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

合集下载

重提现实主义的超越性——从“现实主义冲击波”与对几个文本的解读谈起

重提现实主义的超越性——从“现实主义冲击波”与对几个文本的解读谈起

在篇 末 的代后记 《 寻求 超越 主 义 的现 实 》 一文 更 明
确表示 :我 越 来 越 感 觉 到 , 正 阻 碍 文 学 成 就 与 “ 真
没有 一个 作家 可 以去凭空 创 造艺 术作 品 。加 洛 蒂 所说 的现 实 主义 是 对 现 实不 断 地 提 出问题 , 可 并
[ 收稿 日期] 2 0 一l 一2 05 l l [ 作者简介] 苑 博(9 2一) 男, 南郾城人 , 18 , 河 广西师 范学院 中国语言 文学院 2 0 0 4级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 : 文
现 实主 义超 越 性 的 兴 趣 , 很 多情 况 下 , 们 对 现 实主 义 的 讨 论 是 混 乱 的 , 么 是 在 理 论 的 圈子 里 兜 风 , 么 但 我 要 要 是 由 于理 论界 定 出现 了 问题 而 失 去 了讨 论 的 大前 提 。 因 此 , 合 具 体 的 创 作 活 动 , 合 理 的理 论 框 架 内 对 现 结 在
为推 崇 的是 阎连科 对 他 以往擅 长 的现 实 主义创 作 方法 所 进行 的大 胆 突破 , 称这 部作 品是一 次 “ 超现
成 为关 注 的焦 点 。这里 笔者 希望通 过 一些具 体作
品的分析解读 , 对现实主义的超越性和开放性重
新 作一 探讨 。
பைடு நூலகம்
在 讨论 之前 , 我们 需要 做一 下界 定 。首先 , 我 们 是在 美学领 域 , 切 地 说 是 在 文 艺 美学 的领 域 确 内讨论 现实 主 义 , 而不 是在 整 个 意 识形 态 领 域 内 讨论 。指 出这 一 点 很 重要 。 因 为很 多 情 况 下 , 现 实 主义问题 之 争 的 混乱 , 是我 们 将 一 个 美学 领 正 域 的专业 概念 泛 化 为 整个 意 识 形 态 的 概念 , 而就 是这 种泛 化 , 很 多真 正 属 于美 学 领域 的现 实 主 使 义的 内涵被 抽 空 了 。建 国初 期 以及 十 七 年 时期 , 我 们在讨 论 的时候 更 多的就 是 纠缠在 后 面这一 点

反映现实与超越现实——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

反映现实与超越现实——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

反映现实与超越现实——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它源于欧洲文学,并在19世纪传入了中文世界。

它的基本特征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事实,强调描写现实,显示真实性和真实感。

现实主义者不追求理想化、夸张的描写方式,而是试图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真相。

现实主义将文学与现实紧密连接在一起。

它的主题广泛,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

现实主义单纯而真实地描绘社会,展现了人们在现实中所处的社会角色,强调社会生活在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

现实主义也是一种思想启蒙的力量,能够唤醒人们的思想意识,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的成就不仅在于真实反映现实,还在于超越现实。

现实主义者在描写现实的同时也涉及抽象、哲学等深度层次。

他们不断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意义,讨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

这种思想探索不仅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力量,同时也成为文学的丰富之源。

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

莫泊桑的《项链》描写人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人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展开了对人生命、幸福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的文学理论更是将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度思考推到独辟蹊径的高度,他认为文学反映的不仅是具体现实的表面,还探索了深层的历史和哲学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涉及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它通过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

现实主义文学扮演的角色是警醒人们,唤醒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在现实中寻找生命的价值。

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超越现实,通过深度思考,发掘了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内涵。

总之,现代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哲学思考,通过文学思考告诉我们何为现实,何为超越,触及我们心中的最深处。

因此,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确认现实,而更在于激发人们的深度思考和创造力。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探索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探索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探索在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两种常见的创作方式。

它们分别以描绘真实生活和超越现实世界为特点,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索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探索,并探讨它们的异同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首先,现实主义强调通过对真实生活的描绘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通过展示具体的人物、事件和环境来创造真实感。

小说家通过详细描述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活动来使读者产生共鸣。

同时,现实主义小说注重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写,力图还原真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种写作方式,现实主义小说可以深入生活的细节,让读者深刻地体验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与此相反,超现实主义小说则以追求奇异和荒诞为主要特点。

超现实主义强调突破现实界限,创造出与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世界。

在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虚构的元素和幻想的情节被广泛运用。

这种创作方式让读者感觉到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从而提供了一种新颖、另类的阅读体验。

超现实主义小说试图通过让读者超脱现实的束缚来引发思考,并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真相。

