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肝脾肾 对月经影响(详细)
从肾论治月经病(一)
![从肾论治月经病(一)](https://img.taocdn.com/s3/m/d50833538e9951e79b8927a5.png)
从肾论治月经病(一)【关键词】月经病中医病机肾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
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但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
其中尤以肾的功能失调最为重要。
本文就肾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从肾论治月经病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中医对肾与月经的生理关系的认识肾藏精,主生殖。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六节藏象论》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故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功能,而以贮藏为主,使肾精不无故流失。
肾为天癸之源。
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月经断绝。
随着肾气的充盛,每月天癸必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其后又随肾气的虚衰,天癸亦渐竭,经断无子。
故肾为天癸之源。
肾为冲任之本。
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使子宫盈满;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之精、血、津液充沛。
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若任虚冲衰则经断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止。
然而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所以冲任之本在肾。
肾为气血之根。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调和,经候如常。
《冯氏锦囊秘录》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
阐述了肾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维系。
胞宫司月经,肾与胞宫相系。
《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
”《难经》云:“命门者……女子以系胞。
”又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与任脉交于关元,与督脉同贯脊,故肾与冲、任、督脉相关,肾与胞宫相系,冲、任、督同起于胞中。
肾与脑髓相通。
肾主骨生髓通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亦离不开脑的调节。
总之,月经生理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为基础,更以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胞宫成熟为轴心,而肾则在此轴心中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
陈莹教授从肾肝脾治经断前后诸证
![陈莹教授从肾肝脾治经断前后诸证](https://img.taocdn.com/s3/m/9208f11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8.png)
陈莹教授从肾肝脾治经断前后诸证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由五脏六腑联合作用所维持的。
其中,肝、肺、脾、心、肾是五脏,肝、肺、脾、肾、胆是六腑。
五脏六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转。
一旦出现五脏六腑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发生了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陈莹教授从肾肝脾治经断前后诸证,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
肝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情绪波动、易怒、抑郁等情绪问题。
同时,肝也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肝气郁结可以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
肝肾不交可以导致下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因此,治疗肝的疾病需要疏泄肝气,促进气的流通。
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当脾出现问题时,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肚子胀气等症状,重则会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同时,脾的功能与肌肉运动也密切相关。
脾气虚弱可以导致肌肉松弛、易疲劳等情况。
因此,调理脾的功能需要调节饮食,促进营养的吸收,并且增强运动能力。
肾主藏精,具有滋养身体的功能。
当肾出现问题时,可以导致性功能障碍、腰痛等症状。
肾脏也与生命力息息相关,肾气虚弱可以导致生命力不足,出现乏力、疲惫等情况。
因此,调理肾的功能需要适当的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同时补充适当的补气补血的草药。
肝肾不交也是经断的原因之一。
肝肾相互关联,肝气郁结可以导致肝肾不交,进而导致月经不调、下腹胀痛等症状。
因此,治疗经断需要找到具体原因,同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通过针灸、中草药等方式调理五脏六腑,可以有效地改善经断的症状。
综上所述,肝、脾、肾三者之间相互关联,调理好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可以有效地维持人体的健康,防止经断等疾病的发生。
治疗经断需要综合考虑五脏六腑的情况,找到具体原因,针对性进行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病机分析
![月经不调的中医病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b4db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月经不调的中医病机分析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病,其病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中医看来,女性之所有月经不调,主要是女性身体内失调,不平衡而导致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中医分析月经不调的病机,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多因孕育过程或遗传因素导致,以致女性从小身体虚弱,月经来少时间较晚,月经量少,营养或消化不良等。
2.脾胃功能失司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也是经血的源泉之所在。
若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则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月经不调,出现月经量多、周期紊乱等。
3.情志不舒女性月经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可保证月经正常来潮。
而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精神压抑、生闷气和遭受重大精神刺激等可致肝气郁结,则导致月经无期,月经量多等月经不调的症状。
4.多产房劳多产指生育和人流次数多,导致子宫内膜薄,短期内恢复难;而性生活不规律,过频或间隔时间过长也可造成女性月经不调。
5.寒凝气滞血得寒则凝,虚寒体质或女性偏爱寒食可令女性经期时,盆腔内血管过分收缩,致卵巢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月经不调,腹痛加重。
食疗方法1、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
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2、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
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
3、红高粱花、红糖各适量,水煎,分2次饮服。
适宜于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鲜红者。
4、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
适宜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
5、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饭前吃,1次吃完。
