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理学最初是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其知识体系中隐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内容,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结合物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自觉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揭示和阐述物理知识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长期受到潜移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熏陶,为物理知识的学习,为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子、原子、原子核等基本粒子等都是物质。但这样理解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知道实物仅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物质还可以场的形式存在。电场和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能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能被感知,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它们具有力和能的性质,也是一种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运动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是物质最基本的属性。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整个世界从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到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宏观天体都在按照自身的规律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此可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按照固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既然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引导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无论搞什么工作都要毫无例外地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二、“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构成了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摩擦能够生热,气体膨胀可以做功,说明力学现象和热现象间存在联系;电流通过时电动机转动,说明电现象和力现象间存在联系;电流通过电热器发热。说明电现象和热现象也存在联系;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表明,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从而形成电磁波,这表明电场和磁场、电磁波间也存在联系。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通过这些物理事实向学生宣传普遍联系的观点,学生就会逐渐懂得世上事物虽然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们绝非毫不相关,而是存在着联系,因而是统一的,而物理规律正是这种统一性的反映。

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为什么会产生现象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气体与固体液体之间内部结构的不同。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大于气体分子本身直径的十倍以上,分子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而固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的斥力很大。

教材上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这句话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一个基本思想,也就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在这里,电压是外因,自由电荷是内因。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不可能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一旦对他们加上电压,就能迫使这些自由电子,在做热运动的同时,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若电压加在绝缘物体两端,由于绝缘物体中几乎没有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所以不能形成电流。这就是只有变化的条件,没有变化的根据,外因无法通过内因起作用。通过对上述例子的分析,学生就会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一观点。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物理学中有许多对立统一的例子,运动和静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速与减速,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正电与负电,实象与虚像,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它们是互相对立的、矛盾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彼此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如一切分子都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电中性的物体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统一,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的行为却表现为粒子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生就能在具体的事例中非常容易接受一些抽象的、深奥的哲学观点.

在学生明确了对立统一规律后,还要教会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

题。“‘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完整、准确而又生动、通俗的概括和表述。例如,一切物体有惯性,我们射箭需要惯性,运动员跳远须要惯性,而汽车却因惯性难以刹车,造成交通事故。摩擦阻碍物体前进,给机器带来磨损,但是没有摩擦,人无法走路,车无法开行,手握不住东西。核能的开发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但也可以制造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因此,我们有时设法要利用惯性,有时又要减弱惯性;有时要设法减小摩擦,有时却要设法增大摩擦,有时设法增大压强有时又设法减小医强……,这一切都是利用物理知识,使两个相互对立面向着有利于我们的一方转化。所以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为了了解自然,解释自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五、“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事物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为数量的变化,当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临界状态)时就必然会产生一个飞跃,引起事物质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由远到近移动至焦点时,则所成倒立实像由小到大变化,这是量变过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U=f时,实像突然消失,继续移动物体,当U<f时,正立放大的虚像出现了,实现了实像到虚像的飞跃,这就是质变。再如在晶体吸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这是量变过程;当温度升高到溶点开始溶解,固态向液态转化,这就是质变;晶体熔解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继续升高,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过程,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向气体转化,就是新的质变——沸腾。在此必须向学生们指出,质变不是单纯质变,量变和质变互相交错,互相渗透。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规律,它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上升和前进的,但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和迂回的。可以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的介绍使学生明白这一规律。1871年,人们认为质量极小的正电粒子绕质量极大的负电粒子旋转,即电子位于原子的中心,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为揭示电的本质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过去结论作了辩证的否定。1925年,当人们看到电子的衍射花纹时,认识到电子不是经典粒子,而是具有波粒二象性,又一次否定了前面的结论。之后正电子的发现,电与磁于同一物质的统—,使人们对对电子的本质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深化。物理学史上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否定之否定的曲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