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案例
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例(3篇)
![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c0ea4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然而,在信用证业务中,由于各方利益关系复杂,法律纠纷也时有发生。
本文以某银行与某公司纠纷案为例,分析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的典型案例。
(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与某国某公司(以下简称“受益人”)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申请人向受益人支付100万美元的信用证款项。
随后,申请人向我国某银行(以下简称“开证行”)申请开立了一份信用证,受益人按照信用证的要求提交了单据。
在审单过程中,开证行发现单据存在不符点,遂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认为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要求开证行付款。
然而,开证行以单据不符点为由拒绝付款。
双方协商未果,申请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信用证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拒付理由?2. 开证行是否应当承担付款责任?二、案例分析(一)信用证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拒付理由?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证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开证行对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应当按照信用证的要求进行审核。
如单据与信用证要求不符,开证行有权拒绝付款。
”在本案中,开证行发现单据存在不符点,符合上述法律规定。
然而,关于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拒付理由,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 单据不符点是否构成实质性的不符点?在本案中,开证行提出的单据不符点是否影响了申请人从受益人处获得货物的权利,或者导致申请人遭受损失?2. 单据不符点是否属于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可以合理预见的?在本案中,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到了审慎审查的义务?综上所述,在本案中,开证行提出的单据不符点构成实质性的不符点,且不属于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可以合理预见的,因此,开证行有权拒付。
(二)开证行是否应当承担付款责任?虽然开证行有权拒付,但在某些情况下,开证行仍需承担付款责任。
以下情况可能导致开证行承担付款责任:1. 开证行违反了审单义务。
在本案中,如果开证行在审单过程中未尽到审慎审查的义务,导致单据不符点未被发现,则开证行需承担付款责任。
物流案例:信用证业务案例三十三个精典贸易案例分享
![物流案例:信用证业务案例三十三个精典贸易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976aec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a.png)
信⽤证业务案例例1:河南某外贸公司曾收到⼀份以英国标准麦加利银⾏伯明翰分⾏(STANDARD CHARTERED BANK LTD . BIRMINGHAM BRANCH,ENGLAND)名义开⽴的跟单信⽤证,⾦额为USD37,200.00元,通知⾏为伦敦国民西敏寺银⾏(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 LTD .LONDON)。
因该证没有象往常⼀样经受益⼈当地银⾏专业⼈员审核,发现⼏点可疑之处:(1)信⽤证的格式很陈旧,信封⽆寄件⼈地址,且邮戳模糊不清,⽆法辩认从何地寄出;(2)信⽤证限制通知⾏-伦敦国民西敏寺银⾏议付;有违常规;(3)收单⾏的详细地址在银⾏年鉴上查⽆;(4)信⽤证的签名为印刷体,⽽⾮⼿签,且⽆法核对;(5)信⽤证要求货物空运⾄尼⽇利亚,⽽该国为诈骗案多发地。
根据以上⼏点,银⾏初步判定该证为伪造信⽤证,后经开证⾏总⾏联系查实,确是如此。
从⽽避免了⼀起伪造信⽤证件诈骗。
信⽤证业务案例例2:某中⾏曾收到⼀份由加拿⼤AC银⾏ALERTA分⾏电开的信⽤证,⾦额约100万美元,受益⼈为安徽某进出⼝公司。
银⾏审证员发现该证存在以下疑点:(1)该证没有加押证实,仅在来证开注明"本证将由××⾏来电证实";(2)该证装效期在同⼀天,且离开证⽇不⾜⼀星期;(3)来证要求受益⼈发货后,速将⼀套副本单据随同⼀份正本提单⽤DHL快邮寄给申请⼈;(4)该证为见45票天付款,且规定受益⼈可按年利率11%索取利息;(5)信⽤证申请⼈在加拿⼤,⽽受货⼈却在新加坡;(6)来证电传号不合常理。
针对这⼏个疑点,该中⾏⼀⽅⾯告诫公司"此证密押未符,请暂缓出运",另⼀⽅⾯,赶紧向总⾏国际部查询,回答:"查⽆此⾏"。
稍后,却收到署名"美漩银⾏"的确认电,但该电⽂没有加押证实,于是该中⾏设法与美州银⾏驻京代表处联系,请⽰协助催晒,最后得到答复:"该⾏从未发出确认电,且与开证⾏⽆任何往来"。
信用证欺诈案例
![信用证欺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392a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1.png)
信用证欺诈案例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是由进口商的银行向出口商开出的一种保证付款的凭证。
然而,信用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也存在着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欺诈的可能。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信用证欺诈案例。
某公司与国外一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份货物采购合同,合同约定采购的货物总价值为100万美元。
双方商定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进口商的银行开出了一份100万美元的信用证给出口商。
出口商按照合同约定将货物装运至指定港口,并将装运单据交给其银行办理信用证付款。
然而,当出口商的银行提交单据要求付款时,进口商的银行却以单据不符为由拒绝支付。
原来,进口商的银行在开出信用证时并未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合同约定的要求,导致单据与信用证的规定不符。
出口商因此无法获得应得的货款,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进口商的银行与其合谋,故意在信用证中设置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以拒绝支付货款。
这是一起明显的信用证欺诈案例,进口商的银行利用信用证的漏洞,以此来达到欺骗出口商的目的。
这起案件揭示了信用证欺诈的危害和手法。
为了防范信用证欺诈,各方在使用信用证时应当严格遵守国际惯例和合同约定,确保信用证的开立和使用符合规定。
同时,出口商在交付货物前应当仔细核对信用证的要求,确保单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免成为欺诈的受害者。
总之,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工具,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贸易双方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加强对信用证欺诈的认识,提高警惕,防范风险,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的秩序和规则。
信用证欺诈案例及启示
![信用证欺诈案例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0df09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8.png)
信用证欺诈案例及启示案例一:替代货物一家公司购买了一批货物,并通过信用证支付了货款。
