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共32页文档
音韵与诗词格律
(5)注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 2、反切的方法 “反切”又称“反”、“切”、“翻”、 反切”又称“ 反语” 是古人创制一种注音方法。 “反语”等,是古人创制一种注音方法。 反切产生于东汉,反切的基本原理是: 反切产生于东汉,反切的基本原理是:用 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 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 母及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 母及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 上字定声,下字定韵。 例如: “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例如: 条 徒 聊切 廉 力盐切 都 当孤切
在古代, 在古代,依照反切可以准确的拼出汉字的读 可是由于从中古到现在, 音,可是由于从中古到现在,语音已经发生 了很大变化, 了很大变化,一部分反切与被切字的实际读 音已经不一致了。 所以利用上字、 音已经不一致了。 所以利用上字、下字拼切 出的今读与所切字的今读常常出现相左的情 或是声母不同,或是韵母相异, 况:或是声母不同,或是韵母相异,或是声 调有别,或是声韵调皆不一, 调有别,或是声韵调皆不一,或是不符合今 读规则。例如: 读规则。例如: 栾(luán) 力官切 夏(xià) 户雅切 可见,要真正全面把握反切, 可见,要真正全面把握反切,拼切出每一个 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非易事, 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非易事,只有系统地学 习了音韵知识后,依据反切音变的规律, 习了音韵知识后,依据反切音变的规律,才
三、四、五卷。平声韵独居两卷完全是由于 所属字多的缘故,并无其他用意。其居于第一 卷者28韵,称作上平声;居于第二卷者29韵,称 作下平声。 2、每卷之中所列各韵用一个代表字作为名称, 叫做“韵目”。韵的排列顺序用序数加上韵 目表示,如一东、二冬、三钟等。 3、一韵之中所含各字按声母的不同分别排列。 同声母的字唐人称之为“小韵”, 小韵也称作 “纽”,小韵所含各字均属同音字。小韵与小 韵之间用“○”相隔。 4、小韵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释字义,然后是 反切注音,最后用数字标明该小韵所含字数。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音韵声律—古代诗律(古代汉语课件)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 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
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
特有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3)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
甲:平平﹣ 乙:仄仄﹣ 丙:仄仄﹣ 丁: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粘”、“对”规则:
仄仄﹣平平﹣仄→出句
联
对
平平﹣仄仄﹣平→对句
粘
平平﹣平﹣仄仄→出句
联
对
仄仄﹣仄﹣平平→对句
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 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
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定的要求 ➢ 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
音韵学与诗词格律
音韵学与诗词格律要点:1、理解古汉语声纽、韵、声调、平仄等概念,一般了解反切注音的规则。
2、了解中古声韵调系统,音韵研究方法。
3、掌握近体诗格律的要求,能划出平仄。
4、了解上古声韵调情况,古音通假。
第一节音韵学基本知识一、古今音异1、诗歌韵语△《魏风·伐檀》p917第二章韵脚:辐、侧、直、亿、特、食。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破除“叶韵”:“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五代后蜀孟昶妃徐氏(花蕊夫人)《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旗群之知知支儿日支△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水浒》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周通喽罗唱: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
2、形声字声旁△江从水工声。
诸从言者声。
墨,书墨也,从土黑。
(段玉裁注:小徐曰会意,大徐有黑亦声三字)3、联绵词双声:△缤纷(帮母)叠韵:△孟浪(阳部)4、假借△《左传·僖公28年》:请与君之臣戏,君冯轼而观之。
△《说文》:冯,马行疾也。
从马仌声。
凭,依几也。
从任几。
周书曰凭玉几。
读若冯。
二字均为並母、蒸部,古音同。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经典释文》:歸本作饋。
歸见母微部。
饋群母物部。
(见溪群 p1064,微物文p1062)二字古音近。
△《焦仲卿妻》: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音韵学的功用:1、读古书(包括教学)。
2、推广普通话。
3、使用工具书(广韵、经籍纂诂、佩文韵府、经传释词等)4、其他研究(历史、考古、古籍整理等)段玉裁《广雅疏证序》小學有形有音有義。
三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
六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
三代為古,則漢為今。
漢魏晉為古,則唐宋以下為今。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又称为“声”、“纽”、“声纽”、“音纽”“声类”等名称,所谓“声类”,归纳反切上字的类别就是“声类”;所谓“纽”,即枢纽、关键,古人认为声母是汉字字音的关键和中心。
音韵与诗词格律shangke
·
第四点方言分歧。在北方官话当中,有好些 字它是可以两读的,比如说“学”,又可以 读成xiáo,“觉”也可以读成jiǎo,“雀”也 可以读成qiǎo。这些口语当中两读的字其实 它在古代有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二等见组的 入声字。又比如,
·
北方话与南方话的语音差异。就“南开大学”这 四个字,天津话是读成nan45 khai21 ta53 (ue 45广 州话呢,是nam21 h(i 55 tai22 h(k 22。仔细看音标, 我们就能够注意到,比如就是“南开大学”的 “南”,广州话它是nam,收m尾的, 又说这个“南开大学”的“学”,广州话它是说 收—K尾,这个和普通话和天津话差异是很大的。 那么汉语各个方言之间,是否有语音对应关系呢?
