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专辑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大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大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22bd760066f5335b812156.png)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大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篇一书法1. 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
《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舍者矣。
”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
” 明刘基《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郑伐许、郑伯伐许之书法同矣。
”2. 文字的书写艺术。
亦指书法作品。
《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 宋钱愐《钱氏私志》:“ 元章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
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
” 周扬《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3. 指汉字形体。
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壹贰叁肆等字》:“至如秦汉碑,惟一二三书法不同。
”4. 措辞方式。
吕叔湘《标点琐议》:“《通鉴》书法,‘夜’一字为句,必有所承。
上文未说何日之事,‘夜’字连下读,‘夜’字点断,意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断,意为‘趁夜里’。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料篇二曲曲,字义却紧密相关。
“曲”和“由”是一对关系字,前者是从后者改变而来。
“由”指庄稼地边界被打破,所有权不固定。
“曲”指庄稼地边界体系进一步解体,所有权面临大范围调整。
相应地,庄稼地要重新划定边界,意味着乡村社会人员变动很大,需要重组。
这种基层社会组织的巨大人员变动主要是战争造成的,因为古代社会实行兵民合一制度,其成员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中华文明五千年书籍介绍
![中华文明五千年书籍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4a43f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6.png)
中华文明五千年书籍介绍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书籍介绍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涉及到的书籍非常多。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书籍简介:
1.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许多先秦时期的民歌、宫廷歌曲和爱情诗。
2. 《易经》:是一部古老的哲学典籍,通过八卦卦象的变化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和人生的发展。
3. 《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记事类文献,记录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括了孔子的思想和道德教诲。
5.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历史文献,共分为十二本,详细记载了从上古传说到汉朝的历史。
6. 《资治通鉴》:是明代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总结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教训。
7.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悲剧。
8.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鬼话小说集,
内容涉及灵异、鬼怪、善恶报应等。
9. 《红岩》:是毛泽东时代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革命岁月中热血奋斗的中国人民。
10. 《解读中国》:是汪曾祺所著的一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
维模式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人的心理、语言、文化等。
这仅仅是一部分中华文明五千年书籍的介绍,还有许多其他的书籍也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9b22ba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1.png)
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以《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为标题,本文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100部经典著作,旨在促进理解和认识中国古老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无形而又固定的文化实体,其发展历史长达数千年,也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代表。
它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关,以及不断变化的不断变化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
在中国,人们通过读书来了解文化并形成熟练的文字,而这一系列的书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以下细数中国古老文化的100部经典著作,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先秦时期:《诗经》、《九章算术》、《春秋》、《易经》、《孟子》等;秦汉时期:《论语》、《孙子兵法》、《周易》、《淮南子》、《礼记》、《汉书》、《山海经》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志》、《西汉书》、《韩非子》、《资治通鉴》、《鬼谷子》、《史记》、《黄帝内经》、《聊斋志异》等;隋唐五代时期:《新唐书》、《旧唐书》、《西夏书》、《清史稿》、《古今图书集成》、《资治通鉴》、《冒顿奇书》、《水浒传》、《西游记》等;宋元明清时期:《明史》、《红楼梦》、《四库全书》、《史记》、《三国志》、《中山狼传》、《志怪小说》、《神仙传》、《金瓶梅》、《新中国文学史》、《墨子》等。
上述100部经典著作,涉及的范围广泛,覆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现代多个历史时期,描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哲学、关系以及各类习俗等社会现象。
通过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学习其中的历史智慧,品味中国古典文学风格,从而让我们更精准地把握和熟练掌握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读书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和朋友之间的谈话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字本身中学习,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知识,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只有把唐宋元明清的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加以结合,真正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真正让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中国历史与文明第2讲服饰
![中国历史与文明第2讲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d8dd012f6529647d26285279.png)
戴冕冠、穿冕服的皇帝及戴笼冠、 穿礼服的侍臣(阎立本《历代帝王 图》)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 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 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 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 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 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汉代女装 穿深衣或襦裙。襦裙即短 上衣加長裙。腰带用丝或 革制成,起固定作用。领 口外观如英文y,即交领 右衽。方向不可以相反,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 发左衽矣”,左衽为异族 或死者的样式。