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
6、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先煎山楂去渣,冲入红糖、趁热饮。
适用于月经延后。
7、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
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
![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48be21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9.png)
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中医理论与妇女健康: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关联妇女的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幸福的保障。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的增加,不少妇女普遍遇到月经不调、痛经、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等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探讨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相互影响。
一、中医理论认识月经周期中医理论认为,月经周期受到肝、脾、肾三脏的调控。
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稳定、经期时间不变,经量适中。
一旦出现月经不调,往往与肝经郁滞、脾气虚衰、肾阳虚弱等有关。
1.1 肝经郁滞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可以影响月经周期。
当身体、精神或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时,肝经易郁滞,导致月经不调。
因此,调整情绪、保持身心平衡对于月经周期的稳定至关重要。
1.2 脾气虚衰脾主运化,运输水谷,发挥着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脾气虚弱会导致血液运输不畅,经血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发月经不调。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积食过多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对脾气造成负面影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1.3 肾阳虚弱肾主生殖,月经周期的调控也与肾阳虚弱息息相关。
肾阳虚弱会导致月经量过多或经血不畅,甚至出现不孕等问题。
因此,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增强肾阳功能,对于维持月经周期的稳定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二、中医调理月经周期与身体状况的方法2.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调理月经周期非常有效。
首先,均衡饮食,荤素搭配,避免素食过多或肉食过多。
其次,多吃些有益于调理月经周期的食物,如黑豆、桂圆、红枣等。
此外,避免辛辣食物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经期的不适症状。
2.2 调整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月经周期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推崇“情志调达,气血调和”的理念。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平衡肝经功能,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
中医 肝脾肾 对月经影响教材
![中医 肝脾肾 对月经影响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24c1e3daaea998fcc220eaa.png)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养肝 滋阴
养血
月经量少、 闭经
行气
补中益气汤(人参、甘草、白术、黄芪、当归、橘皮、升麻、柴胡)
健脾 补中 益气
升阳 固表
崩漏、月 经过多
升阳 举陷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
补肾 补元 气
益精 血
月经后期、 量少
补肾气 以固命 门
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
益气 补肾为 重,兼 顾肝脾
பைடு நூலகம்养血
月经超龄未 至、量少色 红或淡、渐 至闭经
健脾助 生化之 源
• • • •
•
• • • • • •
八珍汤(补益气血):月经不调、崩漏 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崩漏、带多 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月经超前、崩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肾肝三经同治):脾虚肝郁之湿浊带下色 白 大补元煎(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月经后期、经量减少、带下量多、色白 质稀 两地汤(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月经先期,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经 期延长,淋漓不断,崩漏 当归白芍散(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月经不调,痛经 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月经不调,痛经 逍遥丸(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月经不调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经行不畅或痛经 导痰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痰湿型月经不调
补脾胃的中药会影响月经女人
![补脾胃的中药会影响月经女人](https://img.taocdn.com/s3/m/0eed8f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e.png)
补脾胃的中药会影响月经女人补脾胃是中医保健的重要治疗方向,因为脾胃是人体内脏的“后天之本”,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女性在补脾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否则会影响月经和生殖健康。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从中草药角度解释,补脾胃对女性的影响,并对文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补脾胃的中草药对月经的影响1. 当女性服用一些补脾胃的中药,有些草药具有调节内分泌的功能,这些草药有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有些甚至会直接影响孕育能力。
女性月经推迟、经量减少、腹痛不适等情况,很可能是由补脾胃的中草药所致。
2. 另外,有些补脾胃的中草药具有增加体内能量的作用,如果过量服用,会导致身体亢奋,影响女性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月经周期和质量。
二、补脾胃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1. 小米山药粥:原料:小米 100克,山药 50克。
制作方法:先将小米淘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再加入山药继续煮10分钟左右,加适量的白糖即可。
每日1-2次,量为100-200克。
2. 砂锅煮银耳:原料:银耳 2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银耳泡软后去掉杂质,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沸,调入白糖,煮至银耳完全软化即可。
每日1次,用量视个人情况而定。
3. 党参枸杞汤:原料:党参 20克,枸杞 15克,红枣 3-5个,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党参和枸杞先泡软,红枣去核,红糖适量,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30分钟即可。
每日1次,量视个人情况而定。
三、注意事项1. 补脾胃中药或者食谱的用量应该因人而异,过量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影响健康。
2. 在服用或食用补脾胃的中药或者食谱之前,需要向医生咨询。
不同体质、不同病情下,饮食和用药都有所不同。
3. 月经期间不应该服用补脾胃的中药或者食谱,以免影响女性的月经质量和周期。
四、养生建议1. 女性平时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远离烟酒等有害物质,这对保障女性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肝、脾(胃)、肺和月经的关系如何?