然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现实际收到的货物并非符合合同约定的商品。
进一步调查发现,原供应商已经将合同规定的货物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另一家买家,并将质量较差的商品发送给了本公司。
启示一:在购买商品之前,一定要对供应商进行充分调查,确保其信誉良好。
此外,应严格把关货物的发运过程,避免出现替换货物的情况。
案例二:虚假运单一家公司通过信用证支付了一批货物的货款,并按合同规定提供了相关文件。
然而,到货后,公司却发现货物并非从合同规定的港口发运,而是从另一港口发运的。
进一步调查发现,供应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供了虚假的运输文件,欺骗了公司和银行。
启示二:在提供货物相关文件之前,应仔细核对文件的真实性。
对于运输文件,应与实际货运通关单据进行核对,确保文件的真实准确。
案例三:重复融资一家公司通过信用证支付了一批货物的货款,并按合同规定提供了相关文件。
然而,银行在支付货款后,却发现该公司已经将同批货物再次以信用证方式销售给其他买家,获得了重复融资的利益。
启示三:对于涉及到信用证的交易,银行应加强对融资方的尽职调查,确保其信用状况良好,并防范重复融资的风险。
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的启示:首先,尽职调查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关键。
在与供应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之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确保其信誉良好,并具备良好的履约能力。
其次,核对文件真实性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重要步骤。
在提供货物相关文件之前,应仔细核对文件的真实性,避免提供虚假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文件。
再次,加强交流合作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重要手段。
买卖双方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沟通交流,并确保双方对交易细节的理解一致。
最后,完善信用证制度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长期解决方案。
银行应加强对融资方的尽职调查,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和监控,提高信用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信用证欺诈案例揭示了信用证系统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提供了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重要启示。
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例(3篇)
![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271d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8.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公司”)与某国外进口商(以下简称“进口商”)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出口公司向进口商出口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美元。
合同约定,双方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出口公司委托某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开立了以进口商为受益人的信用证。
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出口公司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将货物装船并取得了相关单据。
出口公司将单据提交给银行,要求银行议付。
银行经审核后,发现单据中存在一处与信用证条款不符的地方,即货物数量与信用证要求的数量存在微小差异。
银行以单据不符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出口公司认为,货物数量差异属于合理误差,不应影响信用证的议付。
出口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支付货款。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审核标准以及货物数量差异是否构成单据不符。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银行在审单时,应以信用证条款为准,而不应参考买卖合同或其他任何单据。
本案中,信用证明确规定了货物的数量,出口公司提交的单据中货物数量与信用证要求存在差异,属于单据不符。
然而,法院同时认为,出口公司提交的单据中货物数量差异仅为微小误差,且在商业实践中,货物数量的微小差异并不影响货物的交付和货款的支付。
因此,法院认为,在特殊情况下,货物数量的微小差异可以视为合理误差,不应构成单据不符。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银行支付出口公司货款,但要求出口公司承担因单据不符而产生的相关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信用证法律纠纷,具有以下特点:1. 信用证单据审核标准: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银行在审单时,应以信用证条款为准。
本案中,银行以单据不符为由拒绝支付货款,符合信用证的审核标准。
2. 货物数量差异:本案中,货物数量差异仅为微小误差,但在信用证项下,任何与信用证条款不符的单据都可能导致银行拒绝支付。
因此,出口公司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应确保单据的准确无误。
3. 合理误差的认定:在商业实践中,货物数量的微小差异并不影响货物的交付和货款的支付。
民生银行国内信用证经典案例及融资产品新模式
![民生银行国内信用证经典案例及融资产品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7645d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6.png)
大型制造企业国内信用证融资案例展示了民生银行如何通过国内信用证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 务。
详细描述
民生银行为某大型制造企业提供国内信用证融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此案例中,民生银行根据 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一套融资方案,通过国内信用证的运用,实现了企业快速融资的目的。
资质审核
在为企业提供国内信用证融资服务之 前,民生银行会对企业的资质进行严 格的审核,确保企业具备偿还贷款的 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
财务报表分析
银行会仔细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了 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便 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还款能力。
控制二: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测
风险评估
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之前,民生银行会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企业的经营 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以确保风险可控。
。
03
民生银行国内信用证融资产品优 势
优势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降低财务成本
民生银行国内信用证融资产品通 பைடு நூலகம்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帮助 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盈利能 力。