然而,尽管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创作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一方面,现实主义小说和超现实主义小说都试图表达作家对世界的独特认知。

无论是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还原,还是通过虚构元素的运用,作家都希望通过小说传达出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另一方面,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小说都是为了引导读者思考并传达作者深沉的情感。

尽管两种方式可能对读者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它们都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传达作家的内心,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读者层面上,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于人们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还原真实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类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这种了解和共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思考社会问题,走向成熟。

而超现实主义小说则试图通过突破现实界限的幻想和想象,让读者体验到新奇和冲击。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1.物质主义的本体论materialism哲学上强调知识可以经由感官、经验得自现实的自然世界。

政治上强调现实而不是义务,×道德伦理、发动舆论、尊重国际法→世界和平(!安全)√理性、精明、谨慎地面对现实,反对狂热和意识形态2.权力至上,国家利益至上(寻求对其他国家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控制)新现实主义大师吉尔平:※地理、资源、工业、战备、人口(国家的本质:垄断暴力)早期现实主义大师卡尔:※军事和经济力量传统现实主义者摩根索:※主权(意味着平等)3.物质→权力→主权→平等→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国家主权意味着各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中央权力。

国际社会:水平的、无政府的国内社会:垂直的、有政府的4. 如何保证国际社会在无政府状态下正常运转?→有限国家理性①有限的②基于生存欲望而非自私自利③大多数国家都是理性的5.国际社会→结构(新)现实主义者沃尔兹:国际结构视角:×个人、政治家,×国家层面,√国际层面结构关系:实力关系(国际结构)、功能关系(人体结构)系统论:×单元的简单相加结构的三个内涵:(无政府状态下,单个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状态)(1)国际体系的排列原则(无政府的:暴力冲突难以根除)(2)体系单元的功能分化(单个国家之间:功能相似)(3)体系单元间的实力分配(实力对比:决定国际事件结果的因素)6.国际结构: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结构稳定论国际结构相对稳定:无政府状态难以改变、国家实力对比变化的缓慢(1)多极结构稳定论:优点:联盟具有灵活性势力均衡缺点:灵活性必须随时存在,敌我状态不能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平衡者需要充分的信息大国数目多,利益关系复杂,误解误判↑E.g 19世纪欧洲均势:最强大的英国愿意推行“均势”政策1815-1914 总体保持稳定,但最后导致的结果却是一战(2)两极结构稳定论(↑沃尔兹):优点:两个大国相互制约优于单极主导沟通方便,利益清楚维持体系稳定是两个大国共同利益缺点:冷战期间两极格局受核威慑制约古希腊地区内部两极格局,受外部影响(3)单极结构稳定论:先进工业部门产值达到世界一半以上,军力达到世界一半以上无论多强大也难以控制世界;可以控制或破坏世界稳定;引发其他地区性冲突和战争。

超越主义与现实主义

超越主义与现实主义

超越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当今社会中,超越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

超越主义强调个体对于超越世俗事物的追求,追求心灵的升华以及对生命和宇宙的探索。

而现实主义则更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实用主义的观点。

两种思想在理念上截然不同,但却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超越主义是一种对于个体思想和信仰上的追求,强调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灵魂的成长。

超越主义者相信,通过思辨、冥想和意识的提升,人们能够超越物质层面,获得更高的生命层次。

他们认为,只有透过超越一切可见的世界,个体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和意义。

超越主义者通常会追求个人成长和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这种方式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与超越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更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客观性原则的追求。

现实主义者认为,生活和社会是有一定规律和逻辑可循的,只有通过对现实的认知和实践,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他们强调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拒绝对超越事物的追求,而是将重心放在解决现实问题上。

现实主义者通常更为务实和现实,他们会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同时也更加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尽管超越主义和现实主义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追求,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立。

事实上,这两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

超越主义者强调内心的成长和意义的追寻,而现实主义者则关注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当个体能够在超越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时,才能够有效地发展自己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和物质的追求,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为重要。

超越主义者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可以找到对于生命和宇宙的独特见解,并带给自己更多的灵感和启迪。

而现实主义者则能够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变。

在当今快节奏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人们更容易失去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思考。

超越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想给了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向,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摘要】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艺术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文学、视觉艺术、电影、音乐以及社会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学领域,超现实主义作家挑战传统叙事结构,探讨意识流和潜意识表达。

在视觉艺术领域,超现实主义通过奇幻的画面和错置的场景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观念。