•服饰的发展过程:自然物—亚麻、蚕丝、
台湾原住民服饰
条纹方衣与遮阴布
羊毛—纺织、染色技术的发明
初民服饰: 由于早期技术较为原始,服装剪裁与结构 都相当简单,如上衣、下裳的组合,保护 生殖器的遮阴布(蔽膝)、保护和装饰头 部的冠帽等。这些构件被当作一种传统, 保留在后代服装的形式之中。
周代服饰
周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冠服制 度,天子、诸侯与各级贵族在 不同场合与仪式活动中,都要 穿戴与其阶级相对应的冠冕及 服饰。
直脚幞头、 圆领黄袍、 红带、皂 靴帝王宋 太祖像 (南薰殿 旧藏《历 代帝王 像》)
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
戴软脚 幞头、
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 穿圆领
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
袍衫的 文吏
宋代男子便服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
(赵佶 《听琴
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依然唐式, 图》局
脚下改穿便于平时起居的便鞋。 部)
《礼记·玉藻》: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玄冠朱组缨, 天子之冠也。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 也……朝玄端,夕深衣……衣正色,裳间 色。”
《礼记·冠仪》: “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容体正,颜色齐, 辞令顺。”
著名中国历史古书有哪些
![著名中国历史古书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47fd3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4.png)
著名中国历史古书有哪些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历史古书作为记录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著名的中国历史古书有哪些。
《左传》《左传》是一部重要的史书,它是《史记》的续书,叙述了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
《左传》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他通过笔下的历史人物,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向后人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这部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还在于它所体现出的思想意义和文学风格。
《史记》《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共分为十二本,包含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颗瑰宝。
《史记》的价值在于其完整地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文化传承,并且在叙事和文学上也拥有独特的风采。
同时,它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汉书》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所写,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
它在《史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发展,舒展了我国古代史学的历程,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汉书》中所记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细节和事件都非常详细和丰富,这为我们深入了解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编的一部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纪传体为主,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历史上从夏朝到五代十国时期各朝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被誉为“中国史学的百科全书”。
《资治通鉴》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还在文学和语言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在古代广为流传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我国东汉末年的历史故事。
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丰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
《三国演义》对于展示我国历史土壤上的人性,勇气和磨难,对于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bacd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9.png)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一、婚姻与嫁娶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看法与现代有所不同。
婚姻被视为家族的大事,因此需要注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匹配。
嫁娶过程也有特定的规定,如娶亲需要聘礼,举行婚礼时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如喜酒、迎亲和沐沐等。
此外,许多地区还会举行婚车游街、闹洞房等娱乐活动。
二、丧葬文化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十分庄重,注重尊重逝者和安慰生者的情绪。
丧事期间有一系列的礼仪,如燃香、送殡、扫墓等。
在一些地方,还有专门的丧葬习俗,如白事斋、钉棺木等。
三、节日与庆典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一些仍然保留至今。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会进行特定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扫墓、包粽子等。
四、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注重饮食的烹饪方法和饮食禁忌。
在饮食方面,古代华夏民族以稻米为主食,注重粮食的种植和烹饪技巧。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特色的菜肴和烹饪方式,如饺子、粽子、煎饼果子、火锅等。
五、礼仪与仪式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礼仪和仪式,这也体现在社交场合、家庭生活以及宗教信仰中。
比如,古代的进退礼仪、婚礼、葬礼等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和要求。
此外,一些宗教仪式,如道教的祭祀、佛教的念佛等,也是古代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戏曲与舞蹈中国古代戏曲与舞蹈是古代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通过创作和表演戏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民间的舞蹈则是表达欢乐和祈福的方式,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七、服饰与发型古代中国的服饰和发型也是社会风俗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朝代和社会阶层有不同的服饰风格和发型潮流。
比如,唐朝的宽袖衫、宋朝的深衣、清朝的旗袍等,都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时尚。
八、习俗与民间传说中国古代的习俗与民间传说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与风俗。
比如,北方的耍孩子、南方的赛龙舟、西方的烧火龙等。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https://img.taocdn.com/s3/m/32db2b9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a.png)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由于其独特性和发展历程而被誉为世界文化宝库。
在中国文化史中,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艺术,更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文化史的知识梳理:
1. 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力来源于汉族文化。