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企业可以利用信用证进行低息贷 款,从而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融 资成本。
优化债务结构
通过使用国内信用证融资产品, 企业可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 务成本,提高财务稳健性。
展望三:提升线上化融资模式的便利性
总结词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民生银行将不断提升线 上化融资模式的便利性,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 的融资服务。
详细描述
民生银行将进一步完善线上化融资平台的功能,优化用 户体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审核、风险预警等功 能,提升线上化融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用证欺诈案例
![信用证欺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87a0f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7.png)
信用证欺诈案例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是一种由银行保证的支付方式,保证出口商能够按照合同要求获得付款。
然而,信用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也存在着被人利用进行欺诈的可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一家中国的出口商与一家墨西哥的进口商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了货物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交货时间等细节。
根据合同,墨西哥的进口商需要通过开立信用证的方式支付货款。
出口商按照合同要求,将货物准备好,并提前通知了进口商。
然而,在货物运抵墨西哥后,进口商却以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为由,拒绝接收货物,并且拒绝支付货款。
出口商拿着信用证去银行索要款项时,才发现信用证已经被墨西哥的进口商注销了。
原来,进口商在开立信用证时,故意在货物描述和质量要求上进行了篡改,使得货物与合同要求不符。
然后,他们在收到货物后,以货物不符合合同为由,将信用证注销,并拒绝支付货款。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信用证欺诈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出口商受到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面临声誉受损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出口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出口商可以向国际商会申请仲裁,要求墨西哥的进口商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
其次,出口商还可以通过律师起诉墨西哥的进口商,要求法院判决支付货款及赔偿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的信用证欺诈案例发生,出口商在与进口商签订合同时,应当仔细审查信用证的条款,确保信用证的条款与合同要求一致。
同时,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出口商还应当保留好货物的相关证据,以备日后维权之需。
此外,出口商还可以选择信用证保险来规避信用证欺诈的风险,一旦发生信用证欺诈,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综上所述,信用证欺诈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出口商在与进口商合作时,应当提高警惕,避免成为信用证欺诈的受害者。
同时,出口商在遭遇信用证欺诈时,也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避免类似的风险发生。
信用证案例
![信用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185a6527d3240c8447ef6b.png)
案例1 议付行据理追索本息案案情:香港L银行开出信用证致海南G企业购买硅锰合金,金额227,500.00美元,价格术语CIF BANGKOK,H银行9月21日作了议付。
9月27日开证行来电拒付:“产地证收货人为TO ORDER OF BANGKOK BANK PUBLIC CO.,LTD.BANGKOK,申请人正与最终买主联系,结果待告。
我行代为保管单据,请指示。
”不难看出,此系背对背信用证贸易背景下开证行以单据不符为由故意拖延付款。
9月29日,H银行根据UCP500第二十一条去电予以反驳并敦促其立即付款。
10月3日,开证行来电,谎称开证申请人同意减额至209,400.00美元,要求H行确认。
H行推测此时货应该已经抵达香港,硅锰合金价格亦呈涨势,买主不会不赎单,于是一方面敦促受益人尽快查实货物下落;一方面二次致电进口部经理升级催收。
由于距离启运日已有1个月,受益人仍未能提供货物下落情况,L银行又一直避而不谈单据问题,10月15日H银行直接致电L银行总经理说明该行无理拒付情况并索偿20天利息1137.50美元(按年息9%计算),以求速战速决。
但L银行仍我行我素,恶意拖延付款。
从电文交涉中,H银行凭经验推测L银行已转寄单据到母证开证行B银行,但由于受益人未能提供有力证据证明货物是否已被提走,供货人与受益人亦在退单问题上意见不一,H银行的交涉比较被动,只能试探性的指出单据已被转寄,并不敢贸然提出退单。
10月16日L银行来电,再次谎称开证申请人同意减额至196,681.75美元,要求H银行确认。
H银行认为开证行虽多次提出减额,但从不敢要挟退单,对H 银行的指责也不置可否,估计L银行已经无偿放单。
收货人也可能早已凭银行担保或以别的方式提货,也许是货物品质原因导致拒付。
此时,受益人查实货物已于9月底发往收货人仓库,并于10月23日交来一份申请人提供的由泰国SAYBLOT 机构出具的复验报告,称申请人以短量为由提出索赔。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3472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0.png)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信用证的复杂性和漏洞进行诈骗,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虚假单据诈骗某国内出口企业与一家国外进口商签订了一份价值 50 万美元的货物销售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在货物装船后,出口企业按照信用证要求向银行提交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发票、装箱单等。
然而,进口商在收到单据后,却发现提单是伪造的,货物根本没有装船发运。
进口商立即向开证行提出拒付,并要求出口企业退还货款。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提单等重要单据,骗取了进口商的货款。
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比较隐蔽,因为进口商在收到单据时,很难立即核实其真实性。
而且,一旦开证行根据表面相符的原则支付了货款,进口商就很难追回损失。
案例二:信用证条款陷阱一家国内企业向国外出口一批服装,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在收到国外进口商开来的信用证后,出口企业发现信用证中有一些苛刻的条款,如要求提供由进口商指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并且检验报告必须在货物装船前提交。
由于该检验机构在国内没有分支机构,出口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检验报告,导致无法按时交单。
最终,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了货款。
在这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在信用证中设置一些难以满足的条款,故意造成出口企业单证不符,从而达到拒付货款的目的。
