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定稿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 D.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Y

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

4.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回答5-6题。

5.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6.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9.(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D

A.蒸发强烈 B.降水充足 C.土壤肥沃 D.冰川广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12.(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

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 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 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 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面示意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和当惹雍错湖地区卫星图。

材料二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

材料三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16℃,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可确定选D项。

2.A 解析: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异在相对高度大的条件下才会明显,黄土高原沟壑一般不会太深,故不易出现植被种类的垂直差异。

沿河谷向西弯曲,这主要与河谷地区地势低,热量3.C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Y

3

条件好有关;因而地形是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第4题,西藏地区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藏北地区的海拔很高,气温低,同时降水也很稀少,水热条件的不足,使得藏北大部

分地区不能种植青稞。

5.D 读图,根据图中的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趋势,海拔越高,霜冻日数越大,所以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地形地势,D对。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A、B、C错。

6.B 根据图中等值线,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呈减少趋势,霜冻日数减少,将导致积温增加,B对。西藏霜冻日数减少,说明气温升高,雪线上升,A错。冻害减轻,C错。积温增加,牧草长势好,有利于牧业发展,D错。

7.A【解析】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甲图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乙图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风速变大,故选A。

8.C【解析】青藏高原隆起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它对全球气候变暖关联不大。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等压线疏密变化,可判断冬夏季季风强弱变化,根据低压中心位置变化可大致得出夏季风影响范围。南亚夏季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强,但低压中心向西南移,其影响范围变小。故选C。

10.C 11.C 第10题,根据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的原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 ℃,夜间多打开。夏季气温高,多关闭。负温期气温有可能高于0 ℃,正温期气温也可能低于0 ℃,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第11题,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

12.解析:(1)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方式来描述即可;注意图中孟加拉湾,体现了海陆位置的影响;等降水量线弯曲主要受地形的影响。(2)农产品品质优,一般从有机质积累多(生长期长、海拔高、光照充足导致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病虫害少、污染少等角度分析。(3)注意要回答两个问题,生物物种多一般从热量差异大角度分析;“地质博物馆”要分析岩石和地质构造多且可见。

答案:(1)降水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南降水多于东北,中间降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降水最多。原因: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该峡谷水热充足,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资源种类多。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

13.【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热力差异、地形来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小气候成因,即湖陆差异导致的环境整体性演变。第(2)题,植被类型丰富说明小气候类型丰富。从地形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第(3)题,少数民族众多,说明区内外民族交融困难。

【答案】(1)当惹雍错湖水体(与高原山地相比)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片);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

(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在山地中营造出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异明显。

(3)①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生活在各自然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②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③横断山区对外交通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