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跟进展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反思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反思

2019年10月第16卷第10期Oct.2019Vol.16No.10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反思王雯(江汉大学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56)摘要: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支持下,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培养了一批宣传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学生群体,也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内涵。

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教育内容缺少开放性,教育主体缺少主观能动性,教育师资缺少多样性。

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建设服务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服务社会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其中第三十四条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⑴2017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并突出强调了“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⑺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支持下,全国各高校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民间智慧、传统绝技、民族文化与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当今社会。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尝试近十年来,高校纷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总结其路径和方法,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全国各高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体育课、艺术课、历史课、思想教育课等课程,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导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智慧、创造力和信仰系统所创造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代表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其传承和表达方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与技能以及节日等方面。

作为具有传承性、表达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以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珍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通过接触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能够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并在文化多样性中培养出丰富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理论上被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支持,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限制。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接受度较低。

第二部分: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策略与措施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政策与法规体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目标与方向。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政策与法规体系,能够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发展,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材与教学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可以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相适应的互动式教材和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度。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一、引言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代表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问题及挑战。

本报告旨在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与建议。

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 资金短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捐助,但往往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多数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漏洞和执行难度。

3.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往往在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忽视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1.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破坏日益严重,如海平面上升、地震等。

2. 人为因素:战争、城市化进程中不合理的开发等人为因素也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

3. 技术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也对传统建筑和文物造成了威胁,如何在保护传统与利用新技术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资金筹措: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吸引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各方参与,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科技创新应用: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进行复制备份,既能够保护原文物不受破坏,又能满足人们观赏的需求。

5.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

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2013-7-18 19:37:10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这个世界上古老文明最先产生的地区之一,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农业文明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科学知识萌芽和农、牧、手工业以及青铜冶炼等技术在四五千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两三千年前的医药学、天文学、数学等独特的科学体系,以及地学、生物学以及制陶、冶矿、纺织、建筑等技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文化,经受了太多的灾荒和战争的蹂躏。

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遗产受到了一次次的冲击和破坏。

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上的不足,因此,我们也开始积极应对。

首先是立法保护。

立法在我国很早就有,民国年间,我国文物考古和博物馆事业显著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国民政府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加强保护管理,制订了一些古物法规,如1933年施行的《古物保存法》;后来的中国共产产保护的进程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很多,十九世纪后半期刚刚起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这对于一个国家或者说城市的发展当然是值得庆贺的,但是,对于我国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要有一千万甚至更多的农村人口移居城市。

无形中,人们对于住房、就业的需求都大大增加,这样就形成了城市建设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鲜明的矛盾。

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在大量的住房需求下,城市规模在扩大,房地产开发异常活跃,而城市人口的聚集、建筑大量聚集,跟我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矛盾冲突异常激烈。

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

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

2023-11-09•引言•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概述•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现状•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挑战与问题目录•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策略与建议•案例分析:中国著名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实践•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中国的大学教育历经百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历程、经验和成就,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教育价值。

当前,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资源,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旨在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02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概述大学教育遗产资源是指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的与大学教育相关的遗存、遗迹和建筑物等。

特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与大学教育密切相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定义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定义和特点VS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分布和类型分布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其中北京的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尤为丰富。

类型主要包括大学校园、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建筑物,以及与大学教育相关的雕塑、碑刻、纪念物等。

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的特点和文化。

这些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03中国百年大学教育遗产资源的管理现状政府管理机构中国政府设立了教育部文化遗产保护司,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

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

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自从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签署以来,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一直在致力于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这种努力得到了多项成果,同时也极具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1.世界遗产的财政保障虽然世界遗产拥有极高的文化和价值,但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实属所需资金高昂、人力和物力密集,而且往往面临的是额外的挑战。

有些国家受经济发展困难或政治紧张危机,这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支持。

因此,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不仅需要大量物资投入,还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协作。

2.文化保护的限制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其中不可避免的包括文化传承和改变。

然而,文化变迁的速度有时过快或过激,会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带来挑战。

例如中国的嘉峪关和厦门鼓浪屿,都受到了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和商业化化经济模式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了地域特色的丧失,有损于文化传承。

3.游客势头激增世界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自然而然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对于文化资源的冲击也变得更加显著。

