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研究
防灾避险绿地探究课件
![防灾避险绿地探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a930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f.png)
04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与管理
建设程序与要求
选址要求
建设规模
防灾避险绿地的选址应优先考虑城市中的 地震、火灾等灾害易发区域,同时要满足 居民疏散和避险的需求。
根据人口密度和灾害易发程度等因素,确 定防灾避险绿地的规模,确保能够容纳足 够的避险人群。
建设标准
建设程序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 范,确保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安全可靠 。
发的中暑等风险。
生态修复功能
改善空气质量
防灾避险绿地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 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中的植被能有效地调节 地表温度和湿度,改善局部微气候环 境。
植被的根系能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 水土流失,同时土壤中的水分也能通 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得到有效的利用。
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 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 市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各国 政府开始加强城市防灾体系建设,防 灾避险绿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03
目前,防灾避险绿地已经成为城市规 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纷 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和推动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防灾避险绿 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为城市安全和抗灾能力提供了更加 有力的保障。
生态化建设
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2 3
资金投入不足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绿地的建设和发展 。
公众认知度低
由于宣传和教育的不足,公众对防灾避险绿地的 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绿地的建设和使 用效果。
济源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分析
![济源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965e543b3567ec102d8ae0.png)
22 洪 涝灾 害 。
济源市境 内有大小河流 20 0 余条 ,皆属黄河流 域 ,主要河流有黄河、蟒河 、溟河 、沁河。其 中蟒 河 、溟 河流经 市 区 ,主要 为 泄 洪和排 涝 河流 。若地 震发生在丰水期,易发生洪涝等次生灾害.给群众 的生命和 财产 带来 巨大 的灾 害 。
3 3
13 防护 绿地 .
是指 城 市 中具 有 卫生 、隔离和 安 全 防护 功能 的 绿 地 。包 括 卫生隔离 带 、道路 防护 绿地 、城 市高 压
发生时,城市园林绿地 同学校 、步行空间、站前广 场 、户外 停 车场 、体 育场 等其 它 城市 开敞 空间共 同 成为防灾 、减灾及救灾场所 ,通过绿地建设等减轻 地震等灾 害所 造成 的人员伤亡及对 国民经济和 社 会 发展 的影 响 ,具 有重 大 意义 。 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避 灾 、减灾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地震及其随之 发 生 的二 次灾 害 中 ,城 市公 园绿 地是 重要 的避灾 场
淮地 震带 三大地 震带 交 汇部位 ,区 内发 育 多具活 动 断裂 .主要 有盘谷 寺 断裂 、五龙 口断裂 等六 条第 四 纪活 动断裂 。从板块 运 动和地 震地质 构 造学反 映 来 看 ,存在 发生 6级地 震 的构 造背 景 。2 0 0 5年 以来 我 市发生 2 3 ~ 级地震 8 0余 次,没有造成人员及财产
损失 。
41世纪广场 、溟河带状公 园、新蟒园、清趣 园、 _ 望春园、迎春园等公 园位于市区中心,重大地震灾 害发 生时 ,可成 为大 型 防灾 避 险场 所 ,在灾 后恢 复 建设期 为城 市居 民提供过渡性住房搭建及维持 基 本 生 活 的空 间 。 42 丽 城花 园 、航海 园 、北 海 园 等街 头游 园 ,在 城 . 市 发生地 震 、洪 涝灾 害 时 ,都 可 以作 为防灾 避险场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https://img.taocdn.com/s3/m/2ce48c631ed9ad51f01df2dd.png)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改造设计初探——以佛山市南海区怡翠公园改造项目为例沐潇潇叶华盛(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广东佛山528200)摘要:防灾避险是城市公园绿地的一项重要功能,如何对现有的公园绿地进行适当改造,使其进一步满足防灾避险的需要,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怡翠公园的应急避难场所改造设计为例,对该类型的设计改造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绿地空间;改造设计1概况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化用地。
其防灾避险的功能,包括减轻或防止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有效减轻爆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后作为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等。
