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
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臻完善和严密。
但毋庸置疑,伴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其迷离性和陈旧感,从而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和不足。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
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呆滞性;教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使学生对写作倍感腻烦。
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多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写作的材料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因为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题材都源于我们平常的日积月累。
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事物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材料。
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要经常写总结,比如每周都要总结一下自己这七天积累的知识,以加深印象,等以后用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本。
如学生在《走进库尔勒》的习作中,我班的学生就能灵活运用想象,特别是学生李妍蓓,她把库尔勒比作一条鱼,从空中俯视,把石化大道及其向北延伸的道路看作是整条鱼的脊髓,再把孔雀河看作是鱼身和鱼尾连接的地方,这样就很形象了。
鱼身的那部分是库尔勒的中心区,也是库尔勒最繁华的地方,而鱼尾部多是居民区。
正因为李妍蓓同学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材料,发挥了自己神奇的想象,为自己习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文章生动有趣极了。
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看课外书,多阅读课本及课本以外的书籍。
二、注重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活动也凭借语言进行。
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导语:对于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各位老师需要认真阅读一下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章,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看了很多研究的文章和经验介绍后,我觉的搞好作文教学的研究工作,首先要有一个规范的共识,否则只能是“各自为战,天下大乱”。
所以我尝试从基本的内容开始去解答一些问题。
一、作文教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是什么?1、作文教学研究的对象关于作文教学研究的对象,我只想说:我们应该“把作文当作文”来研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看到很多老师在介绍经验时,经常把作文训练的目标定在“教学生做人”上。
(我不反对作文教学要体现出育人的内容——尤其是汉语本身的有承载文化内涵方面的要求。
)但我们要看到教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多数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时没有到意识到二者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内容落实上“教学目标”往往被“教育目标”所取代!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被“思想意识”所取代。
可能会有老师问:只研究写作技巧,那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怎么体现呢?我要说,要先有“文”,“道”才能有依附的对象;没有“文”,“道”只能是玄而又玄的空言。
同样在作文训练中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作文本身的规律,实际上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因为人文精神的实质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践中。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作文作为一种文字的运用,它有自身的规律,你可以在运用这个规律的时候加入育人的内容,但这个规律本身和育人的理念无关。
2、作文教学研究的内容我理解作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应该是找到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因素影响的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是人的认知规律。
这种规律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学习而掌握的,而且这种规律不会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掌握。
比如说,有两个人,其中一个略懂电脑,另一个是电脑高手,两个人对电脑知识的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两个人打开电脑的过程却是相同的。
以读促写、读写相融——初中语文以阅读促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读促写、读写相融——初中语文以阅读促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摘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鉴赏、模仿和创造探寻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语言运用、教学、策略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领域。
2022年新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言运用是新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中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中学语文学科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阅读课,一是作文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学习语言是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也曾有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模仿十分重要,从阅读中通过模仿写作文可以让学生读得更好,写得更好。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鉴赏、模仿和创造探寻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现将自身感悟总结如下:一、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养成随时圈划、批注的习惯,把文章语言的生动优美之处以及在表情达意时的准确传神之处,随时记录下来。
批注能把读、思、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解读文本,融入思考,呈现于笔。
2、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
例如:《红岩》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比较多,所以我们采用了多人物事件归类的方法,创建思维导图。
《格列佛游记》,按照地点的转换,创建思维导图。
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
