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炎症CT、MRI影像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性病变MRI诊断

CT影像表现
平扫: 1、早期无异常发现
2、脑底池炎性渗出表现为脑底池密度升高
3、脑内结核:脑内以基底节区多见呈低或等密度 灶
4、梗阻性脑积水 增强:脑膜增厚广泛强化,结核球呈结节状或环
形强化
MR影像表现
平扫:
1、脑底池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更高,抑 水T2WI显示病灶更清楚,高信号
2、脑内结核球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 等或略高混杂信号,周围水肿轻
3、脑积水
增强:脑膜明显增厚强化,结核球呈结节状强化 或环状强化
外院检查双肺多发栗粒性结核
外院检查双肺多发栗粒性结核
3、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 )
病理:猪绦虫囊尾蚴引起特异性炎性反应 分型: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混合型 部位:脑实质型-皮髓质交界区
脑室型-第四脑室 脑模型-蛛网膜下腔
CT表现:脑内多发低密度小囊,囊腔内可见致密小 点状囊虫头节
增强:囊壁与头节可轻度强化
MR影像表现
MRI表现:脑内多发小囊,小囊主体呈长T1长T2信 号,其内偏心结节呈短T1和长T2信号
增强:囊壁与头节可轻度强化
高雅丽,蔡金华.儿童肺吸虫脑病的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1):1610-1612
颅内感染性病变MRI诊断
1、脑脓肿(Brain abscess)
病理:化脓性炎症(急性炎症期、化脓坏死期、 脓肿形成期)。
部位:颞叶及小脑。
来源:主要耳源性,其次血源性,鼻源性,外 伤等
CT影像表现:
1、急性炎症期:平扫大片低密度灶,边界模糊,伴 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绪论颅内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颅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影像学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二、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分类及常见病原微生物⒈分类颅内感染性疾病可按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分为细菌性感染、真菌感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⒉常见病原微生物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隐球菌等。
三、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评估⒈CT表现颅内感染性疾病在CT上的表现包括颅内脑实质病变、脑膜炎、脑积水等。
⒉MRI表现MRI对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显示颅内炎症病灶的分布、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四、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流程⒈临床症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
⒉影像学检查准备将患者转入影像学科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安全考虑、病史的获取等。
⒊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等。
⒋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分析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范围等。
⒌影像学诊断报告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诊断报告的撰写。
五、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治疗方法⒈药物治疗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
⒉外科治疗部分颅内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引流、脑脓肿清除等。
六、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位置、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病历等,具体见附件一、附件二等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病原微生物:指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
⒉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多个角度的X射线影像进行重建而形成的断层图像。
⒊MRI:即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解剖细节的图像。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颅内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侵入颅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正确诊断颅内感染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呕吐、颅内压增高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全面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颅内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等。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发现脑脊液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的异常。
