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导学案

化学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题目: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二、学习重点: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学习难点: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四、学习流程:预习→实验→讨论→展示五、课前预习:阅读课本26页完成下列填空:1、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和组成。

六、新课之旅:教师导入:空气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吧!知识点1: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师点拨: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或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内占据氧气的体积。

如右图所示,分组实验:完成报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小组讨论:(大展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3、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吗?为什么?4、若实验时装置气密性不好(漏气),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5、实验时红磷要足量,若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科学结论:通过精密的仪器测量,科学家们发现空气的组成按体积来计算大约是:空气的组成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阅读课本27页最后两段,能区分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文本解读: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如:空气、食盐水等。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O2)、氮气(N2)、五氧化二磷(P2O5)等。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 空气导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 空气导学案

空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成分的性质用途。

2、掌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3、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日清过关”巩固提升达标训练题基础级:1、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氮元素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衣服晾干B、食物霉变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发展级: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医用消毒酒精B、生理盐水C、清新的空气D、蔗糖1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3、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

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炭燃烧B、燃放烟花C、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1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氯化钠B、冰水混合物C、高锰酸钾D、稀硫酸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B、鸡汤C、合金D、蒸馏水提高级:2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24、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中的一种气体。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1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1 空气课时1 空气的组成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3.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如何组装玻璃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主要针对课本教材图2-3的装置)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课堂探究】一、空气组成的发现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_________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实验药品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现象?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4.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答案】1.定量;2.实验药品为汞;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中空气体积减少1/5;3.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①汞在加热条件下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其他气体反应;②生成的氧化汞是固体,使密闭装置内的压强减小;③能通过进入装置的液体的体积,测得减小的气体的体积。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演示实验)1.实验药品:_________、水。

2.实验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集气瓶内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里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4.实验装置:5.实验步骤及现象6.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2.1空气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2.1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学习重点: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空气是由什么组成26讨论交流: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4.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一、认识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将图2-3所示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待集气瓶冷却..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室温【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流论交:1.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结论】:讨论交流: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5.如果实验中,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讨论交流:1.在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少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 在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剩余内容,达到以下要求:用2分钟阅读课本P27二、空气的成分:1.找出并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导学案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导学案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领导审阅:。

结果发现测得的体积低于五分之
()
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空气。

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

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引导讨论教学过程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学生在课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专注、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自已的见解的执着,再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从学生下课后一改往日课间休息的喧闹,仍在为课堂上的问题争论不休,不难看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又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教学效果反思:
上课前,我对本课的教学方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进行了认真的构思。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在学生中征集探究情景的引入方案,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分辨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处步学会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能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空气中大约有1/5体积的氧气的结论;(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中,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习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学习难点]设计并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仪器、药品]集气瓶、酒精灯、烧杯、燃烧匙、弹簧夹、橡胶塞、导气管、火柴、红磷、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这是空气。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板书]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份。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化学符号为)和(化学符号为)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依照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到的药品是,反应原理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3、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78%、21%、0.94%、0.03%、0.03%.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5、叫混合物。

6、纯净物。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探究点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方法: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法)1、装置如右图所示。

永清县七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永清县七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难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打开弹簧夹后,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约占原广口瓶体积的1/5。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师生合作】阅读课本P26,填写以下表格: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银白色固体变红色,容器里体积减少约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汞+氧气氧化汞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27的“实验2-1”,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橡胶塞、导管、弹簧夹、烧杯、红磷、水、火柴实验装置实验原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减少,从而使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放热;(3)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H 2O )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空气--导学案一、 自主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徜徉书海探究发现:问题情境导学(一):“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唐朝诗人李峤歌咏风的诗,那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风的这种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模块(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用品】(1)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胶塞、乳胶管(2)药品:红磷、水【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要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3)检查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待集气瓶冷却后,导管口内有一小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4)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进(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

2.1 空气(第一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情境导入】
播放动画,风为什么会动?植物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长得更快?可见空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它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
【目标导学】
1.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了解空气的组成
2.对空气的成分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得出结论
3. 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自主学习】
1.了解空气成分的探究历程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认识空气的成分
4. 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合作探究】
1. 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展示点评】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小结训练】
练习册P14
【拓展延伸】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可口可乐
C.液态氧
D.水泥沙浆
2.利用家中的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实验,简述步骤和方法。

第1页共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

2.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3.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学习内容一 空气的组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拉瓦锡实验的原理:(1)汞+氧气――→加热氧化汞(2)氧化汞――→加热汞+氧气实验现象分析:实验(1)中的现象是银白色的液体变成了红色的粉末。

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消耗掉的是氧气;容器里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

实验(2)中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成了银白色的液体。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课本中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讨论交流】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的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温馨交流】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氧气,约为总体积的1/5,剩下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约占4/5。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名师归纳】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存在的原因有:(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没有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2.空气含氧量测定实验的关键:装置气密性好,红磷量要求足量且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才开始记录水面位置。

【反馈练习】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2.现有一充满空气的瓶子,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D )A .木炭B .硫磺C .铁丝D .红磷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 .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①液面上升小于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一、学前准备1.生活感悟: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纯净物:混合物:二、预习导航(一)预习指导(观看关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微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指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呢?2.认为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预习疑惑:(二)预习检测1.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氮气、氩气B.氮气、氧气C.二氧化碳、氧气 D.氧气、氖气2.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三、课堂互动问题1:如果进入瓶中的水少于瓶子容积的1/5,原因是什么?问题2: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以下物质能否作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可燃物。

