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

合集下载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贷后管理是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包括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及档案管理等方面。

然而,与贷前和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以下是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首先,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

这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贷后检查不够深入,检查报告内容简单,难以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化解措施不及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

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

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高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和贷后检查不够深入。

治理对策包括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高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解决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授信业务贷后环节中的风险,保证授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年来,贷款行业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借款,但是贷后管理却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借款人逾期不还款、信用评级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贷款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本文将就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贷后管理的难点在贷款开始后,贷后管理一般由贷款公司或者第三方机构来负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还款提醒借款人逾期还款是贷后管理最重要的问题。

为避免出现还款逾期的情况,贷后管理需要及时向借款人发送还款提醒信息,并根据借款协议进行处理。

2. 信用评级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会影响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如果评级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贷款公司过度投入或者损失。

因此,贷后管理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3. 不良贷款处理如果贷款公司发现借款人有不良还款记录,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向借款人发出警告信、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调解、追讨欠款等。

二、贷后管理的问题及成因贷后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行政手段治理信贷透支信贷透支主要由于中小企业在经营上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银行通过贷款等方式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

但是这种方式也容易导致中小企业的债务逐渐增加,难以偿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机构改革,包括金融职业、银行监管、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2. 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准确贷后管理需要对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进行评估,如果评估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贷款公司损失。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贷款公司和信贷评估机构进行合作,根据市场情况和抵押品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

3. 不良贷款追讨难如果借款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或者逾期还款,对于贷款公司来说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例如协商、订立还款计划、通过公证机构打官司等。

三、贷后管理的应对措施为了避免贷后管理的问题,贷款公司可以采用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借款人评估机制贷后管理需要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估机制,降低信贷风险。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贷后管理是金融机构对贷款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贷款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贷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贷后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客户在申请贷款时提交的信息可能不真实,也可能在贷款之后发生变化。

这给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核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贷后管理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其次,贷后管理还面临着贷款违约的风险。

在经济不稳定的环境下,借款人可能面临生意失败、经营困难等困境,无法按时还款。

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还款方案,提前预警和处理违约情况。

此外,贷后管理还面临着贷款滚存的问题。

一些借款人可能会在还款期限到期时选择续贷,进而导致贷款滚存问题。

这一现象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不断增加,加大了贷款违约和风险的可能性。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贷款滚存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合理的贷款滚存政策,确保贷款不会形成过大的集中风险。

此外,贷后管理还面临着贷款监管不足的问题。

一些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贷后监管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贷款风险。

这可能导致贷款违约风险的积累,可能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贷后管理的监管,确保贷款业务符合规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最后,贷后管理还面临着技术手段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贷后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贷后管理技术的研发投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贷款违约、贷款滚存、贷款监管不足以及技术手段不足等主要问题。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篇: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贷款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是指从贷款发放后到贷款收回前的各个环节的管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账户监管、客户检查、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贷款清理收回、资产保全等几方面。

近年来,我行虽然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贷后管理仍然是我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

“重贷轻管,管理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好比一个盛水的木桶,贷后管理就是木桶中的最短板。

如何解决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

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和“重贷轻管”的倾向。

经办行加大贷款投放,拓展新的贷款客户,特别是集团性大客户,能够为其带来显著的当期收益,个人也会得到相应奖励。

但是贷款防范后,经办行失去资金控制权,银企信息不对等,监管难度大,耗费精力大,实际收益小,责、权、利关系体现不明显,信贷人员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被动接受。

如此种种“重贷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观念不转变,强化贷后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二)缺乏灵敏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建立了征信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部分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闭客户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

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借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贷款放款之后,借款人是否能够按时还款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信息不对称借款人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银行在放款时往往只能依赖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但这些信息往往无法全面反映申请者真实的信用状况。

而在还款过程中,借款人可能会出现逾期或违约行为,导致金融机构承担损失。

2.逾期和违约风险逾期和违约是贷后管理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问题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借款人可能会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从而导致银行资产回收困难,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

