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垂体微腺瘤
• 平扫:鞍内结节,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呈相对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延迟扫描呈等信号 • 间接征象:垂体柄偏移,鞍隔膨隆,鞍底下陷
蝶鞍
• 前部:前床突、鞍结节 • 后部:后床突、鞍背 • 两侧:海绵窦 • 上方:鞍隔(硬脑膜) • 下方:蝶鞍 • 内 : 垂体窝、垂体
PPT学习交流
1
腺垂体
垂体
远部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垂体
神经部 漏斗部
漏斗干 正中隆起
PPT学习交流
2
PPT学习交流
3
正常垂体高度
• 儿童 6mm • 男性、绝经后女性 8mm
PPT学习交流
10
PPT学习交流
11
鉴别诊断
• 垂体增生 • Rathke囊肿 • 动脉瘤 • 颅咽管瘤 • 脑膜瘤 • 脊索瘤...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8
垂体大腺瘤
• 多为椭圆形,也可不规则形,向鞍上生 长形成“束腰征”、“雪人征”
• T1WI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可有出血、 囊变、坏死导致信号混杂
•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PPT学习交流
9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向上侵犯视交叉、第三脑室
•
向鞍底侵犯蝶窦、鼻咽
•
向鞍旁侵犯海绵窦、硬膜组织
•
向后侵犯鞍背、斜坡
• 年轻女性 10mm • 妊娠、哺乳期女性 12mm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垂体解剖及垂体肿块影像诊断
正常垂体的形态
• 正常垂体的形态变化范围很大,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激素/ 妊娠状态。
• 青少年或女性妊娠时,垂体可向上凸。
正常垂体的形态
• 正常垂体后叶在 T1WI呈高信号,因此被称为“垂体后叶亮点”,矢 状位图像显示最佳。
空蝶鞍
• 空蝶鞍单独出现时是一种正常变异。空蝶鞍内部分被脑脊液填充, 而扁平的垂体紧贴蝶鞍的底部。
• 空蝶鞍也是假性脑瘤的一个组成部分。
空蝶鞍
• 假性脑瘤也称特发性颅内高压,是一种伴有脑脊液压力增高、视 觉改变和头包括空蝶鞍、Meckel腔扩大和视盘突入眼球后部。 • 脑室的大小正常或略减小。乙状窦或横窦可能有狭窄。
分析鞍区和鞍上肿块的方法
• 评估鞍区肿块的第一步是确定肿块是否位于垂体之内或邻近的垂 体之外。
• 发生于垂体本身肿块的鉴别诊断并不多,包括垂体腺瘤(占绝大多 数的垂体肿瘤) Rathke裂囊肿和垂体炎(垂体的炎症)。
• 颅咽管瘤极少发生于蝶鞍内,但基本上不发生于垂体本身。
垂体微腺瘤
• 垂体微腺瘤是直径<10mm的垂体腺瘤。患者就诊常因为激素分泌 过多所引起的症状,而非占位效应。
垂体解剖及垂体肿块影像诊断
垂体
• 垂体形成于Rathke囊,后者为原始口腔顶端的凹陷。垂体坐落于蝶 鞍,即蝶骨的杯状凹陷。
• 垂体由前叶和后叶组成。
垂体
• Rathke囊封闭形成一个囊泡,并逐渐消退。 • 有时候消退不完全而残留一个裂隙,由此可发生颅咽管瘤或
Rathke裂囊肿。
垂体分泌激素
• 垂体前叶产生和分泌内分泌激素,包括生长激素、ACTH催乳素 TSH,FSH和LH。
垂体解剖及临床
手术治疗
01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垂体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必 要的手段。
02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经蝶窦手术、开颅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时采取
03
措施进行康复和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针对不同的垂体疾病 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
定期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如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性腺功 能等,以便全面了解内分泌系统状况 。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度 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适量运动
02
03
规律作息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 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 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
垂体呈椭圆形,分为前叶(腺垂体)和后叶(神 经垂体),前后叶间借纤维束相连。
垂体重约0.5-0.6克,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 一。
垂体的组织结构
垂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由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和漏斗部组成,远侧部最大,是腺垂体的主要部 分。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包括神经节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等。
分泌机制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生 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 激素的调节,以及营养物质、睡 眠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会导致身材矮小 、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要补 充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性激素的分泌
性激素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垂体瘤 ppt课件
垂体的功能
• 腺垂体主要分泌6种具有明显生理活性 的激素,即泌乳素(PRL)、生长激素 (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LH)。
• 普遍认为神经垂体,包括正中隆起、漏 斗茎和垂体后叶,由间脑底部向下发展 而成。漏斗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 结节下伸,逐渐变细,延续为漏斗茎, 同结合部合为垂体柄。神经垂体由神经 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无分泌功能, 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团神经细胞所 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内含加压 素和催产素两种激素成份),沿下丘脑 垂体束。以颗粒的形式伴同它们各自的 神经激素输送至神经垂体,并被贮储。