相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防灾避险绿地的研究和规划建设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1993年北京最早提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至2003年北京建成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城遗址公园。
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防灾避险场所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
震后各级政府对城市应急防灾场所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加紧了城市防灾规划的步伐。
苏州、厦门、武汉、烟台、佛山等众多城市纷纷开展了防灾规划的修编。
防灾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建设高潮。
2项目介绍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建立健全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措施,2009年8月,依据桂城中南片区总体规划,结合桂城东板块现状,按照“以人为本,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布建设,逐步完善”的规划理念,桂城有关部门着手开展了桂城怡翠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工作,计划通过改造将怡翠片区建成桂城应急避难疏散、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多功能场所。
中国城市避灾绿地构建的思考
![中国城市避灾绿地构建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663688fec3a87c24028c47d.png)
北方园艺2013(04):89~91景观·园林花卉·第一作者简介:蒋嘉懿(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
责任作者:朱颖(197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住建部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R2-9);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KCX12S_001)。
收稿日期:2012-11-05中国城市避灾绿地构建的思考蒋嘉懿,雍振华,朱 颖(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摘 要:城市避灾绿地是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灾害发生过程中对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避灾绿地研究与建设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避灾绿地研究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方向。
关键词:避灾绿地;防灾公园;防灾型社区;综合防灾中图分类号:TU 984.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13)04-0089-03 一次严重的城市灾害就有可能给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沉重的打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因素诱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大,城市灾害风险时空分布“集聚度”和“广及度”特征日趋强烈,一旦发生灾害,放大效应显著。
城市避灾绿地的建设是城市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欧美国家于17世纪始利用绿地构筑防灾公共空间体系[1-2]。
日本因地质灾害频发,避灾绿地建设追求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目前其建设流程和管理机制也较为完善[3]。
1 概念解析国内外对具有避灾功能的绿地命名较多,其中,“避灾绿地”和“防灾公园”较为常用。
“防灾公园”突出的是“防范”特点,侧重于绿地在灾害发生前的防范作用,以1~2类灾种防治为主要内容,其构建基础以公园绿地为主。
“避灾绿地”体现的是安全避灾的概念,侧重于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为灾民提供避难场所、阻止或延缓次生灾害发生等作用,其构建基础包括多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泰州园博园避难场所建设为例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泰州园博园避难场所建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66e4136bd97f192279e97d.png)
即便住 建部最近 出台的 《 园林 城 市 评 价 标 准 》 (B T G/ 553 21) 06 - 0 0也没有对防灾避 险绿 地规 划建设有所研究 、引
导 。从 《 园林城 市评价标 准》把绿 地防灾 避险作 为附加项
功能的 开敞绿地 “ 件” 的开发应 用 。即使该功 能在 日本 软 关东地震 、非典 、唐山地震 、汶 川地 震 、一次次大 灾大难 的应急避 难抢险救 灾中 已显 露无遗 ,众 多学者也都 纷纷进 行 了讨 论 ,但包括 众多 官员 、专 家学者在 内的 多数人仍 只 习惯于 认为城市 绿地基本 功能是 景观生 态 、休 闲游憩 、文 化艺术 ,而防灾避 险没有作 为其 主要和必 要功能 ,可有 可 无 ,或 者只是 “ 锦上添 花”的事 情 ,做 了更好 ,不做也 无 妨 。可 以说 ,泰 州 园博 园建设在 “ 代、生态 、科技 、节 现 约 ”的理念探索得 不遗 余力 , “ 平灾结合 ”理念 上则严 重
一
活、停机坪 区。
不足之处 :() 1银杏广场 作为停 机坪 ,旁 边有高 大银杏
栽种 ,不符 合飞机升 降时视线通透要 求 ;() 2疏林草 地面积 3 0 ,仅 占全 园面 积3 0 0 0 m2 %,比重过 小 ,削 弱了 公园潜
在应 急机能的发挥 。
直为该 公 园防灾避 险规划 建设方 面存在着诸 多不足 深感
18 应急厕所 .