逾期和违约风险对于借款人来说也是一个负担,会导致信用记录受损,并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借贷能力。

3.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现实中,一些小型金融机构或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制度。

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而金融机构也可能存在不当操作或欺诈行为。

三、应对措施1.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

通过共享可靠、真实的信用信息,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并提高放贷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在还款时可以优先考虑查看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还款记录,以全面评估其还款能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还款计划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还款计划。

该计划应兼顾借款人利益与金融机构利润,通过制定灵活合理的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尽量减少借款人负担,提高还款率。

3.加强风险预警与催收措施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与催收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逾期问题。

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催收策略,包括电话通知、短信提醒、上门催收等手段,增加还款意识和履约责任感。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在借贷行业中,贷后管理是指在借款人获得贷款后对其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确保借款人按时偿还欠款并维护借款资产价值。

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贷后管理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1.1 缺乏有效沟通和服务渠道许多金融机构在贷后阶段缺乏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交流不畅,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现状和意愿。

同时,客户需要咨询或提交相关文件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平台。

1.2 数据整合与共享困难由于贷后管理涉及到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金融机构往往存在各个部门间数据孤岛现象。

这使得整合数据变得困难,并且无法共享相关信息,影响到企业对风险评估和还款情况监控的准确性。

1.3 风险识别不准确当前借贷市场竞争激烈,部分金融机构为了增加放贷量,存在放松风险识别和筛选的现象。

这导致贷后管理中出现了借款人还款能力较低、资金链问题或其他风险隐患等情况,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二、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并减少相关问题带来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2.1 加强客户沟通与服务建立稳定的客户沟通和服务机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定期关注借款人,并就还款事宜进行沟通。

同时,设立在线平台提供咨询、投诉和文件提交等服务,让借款人能够方便地与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交流。

2.2 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

通过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和技术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共享相关信息。

这将提高风控水平和还款情况监控的准确性。

2.3 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加强对贷前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在贷后管理中按照严格标准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同时,加强对还款意愿的跟踪和监控,针对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

2.4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智能化系统自动识别和提醒逾期客户,优化催收流程,提高追回欠款的成功率。

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贷后管理是从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

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贷款用途监管、风险预警与处理、到期处理、档案管理等内容。

贷后管理体现了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结果。

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

如果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的前期调查、贷中审批审查的所有努力都将归于零。

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人,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贷款管理也是每一个信贷公司在业务监管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每一笔业务最为重视的环节,关系着整个公司的兴衰,贷后管理是信贷业务的必然结果。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传说在他出生之时,母亲抓着他的脚踵将他倒提着浸在一条名为斯提克斯的冥河里,这样使他身上被河水浸到的部分变得刀枪不入,但脚踵没有浸到,因此留下了致命之处。

在后来特洛伊战争中,太阳神阿波罗用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断送了这位勇士的性命。

在经济环境变化较快的今天,作为企业——贷后管理的对象,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影响因素广泛,导致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可能在审批授信时客户经营财务状况良好,但由于行业政策的影响、客户投资失误的影响等,会引起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发生较大不利变化。

特别是社会信用逐渐缺失的今天,贷后管理就要从根源抓起,跟踪客户所属行业、客户本身经营财务状况,客户商业信用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按时归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今年的“十二五”期间全国小贷行业主要指标增速已在逐年下降,如贷款余额从超过20%年增长速度下降到负增长,2016年全国小贷行业主要指标,季季全面负增长。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生存状况严峻。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信贷市场的发展,贷款过程如日常生活中喝水般简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然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是发放贷款并不足够,他们还需要进行贷后管理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并处理逾期和风险。

然而,贷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不对称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可能提供虚假信息来获取更高金额的贷款,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

这种信息不对称给贷后管理带来了困难,在催收过程中会出现追查真实收入和资产证明等问题。

2.高昂的成本贷后管理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和资源投入。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专门的团队或外包服务提供商来执行催收和跟踪程序。

