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最新课件-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一历史第六节瓜分

高一历史最新课件-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一历史第六节瓜分
广州湾
法国 英国
日本
两广、云南
“新界”、威海 长江流域、云 卫 南、广东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北京
天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卫
德 国


胶州湾
黄 海
两广、云南是法 国的“势力范围 ”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 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
1842年《南京 条约》割占
2、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经 济 上 瓜 分
对 中 国 进 行 资 本 输 出
争做中国的债主
抢夺铁路修筑权
抢夺采矿权
争相在中国办厂
争夺采矿权和争相办厂
1、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厂矿企业特点: (1)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 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 (2)拥有种种特权 (3)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 垄断地位。 2、危害: 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抢夺铁路修筑权
1、情况
(1)法国首先抢得在西南的筑路权 (2)俄国获得东北的筑路权(中东铁路) (3)争夺最激烈的是穿越中国心脏地带的 几条铁路修筑权 2、危害 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 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 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1860年北京 条约》割占
1898年 英国 租借地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
本节为阅读教材 重点: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狂潮

高一历史第2章第6节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015)..

高一历史第2章第6节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015)..

势力范围:
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 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的
“勢力範圍”簡表
國別 割占和強迫租借的地區 “勢力範圍”
德國 俄國
法國
強迫租借膠州灣 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
強迫租借廣州灣
山東 長城以北和新疆
廣東、廣西和雲南
复习提问: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关条约》与以前不平等条约相比, 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 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
预习
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背景是什么? 二、帝国主义从哪两个方面掀起瓜分中国 狂潮?
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有几
英國 強迫租借“新界”,還有威海 長江流域,雲南、 衛 廣東 日本 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時局圖》是近代 愛國者謝纘泰所作, 熊代表沙皇俄國 圖中“不言而喻, 一目了然”的對聯, 太陽代 生動形象地揭露了 表日本 清政府的腐敗和帝 腸代表德國 國 國主義列強對中國 鬥牛犬代表英國 的侵略。 有人為此畫題詩曰: “沈沈(沉沉)酣 睡我中華,哪知愛 鷹代表美國 國即愛家。國人知 哈蟆代表法國 醒宜今醒,莫待土 分裂似瓜”。


中 國 的 狂 潮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开设银行
修路
设厂
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危害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什么时候?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1898年至1899年德俄英法日等国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为19世纪末列强由于垄断组织的激烈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更加剧烈。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1897年11月1日的“巨野教案”,亦称“曹州教案”,“巨野教案”中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杨光“巨野教案”在中国近代史及中德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德国帝国主义以之为借口,强占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扩展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还”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

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

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以辛亥革命开始为结束标志。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
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高三历史教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教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教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1)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政治经济新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1.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特点变化的认识一是在中国的资本输出代替了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

这符合了帝国主义阶段向全世界输出过剩资本的特征,而且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更加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

二是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表明帝国主义国家选择共同瓜分中国的道路的。

帝国主义国家采用在中国输出资本和瓜分中国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扩张的需要;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领土,先后程度差异,甚至表现出的矛盾,并不妨碍在侵略中的一致利益和一致行动,这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

2.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形式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形式变化: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变化原因: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垄断组织的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加之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地掠夺更加剧烈。

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掠夺中国的野心。

影响:①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

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②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使他们不但能更大量地倾销他们的商品,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而且还便于运输军队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③取得设厂权,在中国开办许多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攫取了采矿权,从中国掠走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中国重工业极端薄弱和落后。

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瓜分中国的狂潮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教案主题: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瓜分的背景和原因;2. 分析近代中国瓜分的过程和影响;3. 掌握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或其他相关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瓜分中国有关的图片,如《维也纳会议》、《辛丑条约》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步骤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介绍近代中国的衰落和弱势原因,如百年军阀混战、西方列强的侵略等;2. 介绍瓜分中国的背景和原因,如列强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等;3. 讲解近代中国的瓜分过程,包括维也纳会议、辛丑条约等;4. 分析近代中国瓜分给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条约,分析该事件或条约对中国的影响;2. 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3. 分享和讨论: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分析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步骤四:拓展活动(15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如中国在瓜分过程中的反抗和抵御、对外依赖经济的影响等。

步骤五:反思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他们总结近代中国瓜分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加深对该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如阅读文章、写作报告等;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历史人物进行演讲或辩论。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瓜分中国的狂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二、对华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数量大,归还期长,回扣重,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
2.抢夺路权
路程长,争夺剧烈,获取运兵、开矿等特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财富,权利深化中国内地
3.开采矿山
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本钱低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开展
4.创办工厂
拥有种种特权;居于垄断地位
占有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开展
二、租借地和权利范围
1.列强的租借地和权利范围
德国湾
俄国旅顺、长城以北和
法国湾、广西、
英国新界、卫长江流域
日本割占和澎湖
2.租借地和权利范围的本质和影响本质: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影响: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顶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瓜分中国的狂潮1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瓜分中国的狂潮1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瓜分中国的狂潮1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进行资本输出。

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在中国强占以重要港口和海湾为中心的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进行殖民地式的统治。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为了分享侵略中国的权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它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培养学生区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概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的特点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本节的瓜分中国简表和两张示意图的识读,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并能充分运用本节提供的两段史料,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争做中国的债主二、抢夺路矿和办厂权1.争夺修筑铁路权2.争夺开矿权3.争相开设工厂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四、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本课重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本课难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导入新课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提问学生:《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应明确指出: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只剩下中国这一大块半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而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是资本输出和划分“势力范围”,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结构1.经济上①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②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货款和投资。