汉族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原地区,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主体。
它饱含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习俗礼仪和思想理论。
2. 中国文化史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中,古代文化时期,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文化朝代。
每个时期都有独创性的文化成果和精华。
3. 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诸子百家等不同学派。
其中,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包括汉字书法、中国画、剪纸、茶道、烤鸭、中国结、京剧等。
其中,汉字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5. 中国文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长城、故宫、西双版纳、太湖等国内外著名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化史的一些主要内容,其中仅仅是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史,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以“中国文化史”命名的系列丛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研究
![以“中国文化史”命名的系列丛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ae763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9.png)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1以“中国文化史”命名的系列丛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研究宋 扬摘要: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综论传统文化的著作有70余种(笔者注:丛书按一种计算),这些著作一类着重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介绍,另一类倾向于传统文化的剖析总结。
这些著述因80年代“文化热”中的传统文化大讨论而起,反过来又推动了“文化热”的继续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在80年代中后期的广泛传播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这些著作中,三套以“中国文化史”作为关键词的系列丛书尤为值得关注和研究,如若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历史性地总体观照,那么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与演变在出版史和文化史上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上海书店《中国文化史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三套丛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情况进行详细回顾,并以此探查它们与传统文化热或称“国学热”的形成和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
关键词:中国文化史;传统文化;丛书出版一、对经典的复刻:上海书店《中国文化史丛书》1902年,梁启超曾发表著名的《新史学》,他认为应该“批判旧史”,构建中国“新史学”理论体系。
由此,中国史学界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史学革命”。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王云五力邀各方知名学者,准备编纂一套名为《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史学论著。
《中国文化史丛书》计划出版80个科目,预计分为四辑陆续出版。
但是因当时时局动荡、战乱频仍,商务印书馆版本的《中国文化史丛书》只出版了第一辑的20种24册、第二辑的20种26册、第三辑的1种1册便不得不在1939年5月停止了出版,最终仍有40种遗憾地未能面世。
但是商务印书馆的这套《中国文化史丛书》仍然被普遍视为20世纪初“新史学革命”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成为近代以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https://img.taocdn.com/s3/m/c5d563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d.png)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917efc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a.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
以下是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目推荐:
1.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道德经》:道家经典之一,是老子的著作,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
3. 《周易》: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占卜和哲学的著作。
4.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5 篇诗歌,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5.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6.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7. 《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和封建社会的家族生活。
8.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9. 《水浒传》: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宋朝末年108 位好汉的故事。
10. 《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以上只是部分推荐,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中国的十大文化遗产书籍
![中国的十大文化遗产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9ded38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e.png)
中国的十大文化遗产书籍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很多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文化遗产书籍,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1. 《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讲述了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八卦和六十四卦来解释世间事物的演化。
《周易》对于中国哲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2.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从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诗篇。
它代表了古代社会的风貌、风俗和价值观念,对后世的文学与音乐艺术有深远影响。
3. 《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的言行录。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教诲,包括道德、政治、教育和人伦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对于中国传统的政治和道德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创作。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叙述了从上古到汉代的历史,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巅峰之作。
5.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学著作,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它详细介绍了战争的策略、战术和军事原则,并强调了兵器运用和智谋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对于世界军事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长篇抒怀诗。