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护理
•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 • 2.头抬高30度以减轻头痛和蝶鞍压力. • 3. 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 4.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禁止使用牙刷. • 5.保持鼻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漏. • 6.保持水电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和尿崩
术前健康教育
• 饮食与营养指导:因给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 少渣的饮食,术前戒烟酒,保持口腔及鼻腔的清洁,术前三到5天可 用朵贝尔液漱口,氯霉素滴鼻。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
• 休息与活动指导:①术前保持充足睡眠②训练床上大小便,张口呼吸, 便秘者给予缓泻剂。
• 注意安全:对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者,外出需有专人陪伴。 • 皮肤准备:病人在术前一天剪鼻毛,清洁鼻腔,预防感染。 • 下列情况暂不适宜手术,有各种感染的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 心理指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颈项强直甚至突然昏迷。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一、垂体的解剖结构1.垂体的位置垂体位于脑下部,与下丘脑紧密相连,由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两部分组成。
垂体前叶又叫做腺垂体,它由腺体细胞和嗅上皮细胞构成;垂体后叶又叫做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和星形胶质细胞组成。
2.垂体的血供垂体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前庭动脉和脑底动脉,这些血管将氧合血输送到垂体细胞中,以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3.垂体的分泌激素垂体前叶主要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等;垂体后叶主要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等。
二、垂体的功能1. 生长发育调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
GH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骨骼、软骨和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
当GH分泌不足时,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而过度分泌GH则可能引发巨人症。
2. 代谢调节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机体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而ACTH则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释放,从而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平衡。
3. 生殖调节垂体分泌的性激素调节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性激素的合成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调控着女性的月经周期和卵巢功能,而在男性则调节着睾丸的精子和雄性激素的生成。
4. 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又称为vasopressin,主要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
ADH能够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和血容量的稳定。
5. 催产素的作用垂体后叶分泌的催产素(OXT)主要起着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和增强母婴情感联系等作用。
三、垂体相关疾病1. 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垂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腺瘤。
垂体腺瘤概述及治疗
垂体的解剖及生理学
(Anatomy and physiology)
(1)解剖及生理
脑下垂体位于蝶鞍内。呈卵圆形,约大小,平均重量750mg(男350-700mg,女450-990)。女性妊娠时呈生理性肥大。
01
腺垂体由外胚层的拉克氏囊(Rathke氏)囊分化而来,神经垂体来自前脑底部的 神经外胚层。垂体藉垂体柄与三脑室底和侧壁的下丘脑有密切的联系。垂体前叶分成漏斗部,包围着垂体柄(鞍上)和远侧部(鞍内)
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功能低下 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颞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 垂体瘤好发于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患有垂体瘤疾病后应积极早期治疗。
肉芽肿:症状近似垂体脓肿,而且发展更快,除头痛,视力减退外,经常发生多组颅神经受损,多伴有垂体功能低下.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例如鞍内,蝶窦内,鞍上,前中后颅等部位.影像学表现病变周遍硬膜强化明显。
胞性垂体炎:尿崩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表现垂体柄明显增粗。垂体组织不同程度地增大。
垂体腺瘤的分类
1
既往按肿瘤细胞染色特性——嫌色性、嗜酸性、嗜碱性
2
目前为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泌乳素腺瘤(PRL瘤)、生长激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等,有混合型腺瘤。
如肿瘤直径分—— <1cm,限于鞍内生长称微腺瘤,确诊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肿瘤直径 >1cm,突破鞍膈为大腺瘤,>3cm 为巨腺瘤。
素细胞腺瘤:
垂体的解剖生理 ppt课件
一、垂体的发生:腺垂体来自拉特克囊, 神经垂体来自神经垂体芽
径线
前后径
均数( mm )
10.8(9.2~12.5)
左右径
垂直径
14.5(11.0~18.0)
5.1(2.0~7.8)
男性350~800mg,女性450~900mg
二、垂体的解剖
体的毗邻
鞍膈和垂体柄
