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十一矿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矿区概述

⑴矿区地理位置

十一矿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北13km处,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湛河区和宝丰县共同管辖。矿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3°8′26″~113°11′15″,北纬33°47′30″~33°51′20″。

⑵矿区地形特点

平顶山矿区处于伏牛山东端与华北大平原西南缘的交接部位,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过度为冲积平原。

⑶地震情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平顶山周围历史上发生有感地震共27次,除1924年2

月4日张潘地震,震级5级,震中烈度7度,属破坏性地震外,其余26次为1960年至1996年发生的小震,震级1.5~2.8级,无破坏性。

⑷矿区交通条件

井田内国铁有孟(庙)平(顶山)支线与京广铁路干线连接,平(顶山)宝(丰)支线与焦枝铁路相接,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阳)支线连接。平煤集团公司自营矿区铁路专用线在核查区南部通过,专用线分别在平顶山、宝丰与国铁相接。311国道通过井田南部。另外,县县间公路和简易公路纵横交错,与周围各县市均可相通,交通甚为畅达、便利

⑸矿区气候

本区属南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大陆气候。据平顶山气象站历年降雨量观测资料,年平均为732.8mm,年最大降雨量1322.6mm,年最小降雨量373.9mm。雨量多集中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8.42%;其中月最大降雨量可达379.2mm,日最大降雨可达234.4mm。另据平顶山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4.9℃,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东北风,西北风风速最大可达24.0m/s,元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0℃,极端最低气温为-18.8℃,最大冻土深度14.0cm,最大积雪深度22.0cm;夏季炎热多东北风和东风,东北风风速最大可达24.0m/s,七月封气温最高,平均为27.7℃,极端最高气温为42.6℃,年平均气压100560Pa,极端最高气压103990Pa,极端最低气压97890 Pa;年平均蒸发量1880.4mm,年最高蒸发量2825.0mm,年最低蒸发量1490.5mm。

⑹矿区水文情况

该区河流属淮河水系,较大河流有沙河和汝河,发源于伏牛山东麓。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平顶山矿区的南部和北部,其中沙河位于十一矿井田以南5.8km,汝河在井口以北12.5km,沙河与汝河在平顶山矿区东部马湾附近汇合后称沙汝河。沙河、汝河流经平原处,由于河床坡度减缓,河床变浅,汛期容易泛滥成灾,据历年沙河、汝河水文观测站资料,其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汛期为6~9月份

占全年迳流量的64~71%,枯水期为头年12月至来年2月,占全年迳流量的2.3~4.6%。

需要指出的是:十一矿井田范围内无天然河流和水库,仅在井田北部有一些南北向季节性水流冲沟,地表排泄条件良好;在井田南部,沿寒武系露头北侧有一条排水沟,矿井排水及雨季地表水沿排水沟由西向东至井营附近注入湛河。

2、井田地质特征

⑴井田地形特点

十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的西南缘,属剥蚀残余丘陵地貌单元。井田北部为三叠系刘家沟组组成的红石山、蜘蛛山、香山、莲花盆等丘陵山体,山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山脊标高+227.3~+320.4m;山体南坡为褶裙状坡洪积层及二叠系平顶山砂岩组成的艾山,弹花锤等剥蚀残丘,标高+245.6~+130.0m;南北向冲沟较为发育,沟深2.0~3.5m。井田南缘为寒武系灰岩组成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剥蚀残丘(青石山)和垄岗,标高+110~+176.1m;井田南中部为剥蚀残丘,垄岗与坡洪积层之间由冲洪积层组成的北西~南东向槽形谷地,标高+110.0~

+140.0m,地势较平坦,谷地最高处位于55勘探线附近,东西两侧逐渐变低。

⑵井田地质构造

十一矿位于平顶山煤田西部,处于李口向斜西南翼,整体为走向NW~SE、倾向NE的单斜构造。

①、褶皱

由于受挤压应力作用,在井田浅部形成一紧闭褶皱,地层变得很陡,局部出现直立甚至倒转现象;在井田深部,地层较缓,在走向上呈缓波状展布,在50勘探线附近形成一宽缓向斜,56勘探附近形成一宽缓背斜。

②断层

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及附近发育大、中型断层2条,为NW~SE向。

3、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⑴、地下含水层情况以及岩层的透水性

十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的西南缘,属剥蚀残余丘陵地貌单元。井田北部为丘陵山体,山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最高山脊(红石寨)标高+320.4m;山脊两侧南北向冲沟较发育;山体南中部为剥蚀残丘与坡洪积层组成的北西~南东向槽形谷地,最低标高为+110m,一般+110~+140m;井田南缘为寒武系灰岩组成的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剥蚀残丘和垄岗(青石山)。

依据地层岩性、含水层充水空间和地下水类型,将本矿区含水层归并为五大含水岩组,即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⑵井田涌水量

本矿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院南并沿铁路向东有一条长年排水沟。经物探和水量实测证实,该水沟水下渗明显,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另外,红石山—蜘蛛山—莲花盆分水岭以南发育多条季节性冲沟,雨季山洪经冲沟和山前

坡积物补给第四系底砾层,进而补给各可采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其补给量有限,对矿井充水影响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