这部诗歌以屈原的个人遭遇和对祖国沉沦的悲愤为主题,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7.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等人物为中心,描写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融合了诗词、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8.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冒险小说。
它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物西天取经修炼的故事,包含了众多笑料、寓言和哲理,对于塑造中国神话故事的形象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5e847f7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8.png)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这些古代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和历史,以及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及它们的背后的故事。
中国文物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它们包括从别墅明器、玉器等各种器物到铜器、陶器、金属工艺品、书画、文献等各种类型的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和故宫。
长城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建于战国时期。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代一代地修建并保护长城。
今天,它仍然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秦始皇兵马俑是另一个著名的中国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它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的杰作之一,描绘了数千个士兵、官员和马。
故宫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群之一。
故宫建造于公元1420年至1620年,是中国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除了这些著名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外,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古代文物。
例如,中国的陶器、青铜器、玉器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代的陶器和青铜器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两大国宝”。
自古以来,它们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的陶器和青铜器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制作技艺十分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的玉器也是一种重要的古代文物。
玉是中国传统的珍贵石材之一,代表着贵族阶层的权力和地位。
中国的玉器除了制作精美、样式多样以外,它还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祖先和精神信仰的敬意。
书法和绘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技巧。
即使在今天,书法和绘画仍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
![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5a4a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3.png)
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从殷商、西周、春秋到战国,再到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这些朝代的历史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印记。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经历着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传承。
在古代历史中,中国王朝的更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早在殷商时期,商王对社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推动了商朝的发展。
而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共同建立了王室制度,使得各个地区首领认识到了一个更高的权威——天子。
随着王室的崩溃,春秋时期的诸侯互相争斗,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汉朝受到西方影响,改革开创了士族制度并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发展。
唐朝时期,大唐盛世开创了文艺复兴的先河。
宋代时期,开灌水利的黄河三关、状元及状元及第者的荣誉等都是当时的一大特点。
明朝时期,由于农民散乱放牧,以及富商的崛起,导致了社会发生了巨变,而清朝时期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而在传统文化方面,中国一直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体系。
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医学、工艺、歌舞、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中心。
敬神、孝道、仁政、公正、忠诚、勇敢、正直等价值观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而《易经》、《论语》、《孟子》等文献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献记录下了中国古代智者们的思想智慧。
此外,武术、书法、茶道、花道、中医等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化元素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非常强调礼仪的文化体系。
在中国,礼仪被视作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维护。
在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以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祖先和历史的尊重和崇敬。
例如,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祭奠新鲜食品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不仅体现了国家的历代政治和社会经济情况,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年表
![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e82267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0.png)
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年表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属于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文字艺术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社会、历史、人文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后世的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普通读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阅读意义。
本篇文章将以年表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化名著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周代】-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末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尚书》:又称《书经》,是公历春秋战国时期周室遗物的总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记载。
- 《易经》:又称《易传》,是一部古老的哲学典籍,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卦图形及卦辞、爻辞进行卜筮。
- 《周礼》:是周朝的礼制典范,主要记载各种礼仪制度,以及周室国家制度、礼乐教化等内容。