海绵间窦
连接两侧海绵窦,存在于垂体周围鞍内 两侧硬膜之间,包括前、后和下海绵间窦。 前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前方,鞍膈前缘内,下 海绵间窦位于腔隙
海绵窦可分为4个腔隙,根据与颈内动脉 的关系可分为内侧、外侧、前下、后上间隙。
根据个腔隙大小的不同,从上面观可将海 绵窦分为外侧腔隙为主型和内侧腔隙为主型和 中间型;侧面观,可分为前下腔隙为主型和后 上间隙为主型、中间型。其中,内侧腔隙为主 型和前下腔隙为主型最为常见。
项目 厚度 鞍膈孔横径 鞍膈孔纵径 均数(最小值~最大值)mm 0.2(0.1~0.3)mm 6.9(2.7~12.0)mm 6.6(4.9~9.8)mm
1/3成人鞍膈厚度小于0.1mm,术中易穿透鞍膈。 鞍膈孔95%大于5mm,鞍膈孔较大时鞍膈无法作 为屏障,对于此中类型,经蝶垂体瘤手术易发生 脑脊液漏。
垂体的功能—神经垂体激素及功能
升压素与催产素在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均可产生, 但前者主要在视上核产生,而后者主要在室旁核产生。这两 种激素已能人工合成。 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升压素的生理浓度很低,几乎 没有收缩血管而致血压升高的作用,对正常血压调节没有重 要性,但在失血情况下由于升压素释放较多,对维持血压有 一定的作用。升压素的抗利尿作用却十分明显。
垂体血供:垂体由双侧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 动脉供血 垂体上动脉有3—8根,发自颈内动脉床突上 段的内侧面和下面,部分发自后交通动脉。 通过鞍膈行向后上方,到达漏斗。沿途发出 小的分支至视神经、灰结节、乳头体和垂体 前叶。 垂体下动脉左右各一根,发自颈内动脉海绵 窦段脑膜垂体干,向海绵窦内侧走行至鞍底, 在垂体后叶之间的沟内分成升降两支,与对 侧同名动脉构成动脉环。由动脉环上发出分 支东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后部。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并发症情况
垂体瘤是否引起并发症,如视神经压迫、脑脊液 漏等,也是评估预后的因素之一。
ABCD
激素分泌情况
垂体瘤是否分泌过多的激素,如生长激素、泌乳 素等,对预后评估有重要影响。
患者年龄和一般状况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等也是影响预 后的因素。
泌乳素瘤
分泌过多的泌乳素,导致女性月经不调、闭 经、溢乳等症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向心性 肥胖、满月脸等症状。
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
分泌过多的甲状腺刺激素,导致甲亢症状。
无功能性垂体瘤
01
无功能性垂体瘤不分泌过多的激 素,因此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02
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视 神经、脑组织等,导致头痛、视 力减退等症状。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目录
• 垂体的解剖结构 • 垂体瘤的分类和特征 • 垂体瘤的诊断 • 垂体瘤的治疗 • 垂体瘤的预防和预后
01
垂体的解剖结构
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01
垂体位于颅底中部、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下丘脑 相连。
02
垂体呈椭圆形,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包括神经部、
、新陈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02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分别调节尿量和子宫 收缩等生理活动。
03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等,调节腺垂体和 神经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02
垂体瘤的分类和特征
功能性垂体瘤
生长激素瘤
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X线是一种传统的影像诊断技术,操作简便且价格低廉。通过X线平片和造影检查,可以观察垂体的位 置和形态,有助于某些垂体疾病的诊断。然而,X线辐射暴露较大,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有限,因此 在垂体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04
垂体疾病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表现
垂体瘤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鞍 内占位性病变,可压迫周围组织 ,导致鞍内结构变形。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治疗。
预后与康复
预后与康复是垂体疾病治疗的重要环 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 方式、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
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指导、 运动康复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 社会和生活。
预后与康复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少并发症、恢复社会功能和 心理健康。
THANKS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蝶 窦手术、开颅手术等,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垂 体疾病和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
放射治疗主要通过放射线杀灭病 变细胞,适用于某些肿瘤类型的
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血管内操作来 阻塞供应病变组织的血管,适用
垂体瘤的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结合临 床表现和激素水平检测,可以明 确诊断垂体瘤。
垂体脓肿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脓肿的影像表现
垂体脓肿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鞍内低密 度或等密度病变,周围可见炎症反应 和水肿。
垂体脓肿的诊断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特征,可以确诊垂体脓肿。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向后侵犯鞍背、斜坡
侵袭性垂体腺瘤
垂体增生
01
Rathke囊肿
02
动脉瘤
03
颅咽管瘤
04
脑膜瘤
05
脊索瘤...
