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类身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究了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揭示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神经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和调节身体和心理过程的关键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神经系统控制着感觉、运动、记忆、情绪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神经系统对于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面对威胁或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
这些反应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心理上的情绪反应。
二、内分泌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激素是一种通过血液传递的化学信号,它们对身体的运作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如睡眠、饮食和月经周期等。
激素的分泌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温度和社会环境等。
三、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负责识别和清除外来的致病因子。
但免疫系统也参与到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
在情绪低落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免疫系统活性可能降低,导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同时,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如释放出一些具有抗压能力的化学物质。
总结起来,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和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健康。
生理心理学
1、决定论原则
2、外部刺激与脑内分析器对应原则
3、结构原则
(三)意义
1、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建立的重要自然 科学基础
2、开创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的先河。
(四)缺陷
1、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2、没有深入到脑的深部结构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2、Witte和Marroco(1997):尼古丁均可以减少周围无效提示所多花费的反应时,即增进注意的定位成分功能。而阿托品不能减少无效提示所花费的反应时,但却加快有提示时的注意反应,即增加注意的警觉成分功能。
二、去甲肾上腺素(NA)递质系统
主要来自蓝斑核
3种受体,即α1、α2和β 受体
3、1997年,Witte和Marroco在灵长类动物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可乐亭选择性地损害注意的唤醒机制,而对注意的定向功能无损。
三、多巴胺(DA)递质系统
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的细胞团
受体包括D1、D2、D3和D4
实验:Robert在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前额叶损伤导致其相应的DA系统功能减退,而DA减低可以导致工作记忆的受损。而纹状体DA减低则可以导致注意的转换功能的障碍
三、注意的网络学说
198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Posner
(一)警觉网络
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二)定向网络
定向网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三)执行网络
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2、1985年,Gold-Rakic发现大剂量的可乐亭(Clonidine)可以改善猴延迟记忆作业的成绩,但损伤猴的额叶后,可乐亭的这种作用消失;1998年,Coull的研究表明,额叶损伤的患者注意障碍与NAα2受体的拮抗剂一样可以导致注意目标的选择障碍,这两项研究可能说明,NAα2受体可能通过额叶的中介作用,对注意的警觉系统或者注意目标的选择发挥影响;
生理心理学
1、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可逆损伤(扩布性损伤、神经化学损伤、冰冻损伤)(3)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3、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异同:(1)相同:在研究对象上是基本相同的,都是探讨心脑关系的(2)不同:①研究方向上,生理心理学侧重于生理过程对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范围比较广;而心理生理学只要研究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对生理活动、尤其是对植物神经及其支配的内脏器官的影响,范围相对较窄。
②实验对象上,传统生理心理学多用动物做实验研究,很少用人作被试;心理生理学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人作被试。
③在实验方法和记录技术上,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多种方法和技术;心理生理学主要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身体反应的六种主要指标。
4、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5、顶叶损伤病人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被称为对侧疏忽综合症。
6、定向反射: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7、正诱导:指皮层某一区域的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兴奋过程;负诱导:指皮层某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抑制过程。
8、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的结构或装置。
9、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限)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这一能量刺激形式或种类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0、不同种类感觉的产生,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11、刺激的强度:可以通过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及其所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多少来编码。
12、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经常看到刺激虽然仍在继续作用,但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绪论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
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
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伤法●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
分为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
生理心理学
1.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揭示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心理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2.生理心理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伤法、刺激法、电记录法、生物化学分析法、分子遗传学法、脑成像技术。
3.电刺激法:用无伤害性的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以确定该脑部位的功能;或者在使用电流刺激脑的某部位时记录其他脑部位的诱发电位等,以推测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