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③硫+氧气二氧化硫④红磷(或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⑤铜+氧气氧化铜(固体)。

四、总结归纳1. 你有什么收获?(从知识、方法、规律方面总结)2. 你还有哪些疑惑?3. 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4. 在展示中,哪位同学是你学习的榜样?哪个学习小组的表现最优秀?五、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气体的组成几乎是不变的 B.高山上缺氧说明高山上氧气的量比地面低C.取1 kg空气必有210 g氧气 D.空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的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清新的空气 C.碘酒 D.氦氖激光气3.下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空气的组成;2.知道空气的物理性质;3.了解空气的化学性质。

二、学习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物理性质。

三、学习导入假设你正在进行户外活动,突然感到呼吸困难,你会怎么做?你是否知道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请思考一下。

四、学习内容4.1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地球周围的一种气体,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空气的21%,其他气体只占空气的0.9%。

这些气体之间不是完全随机混合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在空气中。

4.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其中包括:•透明性:空气是透明的,因此我们看不见空气的存在。

•可压缩性:空气是一种可压缩的气体,即它的体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压力而改变。

•可溶性:空气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溶解反应,比如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

•导电性:由于空气中存在的少量离子,空气具有一定的电导性。

4.3 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除了具有物理性质外,还具有一些化学性质。

其中,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它能够支持燃烧。

当物质燃烧时,氧气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烟雾、火光和热能。

除此之外,水蒸气也是空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五、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空气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还参与了许多化学反应。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探索空气的奥秘,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六、学习延伸1.请查阅资料,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2.以空气为主题,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空气的某一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七、课堂练习1.空气主要由什么气体组成?答案: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少量其他气体。

2.空气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气体?答案:可压缩的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2.1空气 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2.1空气 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2.1空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变化的实验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的实验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装置–镁条等2.学生准备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是什么吗?怎么得出的结论?请大家分享你们的观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简单分子模型,并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和性质。

并带领学生理解空气中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的含量及其作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个干净的集气瓶,将其倒置于水槽中,旁边放置一个用于搜集气体的试管。

2.将一根镁条点燃,并迅速放入试管中密封。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归纳总结。

4. 实验讨论(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的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关联,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结果与空气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用学生自己的话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结;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2.1空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变化的实验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的实验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装置、镁条等;2. 学生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本节课主题;2. 知识讲解:介绍空气的成分和性质;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成分实验;4. 实验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结果与空气成分的关系;5. 小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分辨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处步学会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能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空气中大约有1/5体积的氧气的结论;(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中,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习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学习难点]设计并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仪器、药品]集气瓶、酒精灯、烧杯、燃烧匙、弹簧夹、橡胶塞、导气管、火柴、红磷、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这是空气。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板书]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份。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化学符号为)和(化学符号为)组成的,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依照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到的药品是,反应原理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3、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78%、21%、0.94%、0.03%、0.03%.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5、叫混合物。

6、纯净物。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探究点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方法: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法)1、装置如右图所示。

2、实验目的:利用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瓶内空气中,使瓶内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实验步骤:(1)如图,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水面以上分五等分。

(2)检查气密性:(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迅速把塞子塞紧。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的,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点集气瓶内水面以上容积的。

6、问题: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与什么物质的体积有关?7、分析原因:红磷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瓶内气压,水流入集气瓶。

8、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9、思考:实验中注意应注意经下几点(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2)红磷量要;(3)等到时打开弹簧夹。

10、分组讨论:(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11、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讨论(1)原因A、;B、;C、。

(2)有,是因为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含量不断降低,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不能燃烧了,因此瓶中还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或没有,因红磷不燃烧)[归纳与板书]1、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跟踪训练]1、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1/5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2、空气是的成份:○1氧气;○2二氧化碳○3氮气○4稀有气体。

按其所占空气体积体积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是()A、○1○2○3○4B、○3○1○2○4C、○1○3○4○2D、○3○1○4○23、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探究点二:混合物与纯净物讨论与交流:(1)什么样的物质叫混合物,并举2例(2)什么样的物质叫纯净物,并举3例[归纳与板书]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3、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解释与说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份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用表示,氧气用表示,红磷用表示,二氧化碳用表示,五氧化二磷用表示。

[跟踪训练]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煤B.加碘食盐C.水D.酱油5.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A.铁片B.硫粉C.木炭D.红磷(四)梳理知识、归纳整合1、学生归纳本课学到的知识,并在组内交流。

2、板书设计:(五)达标测评、巩固提升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液态氧C.食醋D.水泥沙浆2、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臭氧属于()A、纯净物B、混合物C、氧气D、稀有气体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5、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气体在瓶子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二、填空题7、空气的成份以和为主,其中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78%,约占空气体积的21%,它们的体积大约是。

8、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氮气;红磷;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

9、有关空气成份的填空:(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2)石灰水长期露置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10、下列物质:○1石灰水○2糖水○3二氧化碳○4盐水○5空气○6氧气○7水○8五氧化二磷,其中是纯净物的是;是混合物的是(填序号)。

11、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

(3)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份是。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