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戏曲情节传承变异性探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都具有变异性的特点:作品流传过程中,不断地会被改编 和丰富,故同一作品,不仅会产生不同的版本,而且各种版本 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异。活跃在民间的梁祝戏曲,自其产生以 来,以集体创作、口 头 流 传 的 方 式 突 破 了 时 空 的 限 制 代 代 相 传,流传过程中,不 同 时 代 不 同 地 域 的 艺 人 会 根 据 时 代 的 要 求、自身的表演 特 长 和 观 众 的 反 应 不 断 地 对 剧 作 加 以 改 动。 故梁祝戏曲 自 产 生 到 流 传,始 终 处 于 演 出———修 改———再 演 出———再修改的过程中。因此,历史上产生过多种不同版本 的梁祝戏曲,它们在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审美情趣等方面都 存在很大的差异。
柏 氏(唱)又只见我姑娘心中起火,倒把我柏 氏暗把心摸。这绫罗我不窖别的处所,窖之在后门口 猪食槽脚。一日泼它三瓢水,三日九瓢不为多。倘若 是祝英台失节于黉学,那红绫一定烂成泥坨。绫罗本 是丝织机锁,埋在地下怎不烂脱?人说英台多才学, 窖红绫她却是蠢如马骡。闲言多了会惹祸,我还是到 厨房刷碗烧锅。”"
嫂子胡氏认为英台此去志在图男,英台捧出剪春罗来打 赌,表明自己必然冰清玉洁归来。
黄梅戏《柳 荫 记 》中,祝 英 台 嫂 子 (柏 氏 )嫉 妒 心 极 强,认 定英台外出杭城读书下年定会失贞。
“祝英台(唱)我想要攻诗书不在此学,要上那杭 州城把墨来磨。
柏氏(唱)杭 州 城 好 相 公 多 交 几 个,要 下 年 抱 外 甥来见外婆。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 年 第 $ 期 总第 %& 期
’()*+,* -.’//0- 1) 2+3
文章编号:4""$ 5 %4"6(!""#)"$ 5 ""!! 5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祝戏曲情节传承变异性探微
王宁邦
(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4""%$)
7 7 摘7 要:梁祝戏曲起源于民间,流传主要在民间,属于民间戏曲的范畴,具有变异性的特 点。梁祝戏曲在表演、流传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内涵不断拓展,形式丰富多彩,历史舞台上 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大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审美追求。本文尝试从艺术本体角度研究梁 祝戏曲,对不同版本的梁祝戏曲在情节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索,考论梁祝戏曲演进传承情 况,阐述梁祝戏曲蕴于变化中的不变内容。 7 7 关键词:梁祝;戏曲;情节;变异性 7 7 中图分类号:89"%7 7 7 7 7 7 7 7 7 7 文献标识码:2
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关系具有超稳定性。早在先秦时期, 就出现了对远古神话的历史化,赋予它们合乎正统的伦理内 容。后起的各种传说更是难以逃脱这种命运,其间既有乡老 村氓不自觉地修改,也有服务于政权的知识阶层的自觉篡改, 使它们逐渐丧失了当初不加掩饰的人性光芒,最终越来越符 合封建伦理规范。梁祝故事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中,也遭 遇了同样的命运。晚明社会思潮风云激荡,梁祝戏曲戏曲流 传过程中就被进行不断的伦理化修正。清王朝建立后,朝廷 重用理学名臣,编制理学全书,大力旌表节妇孝子,封建伦理 在全国盛行,梁祝戏曲自然被打上浓重的时代烙印,封建伦理 化在所难免。“姑 嫂 打 赌 ”的 情 节 在 各 地 的 梁 祝 戏 中 各 有 不 同,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千差万别,有的则根本没有出现。由 于时代背景不同,不同时代的梁祝戏曲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 内容。
一
宋元以来,梁祝故事在文人戏曲中留下了不少熠熠生辉 的篇章,如元戏文《祝英台》,明传奇《河梁分袂》与《山伯赛槐 荫分别》。这些梁祝戏曲都没有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传下来的 只是一些片断,随 着 清 代 花 部 勃 兴,村 坊 里 巷 民 间 小 戏 的 活 跃,流传广、戏剧 性 强 梁 山 伯 与 祝 英 台 故 事,自 然 成 了 “两 小 戏”、“三小戏”最 受 欢 迎 的 对 象。不 少 地 方 小 戏 逐 步 发 展 成 为颇具特色的地方大戏,留下了许多传统剧目,这些剧目中, 梁祝故事是一朵鲜艳的奇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剧种, 这朵奇葩的色香味也各具特色,戏曲情节也各具风采。
" 同上,第 !&& 6 !## 页。 # 同上,第 54 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 年 第 $ 期 总第 %& 期
# !"
’()*+,* -.’//0- 1) 2+3
女扮男妆公子模样,银心女扮书童半分不差。 我嫂嫂到 绣 楼 把 我 看 定,他 问 我 扮 公 子 却 是 为 何? 我只说扮公子非为别事,要到杭城攻读诗文。 我嫂嫂他说我到杭城不是读书, 而是到杭城知访才郎。 那时节她和我打赌击掌,剪下绫罗三尺三, 三尺三来三尺三,后花园中土内埋。 我若在杭城访才郎,三尺绫罗烂成筋; 若是专心攻诗文,绫罗仍旧是绫罗。 我和嫂当即埋下三尺三绫罗。 我拜别爹娘把马来上,一马来到草桥亭。”!