![心、肝、脾(胃)、肺和月经的关系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e0c78ef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a.png)
心、肝、脾(胃)、肺和月经的关系如何?心、肝、脾(胃)、肺和月经的关系如何?脏腑是人体的主要构成部分,血气生化之源,而月经必须由血气的充盛流通,方可及期而下五脏之生理功能正常,是月经按时蓄溢的基本条件之。
在产生月经的机理方面,与肾、肝、脾、肺的关系均较为密切。
有关肾与月经的关系已在面叙述。
兹将其它脏腑与月经的关系分述如下:(1)肝:与月经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肾,而肝与肾是“母”与“子”的关系,即所谓“肝为肾之子”,在五行上来说是“乙癸”同源。
肝可以分担某些肾不能起的作用,它们是既分工又合作的两(2)脾与胃: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又主统血;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水谷,为水谷之海,(3)心和肺:月经除与肾、肝、脾有密切关系外,与心肺也有一定联系。
心主血,其充在血脉;肺主气,宣布于全身。
女子以阴血为至,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主血脉的功能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只有心神畅达,心阳之气下降,心血下交于胞中,则月经才能按期来潮。
《素问?评热病论》中说:“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可见月经的通行与闭塞虽与多肺主一身之气而朝通百脉,有宣发肃降的作用。
肺气宣发,才能输送气血津液于全身,以营养各个脏器;肺气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人体水液的输布排泄;肺主气而朝百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若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不能朝通百脉,则心主之血不畅,肝失其疏泄,脾失其健运等,从而为月经病之肇端。
这也进一步的表明,月经的按期来潮,有赖于全身脏腑的协作,并非哪一脏器所能单独地完成。
月经不正常,竟然和脾虚、肾虚、肝郁有关
![月经不正常,竟然和脾虚、肾虚、肝郁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4c247b1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d.png)
月经不正常,竟然和脾虚、肾虚、肝郁有关本刊记者 / 张旭采访专家 / 孔桂茹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
这种出血是子宫内膜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结果。
每月一次,信而有期,所以被称为“月经”,也被称为“月水”“月信”。
看数字,知月经青海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孔桂茹每次门诊都会遇到各年龄段的月经病患者,有担心闭经的,有担心卵巢早衰的,有担心不孕的......究竟什么样的月经才算是正常的月经呢?孔桂茹告诉了记者几个数字作为初级自检标准。
5 毫升的月经量是多少呢?以卫生巾为测量标准,日用卫生巾完全湿掉一半大约为5 毫升。
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正常月经指标,都属于正常月经。
如果月经量超过 80 毫升,属于经量过多,要及时就诊,避免大量失血,亦可及时发现存在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或者是卵巢功能异常性的子宫出血等情况。
如果出血时间过长,如超过 10 天或者更长,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有哪些特殊的月经?两个月: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三个月:三个月一次,被称为“季经”或“局经”。
一年:一年一次,称为“避年”; 终身不潮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
孕期:受孕初期仍按月有少量月经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
对这些个别的特殊月经现象,应进行妇科检查,如无明显异常,一般可不视为病理现象。
月经和女性健康息息相关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中有“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五脏之中,月经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
其中,肾为先天之本,肾气旺盛,天癸充盛,促成女性经、孕、产、乳的生理功能。
如果以上脏腑出现情况,月经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肝郁: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则月经会出现先后不定期的情况。
明末清初的医家傅青主认为,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以为是气血亏虚原因,其实多为肝气郁结所致。
脾虚:脾的运化会影响经水及经期。
心脾气结,致伤冲脉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
老中医谈月经,终于知道月经不调的原因了
![老中医谈月经,终于知道月经不调的原因了](https://img.taocdn.com/s3/m/c5f1696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5.png)
老中医谈月经,终于知道月经不调的原因了女性以血主事,气血相依,血畅百病消。
气和血说来简单,却关乎女性一生。
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高于男性的平均寿命,所以中医认为每月一次的月经能排除女性体内的淤毒,是女性的一个重要排毒渠道。
而气机运行不顺畅,血液运行有障碍,必然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闭经、例假提前或推迟、痛经以及出血量的变化异常等问题,容易引起宫寒并发症,引起身体的不适,在女性进入青春期之后和老年期之前随时都可能发生。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女性月经不调呢?本文将对月经不调的原因作具体解释,帮助大家了解月经不调的产生原因1.什么是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的常见疾病。
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经期出血量变化异常,或者经期时腰腹疼痛等症状。
