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油水井解堵技术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
在传统的油水开采过程中,随着油气的逐渐开采,常常会伴随着水的涌入,在原油中含水量增多,造成采收率降低。
而采用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的涌入,提高原油的品质和采收率。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延长井的生产寿命。
在油水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油水混产的情况,导致井的堵塞和生产能力下降。
而利用调剖堵水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延长井的生产寿命,提高采油效率。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水排放,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而采用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水排放,保护地下水资源。
油水井调剖堵水对于我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开采成本不断上升,而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延长井的生产寿命,保护地下水资源,从而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技术上,我国石油行业不断引进学习先进的调剖堵水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在应用上,我国石油企业纷纷开展了调剖堵水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
在政策上,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调剖堵水技术应用的政策文件,为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未来,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需求量大,对于提高采收率和延长井的生产寿命的需求依然存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调剖堵水技术将不断涌现,为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意义和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工程应用,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将会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调剖堵水技术能够不断突破自我,为我国的能源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种油井化学解堵方法
一种油井化学解堵方法
油井化学解堵方法是一种应用化学药剂来清除油井中堵塞物的技术。
常见的油井堵塞问题包括矿物质沉积、油垢、水垢、油泥等。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油井化学解堵方法:
1. 评估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油井堵塞问题的评估,确定堵塞原因和位置。
可以通过井下工具、测井数据、生产历史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2. 选择化学药剂:根据堵塞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
常用的化学解堵剂包括酸类药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
选择药剂时需要考虑其对油井设备和地层的影响,以及安全性和环保性。
3. 设计注入方案:根据油井堵塞的位置和程度,设计合理的注入方案。
这包括注入药剂的浓度、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的确定。
4. 注入化学药剂:将选定的化学药剂通过注入管道或井下设备注入到受堵塞的油井中。
注入过程需要控制好药剂的浓度和注入速度,避免对油井设备和地层造成不良影响。
5. 反应和清洗:待药剂与堵塞物发生反应后,通过冲洗或其他方法将溶解的堵塞物清除。
这可能需要多次注入药剂和冲洗操作来完全解决堵塞问题。
6. 评估效果:在化学解堵完成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确认堵塞问题是否完全解决。
这可以通过测量产量、压力和其他指标来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油井化学解堵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和操作方案,以提高解堵效果。
油田化学解堵技术研究与探讨
油田化学解堵技术研究与探讨摘要:油田进入含水期开发后,由于水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相容性,地层伤害、井筒结垢等问题时有发生。
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方法之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的同时,注入的聚合物也常造成油水井近井地带的堵塞。
本文主要对油水井近井地带堵塞原因诊断和聚合物凝胶堵塞的化学解堵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油井堵塞诊断聚合物化学解堵稠油解堵原理一、油井堵塞概述油井堵塞是油气层伤害的表现之一。
在进行钻井、完井、采油、增产、修井等各种作业时,储集层近井地带流体(包括液流、气流或多相流)产出或注人能力有任何障碍出现时,油气层伤害也就随之产生了。
不论是钻井、采油、注水开发,还是在提高采收率的各种作业中,油井堵塞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存在钻井液的的固相颗粒、固井液的淋滤、射孔液的水锁、试油作业当中的脏液以及各种入井流体的滤失等的堵塞问题。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在各个生产部位都可能随时产生结垢,这些垢统称为油田垢。
