而上的途径在实践中只适用于分权的环境:绕开了现实政治中对政策执行的先验性限制,如政治体制,官僚层级制,法律制度等3.对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批评有失公允:他们一个重视中心忽视边陲,一个重视边陲忽视中心两种研究途径的区别1.以最初的焦点看:一个强调中央,一个是地方执行结构2.以执行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认定而言:一个是中央,公营部门到私营部门;一个是反过来3.以评估标准而言: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标准不清楚4.以整体焦点而言:前者关心政策执行如何不偏离政策目标,后者是强调政策网络中的多元互动。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三节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 因素 一、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 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 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 和地方政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和地方政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 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 关的公职人员。 关的公职人员。 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 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 方法, 方法,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 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者、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1.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执行组织
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 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需要依托 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组织。 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组织。执行组织结 构的合理性、 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 直接对政策 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1)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执行组织的 (2)执行组织的权责的明确性 执行组织的权责的明确性 执行组织的
3.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
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 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 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 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1)政策执行监测 政策执行监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政策执行再决策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 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5.手段的强制性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 教学课件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 教学课件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 公共政策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 途径。本章介绍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阐述公 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公共政策执 行所包括的各个环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各种手段及作 用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各种因素。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第三节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一、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缘起
20世纪70年代,公共政策执行逐渐受到重视。
几种代表性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行动理论 组织理论 管博弈理论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方案经过合法化过程并公布以后,就进 入公共政策执行阶段。公共政策执行是在公共政策制 定完成以后,将公共政策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 的过程,是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 的动态过程。
对于公共政策执行,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 以上所提到的几种理论,可以归纳或合并成三大类: 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博弈理论。
1、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的行动所构成 行动理论所强调的公共政策执行的行动性质,切 中了执行与其他公共政策运行环节的本质差异。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阶段,人们得到的知识一些抽 象的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行动规范,这些只是 关于行动的价值判断,它所描述的只是一种预期中所 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以行为规 范去解决现实之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唯有通过行 动。
能否忠实执行已经制定的公共政策,关系到社会 能否有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 关系到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
另一方面,政策问题在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影响 不同,在社会不同的区域、领域的表现也不一样,而 且,从公共政策议程到方案的制定再到付诸执行,也 存在着一个时间上的滞后问题,即公共政策制定时的 条件、环境与实施时的条件、环境已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要忠实的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的原 则。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PPT课件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PPT课件
智能化公共政策制定面临的挑战
尽管智能化公共政策制定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 算法公平性等问题。
数据驱动的公共政策执行
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 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政策评估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政策评估过程中可能面临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方法不科 学、评估结果不客观等问题。
解决方案
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强化评估过程的透明度 和公正性,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总结
政策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强化评估 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效的反 馈和建议。
特点
该章节强调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 性、价值取向性等特点,并深入分析 了公共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重要性
社会治理
公共政策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该章节详细阐述了公共政策在解决宁骚《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 ppt课件
目录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概述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核心概念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案例分析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 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第三节主要探讨了 公共政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治 理中的作用。
案例二
总结词
政策评估与调整的重要性及方法
详细描述
该案例重点介绍了某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评估过程,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施效果的评价 等。同时,还探讨了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指政策的实施和落地过程,它是政策制定的最后一环,也是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难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执行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际操作。

一、顺应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政策目标和方向在政策制定之前,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矛盾和问题,以便确定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

同时,政策的目标要具有可衡量性,以便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确保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可操作性是指政策是否能够在实际执行中产生预期效果,需要确保政策目标的具体化和任务的明确化。

可持续性是指政策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执行下去,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保障和利益的平衡。

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是保证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和体系政策执行需要具备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和体系。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设定绩效目标和指标,明确责任人和执行者的权责,建立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以便及时掌握政策执行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程序,加强对执行者的监管和考核;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研究,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加强对政策执行中的风险管理和冲突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和冲突,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冲突解决。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需要充分考虑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

冲突解决主要包括利益分配的冲突和资源竞争的冲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和和妥善处理,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机构为解决公共问题或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策层面与实施层面的衔接,是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的结合体,在公共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执行包括政策的传达、政策的衔接、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监督与评估等环节。

首先,政策的传达是指政府将政策的内容、目标和措施传达给具体的执行主体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使其能够充分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图。

政策的传达需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性,以保障政策的顺利执行。

其次,政策的衔接是指政府将制定的政策与实施层面进行衔接,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计划。

政策的衔接需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要确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政策的衔接还需要考虑各个政策领域的协调和整合,以避免各个政策之间的冲突和重叠。

