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3%双氧水消毒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3%双氧水消毒水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b4b76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2.png)
3%双氧水消毒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3%双氧水消毒水,又称为过氧化氢消毒液,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消毒产品。
它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款消毒水适用于多种场景,如医疗器械、环境、物体表面等消毒,尤其在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主要成分与含量3%双氧水消毒水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含量为3%。
这种浓度的双氧水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同时保证了使用的安全。
过氧化氢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使用方法1. 医疗器械消毒:将需要消毒的医疗器械彻底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3%双氧水消毒水中。
浸泡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最好达到1小时。
浸泡完成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使用。
2. 环境消毒:将3%双氧水消毒水按照1:10的比例稀释,用拖把或擦拭布沾取稀释后的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家具等表面。
擦拭后保持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于卫生间、垃圾桶等易滋生细菌的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
3. 物体表面消毒:将3%双氧水消毒水按照1:10的比例稀释,用擦拭布沾取稀释后的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
擦拭后保持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于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应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4. 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医疗领域消毒:根据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南使用3%双氧水消毒水。
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该消毒液对医疗器械、创口等进行彻底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四、注意事项1. 本产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食品、饮料等物品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2. 本产品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如果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 本产品与还原性物质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应避免混合使用。
【过氧化氢(双氧水)】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
![【过氧化氢(双氧水)】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80138dbed5b9f3f80f1c2d.png)
过氧化氢(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双氧水、过氧化氢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 CAS号:7722-84-1 危规号:51001理化性质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醇、醚,不溶于石油醚、苯。
熔点(℃):-2(无水)沸点(℃):158(无水)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0.13(15.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燃烧分解产物:氧气、水。
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下限(%):无意义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无意义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干粉、砂土。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过氧化氢(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2b8bf1fb7360b4c2e3f6448.png)
双氧水安全技术周知卡一: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化学品俗称:双氧水CAS No.:7722-84-1 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有害物成分含量:过氧化氢,27.5% 35% CAS No.:7722-84-1二: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强氧化性、有腐蚀性侵入途径: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环境危害:无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四: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 值为3.5~4.5 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本身不燃烧,分解助燃。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过氧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5cb64383b3567ec102d8ae3.png)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发生气相爆炸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1.5mg/m3
●IDLH:75ppm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376mg/kg(H20290%);大鼠经皮LD504060mg/kg(H20290%)
措
施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就医
过氧化氢
别名:双氧水
特
别警Leabharlann 示★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限制性空间中加热有爆炸危险
化
学
式
分子式H202结构式HO--OH
危险性类别
过氧化氢(含量≥8%):5.1类氧化剂
危
险
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可助燃
浓过氧化氢溶液受撞击、高温、光照,易发生爆炸
●蒸气或雾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误服可发生胃扩张,腐蚀性胃炎
理
化
特
性
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工业品分为27.5%.35.O%和50.0%三种规格。溶于水
●熔点:-0.43℃
●沸点:150.2℃
●相对密度:l.46
个
体
防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8a041ff65ce050877321324.png)
一: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化学品俗称:双氧水CAS No.:7722-84-1 分子式:H2O2 分子量:有害物成分含量:过氧化氢,% 35% CAS No.: 7722-84-1二: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强氧化性、有腐蚀性侵入途径: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环境危害:无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四: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 值为~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本身不燃烧,分解助燃。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e6b803beefdc8d376ee3258.png)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0.13(15.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来自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大包装: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内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公斤。试剂包装: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内,合装在钙塑箱内。
运输注意事项:
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含量≥40%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试剂包装(含量<40%),可以按零担办理。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8f9ef4db52acfc789ebc989.png)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就医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别名:双氧水
特
别
警
示
★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限制性空间中加热有爆炸危险
化
学
式
分子式H202结构式HO--OH
危险性类别
过氧化氢(含量≥8%):5.1类 氧化剂
危
险
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可助燃
·浓过氧化氢溶液受撞击、高温、光照,易发生
爆炸
·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易发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发生气相爆炸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1.5mg/m3
·IDLH:75ppm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376mg/kg(H20290%);大鼠经皮LD504060mg/kg(H20290%)
·若发生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火灾扑救
灭火剂:用大量水灭火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应
急
行
动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蒸气或雾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误服可发生胃扩张,腐蚀性胃炎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33bc22ba45177232f60a256.png)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一、简介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粘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
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
三、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工业级分为27.5%、35%两种用途: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试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好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肤色。
民用:处理厨房下水道的异味,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加水加洗衣粉倒进下水道可去污,消毒,杀菌;3%的过氧化氢(医用级)可供伤口消毒四、注意事项1、不得口服,应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2、对金属有服饰作用,慎用。
3、避免与碱性及氧化性物质混合。
4、避光、避热,置于常温下保存。
5、医用的有效期一般为2个月。
6、不得用手触摸。
五、健康危害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健康危害:高浓度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
吸入该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提问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六、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七、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双氧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双氧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4a1642c01f69e3142329401.png)
双氧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 中文名称2:双氧水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559 CAS No、:7722-84-1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过氧化氢50%7722-84-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过氧化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e7623e119e8b8f67c1cb9fe.png)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TLVTN:
ACGIH 1ppm,1.4mg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非生物降解性: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d2b631379563c1ec5da71af.png)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双氧水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分子式:H2O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过氧化氢浓度 35% CAS NO 7722-84-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合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涎渐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坍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合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合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合盐垒浼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ce75daa67ec102de3bd895f.png)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标识中文名:过氧化氢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 分子式:H2O2 相对分子质量:34.01CAS号:7722-84-1危险性类别:第5.1 类氧化剂化学类别:氧化剂第二部分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工业级分为27.5 %、35%两种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 C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7e4cc4569eae009581becee.png)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双氧水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分子式:H2O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过氧化氢 35% 7722-84-1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合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涎渐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坍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合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合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合盐垒浼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MSDS】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过氧化氢
![【MSDS】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过氧化氢](https://img.taocdn.com/s3/m/ac521ab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5.png)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水.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1ppm,1.4mg/m3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fafe4f7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4.png)
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化学品俗名:双氧水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企业名称:XX化工有限公司地址:XX邮编:XX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01生效日期:2015年01月01日企业应急电话:XXX传真号码:XXX国家应急电话:XXX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过氧化氢浓度27.5%CAS NO.:7722-84-1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佩戴全防型滤毒罐·穿封闭式防化服
应急行动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3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理化特性及用途
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工业品分为27.5%.35.O%和50.0%三种规格。溶于水·熔点:-0.43℃·沸点:150.2℃·相对密度:l.46
用途·用于化学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_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还用于制造火箭燃料、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泡沫塑料等
·入:饮水,禁止催吐。就医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泄漏处理) (·远离易燃、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油品等禁止触及毁损容器或泄漏·未穿封闭式防化服时,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
以切断泄漏源下防止其进人水体、·筑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若发生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应急行动
火灾扑救
灭火剂:用大量水灭火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别名:双氧水
特别警示
★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限制性空间中加热有爆炸危险
化学式
分子式H0结构式HO--OH22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
过氧化氢(含量≥8%):5.1类氧化剂
燃烧爆炸危险性·本品不燃,可助燃·浓过氧化氢溶液受撞击、高温、光照,易发生爆炸·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易发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发生气相爆炸
健康危害3/mPC-TWA 1.5mg·职业接触限值:75ppm
:IDLH·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376mg/kg(H090%);大鼠2502经皮LD4060mg/kg(H090%)2502·蒸气或雾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误服可发生胃扩张,腐蚀性胃炎
环境影响
·对水环境可能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