【 关键 词】中 学语 文 读 与 写 结 合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i 0 0 9 -5 3 4 9( 2 0 1 5 )l 1 —0 1 5 7 —0 1
在 中学语 文 教学过 程 中 ,阅读 与写 作是 教 学的 主要 内 容 ,并且也是学 习其他科 目的重要手段 与工具 。其 中,阅读 是 写作 的前提与素材 ,写作是阅读 的创造 与升华 。在语文 教 学过程 中,阅读与写作 是必不可少 的组 成部分 。所 以,在 开 展语 文教学 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 阅读 与写作的渗透 ,这样 才 可 以取 得 更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的语 感能力时 ,就可 以开展一些听故事谈感情 、参加 活动写 心得等训练活动 :在 培养学生 口语表达 能力 、敢 于发言时 , 就 可 以开展一些趣 闻介 绍、课前演讲等教学活动 ;在 培养 学 生课 外阅读兴趣 以及看 书习惯的时候 ,就可 以开展 一些读 书 统计活动 ,让学 生对 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相 关的统计 , 并且进行一定 的分类 ,通过这样 的方式 ,还 可以培养 学生的 动笔能力 ,进 而养 成: 写作 的习惯 。在平 时生活中,也可 以要 求 学 生 写 日记 、写 影评 、 写 心 得 、 趣 事 见 闻等 , 这样 就 可 以 充 分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同 时 也 引发 了学生 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 ,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效 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
l 总 第 3 7 0 期■ ■ 圆 ■ ■ _ ■
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
陈 怀 忠
( 福建省德化 第六中学
福 建 德化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发布时间:2022-06-17T08:40:09.58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2月第4期作者:苏润涵[导读]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以写促读思想苏润涵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 731300摘要: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以写促读思想,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抓住学习的关键,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这需要教师基于语文教学理清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以读读写,以写促读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以读辅写;以写促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言:进入高中之后语文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既能够掌握语文高考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也能够基于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感受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感。
在这样的理念下促进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采用以读辅写,以写促读策略是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提升的不二法门,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与此同时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的展开阅读活动,进行有意识的阅读积累,从而弥补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
基于这样的特点开展以读辅写和以写促读教学策略, 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综合素质同步发展。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分析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一、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
就高中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能够有效积累语文知识,通过一定程度的积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创新研究
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 文本 ,并进而开展探 究性 的网络系列
活动 。
二. 写作方案 1 、兴趣 主题 写作 。就是 从学生 的兴趣 出 发 ,选 定某 一 主题进 行协 作 。学生开展主题写作的时候可以利 用各种信息 。找到各种 各样 的相关 资 料 ,再进行讨论 、整理后 展开写作 பைடு நூலகம்
课题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故事性强 ,有很大的吸引力 ,阅读速 度 自然加快 ,读后掩卷而思 ,也有不
少可 回味品评的东西。因此 ,这种浏
览性阅读训练是必要的,会扩展学生 的视野 ,提高阅读兴趣 ,养成博览群
书的 良好习惯。
虽然是 同一主题 ,但由于兴趣 与角度 不 同 ,写作 形式 多样 ,写 作 内容新 颖 、丰富。兴趣主题 写作 , 使学生 在 各种材料的整合中 ,确定了航标 ,正
查研究 ,分析和处理信息 ,达到理解 阅读 对 象 的 目的 ;或 通过 反复 的 阅 读 ,朗读 , 达 到感悟 阅读对象的深刻 内涵的 目的。教师在指导 阅读时应注 意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 创设实现 自主 探究学习的氛围。 探究性 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宜 以自 读 、自悟为主。常用 的 自 读 、自悟 的
读一本名著 ,就是和一个崇高灵 魂的对话 ,一部好书 、一篇好文章可 以丰 富学生 的精神世界。让他们 产生 对真善美 的向往 ,让他们受到高尚情 操与趣 味的熏 陶,这为孩子们的未来 人生打好 了底色 。所以 , 课 外阅读是 学生发展个性 、陶冶情操的需要。 课外阅读 。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 丰富的素材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 培养和提高 。为此 ,研究新 形势下尤 其是 网络环境下初 中阅读与写作这~
中学语文教学新思路: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统一--以朱自清《春》为例
| |
I
‘
缮
— —
以朱 自清《 为例 春》
◎四川 / 蔡庸礼 ◎湖南 / 徐德木
在语文教学 中, 和作文既 阅读 是重点也是难 点 。长期 以来 , 阅读 和作文 “ 分而治之 ”教材上 的课文 , 主要 成 了训 练 学生 阅读 能力 的范 文, 而没有 把它 当作学生 学习写作 的摹本。 这不 能说不是语文教学 的 大失误 。那么 , 能否将 阅读 与作 文教学有 效统 一起来 呢?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说 :夫 “ 缀文者 情动 而辞 发 ,观文 者披 文 以人情 , 沿波讨 源 , 幽 必显 。 ” 虽 ① 要想把 阅读 与作 文教 学统 一起 来 必须解 决一 个 问题 : 文者 ( 缀 即作 者) 动而辞发( 文 ) 情 行 的过 程 有 没有一 个普 遍 的规律 。 如果有 , 观 文者 ( 即读 者 ) 可 以沿 着作 者 的 就 写作 思 路 “ 文人 情 ” 这 样 学 生 披 , 既能把 握文 章 的思想情 感 ,又 能 建 构 写作 思 维 、 法 , 谓 “ 方 可 一箭
课 堂阅读教 学中我们常常千方百
计 、 绞尽 脑 汁地 通过 对一篇 篇课
文静 态的肢 解 生找 到一把
能 开 启 所 有 文 本 大 门 的 万 能 钥
养、 渊博的专业知识 、 高超的教 育 教 学 艺术 ,在 教 学 中形成 师 生双 方 的情 感沟通 与 心智 互动 ,让 情 感 唤起 情感 , 互动促 进 交流 , 让 帮
是 不是像这位 同学所说的那样。
师 :请 同 学 朗读 第一 段 ) ( 第
一
段 写什 么呢 ?