例如,中西伯利亚铁路和巴黎圣母院都面临着游客量过大、洪峰期交通拥堵、物品丢失等问题,这些都对于世界遗产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二、世界遗产文化保护的未来发展1.国家财政支持的提高尽管许多国家面临着自身重大的财政问题,但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一直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世界遗产文化保护的投入。

政府可以考虑向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政府扶持,这可以为保护遗产提供有力保障,也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手段的提升地图绘制、全球遥感技术以及文物修复等技术方面的巨大进展,给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手段。

它可以促进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既提高了保护效率,又使文化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经济效益也更为显著。

例如,虚拟现实建模技术可以增强文化旅游活动的沉浸感,并使人们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世界文化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建筑物、城市、景观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标志和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但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了各种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1. 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难点,如中国的鼎湖山石窟、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老城、尼泊尔的巴特巴坎王宫遗址等都曾受灾。

2008年汶川地震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川北属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之一——中国唯一的书法博物馆文物库房突然坍塌,两两相排的文物柜倒成了一堆碎片。

斯里兰卡斯蒂吉拉雅国家公园、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等自然遗产区受到野火和漫长的干旱的影响,动物数量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给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2. 受文化冲突影响一些文化遗产处于冲突地带,如伊拉克瓦西特古迹、叙利亚的亚历山大和巴米扬佛像等都受到战争影响而面临损坏或破坏的风险。

3. 人为破坏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习惯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破坏因素,如旅游开发、城市化、工业污染、习俗改变等等。

比如印度泰姬陵的黄蜂巢、中国的故宫大门上出现的墨斑,都是人类活动对文化遗产制造的伤害。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1. 国际合作与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组织,以及国际法的规范与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内的文化机构,对文化的国际合作极为重视,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并且不断颁布相关的指南和政策文件。

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主持,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申报、审查、列举等程序,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科学研究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之一。

各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加强人类文化遗产的识别、保护、管理、传承等工作方法和手段,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区的适度发展,使其适应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和实践,以科学的手法保护文化遗产,保障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已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太湖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国的重要城市名片和旅游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存在一些问题:1.遗产保护不到位:有些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部分遗产受到损坏甚至毁坏。

例如,近年来一些文物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受损,引发了舆论关注。

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保护力量和经费投入,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滞后,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修复。

2.游客过多带来环境压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游客过多也给遗产本身和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游客涌入导致的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堆积、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也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3.缺乏综合管理: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权力分散,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缺乏协同合作,导致信息不畅通、资源利用不平衡。

例如,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的城市建设往往缺乏整体规划,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二、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遗产保护: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专业人力。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提升保护力量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修复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2.控制游客数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游客数量,比如限制游客进入遗产区的人数,推动合理的游客流量管理。

建立预约制度,平衡游客与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加大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体验。

3.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科学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力。

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4.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化。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随着世界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本文将对2024年的世界遗产保护情况进行报告。

一、保护对象总体分析2024年,全球共有112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其中,文化遗产占55%,自然遗产占35%,混合遗产占10%。

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遗产数量持续增长,但在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化遗产方面,一些历史建筑物面临着城市开发压力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中国的故宫等地的人流量大,旅游压力使得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至于自然遗产,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正在消失,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遗产,各国和地区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二、保护工作进展针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立法、发展旅游规划和加强监督等。

在立法方面,各国加强了对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

通过在法律层面确立保护原则和机构,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例如,中国明确规定了对故宫、长城等世界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法律制度。

在旅游规划方面,各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策略。

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数量等措施,减轻了一些世界遗产的旅游压力。

例如,意大利威尼斯规定游轮每天只能停靠几个小时,并设置了游客数量限制。

同时,加强监督也成为了保护工作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监测委员会,及时监测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资金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保护世界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维护、修复和管理等。