06
鉴别诊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蝶鞍
前部:前床突、鞍结节 后部:后床突、鞍背 两侧:海绵窦 上方:鞍隔(硬脑膜) 下方:蝶鞍 内 : 垂体窝、垂体
结节部
远部
神经垂体
腺垂体
中间部
神经部
垂体
A
D
B
C
男性、绝经后女性 8mm
年轻女性 10mm
妊娠、哺乳期女性 12mm
儿童 6mm
正常垂体高度
正常垂体MRI表现
前叶T1WI、T2WI呈均匀的等信号 后叶TIWI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
03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呈相对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延迟扫描呈等信号
02
垂体微腺瘤
多为椭圆形,也可不规则形,向鞍上生长形成“束腰征”、“雪人征”
T1WI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可有出血、囊变、坏死导致信号混杂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垂体大腺瘤
01
02
03
04
向上侵犯视交叉、第三脑室
向鞍底侵犯蝶窦、鼻咽
垂体腺瘤
按大小分:微腺瘤、大腺瘤 按性质分:非侵袭性、侵袭性 按病理分:泌乳素细胞腺瘤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 多激素细胞腺瘤 无功能细胞腺瘤
平扫:鞍内结节,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01
间接征象:垂体柄偏移,鞍隔膨隆,鞍底下陷
垂体腺瘤相关膜性结构解剖及临床意义
垂体腺瘤相关膜性结构解剖及临床意义漆松涛导语•垂体腺瘤是腺垂体细胞单克隆起源的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7%,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除部分特定类型的肿瘤和人群外,垂体腺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手术治疗以满意的肿瘤切除、充分减压、术后内分泌缓解为主要目标,手术方式包括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手术。
•与鞍区其他肿瘤类似,影响垂体腺瘤手术的难度和术后切除程度主要是肿瘤的生长方式。
垂体腺瘤起源于鞍内,部分肿瘤可由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蝶鞍的解剖情况、垂体及鞍区的膜性结构,累及鞍上结构和鞍旁海绵窦。
其中,膜性结构对肿瘤的生长以及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笔者单位对膜性结构的研究为主,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如下。
与垂体腺瘤相关的膜性结构解剖•垂体表面的膜性结构与垂体周边的膜性结构。
•1.垂体表面的膜性结构:•正常情况下,垂体前叶于胚胎第4周时起源于原始口腔顶部外胚层的Rathke’S囊,Rathke’S囊的前壁随后逐渐增大,最终形成腺垂体远侧部;而另一部分则向上围绕垂体漏斗部,形成垂体柄的一部分。
在Rathke`S囊发育的同时,间脑底部的神经外胚层向下凹陷形成神经垂体的始基,而后该始基向下延伸,伴随垂体门脉系统下降,最终与Rathke’s囊后壁相邻形成神经垂体。
而颅内的膜性结构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膜,在胚胎发育时间上与垂体发育有所不同,这种时空差异性决定了这些膜性结构对垂体各叶形成了不同的包裹模式。
在颅内的膜性结构中,软膜最先发育,一般认为其在胚胎第3周开始形成,而在胚胎第7周时,蛛网膜伴随硬膜形成。
据颅内膜性结构形成的时间和垂体发育的时间,可以初步推断膜性结构的分布情况。
因神经垂体的始基在胚胎第4周时才开始下降,在其下降之前,始基表面的软膜已经形成,故理论上神经垂体表面形成一层软膜覆盖。
而Rathke`S囊为口腔外胚层来源,因此其表面无软膜,在胚胎第4周Rathke’S囊上升时,蛛网膜和硬膜尚未开始发育,故鞍区的外层蛛网膜未进入垂体窝,仅仅局限于鞍上。
垂体瘤
病理学之 电镜结合免疫组化分类
细化肿瘤分类,细化肿瘤功能分类 肿瘤行为判断
垂体瘤的发生机理
导致肿瘤发生的可能因素
垂体本身缺陷、下丘脑功能失调、其他刺激因子
肿瘤本身克隆性质
单克隆细胞肿瘤起源于单个细胞突变 多克隆细胞肿瘤起源于外来刺激
肿瘤及组织内致癌基因研究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一些家系研究
肿瘤及组织内致癌基因研究
卡麦角林(cabergoline)
临床试验观察发现这个药物对垂体泌乳素瘤的疗效优于溴隐 停,同时副反应少于溴隐停,病人的耐受性也增加,并且卡 麦角林服药方便,只需要每两周服用一次
开始剂量为每两周一次0.25毫克,逐渐增加到每两周一次 1毫克,也可以每周一次,根据泌乳素水平调整剂量
卡麦角林在降低泌乳素分泌的疗效和恢复排卵方面似乎更 好,70%的溴隐停治疗无效的泌乳素瘤病人对卡麦角林反 应很好
催乳素瘤
PRLoma和高PRLemia是现今最常见的下丘 脑垂体疾病
占垂体瘤总数的40%~60%