术魅 力和 生命 力的枯 萎 。 因此 , 教 师应 充分利 用 自己高 尚的人格 修
《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阅读书目
《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阅读书目一、于漪(1929—,上海)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于漪著:《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于漪著:《于漪文集第四卷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于漪著:《于漪文集第五卷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于漪著:《中学作文教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6、于漪著:《于漪老师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于漪著:《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8、于漪著:《作文讲评五十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9、于漪,陈军著:《智慧的源泉:于老师谈现代文阅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0、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编:《于漪教案选:特级教师教案选 1》,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11、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2、于漪著:《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3、于漪著:《语文教苑耕耘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二、丁有宽(1929—,广东)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丁有宽等著:《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刘达中,李学明主编:《丁有宽教育思想与实践. 卷一, 爱心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4、刘达中,李学明主编:《丁有宽教育思想与实践. 卷二, 薪火传承》,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5、刘达中,李学明主编:《丁有宽教育思想与实践. 卷三, 述评与报道》,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6、丁有宽编著:《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7、丁有宽著:《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8、丁有宽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上、下),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2.9、丁有宽著:《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010、丁有宽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198511、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教材编审室编:《丁有宽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研究论文选》,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012、丁有宽著:《我与顽童》,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13、吴惟粤编著:《教育专家丁有宽》,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三、钱梦龙(1931—,上海)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钱梦龙著:《我和语文导读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邹贤敏主编:《钱梦龙:导读的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四、蔡澄清(1934—,安徽):1、蔡澄清著:《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蔡澄清著:《我的语文教学观与方法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潘纪平主编:《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蔡澄清等著:《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蔡澄清等著:《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6、蔡澄清主编:《中学阅读训练举隅》,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7、蔡澄清等编著:《教会你观察和作文》,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8、蔡澄清,陈军著:《积累.思考.表达 : 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出版社1990年版五、宁鸿彬(1936—,北京)1、董明旺主编:《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宁鸿彬著:《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宁鸿彬著:《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4、宁鸿彬等著:《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宁鸿彬著:《宁鸿彬文选》,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6、宁鸿彬编著:《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7、宁鸿彬著:《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8、宁鸿彬,郭外编著:《写作100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9、宁鸿彬,郭外著:《听和说的技巧》,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六、洪宗礼(1937—,江苏)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洪宗礼与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潘纪平主编:《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洪宗礼著:《洪宗礼文集. 1, 语文教育“链”》,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4、洪宗礼著:《洪宗礼文集. 2, 引导的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5、洪宗礼著:《洪宗礼文集. 3, 语文教材编制创新》,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6、洪宗礼著:《洪宗礼文集. 4, 中外母语教材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7、洪宗礼著:《洪宗礼文集. 5, 思维训练教材建设》,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8、洪宗礼著:《洪宗礼文集. 6, 虔诚的教育者》,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9、洪宗礼著:《洪宗礼语文教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10、洪宗礼著:《语文人生哲思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11、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十卷本PDF),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12、洪宗礼,程良方编著:《写作与辩证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13、洪宗礼,程良方编著:《中学生思维训练》,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714、洪宗礼,程良方著:《高三作文系列训练》,文心出版社, 198615、袁振国主编:《这就是教育家:品读洪宗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16、东缨著:《从教师到教育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七、李吉林(1938—,江苏)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李吉林著:《情境教育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李吉林著:《美•智•趣的教学情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4、李吉林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李吉林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6、李吉林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八、支玉恒(1939—,河北)1、支玉恒著:《支玉恒老师教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支玉恒著:《小学语文教学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九、于永正(1941—,江苏)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于永正与五重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于永正著:《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3、于永正,潘自由著:《于永正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于永正著:《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5、于永正著:《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6、于永正著:《于永正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7、于永正著:《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十、赵谦翔(1948—,吉林)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赵谦翔与绿色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赵谦翔著:《赵谦翔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3、赵谦翔著:《绿化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十一、魏书生(1950—,辽宁)1、魏书生著:《教学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2、魏书生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龚春燕等编著:《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4、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5、魏书生著:《教案、教学纪实选》,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6、魏书生著:《学生实用学习法》,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7、魏书生等著:《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8、龚春燕,林允舒,杨勇编著:《教学艺术 : 教育专家魏书生谈课堂教学》,漓江出版社2010年版9、龚春燕,付芝安编著:《教学艺术 : 教育专家魏书生谈学习指导》,漓江出版社2010年版10、魏书生著:《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魏书生著:《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魏书生著:《好学生好学法 : 教育专家魏书生教育教学》,漓江出版社2010年版13、魏书生著:《为师从教不可不听的演讲》,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十二、余映潮(湖北)1、余映潮著:《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余映潮著:《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3、余映潮著:《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4、余映潮著:《余映潮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5、余映潮著:《怎样学语文》,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十三、高万祥(1954—,江苏)1、高万祥著:《高万祥与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2、高万祥著:《语文的诗意》,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3、高万祥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高万祥著:《我的教育苦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高万祥,徐飞著:《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6、高万祥等编写:《议论文写作技巧》,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十四、李镇西(1958—,四川)1、李镇西著:《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李镇西著:《做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精华.修订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4、李镇西著:《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十五、程红兵(1961—,上海)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程红兵著:《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程红兵教育教学智慧》,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3、程红兵著:《创新思维与作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程红兵著:《做一个书生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程红兵著:《程红兵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6、程红兵主编:《新语文课程论》,上海三联书店, 20087、程红兵著:《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68、程红兵著:《教师的人格魅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程红兵著:《心听校园》,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十六、韩军(1962—,北京)1、韩军著:《听韩军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十七、王崧舟(1966—,浙江)1、王崧舟著:《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王崧舟,林志芳著:《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王崧舟著:《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王崧舟著:《听王崧舟老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十八、窦桂梅(1967—,北京)1、窦桂梅著:《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窦桂梅著:《窦桂梅的阅读课堂》,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4、窦桂梅著:《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方法》,漓江出版社2010年版5、窦桂梅编著:《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6、窦桂梅著:《跟窦桂梅学朗读》,长春出版社2010年7、窦桂梅著:《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8、窦桂梅著:《梳理课堂 : 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9、窦桂梅著:《和教师一起成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0、窦桂梅著:《激情与思想》,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1、窦桂梅著:《为生命奠基 : 窦桂梅教育文丛》,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2、窦桂梅著:《回到教育的原点 : 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十九、郑桂华(1969—,上海)1、郑桂华著:《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3、郑桂华编著:《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4、郑桂华著:《初中生作文十日谈》,东方出版中心, 2001二十、干国祥(1969—,浙江)1、干国祥编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2、干国祥著:《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二十一、郭初阳(1973—,浙江)1、郭初阳著:《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郭初阳著:《颠狂与谨守——课堂实录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郭初阳,蔡朝阳,吕栋著:《救救孩子 : 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二十二、蔡朝阳(1973—,浙江)1、蔡朝阳著:《阅读抵抗荒诞 : 蔡朝阳中国教育观察》,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2、蔡朝阳著:《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宁波出版社2012年版二十三、管建刚(1973—,江苏)1、管建刚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管建刚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3、管建刚著:《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4、管建刚著:《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5、管建刚著:《我的作文教学故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除以上书目外,重点观看这些名师的相关视频特别是课堂教学实录,然后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同时,注意这种理念及教学设计的局限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统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统【摘要】对于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就是学习阅读和作文,所以阅读和作文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是统一的两个方面。
但是一直以来,阅读和作文被看作是分开的两个方面,教材中的优秀的篇目在课堂上我们仅仅教授了怎么样的去阅读,怎样体会作者的中心,怎样利用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忽视了它作为作文典型的一个方面,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写作模板来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缺憾。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和作文统一作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些规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阅读提高自己的作文。
笔者总结作家写作时的一般规律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作家写作时的一般规律首先是文章的结构,一篇好的文章结构要有好的布局,根据文章的内容选定合适的结构对于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作者的思维途径,优秀的文章作者看事情的角度也是不同的,这主要来源于作者的思维方法即思维途径的不同。
再次是作者的选材,有了新的角度加上选材的新颖性,这样就基本上具备了一篇好的文章的基础。
同样的社会主题或者感情抒发,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反应方式,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样才会有各种不同视角的文章。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统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学语文的目的又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尤其是作文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以初中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为例,简述阅读和作文的结合。