头颅CT、MRI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颅内感染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包括血液、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通过病原微生物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四、病史。
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颅内感染也非常重要。
包括既往手术史、外伤史、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诊断颅内感染需要全面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引言
颅脑膜炎
颅脑膜炎是指脑膜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影像学表现包括蛛网膜下腔增宽、脑沟和脑池增宽、脑回消失等。
头颅CT和MRI可用于诊断颅脑膜炎。
脑脓肿
脑脓肿是指局部脑组织感染形成的脓液集合体。
影像学表现包括局部脑实质增大、强化环形壁、周围水肿等。
MRI是诊断和定位脑脓肿的首选方法。
脑膿肿
脑膿肿是指脑实质内形成的脓液集合体。
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脓肿相似,包括局部脑实质增大、强化环形壁、周围水肿等。
MRI也是诊断和定位脑膿肿的首选方法。
脑脊髓炎
脑脊髓炎是指脑和脊髓的炎症反应。
常见的脑脊髓炎病原体有、细菌和寄生虫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脑脊髓膜的增厚、脑脊髓脑
室的扩大、软脑膜下积液等。
颅内脑脊液感染
颅内脑脊液感染是指颅内中的脑脊液被感染。
常见的脑脊液感
染包括脑脊液炎、脑脊液漏和脑脊液积液等。
影像学表现包括脑脊
液腔的扩大、积液的存在及其分布等。
腰椎穿刺可以帮助确定脑脊
液感染的病因。
影像学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
观察和分析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影像学诊断仅仅是
辅助诊断手段,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沟、脑室、脑池的形态和信号:正常脑沟、脑室、脑池没有异常增宽或变窄,信号均匀。
若出现异常增宽或变窄,或信号不均匀,可能存在脑积水、脑萎缩或其他脑部病变。
2. 大脑半球对称性:正常大脑半球是对称的。
若出现不对称,可能存在半球萎缩、半球发育不全或其他半球病变。
3. 脑实质:正常脑实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炎症、梗塞、出血或其他脑实质病变。
4. 脑干和小脑:正常脑干和小脑的形态、大小和信号应无异常。
若出现异常,可能存在脑干和小脑的病变。
5. 颅骨:正常颅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颅骨病变。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1. 头颅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CT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颅骨、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情况。
常见的CT表现包括脑实质病变、脑梗死、脑脓肿等。
2. MRI扫描:MRI扫描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对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扫描主要可显示脑实质炎症、脑脓肿、脑脊液积聚等。
3. 脑脊液检查:腰穿是常规检查手段,通过检查脑脊液的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可以获得关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信息。
脑脊液检查常规会发现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含量下降等。
4.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主要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扫描,可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情况,对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不同感染病原的影像学表现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脑实质炎症,可见脑水肿、脑脓肿、脑脓肿周围积脓、脑脓肿穿破等。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的脑实质炎症、蛛网膜下腔炎、小脑脑桥角脑炎等。
3. 感染:感染通常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实质炎症,可见于脑水肿、脑脓肿、脑穿破、小脑脑干脂肪变性等。