有些贫困国家在资金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无法全面保护自己的世界遗产。

其次,人为因素是导致世界遗产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与进展

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与进展
g i b l e Cu l t u r a l He i r ag t e o f Hu ma ni y t b y UNES CO.T h e wo r l d h e i r ag t e e d u c a t i o n i s c r u c i a l t o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wo r l d
k e q i n s  ̄! c u g b . e d u . c a
Abs t r a c t
As o f J u n e 2 0 1 2 .9 6 2 p r o p e r t i e s t h r o u g h o u t he t wo r l d h a v e b e e n i n s c ib r e d o n t h e Wo r l d He it r a g e Li s t b y t h e Wo r l d He it r a g e Co mmi t t e e o f UNES CO,i n c l u d i n g 7 4 5 c u l t u r a l ,1 8 8 n a t u r a l a n d 2 9 mi x e d p r o p e r t i e s i n 1 5 3 S t a t e s P a r t i e s c o mp o s e d o f 1 9 0 me mb e r s t h a t h a v e r a t i ie f d he t Wo r l d He it r ag e Co n v e n t i o n u p t o S e p t e mb e r 2 0 1 2 . Ch i n a h o l d s 4 3 p r o p e ti r e s c o v e i r n g 3 0 c u l t u r a l , 9 n a t u r a l a n d 4 mi x e d p r o p e ti r e s . Wh i l e a s o f De c e mb e r 2 0 1 2 , 2 5 9 ma s t e r p i e c e s h a v e b e e n i n s c ib r e d o n t h e 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Li s t o f

非遗进校园现状与思考

非遗进校园现状与思考

非遗进校园现状与思考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即由人类口传、表演、实践及人类交流中连续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非常规化、独特性、创造性和确定性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人类民族意识的核心,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成为了人们的文化品味,但是在校园中,非遗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利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非遗进校园的现状和思考。

一、非遗进校园的现状在当今时代,非遗在校园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开展,传统文化和非遗也逐渐被纳入课本中。

非遗进校园有了更多的教育支持和保障,而且学校也逐渐增加了非遗元素。

但是,现实却让人失望。

在校园中,许多的非遗项目被“遗忘”。

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发挥非遗的作用。

一方面,非遗只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存放在教室里,并没有很好地融入课程和校园生活中,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为非遗项目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非遗进校园的现状表明,学校对非遗的利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尝试。

二、非遗进校园的思考要让非遗真正进入校园,我们需要找到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扩大课程设置非遗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来延续,而学校的课程正好可以成为这样的传承载体。

要想让非遗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中,学校可以增加课程的设置。

例如,在音乐、美术、体育、历史、语文等课程中增加非遗元素,引导孩子们了解非遗文化。

2.举办各类活动在学校里开展非遗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们对非遗的了解和认知。

学校可以举行非遗展览、民俗体验、文化节庆等活动,以各种方式展示非遗文化,让学生们感受和传承非遗文化。

3.利用媒体宣传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中,各种媒体渠道可以成为非遗的宣传渠道。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学校广播和校报等多种媒体渠道宣传非遗文化,增加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注重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非遗人才来延续,因此,学校应当注重为非遗人才的培养。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文化的传承与代表,人类的文化遗产无疑是极其珍贵的资源。

这些老建筑、古寺庙、传统的手工艺品等珍贵的文化资产承载着人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

保护它们,也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的瑰宝。

世界文化遗产走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建设,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的得到了广泛,但是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现状一方面,大批部分文化遗产正面临毁损的问题。

首要的是由于军事、民事的原因引起的战争破坏,而又很多的文化遗产居住在具有高风险性地点的地方,如山区、悬崖峭壁等。

另外,文化遗产许多是寿命有限且受到化学污染等问题的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文化艺术表达的方式已经不再流行,越来越被历史淘汰。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产权的分散与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工作的进行。

由于文化遗产场地,存在的权力所在及利益关系的复杂性,珍惜文化遗产便需要从文化保护到土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加以考虑。

二、发展趋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及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发展趋势和新的解决方案,勇于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1、技术手段的发展。

网络以及电子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从而成为了资讯时代的重要渠道之一。

数字化的信息至少是普通信息的两三倍,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2、国际协作的加强。

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合作机制,例如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文件和宪章来规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原则和实践,跨国交流和合作也扩大了保护的领域和层面。

3、部门联合配合的构架的完善。

建立起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通报和维护机制,展开跨职能的合作。

从技术、专业和经济等方面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珍惜等问题上加强了跨界面的有效合作。

4、政策保障的加强。

政策保障,是规范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政策保障,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工作,将受到大力度的依法支持,相应的法规制度得到良性的运用的前所未有的,从而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

中国世界遗产地教育:功能、现状与对策?