电影领域的超现实主义则追求情感和心理上的冲击,突破现实的束缚。

音乐领域的超现实主义尝试通过声音和音乐元素传达情感和想法。

在社会文化领域,超现实主义引发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和矛盾。

超现实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当代艺术和思想,持续影响着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领域的影响和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影响、发展、文学、视觉艺术、电影、音乐、社会、文化、当代艺术、思想、持续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思潮,它挑战传统的现实表达方式,试图突破人类对现实的局限,从而开启一场超越现实的创作探索。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不仅丰富了艺术表达形式,更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和文化。

在文学领域,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家们对语言和叙事的大胆实验,以及对潜意识和梦境的深入探索。

著名作家如安德烈·布勒东、保罗·艾略特等,通过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想象力。

视觉艺术领域的超现实主义影响与发展,则体现在画家们对形式和色彩的大胆尝试,以及对意象和符号的深入挖掘。

达利、马格利特等艺术家通过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创造出一系列令人惊艳的作品。

在电影领域,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演们对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的大胆创新,以及对影像意义的深入探索。

比如卓别林、费里尼等导演,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创造出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电影作品。

音乐领域的超现实主义影响与发展,主要体现在音乐家们对声音和节奏的大胆尝试,以及对音乐意义的深入探索。

浅析超现实主义观点对达达主义的超越

浅析超现实主义观点对达达主义的超越

浅析超现实主义观点对达达主义的超越作者:孔子贤来源:《商情》2013年第27期【摘要】说到超现实主义,不得不谈的是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关键词】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文化美学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此派从达达派发展而来,但事实上要对此两流派的时代作明确区分,则相当困难。

因其演变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在造型艺术上出现。

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派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

达达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

现在我们谈超现实主义发生之年代,都是根据宣言文字的发表时间作区分,无法在艺术作品上对产生年代作正确说明。

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

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

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

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此派的画家们可举出阿尔普、米罗、艾伦斯待、达利、马松、基里柯、克尔诺、坦基、马格里特、夏卡尔等。

他们以布列顿的“自动的活动、无意识的自动作用和梦幻世界的采求”展开创作,部分也受哲学家柏格森(H Bergson)的影响,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_OK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_OK
25
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形成,首先
取决于他们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因为正是社会结 构理论,才最终形成了以真实性与倾向性、文学与社会 生活、典型与典型环境等观点为基本内容的现实主义文 学思想。
26
6、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他们从对现代
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的哲学沉思,到通过分析社会规律 来寻求拯救人类,从而拯救个体存在的转变,用马克思 的话说,这也标志着从寻求、建构批判的武器向寻找确 立武器的批判的转变。
31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这样的思想: 第一,人的生命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首先需要解
决的问题。一是指出了人的物质存在对人类其他一切活 动状态的根本制约作用,二是说明“自由自觉的活动” 的理论意义。这是研究人类社会、理解和解决人的问题 的出发点。
32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的存在方式。一切变革
9
认识到“动物是在他生长的环境中形成他的外形”
的。作家在描写人物时,把人物性格看作是一个发展、 变化的过程,并把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去发掘人物 行动的欲望和动机。尤其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见长。
10
歌德说司汤达在《红与黑》的女主角身上,“显示出 作者的周密观察和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托尔斯泰非常善于揭示人物的 “心灵辩证法”。
6
莫泊桑也说过:“如果昨日的小说家选择和描述生 活的巨变,灵魂和情感的激烈状态,今日的小说家则是 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
7
别林斯基也认为:现在富于美德的英雄和邪恶的怪
物都过去了,代替他们是在世界上最多的,普通的人。
8
5、再次,在创作中直接借鉴了科学的成果。19世纪 以来,由于细胞、能量转化原理的发现和进化论的提出, 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过程相互联系的认识,也使作家受到 了科学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特别注重从关系和联系中来 把握和塑造人物性格。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法国有司汤达、巴尔扎
克,在英国有狄更斯、萨克雷,在俄国有果戈理、列
夫·托尔斯泰等。
自然主义在文学上的典型的代表实际上是法国小说
家龚果尔兄弟。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形成问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在什么时候正式 形成的?
早在他们开始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之前就已经 形成了。这个纲领的基本内核在马克思主义两位奠基者 第一次合写的《神圣家族》(1844至1845年)里就已 经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了。
4、我们认为将这种思想归入现实主义范畴,是不科
学的。这样不仅抹杀了马克思早期文艺思想与后期文艺 思想的明显区别,而且否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 中最鲜明、最突出、最有启发意义的那一部分的存在。

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形成,首
先取决于他们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因为正是社会
结构理论,才最终形成了以真实性与倾向性、文学与社
存在的依赖性。
1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直接建立 在他们对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这种依赖关系的观 点之上的。

