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主要围绕说明文展开练笔。说明文的写作,在整个初中学段呈现出“鸡肋”之势,因为中考不考,但整个初中学段,只有本单元会单独聚焦说明文的写作,所以面对尴尬的鸡肋,也应该有滋有味地去品味,因为从着眼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实用文写作的意义也不容小视。
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的典范,桥梁专家茅以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文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将中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形式、精巧的结构,清楚明白地介绍给读者。其总分总的结构,和由一般到特殊、由独拱石桥到联拱石桥的说明顺序,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有文化底蕴和审美高度,叶老从苏州一百多处园林中提炼出其共有的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娓娓而谈,用质朴而简洁的文字,逐点一一解说,让读者禁不住感叹,说明文也如此妙曼和多汁。所以本单元的练笔,将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师生的生活,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学会写说明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预习提示】
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事物,看看打算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2.自己读过的说明类文章中,你最欣赏的是那几篇?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同学们,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在说明一样事物的时候,就要抓住它的特征,这样才能把它说清楚。
(大屏,展示课题)
二、你猜我猜,走近“特征”
(一)猜一猜谜:
1.出示投影片1:
“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生猜一阵后)
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板书:事物的特征)
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
2.出示投影片2: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
小结:兔。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
(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
“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比较投影片3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出示投影片4:
“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师归纳小结:写特征不仅要写出它的独有标志,而且还必须写得细致具体。(板书:细致具体)
(二)明确特征
1.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2.比如咱班里的2位双胞胎男同学,相貌、举止、声音都很相似,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能区分开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3. 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例如:作者简介,人物传记。
(2)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5)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6)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7)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三、步步为营,抓住“特征”
同学们,到底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呢?我们来共同探究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请同学们谈谈你的见解。
(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桥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大屏)
(预设: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同学们就《苏州园林》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大屏)
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