宋元以后,随着梁祝故事的戏曲、唱本和歌谣大量流传,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与梁祝传说在各地广泛流传、不断变异 一样,梁祝戏曲也是多样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区 域,梁祝戏曲的内涵也不一样,甚至存在巨大的差异。从梁祝 戏曲的流传情况来看,它是多少代人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 体保存的结晶,也是为集体服务的,反映出一种群体的审美意 识和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
较有意思的 是 侗 戏 《山 伯 英 台 》,采 取 倒 叙 的 手 法,祝 英 台一登场,即叙述杭州求学之原委,不过赌誓基本与上文提到 的滩簧戏一致。
祝英台(唱 )梁 兄 休 要 将 我 来 问,英 台 言 来 细 说 你听。
我在绣楼把花来绣,思想起到杭城攻读诗文,
! 周静书《梁祝文化大观·戏剧影视卷》,中华书局,4%%% 年版, 第 5&5 页。
祝英台(唱 )我 若 是 在 杭 州 失 节 有 错,做 丫 环 侍 奉你这个能婆。
柏 氏(唱)你若是保贞节不出差错,顶香盘接 你回一步一挪。
祝英台(唱)对苍天盟誓愿将掌接过, 柏 氏(唱)连接三掌又如何? 祝英台(唱 )大 嫂 你 作 的 事 真 正 下 作,连 接 三 掌 不嫌多。为表示保贞操嫂好制约,从柜中剪下了七尺 绫罗。窖红绫我相信天不负我,以表示祝英台真心一
女(唱)嫂嫂呀,侬格闲话心太毒, 说我外面有私情,假说读书到杭城, 将来勿要几个月,定有甥儿抱回城。 嫂嫂呀英台非是此等女,不信看我告神明, 双膝跪在尘埃地,祝告过往日过神。 灵神呀,奴家祝氏英台女,意欲读书到杭城, 不料我家胡氏嫂,道我外面有私情, 奴英台三尺红绫埋在地,但愿苍天佛有灵。 倘然英台心不正,三尺红绫化灰尘, 倘若是,奴在杭州心归正,土内红绫色鲜明 祝告一番抽身起,拜别娘亲就动身 肩负行李朝外走,一心要到杭州城。”#
这里姑嫂打赌的内容,除了嫂子柏氏认为如果祝英台不 失身回来,愿顶香盘迎接的对唱,还有姑嫂埋下七尺绫罗三击 掌的赌誓。
滩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姑嫂打赌的情节则 相 对 简 洁,二人以三尺红绫为誓,没有姑嫂击掌及顶香炉的赌誓:
花旦(唱)开言妹妹叫一声,倷今要到杭州城,只 好哄骗老年人。我说侬,定然外面有情人,假言出去 读书文,看倷勿要几个月,定有甥儿抱转门。
胡(白)姑娘呀! (唱)我想读书本系男儿份,几时轮到我们女人。 而你家爹 娘 由 得 你 沌 混,我 为 亚 嫂 不 应 乱 讲 时 文。须知男女捞埋,儿嬉太甚,瓜田李下古有云。姑 娘话一心投师求学,我都唔多深信,一定去图男子,乱 结朱陈。 英(白)(闻听作怒)啊!(介) (唱)(滚花)我听 得 你 呢 番 言 论,真 系 令 吾 忧 愤 火如焚。我虽则系女流,不比别人个份。亚嫂你唔该 错疑人。自古道,雌黄信口,令人可愤。纵然冰清玉 洁,泾渭难分。试问有何法子,使你来深信?(想介) 定必找 寻 一 物,以 表 吾 心。 快 把 翠 珍 来 叫 紧。 (介 ) 立刻与我后园行。拿过了剪春罗花,堂中摆阵(翠即 入捧一剪春罗上,摆在中央介) (唱)(指花作发誓介)嫂罢嫂,我断冇话,唔知羞 耻败人伦。我若有不贞,回转个阵,定然花残叶败在 盆心。倘若冰清玉洁无瑕品,此花秀茂冇伤痕。发誓 已完再把爹娘 禀,女 儿 立 刻 启 程 行。 翠 珍 快 些 将 路 引。(翠挑书箱引英出门介)(各人送出门介) (唱)三年学满就归临。(翠引英下)(各人返入 介)”!