其中,蜡、沥青、胶质的混合沉析物俗称为有机垢,出砂及有机垢的混合物俗称为泥垢,还有细菌垢(或称生物垢)等。
注蒸汽采油、聚合物驱油、碱水驱油作为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重要技术,生产中遇到的结垢问题除了与注水采油时碰到的结垢问题类似以外,还因为驱油时分别有蒸汽、聚合物、碱液的存在,导致硅垢和聚合物垢的生成。
我国很多油田都存在结垢和油井堵塞问题。
由于油田结垢对原油生产的种种不利影响,油田防垢除垢、油井解堵问题在国内外均引起极大重视。
二、油井堵塞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油井堵塞诊断属于油气层保护的范畴。
油气层保护的关键和先决条件, 就是正确了解和掌握油气层伤害的机理,但是油气层伤害因素的复杂性,做到这一点又是相当困难的。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伤害机理往往表现出非常相似的伤害特征和结果,如果不能确切了解油气层伤害的机理,采取的伤害解除措施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可能会加剧油气层伤害的程度。
油井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油井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为保证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的需要,许多油田二次加密井数量增多。
与此同时,新老油水井油层堵塞污染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有些区块表现得相当严重。
为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必须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改善油层的渗透率。
本篇论文就是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油井解堵技术的论文文献,归纳总结了。
【关键词】油井解堵油层渗透率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致力于油井解堵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制了各种不同的解堵技术。
根据油井地层特点和堵塞性质的不同,在采用解堵措施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堵技术。
1 油井地层堵塞机理和特征地层堵塞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几乎所有的井在堵塞前都有一定的前兆,如油井产液、产油、含水、动液面、地层压力、井底压力、出油剖面等方面都会有所显示,因此,识别地层是否堵塞是容易的,但要回答诸如堵塞的特征以及如何解堵等深层次的问题就显得较为困难。
1.1 油井堵塞机理(1)历次作业对地层造成伤害。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内岩石颗粒、流体成分非常复杂,外来的注入流体与地层接触会产生一些堵塞物,如钢铁的腐蚀、细菌繁殖产生的有害无机离子和细菌菌体及代谢产物,这些物质沉积在射孔炮眼周围或进入油层,使地层的渗透率大幅度下降。
(2)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及生产参数导致油井堵塞。
为了取得较高的原油产量,现场一般采用较大的生产参数,在用大压差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液面下降,产液能力下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地层中的微粒运移和流体运动阻力增加造成的。
(3)注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
在开发和施工作业过程中,注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可在地层内形成盐垢、乳化物或细菌堵塞,使孔隙吼道流通断面不断缩小,地层渗透率不断降低。
1.2 油井堵塞特征(1)以堵塞成分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于生产时间极短的井,堵塞物大多以有机物为主;对于生产时间较长,以往又进行多次增产措施的井,其堵塞物成分往往相当复杂,从总体上看,表现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存。
解堵技术
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地层进入双高阶段(采出可采储量69.1%,平均综合含水已达到81.9%),中低渗透层占1/3-1/2,油层堵塞问题较为普遍,解堵技术已成为当前保护油气层、提高产量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
解堵技术包括化学解堵和物理解堵。
(1)氧化型解堵剂:氧化型解堵剂的解堵效果要好于非氧化型解堵剂。
其解堵机理为强氧化剂通过氧化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变小,使其失去桥联和附着作用,从而将致密、坚韧的滤饼变为松散、破坏的结构。
(2)复合解堵酸:有机酸和盐酸为前置液,有机酸、盐酸和氢氟酸为主体酸,有机酸和盐酸为后置酸。
添加剂主要有油垢清洗剂、缓蚀剂和综合添加剂。
需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选用各种添加剂组成体系。
(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为一种不常见的化合物,过去一直用于水处理、漂白和消毒等领域,现在已成功用于油田增产增注措施作业中。
其主要作用为:有效消除对岩心的损害作用;与酸液配伍,可扩大酸化效果,能够有效消除、缓解油水井近井地带的聚合物、铁硫化物和微生物的阻塞;复合型二氧化氯解堵剂可清除、疏通注聚合物井内交联聚合物的阻塞。
(4)物理解堵:高温热处理是常用的物理解堵方法,其作用机理为通过使粘土脱水和破坏粘土晶格补救与粘土相关的损害,使堵塞水蒸发,热导应力在近井区域产生微裂,增大近井地层渗透率。
(5)互溶剂:从油湿向水湿变化,对油气层损害是严重的,据统计渗透率下降40%。