首先在引入课堂教学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并且欣赏录音朗读,在这种氛围中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对文章进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的思维的,引导学生对文章写作方式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从文章的中心构思等角度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的思路和写作的先后顺序,进而进入对文章中作者对春天的优美感情的抒发方式的讲解和学习,这样不仅是学生了解作者哪写得好,还能引导学生自己明白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好的,这样可以直接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3. 通过对写作与阅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 阅读:以课内文章为主,拓展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写作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阅读教学: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写作教学:(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写作兴趣。
(2)例文讲解:分析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3)动手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文点评: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2. 阅读教学:(1)课堂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2)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文章解析: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写作评价:以学生的作文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2. 阅读评价:以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写作和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写作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
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研究摘要: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各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关注的焦点,将读写结合策略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有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基于此,本文对以读促写的概述以及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写作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直接体现了其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是影响写作效果的关键因素,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实现以读促写,为促进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1 以读促写的概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阅读能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可以从阅读文本中接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写作活动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写出文章。
同时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自由地表达,这也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知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很认真地为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但是很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却生硬无味、缺乏真情实感,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去背诵满分作文,这无疑会给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阅读与写作本身联系密切,读写结合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联,要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发展。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手段。
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章时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写作技巧。
中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一、引言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然而,在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水平低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
因此,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学生写作兴趣不高许多学生认为作文是一种负担,缺乏写作的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作文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 写作水平低下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低,语言表达不流畅,逻辑思维混乱,缺乏创新意识。
3.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4. 评价方式单一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动力。
三、中学作文教学改进策略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丰富作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作文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2)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改进教师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过程。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作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优化评价方式(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进步。
(2)建立作文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成长轨迹。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中学为例,该校在作文教学中实施以下策略:1. 开展“生活作文”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的有效策略探讨
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通过阅读指导写作是一条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然,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并不单单是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留心观察其中的写作技巧,学习那些大家的写作方式,这样在能够写出作文的基础上,还可以使文章更加饱满。
四、引导学生喜欢写作的策略(一)作文之“源”———素材。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诗人,只是对事物敏感的“诗心”,一时未被挖掘出来。
而我们,就是要唤醒学生心底对事物的敏感,用心灵去捕捉身边难忘的一瞬间,并记录下来,植入“生活即作文”的理念。
1、寻找身边的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我每天都会引导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并及时记录下来。
如:最近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又恰逢“龙舟水”,我会引导学生回到家里:观察树上的荔枝成熟情况、询问父母今年荔枝的收成,雨水会不会影响荔枝的收成……这样一来,很多同学的微日记有了素材,写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有灵性。
2、借鉴教材中的素材。
学生可以模仿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甚至可以直接引用一些好的句子。
例如学习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后,很多学生会写出“我家小弟二三事”“张校二三事”等。
在模仿教材优秀作品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你说我说”大舞台———分享彼此的素材。
每周我会利用一节课,让大家分享这一周在家中、学校、上下学路上遇到的新鲜事,这样一来,大家七嘴八舌,素材慢慢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
(二)作文之“躯”———构思。
在日常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要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外,同时以教材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写作方法植入到实际写作中,让自己的作文熠熠生辉。
初中作文训练重点是:写人记事。
在讲述记叙文时,我更愿意让学生来分享:文章在构思、语言、立意等方面的成功之处。