全 园除固定厕所外 ,还添 置3 座泡沫型生态 厕所和1 个 8 蹲位 的旱 厕以满足应 急所需 。
不足之 处 :男女 厕位 比 l: ,不 符合 男女 生 理差 别 , 1 需增加女 厕1 倍以上才能满足女性应急所需 。
应 急时降低人 、车 通行速度 、效率 。
浅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浅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的植物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5989158f01dc281e53af04e.png)
生下取得 了较大 的发展 ,但是功能仍显得薄弱 。现今城市绿地 规划大都从城市景观营造 的角度来进行 的,还有一些绿地规划 只重 视 绿 地 的数 量 ,而 没 有 注 重 绿 地 的质 量 ,及 植 物 种 类 的 多 样性 ,对 于居 民的使用和安全方面考虑不多 ,对防灾避难的功 能考虑更少 。 22树种 的选择 只考虑 其观赏性 ,并没有 兼顾考虑其在 防灾避 . 险绿 地 中 的必 要 性 根据 国家 《 防震减灾法 》,充分发挥城市绿地 中所选择的 树种 的防灾 、减灾功能 ,并纳入城市 防灾 、减灾规划 ,是绿地 系统规划应 当考虑的内容之一 】 。而防灾 避险绿地要发挥防灾 与避 险的功能 ,不但需要构建 良好 的道路体系 ,也要在树种 的 选取上充分考虑 防灾避 险的功能需求 ,同时满足对不 同避难人 群 的关 怀 。 3防灾避 险绿地植物选择原则
31 态性 原则 .生
防灾避险绿地树种选择需要符合生态需求 。 大体需符合 “ 适 地适树 ”生态原则 ,符合 当地 的气候特征和土壤 自然条件 ,以 乡土树种 为主,部分采用引进和改 良的外来树种 ,形成具有地 方特征 的植物群落 ;基调骨干树种选择 以乔木树种为主 ;常绿 树种 和落 叶树种 、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 ;以乔木为主 , 乔木 、灌木 、藤本 、地被 、草坪 、花卉相结合 ,形成稳定 的生 态群落结构 ;优先选择抗逆性强 ( 防火 、抗旱 、耐水湿 、抗病
虫 害等 )的树 种 。 3 . 有 防 火 和 遮 蔽 功 能 2具
为了使受 灾群众在 临时避 险地方安全 ,设计师在规划防灾 避 险绿地 的时候 , 应尽量布置在居 民住宅区附近的城市公 园内 , 而且尽量将 防灾避 险绿地布置在各个避 险绿地 的边缘及绿色疏 散通 道处 ,形 成围合 的林带 。对 于那些含有较 多的树液 和水分 的树 木能在一 定程 度上控制火势 、阻挡火势 的蔓延 ,因此 防灾 避险绿地中的主要植物都是能具 有防火功能的。为了能阻挡火 势 ,也可以利 用植 物的遮 蔽功能 ,通 常是采用乔 、灌 、草结合 的植 物群 落来种植 。
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设计
![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3ec6ce0c22590102029d4e.png)
【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 防灾公 园; 防灾改造 ; 平灾结合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 0 0 1 — 6 8 6 4 ( 2 0 1 3 ) 0 3 — 0 0 1 8 — 0 3
基于对应 急避难场所认 识 的不断提高 , 国内城市 逐渐开始重 视应 急 避难 场所 的建 设… 。国家 有关 的 法律法规也强调 要 建设城 市应 急避 难场所 , 如《 城乡
[ 5 ] 葛丹东. 中国村庄规划的体 系与模 式 一当今新农村建设 的战
参考 文 献
[ 1 ] 孙百 凯。 周 良君. 新农 村住宅建 筑及其 布局的规划探究 [ J ] . 中
国高新技术企业 , 2 0 0 9 , ( 1 4 ): 1 8 4—1 8 5 .
略与技术 [ M] .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 0 1 0 .