通常应用互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表面活性剂来防止或处理润湿反转。
水包油乳状液可利用互溶剂水溶液、互溶剂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液将其分解,而油包水乳状液可利用芳香族溶剂与互溶剂的混合液进行分解,如甲苯二甲苯。
互溶剂、芳香族溶剂与互溶剂的混合液、乙醇与互溶剂的混合液、含有10%冰醋酸的柴油和无水乙酸均可消除水锁。
(6)防垢及溶垢技术:垢可分为无机垢及有机垢两种。
无机垢是水溶性化合物,它是从改变条件的溶剂或与不相配伍的水混合而析出的有机垢,是压力温度降低时重烃石蜡或沥青沉淀而形成的产物。
油水井堵水技术
油水井堵水技术一、概述(一)堵水技术的必要性1、开发层系调整的需要XXXXX油田的绝大多数油田是多层系开发。
随着开发层系调整的进行,必然有许多老井需要封层或者封堵。
2、二次开发封层封井的需要据XXX油田二次开发油藏工程方案部署,有130口井需要封层处理;有299口井需要弃置处理。
这些都需要应用到封堵技术。
3、油井堵水的实际需求通过初步调查摸底,我油田因套变、层间距离小等原因无法卡水以及层内出水井约400口井,其剩余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需通过油井堵水技术治理。
而目前我油田堵水措施年工作量均不足20井次,有效率在65%左右。
相对美国陆上油田、大庆油田等,堵水工作量明显偏少。
4、封堵套管漏失的需求据统计,每年发生套管破损漏失的井数在50口左右,其中约一半可以通过封堵技术来修复。
5、严重漏失井、高压井封堵要求统计显示,XXX油田每年有接近40口严重漏失井或高压井需要进行化学封堵,但常规堵剂和材料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如港6-29井由于1#、2#(厚度分别为6m、2.4m)出水导致高含水,由于出水层压力高,在92—99年该井曾应用TDG、石灰乳等堵剂进行5次堵水,均未成功。
在南部油田,水井注水压力普遍在18到25MPa 之间,需要封堵体系强度大于25MPa。
6、层内大孔道治理、提高水驱效率的需要尤其在XXXX地区,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大孔道窜流严重,大孔道的存在造成无效注水循环,增大水处理和注水费用。
降低水驱波及体系和采收率。
7、严重亏空井的封堵需求中北部地区由于含砂生产,造成近井地带严重亏空,现场需要能够满足严重亏空漏失井的封堵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油水井堵水封层技术发展情况看,近几年国内其他油田在高强度堵剂的研究应用中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如华北的LC堵剂、中原的YLD无机固结型堵水技术,XXX油田的有机高强度堵水技术等,在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套管堵漏方面,应用较多的是套管补贴、膨胀管和水泥封堵。
这些技术都具有各自的适应特点,不能完全解决生产实际需要,仍然存在部分井需要采用特殊化学堵剂封堵。
ZFZY-3型组合式高效解堵增油阻除蜡器
声波发生器发生高频至超高频振动,产生“空化作用” 效应,
使蜡晶体及垢晶体产生结构性破碎,不易析出,原油流动性能
大大改善。再经过涡流导流槽,导流阀和涡流喷射器后,使气、
固、液三相充分溶融、乳化、匀质,进而起到防蜡、防垢、降 粘作用。
二、ZFZY-3型组合式高效解堵增油阻除蜡器技术原理
1、射流发生器:其内部特定的结构和几何形状
适应井况
含蜡量 (%) 粘度 (50℃) 沥青 (%) 胶质 凝固点 含水 (%) (℃) (%) 泵挂 深度 (m) 产液量 (m3/d)
名称
指标
≤40
501000mPa·s
<8
≤35
<40
<90
<4000
<100
四、功能特点
●提高泵效,增加产液量5—15%,降低负荷,平均节电可 达10%左右; ●防止结蜡、结垢,延长洗井周期3倍以上; ●适用于各类含蜡井和稠油井; ●降低原油粘度,增大井液流动性能; ●对油层无伤害,不破坏地层;
波既能逆流方向传播到筛管,近井岩层和油层,也
能顺油流方向传播到抽油泵。其技术特征能使结构 独特的声波发生器及定尺的环形振荡腔内的流体介 质产生受激共振。
3、涡流增压器:涡流增压器内壁原油进出口 被设计为大导程螺旋形特殊通道,使进入原油产生
高速涡流运动,原油流动能力增加五倍以上。在涡
流状态下,油流压力增高使油水充分混合,也使原
●减少或消除抽油泵气锁;
●安装简易,运行可靠,不需外加动力,无故障率。
五、试验情况
谢谢大家
来以网状结合的石蜡分子充分分散在油水中,石蜡
分子形成的细小结晶不易结合在一起,石蜡析出得
到抑制。
图2 射流、声波发生器
图3 涡流发生器
油水井解堵机理及技术
油水井解堵机理及技术摘要:本文分析了油水井堵塞原因,对解堵技术进行了理论综述,对现场注水井的解堵施工进行了论述,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现场解堵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油水井解堵酸化施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过程的进行,钻井、固井、完井、压裂、注水等各种措施都有可能对油层造成伤害,因而导致油层的堵塞。
当油层发生堵塞后会导致水注不进,油采不出等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油气资源极大浪费。
因此,有关油气层保护的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并成为油气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一、堵塞原因分析造成堵塞的原因很多,外部措施主要有钻井、固井、完井、试注、修井、压裂、酸化等措施不当,造成地层变化,地层原始孔隙受损或外来物堵塞喉道,造成渗透率下降。
从堵塞物性质上主要分为泥浆颗粒堵塞、粘土膨胀、次生矿物沉淀,有机垢堵,无机垢堵,乳化堵塞、水锁、润湿性反转、注入流体携微粒堵塞、地层内微粒运移、粘土矿物酸敏水敏造成的膨胀粉碎、细菌作用、出砂等。
二、解堵技术分析1.活性酸解堵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一种高效活性剂,即能解除有机物堵塞又能解除无机物堵塞。
在工艺上采用两级酸化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地层水钠、钾离子和氟硅化合物、氟铝化合物反应产生二次污染,对于老井的混合性堵塞处理效果较好。
2.缓速酸解堵技术采用氟化氨等缓冲添加剂做潜在酸,能够降低反映速度,使解堵液到达地层深部仍可反应解除深部堵塞。