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正是
他们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
主义思想,与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19世纪的现
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理论总结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1、现实主义根源于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现实空间的关 注和思考,在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发展 到了最自觉、最成熟的阶段。
2、19世纪30年代,作家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
转而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使得 现实主义取代了浪漫主义而一跃成为欧洲文坛上的主要 流派。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流派,它们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在写作中,这两种流派的运用也可以相互借鉴,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趣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就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现实主义写作现实主义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强调真实、准确和客观。

它追求对生活进行详细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来展现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人物关系等。

现实主义写作通常采用直观、客观、精细的描写手法,以使读者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在现实主义写作中,作者需要准确地观察生活,注意细节,重视真实感。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往往有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氛围。

同时,现实主义写作也注重情节的连贯和时间顺序的合理安排,以使故事情节更加自然和流畅。

现实主义写作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审视社会。

二、超现实主义写作超现实主义写作是对现实的超越和扭曲,打破常规的逻辑和约束,追求非理性和幻想的创作方式。

它的特点是夸张、荒诞、离奇和异想天开。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常常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对梦境、幻觉和无意识的描绘,展示出一个独特而离奇的艺术世界。

超现实主义写作中的场景和人物通常是不真实和离奇的,常常涉及到幻想、梦境和超自然的元素。

它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常规和规则,追求突破现实的束缚,展现出想象力的无限和无拘无束的创作力。

超现实主义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非现实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的创造,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官体验。

它希望通过对奇异和离经叛道的情节和形象的表现,探寻现实世界之外的可能性和更深层次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写作常常具有隐喻、象征和哲理性的特点,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解读作品的内涵。

美国文学传承与超越-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美国文学传承与超越-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美国文学的传承与超越: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摘要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文学潮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

系统梳理新现实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点,可以看出新现实主义在文学主题上是向现实主义的回归,而在艺术手法上则批判性地传承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特点。

论文借此体会了新现实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形式既传承又超越的独特风格,并得以窥见美国文学丰富的发展内涵。

关键词:传承超越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新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界热点话题之一。

新现实主义不只局限于文学领域,而且出现在国际政治、金融、音乐、影视制作等许多领域,是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当代美国文学中,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它将现实主义的内容和后现代的手法合为一体,形成了所谓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新现实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历史背景1945年,随着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正式结束,人类历史从此掀开了重要的一页。

同时,这也标志着20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及华尔街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们,在二战之后,于1945年崭露头角且逐渐形成趋势。

其创作流派有表现主义、荒诞派和黑色幽默等,因此,也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美国50年代开始的现代主义的衰落。

后现代小说充分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广大人民心神不宁、精神紧张、空虚的状态,甚至有些人感到无安全感的内心精神世界。

残酷的战争和无情的杀戮,使得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哀鸿遍野、满目疮痍,历经战争涂炭的人们惊恐地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混乱不堪、荒唐可笑的世界里,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及人的尊严已然消失殆尽,这一切引发了美国小说家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克服了诸多困难之后,当代美国小说迎来了新的转机。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理想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形成了支配地位”。

然而,理想主义的理论并没能抵挡住30年代希特勒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总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

现实主义学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现实主义出现了卡尔、尼布尔、摩根索、阿隆、凯南和基辛格这样具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抨击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次论战。

综上,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有:一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爆发,推动人们探讨解决方案;二是1939年二战爆发以后,人们开始反思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应运而生;三是现实主义产生以后的发展倾向。

二、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现实主义继承了自马基雅弗利、霍布斯和洛克以来的关于“自然状态”的分析传统和思想理论,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

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一是16世纪马基雅弗利的思想,如其代表作《君主论》中的观点;二是17世纪霍布斯、洛克等的思想,启蒙运动中的许多观点;三是19世纪梅特捏、俾斯麦的思想,主要指他们提倡并奉行的大国均势的理论与政策。

三、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一)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

从这一根本点出发,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第一,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大;第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组成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在追求权力,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的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第三,各国在对外目标上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冲突与斗争是国际关系的最基本特征,一国在国际上享有的权力越大,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第四,权力与利益是影响对外政策和核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重要性超过道义和理想的重要性。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

超现实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与发展1. 引言1.1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发展超现实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发展是十分广泛且深远的。

超现实主义旨在挑战现实和理性的局限,通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超现实世界,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梦幻和幻想。

在艺术领域,超现实主义的出现给艺术界带来了极大的创新和挑战。

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尝试通过非常规的、超现实的手法来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往往充满了离奇、怪诞的图像和象征,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往往会感到一种超现实的心灵冲击,引发思考和共鸣。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艺术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启发,在创作中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其作品更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还体现在当代艺术中,许多当代艺术家依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延续着其思想和创作风格。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发展为艺术界带来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思想启迪,对丰富和拓展艺术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1.2 超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与发展超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独特的,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探索了人类思维的边界。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被描述为怪诞、扭曲甚至荒诞的,充满了非现实的元素和离奇的场景。