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工作上产生的压力、精神和心理问题以及不计后果贪图一时凉快。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月经不调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与女性的“气少血多”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月经不调的比例与年龄也有很大关系。
2.月经不调的症状2.1月经提前或推迟例假提前到来说明女性身体已经开始气虚了,经期出血量相对之前会比较多。
人体气血共同在体内运行,虽然身体上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女性身体免疫力已经开始下降了,肺气不足。
如果当时不引起重视,后期会发展成例假推迟,就到了血虚的地步了。
这时如果怀孕,生出来的孩子就特别容易感冒。
经期经常性提前,会导致皮肤暗淡,没有光泽,长斑、长痘痘、掉头发,引起一些身体上的小问题。
严重时会引发头疼和妇科疾病,导致不孕不育。
例假从提前变为推迟,说明已经从气虚变为血虚了,经期出血量相对之前会比较少。
这时肝、脾、肾已经开始出现亏虚,更要引起重视,否则女性会有早期闭经的情况。
这时如果怀孕,生出来的孩子就会出现不长个子以及小儿多动症的问题。
经期经常性推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与身体的调理,就会引起一些妇科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宫外孕甚至不孕不育的症状。
女性月经与各脏腑的关系
![女性月经与各脏腑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468b1cd2cc58bd63186bd0f.png)
女性月经与各脏腑的关系1.月经与肾气的关系?女性生殖:是女性生长发育以及生殖繁育的前提动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女子七岁肾气盛”,说明女子从七岁开始逐渐向青春期转化,而这种转化的基本动力,是由先天肾之精气与后天贮藏在肾的精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而以先天肾之精气为主要,二者相互支持,相互转化。
现代医学表明,女子从七岁内分泌腺开始活动,促进了性的分化及趋向成熟,女子到了14岁以后便进入青春期,此时“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三七以后,“肾气平均”,四七则身体盛壮,该年龄阶段,是生育的最佳时期,而年龄到达35岁,即五七之期,就开始出现阳明脉衰,其生育能力也逐渐减弱,生育质量也逐渐降低,六七则“三阳脉衰”,七七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地道不能,形坏而无子也”,从壮年逐渐转向老年的过渡时期,月经即将闭绝,故这一时期,现代医学又称之为“围绝经期”,肾气渐衰,生育能力也随着丧失,所以整个生长发育,包括生殖繁育过程,取决于肾气的盛衰。
2.月经与天癸的关系?天癸,顾名思义,是一种来源于先天,培育于后天的一种癸水样物质。
是男女生殖功能发育过程中有关的重要物质,天癸至,在女子来说,能促使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应期来潮,并预示有繁育下一代的可能,从此也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
到了50岁左右,天癸竭,冲任脉虚衰,月经将断绝,从而也丧失生育能力。
天癸既来源于先天,受养于后天,与肾密切有关,癸者,即壬癸之水,原是有肾水的含义《傅青主女科》在经水先期而多中说:谁知肾中水火太旺乎?在经水先期而少中说: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亏乎!接着又说:“多寡者,水气之验。
”把排泄月经的多少及能否来潮,纳入到肾水的范围。
故有人提出天癸亦来源于肾,藏之于肾,但我们从临床上长期的观察中,与肝亦有密切关系,是乃乙癸同源之故。
天癸的“至”与“竭”具体表现在月经的来潮与断绝,以及生殖能力的开始和丧失,天癸在完成这两项生理功能时,必须要有“任脉通,太冲脉盛”,没有此二脉的配合,则天癸的功能得不到施展,但是还要靠“肾气盛”的前提下,天癸才能至,任脉方可通,太冲脉才能盛,反之“肾气衰”,天癸将竭,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浅议从肝脾肾论治月经失调
![浅议从肝脾肾论治月经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2f3969638e9951e79b89275a.png)
精, 重视 肾 中 阴 阳调 补 ; 调 脾 重在 调 和 脾 胃气 血 , 助其健运, 采 用 补 益脾 气或 运 脾 化 湿之 法 , 恢 复 正 常 气机 升 降 ; 调 肝 需恢
复 肝 之 调 达之 性 。 疏肝 、 柔肝、 暖 肝 结 合 。肝 脾 肾三 脏 密 切相 关 , 需 同调 肝 脾 肾三 脏 , 虽 月经 失调 可有 一 脏 功 能 失 调 为 主 , 亦 可巧 妙 运 用 脏腑 关 系 , 恢 复 脏 腑 间的 平衡 , 使 气血 调 和 , 月 事恢 复 正 常 。 关 键 词 月 经 失调 中图 分 类 号 调 节肝 脾 肾 调和 阴阳 调 和 气血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5 ) 0 5 — 0 0 0 8 — 0 3 R 2 7 1 . 1 l 1 文 献标 识 码 A
养血 之 法 , 方药如归脾汤 、 人参养荣汤 、 圣愈汤等 , 之 品亦 不能 奏效 , 反碍 脾 胃。 补 气 之 品常 用 黄 芪 、 党参 、 白术 等 , 养 血 药 常 用 当 月经 不调 , 如月 经过 少 、 月 经后 期 , 亦 可 由脾 土
归、 熟地 、 白芍 等 , 调补气血 , 常 需以脾人手 , 气 血 失 运 , 痰 湿 积聚 引起 , 常见 于 多囊 卵巢 综 合征 。《 陈
经 过少 , 月经 后期 , 甚 则 闭经 。脾 失 统摄 , 则 月经 过 化 源 不 足 , 水 饮 停 滞 导 致 妇人 月 经病 , 以滋 补 脾
多或先 期而 至 , 重 者 出现 崩漏 。脾运化 失 职 , 水湿 不 胃之 法 为 治妇 人 病 基 本 法 , 健脾 补益同时 , 兼 以 疏 行, 湿浊内阻 , 经 行不 畅 , 亦 可 发 为 月 经 过少 、 月 经 导 , 方 药 以 四君 子 汤 、 四物 汤 、 逍 遥 散 等单 用 、 合 用 后 期 。妇 人多 思虑 , 饮 食 劳倦常 损伤脾 胃 , 故调经 需 或 加 减 , 且 补 中寓 运 , 补 脾 同时 , 往 往 少佐 香 附 、 肉 调 治脾 土功 能 。 桂、 木香 、 乌药 等 疏气 开 导之 品 , 使补 而 不腻 【 圳 。处
女性的月经问题大多跟脾虚有直接关系
![女性的月经问题大多跟脾虚有直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668bc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7.png)