至于化蝶 之 事,加 入 稍 迟。不 但 《宣 室 志 》上 没 有,就是李氏 的 庙 记 中 也 仅 说 ‘从 者 惊 引 其 裙,风 裂 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而没有提到化蝶。据目
今的材料而论,化蝶事最早提到的,要算宋薛季宣的 《游祝陵善权洞诗》了。那首诗中有两句道:‘蝶舞凝 山魄,花开想 玉 颜。’而 薛 氏 已 经 是 南 宋 绍 兴 间 的 人 了。此外,《桃溪客语》所引咸淳《毗陵志》,亦云:昔 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欲传 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 年 第 $ 期 总第 %& 期
’()*+,* -.’//0- 1) 2+3
颗。妹若失节在黉学,红绫一定烂成泥坨。保持贞节 回绣阁,此 绫 罗 比 现 在 鲜 艳 得 多。手 扶 栏 杆 下 绣 阁———
柏 氏(唱)带住了姑娘手还要罗嗦,在绣楼三 击掌姑休怪我。
祝英台(唱)一反一复却是为何?没有闲工再与 嫂坐,禀告了父母亲去把墨磨。(下)
由于作者与改编者的身份不同,观众群体的差异,时代的 变迁等因素,文人戏曲与民间戏曲在具体曲目的演出、流传过 程中,存在着经典性与变异性的区别。凡是文人学士创作的 散文、诗词、戏曲等,一旦写成后,便具有了某种经典性,较少 被人改动,尽管在流传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版本,但各种版本 主要文句与内容上很少有出入;反之,凡是劳动大众口头创作 或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民歌、诸宫调、唱赚、话本、小说、戏曲
#$% &’()*+,-.*/ */ -$% 0%+%1.-,+2 3,+.,4.).-2 *5 -$% 6*)- *5 -$% #+,1.-.*/,) 7(%+, 8.,/9 :$; :2); )<=> 5 ?@=>
7 7 中国古典戏曲的许多剧目,在其初始阶段,内容和情节往 往比较简单,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文人墨 客不断加工改造、不断增饰附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 满。可以 说,一 部 戏 只 要 还 在 演 出,其 修 改 就 不 会 停 止。 《荆》、《刘》、《拜》、《杀》皆产生于元代,但目前看到的只是明 人改本;《琵琶记》产生于元末,其修改一直延续到今天;流传 极广的《西厢记》更是有几百个版本。从总体来看,流传越广, 影响越深的戏曲,其版本也越多。
!、“同窗同床”情节 明代流传下来的戏曲文本除徽池调《英伯相别回家》外, 其他都不能 确 定 是 否 有 此 情 节。京 剧、川 剧 及 黄 梅 戏 《柳 荫 记》及秦腔《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没有此情节,越剧《梁山伯与 祝英台》则只有同窗共读而没有同床的戏,滩簧《梁山伯与祝 英台》中,祝英 台 死 活 不 愿 与 山 伯 同 床 而 眠。 杂 剧 《祝 梁 怨 》 和豫剧《梁祝情》中只是通过祝英台的一句话带过。闽剧《蝶 边裙》则通过山伯之口,表明愿与英台同住一房,共睡一铺。 在“男女之 大 防 焉 ”的 封 建 社 会,未 婚 男 女 同 窗 同 床,这 里本身就十分有戏,过去许多民间小戏、曲艺往往对此反复渲 染,以此来赢得某些观众的喝彩。民国时期《梁祝哀史》内容 庞杂,情节曲折,它就是根据曲艺、故事歌谣改编的,甚至完全 套用它们的情节,为了迎合观众心理,剧作在山伯怀疑英台女 儿身上大肆渲染、铺张,一些唱词、动作露骨,以至于 4%$& 年, 国民党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将它列为禁演剧目。 $、“化蝶”类情节 不少梁祝戏曲都有化蝶的情节,化蝶情节的最早出现,始 于南宋,钱南扬曾考证:
下面拟选戏曲梁祝一些典型的情节场景论述。
# !"
4、姑嫂打赌”情节 明代以前的戏文传奇、杂剧是否有这一情节目前已无法 弄清,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川剧和京剧 《柳荫记》、秦腔 《梁山伯与 祝 英 台 》、豫 剧 《梁 祝 情 》、彩 调 剧 《梁 山 伯 与 祝 英 台》都没有此情节,而 闽 剧 《蝶 边 裙 》、黄 梅 戏 《柳 荫 记 》、滩 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有此情节。同样是姑嫂打赌的情节,在 不同的戏曲中,表现得也同中有异。以下是闽剧中姑嫂(英台 与嫂胡氏)打赌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