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暖不忘寒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75cf5ffd15abe23492f4d06.png)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去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有父亲,怪可怜的,所以格外疼爱他。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生活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到家里来,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一起在家里的学堂上学读书。外公是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谁要是无故完不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时问,大家都忘记了做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了。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家规,每人打了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的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作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的很好,表兄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表兄都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我自己,应该也按照规矩,挨二十大板才成。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皂甫绩一本正经的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了,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被皇甫绩这种诚心改正错误精神感动丁。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下。后来皇甫绩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下养成的信守诺言、用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巾享有很高的威望。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dd018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2.png)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小故事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更是激励我们秉持美德、做好人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名叫阿宝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的药费用光了。
阿宝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处借钱,最后终于凑够了父亲的治病费。
父亲病好后,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让母亲可以好好休息。
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父母,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芳没有犹豫,她第一时间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后来,失主找到了小芳,非常感激她的诚实。
小芳因为一次小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故事三,友善乐观。
有一个男孩叫小明,他总是乐观向上,善待周围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同班同学小红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和小红聊天,鼓励她。
小红因为小明的关心而慢慢走出了阴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友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次吃饭都会把剩下的菜带回家,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她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小美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她的家人感到欣慰,也让她的朋友们受益匪浅。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无论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乐观还是勤俭节约,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让我们铭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好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自然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20字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2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920a86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77.png)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寸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形容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
春晖:象征母亲的慈爱。
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
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结草衔环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
这位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7、知遇之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温润心灵故事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温润心灵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01c0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4.png)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温润心灵故事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财富。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既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同时又能够温润心灵的美德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孝”的。
在中国,孝顺父母一直是传统美德之一。
故事是讲一个叫“悌”的孝顺儿子,年轻时离家出走,但是他在路上听到一片声音,让他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
从此,他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照顾父母。
渐渐的,父母的身体越来越好,而悌也变得更加成熟,懂得了如何尊重爱护自己的家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更是一种美德,一种能够让家庭和睦、人心温暖的美德。
第二个故事是讲一个叫“千里送母”的故事。
相传,唐代有一位年轻人偶然得知自己年迈的母亲住在很远的地方,他决定亲自去探望母亲。
然而,旅途却异常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路不辞劳苦、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母亲的家。
当他想离开时,母亲却紧紧拉住他,哭着说她太老了,下次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这个故事倡导的是孝顺之于至亲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年轻人惊天地泣鬼神的孝行告诉我们,孝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没有孝道就没有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友谊”的。
我们中国人讲究“以德报怨”、“待人如友”,这些品德既能使我们与别人和睦相处,也能为我们日后的人生带来更多的转机。
这个故事是讲一个叫“梁朝伟”的人,他是一个极其善良、具有感恩之心的人,他与每个人都能够以诚相待,与人为善。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因病需要紧急手术,但是手术费无法支付,于是他卖掉自己所有的财产,为朋友筹到了手术费。