准等仍有待 完善 。文 中将结 合 古徐广 场 改建 为地震
应急避难场所的案例 , 分 析探讨 目前 我 国城市 普通 公 园的防灾规划设 计存在 的问题并 提 出相关 建议 , 以期 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供 借鉴。
1 项 目背 景
古徐广场 整体地 势较 为平 缓 。北 部 为 大面 积草 坪, 宽 敞开阔 ; 东、 西部 为 自由型休 闲绿 地 , 植 物茂盛 ,
类避难空 间。 场地 周 围多 为多层行 政办公 区, 其 中北 部 紧靠新建县政府 办公楼 , 便于灾后救灾功能转化。
住宅 的规划布局 、 村镇公共 空间 的营造等几个 方面 进 行 了探讨 和研究 , 提 出了改 进建 议和具 体措施 , 可有
效提高寒地村镇 住宅的居住 热舒适度 。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分析与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分析与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ab1e9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f.png)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分析与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机能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功能分析主要包括生态功能、美化城市以及使用功能,为其真正发挥防灾减灾功能提供保障。
标签:城市绿地;防灾功能;规划原则1 引言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城市中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回顾其发展进程,不难发现,绿地系统在城市减灾中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外城市绿地规划与避难减灾欧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减灾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公园的出现和公园系统的形成,局部地缓解了城市的环境问题,发挥了一定的减灾功能;其后一系列关于重塑整个城市的理念的提出和二战后城市的重建,扩大了绿地在城市减灾上的作用,及至生态规划思想的出现,城市绿地系统开始发挥主动的防灾、减灾功能。
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的发展在使社会财富迅速积聚的同时,也使人口迅猛向城市集聚,城市飛速膨胀,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大气和水体被污染,交通拥挤混乱,噪声问题突出,卫生环境日趋恶劣。
1832年,英国霍乱大流行后,各国政府都相继认识到城市中存在的潜在灾害威胁,开始着手改善城市环境。
1833年,英国议会内设置的公共散步道委员会首次提出应该通过公园绿地的建设来改善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
这是首次把城市绿地引入到城市防灾减灾领域。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第一个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2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在城市形成的初级阶段,由于城市内并没有出现大量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技术,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和游憩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因此,对城市绿地的功能和地位并没有涉及。
乐山市城市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
![乐山市城市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https://img.taocdn.com/s3/m/9b2cb4fb83d049649b6658be.png)
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专项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12目录第一章概况 (1)一、城市概况 (1)二、自然条件 (2)三、经济条件 (3)四、城市环境状况 (4)五、主要灾害类型与分布 (4)六、防灾避险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 (6)第二章相关规划概要 (7)一、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7)二、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2)第三章规划总则 (15)一、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编制的意义 (15)二、指导思想 (15)三、规划原则 (16)四、规划依据 (16)五、规划目标 (17)六、规划范围 (17)七、规划期限 (17)第四章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 (17)一、防灾避险绿地分类 (17)二、规划结构 (19)三、规划布局原则 (19)四、规划布局 (22)第五章避灾设施配置引导 (26)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6)二、建设机构及占地要求 (27)三、物资储备 (28)四、交通运输 (28)第六章防灾避险绿地植物规划 (29)一、防灾避险绿地植物的功能 (29)二、植物选择原则 (29)三、植物选择建议 (30)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规划原则 (31)二、规划期限 (31)三、规划目标 (31)四、规划指标 (32)五、重点建设项目 (32)第八章实施措施及建议 (34)一、健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法规 (34)二、加强城市避灾绿地体系研究 (34)三、示范、推广城市避灾绿地建设试点 (35)四、建立监管制度 (35)第一章概况一、城市概况1、城市区位与基本情况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北连成都平原,西接川南山地、东及东南跨川中丘陵。
其东邻自贡与宜宾市,南靠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连雅安市,北接眉山市。
市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02°50′—104°14′,北纬28°25′—29°23′之间,下辖4个区(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1个开发区(高新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
城市避灾绿地的功能及规划设计
![城市避灾绿地的功能及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7f00a1a8956bec0875e36c.png)
城市避灾绿地的功能及规划设计作者:栾祎明其其格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1期栾祎明其其格(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要:城市避灾绿地的建设不但能提高城市景观质量,而且还能够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避灾绿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作,关系到城市减灾的综合能力,是考验一座城市应急避险工作开展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一项关乎百姓利益的重要工程,所以,避灾绿地的建设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避灾绿地;功能;规划设计城市避灾绿地是指当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暂生活的绿地空间,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构成,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避灾绿地的主要功能1.1 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安置条件自然灾害来临时,各类建筑物出现倒塌损毁,如果能够将居民迅速从建筑物内转移到空旷的场地上来,可以避免大量人员伤亡。
城市绿地的开敞式空间,可为失去家园的居民提供了能够搭建简易帐篷和临时性板房的场所,绿地中的水体,提供了灾害时的生活用水。
同时如遇信息交流不畅,空间开阔的绿地可为受灾群众和政府部门提供问询服务场所。
1.2 阻止衍生灾害的蔓延植物中饱含大量水分,大面积绿地可以阻隔灾害中引发的火势蔓延,可极大限度抑制灾害中火焰的产生,因此,绿色植物这一特性大大减少了衍生灾害。
高大的树木可以支撑倒塌的建筑物,浓密的树枝也可以阻挡高空掉落物。
1.3 实施救援、救护的重要场所灾后迅速地开展救援工作,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绿色开敞空间可搭建临时性医疗救护场所、临时救援中心实施救援,也便于各种救灾物资的输送,而且空旷的场地为直升飞机起降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救灾物资的输送效率,为灾后物资配给提供重要场所。
2城市避灾绿地的布局规划2.1 布局原则2.1.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建造城市避灾绿地的首要考虑条件,避灾绿地空间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身财产物资的安全,避灾绿地在选址时要选择地势平坦、周围无高大建筑物且交通状况良好的开敞空间,应远离地震断层带,以及一些容易引起塌陷的地区。