这种大胆的实验精神不仅激发了作者的创造力,也激发了读者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探讨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邃,通过夸张和畸变的手法来揭示现实世界的种种荒诞和荒唐。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安德烈·布尔东的《香蕉》和路易斯·布纳尔的《狂人日记》,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其他文学流派的影响,如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

这些文学流派的融合使超现实主义文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超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是独特而重要的,它为文学界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与超越——论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小说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与超越——论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小说理论
2 0 1 3年 9月
三峡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a T h r e e G o r g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说 理论 。神 实主义就是通过 “ 神” 的桥梁达到“ 实” 的彼岸 , 以想 象 、 荒诞 的虚构 形式揭示 生活 内在的真实 , 完成
了 对 现 实 主 义理 论 的 深化 与超 越 。
关键词 : 阎连科 ; 神实 主义 ; 现实主义 ; 真实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6 2 1 9 ( 2 0 1 3 ) 0 5— 0 0 6 2— 0 4
Se p.201 3 V0 实 主 义 理 论 的 深 化 与 超 越
— —
论 阎连 科 的 “ 神 实主 义 ” 小说 理 论
汤 萍 萍
( 安徽 师范大学 文学 院 ,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2 )

要: 由于不满足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 , 阎连科经过 多年的思考探 索 , 最终 形成 了他 的“ 神实主 义” 小
体 的追求 与他对 现实 和现 实主 义 的理 解相 互关 联 。 阎连科 对 小说 内容 的 真 实 领 悟是 从 “ 再造 ” 开 始 的, 在《 再现与再造》 一 文 中他 详 细 论 述 了 “ 再现” 与 阎连科 最初 的小 说创 作 “ 瑶 沟系 列 ” 与“ 和平 军 旅 “ 再造 ” 的区别 。他认 为 “ 再现” 是 肤 浅 的松 散 的 , “ 再 系列 ” 都属 于 传 统 的现 实 主义创 作 , “ 东 京 九 流 系列 ” 造” 才是 根本 的坚实 的 , 而 作 家 的职 责是 通过 “ 再造 现 是他 转 向 的初 步尝 试 , 可 是他 创 作 的真 正 转 向还 是 到 实 ” 达到 还原 人 类 的生 活 意 识 和 情感 , 从 而 也 让 读 者 上世 纪 9 O年代 以后 。1 9 9 2年 写作 《 寻找 土地 》 时他 首 “ 在 再造 的历 史 与 现 实 中看 到 自己与历 史 与 现 实 , 过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介绍:艺术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与个体。

在艺术领域中,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

它们源自于不同的观念和创作方式,具备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对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客观的表现,以生活中的日常场景为创作主题。

它追求对社会、人类、自然界等存在的准确描写,反映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现实主义注重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并力图还原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客观观察。

一方面,现实主义具有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因为它展现的是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

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创作常常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引起观众思考。

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常常是刻画人类斗争、生活困境和社会现实的精细描绘。

二、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追求脱离现实的创作,表现出对梦幻、幻想和非理性的追求。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试图将个人潜意识中的感知和想象呈现出来,展示出一种独特而离奇的艺术形象。

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手法,例如自动写作、拼贴艺术和脱离现实的构图。

它试图打破传统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符号,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比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不同的目标和效果。

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展示出生活的细节和普遍性。

它关注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经验,通过细腻描绘和人物塑造使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而超现实主义则以独特而离奇的表现方式探索人类潜意识中的想象和无限可能,带给观众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

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则将观念、情感和幻想融入艺术表达中去。

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实主义艺术通过其真实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个体经历的思考。

它推动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引发了更多艺术家对人类处境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而超现实主义则在艺术中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重新定义了艺术的边界和表达方式。