这些成本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费用。

3.催收效果低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然而,目前的催收方式有时效果不佳。

延迟还款和拖欠现象频繁发生,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4.法律风险贷后管理中涉及到的追债过程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

如果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手段或侵犯借款人权益,将面临诉讼风险和巨额赔偿。

二、贷后管理的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来改善贷后管理:1.强化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核实工作,并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

同时,在贷款合同中明确规定借款人提供完整真实的个人资产和收入证明,并保证其准确性与时效性。

2.优化催收流程为了提高催收效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催收流程。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和前景。

此外,可设立专门团队进行跨部门协作并与外包服务提供商合作,提高催收效率。

3.加强风险防控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

及早发现并处理贷款逾期和风险事件,以减少损失和法律纠纷。

4.积极采用技术手段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贷后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移动支付和在线借贷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还款操作,减少拖欠发生的可能性。

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

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

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贷款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金融服务方式,无疑对个人及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贷前贷后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因为不合理的管理可能会导致借款人及贷款机构双方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就贷前贷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尽职建议。

首先,贷前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在贷款前,贷款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例如,贷款机构未能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借款人则可能隐瞒财务信息以获取更高额度的贷款。

为解决这一问题,贷款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客户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同时借款人也应诚信对待贷款机构的审核程序。

其次,贷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逾期还款风险。

一旦借款人逾期还款,不仅会对贷款机构的资金链条造成压力,也会影响到借款人的信用记录。

因此,贷后管理至关重要。

建议贷款机构建立健全的催收机制,及时跟进逾期账户,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方案,避免拖欠演变为不良贷款。

同时,借款人在贷款后也应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避免逾期还款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贷款利率不透明也是贷前贷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贷款机构在产品推广时没有充分披露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导致借款人难以准确评估贷款成本。

为避免这一问题,建议贷款机构在产品宣传中应清晰明了地披露贷款利率计算方式,确保借款人对贷款成本有准确的了解。

综上所述,贷前贷后管理中存在多种典型问题,但只要贷款机构和借款人都能够本着诚信合作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沟通和信息披露,相信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产生。

对于贷前贷后管理问题,需要贷款机构及借款人共同努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贷后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进行的监督和跟踪管理,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并遵守合同约定。

贷后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金融机构的权益,同时降低贷款风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其效果。

本文将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

首先,贷后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往往只能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一旦贷款放款后,金融机构常常难以了解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风险,从而导致贷款逾期风险的增加。

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可以加强贷前审查,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背景和信用状况,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次,在贷后管理中可以采取定期核查的方式,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经营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另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信用机构的合作,共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提高贷后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贷后管理中的监管和执行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尽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前约定的方式规定借款人还款义务,一旦借款人逾期不还,金融机构往往面临着难以追讨债款的问题。

一方面,借款人可能故意逃避还款义务,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法律责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追讨债款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法律程序的不顺利、诉讼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监管和执行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加强贷后监管的密切程度,定期与借款人进行沟通,了解其还款意愿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采取行动。

其次,金融机构可以与专业的法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追讨债务的专业水平和效果。

另外,政府也应加大对贷后管理的监管力度,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保护金融机构的权益,以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此外,贷后管理中的合同约束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金融机构常常依赖于合同约束来维护自身权益。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贷后管理是指在贷款发放之后,针对借款人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还款管理。

在贷款过程中,贷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有效降低坏账率,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后管理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客户流失、违约风险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贷款发放之后,金融机构需要及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状况、经营状况等关键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导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影响了贷后管理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其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客户流失。

在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留客户,如提供优惠利率、增加服务内容等。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借款人有时会选择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导致客户流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的黏性。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根据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贷后管理中还存在违约风险。

在贷款过程中,有些借款人可能存在还款能力不足或者故意逃避还款的情况,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降低违约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评估,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发放高风险贷款。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借款人的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潜在违约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客户流失、违约风险等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提高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的黏性。