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fa4514b7360b4c2e3f641e.png)
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从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公园在防灾避难改造中的改造原则与设计依据,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公园防灾避难改造项目建设的意见与对策,期望引起更多的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体系建设水平。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灾避难;改造设计;莲花池公园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迅猛增长,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人口拥挤、城市噪音和地质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城市灾害也随之而来,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在灾时,当地众多的公园、绿地、学校操场以及体育场等空旷场地为灾民安置提供了良好的防灾避险空间。
研究表明,在现代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城市灾难中,绿地发挥了重要防灾减灾作用1。
因此在城市综合防灾避难体系中,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 国内外对城市公园防灾改造设计的现有研究1.1 国外1.1.1 日本在城市防灾公园的建设方面,国际上已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就是在地震频发的日本。
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伤亡惨重,但是在这场大灾害中,城市的绿地、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在灭火和阻止火势蔓延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占东京人口70%左右的市民都因及时逃到这些公共场所避难而得以幸存2。
从1956年起,日本相继出台并修改了有关防灾公园的法律《城市公园法》、《城市绿地保全法》、《紧急建设防灾绿地计划》、《城市公园法实施令》、《防灾公园计划和设计指导方针》等,就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设置标准及有关设施等作了详细规定3。
1.1.2 美国在西方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里,城巿防灾绿地对生态的调节作用早有体现。
1871年,芝加哥发生大火,因木制建筑在市区中较为集中,导致火势蔓延极快,10万余人无家可归。
在随后的灾后重建过程中,美国开始考虑以开敞的绿地空间分隔原本连成片的市区的方式建造公园系统,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指导。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规划设计探究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规划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6bdc9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图1 防灾避险点、线、面、域规划体系3.2 相邻公园绿地间规划设计
针对群体公园绿地,宏观上联合各公园绿地,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根据城市人口密度、灾时人群分布及疏散情形、各公园绿地的大小、数目、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配置形式,综合考虑防灾空间的布局及防灾时序,明确各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特性,加强疏散通道与周边城市防灾避险空间的连接度,实施各公园绿地宏观联合,在不同公园绿地之间通过疏散通道将防灾公园绿地进行有机连接。
建设区域性城市绿地应急避险系统,使其具有全时序、全空间的救平转化机制,使公园绿地既能集中高效地发挥个体效应,同时也兼具城市应急风险规避体系下的群体效应。
城市公园绿地是由各个公园绿地构成,我国各地区的城市绿地建设存在差异,各类公园绿地因使用性质不同,结构布局也存在差异,且同一类型的公园绿地因其构成形式、民俗文化、配套设施等条件的不同,需结合。
南昌市城市防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
![南昌市城市防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ebf8d826fff705cc170ad7.png)
工业安全与环保 I urlat ad n I m t o co n si fy I 、. | aP ttn d taS e lE n 眦 l rei 0
・2 ・ 7
南 昌市 城 市 防 灾 绿 地 体 系 规 划 研 究 *
有可操作性 , 易于设置、 使用及管理。应急避难场所 应具有 多功 能利 用 的特 点 , 即在 突发 灾 害 ( 火 灾 、 如 水灾 、 地震 等 ) 也 可 以作 为避 难 场 所 进 行 应 急 避 时 难 。但 多 险种利 用 时 , 考 虑 具体 其 灾 害 特点 与 避 应
难需 要 的适 用性 , 意应 急避 难场所 的区位环境 、 注 地 质等 情况 。
C E e i I J hI 1 G OJ g UQ H NFin I cu g U n X i pg U Il i2
(. ra R r/ / nn dDs nIsteo i ai gi l r n e i 1 Ubn& ua Pa / a eg . u a x ru u lUi rt n g n / n/ t fJ n A c t a t vsy 批 304 ) 305
( ) 操作 性 , 险综 合 。充分 考虑 地震等 灾 害 4可 多
发 生时受 灾人 员应 急疏 散 避 难 的需 要 , 紧密 结 合该
人 口匹 配 差距 为 9 6 862人 。青 云谱 区是 南 昌市 一 个 老 工业城 区 , 多家 中 央 、 、 有 省 市所 属 大 中型企业 , 人 口密 度 为 697人/ , 市 绿 地 建 设 近几 年速 3 城 度快 、 面积大 , 均 公 园绿 地 面积 基 本 达 标 , 人 防灾避 险绿 地 人 口 容 量 为 3087人 , 口 匹 配 为 剩 余 4 6 人
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95e53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e.png)
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作者:徐畅费文君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9期摘要:與城市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比,小城镇因在规模、选址、人口、经济和产业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不能简单复制城市的经验,因此构建一套与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协调的适宜性指标体系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本文结合小城镇发展特点,构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利用ArcGIS构建数据分析库,对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迁西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体系规划有待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在数量上虽已达标,但未充分考虑与小城镇社会环境和灾害环境的空间关系。
该评价结果不仅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对策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和方法支持,同时对小城镇灾害管控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指标体系;迁西县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9.014 中图分类号:TU984.11+6/TU985.12+1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9-0101-09 文献标识码:A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uita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XU Chang, FEI Wenjun[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city,the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cannot simply replicate the experience of city,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aspects of scale, site selection, population,economy and industry. Therefore, the key point of this study is to build a set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is coordinated with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 of park green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own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ita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small towns, and uses ArcGIS to build an analysis database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Qianxi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nning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Qianxi count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lthough the number of park green spaces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k green spac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environment in small towns has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basi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disaster control ability in small towns.