女性的月经问题大多跟脾虚有直接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1脾—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但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
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可传得很远?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公众号:思考部落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实,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
2脾衰会有哪些现象?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
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
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
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
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阑尾炎。
3脾胃生病的起因01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月经病根儿在肝脾肾
![月经病根儿在肝脾肾](https://img.taocdn.com/s3/m/ca802ba1d0d233d4b14e693b.png)
月经病根儿在肝脾肾作者:王哲来源:《百姓生活》2016年第09期月经病,是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
其中,月经失调最为普遍,包括月经提前、月经推后、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可由外邪侵袭、情志不畅、房事及劳累过度、饮食或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
月经与五脏的关系都很密切,只有五脏安和,才能气血安和,经事如期。
与月经关系最紧密的是肾脏、肝脏和脾脏,因此临床上把月经失调主要分为肾虚型、肝郁型和脾虚型三大证型。
肾虚型,忌疲劳古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意思是说,牙齿、头发的生长和月经的产生,肾是起主导作用的。
肾虚会导致部分女性出现月经延后、月经量少、腰膝酸软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理身心。
具体包括:多吃些补肾食物。
例如,枸杞、山药、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等。
山药作为滋补食品,既补气又补阴,日常可以烹炒醋熘山药。
枸杞滋补肝肾,枸杞羊肉汤就是温补肾气的食疗妙方。
桃仁芝麻糊,也建议经常食用。
取桃仁30克,黑芝麻50克,南杏仁15克,薏苡仁25克,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煎煮2小时后加冰糖30克,即可饮用。
注意作息规律,少熬夜。
中医认为,晚上11点为阴阳交会之时,此时好好休息最利于养肾。
晚上要减少令神经兴奋的活动,避免高谈阔论、收听收看紧张刺激的节目、不做剧烈运动,保证8小时睡眠,睡前适量少喝水。
肝郁型,调情志女体属阴,血常不足,心神柔弱,不耐情伤,且妇女多内向深沉,多思、多虑、多郁。
长期精神焦虑、抑郁、惊恐等不良心理作用于机体,会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月经失调。
肝郁型患者大多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经前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时时想叹气等。
这类患者的自我调理须从情志入手,全身气机通畅,气行则血行,月经不调的问题自然就会好转。
具体包括:以情悦情。
与肝郁型月经不调者交谈时要更耐心、更细心,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她,帮助她放下思想包袱,尽吐其情,心情自然舒畅。
中医调理月经过少问题
![中医调理月经过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191f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b.png)
中医调理月经过少问题月经是女性正常生理周期中的重要部分,月经过少是指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者月经周期延长。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与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足等因素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讨论如何调理月经过少问题。
一、月经过少的中医理论解释根据中医理论,女性经血与气血、肝脾、肾等脏腑有着密切关系。
气血充足,经血才能正常排出;反之,气血不足则会导致月经过少。
此外,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也与月经过少有关。
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则易导致经血不畅;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会影响气血生成;肾主生殖,肾气不足则使经血减少。
二、中医调理月经过少的方法1.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补气血”,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来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例如,多食用黑豆、红枣、核桃、糯米等有益于补气血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如冰淇淋、冷饮等,以免寒凉伤害脾胃。
2. 草药调理中医中药在调理月经过少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红花等,这些草药有助于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从而增加月经量。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
3. 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治疗月经过少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调整内分泌等,从而改善月经过少的情况。
然而,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不能自行尝试。