结论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早期鉴别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头颅CT扫描、MRI扫描、脑脊液检查和核医学检查等多种影像学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信息,并针对不同感染病原的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详细完整版)

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
一、图像质量控制:
1.对于每个扫描,应确保图像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2.对于不合格的图像,须进行重复扫描。
二、基础解剖结构评估:
1.观察颅骨形态及大小、干骺端、蝶骨窦、筛窦等骨结构。
2.查基底池、第三脑室、侧脑室、皮层充血、反射弧等脑部器官结构。
三、病灶评估与分类:
1.观察颅脑内出血、肿块、脑梗死等病变首发部位和范围,并进行定量测量。
2.分类病变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动脉瘤、炎性病变等常见类型。
四、血管评估:
1.评估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前、中、后大脑动脉等血管的通畅程度和是否存在狭窄、扩张等异常。
2.提供血管造影图像,以便进一步评估血管结构。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
1.分析与解释图像数据的诊断意义。
2.撰写报告并提供准确、完整的图像描述和评估结果。
必要时,建议进行结构、功能或者代谢性进一步检查。
以上是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流程的概述,诊断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为确保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综合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脑包虫病
影像学表现
平片: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表浅囊 肿致相邻颅骨局限变薄和膨隆、囊壁钙化
CT:
脑内边界清楚锐利的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 无水肿,有明显占位,囊壁可有完整或不完 整钙化
多无囊壁强化或较微的强化 母囊内出现子囊,子囊的数目和大小不一, 少数子囊位于周边部,可排列呈“车轮状”; 较多的子囊充满母囊呈“蜂房状”
继发慢性脑膜炎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可有脑积水表现或
由于血管炎而引起脑梗死
增强检查可见脑底池周围软脑膜强化
脑囊虫病
影像学表现
脑室型
约15%的脑囊虫病位于脑室内
多位于四脑室,也可见于中脑导水管或三脑室
CT:三脑室或四脑室内扩大的脑室状囊样低密度 区,接近脑脊液密度,边缘光滑,无囊壁强化, 其上方脑室积水 MRI:由于脑室内囊虫的囊液蛋白含量高,一般在 T1WI或T2WI信号均高于脑脊液,有时也能显示囊 内头节
脑囊虫病
影像学表现
大囊型
CT:脑内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较大囊状脑
脊液密度区,可为多房,直径可达3~4cm。 囊壁有或无强化,有占位表现 MRI:囊液为长T1长T2信号,囊壁为中等信 号,增强表现同CT
脑囊虫病
影像学表现
脑膜型
CT:一般正常或仅见脑积水
MRI:
桥小脑角池或鞍上池单囊或葡萄状的多囊性病变 有时仅表现为脑池的扩大或蛛网膜下腔的不对称,看 不到明显的囊壁和头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李 威
概述
病原体和感染源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
脑囊虫病
最常见脑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囊尾蚴(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内所致。病理:囊壁(炎性肉芽组织、炎细胞)+囊液+壁结节(囊尾蚴头节)。临床:复杂多样,癫痫、头痛、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无特异性。分期:囊泡期、胶样囊泡期、结节期、钙化期(脑实质型)。分型:最常见脑实质型、脑室型、 蛛网膜下腔型、混合型。影像:依据分期、分型而定。
寄生虫感染
脑囊虫病-脑实质型
囊皱缩,囊液消失。钙化结节。一般无水肿、强化。症状复发时可有水肿、强化。
朊蛋白病
朊蛋白在神经元内沉积引起的变性性疾病;迅速进行性痴呆;变异型常累及丘脑。
影像学表现:大脑皮质、基底节病灶,呈等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皮质型脑萎缩。
小结
急性脑炎期:影像学检查较少遇见。病理基础: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脑水肿。影像表现:皮层交界处,有占位效应。CT—边界不清低密度区。MR—T2高信号,T1低或等信号;不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左侧半卵圆中心脑脓肿脓液:脑组织坏死、液化,CT值15-30HU,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脓肿壁:炎性血管肉芽组织,光滑,厚3-6mm,增强明显强化,CT为等密度,MRI呈等T1T2信号。外周水肿带,近脑表面脑膜血管扩张。
MRI:鞍上池、桥前池、外侧裂池脑膜增厚,呈结节状,呈等T1等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有干酪坏死时有环状强化。
男,22岁,头痛,发热半月,有肺结核史。
化脓性脑膜炎:脑沟内条状均匀脑膜增厚,强化,广泛。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颅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颅内感染。
