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策略
题型一:筛选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筛选,也就是辨析、选择、提取。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1.根据文章内容,给某某事物下定义。
答题思路:在关键段落找出信息,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答题格式:用“X(被说明事物)是一种X(性质特点)的X(所属根念)”的句式回答。
2.用简洁的语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或说明思路)。
答题思路:抓住每一结构段的中心句(通常表现为段落首括句、尾结句或过渡句、提问式语句),即小说明点,把说明点归纳起来,就是全文的说明内容。尽量用原词。
答题格式:先说明了(1);再说明了(2);最后说明了(3)。
3.文中某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抓住每一结构段的中心句,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列举或提炼出来,就是全文说明内容的几个方面。尽量用原词。
答题格式:被说明对象的(1)、(2)、(3)
4.干扰选择题。如根据全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个选项?
答题思路:在文中找到选项出处,对应题目选项要求和原文进行筛选、判断。
题型二:辨析说明方法赏析表达作用
说明事物的特征,要说得恰当,就必须讲究方法,这就是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举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2.打比方: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说明石拱桥形式美,就用了“石拱桥的方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3.作比较:选择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将××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4.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大会堂的宽度、深度、中部的高度。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5.分类别:说明事物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例如中国石拱桥)把赵州桥的特点分为四点,一点一点分别说明。
(将××进行分类别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不常用的还有: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题型三: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一、准确性
命题者一般情况下从下面三个角度来考查语言的准确性,命题者一般选择下面三类词语来命题
(1)表示推测估计的词语
如:据说、大约、差不多、可能、左右、上下估计等。
(2)表示限制
如:只、只有、之一、仅仅、全、都、目前、唯一等。
(3)表示程度
如:最、更、很、非常、十分等。
二、生动性
(1)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使用引用的修辞(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迷语、逸事趣闻等),可以增强说明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会使得语言生动。
(2)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具体形象。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使用举例子、摹状貌等说明方法会使得语言生动。
但一般中考着重考查准确性,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讲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查形式:
1.“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在当时”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在当时”表限定,(有的需解释词语的意思),说明赵州桥建成时桥拱是世界上最长的,但不代表以后都是。“在当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大约”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估计,是大概的意思。说明旅人桥大概建成于公元282年,但不肯定,删去以后就肯定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卢沟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能不能换成“完全”?
不能。“几乎”表限定,“差不多”的意思。表明卢沟桥的桥面差不多与河面平行,但并不完全平行;换成“完全”,就表明完全平行,没有一点不平行,与实际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趁热打铁:
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中“左右”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中“绝大部分”一词能否换成“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①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有表示方位的方位名词作标志。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②时间顺序。
因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时间顺序是指按照时间的先后所分成的顺序。可以从古到今,也可由今到古。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作标志,如朝代、数字等。
③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或事理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的说明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8种:①由抽象(概括)到具体;②由主要到次要;③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④由浅人深;⑤由现象到本质;⑥由表及里;⑦由整体到局部;⑧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文章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以时间为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很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最方便。阅读时,要紧紧围绕事物的特点,分层概括,就能比较容易搞清楚说明的顺序。
1.文章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题思路:注意文中提示性的词语,抓住各段中心句,判断文章所用顺序。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则常用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用了XX说明顺序。文章先介绍了…,再介绍…
2.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题思路:从说明顺序人手,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若是逻辑顺序,应该指出用了由××到××的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可以调换(不可以调換)原文先说明……再说明…采用了由……到…的逻辑顺序,或跟X段×句相照应。换后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或文章不严谨。(《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