4. 调节生活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月经的调理也至关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量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增加身体的阳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5. 忌烟酒烟酒对女性月经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饮酒和大量吸烟均会导致气血不足、肝气不舒等问题,进而影响月经的正常流动。
因此,戒烟戒酒对于月经过少的女性尤为重要。
三、注意事项调理月经过少问题需要坚持,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调理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寻求中医师的帮助。
2. 遵循中医调理原则,避免过度调理或不当使用中药。
3. 调节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月经不调,肝郁肾虚是元凶!
![月经不调,肝郁肾虚是元凶!](https://img.taocdn.com/s3/m/aa3d0a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f.png)
月经不调,肝郁肾虚是元凶!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
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为30~50ml。
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本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部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阴道异常出血等疾病。
病因&病机月经不调病因复杂,诊断时应做妇科检查,以明确是功能性改变还是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
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气血失于调节而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由于肝气郁滞或者肾气虚衰所致。
而以肝郁为主,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疏泄失调,子病及母,使肾气的闭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
肝郁: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
若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以至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
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年少肾气未充,或久病失养,或多产房劳,损伤肾气,或老年肾气渐衰,使肾气亏损,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以致月经周期紊乱。
腹针疗法一取穴主穴:中脘、下脘、关元、气海、中极、双气穴、双四满。
随证加减:热象明显者,加中注(双);脾虚者加天枢(双);气滞者加带脉(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根据从上至下、从中至旁的原则,逐次在所选穴位上快速进针,主穴采用深刺,随证加减配穴均采用浅刺,不行提插,轻微捻转,使得患者自觉局部憋胀感,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
进针后3~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依进针的顺序取针,取针时不行提插捻转。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可配合艾灸神阙,或者温针炎,每次选取2~3个穴位进行温针灸。
疗法二取穴:中脘、下脘、关元、气海、上风湿点(右)、天枢(双)、气穴(双)。
中医如何谈青春期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谈青春期月经不调](https://img.taocdn.com/s3/m/77f376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5.png)
中医如何谈青春期月经不调中医对于青春期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认识。
中医认为,青春期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肝气郁结、脾气虚弱、肾气亏损等。
下面将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病因病机1.肝气郁结青春期的女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学业压力、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导致月经不调。
2.脾气虚弱脾主运化,脾气虚弱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月经的正常排除。
3.肾气亏损青春期女性的肾气较为薄弱,如果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容易造成肾气亏损,从而导致月经不调。
二、辨证施治1.肝气郁结型治疗宜疏肝气、调经血、调理情绪。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丹参等,可以舒缓情绪、疏解肝气,调节月经。
2.脾气虚弱型治疗宜健脾益气、调理气血。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可以提升脾胃功能,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调节月经。
3.肾气亏损型治疗宜补肾益气、调理经脉。
常用中药有肉桂、何首乌、山药等,可以补充肾气,调理经脉,恢复月经的正常排出。
三、预防保健1.保持情绪稳定青春期的女性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心态,以减少肝气郁结的发生。
2.合理膳食青春期的女性应合理搭配膳食,多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油腻食物的过多摄入,以维持脾胃的正常运行。
3.注意休息青春期女性要注意充足的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减少肾气亏损的发生。
4.适度运动青春期女性可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血液循环,调节经脉,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