在学习《邓稼先》时,学生了解到“小标题”在谋篇布局方面的重要性;在学习《说和做》时,引导学生留意“总分总、过渡段”的重要性。
课堂现代文教学中融入作文的思维,在作文写作中,渗入教材写作方法的引领,这样对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还能活学活用,慢慢地学生积累了自己的作文构思锦囊。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如《西游记》、《骆驼祥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阅读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3. 阅读分享: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4. 阅读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学生文学素养的增强。
4.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资源1.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2. 阅读指导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
问 题 的 提 出
作 文作 为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有 效 形 式 ,成 为 多 少 年 来 许 多有 志 教 师 研 究 的 热 点 问 题 。特 别 是 近 3 年来 作文 教 学 的 0 广 阔 天地 流 派 众 多 , 彩纷 呈 , 们 的奉 献 与 投 身使 作 文 教 学 异 他 改革 闪烁 着 灿 烂 的 光 芒 ,也 使 作 文 教 学 在 研 究 与 改革 中不 断
2. 内 国
活动 , 实现 教 师本 身语 文 素 养 与 学 生 写作 水 平 的共 同提 高 。 以 关 键 词 : 文教 学 阅 读教 学 整 合 模 式 实施过 程 作
正 如 叶 圣 陶先 生 所 言 : 语 文 天 生 重 要 。 ” 实 如 此 , 的 “ 确 人 生 所 学课 程 , 有 什 么 会 比语 文 更 有 魅 力 , 显 重 要 。语 文 没 更 教 学 的 两 大 构成 是 阅读 教 学 和 写作 教 学 。 任 何 事 物 在 一 个 系 统 中 总 是相 互 作 用 、 互 影 响 的 , 为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两 项 主 要 相 作 内容 , 阅读 教 学 与 作 文 教 学 二 者 必 然 存 在 着 互 动 性 , 注 重 这 要 两 者 的互 动 性 , 建构 其 互 动 模 式 , 面提 高 语 文 教 学 的效 益 。 全
发展。
进 行 『 作 文 序 列 化 整 合 教 学 研 究 ,试 图从 阅读 作 文 整 剜读 合 的角 度 来 优 化 作 文 教 学 , 作 文 教 学 以灵 性 . 具 有 现 实 意 赋 是 义 的 。它 能 让 我 们 更 多 地 吸 取 经 验 , 多地 多 角 度 、 渠道 地 更 多 开 展 作 文 教 学 的 实 践 研 究 活 动 ,以 实 现 教 师 本 身 语 文 素 养 与 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我 校作 文 教学 源 远 流 长 , 在 成 立 之 初 就 确 立 了 “ 早 以作 文 教 育 为 突破 1 , 高 学 生 的 素 质 ” 办 学 思 路 , 过 十 余 年 的 5提 1 的 经 发 展 , 是 把 作 文 教 学 作 为重 中之 重 的教 学 目标 不 断 强 化 。 更 因 此 , 研 究 者 对 研 究 的 学 校 背 景 来 看 , 课题 研 究 在 本 校 具 有 从 本 可 行 性 。 且 , 此 基 础 上 继 续 研 究 作 文 教学 生活 化 课 题 具 有 并 在 更 大 的 意 义 , 以 往 学 校 课 题 研 究 的 成 果 得 以推 广 , 到 滚 动 使 得 式发展。 我 校是 一 所 拥 有 7 0 名 学 生 的 学 校 , 中 进 城 农 民工 子 0多 其 女 占三 分之 一 , 这些 学 生 纯朴 、 俭 , 较 强 的 上 进 心 , 学 习 勤 有 但 基 础 薄 弱 , 识 面 窄 , 庭 语 言 环 境 差 、 读 能 力 差 , 作 水 平 知 家 阅 写 低 , 化信 息来源极其有 限( 民工子女家 中父母苦 于生计 , 文 农 无 法 购买 课 外 的读 物 , 部 分 家 庭 没 有 电 脑 , 重 要 的 是 家 长 大 更 没 有 对 孩 子 智 力 投 资 的 意 识 )另 外 三 分 之 二 是 城 镇 学 生 , ; 几 乎是 独 生 子 女 , 整天 过 着 “ 点 一 线 ” 活 , 调 的生 活 极 大 地 两 生 单 限制 了孩 子 的生 活 空 间 。大 部 分 学 生 写 起 作 文就 头痛 、没 兴 趣 、 信心 , 师指导作 文 、 改作文煞费 苦心 , 无济 于事 , 没 教 批 也 有 的家 长 干 脆 让 孩 子 背 现 成 作 文 , 没 有 系 统 的 阅 读 计 划 , 更 长 期 陷于 “ 、 、 、 ” 境 。 少 慢 差 费 困 二 献 综 述 文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结项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
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还特别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段(七—九年级)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但对于“如何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给师生开展课外阅读留下了自主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然而却忽视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的指导,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自主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效果很让人担忧。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
我们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认真务实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茁壮成长。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南阳师院集中面授培训期间,提出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整个过程均由南阳师院王振彦教授倾力指导),尝试以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课外阅读潜能,培养学生切合自身实际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基础1、研究工作依托于藏书丰富的南阳师院图书馆和知识渊博、理论系统、经验丰富、指导热情的南阳师院的专家教授。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互动模式探究与实践
标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互动模式探究与实践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模式,通过实践探索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一、引言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理解能力;写作则是阅读的延伸,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思维水平。
因此,探究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模式对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动模式探究1.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实现互动。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课外阅读的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积累语言素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读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3.写作实践中的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写作实践活动,如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以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相互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案例二: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关于环保的题目。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还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
有的学生从环境问题入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则从日常生活中入手,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为。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的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的教学研究(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广西 535000)【摘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
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
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
但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这二者的统一性,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乃至应用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54-02读写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写作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很重要的一个链接点就是阅读。