影像学技术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点。
脑膜炎脑膜炎是指脑脊液脑膜的炎症。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脑膜炎球菌、链球菌和等。
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如下:脑脊液脑膜的增厚和增强:颅脑MRI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沟池的增厚和强化,以及水肿和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实质的改变:脑实质炎症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脑水肿,表现为灰白质分界模糊、异常信号和强化。
并发症:脑脓肿、脑积水、脑血栓等并发症的形成可导致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脑脓肿脑脓肿是指在脑组织内形成的化脓性感染性病灶。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脑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如下:强化表现:脑脓肿周围可见环形强化,中心部分常低密度。
强化动态:脑脓肿在静脉期呈较明显强化,动脉期呈稍微强化。
局限性脑水肿:脑脓肿周围的局限性脑水肿可见于影像上。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在蛛网膜下腔内发生的非创伤性出血。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瘤破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如下:SAH高密度征:CT多层面扫描可见蛛网膜下腔内的高密度出血征象。
血肿形态: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呈现不同形态的血肿,如圆形、椭圆形或细长形等。
血肿的强化:急性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呈显著增强,慢性期可完全吸收。
脑梗死脑梗死是指大脑或脑干的血供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颈动脉狭窄等。
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如下:强化表现:急性期脑梗死可呈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强化,慢性期则不强化。
DWI和ADC:扩散加权成像(DWI)可显示急性期脑梗死的高信号,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图像可显示低信号。
影像学诊断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颅脑MRI、CT等影像学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程度和并发症。
颅脑疾病的CT诊断和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囊变)
女性35岁,突 发癫痫在发作, 持续5 分钟后 缓和。
额部增扫示一圆形囊性低密度区,内部均匀,CT值15H肿块 内侧面见一等密度结节,CT值45H,紧贴大脑镛。MRI的T1成 像呈囊性,结节明显,边缘清楚,无水肿。
垂体腺瘤
• 临床表现 (一)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
(二)内分泌亢进的症状,出现闭经、泌乳;肢端肥 大; 垂体高度,一般认为男性应<7mm,女性<9 mm。
右侧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
脑室出血并铸型
A丘脑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脑干出血 D小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的先天发育异常。 • 脑动静脉畸形(AVM)——最常见 • 海绵状血管瘤 • 静脉畸形
AVM主要临床表现有出血、头痛和癫痫。此外 尚可见颅压增高征象、颅内血管杂音、突眼、 精神症状和脑神经症状。
瘤
继发性脑肿瘤
颅内转移瘤
神经胶质瘤
•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50%, 85%以上胶质瘤位于幕上。
• 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 髓母细胞瘤等。
• CT表现可见直接征象或间接征象,直接征象瘤 灶常以低密度为主,部分可见囊变或钙化。囊变 区呈低密度,钙化呈高密度,瘤灶根据分化程度 不同,增强扫描后显示出不规则、不均匀、不同 程度的强化,囊变区、钙化未见强化。间接征象 即占位征象,包括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正常结 构受推移和压迫变形、瘤周围水肿、脑积液和脑 疝。水肿表现为低密度。
星形细胞瘤
• 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 • 临床表现
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星形细胞瘤最重要 的临床表现,确诊前数年就可以出现。神经功能 障碍和颅内压增高常在后期出现。 • CT表现
颅内感染的CT、MRI诊断

脑脓肿
化脓性感染
MRI:
急性脑炎期 初期病变范围小,位于皮层或皮髓 质交界处,T2WI呈略高信号;病变进一步发 展,范围增大,长T1长T2,占位效应明显。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T1WI脓腔和其周围水肿 为低信号,两者之间的脓肿壁为等信号环形 间隔,T2WI脓腔和其周围水肿为高信号,脓 肿壁为等或低信号。脓肿壁显著强化,脓肿 壁一般光滑,无结节,有些脓肿亦可形成壁 结节
