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五)
一、概念题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需求规律
3. 隐成本
4.卖方垄断
5.古诺模型
二、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2.在一个由两种商品(X ,Y )和固定要素供给组成的经济中,假设每个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偏好完全相同,Y 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某厂商在X 产品市场上是惟一垄断卖主。请用产品转换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均衡点是否必然位于产品转换曲线以内?
(2)为什么垄断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
3.什么是皮古税(Pigouvia )?皮古税是怎样解决外部性问题的?
4.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5.如何用无差异曲线说明现金补贴要优于食物补贴?
三、计算题
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 =0.04Q 3-0.8Q 2+10Q +5,
(1)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2)如果市场价格P =10元,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
2.已知生产函数为22
0.50.32Q KL L K =--,Q 表示产量,K 表示资本,L 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 =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函数和边际产量(L MP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证明当AP L 达到极大时L AP =L MP =2。
3.假定A 和B 两个厂商,成本函数分别是C l =Q 12+5Q 1-Q 22,Q 2=2Q 22+Q 2+0.5Q 12。A 厂商享有外部经济,并导致其他厂商的外部不经济;B 厂商的作用则相反。假设两个厂商都按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确定产量,它们的边际成本与价格都等于20美元。计算出两个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如果A 、B 两个厂商合并,产量和利润会有什么变化?
4.在一个封闭的劳动力市场,只有一家雇佣工人的厂商,它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为MRP=300-0.1L ,劳动力供给函数为L=20ω-400,L 为厂商每周雇佣工人数,ω为工人每周的工资。求:(1)这个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水平是多少?(2)如果工人结成工会,规定每周工资最低为100,那么新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就业人数又是多少?(3)如果市场上又出现一家厂商,它的MRP 曲线与原先的厂商一样,那么新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就业人数又是多少?
5.某公司面对以下两段需求曲线: p=25-0.25Q (当产量为0~20时)
p=35-0.75Q (当产量超过20时)
公司总成本函数TC=200+5Q +0.252Q ,求:
(1)该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结构类型是什么?
(2)公司的最优价格和产量是多少?这时利润(或者亏损)多大?
(3)如果成本函数改为TC=200+8Q +0.25Q 2,最优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四、论述题
1.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意义。
2. 分析囚徒困境博弈及其经济学意义。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消费者从每一相继单位的物品中得到的效用都比前一单位所得的效用小,有递减的倾向。这一规律可以表述为:任何消费者从相继的一个单位的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会随产品的总消费的增加而减少。出现边际效用递减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因素来自于人的欲望本身。十九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两条关于欲望的规律:欲望强度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该物品的增加而减少;享受递减规律,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所得到的享受是递减的。另一因素来源于物品具有的若干种不同用途,当这种物品的数量不多时,消费者会用它来满足最强烈的欲望,即边际效用很大;而当这物品的数量增加后,消费者就会用它来满足次要的欲望,则感到满足的程度小一些,即边际效用递减。
微观经济学认为,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得到效用。当他把货币收入用于购买各种物品时,总会比较每一个单位的货币支出,是否买到了同样大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对某物品愿意付出的价格,是以该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为标准的。既然某物品的相继单位的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就只有在该物品降价时才会多买一些。如果该物品的售价不降低,消费者就会把想多买该物品的货币留在手中,而不再买边际效用降低的那种物品。对生产供应者来说,物品边际效用递减会迫使他降低价格以引诱消费者去多买该物品。因此,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形状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
3.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例如,为了进行生产,一个厂商除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这些均属于显成本支出),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既然借用了他人的资本需付利息,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付薪金,那么,同样道理,在这个例子中,当厂商使用了自有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所不同的是,现在厂商是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就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成本。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4.卖方垄断: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由于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因此它所面临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