3.分层解堵技术采用水嘴投捞工艺对分层水井各层段分别解堵或采用分层挤注工艺管柱解堵。
投捞水嘴方法的优点是可不上作业,节约施工费,解堵针对性强。
缺点是如果解堵多层,反复投捞很烦琐,如果投捞过程中出现投不进、捞不出、遇卡、拔断钢丝等问题还要上作业,如果地层压力低,则反排不彻底,易发生二次污染,没有循环通道不能气举、不能洗井,如果封隔器不密封,则起不到分层解堵的作用。
分层挤注工艺即采用两级K344-110封隔器和745-5配水器管柱由下至上逐层进行解堵处理,该工艺的优点是可灵活设计解堵层段,卡距可大可小,针对性更强,不担心封隔器的密封问题,可与热洗井、热泡沫洗井、气举等工艺灵活配合,可强排酸,解堵效果有保障。
生物酶解堵技术
生物酶解堵技术简介生物酶解堵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使油田化学新技术在油田应用上的一项技术革命,特别是近两年来该技术发展之快速,是其它化学技术的发展不可比拟的,生物酶技术在油田上的应用是油田化学技术上的一项技术革命,由于该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油田生产中很多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如生物酶解堵剂,生物酶污水处理药剂,生物酶分子膜制剂,生物酶清防蜡和降粘的研究,生物酶降解技术,生物酶驱油增产技术等等。
特别是在油田化学解堵方面取得了较的成绩,在全国油田范围的成功拓展和应用已经涉及到海洋油田、陆上稠油、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高含蜡油田、三次采油等领域。
一、生物酶解堵剂作用机理生物酶解堵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酶高科技制剂,其主要成份是多种天然提取物质,其技术完全根据油田开发中出现的油水井生产层系堵塞、产能降低等问题而设计开发的。
产品根据不同区块油藏构造条件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列。
其解堵技术思想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提供了解决油层堵塞、油井生产期短的难题的技术方案。
另外,作为绿色环保型有机化学品,生物酶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环保特征,符合油田开采中HSE工作环境的要求。
1、利用生物酶及其活性物质的激活催化作用,促进化学反应快速进行,多种活性物质快速将油垢从堵塞处剥离、降解稀释;2、剥落和解除堵塞的垢质经降解、降粘稀释后同其它分散油快速聚并,形成稀释油墙,油流带;其中包括将乳化的死油和中断的死油诱导聚并形成连续的稀软油流带,通过孔喉;3、残存的活化物质形成一定厚度分子膜,具有改善、稳定岩层、使地层成为水润湿地层,阻止垢再次沉积和诱导油流作用,增加反应期;二、生物酶制剂的应用:1、解除因稠油积垢造成的油井堵塞,不能正常开采的问题;2、解除有机物胶质沥青对地层的堵塞而需洗井、作业的油水井;3、含蜡油井的清洁及预防处理;4、由于残存油等伤害对水井造成的注水低效问题;5、酸化,防砂工艺的前置液;6、油井因作业伤害造成的产量降低问题,7、三次采油增产三、解堵剂的特点1、PH值为7,属中性,对油田管道和井下设备没有腐蚀;2、环保性能好,符合油田企业HSE标准要求,对石油生产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伤害,;3、具有良好的活性和催化力,激活剥离碳氢化合物能力显著;4、对地层岩芯具有良好的恢复、稳定功能, 有明显的油藏保护特征;5、水溶性产品,润湿效果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6、具有良好的预防垢质再次沉积功能;7、特别是与复合解堵剂同时应用效果更佳;即解决了有机垢质对井眼井筒堵塞又解决了无机垢和地层黏土颗粒堵塞。
油水井堵塞原因分析及解堵方案
井所面临的这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种,分别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对于自然原因来说,就是大自然中的各种恶劣气候以及地震等对油井的各种破坏和不利影响;而对于人为原因来说,就是各种人为的因素如施工上的失误或是管理上的不当最终造成的问题。
人为原因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油井从上到下都应该在日常的油井开采中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最大可能的减少人为破坏事件的发生。
在油井实际开采的过程中,认真遵循油田管理的基本准则,不断更新技术,并且在工作中遵守行业规范与纪律。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以及避免油井各种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的去守护所开采的油田,保护油田资源。
在当前我国的石油开采过程中,虽然各个企业都加强了自身对于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失误所导致的各种生产事故,但是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规范操作和各种违反行业职业规范的事件发生。
这种现象的发生使得油水井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提升,而且还阻碍了油水井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3.1 关于井下落物的打捞技术在井下事故中最常出现的事故是井下落物。
而且也是井下修井工作中的经常性工作。
对于井下落物来说,那些打捞难度低,用普通的机器就能够完成的打捞是归属于修井小组的作业;而那些打捞难度高且复杂的作业,需要运用多种机器混合操作进行打捞,才能够将井下落物取上来,疏通整个油井,以保障油井工作的正常运行。
一般情况下,将井下落物分为绳类落物、管类落物、杆类落物和小件类落物四类,对于不同的落物类型,有着不同的打捞机器,通过运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工具可以将落物捞出,完成修井的工作,最终恢复油水井的运行。
当前,井下作业打捞工具可以分为内捞和外捞两种类型,属于内捞类型的工具有内捞公锥、捞矛等等,而属于外捞类型的工具有母锥、卡瓦捞筒等等。
外捞工具主要是应用于管类落物的打捞工作,并不适用于其他的打捞。