他的善良行为打动了无数人,更是与朋友之间的友谊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之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宝贵,我们应该懂得珍惜每一份友谊、每一份真情。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用真情去回报友谊,才是最珍贵的。
通过以上三个故事,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能够温润我们的内心。
202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
![202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5e5b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f.png)
202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听众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讲述的是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继承了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指引着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今天,我将通过两个故事,向大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伟大和力量。
故事一: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他以聪明才智和优秀品德而著名。
孔融非常善于尊重他人、谦逊有礼。
有一次,孔融和他的朋友一起乘车出行,在路上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婆婆。
孔融看到婆婆抱着一篮儿水果,因为站不稳,快要摔倒。
孔融立即停下车子,跳下来,扶住婆婆,将她抱到了车上。
孔融的朋友嘲笑他,说他这样做浪费时间,而且自己的衣服也脏了。
孔融却淡然一笑,说:“如果这真的是一次让梨的机会,我又怎么能错过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敬他人和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善待他人,以礼待人。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乐于助人,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
尊重他人和谦让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修养和品质。
故事二:韩非子断肠状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法学家,他被尊称为法家的创始人之一。
韩非子天资聪明,但相貌丑陋,身体瘦弱。
一次,有人见到韩非子后,立即就把他的相貌和身体告诉了他的朋友。
朋友听到后,问他:“你见到了韩非子,为什么不问他些关于法律和政治的问题?”他们的朋友回答说:“听说韩非子长得很丑,身体也不好,我一下子被他的相貌所吓到了,实在不敢再问他问题了。
”听到这个回答,韩非子非常伤心和难过,他写了一篇《断肠状》,用文字流露出他内心的伤感和困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貌和身体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才华。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因为他人外貌的缺陷而对他们产生歧视和忽视。
中华传统美德教导我们要善良和宽容,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情感和交流。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宝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6ad8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c.png)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很多:
卧冰求鲤: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孝顺的典故。
它来自晋代一个叫做王祥的人。
因为家贫,母亲又有病,他不得不日夜照顾母亲。
有次母亲病情加重,想要吃鱼。
但时值严冬,冰封三尺,无法捕捉。
他便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水,为母亲捕鱼。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地,最终鲤鱼跃出冰面,救了他母亲的命。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懂得谦让、尊重长辈。
他四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让他把梨拿出来给大家吃。
孔融把大梨给了父亲和叔叔,自己留下最小的一个。
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年纪大的人。
”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给他讲解“仁”的真谛。
曾子听完,意识到孔子的话非常深刻,于是立刻站起身来,离开座位,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师长的尊敬和诚恳的态度。
以上三个故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顺、尊重和谦让等美好品质。
这些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最新)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ff64e7ad1f34693daef3eec.png)
【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篇二】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颜真卿是唐代名臣。
他深明大义、志节凛然,是一位忠义之士。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自立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臣,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
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心。
到了叛军那里,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而又勇敢的气度,反而让李希烈敬畏不已。
后来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而太师他自己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人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十分愤怒,大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士吗?颜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生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41c6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5.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
![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eb316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e.png)
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世恩夜待【原文】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
季弟好游狎,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
世恩曰,伤爱无益。
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
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暮归。
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
世恩贵时,其兄已卒。
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姐,衣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
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白话解释】明朝时候,有个姓陈名叫世恩的,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中的进士,他的大哥哥是个举人。
他的小弟弟最喜欢游荡,天天很早的出去,很迟的回来,他的大哥哥屡次的规劝他,他究竟不肯改过。
陈世恩说,这个样子,徒然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
于是陈世恩就每夜亲自守着大门,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来了,又亲手下了锁。
并且问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饿不饿,饱不饱。
忧恤他弟弟的神气,完全在说话里和脸面上表现了出来。
这样的有了好几夜,他的弟弟就大大的悔悟,不敢再到晚上回家了。
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典故:郑濂碎梨【原文】明郑濂、七世同居。