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贷后管理是指在借款人获得贷款之后,金融机构继续对借款人进行监管和服务的过程。

它起到了确保借款资金安全回收以及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贷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着额外的风险,也影响了客户体验和金融市场稳定。

本文将详细探讨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二、未能及时发现逾期情况当借款人未按时偿还贷款时,需要通过催收来追回欠款。

然而,在当前的贷后管理过程中,很多金融机构难以及时发现逾期情况,这导致延误了催收程序并增加了资产损失风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建立有效并且高效的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基于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算法判断出潜在违约风险,并自动发送提醒通知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其次,在招聘和培养贷后管理团队时,要加强对风险识别能力的要求,并提供专业培训。

这样可以为银行确保负债回收能力及时发现逾期情况提供有力支持。

三、资产信息管理不完善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借款人的资产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在该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例如,没有建立健全的资产档案系统或更新速度较慢,在核实成本上花费太多时间等。

改进此类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建议金融机构投入足够资源来完善资产档案系统并优化更新流程。

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化采集、核实和归档过程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错误导致的漏报等问题。

其次,在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时,应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信息采集和整合能力。

四、缺乏个性化服务当前贷后管理往往以标准化服务为主,并忽视了客户个性需求。

这种模式不能满足各类客户对更专业、更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影响了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为解决这个问题,金融机构需要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特点和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定制化服务。

这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全面准确的客户信息档案来实现。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行为、偏好等信息,并据此调整产品设计、还款方式及催收策略等。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手段落后
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
一些银行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贷后管理,不仅效率 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一些银行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潜在的风险。
02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风险
信用风险
借款人违约
由于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或恶意欺诈,导致 贷款违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贷款涉及商品或资产价格 波动,导致借款人还款能 力下降。
操作风险
流程不完善
贷后管理流程存在漏洞或 不合理,导致操作失误或 效率低下。
人员素质不高
贷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 识和经验,导致风险识别 和应对能力不足。
系统设施不完善
贷后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漏 洞或功能不足,导致信息 不完整或数据错误。
03
加强贷后管理的建议
完善贷后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提 前预警和防范风险。
完善贷后管理流程
制定详细贷后管理流程,包括定期检查、风险评估、预警处理、逾 期催收等环节,确保贷后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根据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 贷款损失。
案例三:某商业银行贷款重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贷款重组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债务重组方案。
详细描述
某商业银行在面对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时,未能制定有效的债务重组方案,而是采取简单的债务展期 、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处理,导致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加大,债务问题更加严重。
案例四:某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担保条款过于宽松,担保人的担保能力不足。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贷款业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款管理不光是针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还有将客户放贷后的监管,也就是所谓的“贷后管理”。

在贷后管理中,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偿债意愿、信用等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拟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准确的客户信息贷后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银行往来、贷款偿还及其他与贷后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跟踪记录,并在贷款中途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贷款资金的使用及回收。

但客户信息的缺失、不准确会导致银行难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跟踪以及及时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增加了贷款风险。

2. 贷后监管不到位贷后管理工作没有被银行重视,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疏漏的情况。

银行的工作人员缺乏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能力,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贷款使用情况,不能有效地预测或发现问题,导致追债延迟或失去追债机会。

3. 贷款追收问题一旦客户出现逾期或还款困难,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联系、追讨或协商,那么就会加大逾期贷款的风险。

而银行协作部门在追收贷款时的手段单一、法律程序复杂等情况,也将存在贷款追收的问题。

二、贷后管理的对策1.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银行需要做好全面、准确的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整合信息,统计以及分类储存到数据库中,及时更新记录,确保提供贷后监管需要的信息。

2.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管理素质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提高对客户发掘的水平,分析客户的信贷风险,尤其是通过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方向、财务状况等情况来判断其还款的能力。