浅谈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浅谈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摘 要: 超现实主义思潮最早在 1924年由理论家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确立,主张撇除理性,全面唤醒内心深处的潜 意识。几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作品均表现出超现实主义风格。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21)03—0025—02
以上各位艺术家与作品分析说明在 1924年至 1945年期间的 超 现 实 主 义 艺 术 成 果 基 本 上 是 吸 收 了 1924年前的立体主义与达达主义,当然也包括学 院的写 实 技 术 和 哲 学 领 域 的 成 果。在 1924年 至 1945年期间相互融合与决裂,最终在绘画领域分成 了抽象与 写 实 手 法、梦 幻 场 景 结 合 手 法 两 大 风 格。 1945年后,艺术 中 心 从 法 国 巴 黎 迁 往 美 国 纽 约,许 多超现实主义画家前往美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在美 国继续与其他艺术流派融合出了新的艺术流派。
雷尼·玛格丽特,比利时画家,生于莱西恩。在 学院里他吸收毕加索与籍里柯的艺术风格,1926年 开始全职画画,1927年迁入巴黎居住。当时的巴黎 正是超现实主义的根据地,玛格丽特从此风格明确 为超现实 主 义 并 进 入 创 作 的 旺 盛 期,创 作 了 名 画 《受威胁的 凶 手 》,这 幅 画 亦 成 为 他 一 生 的 代 表 作。 从画面本 身 来 看,他 的 绘 画 是 基 于 “写 实 ”的 基 础 上,就连幻想的场景都是那么的符合空间的深远透 视以及非常和谐、深邃的色调。在众多超现实主义 面貌明显的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 1932年创作 的《形象的 背 叛 》,该 画 只 画 了 一 只 烟 斗,却 在 画 面 底端写上 一 行 文 字 “这 不 是 一 只 烟 斗 ”。 通 过 玛 格 丽特的画可以看出,重要的不是画了什么,而是想表 达什么。这点似乎与超现实主义的理念不太一致, 一致的是确实超越了现实,但不是从画面本身,而是 从理念上。当然这只是他作品的个例,这幅画也预 示了在 20世纪 40年代玛格丽特与布勒东决裂,进 入一段溯源的独自艺术探索。这段时间里,他用表 现主义手法进行创作,色彩一扫之前的冷峻,变得阳 光且奔放。如《被限制的宇宙》,以此来讽刺当时战 乱的时局,但很快随着战争的结束在 40年代又回归 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这一点是令人震惊的,40年 代末超现实主义的浪潮似乎已经过去,而玛格丽特 却回归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并在晚年 1964年创作了 《人类之 子 》更 加 神 秘 的 作 品。 玛 格 丽 特 的 画 作 表 明,单独孤立、抽象地去分析超现实主义时期的艺术 风格是不全面的,因为那一时期在大的时代背景下, 艺术家们虽无法与历史的车轮反抗,却也充分地调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大师——杰昂·米罗
荷兰的室内
超现实主义大师——杰昂·米罗
40年代初,米 罗创造了一些以星 座为标题的作品。 在华丽的构图中表 现了梦幻中的星座 和银河的流动。
超现实主义大师——杰昂·米罗
一.超现实主义大家 ——达利
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
达利和他的朋友们(左起第一个是达利)
• 弗洛伊德的思想是带有消极成分的。我们看 一下: “弗洛伊德认为现实是不能改变的,当人们 出现烦恼和痛苦后,只有去躲避、幻想,而 不是去改造现实世界。”
忽视了人和艺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作用。
• 例:达利,如下几幅作品(宗教题材)
(二)对超现实主义的消极影响
《十字架上的基督》
(二)对超现实主义的消极影响
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记忆的永恒》,达利作,1931年,布上油画,24×33厘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44

《 由
布飞
上舞
油的
画蜜
,蜂
51×44



厘梦
米》
, 私 人 收
达 利 作

《错误的镜子》,雷尼·马格里特作 1928年,布上油画,54×81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超现实主义种类
• 目标:向人们对日 常生活的平常感觉 发起挑战,以此来 战胜现实生活给人 们带来的失望、恐 惧、压力和沮丧。
超现实主义的大师
代表画家: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里特、伊 夫·唐吉、保尔.德尔沃、马森·克利等人
超现实主义大师
杰昂·米罗
20世纪最纯粹的画家
(1893-1983)
西班牙
相较与米罗,达利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 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的纪录下来,所 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 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 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 震撼。更有甚者,他把受激情产生灵感的创作转 变成流动性的过程,并把这些过程称之为“偏执 狂的批判方式”,即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妄诞、怪 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常用分解、重叠、 综合、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他的有

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近代以来,中国诗歌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创新,其中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成为两个重要的流派。

现实主义以真实描绘社会生活为特点,超现实主义则追求超越现实的想象与表现。

这两种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各有代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以及其他一些作家和诗人就开始探索现实主义的创作。

他们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素材,揭示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苦难。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阿Q正传》等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观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无奈。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犀利的批判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现代诗歌中,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样深远。

许多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触动。

例如,北岛的《北方的天空》以及余秀华的《零度的情人》等作品,通过对生活琐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然而,现实主义并非中国现代诗歌的唯一表现形式。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样在中国现代诗歌中有所体现。

超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超越和想象的自由,追求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意象。

例如,北岛的《波兰来信》以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作品,通过对幻想和超验的描述,展现了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奇特的语言和意象,引发了读者对诗歌的思考和感悟。

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并存,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现实主义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而超现实主义则通过对超验和幻想的追求,让人们对诗歌的意义和可能性有了更广阔的想象。

这两种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相互交织,形成了多样化的创作风貌。

然而,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流派,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交叉与融合。