中国世界遗产地教育:功能、现状与对策?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6 43 8 ( 0 1 0 .0 1 4 文 17 .2 82 1 )20 1. 0
[ 金 项 目】 西 省教 育科 学 “ 一 五” 划 2 0 年 度 课 题 ( 9 2 4 ; 西 省 高校 省级 教 改 立项 项 目(X G 0 .. ) 基 江 十 规 09 0YB 8 )江 J J 一938
胡 海胜
( 江西财 经大学 旅 游与城 市管理 学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江西 南 昌 3 0 3 ) 3 0 2
[ 要】 界 遗 产地 是提 升人 们 综合 素 质 的 重要 场 所 , 界 遗 产教 育 可 为社 会 的 可持 续发 展 奠 定 人 才 基 础 。 中 国 目前 摘 世 世 的世 界 遗 产地 在 门 票优 惠政 策 、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导 游 培 训 上 岗等世 界 遗 产 教 育 方 面做 了较 大 的贡 献 。 为进 一 步 强化 基
【 作者简介】 胡海胜( 9 8一 )男, 17 , 江西弋F &, o r -江西财经大学讲 师, 博士 , 究方 向: 游规 划设计 。 研 旅
作 为全 人类 的宝 贵财 富 , 界遗 产地 具有 独特 的风景 景观 、 重 的文 化底 蕴 与悠久 的历 史 , 其成 为人 世 厚 使 们 关注 的焦 点 和旅游 的热 点 。 界 遗产 地旅 游 已经成 为 民众最 受欢 迎 的旅游 形 式 , 为提 高文 化 、 长知 识 、 世 成 增
世界遗产教育 , 我们应在强化遗 产地 的环境影响、 加大遗产教 育资金投入、 成立遗产教 育专 门机构 、 办遗产教育特 色 举
活动 等 方 面做 更 多 的工 作 。
[ 键 词 】 界 遗 产地 ; 产 教 育 ; 育功 能 关 世 遗 教 [ 图分 类 号 】 5 0 中 F 9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

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1.历史遗产的未来面临威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受到破坏和威胁的风险。

例如,由于过度开发和旅游业的推动,敦煌、卢沟桥等历史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2.历史遗产的破损和损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由于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许多文物和历史建筑的破损和损坏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例如,几千年前的永乐宫和故宫等建筑,一些文物受到了严重的腐蚀和丢失。

3.保护手段存在不足虽然政府和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但是保护手段和技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些博物馆、遗址和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管理者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也存在不足,这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重大的隐患。

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1.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价值难以估量。

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2.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严谨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考古、文献和档案等资源,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同时,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方式,使历史文化遗产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3.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研究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跨领域的合作。

有史以来,物理、化学、考古等多个领域都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跨领域合作可以在充分利用各学科资源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三、保护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们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整个人类文化传承的珍贵财富。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影响着当下的生活,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从现状来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区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例如,一些古民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破坏。

同时,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古建筑、古遗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一些人为的破坏,如非法盗掘文物、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行为,更是让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再者,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物的修复、保护设施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紧张,无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一些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此外,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不遵守规定,随意触摸、损坏文物,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和完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同时,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投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技术方面,现代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题目: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姓名:学号: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11级班级:11717班任课教师:***20 14年 4 月内容摘要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有4个特点,即世界遗产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遗产类型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世界遗产项目的后备资源充裕。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着认识错位、规划失位、管理乱位、制度缺位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对策。

本文就张家界武陵源白龙天梯存在争议为范例进行具体讨论。

关键词:世界遗产;问题;保护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对张家界百龙天梯争议的思考一、案例背景百龙天梯总造价1.2亿元人民币,是由北京两家公司和美国某公司合资的,1999年10月开始动工。

电梯全长326米,其中154米是在山体内的竖井,172米是地上钢结构井架,双层轿箱最大载客量50人。

游客乘“天梯”仅用两分钟便可从山谷直升山顶。

这个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创造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超级电梯曾经引发了全国各界对遗产开发保护话题的激烈争论。