同时,可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 加强贷后监管银行应建立贷后监管制度,倡导全员参与、承担监管职责,加强对客户的贷款使用情况和贷款回收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浅析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酒泉农商银行为例贷后管理作为贷款“三查”制度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是信贷管理的本质要求,而且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加强贷后管理,是农商行强化信贷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持续增长的根本需要。

随着农商行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加之政策环境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境况的瞬息万变,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信贷管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重贷轻管,贷后管理不到位”现象比比皆是,贷后管理尤其是对一些企业客户的贷后管理,仍然是当前农商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风险意识欠缺,贷后管理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信贷条线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信贷人员”,下同)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的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对贷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误区。

主要有:一是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就是经营正常的客户,而忽视贷后管理。

正是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贷后定期检查工作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一些信贷人员不深入贷户了解掌握当前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贷后检查表》和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千篇一律,在企业客户贷款档案中既无企业近期的资产负债表又无企业的对账单,贷后检查敷衍塞责,流于形式。

二是部分信贷人员甚至全部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

但实际上客户的生产经营是动态的,风险变数很多,即使在贷前调查和贷款投放时还是一个好客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变化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企业内部法人或股东的变动都随时可能影响到贷款风险的产生。

三是认为抵押贷款有抵押物,风险低,而忽视放松贷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不良贷款的形成客观上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借款企业下游需求降低导致市场疲软;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制度执行混乱;相关人员在贷款调查中未深入分析借款人以及保证人真实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贷后管理简单粗放等也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本文对近年来银行容易出现的贷前、贷后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选自《中国城市金融》2016(5)一、贷前调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评级授信的财务数据真实性不足不少案例中,无论是查看信贷资料中的财务报表还是录入系统的财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存货等有较大变化,有虚增资产的嫌疑。

如不良贷款形成之前一个月录入系统的财务报表显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巨大,经现场核实,与企业真实情况差异巨大。

(二)未关注借款人不良记录经查看征信记录,有的借款企业法人代表有多笔逾期贷款,单月最高逾期总额几十万元,对外担保贷款额几十万元且担保贷款五级分类为关注,调查人员在贷前调查中仅依据经办行出具的解释对逾期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对借款人贷款逾期的真正原因做出合理判断。

(三)未重视企业过度融资的情况某案例中相关人员未甄别出借款人过度融资、以及涉及民间借贷的情况。

案例中,企业在某银行贷款9000余万元,各家银行全部贷款合计3亿元左右,2013年以来企业经营持续下滑,贷款调查环节未发现企业社会融资,待到风险出现,市政府召开风险会议,企业报告的融资中在当地以及外地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典当行的融资竟然高达近亿元,且年利率都在20%以上,最终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小贷公司贷款,被小贷公司率先告上法庭,引发了各家社会融资机构竞相起诉,银行贷款更是无力偿还最终形成不良。

(四)担保人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担保人担保能力的计算不准确。

人行征信记录显示的企业对外担保金额与调查报告显示的有较大差异,报告中的采用的数据往往小于人行征信系统显示的数据。

某案例调查报告中对担保人某有限责任公司担保能力的测算仅仅依据征信系统中显示的对外担保额5亿元,而实际对外担保的近14亿元未计算在内,这样担保能力测算是取了对外担保的5亿元这个最小值,如果把企业对外追加的担保14亿元计算在内,是不会计算出担保能力的,而且担保人对外担保能力也远远超过其自身所有者权益。

2、未对担保圈早期发生的代偿行为予以关注。

某案例中借款人几年之间,先后为互保单位代偿到期贷款多笔合计3000万元。

但在此期间,经办行多次为借款人发放贷款,在信贷业务调查中对于互保行为的潜在风险未进行分析并引起关注。

3、未充分关注被担保单位(关联企业)担保风险。

某案例中,借款人A是借款人B的借款担保人,借款人A与被担保人B是关联关系,被同一控制人控制。

某支行向借款人A发放预付款融资2000万元。

但在此之前被担保人B在银行的贷款已出现逾期。

征信显示,借款人A申请办理预付款融资时,已为B担保(抵押担保)各类融资额3000万元,但经办行未充分关注借款人A与被担保单位B 的连带偿债风险,以及被担保单位对资金挤占挪用的风险。