总之,青春期月经不调在中医看来与肝气郁结、脾气虚弱、肾气亏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疏肝气、健脾益气、补肾益气等方法来调理女性的月经。
同时,在预防保健方面,青春期女性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合理膳食、注意休息和适度运动,以维持月经的正常排出。
中医如何看待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看待月经不调](https://img.taocdn.com/s3/m/3d2a95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f.png)
中医如何看待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在生育期的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量多或量少、经期过长或过短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女性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气血不足等有关。
首先,脏腑功能失调是引起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月经有密切的关系,肝气郁结、肝血不足或肝阳上亢都会导致月经不调。
因此,调理月经不调应以调理肝气为主,常用的方法有温肝理气、疏肝解郁。
其次,情志不畅也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引发月经不调。
因此,调理月经不调时,中医强调情志调理,要保持情绪的平和与稳定,可以通过冥想、运动、艺术等方式来调理情志。
再次,饮食不节也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会导致脾胃失调,从而影响到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调理月经不调时,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从而促进脾胃的健康。
常用的方法有饮食清淡、定时定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气血不足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会导致经血量少、经期过短等症状。
因此,在调理月经不调时需要补气血,常用的方法有食疗、药物调理、针灸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待月经不调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肝气、调理情志、调节饮食以及补气血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月经不调时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同时,中医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也是一个逐渐调理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以有效果。
总之,中医强调调理正气、平衡阴阳的原则,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情志、调节饮食以及补气血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同时,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理,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最后,需要坚持长期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补脾胃的中药会影响月经女生
![补脾胃的中药会影响月经女生](https://img.taocdn.com/s3/m/96ecb7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9.png)
补脾胃的中药会影响月经女生作为一位高级养生师,我以悉心呵护身体健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高尚信念,深刻认识到补脾胃是人们日常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补脾胃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内分泌障碍,维持健康的生理周期。
中药作为传统的养生保健手段,往往被广泛应用于补脾胃。
但是,中药有时也会对月经周期产生一些深远的影响,如果不当使用或者搭配食疗,可能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补脾胃中药与月经的关系,为女性提供科学合理、健康有效的补脾胃方案。
1. 补脾胃的中药会对女性月经产生什么影响?补脾胃的中药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养生修复中,主要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来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
一些典型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等,都被普遍认为有助于补脾益胃。
但是,补脾胃的中药对女性月经周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1.1 偏清性中药的影响有些补脾胃的中药如黄芪、白术、茯苓等为偏清性,常常作为芳香剂、卫气剂使用,可使气机畅通,经络顺畅。
但是,由于这些药材具有清利湿燥的作用,特别是茯苓、泽泻这类除湿药材,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月经过多或者闭经等问题。
1.2 有散瘀作用的中药对月经的影响有些补脾胃的中药具有散瘀作用,如赤小豆、桃仁、木香、当归、川芎等,因其有活血化瘀的特点,可以通气活血,散去经血淤积,调理月经。
但是,如果女性朋友在经期或者月经前后大量食用这些药材,容易影响正常经期,导致经期过早或者经血过多等问题。
1.3 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对月经的影响有些补脾胃的中药具有温热性质,例如肉桂、杜仲、吴茱萸、干姜等,可以散寒暖宫、温肾固精,适用于经期虚寒、月经量少者。
但是,如果大量食用这些药材,可能会引起身体内的热能过剩,进而引发月经提前、月经不调的情况。
因此,在以中药调理补脾胃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个体体质、年龄、季节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
2. 补脾胃的食谱或偏方该如何制作?除了中药,食疗也是补脾益胃的重要方面。