[Keywords] small town;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ianxi County引言小城镇是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的,由3万左右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具有吸引人口、产业等要素向城镇集聚,减小城乡差距、加快社会发展的作用[2]。
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中期报告
![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fe51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5.png)
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也是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进行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十分重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以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包括市中心公园、市郊公园、边缘公园等,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规划问题。
1. 市中心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市中心公园是城市中心重要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场所,也是紧急疏散的必经之地。
本研究将从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灾害类型等方面入手,研究市中心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重点探讨公园作为救援指挥中心、救援集结点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公园绿地的应急通道设计。
2. 市郊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市郊公园一般面积较大,常常处于灾害发生的危险地带。
本研究将从森林防火、洪水、地震等方面入手,研究市郊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重点探讨公园作为防火、防洪、避震的场所和防灾设施的设计。
3. 边缘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边缘公园常常处于城市的边缘,防灾避险能力相对较弱。
本研究将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入手,研究边缘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重点探讨公园作为避难场所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避难设施的设计。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规划设计资料,收集和梳理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的相关理论、政策法规和实践案例。
2. 案例分析:对国内外已有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其经验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实地调查:通过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的现状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其存在的防灾避险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关对策和规划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探讨和总结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能力,为城市防灾工作做出贡献。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https://img.taocdn.com/s3/m/ddc9036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79.png)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内部景观
万寿公园实景
防灾避难--实例
• 应急指挥中心一般与公园管理处相结合,同时还应和物资储备区结合一同设置 。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应急避险指挥中心
万寿公园
防灾避难--实例
• 绿化隔离空间一般布置在场地周边,起防护隔离作用。绿化
防灾避难--实例
入口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公园从北到南依次为入口广场区、消防历史广场、科普教育区,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主题文化动线,打造沉浸式的游览 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场景营造展现园区的消防主题文化。
荷风四面亭
科普空间
康体健身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园区内还建立了完善的排污及雨洪调蓄系统,绿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植草沟、生态石笼等防洪生态设施在园区得 到了充分运用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防灾避难--实例
• 北京曙光公园
• 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 ,灾时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区域综合性公园。
荷风四面亭
北京曙光公园实景
曙光防灾公园雕塑
防灾避难--实例
• 应利用公园的场地条件,设置不同的防灾救灾场所,做到统筹兼顾。
荷风四面亭
曙光公园景观
• 曙光公园内部
• 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平面图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在我国,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 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荷风四面亭
城市绿地
城市公园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①防灾减灾功能:防止和减轻地震及其二次灾害的危害程度,延缓火灾蔓延,防止瘟疫入浸、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基于Cite_Space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
![基于Cite_Space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a501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d.png)
26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高俊龙,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江苏省首届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大赛并获二等奖,获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引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长。