门旌天下第一家。
太祖召问曰。
汝家人口若干。
对曰。
千余。
因问治家之道。
对曰。
惟不听妇人言耳。
上赐二梨。
濂拜受归。
上命校尉瞯之。
濂至家。
召家人齐谢恩。
置水二缸。
碎梨入水。
饮之。
上大悦。
张闰八世同居百余口。
陈昉十三世同居七百余口。
可谓繁矣。
而郑濂七世同居千余口。
宜郡守旌其门为天下第一家也。
问其治家之道。
惟守家法。
不听妇言。
呜呼、妇人之言。
家之斧斤也。
可不慎欤。
【白话解释】明朝时候。
郑濂的家里是七代同住的。
他家里的大门上。
旌表着天下第一家五个字。
太祖皇帝召了郑濂来问着他道。
你家里究竟有多少人口呢。
郑濂回对道。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2437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美德一直被代代传承。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几个有关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生动、全面地展现这些美德的价值和作用。
故事一:孝心之美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懂事而且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爷爷生病了,需要留在医院治疗。
为了照顾爷爷,小明主动请假回家。
他每天早上起床给爷爷准备好早餐,一边哄爷爷吃药,一边陪着爷爷聊天。
下午,小明还会给爷爷读报纸,陪爷爷散步,让他感到温暖和关心。
小明的行为让他的爷爷十分感动,也让大家看到了孝心之美。
故事二:诚实之美有一次,小红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掉落的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和一些重要的证件。
小红知道这是别人的财物,她犹豫了一下,毅然决然地决定把钱包带回家交给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并迅速将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非常感动,送给小红一些奖励作为感谢。
小红的诚实让大家看到了诚实之美的价值,而她的行为也成为了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三:友爱之美小亮是一位很友善的小朋友,他总是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小零食。
有一次,小明生日的时候,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来家里开生日派对。
小明感到很伤心,但小亮没有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
他放学后来到小明家,带了一份特地做的生日蛋糕和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
小明和小亮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而快乐的生日,这让他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友爱之美。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用心关心他人,能够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以上这些小故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却展现了我国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
孝心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诚实之美教会了我们不论是在得到与失去中,都要保持诚实守信;友爱之美则提醒我们关心他人、分享快乐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传统美德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孝顺、诚实和友爱,用我们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
只有当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秉持着传统美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睦。
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9ce3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a.png)
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价值资源,也是现代德育价值的需要。
那你知道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元方举知诗曰:元方免官,荐书复上,举其所知,不问仇党。
唐朝陆元方,当时任监察御史,他经常到地方巡视。
所到之处,定要明查暗访,挑选能效忠国家的栋梁志士来辅佐朝政。
他在任天官侍郎时,也屡屡推荐贤士。
这时候,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正做着女皇帝,有人向武则天说:“陆元方推荐的人才都是他的亲戚或好友。
”武后耳根软听信了谣言,非常愤怒,想把陆元方免去官职,又怕别人说闲话,就令他穿白色的衣服(白衣是当时庶民的服色)继续作官。
陆元方仍然忠心耿耿,继续推荐贤人。
武后发现陆元方没有因此而怠慢他的职责,就当面问他,陆元方对答道:“我所举荐的人,都是我了解的人,所以我不分仇人或亲人,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穿白衣时推荐了一个叫崔玄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之才。
武后对崔玄业有所了解后,承认陆元方是大公无私的,就又封他为鸾台侍郎。
他在临终时取出曾经向皇上举谏的草稿,一概用火烧掉,说:“我在人间积下了阴德,我的后代也一定有像我这样推荐人才的人出现。
”后来他的三个儿子都继承父亲的遗志,为朝廷效忠,毫不为己,无私举荐人才。
在过去,一个良相贤臣,必须为国家举荐人才来辅佐朝政,国家才能安定、发展、壮大。
虽然武则天那样残忍,也被陆元方感动了。
适合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故事:王旦荐贤诗曰:王旦为相,荐举至公,寇准数短,反称其忠。
王旦,字子明,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宰相。
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曾是当朝重臣。
父亲王祜,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兵部侍郎,道德隆重,学识渊博,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多达近千人,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
王祜曾亲手在他家亭前种植了三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以当到三公位置之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
![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cf26f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8.png)
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感恩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文字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华民间传统中的感恩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传承于心的美好情感。
故事一:《孟子慰母》在秦汉时期,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感恩之心体现在与母亲的关系上。
相传,在孟子的弟弟病重时,孟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亲自担负起照顾弟弟的任务。
他每天亲自送饭给弟弟,并将食物亲自喂给他吃。
当弟弟不慎烧痛手时,孟子也将自己的手放入热水中与弟弟一同承受疼痛。
孟子的母亲无比感动,她深深地明白到,无论怎样的辛苦与苦难都不能动摇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不仅是表达口头上的谢意,更是一种行动上的付出,是关爱与尊重的体现。
故事二:《钟馗的故事》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祗,他身具威严的形象,被视为驱鬼神的神明。
有一个叫做阎十五的人,阎家生活困苦,他乞讨时常常遇到不理解和歧视。
但是,在一次遇难时,钟馗出现在阎十五的梦中,告诉他:“感恩之心,感天动地。
” 从此,阎十五铭记于心,每日早晚向钟馗神像谨行拜祭,同时也以此来提醒自己要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凭借着对神明的感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阎十五逐渐摆脱了贫穷的命运,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善心的慈善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在生活中开创出新的希望。
故事三:《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娘子为救夫君小青而展开的感人爱情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白娘子和小青都表现出了对人间恩情的感激之情。
通过各种努力和不计代价的帮助,他们最终从水族之中,修炼成了具有仙法的人形。
在白娘子得知自己的丈夫行将离世时,她毅然决定以自己的仙法之力来救夫,并为了救夫不惜与天庭为敌。
