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讨论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讨论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一、认证指标体系
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四年制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
2.本标准提供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工程教育基本质量要求。
3.设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和师资为主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培养目标1.1 专业设置
1.2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2.学生
2.1 生源
2.2 毕业生
3.课程体系3.1 课程设置
3.2 实践环节
3.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师资队伍4.1 生师比4.2 师资结构4.3 教师发展
5.教学条件5.1 经费投入5.2 教学设施5.3 学术水平5.4 业界合作
6.教学质量6.1 培养质量评价6.2 社会评价
7.质量保证7.1 教学管理制度7.2 实施过程保障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指标内容
(一)培养目标
1.1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包括:
1.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的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
2.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如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或是服务全国;二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类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1.2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为了培养合格的未来化学工程师,满足现代工程师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申请认证专业必须具有明确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满足如下的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1.具有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4.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8.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竞争与合作能力。
(二)学生
学生质量既是专业办学条件之一,也是专业教育的结果。
2.1 生源
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适当的招生制度,保证足够质量与数量的生源。同时,还有满足学生扩展专业面向要求的措施。
2.2 毕业生
1.学校具有适当的就业指导措施,毕业生去向(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科研院所、企业等)分布合理,就业率高,学生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2.往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如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映。
3.毕业生通过注册工程师认证的情况。
4.典型优秀毕业生,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的毕业生。
5.反映毕业生质量的其他指标,如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各种比赛和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课程体系
教学培养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能够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3.1 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人文社科体系;数理体系;化学及生物基础体系;工程基础体系;专业基础体系;选修体系。各课程体系分述如下。
1.人文及社会科学体系(至少35学分)
人文及社会科学体系包括人文社科、外语、体育及其选修课。
(1)人文社科
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拓宽学生在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所了解并有正确的认识。
(2)外语
应注意加强听、说、写方面的训练并进行大量阅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应达到国家四级英语标准的水平,并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译、读、写、说的能力。其他外语语种也应达到相应的水平。
(3)体育
应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练,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要求大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专项体育项目学习和训练亦可设立选修课。
2. 数理体系(至少20学分)
(1)数学
数学课程可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工程数学也可分为两部分:工程数学(I)包括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等基本知识;工程数学(II)包括数理方程、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等。可分出层次,以适应不同方向和层次学生的需要。工程数学应强调应用。
(2)物理
物理课程包括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前者包括力学(含狭义相对论)、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后者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物理基础等。
3. 化学及生物基础体系(至少2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