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2年,我国年均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89.5亿元。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人口和经济等要素的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城市系统更加复杂,城市各要素的脆弱性和暴露也随之在增加,较小的致灾因子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灾害链,对城市造成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灾害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也成为降低城市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成立了统筹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央减灾委员会。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建设,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减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 2002年的“SARS”事件中,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不仅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还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0—2015年)》等,这些部门和法制法规的出现较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也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进入了“一案三制”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应急管理部的设立,以及《“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规划的出台更是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基于Cite Space 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高俊龙 徐慧 王春阳 陈馨怡27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们围绕城市防灾减灾展开研究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ec4d5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8.png)
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价与规划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在防灾避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为城市提供避险场所、缓解城市灾害风险、调节城市环境等。
因此,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储备区和能源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但由于德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其面临的灾害风险较高。
因此,德州市公园绿地在防灾避险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以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综合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包括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设置、绿化植被、设备设施等方面;2. 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包括场所设置、设备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3. 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避灾场所。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 综合评价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德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绿化植被、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分析其在防灾避险中的作用。
2. 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基于评价结果,制定德州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包括场所设置、设备设施配备、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
3. 推广应用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发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避灾场所。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对德州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价,形成具有德州特色的评价报告。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ef710f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8.png)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柏彩云,黄淑,尤海梅*(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在韧性城市理论的研究背景下,从园林植物在防灾避难过程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出发,对徐州市云龙区的20个居住区进行调查,基于防灾、减灾、救灾3个角度,对居住区内植物种类、配置模式及应用特点等进行分析,发现小区绿地植物配置未充分发挥防灾避险效能,为此提出一些能够应对城市灾害的树种配置原则及方法。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园林植物;植物配置1.3保证救援通道的畅通植物可以有效地缓解逃难人员的拥挤情况,进行人群的分流,同时高大显眼的树种可以作为集中避险地的标志,引导居民组织营救活动。
深根性的高大树种作为行道树能够支撑住倒塌的房屋,保证疏散通道的顺畅。
1.4缓解生理和心理状态人类是一种重感官的生物,在灾难发生后,暖色调植物往往能够有效缓解居民的情绪,帮助人们平复心情。
同时高大的乔木能给避难居民带来安全感[4]。
2调查区概况及调查方法2.1调查区概况云龙区(117.22°E ,34.25°N )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主城区之一,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夏季暴雨频发且集中,加上市区特殊的“锅底洼”地形和“一城三域”的复杂水系,极易导致内涝灾害频繁发生[5]。
除了旱涝、风雹等之类的自然灾害之外,居住小区灾害还包括火灾、病毒传播、煤气爆炸等突发性人为灾害。
据调查,徐州市云龙居住小区曾发生过多起火灾以及暴雨、台风、崩塌地质灾害等。
2.2调查方法2.2.1样地选择。
采用随机抽取样方的调查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文献检索相结合。
根据绿化状况将云龙居住小区分为好、中、差3种类型,从绿化质量较好的小区中选取国信龙湖世家、绿地世纪城、中茵龙湖国际、碧桂园等,绿化质量一般的选择龙湖湾、东方美地、贵邦俊园、如意家园等,绿化质量较差的以民怡园、民富园、四季雅园、民安小区等为研究对象,共选取20处居住小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研究
摘要:本文就淮南市为例,研究了淮南市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城市灾害的特性,以及在不同的灾害中,绿地所承担的防灾减灾功能。
并且根据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的绿地,明确出其避灾功能,归纳总结出淮南避灾绿地概念体系,让城市绿地不仅具有避灾功能,而且能突出其疏散、救灾、医疗救护、物资集散以及重建等综合性功能。
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城市灾害
Research on the Disaster-Shelter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with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shelter urban green space of Huain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ity safety problems faced by Huainan,we have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s the city Huainan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open space of Huainan, we defined th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 to infer from the disaster-shelter system of urban green space. A brief summary of some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on the system of disaster-shelter of urban green space is presented, and highlight the functions of material evacuation, disaster relief, and restored .