百龙电梯隶属于中外合资的百龙天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在2002年5月正式试运营,由于外界争议太大,百龙电梯在2002年“十一”黄金周之前被强行停运,至2003年8月8日,电梯又在一片争议声中重新投入运营至今。

从天梯动工起,就一直遭到各界抨击,总结起来有三点:其一,张家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宗旨是为保护其原貌,而在保护区内凿隧道、打竖井、立钢架,是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的;其二,张家界峰峦不宜建这种伤筋动骨的工程;其三,现在不是增加设施招徕游客的时候,而应考虑适当控制容量。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造成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面貌,是具有共性的普遍现象。

围绕“天梯”的争论其实是老调重弹,与泰山修索道、黄山大开发、在三峡崖体做商业广告、诸多风景名胜区滥建人工景观引发的争论并无二致。

“非遗”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传承现状及路径

“非遗”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传承现状及路径

第24卷 第4期2019年8月25日 V ol. 24 No. 4Aug. 25,2019Journal of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非遗”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传承现状及路径张 颂(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1)摘 要:高校是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

作为优质教育资源,“非遗”融入高校教育将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连云港地区高校较少主动融入“非遗”文化,传承专业骨干匮乏,缺乏系统性、规划性。

需要引入高校资源促进多元保护及有效传承。

从文化校园建设的角度出发,地方高校应挖掘山海文化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制作适宜传承的教材及影像资料、拓展文化活动及教学新思维,推动文化保护志愿团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对有效实践和创新做法进行梳理提炼,积极推广运用,带动“非遗”保护在全市层面上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 (2019)04-0092-04收稿日期:2019-05-15项目基金:2019年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自筹项目《“非遗”保护利用与高校教育实践相融合的路径研究》(19LK 2183)作者简介:张颂(1981-),女,江苏徐州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及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传统文化保护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与推动本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政府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从认定、抢救,逐步向深入保护、利用、弘扬、传承等方面推进。

与政府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相比,高等学校层面在教育实践中,主动融入的较少且缺乏系统性、规划性,此领域鲜有相关的学术研究。

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缺乏重视和价值认知,导致高校教育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脱节,“非遗”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保护实践,传承人才队伍参差不齐,“非遗”文化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匮乏,“非遗”传承形式缺乏创新。

世界遗产宣教:发展历程现状及方向浅析

世界遗产宣教:发展历程现状及方向浅析

世界遗产宣教:发展历程现状及方向浅析世界遗产宣教是指为了保护世界遗产,向公众普及世界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教育活动。

本文将对世界遗产宣教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历程世界遗产宣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文化遗产的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开始重视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以确保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公约的规定下,各国开始积极保护、申报和管理世界遗产。

为了促进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参与,世界遗产宣教活动逐渐兴起。

最初,世界遗产宣教主要以展览、讲座、出版物等形式展开。

通过这些活动,公众能够了解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提高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世界遗产宣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为世界遗产宣教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和传播平台。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各个世界遗产的介绍、图片和视频,了解它们的魅力和价值。

社交媒体也成为了世界遗产宣教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世界遗产的信息和体验,向更多人传播世界遗产的意义和美。

二、现状分析目前,世界遗产宣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开展。

各国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学术机构纷纷开展世界遗产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与世界遗产本身的重要性相比,世界遗产宣教的影响力仍然较小。

一方面,世界遗产宣教主要面向一些特定的群体,如学生、专业人士和旅游从业者等。

大众对世界遗产的了解仍然比较有限。

世界遗产宣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世界遗产宣教活动只停留在知识传递的表面,缺乏对世界遗产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一些世界遗产宣教活动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和参与。

三、发展方向为了提升世界遗产宣教的影响力和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创新宣教形式: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世界遗产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June 2013, Volume 3, Issue 2, PP.69-76 Status and Advances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Keqin Sun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keqins@AbstractAs of June 2012, 962 proper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of UNESCO, including 745 cultural, 188 natural and 29 mixed properties in 153 States Parties composed of 190 members that have ratified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p to September 2012. China holds 43 properties covering 30 cultural,9 natural and 4 mixed properties.While as of December 2012, 259 masterpieces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The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s crucial to the protection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gives an outline of developing trend of world heritage and summarizes status and advances of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 China.Keywords: World Heritage; Universities;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Status; Advances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与进展*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截至2012年7月,全球共有962项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745项文化遗产、188项自然遗产和29项混合遗产,分布在153个缔约国中。