4.化学刺激法:在脑的局部区域注射神经递质的激动剂等,观察它们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警觉网络--影响注意系统从而改善对目标的动作速度脑内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胆碱、5-羟色胺)5.注意的神经网络定向网络--调整注意焦点到目标区域,并限制对指向区域的信息的输入。
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执行网络--注意的目标选择并执行。
额叶的部分区域包括扣带回6.注意从其产生的方式上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敏感化:神经系统中一些特殊细胞对任何刺激都有反应,随着刺激强度增大,更多的细胞参与反应,若某较弱刺激持续作用,相应的神经元放电也7.神经活动过程的双重模型会增加。
习惯化:某刺激重复出现时,参与相应反应的神经细胞就会疲劳;随刺激的每次重复,细胞的反应逐渐减弱。
8.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某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只需要极小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这种能量刺激形式或种类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9.换能作用:感受器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有效刺激转换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1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
12.三级细胞:光感受细胞(视杆+视锥);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13.外侧膝状体: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通道;XYW通道;左右信息通道;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空间频率通道;运动方向信息通道;颜色信息通道14.视皮层功能柱:有相同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构成柱状。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客观现实作用于脑产生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的性质: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活动形式。
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2、近代的主要研究1791年,意大利Galvani提出神经冲动是电的论断。
19世纪30年代,Mvller提出“神经特殊能力”说。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患失语症病人大脑损伤区域1870年,Fritsch命名“运动区”17世纪,法国Descartes提出反射概念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4)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1)脑立体定位技术(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正确地找到欲要损毁或研究的脑部位,因而对脑结构特别是深部结构的定位是首要的问题。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便能有效地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
)(2)脑损伤法(脑损伤法包括以下几种: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称为不可逆损伤),并且,由于手术出血或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起更广泛的损伤,这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可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因此,它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观察追踪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一、大脑的基本结构大脑是生理心理学的核心,了解其基本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
大脑可以分为两个半球,每个半球负责不同的功能。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语言、记忆和决策。
脑干和下丘脑是大脑的其他重要部分,负责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体温调节。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三、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知觉是指我们如何解释和处理这些感觉信息。
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
四、记忆记忆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关键主题。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我们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而长期记忆是指我们长期存储信息的能力。
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学习和记忆信息。
五、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情绪是指我们对特定事件的反应,如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
动机是指我们追求特定目标的原因。
了解情绪和动机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感受和行动。
六、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七、药物和心理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药物可以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了解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治疗心理障碍。
八、跨学科研究生理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引言概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生理与心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延续前一篇文章,继续探讨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讨论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学习与记忆和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正文:一、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1. 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和皮肤的作用。
2. 感觉与感知的差异,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3.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基础,包括感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和大脑中负责感知的区域。
二、学习与记忆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输入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等步骤。
2. 记忆的类型,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并探讨海马和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
3. 生理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以及它们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情感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神经结构,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2. 情感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如情绪的调节作用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3. 动机的生理基础,如奖赏系统和多巴胺的角色,以及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自我意识和注意力。