这种诈骗手段常常利用出口企业对信用证条款的不熟悉和疏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三:软条款信用证诈骗某国内企业与一家国外公司签订了一份机械设备出口合同,合同金额为 200 万美元。
国外公司开来的信用证中包含了一个软条款,即要求出口企业在发货前必须获得进口商的书面确认。
然而,在出口企业准备发货时,进口商却故意拖延不给出书面确认,导致货物无法按时发运。
最终,由于信用证过期,开证行拒绝支付货款。
几个信用证案例分析
![几个信用证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5aaa1ec5da50e2524d7f08.png)
案例一:1:我某进出口公司收到国外信用证一份,规定:最后装船日2004年6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2004年6月30日,交单期:提单日期后15天但必须在信用证的有效期之内。
后因为货源充足,该公司将货物提前出运,开船日期为2004年5月29日。
6月18日,该公司将准备好的全套单证送银行议付时,遭到银行的拒绝。
请问(1)为什么银行会拒绝议付?(2)该进出口公司将面临怎样风险?(1)银行拒绝议付的理由是,信用证已经逾期。
虽然此信用证的有效期是6月30日,但是信用证的交单期是提单日期之后15天且在效期之内。
现在该公司于5月29日将货物出运,就必须在6月13日之前将全套单证送交银行议付,否则就是与信用证不符。
有了不符点,银行当然拒绝议付。
(2)因为时间不可能倒转,不符点已无法更正,该进出口公司只能一方面电告进口商此不符点,希望进口商理解并付款赎单,另一方面告知银行担保议付。
该进出口公司的风险是:原来的银行信用由于单证操作失误而降低成了商业信用,万一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客户可能不付款或少付款。
案例二:2:我某外贸公司与澳大利亚某商达成一项皮手套出口合同,价格条款为CIF悉尼,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投保中国保险条款一切险。
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时,将低了湿度标准,使得产品的湿度增大,然后将产品装入集装箱。
货物到港后,检验结果表明,产品全部霉变,损失达八万美元。
调查后发现,该货物出口地不异常热,进口地不异常冷,运输途中无异常,属于正常运输。
问(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是否负责赔偿?为什么?(2)进口商是否该支付货款?为什么?(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不负责赔偿。
根据中国保险条款,货物本身内在的缺陷或特征所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属于保险除外责任。
这批皮手套的霉变,是由于工厂降低了湿度标准后,货物本身内在的缺陷或特征所致的,所以保险公司是不会负责赔偿的。
(2)进口商必须支付货款。
因为CIF是象征性交货,交单即是交货。
信用证案例
![信用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a5c804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a.png)
• A行对此拒付不同意,复电如下:来电拒付无 理.UCP600第14条c款适用于商业跟单信用证,而 非备用信用证.后者是担保你客户履约而立的.只要 你证明你客户违反和受益人之间的商业合同条款, 即为有效.此外,为了履行商业合同,受益人必须在 发货后等待120天,以便你客户付款.如后者违约不 付,则受益人将使用备用信用证取得该证项下的付 款.因此,在装运后,做出必要的违约证书以前,受益 人既要给予120天的融资,同时又要按信用证要求, 在发货后21天之内,提交信用证要求的单据是不可 能的.据此,我行认为你行拒付无根据,并即希望偿 付我行已付的款项,加上我行付款日到你行偿付我 行之日的利息.
• 2004年4月,朝鲜客商通过朝鲜外贸银行发 来修改电一份,要求货物分两批分别于5月15 日、30日出运,信用证的有效期展延至6月 15日.大同银行在第一时间将信用证修改通 知了受益人.
• 5月30日,大众食品公司将5000吨黑龙江大 豆装船出运,在备齐了所有信用证所要求的 单据后,于6月3日向大同银行要求议付.大同 银行审单后拒绝对其付款.
• 分析
• 这是一起由于单证不符遭致拒付的案例,按 UCP600的规定,应行审单遵循严格相符的原则,也
即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必须做到单据与信用证规定 一致和单据与单据一致,银行才会接受单据并付款. 这是一条刚性原则,虽然曾有不少人提出应软化这 一刚性原则,即银行应接受只有轻微瑕疵的单据并 付款,但这一主张并未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接受,也未 得到国际商会的认可.实际上,对轻微瑕疵的认定,
信用证案例分析
![信用证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bcd8cf9b6648d7c0c74612.png)
案例1 信用证指示不明确,不完整欧洲某银行开立一张不可撤销议付信用证,该信用证要求受益人提供“Certificate of Origin:E.E.C.Countries”(标明产地为欧共体国家的原产地证明书)。
该证经通知行通知后,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受益人交来了全套单据。
在受益人交来的单据中,商业发票上关于产地描述为“Country of Origin:E.E.C.”,产地证则表明“Country of Origin:E.E.C.Countries”。
议付行审核受益人提交的全套单据后认为,单单,单证完全一致,于是该行对受益人付款,同时向开证行索汇。
开证行在收到议付行交来的全套单据后,认为单单,单证不符:1 发票上产地一栏标明:E.E.C.,而信用证要求为E.E.C.Countries。
2 产地证上产地一栏标明E.E.C.Countries,与发票产地标明E.E.C.开证行明确表明拒付,并且保留单据听候处理。
收到开证行拒付通知后,议付行拒理力争:信用证对于发票并未要求提供产地证明,况且发票上的产地系与产地证一致。
故议付行认为不能接受拒付,要求开证行立即付款。
分析该案的争议源于信用证条款的不完整,不明确,在开证行开列的信用证中,开证行对产地的要求为E.E.C.Countries,而并未具体要求哪一国。
在此情况下,受益人提供的单据中涉及产地一栏时既可笼统表示为欧共体国家,也可具体指明某一特定国家(只要该国是欧共体成员国即可)。
倘若开证行认为不符合其规定,它应在开证时将产地国予以明确表示。
《UCP600》规定:开立信用证的指示,信用证本身,修改信用证的指示以及修改书本身必须完整,明确。
既然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指示不明确,它将自己承受此后果。
故在此案中开证行的拒付是不成立的。
此案中给我们的启示是:1.作为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是必须完整,明确。
2.议付行在收到不明确,不完整的指示时,应及时与对方联系,以免不必要的纠纷。
信用证风险防范案例
![信用证风险防范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5e90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3.png)
信用证风险防范案例信用证风险防范案例:一、案情介绍2000年8月,甲市粮油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市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口2000吨小麦的合同,约定由甲公司提供信用证作为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乙公司提供了一份由某外资银行开出的金额为50万美元的不可撤销信用证。
乙公司在收到信用证后,即开始组织货源。
在货物装运期间,乙公司突然发现进口的2000吨小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遂向甲公司提出异议。
但甲公司却以信用证已经开出为由拒绝协商,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
乙公司无奈之下只得继续组织货源,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货物装运至甲公司指定的港口。
当乙公司将货物运抵港口并要求甲公司支付货款时,甲公司却以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
二、案例分析本案中,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的进口合同中约定了由甲公司提供信用证作为付款方式。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规定,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开证行就必须付款。