高一历史教案:瓜分中国的狂潮.doc

高一历史教案:瓜分中国的狂潮.doc

高一历史教案: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即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瓜分:争作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设厂权,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这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正是民族危机的加深,先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抗击列强侵略的义和团农*动。

重点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的重点。

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

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影响要比商品输出大得多,深远得多。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所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重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介绍俄、德在取得筑路权时所附加的条款;让学生回忆列强采矿权、办厂权何时取得,引导学生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强调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通过利用动画《瓜分狂潮》的演示和区别“租借地”与“租界”的不同,使学生理解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难点分析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本课难点。

学生在学习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借款很容易和现今的国际贷款混为一谈,课本中只是给出来了丧失筑路权产生的危害的结论性描述,学生在学习时也会产生疑惑。

此外,资本输出对华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便于列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二是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六节 教案四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以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六节 教案四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以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六节教案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以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讲解,使学生认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并为美国独霸中国开辟了道路。

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使学生能够理解资本输出这个概念,并用来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争做中国的债主。

通过做中国的债主,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而清政府借债越多,欠债时间越长,政治、经济上依赖、受制于列强的时间就越长。

3.抢夺路权矿权抢夺路权。

首先是法国于1896年争得修筑由越南境内至广西龙州的铁路权利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高额利润外,还可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

这些铁路是帝国主义插入中国的一条条吸血管。

他们控制的铁路伸展到哪里,他们的势力也就扩展到哪里。

4.抢夺矿权最先取得开矿优先权的是法国,接着,英、德、俄等相继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取得采矿权。

俄国甚至取得一些地方的金矿开采权。

这样,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严重地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

4.和争相开厂。

列强利用《马关条约》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

外国工厂生产规模大,产量多,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制成产品后,又可直接运销各地,既不需远涉重洋,又可免除关税、厘金,因而获得比商品输出更高的利润。

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这就严重地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归纳有帮助!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点一、背景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2.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二、表现1.进行资本输出(1)争做债主①概况:清政府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

其中,数额最大的是向俄法、英德的三次借款。

②借款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主要表现在,首先,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其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

再次,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手段。

第二,借款利息高,超过本金的一倍半左右。

第三,回扣盘剥之重,是国际债务史上罕见的。

③危害: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海关和财政收入。

(2)抢夺路权①概况:法国首先在中国西南抢得铁路修筑权;接着,俄国在中国东北强筑铁路;列强纷纷抢夺中国路权。

②影响:修筑并控制中国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列强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其势力还深入中国内地。

(3)建立厂矿企业①特点: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种种特权;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垄断地位。

②危害:列强通过开办企业,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概况①德国首先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②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湾地区,把长城以北和x疆划作势力范围。

③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划作势力范围。

④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把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划作势力范围。

⑤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划作势力范围。

(2)实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3)影响: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六节 教案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六节 教案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六节教案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帝国主义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权,争相开矿;《时局图》;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2.思想认识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改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暂时形成了。

教学重点:资本输出;《时局图》;势力范围的划分。

教学难点: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教具:《时局图》和势力范围简表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870年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80年代的中法战争,特别是9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1870年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为什么?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①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②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

③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2.向垄断过渡时,国内缺乏投资场所,不是不能投,而是得不到高额利润,于是出现“剩余资本”。

资本家将它投向落后国家和地区,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因此,19世纪后半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的几种主要方式1.争做中国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对日赔款(2亿两)和“赎辽费”(3000万两),大举外债,各帝国主义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

赫德是中国对外借款的主要经手人。

俄法、英德先后迫使清政府向他们借款,以海关税和其他税收作担保。

这些代借款有三个特点:P51 学生找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一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
1、什么叫资本输出?
2、《马关条约》与以前不 平等条约相比,有什么突 出的特点?
资本输出
1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的概念
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 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 的贷款和投资。
提问: 早期资本输出有哪些方式?
答案:修筑铁路,开矿山,建立工厂,开设银行.
二、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1、开始的标志 2、具体情况
谭嗣同面对祖国山河破碎, 国将不国的局面发出悲愤 呐喊: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三、“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1、时间
2、目的 3、内容
4、影响
5、实质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 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二者有 何不同?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截至1898年11月)
国名 英国 俄国 德国 比利时 法国 美国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2800英里 1530英里 720英里 6420英里 650英里 420英里 300英里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行业数量 32家 19家 16家 39家 7家 1.36家 投资量的顺序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资金合计1.3 亿元
甲午中日战争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
阅读材料: 清政府的三次大借款均以中国 的海关税收和其他税收作抵押。 清政府的海关税收是主要的财政 收入,每年约2000万两;在大借 款之后,每年交付的本息合计也 在2000万两以上。清朝的海关 “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的外国债 权人的收款机关。”这样,清政 府每年的海关收入就全部落入帝 国主义手中。据统计,列强获得 的利息超过本金一倍半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资本输出形式;19世纪末经济侵略特点;门户开放政策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概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表现,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
(1
)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了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实际上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由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得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民族危机达到了空前地步。

简述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概况,与19世纪中期的经济侵略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一)概况
①争做中国的债主,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修筑铁路,投资设厂,从
(二)不同
19世纪中期,列强对中国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的形式。

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三)原因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
(一) 原因主要有:
①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②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

③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④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
90
(二) 政策的特点:
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权利,即"利益均沾"
(三)实质:
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

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美国侵华政策的演变
(一)演变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

从此美国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

(二)原因:
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追随英法,参加多次侵华行动。

因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落后于英法,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也不可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扩张有了经济实力。

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美国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但当时美国军事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反战运动,不可能采用军事手段。

这样美国就试图凭借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排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于是"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