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化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学习的是有关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保护空气的一般知识。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空气组成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以后学习氧气和氮气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简单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危害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的描述,介绍其主要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提出防治空气污

染的措施;

(3)通过分析空气污染原因,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3)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空气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污染。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了解空气各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鉴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还不知道如何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难点定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组织纪律性较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高。但他们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涉及到知识拓展与综合方面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空气是学生们已经熟知的物质,但学生对于空气的认识又不是很系统,所以在本节内容中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宝贵资源,同时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对人体、作物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明确为了防止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分析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推测、解决问题,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我准备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观看视频的形式来探究

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以及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及其危害,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大气污染事件,通过讨论“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本人作了一定的调整,具体表现为:

1、鉴于学生通过上节课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已经基本上把握了氮气的性质,所以我将教材中关于氮气性质的讨论,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这样处理,更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2、尽量减少课件的使用。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导手段,确实很有价值,但如果使用不当,华而不实,则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本课中,我想做一次尝试:仅仅用PPT为学生提供一些空气污染的图片,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段视频,为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个人认为,这样的处理,更能凸显材料的价值,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学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便于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达成学习目标。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前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课堂上让学生结合图片资料和视频片段,分组探究,分析归纳。通过观察、讨论、思考,促进知识的拓展与迁移。课堂基本上都是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

四、教学程序

本课采用“四环六步”教学模式,进行小组合作开放式教学,基本程序为导、学、结、用。本节课教学的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提升学生的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整个教学过程将围绕“空气的用途和保护”这一主线来组织,情感教育将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其间再穿插一些学生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我将教学程序安排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引入对本课知识的探究,承前启后,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整合资料,学习新知。

布鲁纳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因此,这一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学习活动的每一步安排都是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自主学习,探究氧气

这个内容是本课的起点,如果处理得恰当,对后边的学习活动将起到示范作用,所以要重视学习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学习。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材料《氧气的用途》,为学生提供感性直观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接近生活,明白化学和生活紧密相连,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28页氧气用途的图片,以及酒精灯使用常识和金属冶炼的内容,独立完成练习。

(二)组内合作,探究氮气

在对氮气的探究中,我为学生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展开思考,通过组内讨论得出氮气的用途,从而让学生感受探究知识的乐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稀有气体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材料《稀有气体的用途》,让学生初步感知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29至30页的内容,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完成有关稀有气体的练习,并进而探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合作交流,探究空气的保护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各小组通过合作式学习,完成小组的课题任务。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让学生互相交流,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在本知识的探究中,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首先,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说出对空气污染的感受,结合教材,完成基础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