有关井下作业的种类有很多种,分为爆炸、震击、侧钻、补接、铣磨五类,我们可以根据事故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设备,通过应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和科学工艺,达到消除井下事故的目的,不仅如此,还能够大大加速井下修井施工的进度。
油水井带压作业时油管内堵塞问题的解决措施
17一、问题的提出注水井带压作业是利用特殊修井设备,在井口带压的情况下,实施起下油管、井筒修理及增注措施的井下作业。
控制油管内压力对油管实施有效内堵塞是带压作业的前提和关键。
油管内堵塞技术是在注水井带压作业施工前采取水力投送、钢丝投送或自重投送将油管堵塞器投送到油管内预定位置,并对油管内部实施有效封堵。
如图1,目前油管内堵塞的方式:封堵保护封隔器以上管柱;封堵配水器以上管柱;封堵单流阀以上整个管柱。
在这三种方式中,封堵保护封隔器以上管柱最容易实现,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封堵配水器以上管柱应用较少,封堵单流阀以上整个管柱实现困难。
图1 目前油管内堵塞的方式由于注水管柱长时间注水,管柱腐蚀结垢比较严重,前两种堵塞方式存在堵塞器投送不到预定位置、不能形成良好密封及投送位置不确定等问题。
为此,应针对注水管柱结构研究油管堵塞器及油管内堵塞方式,解决注水井带压作业中油管内堵塞问题。
二、目前油管内堵塞问题分析1.封堵保护封隔器以上管柱方式从开展注水井带压作业施工以来,油管内堵塞一直采取封堵保护封隔器以上管柱方式。
该方式是将油管堵塞器投送到保护封隔器上部油管内,靠油管堵塞器胶筒自封或压缩胶筒胀封密封油管内壁,使用过滑块式油管堵塞器、静压智能式油管堵塞器。
(1)滑块式油管堵塞器。
原理:在井口压力作用下,液压推动杆体上的助推胶套,使堵塞器下行,下到预定位置后,井内压力压缩杆体上的胶筒自封密封油管,杆体上的滑块卡瓦牙相对杆体下行使其卡瓦牙卡在油管内壁上。
(2)静压智能式油管堵塞器。
原理:在该油管堵塞器自重作用下,堵塞器下行到预定位置后,油管正打压,将堵塞器的活塞销钉剪断,杆体下行,三块卡瓦牙卡住油管内壁,同时压缩胶筒胀封。
因这两种油管堵塞器外径大于φ50mm,不能通过封隔器及配水器,只能在保护封隔器以上封堵管柱。
由于注水管柱长时间注水,管柱腐蚀结垢,且油管堵塞器外径大,导致堵塞器有时投送不到预定位置、位置不能确定,有时密封胶筒被油管内壁划破,造成投堵失效不能形成良好密封,但静压智能式油管堵塞器性能优于滑块式油管堵塞器性能,目前,主要应用液压智能式油管堵塞器。
水井酸化解堵技术
注水井酸化解堵工艺技术二00九年十一月一、概况随着油田注水开发不断深入进行,大量注水井都实施了多次作业,部分井由于作业时入井液污染或酸化后返排不彻底,对地层造成二次污染,近井地带岩石骨架受到一定的损害,随着注入水推进,堵塞污染也越来越深入地层,造成地层深部污染。
对这类储层的污染,单纯采用常规酸化由于酸液反应速度快,在近井地带很快消耗,难以有效进入地层深部实施解堵,使降压效果不明显,绝大部分井措施有效期短,严重影响了地层能量的补充,制约了油田的正常开发。
我公司在多年试验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综合酸化解堵技术,在中原油田、吉林油田、吐哈油田、长庆油田等大中油田累计推广实施200余井次,取得了较好的现场效果。
二、主要酸化技术在对砂岩应用土酸酸化,对碳酸盐应用常规盐酸酸化技术的前提下,研究推广了低伤害缓速深部酸化技术、泡沫酸酸化技术、缩膨降压增注技术、CLO2复合解堵技术等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堵技术。
根据不同油田地质、地层、水质、污染状况,研制了缓速酸、稠化酸、低伤害酸、高效缓蚀剂、预处理液、转向暂堵等酸化体系,复配使用可优势互补、相互增效,解堵效果明显。
(一)、砂岩低伤害缓速深部酸化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应用依靠水解作用在地下缓慢生成HF体系的氟硼酸体系或通过使酸液中活性离子逐渐释放及在地层表面产生吸附阻碍H+与砂岩接触等措施,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实现深部酸化。
通过对该酸液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其综合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酸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性能,较高的溶蚀能力和防二次伤害能力,且与地层配伍性好。
低伤害缓速酸配方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反应速度是常规盐酸的1/2-1/4。
2、可有效的控制酸化沉淀的发生,沉淀控制率在80%以上。
3、酸液活性好,是常规土酸活性的6-8倍。
4、自身粘土防膨效果好,防膨率可达80%以上(对比注水井)。
5、新型增效活性添加剂,可使酸液表面张力降至21×10-3N/m。
6、新型螯合剂1%的浓度可在残酸PH为6时螯合9.0g/L的Fe3+。
油井复合解堵技术探讨
油井复合解堵技术探讨摘要:采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产液量、产油量逐渐下降,相当数量的油井是由于油层各种因素造成堵塞渗流通道,使地层中油水流动不畅,而解除油层堵塞,恢复(扩大)渗流通道,就是油田开发生产中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本文试从这方面对砂岩储层复合解堵技术进行探讨,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商榷。
关键词:油井;砂岩储层;复合解堵技术一.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机理的认识。
我们以储层岩性主要为砂岩,胶结物以泥岩为主的储层为例来考虑。
如果流体条件不良,如:原油含蜡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凝固点高,开发又采用人工注水开发,这就很容易在渗流通道产生有机的和无机的垢,造成渗流通道堵塞不畅,严重影响油井产能的正常发挥。
随着地层原油的不断开采,地层压力、温度的变化,在近井地带形成了压降漏斗急剧下降区,加剧了地层中一些无机盐类和有机物的结晶和析出,形成了近井地带及砲眼、井筒等的堵塞。