一、音韵学内容 二、音韵学的功用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内容
1、什么音韵学? 、什么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 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 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 一门学科, 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 值的构拟。 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只能根据单个汉字在历史时期 的不同读音,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的不同读音,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概 念
定
义
是 否 区别韵头
是 否 区别声调
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以外
韵母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的音素,包括韵头、韵腹、 韵尾。 韵尾。 由
韵 韵类
字组成的类别, 字组成的类别,不管有没有 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 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 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诗词格律常识 word版
詩詞格律常識東南大學清華大學王步高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元以前的中國文學史基本是中國詩歌史。
即使散文、小說、戲劇中也有大量的詩詞。
散文中的賦、駢文,戲劇中的唱詞更多詩歌的成分。
格律詩四要素:文言押韻、平仄、對仗韻韻頭韻腹韻尾G∕u∕an∕g光韻腳: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liu)。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lou)。
韻書:唐以前的人按口語押韻;唐以後的人按韻書押韻;韻書:隋·陸法言《切韻》《唐韻》《廣韻》《集韻》宋·王文郁、劉淵《平水韻》清·戈載《詞林正韻》平水韻30個平聲韻部上平聲:東、冬、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下平聲:先、蕭、肴、豪、歌、麻、陽、庚、青、蒸、尤、侵、覃、鹽、鹹詞韻14個平聲韻部1、東、冬;2、江、陽;3、支、微、齊、灰(半);4、魚、虞;5、佳(半)、灰(半);6、真、文、元(半);7、元(半)、寒、刪、先;8、蕭、肴、豪; 9、歌;10、佳(半)、麻;11、庚、青、蒸、 12、尤;13、侵; 14、覃、鹽、鹹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uang),疑是地上霜(-uang),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iang)押韻的本質就是:利用相同的韻在詩歌中造成週期性的重複,在吟誦者和聆聽者聽覺上造成一種回環的美感。
心理學理論指出當人們的期待得到實現時,內心會產生快感和美感。
詩句的第一個入韻字往往給人暗示,使人產生期待。
當下一個入韻字按照預期的節奏來到時,這種回環的美感便會產生,而且會對人的理解、記憶產生幫助。
(施東向)四聲入聲:入聲帶有塞音韻尾p、t、k,因此具有發音短促、突然停止、不能延長的特點。
平、上、去:帶有鼻音韻尾m、n、ng或母音韻尾i 、u或者直接以母音結尾。
平:平聲平道莫低昂上:上聲高呼用力強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入:入聲短促急收藏東-懂-凍-篤方-仿-放-縛工-拱-共-各同-動-洞-獨空-孔-控-哭盧-魯-路-祿文-吻-問-物申-審-聖-設蕭-小-笑-屑魚-語-禦-玉基-本-建-設雄-偉-建-築生-產-季-節花-草-樹-木清-理-賬-目增-長-見-識參-考-價-值歌-古-過-骨知-指-志-質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入聲字1、聲母b、d、g、j、zh、z與全部韻母相拼的陽平聲字2、fa 與 fo 的全聲調字均為古入聲;3、d、t、n、l、z、c、s拼 e 的全聲調(實際只有陽平、去聲有字)均為古入聲字:4、捲舌音聲母 zh ch sh r 拼–uo的全聲調字(實際無上聲)均為古入聲字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入聲字5、b p m d t n l拼–ie的全聲調(“爹”除外)字均為古入聲6 全聲母(實際只有n l j q x )拼-ue 的全聲調字(除瘸、靴外)均為古入聲字;7、g h z 拼–ei 的全聲調(實際無去聲)字,均為入聲字;從現代漢語拼音辨入聲字1、聲母b、d、g、j、zh、z與全部韻母相拼的陽平聲字b: 八、捌、跋、拔、魃博、撥、伯、薄、剝、搏、柏、勃、泊、駁、膊、蔔、缽、脖、鉑、帛、渤、舶、箔、亳、箔、擘、礴、孛、魄、鵓、餑;另注:凡以 -n -ng 收尾的均非入聲字;z c s 拼–i d 全聲調字均非入聲字;凡以–er 收尾的均非入聲字;凡以–uai -uai 收尾的全聲調字皆非入聲字;從形聲字的聲旁辨別入聲字1、百、白、柏、伯、佰、栢、粨、竡、迫、泊、魄、珀、粕、洦、湐、敀、岶、砶、箔、鉑、帛、舶、鉑、鮊、萡、狛;帕、葩、苩、袙、皅;竡、陌、貊、銆、絔、帞、袹、劰、蛨歸入平聲的常用入聲字1、屋屋、竹、福、幅、服、熟、族、菊、軸、逐、伏、讀、犢、粥、哭、斛、僕、叔、淑、獨、禿、孰;2、沃俗、足、曲、燭、毒、督、贖;3、覺覺、角、捉、卓、琢、剝、駁、雹、濁、擢、學、鐲4、質出、實、疾、一、虱、七、漆、膝、悉、吉、侄、茁;5、物弗、拂、佛、屈;6、月月、骨、發、忽、窟、歇、突、曰、伐、筏、罰、卒、竭、勃、掘、核;7、曷曷、達、活、奪、葛、缽、脫、割、撥、豁、掇、喝、撮、咄;8、黠黠、轄、劄、拔、滑、八、察、殺、刷;9、屑節、絕、結、穴、說、潔、別、決、缺、折、拙、切、轍、訣、傑、哲、鱉、截、跌、揭、桀、薛、噎、碣;10、藥薄、閣、爵、約、腳、郭、酌、托、削、鐸、灼、鑿、著、泊、勺、嚼、桌、搏、礴、昨;11、陌陌、石、白、澤、伯、跡、宅、席、籍、格、帛、額、柏、積、夕、革、脊、隔、擲、責、惜、擇、摘、藉、骼、瘠、昔;12、錫錫、擊、績、笛、敵、滴、鏑、檄、激、翟、析、狄、荻、剔、踢、滌、戚;13、職職、國、德、食、蝕、極、息、直、得、黑、賊、則、殖、值、植、棘、織、識、即、逼、亟14 緝緝、輯、集、急、濕、習、十、拾、什、襲、及、級、揖、汁、蜇、執、汲、吸、楫;15合合、答、雜、匝、闔、鴿、盍;16、葉貼、帖、接、牒、蝶、疊、捷、頰、挾、輒17、洽狹、峽、匣、壓、鴨、乏、劫、脅、插、押、狎、柙、夾、浹平仄的對立,實質上就是高低調和長短調的對立。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音韵规律是其魅力所在。