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无私的感恩,白娘子用自己所能的一切来对待一个他所感念的人。
故事四:《孝感天地》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京的著名景区“中华民俗村”中,是一家餐厅的感人真实的服务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7ef0b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f.png)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原创版】目录1.孝顺父母的故事2.尊敬师长的故事3.忠诚友爱的故事4.助人为乐的故事5.诚实守信的故事正文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累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以下是五个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一、孝顺父母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孟宗的孩子,母亲早逝,他非常孝顺父亲。
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想吃一种名叫“生姜”的食物。
然而,当时正值寒冬,孟宗跑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有找到生姜。
最后,他跪在地上,用膝盖挖出了一小块生姜,拿回家给父亲煮汤喝。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孝顺父母的典范。
二、尊敬师长的故事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学子,他的老师程颐非常有名。
一次,程颐生病了,杨时非常关心,每天都去探望老师。
有一天,下着大雪,杨时看到老师已经睡熟,不忍心打扰,便在门外跪着等待。
等到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三尺厚。
这个故事传颂了尊师重教的美德,教育我们要尊敬师长。
三、忠诚友爱的故事忠诚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羊角哀的将军,他与好友左慈结拜为兄弟。
一次,左慈被奸臣陷害,被判死罪。
羊角哀义无反顾,决定冒险救出好友。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设法潜入监狱,换装成左慈的模样,代替他受刑。
这个故事传颂了忠诚友爱的美德,让我们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扶持。
四、助人为乐的故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范进的读书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
一次,他得知一位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他不仅免费教孩子读书,还提供吃住。
这个故事传颂了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
五、诚实守信的故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努力去完成。
因此,人们都非常信任他,称他为“一诺千金”。
这个故事传颂了诚实守信的美德,让我们明白诚信的可贵。
中华民族的美德,关于礼让的故事
![中华民族的美德,关于礼让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ae21b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d.png)
中华民族的美德,关于礼让的故事
以下是几个关于礼让的中华民族美德故事:
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从小就懂得礼让。
每次吃梨,他都会把大的留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对礼让的实践和尊重。
2、千里送鹅毛:唐朝时,有一个地方官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忠诚,送了一只天鹅给皇帝。
但是,天鹅在路上死了,他不想让自己受罚,于是把天鹅用布包起来,藏在竹篮里,并送给皇帝。
这个故事体现了他的诚实和礼让精神。
3、举案齐眉: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汉名士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的故事。
梁鸿每次吃饭时,孟光都会把饭菜放在托盘上,举到眉毛的高度,然后递给梁鸿。
这个故事体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让精神。
4、礼让三先:这个故事讲述了明朝时期的一个官员李汰的故事。
他每次经过驿站时,都会先让别人休息,自己再休息。
这个故事体现了他的谦虚和礼让精神。
5、让地三尺:这个故事讲述了明朝时期的一个农民张英的故事。
他家和邻居因为建房占地问题发生纠纷,张英写信给在京城做官的亲戚,希望他能帮忙解决。
亲戚回信说:“让他三尺又何妨?”张英明白了亲戚的意思,主动让出三尺地,邻居也感到惭愧,不再争地。
这个故事体现了张英的宽容和礼让精神。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礼让美德和社会和谐的精神追求。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3188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1a7da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a.png)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1. 孝顺。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艰难。
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小男孩听说父母需要用钱治病,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存下的零花钱,送给父母。
这个小男孩的孝顺之举感动了许多人,也成为了身边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2. 诚实。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
有一次,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她没有犹豫,立刻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小芳的诚实,送给她一份礼物。
小芳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她的诚实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3. 勤劳。
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勤劳。
每天早早起床,帮父母做家务,然后去田里帮忙种地。
虽然家境贫困,但小明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他的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
4. 宽容。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华,他和同学们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同学的东西。
同学生气地责备他,但小华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解释道歉,并主动帮助同学修理。
他的宽容和善良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5. 诚信。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强,他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商店买东西时,多找了一张钱。
小强没有犹豫,立刻把多找的钱还给了店主。
店主感动于小强的诚信,送给他一份礼物。
小强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他的诚信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6. 礼让。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娟,她非常懂礼貌。
每次和别人交谈时,她总是微笑着说话,有礼有节。
有一次,她和同学一起排队上课,看到一个同学晚到了一会儿,她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置。
她的礼让之举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7. 爱心。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刚,他非常有爱心。
每次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他立刻上前扶起老奶奶,并送她回家。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f8371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1.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品质。
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吧。
故事一,忠诚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原本是天界的一对恋人,因为违背了天规,被贬到人间,分开了两地。
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减淡。