一些诗人在创作中尝试将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内容提要: 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始终保持着其地位。

但是,其理论贡献和缺失并存,给予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并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新的综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关键词: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一作为理想类型的现实主义理想类型是社会科学中以终极的或纯粹的形式阐述事物特性的一种概念,它常常反映出现实的某些方面,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判断、解释或调查现实的基础。

象其他类型一样,理想类型也是一种抽象。

在现实世界中即使能够发现这种概念所指的事物现象,也会是很少的。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概念是由韦伯创立的,后来为其他社会科学家所运用。

韦伯最著名的理想类型是关于权威的,即传统权威、超凡魅力式权威和法定—理性权威。

韦伯认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些理想类型所描述的“纯粹形式”,但它们提供了历史上可以见到的不同权威体系的典型特点。

据此,学者可以估计社会生活中发现的一种权威体系与这三种类型的相对类似或差异。

作为一种启发式设计,它还有助于提出新的研究途径。

政治现实主义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想类型。

在政治生活中很难发现一种“纯粹形式”的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想类型,而政治生活的实际往往要复杂得多,绝非那么“纯粹”,于是便有人揶揄说,制造这些术语、流派为很多人谋得了在大学里的终身教职。

话虽如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类型显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帮助人们理解和考察经验现实中一国行为的逻辑。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之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依然在延续。

二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在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论争中,现实主义长期来处于中心地位。

在理论史上,它虽屡次遭到挑战,但依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人们一般将其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修昔底德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之父,而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等则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传统。

在当代,这一思想线索贯穿于E·H·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等人组成的这一脉,其中摩根索是公认的理论上集大成者。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核心观念包括:1、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支配性的政治行为体;2、与此相关,国家间关系的特征是竞争和冲突,战争则是解决冲突的一种选择,在战争中取胜被视为衡量政策和领导适当与否的标准;3、相信国家都是理性的行为者,各自追求它们的利益;同时承认,由于政府内官僚系统的行为理性经常受到扭曲,因而不会对其他国家的福祉或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福祉给予足够的尊重;4、具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忽视国内社会和政治情形对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安全性质的影响,认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客观情势作为国际关系史的驱动力优先于意识形态、信念和领导力量;5、对有关国际关系中暴力的角色发生根本变化的任何纲领都持悲观的态度,而对保持全球稳定的可能性则持乐观态度,即使是核武器的扩散也不影响它的这一态度。

①国家是理性的,各国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凡国家都是权力最大化者,这样一种框架的现实主义,一般被称为经典现实主义或传统现实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肯尼思·沃尔兹等人发展出了结构现实主义,也称新现实主义。

②这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结构现实主义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在后者看来,国家作为“理性的”行为者总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大的权力。

权力被视为是目的本身。

结构现实主义不同,它把权力看作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

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力。

在重要关头,国家最终所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

沃尔兹并认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

③因此新现实主义是发展和修正了的现实主义,它承认存在着出于自我利益的互惠行为,而且成为了国际政治生活中一个日益发展的维度。

这就是说,结构现实主义的产生表明现实主义的主流内部出现了理论的“调整”和发展,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合作也是可能的。

④80至90年代,经过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辩论以及现实主义流派内部的论争,现实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经典现实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的区分已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主义理论精细的发展以及其内容的丰富性。

现实主义主流内部的发展表现为结构现实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反映为两个论争。

首先是在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之间。

杰克·斯奈德(JackSnyder)在发表于1991年的《帝国的神话》一书中较早区分了“侵犯性的”(aggressive)和“防御性的”(defensive)现实主义。

①“侵犯性的”现实主义这一名称后来演变为“进攻性现实主义”。

这一支现实主义的中心论点是,国际体系促进了冲突和侵略。

安全是稀缺的,导致了紧张的国际竞争并使战争成为可能。

理性的国家在寻求安全时经常被迫采取进攻性战略。

约翰·米尔夏默是这一派最突出的代表。

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际体系不一定导致紧张的冲突和战争。

懂得国际体系特性的国家会认识到安全是充足的,防御性战略是获得安全的最好路径。

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Walt)和查尔斯·格拉瑟(CharlesGlaser)是这一派的代表。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国家寻求最大限度的安全(扩张)的假设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坚持国家寻求最低限度的安全。

其二,沃尔兹等的新现实主义通常将国内政治排除在论述之外,而许多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相反,在他们的理论中经常使用国内政治来解释问题。

②第二个论争体现为,国际结果和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力量的分配还是威胁的水平和根源。

在这个问题上结构现实主义者分成了两派。

沃尔兹、米尔夏默和克里斯托弗·莱恩是前一种立场的代表,他们强调一个国际体系中大国数量多少和极(polarity)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间相对力量变迁的重要影响。