因此,如果乙公司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甲公司就应当无条件地支付货款。
然而,本案中乙公司在装运期间发现进口的小麦存在质量问题,并向甲公司提出了异议。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如果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与合同不符,买方有权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
因此,如果甲公司所交付的小麦存在质量问题,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乙公司可以要求修改信用证或者要求开证行拒付货款。
但是,本案中甲公司却以信用证已经开出为由拒绝协商,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
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因为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规定,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意味着信用证一经开出就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
因此,如果乙公司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甲公司就应当无条件地支付货款。
信用证法律案例(3篇)
![信用证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aa42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5.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XX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被告:XX银行(以下简称“被告”)2019年3月,原告与外国某公司(以下简称“外国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原告向外国公司出口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美元。
双方约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信用证由被告开具。
2019年4月,原告按照信用证条款的要求,将货物装船,并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明等。
原告将上述单据提交给被告,请求被告支付货款。
被告在审核单据过程中,发现发票金额与信用证条款约定的金额不符,遂以单证不符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原告认为,其提交的单据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要求,被告无权拒付。
双方协商未果,原告遂将被告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信用证条款中关于发票金额的规定是否有效?2. 原告提交的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要求?3. 被告是否有权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三、法院判决1. 关于信用证条款中关于发票金额的规定是否有效的问题。
法院认为,信用证条款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5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在本案中,信用证条款中关于发票金额的规定是明确的,原告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知晓该规定,因此,该规定有效。
2. 关于原告提交的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要求的问题。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2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原告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发票金额与信用证条款约定的金额不符。
虽然其他单据符合要求,但发票作为信用证结算的核心单据,其金额与信用证条款不符,导致整个单据集合不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要求。
3. 关于被告是否有权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的问题。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3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义务。
信用证诈骗案例范文
![信用证诈骗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84ab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b.png)
信用证诈骗案例范文
案例一:虚假货物
案例二:无法提货
案例三:欺骗货款
一家公司为了获得一笔货物的运输,向一家银行申请了一份信用证。
在交付货物之前,供应商要求公司支付一定的定金。
公司按要求付款后,
供应商却违约未履行交货的义务。
公司申请返还支付的定金,但银行拒绝
了这一请求。
原来,供应商使用伪造的信用证文件向银行证明了货物的交付。
公司只能承担损失,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案例四:多次融资
一家公司通过伪造信用证文件获得了银行的贷款,并以此为基础向其
他金融机构申请了多次融资。
这家公司在获得第一笔贷款后,使用伪造的
信用证文件向其他银行展示其信用度,并以此获得了额外的贷款。
最终,
这家公司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并将其挪用用于非法活动。
这种多次融资的
信用证诈骗案件给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整个金融体系遭受了
重大影响。
以上是一些信用证诈骗案例的简要介绍。
这些案例展示了信用证诈骗
的多样性和危害性。
为了防止信用证诈骗,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警惕,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在发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国际结算案例信用证案例
![国际结算案例信用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bf61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c.png)
国际结算案例信用证案例信用证案例:巴西农产品贸易背景: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农产品包括大豆、牛肉和咖啡等。
近期,一家巴西农产品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巴农公司)与中国进口商(以下简称中进公司)签订了一份大豆采购合同。
合同规定,巴农公司将向中进公司供应5000吨大豆,金额为1000万美元,交货期为30天,付款方式为信用证。
分析:信用证是一种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广泛。
对于进口商来说,使用信用证可以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交货义务,并确保其付款到位。
对于出口商来说,使用信用证可以确保收到合同约定的款项,并减少贸易风险。
中进公司决定采用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原因包括:一是购买大豆是一笔较大的交易,中进公司担心巴农公司不按时交货或者交货质量不合格,使用信用证可以作为一种保障措施;二是巴农公司是中进公司的新合作伙伴,中进公司对其信誉度还不够了解,使用信用证可以降低付款风险。
经过中进公司与巴农公司充分协商,双方决定使用银行作为信用证的第三方承兑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签署合同的同一天,中进公司通过其合作银行提交了信用证开证申请。