【先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集,记录了孔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 《道德经》:也称《老子》或《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以道教的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
- 《孟子》:收录孟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
【汉朝】- 《史记》:由司马迁所作,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共分十二本,记录了从上古传说的历史到西汉武帝元狩年间的历史事件。
- 《汉书》:由班固编著,是一部详细记述西汉歷史的书籍。
- 《论衡》:是西汉时期刘向所撰写的一部辩证典籍,主要论述宗教、玄学、文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魏晋南北朝】- 《世说新语》:是晋朝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聚焦各种有趣、轶事的散文集。
- 《文选》:是南朝宋刘义庆所撰的一部辞章集,汇集了一百多位文学家、政治家、官员、学者等的文章和诗作。
【隋唐】-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被誉为兵学宝典,体现了古代军事智慧和战争策略的精髓。
-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古代社会的英雄豪杰和社会现象。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cb9a3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0.png)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至现代,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更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的66本基本史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一、《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纯正的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石之一。
它以纪事和传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远古传说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其独特的文风和叙事方式,为后世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榜样。
二、《汉书》《汉书》是西汉时期班固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
它详细记载了西汉自刘邦公元前202年起至公元23年的历史,是中国史书中第一部正式的纪传体史书。
《汉书》对刘邦及其后继者的事迹和政绩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记载,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时期范晔撰写的史书,与《汉书》一脉相承。
它详细记载了东汉自公元23年至公元189年的历史。
《后汉书》对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军事战争、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是研究东汉晚期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三国志》《三国志》是西晋时期陈寿所撰写的一部叙事通史。
它以纪事和传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中国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国志》以其严密的史料和生动的描写,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五、《晋书》《晋书》是西晋时期范晔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
它详细记载了西晋自265年至420年的历史。
《晋书》对西晋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叙述,为研究西晋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六、《南北史》《南北史》是隋朝与唐朝之间的历史学家李延寿等合修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它分为两部分,即《南史》和《北史》,分别记载了南朝和北朝时期的历史。
《南北史》包括了南梁、南陈、南齐、南梁、南晋、南宋、南齐等朝代的历史,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了解我国的历史与文化
![了解我国的历史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cf44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0.png)
了解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瑰丽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古代的封建制度到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古老而重要的国家。
一、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之后出现了一系列朝代,如商、周、秦、汉、唐、宋等。
这些朝代的更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例如,秦朝的统一中国,为日后的统一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汉朝的疆域扩张则为中国的丝绸之路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的文化特点表现在许多不同领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红楼梦》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也广受赞誉。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构成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呈现着不同寻常的变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走向独立和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国的历史是充满坎坷的。
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以及解放战争,开创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最龙的高速铁路网、布满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以及科技创新的成果,都代表着中国的实力和振兴。
三、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世界影响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仅影响了国内,也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代表作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1b6704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3.png)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代表作1. 《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它是通过卜筮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宇宙演变和道德观念的一部书。
周易被视为古代哲学、宗教与玄学的重要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经》《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现存诗集,记录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歌作品。
该书包含了305篇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以其简洁明快、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3. 《论语》《论语》集中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言行之录。
这部书以对话形式展示了孔子提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理论,被视为儒家思想教义的基石。
4. 《庄子》《庄子》是由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创作或整理而成的哲学文集。