月经的中医机理
![月经的中医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3f60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c.png)
月经的中医机理下面是曾经发在ruojun009战友帖子里的东西,今天拿出来,我为我自己单独的帖子,写的不太成熟。
胞宫位于下焦,为肝肾共同主持。
肾纳五脏之精而藏之,五脏生成、满溢、盛装不了的精华都藏入肾中,所以肾藏精,精又化血,血藏入肝,血复蕴含阳气,血愈足而阳愈足,主濡润的是肝血血,主疏泄的是肝阳,主封藏的是肾。
血下入胞宫,胞宫的血不能随便泄漏的动力来自于肾,肾封藏住胞宫,但胞宫的血又受到肝阳的疏泄作用,所以肾和肝存在两个关系,第一,肝肾互生,其中以肾精化生肝血为主;第二,肝肾制约,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两者在胞宫问题上存在矛盾,月经的一切变化都从这两个关系中来。
一次经潮过去以后,由于胞宫失血,肝血偏亏,肾精大量化生肝血,肝血又逐渐充满胞宫,胞宫的血又被肾封藏住。
有一分血就蕴藏一分阳气,所以随着肝血的渐充,肝阳也逐渐壮大,当肝阳壮大到足以与肝血持平时,基础体温呈跳跃式上升,此时出现1,排卵,2,阳气催动胞宫之血腺体化。
但此时肝血并未达到彻底充满的程度,肝充血继续进行,而血充阳也继续进行,随着肝中气血几近达到饱和,肝阳主疏泄的力量也增大到足以冲破肾主封藏的力量,于是摧枯拉朽,肾之蕃篱全破,肝阳冲出,胞宫之血也随之而出,此时即是月经期,潮汛大涨。
但随着胞宫之血的大量流失,蕴含在胞宫之血中的阳气也迅速衰减,当衰减到小于肾封藏之力时,经血停止,潮汛结束,肝血肝阳又回到起点,一切重新开始,月经进入下一个周期。
在这每个过程里,可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特点,也各有其调养的重点。
1,经后至排卵期,此时肝血肝气都偏不足,素来气血不足的人此期易于疲惫。
此时肝脏急取其母气以自足,所以对肾精的要求就高,肾取肺之精气,肺之精气来源于脾之化源,脾胃为后天治本,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由肺的宣发肃降到达全身,所以,再次阶段,如有脾肺肾三藏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导致肝血不充,肝阳不运,引起经期后延,并有血虚失濡,阳虚成滞的表现。
女性月经不调,气血不行是“罪魁祸首”,需调理好肝肾脾三脏
![女性月经不调,气血不行是“罪魁祸首”,需调理好肝肾脾三脏](https://img.taocdn.com/s3/m/454941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2.png)
女性月经不调,气血不行是“罪魁祸首”,需调理好肝肾脾三脏中医里面有阴阳两行,五脏六腑有阴阳,人也分阴阳,男为阳,女为阴。
对于女性来说,血为统帅,以气为用。
意味着当气血失调时,女性则会出现月经不调的问题,必须使气血运行流畅,才能使其恢复正常。
中医在处理月经不调的问题上,可根据症状辨证为肾虚证、肝郁症、脾虚症。
对症下药才能有好效果,看看你属于哪种症状?肾虚证:症见经期前后无定期,量少,色淡暗,质稀薄,或有腰骶部酸痛或有头晕耳鸣等,治宜补肾调经;肾虚导致月经不调的患者,需先补肾才能调节好经期问题,精血同源,经行亦耗肾水,所以有些女性经期会出现腰腿酸痛的情况。
胞宫血满而溢才下为经水,若肾精亏虚,胞宫不满,则月经推迟。
肝郁症:症见经期前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小腹腹痛,脘闷不舒,或叹息,嗳气食少等,治宜疏肝理气调经;因此,想要令月经恢复正常,调理好肝脏是关键。
肝脏主血,对于生血这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多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等,都跟肝郁血虚有关。
治当养血调肝为主,辅以健脾温肾。
脾虚症:脾虚症见经期前后无定期,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治宜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脾的运化会影响经水及经期。
心脾气结,致伤冲脉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
女性月经不调问题应该注意什么日常护理和预防措施呢?1. 注意女性器官的卫生,不要随意使用药物冲洗,破坏其酸碱性,令其天然防御机制降低。
在穿着上,应当穿着一些柔软透气的贴身衣物,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2. 在经期时,请减少重体力劳动。
同时还要避免盆浴、同房等等。
3. 需要积极治疗导致月经不调导致的妇科疾病。
4. 加强营养补充,提升免疫力。
不宜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5. 保持好乐观的心态情绪,及时地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萸 重,兼 顾肝脾
养血
月经超龄未 至、量少色 红或淡、渐 至闭经
健脾助 生化之 源
• • • •
•
• • • • • •
八珍汤(补益气血):月经不调、崩漏 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崩漏、带多 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月经超前、崩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肾肝三经同治):脾虚肝郁之湿浊带下色 白 大补元煎(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月经后期、经量减少、带下量多、色白 质稀 两地汤(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月经先期,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经 期延长,淋漓不断,崩漏 当归白芍散(健脾利湿,养血调肝):月经不调,痛经 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月经不调,痛经 逍遥丸(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月经不调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经行不畅或痛经 导痰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痰湿型月经不调
方剂调养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养肝 滋阴
养血
月经量少、 闭经
行气
补中益气汤(人参、甘草、白术、黄芪、当归、橘皮、升麻、柴胡)
健脾 补中 益气
升阳 固表
崩漏、月 经过多
升阳 举陷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
补肾 补元 气
益精 血
月经后期、 量少
补肾气 以固命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