中进公司向银行提供了以下文件:合同副本、发票、运输文件、装箱单、保险单等。
银行收到申请后,审核了所有文件,并与巴农公司确认了交货细节和金额等信息。
银行按照中进公司提供的要求开具了信用证,并将其发送给中进公司和巴农公司。
信用证中包括了巴农公司必须提交的文件清单,如装箱单证、发票、保险单、提单等,以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巴农公司收到信用证后,开始准备货物的装运和运输文件的备齐工作。
巴农公司安排了大豆的采购和装运,并按照信用证要求提供了相应的文件。
货物按照信用证规定的交货期内准时运达中国港口。
中进公司验收货物后,将提单原件交给银行,并向银行提出付款请求。
银行按照信用证中的付款规定进行付款,将1000万美元转账至巴农公司的账户。
该信用证案例中的信用证付款方式确保了交易的顺利进行。
信用证法律风险案例(3篇)
![信用证法律风险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abea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年,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印度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口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美元。
双方约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甲公司需在收到信用证后的一定时间内提交单据,乙公司收到单据后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支付货款。
二、案情简介1. 信用证开具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开具的信用证后,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备货、装船,并在规定时间内向银行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
2. 银行拒付银行在审核甲公司提交的单据时,发现单据中有一项货物描述与信用证不符,认为甲公司提交的单据存在重大不符点,因此拒绝付款。
3. 纠纷产生甲公司认为,虽然单据中有一项货物描述与信用证不符,但该项不符点并不影响货物的整体品质,且甲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明确约定货物描述必须与信用证完全一致。
因此,甲公司认为银行拒付属于无理拒付,要求银行支付货款。
乙公司则认为,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方式,甲公司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信用证完全一致,否则银行有权拒付。
乙公司还指出,甲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已经明确约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应遵守信用证的约定。
4. 法律争议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就信用证的法律风险产生了争议,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信用证的法律地位和效力(2)单据不符点的认定标准(3)银行拒付的法律依据三、案例分析1. 信用证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方式,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在各国法律中均有明确规定。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结算法》(UCP 600)第2条的规定,信用证是一项独立于买卖合同的约定,银行在信用证项下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因此,信用证的法律地位高于买卖合同,甲公司必须按照信用证的要求提交单据。
2. 单据不符点的认定标准关于单据不符点的认定标准,各国法律和惯例存在一定差异。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银行在审核单据时,应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进行,对于单据中的不符点,应认定为实质性不符点。
3 、信用证-案例
![3 、信用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66e7eaaeaad1f346933fbc.png)
•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买方能否主张这种权利? 为什么?
案例 4-3
• A与B两家食品进出口公司共同对外成交出口货物一批,双 方约定各自交50%,各自结汇,由B公司对外签订合同。 事后,外商开来以B公司为收益人的不可 撤销的即期信用 不可 证中未注明“可转让”字样,但规定允许分批装运。 证,证中未注明“可转让”字样,但规定允许分批装运。 • B公司收到信用证后及时通知了A公司,两家公司都根据信 用证的规定各出口50%的货物,并以各自的名义制作有关 的结汇单据。
案 例 2-2
我出口企业向甲商号出口货物一批,甲商号按时开来不可 撤销即期议付信用证1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乙通 知并保兑。 我出口企业在货物装运后,将全套合格单据送交乙银行议 付,收妥款项。但是乙银行在向开征行索偿时,得知开征行因 经营不善已宣告破产。于是乙银行要求我公司将议付的货款退 还,并建议我方可委托其向甲商号直接索取货款。
案例 4-1
议付
• 我某公司向外国某商进口一批钢材,货物分两批装运,支 我某公司向外国某商进口一批钢材,货物分两批装运, 撤销的即期信用证, 付方式为不可 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 开立一份L/C。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 开立一份 。第一批货物装运后, 行交单议付,议付行审单后,即向该商议付货款, 行交单议付,议付行审单后,即向该商议付货款,随后中 国银行向议付行作了偿付。 国银行向议付行作了偿付。 • 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同,因而 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同, 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L/C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到开 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 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 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 证行拒绝。 证行拒绝。 • 问:开证行这样做是否合理? 开证行这样做是否合理? 开证行这样做是否合理
信用证经典案例
![信用证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e309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5.png)
信用证经典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信用证的经典案例,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
你知道吗,曾经有一家贸易公司,他们和国外的合作伙伴谈好了一笔大买卖。
就好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派对,满心期待着一切顺利进行。
这时候,信用证就像是这场派对的邀请函,至关重要!
这家贸易公司按照要求准备好货物,满心欢喜地等着收款呢。
可谁能想到,在提交单据到银行的时候,竟然出现了问题!哎呀呀,这可急坏了他们。
就像你满心欢喜地以为会得到一个超级大惊喜,结果却发现有点不对劲似的。
对方银行提出,有些单据不符合信用证的要求。
这可咋整啊!公司的人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想办法。
他们和对方沟通,说这中间肯定有误会啊!“这怎么可能不符合要求呢?”他们争论道。
这不就跟你明明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别人却硬说不行一样让人郁闷嘛!