正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海啸、地震等各种灾害持续发生,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而在现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城市灾难中,城市公共绿地充分的发挥了防灾避险的重要作用。
汶川大地震时,逃难市民大都集中在公园及广场等城市公共绿地上,上海延中绿地、陆家嘴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都成为了市民避难的场所。
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研究从而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关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的研究与规划设计已经有了不少案例的积累,人们对城市绿地的认识和重视正在逐步提高。
城市公共绿地为城市防灾避险提供了场所,有序的规划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其防灾、避灾功能,平时又不影响其他的功能使用。
本文就淮南市为例,就不同类型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功能以及布局要点进行如下探讨。
1城市主要灾害分析
1.1城市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1.1.1城市灾害的概念
城市灾害是指发生在城市内部的,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或两者共同
作用下而产生的对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生命财产等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性后果的事件。
城市灾害一般以城市为载体,越是高密度的城市安全越敏感越脆弱,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1.1.2城市灾害的特性
城市灾害的最大特征就以城市为承载体的灾害。
由于承载体——城市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而成的人工系统,人口、建筑密度、生产生活活动高度集中,空旷地区稀少、危险源分布广泛等特征。
因此,当城市发生灾害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将会更加严重。
城市的人口、财富、科技技术高度集中,让城市灾害也具有“一触即发、一发即惨”的鲜明的特性。
小灾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发展成大灾害。
而对于大灾害,若不能进行有效抗灾救灾,将会引发众多的次生灾害。
其中国家首都、金融中心城市,一旦发生了灾难性的破坏,其破坏的影响不仅涉及该城市本身,甚至可以波及整个国家,乃至世界。
1.1.3城市主要灾害类型
由于城市鲜明的特征,城市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涝、台风、海啸、火灾、滑坡、工业灾害、流行疫病、战争灾难等几种类型。
它们共同的特点均为易发生次生灾害。
1.2淮南市主要城市灾害
1.2.1淮南市城市概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市域属淮河流域,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地区,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平坦的淮北平原。
1.2.2淮南市主要城市灾害
1、地震灾害
淮南市境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淮南-许昌地震带东端,为边缘褶皱断裂发育、内部宽缓起伏的北西西向复向斜构造,东部经定远与剡庐断裂带斜接。
2、洪水灾害
淮南紧邻淮河,洪涝灾害频发,更是需积极预防淮河洪水灾害。
淮南防洪措施主要是筑堤防洪,市区从西到东沿淮河南岸建有五段防洪堤。
3、火灾
随着淮南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尤其是在老城区,人口密集,高层建筑多,人均用地面积偏少,易发生火灾。
2淮南市防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淮南市防灾现状
2.1.1淮南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在《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30》中将淮南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一心、三脉、四轴、六叶”,多核网状的绿地结构模式。
“一心”:由十涧湖、淮西湖、二道河形成绿心
“三脉”:由瓦埠湖—淮河绿廊、淮河南岸沿河绿廊、东部高塘湖绿廊,三条主要绿廊(带)纵横交叉,有机联系城市外部基质与城市内部绿化斑块
“四轴”:以四条景观大道组成“井”字型的绿轴
“六叶”: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瓦埠湖、高塘湖、淮河。
2.1.2淮南市绿地系统各类绿地规划
1、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城市公园的规划充分结合现有水系的改造利用,分市级和区级两级配置。
其中市级综合性公园13座,规划市级专项公园5座,规划区级公园22座。
2、带状公园:规划带状公园共31个,总面积135.75公顷。
3、街旁绿地及滨河绿带:淮南中心城区规划街头绿地50个;滨河绿地12处,规划总面积为190.40公顷。
4、生产绿地:淮南市中心城区生产绿地规划总面积为672.56公顷
5、防护绿地: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590.57公顷,包括:公路、铁路防护林带、水系防护林带、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市政设施周围防护绿带、工矿企业周围防护绿带
6、附属绿地:规划附属绿地总面积3520.57公顷。
其中居住区附属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027.70公顷,单位附属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552.17公顷,道路附属绿地规划总面积为940.7公顷。
7、风景林地:风景林规划总面积为9862.13公顷。
2.2淮南市防灾现状优势分析
1、淮南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现有大部分绿地都可以作为防灾绿地,结合未来规划的各类绿地,绿量充足,具备构建完善防灾避险体系的基础。
2、淮南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构建了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其道路红线宽度、道路两侧绿化带在规划之初充分考虑了防灾避险因素,利于避灾和救灾通道的构建。
3、淮南煤矿塌陷修复区以及周边的八公山、舜耕山等风景名胜区是天然的缓冲隔离带,大面积的绿地虽然不能作为避灾场所,但能有效的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2.3淮南市城市绿地避险场所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2.3.1 区域避灾绿地资源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