另外一个案例中,借款人在经办行贷款4000万元,借款人的大股东为某公司,贷前调查报告中仅提及:“借款人股东实力较强,在当地影响力较大,政府支持力度较大,是辖内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

”但没有提及并分析该股东涉及的众多的关联企业,经查询该股东涉及的投资关联就到几十户,且不少为投资公司和远在偏远省份的煤矿、铁矿等产业。

(五)其他问题1、未从他行压缩融资的行为中引起警惕并未及时采取措施清收贷款。

从多个案例来看,借款企业出现问题后,他行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压缩到期流动资金等办法逐步减少融资,但是经办行相关人员对当地融资环境恶化、他行不断退出贷款、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等情况未引起重视,进而采取措施有序退出贷款,仍认为“该公司财务效益较好,资金营运能力较强,总体偿债能力较强”,继续办理转贷款或者新增融资,再到后来政府干预加之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结果只能是愈陷愈深。

2、未进行专户管理。

某经办行向某借款人发放预付款融资2000万元,但经办行相关人员未按要求对借款人实行专户管理,仅以日常结算账户签订账户监管协议,结果导致借款人实际结算量失控,贷款发放后一年内的结算量仅仅占企业财务报表显示收入的不到10%,违反了审批管理要求关于“借款企业在经办行资金结算量不得低于融资占比的规定”。

二、贷后管理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一)GCMS(全球信贷与代理投资管理系统)贷后管理模块存在的问题1、贷后管理系统中的内容录入不完整。

多数案例中的GCMS对重大事项检查、保证人情况检查、抵质押物检查、高管访谈检查、融资用途检查等内容往往为空,或者内容也较为简单;对借款人以及保证人发送的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未及时入档。

2、贷后检查中的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

某案例中,贷后检查结果表述与实际情况矛盾。

经办行在客户还款资金来源分析检查中的风险说明以及控制措施表述为:“该客户在我行主要办理国内贸易融资,还款来源为下游客户销售回款,该客户上下游客户均为实力较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履约可行性较好”;还款资金异常情况说明:“未发现异常”,而实际情况是,该企业在做此贷后检查之前生产经营已经出现异常。

(二)未按照贷后管理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多数案例中没有见到用以证明后续贷款资金用途的相关凭证资料。

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在贷款发放后经办行相关人员要通过凭证查验、账户检查等验证贷款的真实用途,但是多数情况下贷款信贷档案资料以及GCMS系统中都没有见到相关的货物入库凭证、货物运输凭证、发票资料等证明贷款用途的资料。

(三)信贷资金在关联企业之间循环1、借款资金用于关联企业偿还贷款。

某案例中某行向借款人某有限公司放款10000万元,提款通知书支付对象为该有限公司的股东某化工公司,当天支付到某化工公司,金额两笔合计1亿元。

后又从该化工公司账户支付给另一关联企业某股份有限公司两笔各5000万元,合计1亿元,借款资金被用于关联企业偿还贷款。

这种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造成融资风险在关联企业之间传递。

2、关联企业之间大额异常资金流动。

某案例中,通过查询借款人在经办行资金走向,发现某支行向某工贸公司发放贷款2000万元后,对该企业办理对公贷款解保留定向受托支付2000万元,而后连续3天从该工贸公司收到30笔合计13052万元,备注为往来款。

后来又多次向外地某投资有限公司支付6笔资金合计5000万元,备注为往来款;2014年10月~2016年1月发生的250笔业务中未见到备注为货款的项目。

如果贷后管理关注一下借款人在银行资金走向就可以发现,借款人已经停止经营,甚至可以根据相关合同规定及时采取措施扣收贷款。

(四)未按照要求监督销售归行情况并管理账户1、未关注销售归行。

一个案例中,贷款发放前一年账户流水贷方累计2亿元左右,贷款后9个月累计回款仅为0.5亿元左右。

而且企业所有流水基本都是借款人从他行账户转入,销售收入回笼极低,经办人员未及时发现企业异常情况,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督促措施并进行分析。