2. 无意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如隐喻和失忆症等。
3.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无意识过程对决策的影响。
五、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1. 睡眠的生理过程和不同睡眠阶段的特征。
2.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症。
3. 梦境的定义和理论,如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和反映性梦境理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心理学是一个多领域的学科,涵盖了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感、动机、意识、无意识、睡眠和梦境等方面。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命题,以实验研究为基本方法,试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掌握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绪、语言等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科研文献。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分类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2、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二)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1、视觉的生理机制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视觉通路和视觉中枢颜色视觉的理论2、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声音定位的机制3、躯体感觉的生理机制皮肤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深部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4、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神经基础知觉的组织原则(三)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1、学习与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新皮层在记忆中的作用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3、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基因表达与学习记忆(四)情绪的生理机制1、情绪的分类和表现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2、情绪的神经基础杏仁核在情绪中的作用下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前额叶皮层在情绪中的作用3、情绪的神经化学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情绪神经肽与情绪(五)语言的生理机制1、语言的神经基础语言中枢的定位语言的单侧化优势2、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语言产生的神经机制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六)意识的生理机制1、意识的概念和特征意识的不同层次意识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测量2、意识的神经基础大脑皮层的广泛激活与意识丘脑在意识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讲解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生理心理学——精选推荐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绪论一、生理心理学概述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1)二元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身心是相互分离的,身体由普通物质构成,但心灵不是;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古希腊:柏拉图 17世纪:笛卡尔(2)一元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均由物质和能量组成,心灵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唯物一元论。
*我们大多相信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通过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解释知觉、思维、记忆、行为等(3)还原论是一种方法论,将复杂的研究对象细化为最小单位来探索。
例如:把脑的高级功能还原到细胞、分子水平。
(4)整合论用全局观点来整合还原论取得的微观结果。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试图以脑内的生理学事件来揭示心理现象。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3)研究任务研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过程中,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机制。
3.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2、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1、神经系统的解剖姿势及方位术语(1)人的解剖姿势:人体直立,面部朝前,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拇指朝向远离躯体的一侧。
(2)三个平面:*冠状平面:冠状平面也称额状平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相垂直,把身体或脑子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水平面也称横切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及冠状平面皆成直角,把人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矢状平面:矢状平面也称正中平面,它把身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而与正中平面相平行的任何平面都称为矢状平面,也称为旁矢状平面。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膜定义:脑和脊髓周围的保护性鞘结构,包括三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缝隙是蛛网膜下腔。
腔内循环着脑脊液。
整个脑悬浮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起保护作用。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端脑大脑皮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前脑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杏仁核、屏状核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间脑丘脑下丘脑 中脑顶盖上丘四叠体下丘被盖 网状结构脑干后脑后脑小脑 脑桥末脑延脑 *端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或行为学等神经科学有密切关系。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①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②从科学角度阐明各种心理现象,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③研究人类科学的四大问题之一---智力的产生必须依赖于生理心理学;④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思路。
例如Marr受到Warrington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报告启发创立了视觉计算理论;⑤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增进人类身心健康。
4、边缘系统:大脑内侧面深处的边缘,由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相关的组织构成统一的功能系统,即边缘系统。
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内分泌、性、摄食、学习、记忆、情绪等活动。