诗歌和词曲通过音韵的呈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包括韵脚、平仄、押韵等方面。
一、古代诗词的韵脚古代诗词的韵脚是指在一句诗或一段词中,重复出现的音韵组合。
韵脚能够给诗词带来韵律和美感,使其更加抑扬顿挫。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有平水韵、仄声韵、中平、仄平等。
这些韵脚的运用凸显了作者的才情与智慧。
二、古代诗词的平仄平仄是古代诗词中非常重要的音韵规律。
平仄是指古代汉字的读音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字读音轻快平缓,仄声字读音低沉有力。
平仄的运用可以调整句子的节奏,增强诗词的韵味。
在诗词创作中,平仄的合理运用能够表达出作者对于事物的感受和思考。
三、古代诗词的押韵押韵是指古代诗词中在句末或句中声音相同或者相似的字词排列。
押韵可以使诗词更加富有韵律感和吸引力。
古代诗词中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叠韵、交韵、隔韵等。
不同的押韵方式给古代诗词赋予了各具特色的韵味。
四、古代诗词的意象与音韵的结合古代诗词不仅在音韵上有一套精妙的规律,同时也注重意象的表达。
诗人通过抑扬顿挫的音律、平仄的对比以及押韵的呼应,将丰富的意象形象化地展现给读者。
这种音韵和意象的结合使得古代诗词更加生动、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古代诗词音韵规律的影响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培养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被后世的文人广泛应用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学独特的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韵脚、平仄、押韵以及音韵与意象的结合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诗词之美。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学习的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与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古代诗词的音韵与韵律
古代诗词的音韵与韵律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音韵与韵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代的诗人和文人墨客们的精心创作下,这些音韵与韵律成为了诗词的灵魂和核心。
本文将从音韵规律与韵律格式两方面来探索古代诗词的音韵与韵律。
一、音韵规律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是拗口音与平口音的组合运用。
拗口音指借助声腔的曲折与转折来调整音量与音高,使其具有韵律感;平口音则是指音量与音高保持平稳,没有起伏。
通过对这两类音的交替运用,古代诗词能够产生出独特的音韵效果。
在古代诗词中,音节的组合方式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一个字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音节,而多个字的组合则成为韵部。
韵部的形成使得古代诗词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使得音韵更加精彩。
而在绝大多数的古代诗词中,每一句由四个字或者五个字组成,这也是音韵规律的一种呈现。
二、韵律格式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式主要是指诗句的押韵与格律的安排。
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无论是七绝还是五言古诗,都以韵律格式为基础构建。
通过押韵和格律的运用,使得古代诗词的表达更加凝练、精确。
古代诗词中的押韵主要体现在诗句的最后一个字。
例如,在五言绝句中,每一句都要求最后一个字押韵,形成一种凝练的韵律效果。
而在格律的安排上,也有一定的规律。
比如,在七绝中,每一句都是四个字的韵部,并且要求相邻的两个字的平仄相对应,以保持诗句的平衡和谐。
三、音韵与韵律的作用古代诗词的音韵与韵律不仅仅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美妙动人,更是为了达到一种情感的表达。
通过音韵的运用,使得古代诗词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感受。
另外,韵律的运用也使得古代诗词在表达上更加凝练和精确,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音韵与韵律的作用还体现在古代诗词的传承上。
中华文化中的古代诗词经典被广泛传诵并世代流传,正是因为其音韵与韵律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们对美好情感和思考的抒发。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是古代文人艺术的精华之一。
诗词音律常识
诗词音律常识押韵知识知多少1释义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音调和谐优美,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即为韵部。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只是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音韵和诗词格律