作品以幽默诙谐、引人深思的寓言和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5. 《史记》《史记》是由中国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在书中广泛地记录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被视为后世历史文献编写的典范。
6.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由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所作。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军事策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内容,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7.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也称儒家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易经》、《尚书》、《礼记》、《周礼》和《诗经》,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8.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题材,注重表演艺术技巧和舞美意境,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9.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运笔流畅和旋律感强烈的笔画展示文字之美。
它是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10.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与文学等元素,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艺术遗产。
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e4507d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7.png)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1.《诗经》2.《楚辞》3.《离骚》4.《春秋》5.《左传》6.《孟子》7.《论语》8.《大学》9.《中庸》10.《庄子》11.《道德经》12.《红楼梦》13.《西游记》14.《水浒传》15.《三国演义》16.《金瓶梅》17.《聊斋志异》18.《曹雪芹传》19.《唐诗三百首》20.《元曲选》中国古代史学经典21.《史记》22.《汉书》23.《三国志》24.《资治通鉴》25.《隋书》26.《旧唐书》27.《新唐书》28.《资治五代史》29.《宋史》30.《元史》中国哲学经典31.《论语》32.《大学》33.《中庸》34.《孟子》35.《庄子》36.《道德经》37.《中山经》38.《周易》39.《尚书》40.《礼记》中国艺术经典41.《山水画》42.《花鸟画》43.《书法》44.《唐诗》45.《宋词》46.《元曲》47.《京剧》48.《昆曲》49.《评弹》50.《杂技》中国哲学经典51.《黄帝内经》52.《神农本草经》53.《本草纲目》54.《韩非子》55.《呻吟语》56.《墨子》57.《周易》58.《老子河上公注》59.《四书五经全注全译》60.《说文解字》中国科学技术经典61.《太极图说》62.《算经》63.《数学基础》64.《明史林》65.《科学史纲》66.《物种起源》67.《新华字典》68.《通鉴纪事本末》69.《清华简》70.《九章算术》中国宗教哲学经典71.《庄子》72.《道德经》73.《南怀瑾书》74.《沉思录》75.《胡适文集》76.《马王堆帛书》77.《莲花生》78.《佛说阿弥陀经》79.《禅宗七祖全书》80.《论语》中国地理历史经典81.《千里江山图》82.《太平广记》83.《山海经》84.《西游记》85.《三国演义》86.《红楼梦》87.《宋史》88.《元史》89.《大江东去》90.《黄河大合唱》中国政治经济经典91.《资治通鉴》92.《货殖列传》93.《法华经》94.《唐政要论》95.《三十六计》96.《孟子》97.《大同书》98.《山海经》99.《中朝青花瓷》100.《辞海》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著作,它们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7fa73a4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4.png)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1.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大学》:孔子弟子所编撰的哲学经典,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中庸》:也是孔子弟子所编撰的哲学经典,强调中庸之道。
4. 《道德经》:道家经典,主张以道德为本,追求和谐。
5. 《周易》:阐述了自然界运行的道理和人的运势。
6. 《尚书》:汇集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和文化经验。
7. 《诗经》:收录了大量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重要代表。
8.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
9. 《左传》:是春秋时期史学代表著作,记载了鲁国的历史。
10. 《史记》:秦朝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中国历史的起点到汉朝武帝时期的历史。
11. 《资治通鉴》:元朝司马光所编撰,是以纪年为序,概括了从夏朝到南北朝结束时期的历史。
1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13. 《水浒传》:明代小说,记录了108个好汉的抗敌斗争。
14. 《西游记》:明代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的奇幻历险。
15. 《三国演义》:明代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与故事。
16. 《红楼梦外传》:是《红楼梦》的续集,由高鹗所编排。
17. 《岳阳楼记》:唐代文章家范仲淹所著,记录了自己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18.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北宋城市生活的繁华场景。
19. 《九章算术》:汉代张衡所编,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20.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张“性善论”和“王道政治”。
21. 《荀子》:儒家经典之一,主张“性恶论”和“法治政治”。
22. 《齐民要术》:南宋沈括所著,是一本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手册。
23. 《四书五经注疏》:儒家经典的注释及批判性疏解。
24. 《太极拳经》:汇集了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技法,是太极拳界的基本书籍。
25. 《黄帝内经》: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和疾病治疗方法。
关于历史文化书籍
![关于历史文化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f49f61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7.png)
关于历史文化书籍
历史文化书籍涵盖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历史文化书籍:
《史记》: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中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历史学上影响极大。
《世界史纲》:英国史学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一部作品,以全新的视角来探索世界历史,被誉为“通向历史真相的阶梯”。
《文明之光》:美国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撰写的历史散文,以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探索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些书籍只是历史文化书籍中的一部分,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期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期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文明国家,中华文化灿烂而辉煌。
中国古代文学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它与中国大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和日臻完善,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全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常识,例如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古籍名著、文学体裁与史学体例,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活动等等。