2、某保理专户、保证金账户形同虚设。

某案例中借款人在银行开立的保理专户除在贷款到期日划入两笔资金归还当日到期保理业务,而平时未归集任何货款。

另一案例则未通过保证金账户收回违约融资。

某支行为借款人办理美元进口信用证业务3笔,累计1000万美元,规定的保证金比例均为30%,融资逾期后,均未通过保证金账户收回垫款,而是将全部信用证垫款全额转贷,保证金账户形同虚设。

三、尽职建议(一)严格贷前调查1、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通过实地调查,对照借款企业以及保证人财务报表与企业产供、销、存、应收账款等情况。

要将财务报表与企业分户账进行逐一核对,做到账账一致,账实一致。

加强应收账款真实性核查,经办行要直接向应收账款付款方核实应收账款真实性、应收账款金额、付款期限等要素;要保留应收账款征询函、确认函、债权转让通知书等书面文件。

对公司类贷款,需通过财务数据间的变化比较分析及同业对比分析,判断客户真实生产经营情况。

2、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借款人以虚假资料融资是造成风险的潜在隐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或个人伪造经营信息申请贷款的情况不断出现。

因此,要将防范“假单证、假要件、假信息、假交易、假担保、假合同”作为防控的重点。

通过产、供、销、存来核实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通过核对营业执照所列举的经营范围确定交易合同列举的购销商品是否在范围内,通过查看历史交易记录、购销发票核对与交易方的供销关系的稳定性;查看存货与生产或者销售是否匹配、查看企业现场了解企业是否正常生产。

对于新准入客户则要落实借款人与交易对手的交易历史时间长短,对于发现首次进行交易的要关注借款人交易方行业与市场现状。

3、对担保圈和关联企业进行严格识别与风险防控。

通过查看交易价格与同类产品、商品价格对比,确认关联交易是否合理,防止贷款资金在关联企业之间循环,甚至甲贷乙用。

4、据实测算担保人担保能力。

对于担保能力的测算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征信系统数据,而是根据对外担保的实际总量进行测算。

对于担保人财务报表要比对报送税务局与人民银行的财务报表;对于担保人的调查要向借款人一样深入现场进行、对于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情况逐项核实。

(二)严格贷后管理1、首先落实贷款用途。

通过检查现金流、物流、票据流进行缜密核实。

通过银行系统以及银行业内部系统查看资金流向,查看放贷前后是否有与贷款金额相当的款项流入流出,是否支付到了交易方账户;让企业提供与产品购销合同一致的产品入库单、查看存货增加与否;向企业索要增值税发票,核实是否与购销合同中的金额、物品名称等相一致;是否及时更新借款人、保证人等管理类基础资料,确保贷后管理客观、及时、动态地反映借款人及保证人最新经营情况。

2、按照规定的检查间隔期和检查内容进行各种检查。

严格按照总行规定的检查间隔期和检查内容进行各种检查。

到企业现场检查做好详细记录,养成多看、多问的习惯,观察到的,听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不便记录的强化记忆在大脑中,回到单位及时进行整理。

3、用好保证金账户和监管账户。

对于监管账户指定专人管理,被指定人要经常性地进行监督、管理,监督企业回款确实回到监管账户,除此之外,经常查看企业现流,尤其是在贷款到期前后,一方面督促企业加强销售收入归行率,另一方面可以为收回到期贷款提供结算保障。

放贷如种地,前期耕地、选种很重要,但是后期管理浇水、施肥、打药防虫、除草也十分重要,注重从贷款调查、贷时审查到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既不能重调查发放轻贷后管理,也不能主要依靠贷后管理防范风险而放松调查发放环节,而是要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