尸体解剖中,41%为PRLoma,这些人生前 不一定有高PRLemia
一部分人高PRLemia,垂体无明显占位,也 无明确药物史
The Causes of Hyper-PRLemia
生理因素
妊娠、产后护理3
正常人受胰岛素低血糖(40)、左旋多巴(10mg/kg po)、 L-精氨酸 (0.5g/kg IV)刺激后,GH往往大于7ng/ml
垂体瘤在激发试验时,GH不能被激发,测定值往往 低于7ng/ml
生长激素抑制试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生长激素抑制试验
100g葡萄糖抑制试验
100g葡萄糖,按OGTT流程操作 同步测定血浆葡萄糖和GH水平
垂体瘤 PPT课件
3.药物治疗:
溴隐亭治疗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腺瘤。
七.护理
(一)术前宣教(经鼻蝶入路手术):
七.护理
(一)术前宣教(经鼻蝶入路手术):
一概述
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流行病学: 其发病率为3-7/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 女性>男性,小儿中少见,占2%左右。 垂体瘤的好发年龄在30-60岁.正常垂体为橘红色;而垂体腺瘤为紫红色且 质软 。 手术切除肿瘤中占19%。
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 颅内第三常见肿瘤。
2.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GH)
青春期前为巨人症,成年为肢端肥大,
多为尖颅,面容改变,颧骨高,下颌突延 长,咬合不良,鼻肥大,唇增厚,手足肥 大宽大,指趾变粗,严重者可有心肺,胃 肠等内脏肥大。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
库欣综合症:多为青壮年女>男.满月脸, 向心性肥胖,水牛背,脂肪多堆积在躯干的 胸腹臂部,四肢相对瘦小,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四)根据生长
类型
周围组织侵犯(侵袭性)
转移性(脑、脊髓或全身)
四.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一)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二)头痛 (三)视力视野障碍 (四)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一)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1.泌乳素腺瘤:(PRL)
主要以泌乳素增多,雌激素减少所致闭 经,溢乳,不育,女青年多见,常为微腺 瘤,症状少,男性和绝经期妇女常因肿瘤 长大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神经引起视力 视野障碍,还可伴垂体功能低下.重者乏 力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精神异常 (8%)毛发脱落,骨质密度增加,肥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微腺瘤
• 平扫:鞍内结节,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呈相对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延迟扫描呈等信号 • 间接征象:垂体柄偏移,鞍隔膨隆,鞍底下陷
垂体大腺瘤
• 多为椭圆形,也可不规则形,向鞍上生 长形成“束腰征”、“雪人征”
• T1WI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可有出血、 囊变、坏死导致信号混杂
•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向上侵犯视交叉、第三脑室 • 向鞍底侵犯蝶窦、鼻咽 • 向鞍旁侵犯海绵窦、硬膜组织 • 向后侵犯鞍背、斜坡
鉴别诊断
• 垂体增生 • Rathke囊肿 • 动脉瘤 • 颅咽管瘤 • 脑膜瘤 • 脊索瘤...
正常垂体MRI表现
• 前叶T1WI、T2WI呈均匀的等信号 • 后叶TIWI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
垂体腺瘤
按大小分:微腺瘤、大腺瘤 按性质分:非侵袭性、侵袭性 按病理分:泌乳素细胞腺瘤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 多激素细胞腺瘤 无功能细胞腺瘤
蝶鞍
• 前部:前床突、鞍结节 • 后部:后床突、鞍背 • 两侧:海绵窦 • 上方:鞍隔(硬脑膜) • 下方:蝶鞍 • 内 : 垂体窝、垂体
腺垂体垂体远Fra bibliotek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垂体
神经部 漏斗部
漏斗干 正中隆起
正常垂体高度
• 儿童 6mm • 男性、绝经后女性 8mm
• 年轻女性 10mm • 妊娠、哺乳期女性 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