另一方面,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现能力和运用技巧,增强我们的交流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先人的无限智慧,传承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和思想道德。
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妈妈的影响,我对中国的灿烂历史有着极大的兴趣,正所谓文史不分家,通过拜读古人留下的文学典籍,能使我对历史有一个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期待和热情。
此外,我也希望这门课程对我最喜欢的《红楼梦》的讲解会让我了解与未上该课程时相比更加新颖的看法和观点。
2,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
那么,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有哪些特征?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尚德”:中国人处世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型文化或称“德性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
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观的、为我的规范)。
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建构起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规范体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主张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
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及其行为具有浓重的尚德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处世做人,贵在有德。
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
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
对为人“缺德”的评判,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甚为严厉的谴责。
在具体的做人之德上,其主要范畴有“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等等。
这种以“做人”为处世前提与基础的处世观念,体现了浓厚的尚德特征。
另一方面,与人交往,以德待人。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尚德倾向,还表现在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人际之间应当是“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与人相处,贵在以德待人。
其具体表现为:其一、宽厚待人。
中华民族一向以待人宽厚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等道德评价,就是这一品德的体现。
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待人宽厚包括:“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
其二、让。
中国人历来以让为处世美德。
在家庭内部,“孔融让梨”式的礼让被极力倡导,妇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不贪为宝”的高洁品格;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
一个“让”字,可化解纠纷,和谐人际关系。
其三、以诚相见。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十分看重“心诚”,由此有“待物莫如诚”的古训。
而这一点正是“以德服人”的重要内容。
故“开诚心,布公道”,往往能化解矛盾,消除成见,沟通感情。
其四、守信用,重然诺。
其基本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讲究信用。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成语,以及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名言,生动显示了信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贵和”: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
以“贵和”而论,中国人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
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是一种“和”。
总的看来,“贵和”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
但对其负面效应应予以批判。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现实、注重人生的实践理性精神,还孕育了中国人深谙智谋的传统。
几千年来,有关谋略的论著和警语无以数计,有关“智囊”、智慧人物的故事播扬久远。
这一特点反映于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上,便是:处世待人,冷静慎重,周详细密地计算估量,运用心智。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
今天,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大工程中重建民族文化精神,有理由去改造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使它富于开放性和现代性,然而,这种改造只能是一种传统的转型,而不是推倒重来,因为民族文化传统永远是该民族生存发达的根。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5]司马光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巨大,他提出的天地是万物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主张各民族平等,爱护生命的主张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进步作用。
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是中国分裂的时期,但是他却受到各政权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尊敬。
元朝在统一进程中司马光的思想是主要指导理论,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蒙古的人”耶律楚材,父亲耶律履和荐举他任职的承晖都是司马光的崇拜者,都是杰出人物,耶律楚材主张的仁义改变了早期蒙古残暴政策,推动了蒙古进步、文明。
建立元朝的蒙古杰出君主忽必烈出征时也让贾居贞给他讲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贾居贞也同样是名臣,反对攻日本,父子皆是副宰相。
木华黎的后裔相威也担任宰相,向忽必烈敬献《资治通鉴》蒙古译本,可见木华黎家族对司马光思想理论的重视,就像木华黎对史氏家族的重用那样。
史氏家族最有影响的史天泽是司马光的崇拜者,最喜欢《资治通鉴》,他是汉人中任职最高、最有实权的大臣,他担任右丞相封镇阳王,汉人中少数封王的很多原是国公,只是去世数十年后延祐年追封,很多地位比史天泽低的都封公爵,史书载只有史天泽未封国公,只封王。
忽必烈时代有人谗言说史天泽势力太大,可见其地位和影响。
史天祥主张仁义,救助过吾也儿、木华黎最亲近的史天祥和解救严实的史天倪都担任要职统领蒙汉众军,都主张仁义爱民。
元朝是各民族联合政府,是中原文化向各民族和世界传播的时期,先进和文明的理论、科学也被各民族接受。
司马光的理学思想也得到推广,也正是这一时期司马光逐渐开始被尊为儒家三圣,在许谦的著作中,他称司马光去世为理学发展阶段的标志,与古代把孔子去世作为经学发展阶段标志同样,认为司马光与孔子相仿,说元朝统一前的战乱是因为司马光去世后,伦理败坏的结果。
元朝在统一不久后就开始在全国发行蒙文、畏兀儿文的《资治通鉴》,如同司马光提倡的民族平等、统一、仁义的理想那样,元朝早期社会发展进步是建立在进步思想、文化基础上的。
尊敬、崇拜司马光,认真学习《资治通鉴》的元朝杰出人物都是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高度评价《资治通鉴》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资治通鉴称赞这两部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王鸣盛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
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通鉴》亦有高度文学价值,曾国藩撰成《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其中选录《资治通鉴》11篇。
曾国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温公亦伟人哉!”毛泽东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
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