最后经过仔细排查,才发现是一个小细节出了差错。
哎呀,真是悔不当初啊!想想看,如果在一开始就像对待宝贝一样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不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啦!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信用证虽然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但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呀!我们可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待它,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可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所以啊,无论是商家还是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都要十二万分的小心,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哦!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呢!。
信用证典型案例
![信用证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1791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9.png)
信用证典型案例
信用证典型案例:
1. 2008年4月,上海A公司与新加坡B公司洽谈一笔70万美元的出口散货。
双方基本达成协议后,B公司提出,为减少银行费用,要求在收到A公司正本提单传真件5日内,电汇30%贷款,其余70%货款以信用证结算。
双方合同中约定,只有在T/T支付30%贷款后,B公司才能获得信用证下的提单等凭证;同时,在信用证中加列类似条款:Please release this set of documents to the applicant only upon the whole invoice Value has alredy been paid(including 30% Of invoice ,USD210000 has been prepaid to the beneficiary according to the Gontract by T/T)。
2. 某市中国银行分行收到新加坡某银行电开信用证一份,金额为100万美元,购花岗岩石块,目的港为巴基斯坦卡拉奇,证中有下述条款:(1)检验证书于货物装运前开立并由开证申请人授权的签字人签字,该签字必须由开证行检验;(2)货物只能待开证申请人指定船只并由开证行给通知行加押电通知后装运,而该加押电必须随同正本单据提交议付。
问:该信用证可不可以接受?
以上就是关于信用证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切实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出口人的欺诈,开证申请人应在开证申请书中详细、复杂地规定有关单据的每一细节,以证明出口人严格执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
”问:1、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开证申请人这样做,会对信用证中的主要当事人带来什么后果?3、信用证业务中,开证申请人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以避免出口人的欺诈呢?案例分析之二孟加拉的一家银行向新加坡的出口人开立不可撤销信用证。
之后,该信用证被修改:要求出口人提交的单据中包括由通用检验公司签发的商检证书。
当出口人拒不同意修改时,他被通知说:“如在单据中未包括商检证书,单据将被拒收。
”在出口人通过其银行向开证行提示未包括商检证书的单据时,开证行拒不付款。
为解决这个纠纷,开证行后来又决定:如货物与信用证条款一致,开证行将汇付货款。
货物抵达孟加拉后,检验人对货物进行了检验并报告说:“发票所列货物只有10%被装运”。
出口人及开证行分别向国际商会报告了此事,要求国际商会做出评论并回答开证行应否对此负责以及对应采取的行动提出建议。
请根据UCP及所学知识分析此案例。
案例分析之三信用证中有如下条款:(1)INSPECTION CERTIFICATE SHOULD BE SIGNED BY THE BUYER'S REPRESENTATIVE BEFORE SHIPMENT AND THE SIGNITURE SHOULD BE CONFIRMED BY THE OPENING BANK. (2)NOTIFY PARTY OF B/L WILL BE ADVISED LATER BY MEANS OF L/C AMENDMENT THROUGH OPENING BANK UPON INSTRUCTONS FROM THE APPLICANT. (3) BUYER'S CERTIFICATE STATING THAT HE HAS RECEIVED THE GOODS AT THE DESTINATION.(4)UPON RECEIPT OF BILL OF LADING AT ISSUING BANK, THIS L/C WILL THEN BE OPERATIVE WITH RESPONSIBILITY, SUBJECT TO PROVISION OF COVER BY APPLICANT.问:1、受益人可否接受这些条款?为什么?2、在实际业务中,还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条款,请予以列举。
案例分析之四我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一份上衣买卖合同,合同对货物的数量、质量及支付方式均做了明确规定。
其中数量条款为:绿色的200件、红色的400件,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方式。
合同订立后,买方B公司即通过该国银行开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
但信用证上规定绿色的为600件、红色的为600件,比合同中规定的绿色多了400件、红色的也多了200件,我方A公司收到信用证后,既没有要求客户修改信用证,也没有按信用证要求发货,而是按合同规定发运货物和制单。
在向开证行要求付款时,银行经审查发现单证不符因而拒绝付款。
我方不甘心遭受损失,因而诉讼至法院。
请依据所学知识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分析本案。
案例分析之五开证申请人在开证申请书上要求:受益人在装船后将2/3正本提单直接寄交开证申请人。
问:1、开证申请人提此要求的目的何在?2、开证申请人的要求会使开证行、受益人面临怎样的风险?你们认为:哪一方风险更大?3、如若开证行、受益人接受这一要求,应分别注意什么?美国一公司向印尼一公司购买一批香料,美国公司通过一家美国银行开出一张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