某油田对注入水和产出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注入水中含钙离子48.0960,而产出水为22.0440,产出比注入水中钙离子含量减少了54.167%;注入水中含镁离子19.4480,而产出水为3.6465,产出比注入水中镁离子含量减少81.225%;这是结垢的主要原因,钙镁离子滞留储层,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形成了碳酸钙(镁);另一方面注入水的总矿化度为1155.3530,而产出水为4772.4629,增加了3617.1090,主要是产出中增加了钾、钠、氯、硫酸根离子。
这都证实了渗流通道结垢的现实。
另一个更直观的现实是在油井修井、清蜡检泵时,发现的在深井泵泵筒、花管、油管上的垢片、垢粒,有的固定凡尔结垢卡死,更证实了结垢对渗流通道的堵塞。
通过对形成的垢样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垢的组成成分。
不同油田、油井,其垢样的组成成分不尽相同。
以××油田垢样中水不溶物含量达99.7%,其中有机物含量达到7.1%,无机物含量达92.9%,无机物中CaCO3占92%,其余为碳酸镁等。
海上油田注水解堵工艺技术
海上油田注水解堵工艺技术摘要:本论文介绍了海上油田注水解堵工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该工艺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水来降低油井内的温度和压力,从而使得沉积物和杂质堵塞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最终实现油田注水解堵。
通过实验验证,该工艺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井。
因此,该技术在海上油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海上油田,注水解堵,工艺技术,温度,压力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油田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长期的油井开采中,沉积物和杂质的堆积会导致油井注水不畅,影响生产效率。
本文介绍了一种注水解堵工艺技术,通过注入水来解决这一难题。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井。
本文旨在介绍该工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海上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一.海上油田注水解堵工艺技术的原理海上油田的开采和生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其中油井注水不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造成油井注水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注水过程中,沉积物和杂质的堆积会导致注水管道的阻塞,使得注水流量减少或者完全堵塞;二是油井内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注水效果,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会使得沉积物和杂质的溶解度降低,进一步加剧油井注水不畅的情况。
为了解决油井注水不畅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注水解堵工艺技术,其工艺原理主要是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水来降低油井内的温度和压力,从而使得沉积物和杂质堵塞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最终实现油田注水解堵。
该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水源的选择、注水设备的安装、水质的调整以及注水量的控制等。
在该工艺技术中,水源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会选择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水或者纯化水,以确保注入的水质量优良。
在注水设备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油井情况选择不同的注水管道和阀门等设备,并确保其安装合理、稳定可靠。
注入水的质量和水量的控制也是工艺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油井的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合理的注水量,保证注水量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注水对油田产生负面影响。
油水井堵水调剖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
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至70年代主要以油井堵水为主。
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
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
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
油水井王水酸酸化解堵技术及应用
作者简介 : 高
磊(9 3 )男 , 18 一 , 陕西志丹人 , 延长油 田股份有限公 司助理工程 师。
第 3期
表 1 勘探历程年度表
油水井王水酸酸化解堵技术及应用
7 5
试着将各种酸液体系用于施工 。目前已发展完善了 多种系列化的酸化工作液体系, 可满足不 同储层条
件 的施 工需要 。
第3 O卷
第 4期
延安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 l f a a nvri N tr ce c dt n o ra o n nU i s y( a a S in eE i o Y e t u l i
V0 . O No 4 13 . De . c 20】1
21 年 1 01 2月
多种堵塞物的新酸液体系 , 是有关研究人员一直致
力 研究 的课 题 。
20 06年底 , 累计完成探采井 33 4 5口, 勘探面积 25 00
k 探明地质储量 23×1。 , m, . 0 t累计 完成原油产量
5 0 3 1 , 9 . 8× 0 t销售收入 1 19 亿元 , 0.5 实现利税 费
