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四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的四种类型
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的教学,就可以称之为创造性教学。
这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如下类型。
一、激疑引思型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引思”的种种手段。
1.课题激疑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想几个“为什么”。
如《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飞夺”?
2.词句激疑
对某些关键性的词语,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如《枫桥夜泊》中的“渔火”是什么意思?
3.主题激疑
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等。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
教学中应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如《春晓》中“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
“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这最后一种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有创造性。
二、质疑讨论型
前边讲的“激疑”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办法。
这里讲的“质疑”是指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显露,教师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
有时可以以疑释疑,即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开疑团;有时可以点拨要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
例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没有爆炸?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有的说:邱少云卸下了手榴弹,放到了火烧不到的地方。
有的反驳道:课文已经交代过了,邱少云潜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若有一点动静就会暴露目标,要纹丝不动,怎么能卸手榴弹?有的说:还有一种可能,邱少云死死地把手榴弹压在身下,火烧不着。
最后一个学生说:我随爸爸在部队生活过。
听说手榴弹外壳上涂有一层黄油,是专门用
来防热的,我想可能是它起了作用。
这个推测也可能缺乏科学根据,正确的答案尽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去找,但这一场小小的辩论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宋家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