结核性感染
间接征象: (1)瘤灶周围水肿; (2)交通性脑积水; (3)继发于血管痉挛的脑梗塞、出血。
结核性感染(脑膜炎)
结核性感染(脑膜炎)
结核性感染(脑膜炎)
颅内结核的MRI
结核性脑膜炎以脑底部明显,脑基底池 充填渗出物呈长T1WI,长T2WI信号;
脑凸面脑膜增厚且明显强化(正常小于 0.1厘米);
慢性期:纤维化、钙化,无水肿,无强 化,中线居中。
脑囊虫
活动期CT、MRI表现: (1)脑实质内直径0.3~0.6cm的小囊肿,为多发,壁多
不显示;长T1长T2信号; (2)囊内可见偏心小点状影,约0.1~0.3cm,密度高于
囊腔;T1WI略高,T2WI略低——靶征; (3)囊周基本无水肿; (4)CT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MRI增强囊壁和头节强
基底节区梗塞;
梗阻性脑积水;
结核瘤常多发,位于基底池附近、皮层 下,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表现:
1、脑基底池、大脑侧裂池T1WI 信号 增高,T2WI信号更高,Gd-DTPA异常 强化;
2、瘤结瘤(结核肉芽肿):T1WI低 信号,包膜为等信号,T2WI多数信号 不均匀,,包膜信号可高可低,钙化在 T1和T2 为低信号。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概述
颅内感染性疾病是指颅内各种组织和脑膜的感染。
影像学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定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CT影像学诊断
CT是最常用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显示颅内感染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常见的CT表现包括:颅内异常密度灶:显示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区域,可以是脓肿、脑梗死、炎性渗出等。
脑脓肿和脑膜炎:显示为局限性低密度或高密度灶,通常伴有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和脑室扩大。
脑膜炎和脑脓肿的并发症:如脑脓肿穿破、脑室积液、脑膜增厚等。
颅骨的改变:如颅骨骨质破坏、内板吸收等。
MRI影像学诊断
MRI是对颅内感染性疾病进行更详细、准确评估的影像学检查
方法。
通过MRI可以观察到脑组织的详细结构,并且对炎性、渗出、囊肿等病变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常见的MRI表现包括:
炎症性改变:如脑实质水肿、炎性反应区的信号改变等。
脓肿的显示:显示为囊实性病灶,周围有明显的水肿和强化,
可见脓脓肿壁和周围炎性渗出。
软组织窗显示:可观察到鼻窦、鼻咽部等感染性病变的扩张和
炎性改变。
颅内并发症:如脑水肿、脑室积液、脑膜增厚等。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一项重要且常用的方法。
CT可
以提供初步的诊断信息,MRI可以进一步评估病变的详细情况,对
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
断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发展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脓性感染
• 脑脓肿 (brain abscess) •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二、病毒性脑炎(viral cephalitis) 三、颅内结核 (intracranial tuberculosis) 四、颅内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 脑包虫病 (cerebral hydatidosis)
临床:局灶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 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常伴肝、肺包虫病。
影像学表现:
单发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 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 可有囊壁钙化; 周围无水肿; 增强后可见壁环形强化。
Hydatid cyst. Transvers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in a 5year-old child shows a very large nonenhancing cystic mass without surrounding edema (arrows)
脑表面细条状、脑回状强化;
• MR 蛛网膜下腔变形, T2信号增高;可有不 规则强化;
•可并发脑梗塞、脑积水、脑外积脓和脑表面 钙化。
An 8-month-old female
二、病毒性脑炎
概述 • 各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包括HSV、
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AIDS等; • 神经节细胞变性,轴索肿胀、髓鞘消失;
3. 程度不同的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脓肿
脑脓肿
脓肿
氨基酸峰(0.9ppm)、乙酸(1.92ppm)、丙氨酸 (1.5ppm)等的出现具有特异性
诊断要点
• 感染症状; • 环壁为完整、光滑、均匀的薄壁,且强化明显。
鉴别诊断
环形强化病变: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血肿、 术后、放射性脑坏死等
2、临床与病理
• 病理表现
囊尾蚴形成囊泡,含有液体和头节; 虫体死亡,肉芽肿形成; 斑痕组织形成,虫体钙化。 分型: 脑内囊虫病