5、基底神经节: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
6、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7、胼胝体:在脑半球底部,主要传递两半球之间的信息,对两半球的协同活动有重要作用。
8、大脑皮质的分区及其功能:布鲁德曼(Brodmann)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按照功能的不同,目前一般都将大脑皮质分为几大功能区: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和联合区。
功能:①感觉区:接受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加工。
②运动区:主要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调节身体的姿势、位置及身体各部的运动。
③语言区:对一般人来讲,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左半球。
目前发现的语言区主要有:a、运动性语言中枢:控制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
此区受损,病人不会讲话,发生“运动性失语症”;b、听觉性语言中枢:与理解、记忆口头语言有关。
此区受损,病人不能理解口语,也不能重复刚听过的句子,引起“听觉性失语症”;c、视觉性语言中枢:也叫阅读中枢,与视觉中枢配合理解书面语言。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
2、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是脑细胞的有组合的整体活动。
3、脑组织的检查包括三个步骤:(一)固定(二)切片(三)染色4、脑损毁术包括:(一)吸出法(二)热烙(三)电损毁法(四)药物损毁法第二章:脑主要考填空题和单选题。
第一节:脑的概观P35-361脑接受心脏流出的血液总量的20%2有两套动脉给脑供血:(一)颈总动脉(二)椎动脉:沿脊椎两侧上升进入颅底。
在脑干的腹侧,合并成为一条基地动脉,其分支供给大脑半球的后部和脑干的血液。
在大脑的底部,颈动脉和基底动静脉连接成为韦利斯氏环(概念掌握)。
血管的这种连接使脑的供血有了更好的保障。
因为任何一条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受伤或被堵塞,由于这个环路的存在,都不会严重影响脑的任何部分的供血。
第二节:脑膜1脑膜共有三层P38:外:硬膜,厚而硬。
中:蜘网膜,形似蜘蛛网,软似海绵。
里:软膜: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
第三节:脑的解剖部分P44-451 脑的解剖部分和大脑皮质2 边缘系统(概念掌握)P47边缘系统包含着几个相互联系着的结构。
扣带回、海马结构、杏仁核(团)、隔、前丘脑、乳头体。
前丘脑、乳头体属间脑部分,不属端脑。
但一般总是把他们算做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边缘系统的功能涉及到情绪行为、动机、记忆等过程。
边缘系统的意义:边缘系统的出现给脑干的板定行为增加了更多的实适应性,这就是说,它可以受到情感和情绪的策动,更有效地反应危及生存或有利于生存的情景刺激。
3 基底神经节P47-49基底神经节是包在大脑皮质里面的几个大的神经细胞集团,包括其头部成为侧脑室底和外壁的尾状核,在出入大脑皮质的巨大纤维束――内囊外侧的豆核状,豆状核分为两部分,内部称苍白球,外部称壳核。
这些核间有许多神经纤维穿行,切面呈灰白间隔的纹状,所以合起来总的称为纹状体。
处于尾状核尾端的杏仁核、屏状核也包括在基底神经节的系统中,它是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系统共有的。
生理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它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与变化规律。
它首先由威廉.冯特提出。
二、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生理心理学是以高等动物为实验对象,采用有创性实验技术,并采用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理论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的分支学科。
心理生理学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参数为自变量,记录和分析生理参数随心理认知活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机制,而心理生理学研究生理参数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关系,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传统方法(自己了解)2.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此方法是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2.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此方法是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18F或15O),在脑区域性代谢率,以此作为脑认知功能的生理指标。
3.无创性脑生理成像技术:脑电图(EEG)和脑磁信号分析技术。
脑电信号反映出大脑皮层与深层之间的功能变化,脑磁信号反应大脑表面切线方向的功能变化。
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脑磁图(MEG)的共同特点是时间分辨率较高,但是空间分辨率差。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一、视觉的生理基础(了解)二、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与编码(详见课本P35-P37理解后记忆)传导路径:外界光线—瞳孔—折光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视神经—视交叉—左、右视束(小部分纤维到中脑上丘,光探究反射等)—外侧膝状体——枕叶17区—视觉。
三、功能柱在大脑视觉皮质中,具有相同视功能特性(相同图像特征选择性和相同感受野)的皮层细胞,以垂直于大脑表面的方式排列成柱状结构,被称为视皮层功能柱。
生理心理学
学科性质: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生理心理学的对象及任务:对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研究,重视行为的控制研究。
研究的任务和(学习)意义:促进心理学模式转变,提高心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活动是脑还是心的功能2是脑和心合作功能3关于精神和物质的属性4大脑的功能与心无关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受器活动而产生的最原始的主观映象。
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与嗅觉、躯体感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复杂过程,包括非随意注意、选择或集中注意以及注意的维持与调节过程。
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精神病:是一些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精神病学:是专门研究精神病的诊治及其病理机制。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一切机能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传统生理心理学方法:是以低等动物,如大、白鼠为主要实验对象。
分子神经生物学:是20世纪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它从分子水平上解释神经信息传递和神经组织代谢的许多复杂机制,为人类探索大脑奥秘打开一扇大门。
视觉(系统):由眼、视神经、视束、皮下层中枢和视皮层等部分组成,实现着视觉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等三种过程。
视觉信息的产生:眼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
随意性眼动:包括共轭运动和辐辏运动。
共轭运动,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
辐辏运动包括辐合和分散。
辐合,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
分散,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
视网膜的信息传递:视网膜分为内外层。
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05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opsychology开课学期:3学时(理论+实践):48(40+8)学分: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1、卡尔森著苏彦捷等译,生理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2、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生物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葛詹尼加等著,周晓林等译,认知神经科学一关于心智的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