阅读这个“链接点”上所能提供的资源越多,写作就越有可能呈现高质量的精彩纷呈的局面。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与此同时,“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从此也可以充分说明,它们之间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直接体现,从阅读出发,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房县石堰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小组执笔金开宏一、课题的背景:1. 语文学科特点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的性质作了定义。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读和写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其具体目标:阅读能力应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写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2. 改进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现状的需要就目前而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是分离脱节,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对阅读对象的认识,分析和欣赏上,甚至只在一些字词句等方面作单纯性的分析和探讨,不能很好地从具体课文的阅读中吸收写作所需的诸多营养;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从典范课文的阅读中求得和获取写作的素材、技巧和方法,因而形成不了对课文阅读的内驱力。
本课题旨在寻找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渗透,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3. 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字以上”(其中初中阶段应完成350万字),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这里的“语言实践”我们认为写作活动是其重要方面。
《课程标准》同时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引起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高度重视。
二、我校课题研究前期概况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其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视。
多次在阅读竞赛、作文竞赛中获奖。
每学年都有大量的习作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这是我们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实验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申报“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课题实验,并获得批准。
我们课题组成员已经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遵循的原则1、理论基础(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
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
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
“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2、遵循的原则(1)以校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以学校为主阵地,激发主体参与意识,使师生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走向主动自能作文,课题组成员间真诚合作,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
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认知活动,从而体悟生活,教学合一,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
课题组成员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边进行课题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生阅读与写作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每位语文教师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
(3)整体性原则。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开展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要处理好德育与学习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的目标(1)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兴趣,拓宽阅读与作文教学渠道。
(2)探索农村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探索适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专题训练体系。
(4)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5)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综合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农村初中生阅读与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与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初中阅读与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农村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序列化,从而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一本课本走天下”的教学模式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以及学生的被动课外阅读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阅读与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农村初中生阅读与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课外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个性心理表现等,分析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十堰市教科院呈送申请书。
2.文献研究法: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农村初中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阅读和作文学习及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六、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4月):1、筹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小组成员的责任与分工(2007.1)。
2、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
通过集中或网络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文章,了解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当前新动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真正把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2007.1——3)。
3、针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并形成调查报告,并且进行研讨,初步确定课题研究阶段的任务、活动和策略(2007年4月)(二)研究阶段(2007年5月——2009年8月)1、为了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全校掀起“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并且决定将这一活动作为我校长期的活动形式。
2、每年举行一次作文竞赛,由此检验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2007.5;2008.5;2008.12共三次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作文,初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举行了“书香人生路,读书伴我行”演讲比赛(2007.10)、“五月的畅想”诗文朗诵比赛(2008.4)、“文学在我心中”手抄比赛(2009.5.)等活动。
4、对我校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并形成分析报告,经过研讨,确定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案(2007.9)。
5、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且撰写读后心得。
首先立足于课内中外文学名著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延伸到课外名著的阅读,教师充分地做好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及课外阅读书籍的阅读辅导教学等工作,学生主要是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完成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任务,下学期开学时收集学生撰写的读后心得。
(2007.10——2009.8)6、举行中外文学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了解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素养(2009.9)。
(三)总结阶段(2009年9月——12月):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成功经验,深入课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准备结题。
七、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我校语文组教师自2006年11月承担十堰市课题研究《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至今,历时三年,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今天课题研究得以顺利结题。
回顾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可以说是充满着酸甜苦辣,其中包含着师生们的努力和汗水,但更多的是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沉甸甸的收获,这些将成为我们现在和将来指导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的经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