关键词 : 王水 ; 酸化 ; 堵塞 物 ; 稳产 中图分 类号 :E 5 . T 35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O 4 2 2 1 ) 30 7 - l 0 0 x( 0 1 0 - 4 5 0 0
酸化工艺技术作为油田投产、 增产措施 , 历来受
到 油 田的重 视并 得到 了广泛应 用 。油 井 酸化解 堵主 要 是针对 钻 井过程 和 固井 过程 的钻井 液 和完井 液 以 及 水 泥浆对 油层 的污 染 , 井增 注 主 要 是针 对 回注 水 污 水水 质不 达标对 油 层 所 造成 的伤 害 , 以解 除近 井 地 带 的堵塞 为 主要 目的 。长期 以来 , 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 的实 酸
油水井酸化解堵增产增注现场
酸化过程中地层伤害
酸化过程中可能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影响酸化效果和 油水井产能。
酸化液处理与回收
酸化液处理和回收是酸化解堵作业的重要环节,处理不当可能对 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方案与技术创新
优化酸化液配方
针对不同地层岩石和流体性质,研发和优化酸化液配方,提高酸 化效果。
复合化
单一的酸化解堵剂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堵塞问题,复合化 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多种解堵剂的复合使用, 提高解堵效果。
生物化
生物技术在油田开发中逐渐得到应用,生物酸化解堵技术 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利用生物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实现对油藏中有机堵塞物的有效降解。
THANKS
感谢观看
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酸化解堵技术需要更加注 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油田建设的推进,酸化解堵技术需要 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 作。
技术发展展望
多元化
未来酸化解堵技术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油藏和 不同堵塞类型,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酸化解堵剂和工艺。
案例三:某煤层气的酸化解堵增产增注实践
总结词:技术创新
详细描述:某煤层气在酸化解堵增产增注实践中,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适合煤层气特点的酸液体系 和施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煤层气的产量和注气量,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04
油水井酸化解堵增产增注技术的挑战
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酸化液与地层不配伍
广泛应用
酸化解堵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 的油藏,包括砂岩、石灰岩、白云 岩等,是石油工业中重要的增产增 注技术之一。
油气井堵水及封窜技术
油气井堵水及封窜技术
油气井堵水及封窜技术是指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中的水或其他外部介质进入井筒,影响井口产液能力或引起水窜现象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油气井堵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堵水剂注入:通过向井筒中注入堵水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物质,形成堵塞物,阻止水的进入。
2. 堵水垫压井:利用堵水剂在井底形成垫层,阻止水从地层进入井筒。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位较低且能够形成垫层的情况。
3. 注水井封窜:当存在多口井共用水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注水井的产量,封堵从水源进入井筒的路径,避免水窜现象发生。
4. 阻塞裂缝:当存在地层裂缝导致水窜时,可以通过注入堵塞剂或填充剂,将裂缝堵塞,阻止水的进入。
5. 封孔堵水:对于水源已知的分水井,通过封堵渗透体系,堵塞水源通道,达到堵水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井堵水及封窜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油气井的具体情况,包括地层性质、水源位置、井口产液能力等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高效油水井解堵技术
[摘要]压力脉冲解堵技术在处理油水井近井地带污染的高效方法之一,为了了解压力脉冲波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效果,针对压力脉冲波的形成原理、有效作用半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压力脉冲波的强度大,有效作用半径1米以上。
压力脉冲波随地层渗透率的增加、地层孔隙度的减小、流体粘度的降低,衰减慢,有效作用半径增大。
现场试验表明适用于防砂筛管解堵,具有提高油井供液能力,恢复油井产能,具有增油降水的作用,延长防砂井作业周期。
[关键词]压力脉冲;解堵;水击;物理法采油
中图分类号:tm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008-01
在油田生产中,油水井的堵塞是目前疏松砂岩油田开发过程中日益严重的问题,使此类油田开发措施作业量不断增加。
针对油水井的堵塞特征,开发了酸化、化学剂、物理方法等解堵措施[1]。
压力脉冲解堵技术就是一种高效的物理法解堵方法。
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应用前景好的特点[2]。
1 压力脉冲解堵技术原理与影响因素