它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属于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重要的功能,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就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各种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致力于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特别是脑机制)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不仅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还研究人的本能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生理心理学》的任务使心理学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心理现象、本能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为学习其他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behavior. Physio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hysiopsychology belongs to basic psycholog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subj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system.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Centering on the brain,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mind andbehavior,especially the Neural mechanism.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not only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Physiopsych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The task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physiopsychology 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stinctiv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learn the other courses of psyc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理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化学通路理论
20世纪60年代兴起,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和荧 光生物化学技术研究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活动, 发现: 大脑中存在化学通路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以电化学的方式进 行,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传递的方式进行
当代神经科学理论
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研究热点,它利用认知科 学和神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认知过程 的脑机制,比如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神经化学方法
用于判断脑内大量物质的位置。 可以定位分泌某种神经递质的神经元
–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肽或蛋白质 –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定位负责物质合成的酶
也可以定位神经递质的受体所在的神经元
– 放射性配体的放射自显影定位 –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受体
遗传学方法
研究遗传基因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双生子研究 寄养子研究 靶突变
– 微电极记录:记录单个神经元电活动 – 粗电极记录:脑电图(EEG),记录特定脑区大量神经 元的整体电活动
脑磁图描记法(MEG) 脑代谢记录:2-脱氧葡萄糖(2-DG)
– – – – – 放射自显影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 磁共振成像(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毁损法 神经活动的记录及诱发 神经化学方法 遗传学方法
实验毁损法
实验毁损法:损毁部分脑区后评估动物的行为, 是研究脑功能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脑损伤的行为效应评估
解释脑损伤结果: – 必须非常谨慎。 – 大脑所有区域都是相互关联的事实使损毁研的解 释复杂化。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自然哲学理论 二、脑机能定位理论 三、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五、化学通路学说 六、当代神经科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性质1、概念: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研究对象: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
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
用标志脑机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
3、性质: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技术2、干预脑功能的手段:手术损伤法、刺激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3、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4、常用的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注:干预脑功能的手段:研究脑功能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脑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实验切除术(experimental ablation)。
A. 吸出法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原理:用神经毒剂或化学阻断剂来干扰脑内蛋白质,核酸或其它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来导致脑机能失调。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非暂时脑损伤(可逆性脑损伤);D.冷冻法:原理: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º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
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脑的电活动的获得:直接获得——脑电图间接获得——脑成像技术三、fMRI、ERP的优势及局限性fMRI优势:无损伤,空间分辨率高;局限性:时间分辨率不足。
ERP优势:无损伤且较易获得,时间分辨率较高;局限性:空间分辨率不足。
四、脑机能定位学说的代表人物:1861年,Broca区发现;1874年,Wernike区发现。
脑功能的整体学说——等势学说的代表人物:科学的脑生理学创始者佛卢龙;Jackson认为,对于脑组织来说,从它的结构水平出发要比部分定位出发更恰当;Monakow(1914)、Head (1926)和Goldstein(1927、1934、1948)等杰出的神经学家所继承和发展。
他们都承认基本的感觉(皮肤感觉、听觉、视觉)和运动机能是有定位的,但高级的心理机能是很复杂的,不能局限在皮层哪一区域。
五、鲁利亚的三大功能系统:一是调节大脑觉醒水平和维持适当紧张度;二是接受、加工和分析来自外部和内部环境感觉信息;三是计划、调节和执行不同复杂活动。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机制一、感觉系统包括: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感觉通路-感觉中枢感受器--指探测某类物理事件的特殊神经元感觉换能--感觉刺激转化为感受器电位的过程感受器电位--在物理刺激的诱发下,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分级慢电位。