第三,政策的执行是指具体的执行主体按照政策的要求和计划,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来实现政策的目标。

政策的执行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适当的资源保障,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政策的执行还需要注重执行主体的能力和职责,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最后,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是对政策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检验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政策的监督与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政策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和目标,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

政策的监督与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充分借鉴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加强对执行主体的指导和支持,构建健全的执行机制和体制。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互动,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公众对政策执行的参与和监督,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总之,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治理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实现政府的公共目标和提高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 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
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具 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 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公 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 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 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 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 重要参考。
二、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 是复杂的,具体分析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主观原因 1.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 执行。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 原因: (1)由于执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理 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 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 行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 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 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 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 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 去执行公共政策。 (5)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科技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 执行公共政策。
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 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 因果关系; 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 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 过程; 6.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建立起若干政 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问题、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六 种: 1.过程模型 2.互适模型 3.循环模型 4.博弈模型 5.系统模型 6.综合模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 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 主原则。 3.政策执行坚持法治原则,有利于实现政策执行的 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政策执行坚持创新原则,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主体 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 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因时因地制宜. 5.政策执行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尽可能减少 政策执行成本,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或 “公共产品”。
(2)由于执行者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计划和组 织实施政策,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 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目标群体的不信任和不支持。 (3)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政策资源供给的有 限,使政策执行颇为艰难,须经受住各种挫折与打 击。如果执行者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 质,缺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创新的拼搏精 神,就会造成政策执行半途而废或减量减质。
(二)社会环境 公共政策执行子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该系统以外 由人们以及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 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 它表现为: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
1.政治环境 (1)国家政治制度决定公共政策执行的阶级性质 和组织形式。 (2)政党制度影响着政策执行的组织机构设置、 人员配备、执行沟通、执行评估与监督。 (3)政治生活的民主程度和政治稳定影响公共政 策执行的运行状态。 (4)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稳定和功 能发挥。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1.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 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2.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1)政策执行监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二、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 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一)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物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人 员的配置问题。 3. 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 畅通的传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是公共政策有效 执行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三个阶 段: 一是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政策认知、制定政策执 行计划、进行物质和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 二是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包括公共政策宣传、政 策实验和全面推广等活动环节; 三是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测、 再决策等活动环节。
(2)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性质和功能发 挥。经济基础中的利益结构特点影响公共政策执行 的方向与程度。 第二,经济体制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运行模 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参与 和关心程度提高,使政策执行更注意协调和平衡利 益。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一)政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 政策执行理论: 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 采取的广泛的行动; 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 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 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第三节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
1.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 政策的人员或组织。 2.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方法, 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者、组织者、 管理者和责任者。
3.政策执行组织和政策执行人员影响着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 直接对政 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2)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执行人员是执行组织的主要元素,因而也是影响公 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 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 用的承受者。 2.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政策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3.政策对象有哪些具体因素对政策执行会产生重要 的影响 : (1)利益取向。 (2)文化心理因素。 (3)文化教育程度。
4.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利和资格进行资源分配。 5.制度资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 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任 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执行机关和人员为实现一 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措施和方法 的总和。 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 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 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 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 法。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1.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 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 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政策执行偏差与政策执行的创造性原则不是同一 范畴。 因为政策执行的创造性以遵循政策目标为前提、以 坚持政策的基本原则为灵魂,要求保持政策的统一 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加强政策认知; 2.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 3.进行物质准备; 4.做好组织准备; 5.注意制度配套。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政策宣传、政策试验和政策全面推广三个层 次。 1.政策宣传 2.政策试验 3.政策全面推广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 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 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 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 程。
三、政策环境与政策执行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边界之外并和政策系统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1.公共政策执行子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 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 外部自然条件。 2.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因素指政策执行系统之外人们的社会 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 (2)在效益、民主、公平等价值观念倍受推崇的社 会,政策执行一般能够更多地反映民意和公民参与, 体现公平与公正,并讲究效率等。 (3)而保守、安逸、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则倾向于 喜欢政策执行的渐进与平缓。
2.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管理缺 陷主要表现为: (1)组织结构不合理。 (2)执行机构中沟通和协调困难。 (3)组织制度缺陷。 (4)政策关系处理不当。
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够完善,如计划 不周,投入不足等往往造成执行偏差。 4.任何政策都是针对一定政策对象制定的。信息传 播受阻,没有得到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政策执 行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1)宣传不足 (2)宣传过度 (3)宣传不实
3.政策执行偏差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只 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问题的解 决。 (2)附加式政策执行。指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 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 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 (3)或缺式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的不配套、不完 备、不及时,政策内容只有部分被执行,而其余则 被“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