这张信用证通过一家印尼银行转交给印尼公司。
由于印尼银行未看清电文的要求,即:单据中包括一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人(EXPERTS)出具的品质检验证明书”而看成:由“一个检验人(EXPERT)出具的品质检验证明书”,所以在转通知时,把“EXPERTS”写成“EXPERT”。
当印尼公司凭上述单证(包括由一个检验人签署的品质检验证明书)向印尼银行交单议付时,印尼银行付了货款,并把单据转寄给美国开证银行要求付款。
但美国银行认为单据与信用证不符,拒绝付款。
不久货到美国,美国公司发现来货是以次货充好货,因而拒收货物。
由于美国银行以单据不符拒付,而美国公司又以货物不符拒绝收货并拒付货款。
事后,印尼银行在无法向受益人追回货款时,转向美国银行和美国公司要求付款,但均遭拒绝。
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国际惯例分析此案。
案例分析之七开证行(以下简称“A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其中提单的抬头规定为:“Made out to order of us”,该信用证经通知行(以下简称“B银行“)保兑后通知了受益人。
受益人在装货后交单给B银行,B银行议付后,将单据寄往A银行索偿。
A银行核对单据后确定存在一处不符点,决定拒收单据,并将单据退回给B 银行(对提单之类的单据未作必要的背书)。
B银行拒不接受不符点。
对此,B银行认为:尽管单据已经退回给了B银行,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们没有被退回(因为单据没有被背书给B银行)。
据UCP500的规定:……如果开证行未能退单给寄单行和/或保兑行,开证行将无权宣称单据不符合信用证条款和条件……。
因此,尽管早先提出过不符点,A银行必须付款或履行信用证。
请分析此案例(请特别解释本案例中银行的处理正确与否,并说明你们认为的正确处理方法)。
如果B 银行仅为议付行,而非保兑行,那么本案例的处理是否会有不同?在不同的价格术语下(譬如:FOB下和CIF下)是否会有不同?1.不合理在提单上背书是表明银行同意接受单据,因为A银行本身因为不符点而拒收了单据,那它就没有必要在提单上背书。
A银行的作法是符合惯例的。
根据《UCP600》第8条的规定,保兑行与开证行同样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保兑行已经接受单据,保兑行因此没有追索权。
如果开证行因为不符点而拒收单据,那些不符点是被保兑行忽略的,这样的后果应由保兑行负责,保兑行不能反过来让出票人/或善意持票人负责它在审核单据上的错误。
本例中作为保兑行的丁银行因未发觉单据的不符点,而错误地议付,它就丧失了对受益人(甲出口商)的追索权。
同时,由于开证行的付款依据是单单、单证一致,所以,丁银行也无从获得偿付。
最终损失的只能是丁银行自己。
如果B银行仅作为议付行,从票据角度看,除非议付行对信用证加了保兑,或者受益人在签发汇票时写明无追索权,议付行既然支付了价款买入了汇票,就成为该汇票的正当持票人,对出票人及其前手即享有追索权,因此B银行有对受益人的追索权。
在FOB术语下,不得已不符点交单,或者开证行自己判断为不符点的,有可能导致单据被拒付。
这样的事故中,首先要区分责任,判断开证行拒付是否有合理依据并符合程序,所谓合理依据,就是开证行提出的不符点应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或是否出于误会。
否则可通过国内银行回复解释申辩。
程序上,开证行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单证并一次性提出不符点,否则即使有不符点也无权再提。
确有不符点的,看看是否来得及换单,把修改正确的单证补交上去。
只要修改后的单据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提交到指定银行,且新提交的单据没有新的不符点,则视为单据不存在不符点,开证行必须付款。
但这种情况下必须争分夺秒。
此外,尽早安排出货也是预防措施之一,早出货早出单,就有活动的余地。
无法及时更改的,即可与客户联系,说明情况,请客户接受不符点。
多数情况下,客户也是通情达理的,毕竟是做生意,一般说来客户也等着收货,以便安排销售。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发生单据拒付的时候,要密切关注货物下落。
在信用证业务中,相关各方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货物有关的货物及/或服务,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证所涉及的单据尤其是作为货权单据的提单,使得信用证的当事人能够控制货权,对单据的买卖,就意味着对货权的买卖,所以《UCP500》规定,银行拒付后必须要么持单听候指示,要么将单据退还交单者,也即是说开证行拒付后不经受益人或议付行同意,不得擅自向开证行申请人放单,否则其必须付款。
另外,关注货物下落还可以了解到开证申请人是否已凭开证行的提货担保提取货物,凭保提货虽然构不成开证行拒付后必须付款的责任,但如受益人或议付行要求退单,然后向船公司索要货物,船公司因无法提供货物,必然转而找开证行,要求其履行提货担保项下的责任,则开证行信誉损失不说,还可能承担比货款更多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经向其说明已知客户凭其提货担保提货的事实,开证行往往会妥协付款。
此外,还有一些信用证事故,是一开始就因为信用证的条款不合理而埋下隐患的。
信用证操作中,有些条款表面看起来无伤大雅,实则暗藏杀机,需要格外警惕。
常见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软条款”。
“软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信用证中出现的某些可能令受益人在无过错情况下蒙受损失的条款。
“软条款”是外贸行业的俗称,并没有学术上的标准定义。
软条款本身并不违背《UCP500》原则,也不一定会给受益人造成损失。
其风险是潜在性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比如说一个典型的软条款:3份正本提单中,有一份直接寄给开证申请人。
我们知道,凭借一份正本提单,就可以提货了。
这个条款一经执行,就意味着客户可以在银行议付单证以前就径直去提货。
假如客户蓄意欺诈,或对货物不满意,此时就有可能有意挑刺拒绝赎单,信用证受益人即出口商面临财货两空的危险。
还有一些不大明显的软条款,如:货物须经开证人检验,出具检验认可报告方可付运,检验报告作为议付单证之一。
这个条款的风险在于,假如交货前因市场变化,客户有意毁约,则故意拖延检验,不出具检验报告,导致无法装运并提交单证议付。
软条款的表现形式虽然五花八门,但其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信用证在不同程度不同上丧失执行的独立性和不可撤销性。
也就是说,有了软条款的信用证,客户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单方面废止。
因此,外贸业务员应该炼就火眼金睛,学会识别“软条款”。
这其中有诀窍,就是牢记两个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