截至2012年9月,已经有190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中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9项和混合遗产4项。

截至2012年12月,全球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259项。

世界遗产教育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已经成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文概括了世界遗产发展趋势并总结了中国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世界遗产;高校;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进展引言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确定了实施《公约》的指导方针。

这个《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和实施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和文件。

截至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世界遗产有962项,其中文化遗产745项、自然遗产188项和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9项,分布在153个缔约国中。

截至2012年12月,已经有190个国家加入本公约,成为缔约国。

世界遗产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截止至2011年已召开了35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开始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教*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9YJA630150)。

科文组织对文化遗产作了进一步划分,即物质遗产(Tangible Heritage)和非物质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

截至2012年12月,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259项;此外,还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和被认为最能体现公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项目和活动10项。

1世界遗产发展趋势世界遗产发展趋势与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自《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以来,其意义在于成功地保护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人类文明史保留下众多的弥足珍贵的财富,促进了世界遗产地的科学研究与文化交流,推动了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2)遗产名录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共12项世界遗产,到目前已有936项。

《世界遗产名录》诞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保护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新时期。

世界遗产数量前10位的国家(表1)。

表1 世界遗产数量前10位的国家国家排名遗产数量遗产类型意大利 1 47项文化遗产(44项)、自然遗产(3项)西班牙 2 44项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3项)、混合遗产(2)中国 3 43项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9项)、混合遗产(4)法国 4 38项文化遗产(35项)、自然遗产(2项)、混合遗产(1)德国 5 37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遗产(3项)墨西哥 6 31项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4项)印度7 29项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6项)英国8 28项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4项)、混合遗产(1)俄罗斯9 25项文化遗产(16项)、自然遗产(9项)美国10 21项文化遗产(8项)、自然遗产(12项)、混合遗产(1)资料来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址/en/list整理(3)全球战略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发布了“全球战略”(Global Strategy)(Global Strategy for a Representative, Balanced and Credible World Heritage List),旨在建立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衡的、可信的《世界遗产名录》。

它的目标是保证这个名录反映具有突出普遍的价值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样性。

2005年2月,《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明确提出构建具有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全球战略。

(4)申遗趋势世界遗产的平衡性发展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世界遗产委员会大力提倡、鼓励遗产种类的丰富多样化以及保证其平衡性。

平衡性包括地区平衡、国家遗产增长数量的平衡、遗产种类的平衡。

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廊道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线性文化遗产、跨国项目等成为国际世界遗产领域提倡并重点支持的项目,此外,近现代遗产等逐渐进入世界遗产的视野之中,成为新的趋势,跨区域捆绑型世界遗产申报方式是突破瓶颈的创新手段。

申遗战略认识上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扩展申遗、联合申遗、跨国申遗等。

(5)遗产保护2007年,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Arabian Oryx Sanctuary)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2009年,在第33界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德国的德累斯顿易北河谷(Dresden Elbe Valley)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从此,改变了《世界遗产名录》只增不减的状况,彰显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决心和力度。

全球的世界遗产保护正在向多元化、科技化和综合化发展。

2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现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重视世界遗产教育问题,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中明确提出:“本公约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事实上,一项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不是结果,而是一系列保护活动的开始。

如何唤起全人类对保护自身遗产的热情和共识,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多国家也因此将加强遗产保护教育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开展世界遗产教学是为了加强公众对遗产保护的教育,增进对世界遗产知识的认识,开发世界遗产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的基本素质,探究人类智慧与文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对公众进行世界遗产教育,正在逐渐成为今天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壮观的名山奇峰、纵横交错的河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资源丰富。

我国于1985年加入《公约》成为缔约国后,1987年拥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5项,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混合遗产1项,即泰山。

截至2011年6月,我国已有41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8项,混合遗产4项。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音乐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麦西来甫、中国帆船水密舱壁制作技艺、中国木版活字印刷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7个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