脑室内囊虫病 蛛网膜下腔囊虫病
2、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癫痫发作;肢体活动障碍等; 皮下可见结节; 囊虫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3、影像学表现
(1) 脑实质型 • 急性脑炎型:幕上白质为主;脑肿胀;CT低密度;
•脑实质:结核结节; 结核球:常位于皮质内,单发或多发; 结核脓肿:少见,多房、多灶;
• 脑积水 • 脑动脉炎
(三)CT和MRI表现
1、结核性脑膜炎
• CT平扫蛛网膜下腔密度增高,以鞍上池和外侧裂为明显; • 脑底部出现散在钙斑 •T1WI和T2WI蛛网膜下腔均呈高信号; • 增强后有明显不规则强化; • 合并脑水肿、脑积水和脑梗死等改变。
脑膜型
MRI对于判断囊虫是否存活比CT有优势
囊虫存活:头节清晰可见,水肿轻,囊壁有或无强化; 囊虫死亡:头节显示不清,水肿重,囊壁强化明显; “白 靶征”、 “黑靶征”
2、脑包虫病
• 概述: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幼)寄生于颅 内;牧区常见疾病
2、脑包虫病
• 临床与病理
病理:常位于颞叶和枕叶;多单发、单囊; 囊常较大,壁易碎;囊内含无数头节,可有子囊; 囊壁可钙化。
多发小囊型
多发小囊型
多发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型
多发结节型
3、影像学表现
(2) 脑室型
四脑室最多见,三脑室次之,侧脑室很少。 CT难以直接显示囊泡; 间接征象:脑室不对称扩大;
脉络丛移位; 梗阻性脑积水
脑室囊虫
3、影像学表现
(3) 脑膜型 • 侧裂池、鞍上池扩大; • 蛛网膜下腔扩大; • 脑室对称性扩大; • 增强后可有环形或结节状强化,脑膜也可强化 (4)混合型
多发结核结节
脑 内 多 发 结 核 瘤
T2WI ADC
DWI eADC
四、颅内寄生虫病
(一)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osis)
1、概述 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占囊虫病80%; 猪绦虫虫卵入胃、十二指肠,进而入
血,演变成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肌 肉、脑、眼、心、肝、肺及腹膜等。
病毒性脑炎
男,40岁
双侧颞顶叶炎症
双侧颞叶炎症
右侧额颞顶叶炎症
左顶叶炎症
三、颅内结核
(一)概述 • 继发于肺结核或其它部位结核,
经血行播散引起; •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 •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结核球或脑脓肿。
(二)病理表现
•脑膜:大量炎性渗出物+结核结节;主要累 及软脑膜,以鞍上池明显;
一、化脓性感染
(一)脑脓肿
1、概述
• 致病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 感染途径及好发部位: ①邻近感染直接蔓延(60%以上),如中耳乳突炎,
好发于同侧颞叶; ②血行感染(25%),好发于皮髓交界区,常多发; ③直接感染(10%),如开放性骨折,颅脑术后; ④隐源性感染
2、临床与病理
• 病理表现: (1)急性脑炎期:白质为主,水肿、点状出血; (2)化脓期:脓腔形成,可有分隔; (3)包膜形成期:4-8周形成,
(二)化脓性脑膜炎
1、概述 软脑膜和蛛网膜受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
化脓性炎症。 • 软脑膜充血,脓性渗出物积聚于脑沟、脑池 及脑室;梗阻性脑积水;脑梗死;可合并硬膜 下积脓、脑室积脓或脑脓肿; • 头痛、发热、脑膜刺激症、精神异常等
CT和MRI表现
• CT:脑池、脑沟(大脑纵裂及基底部)出 现高密度影,脑回之间界限模糊;
T1低、T2高信号;无强化; • 多发小囊型:灰白质交界处多见;多发;5-10 mm;
内有结节状致密影;周围轻度水肿; 一般无强化或环形强化 • 单发大囊型:脑脊液密度(信号),无结节,多无强化 • 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型:多灶性结节或环形强化; • 多发钙化型:2-5 mm;无水肿;无强化
多发小囊型
单纯型
多子囊型
脓肿壁内层为炎症细胞带,中层为肉芽和纤维组织, 外层为神经胶质层。
•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症状(高热)、颅内压增高、神经症状和体征
CT和MRI表现
1. 脑炎阶段:CT上表现为低密度区;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边界模糊,无强化。
CT和MR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
2.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CT:圆形低密度区,等密度脓肿壁; MRI: T1WI和T2WI上脓腔和其周围水肿分别呈低信号 和高信号,脓肿壁则均呈等信号; 增强:完整或不完整、薄壁、厚度均匀的明显强化环; 环内壁光整,可有多房。
神经元变性;淋巴细胞浸润;胶质增生。 • 癫痫、发热、头痛、神经受累症状等
• CT表现:
早期:阴性。 5~6天后:病变呈较均匀的低密度区(白质为主), 边缘模糊; 部分可合并点状出血; 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
• MR表现:
长T1、T2信号,信号较均匀; 合并出血:T1WI高信号(亚急期); 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
(三)CT和MRI表现
2、脑实质结核
(1)CT上单发或多发低或等密度结节性病灶,有时结节 内有钙化;
(2)MRI上中心干酪坏死部呈长T1、长T2信号, 周边肉芽组织环呈等T1、长T2信号;
(3)增强后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4)可有灶周水肿和占位表现。
脑内多发结核瘤
脑内多发结核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