压力脉冲解堵工艺的施工原理是利用高压压风机向井筒环空内
注入气体,当井筒内气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在压力脉冲发生器作用下使井筒内产生水击现象,形成压力脉冲波作用于近井底地带和地层,从而解除地层或防砂筛管的堵塞,使油水井恢复产能[3]。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发现,压力脉冲的有效作用半径可达1 m 以上,脉冲波强度大,在离井底1m远处其强度仍然大于1mpa,能实现近井底地带解堵的作用。
油井动液面越深,产生的压力脉冲波的强度越小,有效作用半径也越小;地层渗透率越大,压力脉冲波能量衰减越慢,有效作用半径越大;地层流体粘度越低,脉冲波能量衰减越慢,有效作用半径越大;地层孔隙度越小,脉冲波能量衰减越慢,有效作用半径大。
2 现场应用试验效果
2.1 试验区选取
我国东部多数油田都不同程度存在砂害,尤其是在埋藏较浅的明化镇和馆陶组的油层更为严重。
胜利油田某采油厂均属于此类油层,几乎每一口井都必须采取一定的防砂措施才能维持油井正常生产,然而由于油层岩石极为疏松,岩石颗粒分选程度极差,加之泥质含量较高等综合影响,防砂困难。
同类型防砂工艺与国外相比其有效期要短得多,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国外防砂井有效期在5-15年,而国内一般在3年左右就是比较长了,而多数井只有半年到一年之间。
这除了防砂工艺技术有一定差距之外,主要因素在于地层中的微粒运移和泥质经注水冲蚀、膨胀分散、运移而堵塞挡砂屏障所致。
此时砾石挡砂层并没有破坏,而是被由地层运移来的泥质和粉细砂粒所充填堵塞,导致井筒附近渗透率大幅度下降,油井产液急剧降低,严重者甚至停产。
此前对此类油井多数采取洗井冲砂作业,以恢复油井的部分产能,但有效期相对较短,堵塞严重的井则必须采
取重新防砂措施,由此加大了防砂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了油田生产成本[4,5]。
然而若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堵方法,将充填于砾石层和井筒附近地层的微细颗粒堵塞物排入井筒或推向地层深部,使挡砂砾石层及井底地带渗透率得以恢复,达到提高油水井产能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重新防砂,从而延长防砂井的有效期。
针对此类油水井选取了11口井开展了压力脉冲解堵现场试验。
2.2 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共实施压力脉冲解堵试验11口井,在这11口井中,有1口井确因砂埋油层解堵未成功,其他井都不同程度地见到了效果。
典型井t-1井在正常生产时日液130m3/d左右,日产油24t/d,含水81.2%,经地填和绕丝防砂后,产液量急剧下降,经分析认为是防砂后造成近井地带堵塞所致。
期间曾利用高压水泥车进行高压挤压解堵,压力达到20mpa,未见效果。
在压力脉冲解堵前,日产液31.7m3/d,产油量为3.4t/d,含水89%。
对该井进行了作业压力为5mpa的两个周期的脉冲处理后,提高作业压力到9mpa,进行2个周期的脉冲处理,然后又进行作业压力为4mpa的一个周期的脉冲处理,共计进行了五个周期的脉冲处理后,在关阀门卸工具过程中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分钟,观察到套管压力急剧上升了1.5mpa,这说明地层堵塞已经解开。
第二天产液量即达到130m3/d左右,日增液量达100m3/d。
经一个多月后日产液105.9m3/d,日产油13.8t/d,含水87%,仍保持日增液74.2m3/d,日增油9.6t/d。
截至统计时间为止,累计增液量7605吨,累计增油1131.8吨,
平均提高液面122.6米,液面上升说明解堵成功提高了油井的供液能力。
这说明压力脉冲解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分析现有10口井的数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解堵效果明显、有效期长。
全部10口井都见到增油效果,相对增液幅度大的有7口井,其中t-6井增液量幅度大,平均日增液量25.68吨。
有3口井虽然增液幅度不大,但增油幅度却不低。
截至到统计日期为止,大部分井仍然有效,最长达246天。
只有t-3井因其他作业原因而有效期短。
(2)压力脉冲处理具有降水增油功能。
10口井中有7口井见到含水下降的效果。
其中t-2含水下降了12.3%。
7口井平均含水下降6.9%。
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3口井中t-6含水由82.5%上升到83%,增加0.5%,可能与检测误差有关,t-2井由不含上升至3%,分析原因是由于压力脉冲作用将束缚水释放出来进入油流通道而随之流
入井中所致。
但是从现有9口井的资料可以得出压力脉冲作用具有降水增油的效果。
3 结论
(1)压力脉冲的有效作用半径可达1m以上,脉冲波强度大,能实现近井底地带解堵的作用。
(2)压力脉冲波的强度和工作压力以及井筒内的动液面有密切的关系。
工作压力越高、动液面越小,压力脉冲波的强度越大、频率越小,解堵深度越大。
建议以在实施压力脉冲解堵时,适当提高动液面,以改善压力脉冲解堵效果。
(3)压力脉冲波随地层渗透率的增加、地层孔隙度的减小、流体粘度的降低,衰减慢,有效作用半径大。
(4)压力脉冲解堵适用于防砂筛管解堵,可提高油井供液能力,恢复油井产能,具有增油降水的作用,延长防砂井作业周期。
参考文献
[1] 张玄奇.低渗地层堵塞特征及解堵技术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45-48.
[2] 张建国,楚子星,郭建卿等.水气脉冲波复合化学解堵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5):101-103
[3] 尹强,张建国,臣传旭等.压力脉冲解堵影响因素及室内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2;24(4):70-71.
[4] 张绍东,王代流,陈辉等.泡沫射流冲砂解堵工艺在孤岛油田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1): 98-99,102.
[5] 朱继东,张建国等.声波解堵综合配套技术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6,34(1):59-61
作者简介
季迎春,硕士研究生,男,安徽无为人,汉族,1978年2月生,200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