音韵和诗词格律第一节汉语音韵学概述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要积聚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
汉语刚产生时的语音是什么样的?现在无从知道。
近代学者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古今差别很大。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上古音《诗经》中古音《广韵》近古音《中原音韵》现代音普通话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窥测到一斑,因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目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共同基础。
王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3.近代,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用王氏分期,是因为王氏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把语音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音史的四期,则时也适用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而高氏、罗氏则主要是从语音史角度提出的分期;其二,王氏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用于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母方面1.字母声纽音纽纽2.五音:唇舌齿牙喉(顾野王《玉篇》提出)。
七音:五音加上半舌半齿。
3.清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二)韵母方面(韵与韵母有何不同)1.韵韵部韵目2.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入声韵:以轻塞音 b d g 结尾的韵3.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ü或不以i u ü为韵头的韵母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撮口呼:ü和以ü为韵头的韵母(三)声调方面(对比现代四声及其调值。
平仄、押韵、对仗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
平仄、押韵、对仗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平仄、押韵、对仗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
即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①仄仄平平仄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②平平仄仄平 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 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④仄仄仄平平 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
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
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音韵格律而著称。
在古代,人们对诗词创作有严格的要求,注重音律的韵脚、格律的规范以及意境的表达。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以深入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所在。
一、音韵之美古代诗词注重音韵之美,它以押韵为特点,使诗词具有铿锵的声韵之美。
对于音韵的要求,主要有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指音节的初始辅音,韵母是指音节的韵尾,而声调则指的是声音的音高。
通过运用这些元素,古代诗词在音律上形成了独特的规律。
二、格律之美古代诗词的格律是指其诗句的结构规范。
它包括句子的长度、韵脚的排列以及诗句的节奏感。
在古代诗词中,有各种不同的格律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每种格律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使诗词在形式上更加优美。
三、意境之美古代诗词在追求音韵格律的同时,也注重表达深刻的意境。
通过音韵的运用,古代诗词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它通过对自然、生活、人情等各个方面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体验。
四、经典诗人与作品古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成为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为后人所传颂。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月夜忆舍弟》以其独特的音韵格律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才华。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青玉案·元夕》以其华丽的修辞和韵脚的协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豪情。
五、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不仅仅停留在古代,而是通过传承与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在现代,许多诗人和作家仍然借鉴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以传统的形式表达当代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让古代诗词的魅力在现代得以延续。