二、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1.瞳孔反射(papillary reflex),也称光反射(light reflex)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就是瞳孔反射。
分直接和间接瞳孔反射。
2.瞳孔一皮肤反射(papillary-skin reflex)身体任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3.调节反射(accommodation reflex)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
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三、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1.随意性眼动共轭运动(Conjugate eyemovement)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辐辏运动 (Vergence movement)双眼协同运动保证物体图像都落在两视网膜的对称部分。
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2.非随意地眼动观察一个复杂的客体时,眼睛会很快进行眼跳(Saccades),扫视的幅度可大可小,决定于景物的特征和观察要求。
每次扫视持续的时间可在10-80毫秒之间。
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Fixation),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
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Microtremor),其频率为20-150赫兹,微颤幅度为1-3分弧度。
3.眼动中枢:眼动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层和小脑也存在眼动的高级中枢。
四、空间编码理论1.三个层次的视觉中枢:2.视皮层上三种细胞的感受野形状四、功能柱(Function column)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两种功能柱理论:特征提取功能柱、空间频率功能柱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A . 方位柱; B .眼优势柱; C .颜色柱。
五、音色是人耳对复合音中各种谐音成分总和起来的主观反应。
声音的物理属性:振幅(声压)、频率、波形。
声音的心理属性:响度、音调、音色六、部位原则(空间构型:同一组神经纤维上中按空间排列组合)—基本观点:耳蜗基底膜的排列类似于钢琴的弦,不同频率的声音兴奋基底膜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耳蜗底部受损时高频听力受损,耳蜗顶部受损时低频听力受损)。
频率原则(时间构型:同一根神经纤维上中按时间程序进行不同组合)—基本观点: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与之相同的神经元单位的发放。
七、锁相--时差编码(以两耳的听觉差为基础,是由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声源空间定位效应)。
锁相机制:神经元仅在声波某一时相时改变单位发放频率, 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机制。
时差效应:由于两侧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锁相机制,只能一侧神经元增加单位发放频率,从而造成两侧神经元单位发放的不对称性,对声源给出准确的空间定位。
第三章知觉的生理机制一、失认症(agnosia):无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
损伤部位: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根据感觉通道不同分为: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躯体失认症。
二、视觉失认症(统觉性失认症)损伤部位:V2区皮层及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
主要表现:不能通过眼动机制连续获得外界复杂物体的多种信息,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
面孔失认症熟人面孔失认证:主要表现:不能凭面孔辨认亲人;损伤部位:枕、颞叶间联系。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主要表现:无法分辨陌生人;损伤部位:枕叶或右顶叶皮层运动觉失认:V5区的损害会造成运动盲(Akinetopsia)。
三、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特异性知觉区:枕外侧复合区(LOC)——物体识别梭状回(FFA)——面孔知觉区旁海马回(PPA)——位置知觉区纹外视皮层(EBA)——身体识别区四、面孔识别编码熟悉人面孔编码:结构码、身份语义码、姓名码;陌生人面孔编码:图形码、视觉语义码;普遍而共同的加工是并行处理,也有有顺序的串行加工过程。
ERP的研究发现:面孔认知比非面孔认知加工更复杂(双关图,P2潜伏期长),熟悉人面孔负载较多信息,左侧脸信息较多(熟悉正面、左侧脸诱发高幅P3,右侧脸低幅P3);两张照片不匹配时,左、右两侧顶、颞区诱发出较高幅的N4对猴:熟悉人和猴照片比球的照片诱发更高幅的P3,比陌生人和猴照片,还诱出更明显N4 ERP潜伏期及幅度发生显著变化,表示大脑对其的加工和处理过程越多—面孔与非面孔:P2潜伏期增长(面孔)、熟悉人与陌生人:P3高幅度(熟悉人)、面孔匹配与否:N4高幅度(不匹配){各自诱发什么波?}N1波(N表示负电位,1表示潜伏期是100毫秒),常被看作注意参与水平的指标,全神贯注注意知觉刺激、分散注意和不注意条件下,N1波波幅依次下降。
P3(P表示正电位)成分与刺激的理解与分类有关,是ERP的主要内源性成分。
是研究人类认知活动脑机制的有力工具。
第四章注意的生理机制一、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的复杂过程,包括非随意注意、选择或集中注意以及注意的维持与调节过程。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注意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由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二、注意的4个亚成分:注意定向:方向性定位选择注意:使某个刺激优先得到加工分配注意:分配给两个以上刺激维持注意:一定时间内集中在一个刺激上三、注意的实质与成分Mirsky的划分:1.集中2.执行3.维持4.稳定5.转换6.编码注意的功能分区(Posner网络学说:)(1)警觉:与右半球顶叶额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2)定向:与顶叶、额-顶交界区域和胆碱能系统有关(3)执行控制:与前扣带皮质、前额叶侧面和多巴胺系统有关四、多巴胺递质系统多巴胺的作用:1.DA影响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发挥抑制或兴奋作用;2.与工作记忆有关;3.多巴胺分泌增加,潜抑制降低。
五、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朝向反射非随意注意(被动注意):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引发的不由自主的注意过程(被动非选择性注意过程),是意识控制之外的自动加工过程。
朝向反射: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眼、耳)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探究其性质及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射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率、血压、血容量、呼吸、皮肤电—植物性神经功能肌肉电活动、骨骼肌张力—神经系统的间接生理指标脑电活动—脑功能状态的直接生理指标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是对不同性质或一定范围强度的非特异性反应。
刺激模式在朝向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朝向反应的生理基础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索科洛夫六、N100 和N200成分常被看作对刺激进行感觉分析的指标。
N200: N2a(不匹配负波,MMN)、N2b-P3a(MMN的后继成分,伴随则出现朝向反射,反之则无)(什么意思?)P200和P300成分则表明个体开始注意到刺激。
研究表明当个体注意分散时,这两个成分通常比较大 .P3表示潜伏期是250-500毫秒(新异刺激额叶)。
七、新异刺激的意义1.入侵者、威胁2.环境改变3.机遇4.尚未形成适应性的条件反射第五章性行为的生理机制一、胎儿睾丸受孕后7周开始分化(卵巢12周)。
二、性二形性行为(sexually dimorphic behavior)雌性和雄性动物在不同形态、不同环境条件下所发生或产生的不同几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