每年的七夕夜,他们都会借助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亲人表现出无尽的爱和孝顺。
故事二,孝敬父母的孟子。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次,孟子为了孝敬父母,特意远赴远方去寻找一种名贵的药材。
他不辞辛苦,最终找到了药材,带回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心存感恩,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在他的船队中,诚实守信的品质被严格要求,他们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勇敢正义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勇敢和正义的品质。
他率领部队多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南宋的抵抗金国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正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不义,才能守护家国、捍卫正义。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大寒时节的民间故事传说寒冷中的温暖传承
![大寒时节的民间故事传说寒冷中的温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8af4d0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b.png)
大寒时节的民间故事传说寒冷中的温暖传承大寒时节的民间故事传说——寒冷中的温暖传承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即将结束,春天的渐近。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民间流传着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传承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温暖。
一、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相传,在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吕洞宾正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取暖。
就在此时,一只流浪狗突然闯进酒馆,并对吕洞宾大叫并咬了他一口,然后匆匆逃走。
吕洞宾以身体力行的善良之举及对狗的爱心赢得了观者的尊敬,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慈悲深厚的人。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在寒冷的冬天,互相之间的关怀和善意是最为珍贵的,它们可以温暖人心,让人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寒冷。
二、祭灶神的传说大寒时节,人们也会在家中祭拜灶神。
相传灶神会记录每个家庭的善恶行为,在每年的大寒时节为家庭决定吉凶福祸。
人们会在这一天给灶神摆上供品,向灶神祈福。
在传说中,有一户人家专门通过祭祀灶神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之情。
他们每年大寒之夜,全家人一同准备好美味的食物,摆上祭品,向灶神表达感恩和祝福。
这个传说提醒人们要珍惜家人和感恩于生活中的点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三、冬日的爱情故事在大寒时节,冬日的爱情也成为了民间故事中的热门话题。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冬日里的相思之苦。
相传,在大寒这一天,两个深爱着彼此但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在一起的人,每年都会在这天靠近一个湖畔,各自点燃篝火,仰望星空,表达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他们将相思之情化为无数的繁星,让星光陪伴他们过冬。
这个故事传承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持,让人们明白无论寒冷还是距离,爱情都能给予人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在大寒时节的民间故事传说中,我们看到了冬天中的温暖传承。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们对于温暖和关爱的追求。
它们提醒着我们要在寒冷的冬日里坚持温暖他人的善良,感恩于生活中的点滴,用爱和关心铺就和谐而温暖的人际关系。
名人美德的故事
![名人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8864e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e.png)
名人美德的故事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名人美德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名人美德的故事篇一:孟子读书的故事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百里之外背米为父母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名人美德的故事篇二:舜帝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二十四节气大寒民间故事
![二十四节气大寒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53f9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5.png)
二十四节气大寒民间故事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寒冬的高峰。
在中国的民间传统中,大寒与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相关联。
这些故事或许有些离奇,却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将为你介绍几个与大寒相关的民间故事。
故事一:大寒致富之虎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有一对贫困的夫妻。
每当大寒来临时,丈夫总会到山上寻找取暖的柴火。
有一年的大寒之日,丈夫王氏一如既往地前往山林。
正当他快要收集齐足够的柴火时,忽然发现一只受伤的老虎。
老虎痛苦地哀嚎着,王氏心生怜悯之情,将老虎救下。
谁知道,老虎竟然化为一位仙人,并答应赐予王氏一次许愿的机会。
王氏希望能够在家中拥有一片繁荣富饶的田地,仙人满足了他的愿望。
从此以后,王氏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好,他的庄稼丰收,家庭幸福美满。
故事二:大寒消灾之柳痕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热心助人的柳树精灵。
每逢大寒之夜,这位柳树精灵便会化身为一个老人,巡查村庄,为村民祈福消灾。
有一年的大寒之夜,一个年幼的孩子生了重病,家人焦急万分。
正当他们无助的时候,老人出现了。
老人用柳枝轻轻抚摸病童,嘴里念念有词。
谁知不久之后,孩子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
村民们对这位救命恩人充满感激之情,每逢大寒之时,他们都会在柳树下摆放供品,为柳树精灵祈福消灾,保佑村里的人们平安健康。
故事三:大寒捕鱼之奇迹在一个偏远的渔村里,有一位聪明勤劳的年轻人叫李明。
他非常赞美大寒这个节气,因为他相信在这一天捕鱼一定能够有个好收成。
李明有一年的大寒之日,凌晨起来准备出海捕鱼。
刚出海不久,他发现海面上漂浮着一个红色的灯笼,同时有一阵悠扬的琴音传来。
李明跟随着灯笼和琴音,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海底宫殿。
宫殿中间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她告诉李明海中的鱼儿都是她的子民。
为了她的子民能够生活得更加自由快乐,仙女赐予了李明一块能够让鱼儿变大的魔法鱼鳞。
李明心存感激之情,决定回到村里与大家分享这个喜讯。
从此以后,李明带着魔法鱼鳞每天出海捕鱼,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财富,还为整个渔村带来了繁荣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
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
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
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
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打算送重耳回国。
重耳在收拾行李时,打算把那些以前用过的破烂全部扔掉,看此情景,壶叔连忙劝说,可重耳不听。
这一切,全被孤雁听到了,他捧着一块白玉,要重耳把自己这样的老臣当成那些破烂扔掉,与重耳告别。
重耳很是吃惊,思索一番后,便命令兵士把破烂都捡回来,一再表达悔改之意。
回国后,重耳做了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孤雁和壶叔的教诲。
因为这样,他很快把晋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成为一国之君还听从教诲,不忘以前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忘记曾经的苦楚。
愿大家都向重耳学习,勤俭节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中华传统美德暖不忘寒
七年二班
王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