在结束时,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所带来的美妙与感动。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学习与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共同珍惜古代诗词的遗产,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之美。
古典诗词音韵格律简说教材
古 体 诗
古 典 诗 歌
近 体 诗
四言/三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按诗句字数分)
骚体诗 / 乐府诗/ 行、歌行/古体绝句
五言律诗
律 七言律诗 诗 六言律诗
排律
绝 五言绝句 句 七言绝句
(按体裁类型分)
古 典 诗 歌 的 分 类
古典诗歌的押韵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末一个字用韵母相同 或相近的字,叫押(压)韵。
押韵的形式:
1、句句用韵: 《诗经》《楚辞》的大多篇章都是句句押韵的。 早期七言古体诗句句押韵,相传是汉武帝曾筑 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七言诗,句句用韵,后 人称这种诗体为“柏梁体”。
押韵的形式:
2、融句用韵: 《诗经》《楚辞》后的古典诗歌大多都是隔句 押韵的。这是古典诗歌的常态。
3、融两句用韵: 即三句一韵。这样的诗歌很少。
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一句之中节奏点 上平仄交替(规则一) 。
近体诗的平仄
规则二:要遵循“对”、“粘”这两个原 则。
对,指一联中对句与出句同一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粘(nīan),指上联对句第二字与下联出句第二字 平仄相同。
平起首句用韵式
相 对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相
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
“四声”的发现与近体诗的形成
南朝齐、梁时期的沈约、周顒 (yónɡ 平声)发现汉字有“四声”: 平、上、去、入,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上, 提出了“前有浮声,后必切响”的原则 及“八病”之说。这种诗体在文学史上 叫做“永明体”(“ 永明”为齐武帝 萧道颐的年号)。
何谓“四声”
据《梁书·沈约传》:“(约)撰《四声谱》, 高祖(萧道颐)雅不好焉。尝问于周舍(周顒的 的儿子):”何谓四声?
古诗音韵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诗音韵知识点总结大全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而被世人喜爱。
古诗的音韵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平仄、押韵等技巧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本文将系统总结古诗音韵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之音韵之美。
一、平仄平仄是古诗音韵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仄指的是音节的轻重变化,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音节的声调平稳,不上扬不下降,如一声、二声;仄声指的是音节的声调上扬或下降,如三声、四声。
平仄的运用可以增加古诗的韵律感,并带来美的享受。
在古诗中,平仄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五言绝句中的平仄规律为仄仄平平仄。
二、押韵押韵是古诗中的重要音韵形式。
押韵是指诗句中行末字的音节相同或者相近,形成一定的和谐感。
古诗中的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美感,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古诗中的押韵有多种形式,如叠韵、交韵、对仗等,这些押韵形式的运用可以增加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三、音律音律是古诗中的音韵规律。
古诗的音律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声母是指音节中的辅音部分,韵母是指音节中的元音部分,声调是指音节的声音高低变化。
古诗中的音律规律性很强,每个词的音节都要符合一定的音律规律,如避免出现不合适的声韵、声调等,保持古诗的音律美感。
古诗的音律规律性也增加了古诗的难度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四、韵律古诗的韵律是其独特的音韵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韵律包括平仄、押韵、音律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的韵律美是指古诗中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平仄的变化和押韵的统一来增强古诗的韵律感。
古诗的韵律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五、古诗音韵的运用古诗的音韵美是古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它通过平仄、押韵、音律等技巧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古诗的音韵美不仅体现在古诗的形式上,还体现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上。
古诗的音韵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世人所喜爱的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