斯蒂芬·沃尔特和查尔斯·格拉瑟则是后一种立场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力量的总体分配不如威胁的水平和方向重要。

沃尔特的“威胁平衡”论认为国家的反应是针对威胁作出的。

一个给定国家所构成的威胁的水平不仅要看其总体力量,而且要看地理位置、进攻性力量和进攻性意图如何。

类似地,格拉瑟论证说安全困境的严重性决定着当进攻有利可图时,力量是否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威胁,以及力量的增长是否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威胁,同时合作变得更为困难。

③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随着20XX年米尔夏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发表,④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自1979年沃尔兹发表《国际政治理论》,确立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地位,把现实主义发展为一种精致、简约的结构理论以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

⑤一是吸收和采用现代经济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渐次以成本-收益为工具分析判断国际互动的结果和各国的政策。

罗伯特·鲍威尔、吉尔平、劳埃德·格鲁伯和格伦·斯奈德把国家行为诉诸于得失的算计,以此来估价“平衡”、“领土扩张”或根据其相对收益决定加入国际组织等政策。

现实主义的博弈理论分析也推进了这一研究路径。

由此现实主义就向同样运用经济分析测定结果的新自由主义靠拢。

这一路径的问题在于它把国家的行为简化为完全依照自身利益而作出。

第二种路径属于更为经验性的研究,在过去十余年间以米尔夏默所做的工作为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尔夏默的现实主义研究是向历史的回归。

如果说前一种路径使现实主义被简化成为某种纯粹利己的国际行为考量的话,那么,米尔夏默的现实主义回到历史,由历史而对制衡行为、推卸责任行为、力量极的结构类型及其与” 战争的关联度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

米尔夏默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自可见仁见智,但从国际的、历史的根源以及历史分析证明或证伪现实主义的理论论点,是理论探究的正确方向。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由于博弈论、理性选择和经济分析逻辑的渗入和盛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忽视历史的倾向趋于明显,有的是通过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来处理历史和史例,使理论研究趋向非历史化。

以包罗万象的心理和行为博弈及理性选择代替历史分析和田野工作的倾向,已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和批评。

①从这一意义上说,应该肯定米尔夏默回归历史的努力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的。

问题是人们有不同的理论假定,因而对历史就有不同的解读。

在米尔夏默看来,各个大国无论何时都在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并试图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霸主。

它们之所以想争做霸主,想支配国际体系,是因为在国际政治中,这是获得生存的最佳方式。

②无论何时何地,大国一定是追求权力最大化的。

(这显然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假定,即国家追求的是安全的保证。

)与新现实主义的国家力量过于弱小和过于强大都不安全的论点相区别,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力量越大越安全。

它也跟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有区别。

摩根索认为人生来就是追逐权力的,实际上他是说人生来就是恶的。

而在米尔夏默看来,国家的行为跟人的天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无关。

它是由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的,体系的结构迫使各国追求权力最大化。

由此可以推论,大国是走不出相互冲突的历史宿命的。

这一核心论点,能否经得起经验事实的检验,可能正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软肋”。

而防御性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区分本身是否能为人们普遍接受,也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三政治现实主义的贡献和缺失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明它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力,也具有相当的生命力。

这可能就是吉尔平所说的“政治现实主义的丰富传统”使然吧。

同时,现实主义理论也仍在继续发展之中,其活力表现为现实主义流派内部论争的继续以及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精细化。

●19世纪南美洲历史的特征是频繁的战争、争夺霸权和制衡行为,而今天尽管它是一个完整的次体系,为什么却不存在安全困境?●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武装力量的改造是从防务有关的职能转变到维持和平及维持内部治安(包括对本国人民的镇压)?●如果世界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和安全困境(来自邻国的威胁),为什么今天多数国家并没有准备保卫其边界抵御外部侵略呢?法德边界如今是一个无武装地带,挪威与瑞典之间、美国与加拿大之间、莫桑比克和马拉维之间、象牙海岸与加纳之间,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之间均是如此。

●在南美或东南亚,也许还包括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为什么不存在霸主国家或妄想取得这种角色和地位者?●为什么1945年以来大多数的武装冲突都发生在国家之内?驱动现实主义分析的突出问题是国家间的关系,然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家间战争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在这一时期,因其政府、分离主义运动、原始国家或军阀而死亡或受到威胁的人数比起因于外国政府的要多得多。

●为什么国家间战争的前景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几乎不存在?西欧国家间战争可能性的戏剧性下降在当代国际政治的本质方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西欧国家间的关系如此根本性地不同于仅一代人之前它们间的关系,更不用说三百年之前了?任何理论都有例外,都会有解释不了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