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

合集下载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西安财经学院强力打造人才培养战略高地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西安财经学院强力打造人才培养战略高地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西安财经学院强力打造人才培养战略高地自党和国家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来,我国财经类高校已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形成广泛共识。

自“十二五”以来,西安财经学院结合当前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财经类高校的学科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学校层面以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为平台,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框架,推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通过教学基本文件确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

结合财经类本科专业普遍存在的应用型创新能力欠缺的显著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精简理论教学学时,稳定实践教学学时,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的具体流程为依据,将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学生培养全过程。

依托全校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每年不少于两周的“实践教学周”活动,各专业开设平均3门以上的独立实验课,实验实训及科研实验课时达到600学时左右。

目前,学校拥有6个省部科研基地和5个校级科研基地;拥有2.3万余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大楼,以及3个校级综合实验实训平台、25个专业实验室、28个基础实验室,教学软件166套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1866台件,资产总值3141.86万元。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首先是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规划,构建了“课程验证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课程验证性实验。

(完整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完整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根据我省实际,就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就“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

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专业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指导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几方面入手:一、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

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

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而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需求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教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首先,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

从以往的注重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综合能力。

此外,高校还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高校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高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高校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高校引入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如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创新措施和教学所取得的成效不言而喻。

首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实践教育和科研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拓展知识面、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使得学生具备了更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再次,教学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提升了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这些创新措施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专业建设典型经验

专业建设典型经验

专业建设典型经验一、责任到人,加强监管管理建设主体多元化1.为了保证“建筑室内设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行,学院成立了特色示范建设领导指挥部和工作小组,特色示范建设由学院校长担任指挥长。

2.按《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各项目成立了以学院领导牵头,个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建设项目执行小组,特色示范建设实行项目责制。

3.以学院院长为组长,学院纪检审计处牵头的监督小组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督,特别是对经费的使用和项目设施设备的招标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

4.建设主体多元化,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国、内外合作企业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合作资源丰富,社会影响力大,辐射能力强。

二、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1.实行“现代学徒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双主体育人”的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训模式。

以职业规范和行业规范为标准,以“项目驱动”为导向贯彻整个实训教学,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实训项目,设计名师、工艺大师、行业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实训实践课程指导;实训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开展技术支持,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2.实践“教学成果可视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学生成果显著,主持市厅级以上项目课题8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出版教材8部。

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3.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以企业的要求和标准确立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常规化、深入化、制度化。

三、建立了资源共享的长久合作机制1.学院资源与社会共享;服务广东,面向东盟国家、辐射珠三角,实现与合作企业资源共享,成为企业的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2.基地资源院内各专业共享。

配合学院专业群建设,完成各个专业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实训任务;业余时间全部对学生和教师开放,开放时间每天在4小时左右。

3.基地已成为广东装饰集团、广东佛山唯尚家具集团,广东华辉装饰集团、广东恒大集团、南宁电视台、广东大学旅游研究院等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生产研发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需要,以及企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技能要求,创新完善校企合作平台下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相融合、三阶段与三一体相融合”的“双向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图1:“双向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二是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为参照,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引导,构建“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图2:“三方联通赛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创新职业能力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一是以化工职业竞赛为平台,按照“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校内仿真、企业实战”的原则,构建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三线引领,能力总成”的职业能力体系。

二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凝练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构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基于过程,亦厂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

图3:“基于过程,亦厂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三、创新专业教学平台和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一是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到核心,由仿真模拟到现场顶岗的顺序,以石油化工企业各工段不同的工作任务为引导,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平台。

(1)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对接,共设置12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达到《有机合成工》、《化工总控工》、《化工设备维修工》和《化学检验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优秀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达到《油品分析工》、《燃料油生产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

图4:工作导向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对接体系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院考点,2014-2016年间,石油化工及专业群共开展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542名学生取得718职业资格证书,人均获证率由1达到1.32个。

(2)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建设与岗位培训对接,由计划化学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4部高职高专通用教材(已完成招标和书稿),编写6部校本专用教材,编写4部校本培训教材,8部核心课程讲义。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方案目标
通过实施试点实施方案,实现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确 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04
试点成果与经验
试点成果展示
试点成果推广和应用
成果推广
试点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 应用,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了
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政策制定
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已经为政府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和支持,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改革
和发展。
实践应用
试点项目所培养的人才已经在各 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 平,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和社会 服务,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
互动。
改革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 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立灵活多样 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多样化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试点项目成功探索了多种人才培养模 式,如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以 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人才需求。
试点项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 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 ,试点项目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 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 才。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政策解读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政策解读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政策解读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人才培养进程。

深化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政策紧密相连,本文将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一、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需求也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

这一政策旨在打破教育领域僵化的体制机制,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政策内容1.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是课程改革。

我国教育部门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将接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而新的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综合素质评价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教育改革政策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的考试评价偏重分数和记忆,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能力、道德、创新潜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4.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改革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资源。

三、政策意义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首先,这一政策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政策的实施能够推动教育与产业对接,缩小人才供求的鸿沟,提升就业率。

此外,深化教育改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政策展望尽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改革中追求形式,忽视了实质的变革;另外,培养质量和方式的不均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创新和。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措施1.引入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引入实践教学。

例如,增加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强化实践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可以加强实践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综合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这种实习实训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培养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培养的创新措施,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他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实训环节,学生接触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前适应了就业环境。

这样的实习实训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简历,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项目研究、竞赛等活动中需要与团队合作,这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参与。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附件一: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世纪之交,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操作平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当前,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以及教学经费不足和教师队伍不适应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等困难,严重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为全面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思想;初步形成能够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能充分调动学校和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使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有所提高,并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福建农林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形成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四项优化”和“七项措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本科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上打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已成为国内高校的共识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福建农林大学根据国家、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历时一年半开展了2011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形成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集思广益,科学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和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法,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是关系学校本科教学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文件。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教务处先后组织教学院长到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十多所兄弟高校进行调研学习,通过集中和分散调研等形式组织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到十多所中学调研,并设立了大学英语、计算机、公共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5个公共基础课教改立项资助研究课题,各公共基础课课题组向在校大学新生和老生发放调查问卷4420份,对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中学相关课程重复、交叉的内容和侧重点开展了调研,为课程体系调整提供依据。

湖州师范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

湖州师范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

湖州师范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全国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校总体发展战略和《湖州师范学院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的要求,为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向省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大学目标迈进,特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使每位学生得到“最适教育、最佳发展”,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为重点,加强校地合作,创新“校地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基本目标(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设立8个左右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经过5年努力,形成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地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力争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上实现零的突破。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第二、第三课堂纳入培养体系,真正做到一、二、三课堂有机统一,实行主辅修制,举办创新提高班,推行“双证”制度。

同时拓展视野,有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国内外合作、校地合作等办学新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考研录取率、毕业论文抽查成绩、学生论文、学生专利、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学科竞赛、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等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三)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根据建设特色大学的要求,积极做好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总结经验,逐步辐射到相关专业。

按照“素质育成综合化、培养内容个性化、实践实训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高品位做人,高质量学习,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强化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

高校必须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材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和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等途径,突破传统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形成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标签: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引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环节,理想的实践环节是设计更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技能要求的机会。

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对创新人才有各种不同定义。

有说:创新型人才是极少数能以其博专兼具的知识和经验、超强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和自由发展的个性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持续而巨大贡献的人才。

有说: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国际上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有四个要素,即智力、强烈的好奇心、反思能力和激情。

并认为智力只要中等以上,但是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反思能力、有激情,这三样缺一不可。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说明了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人才。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

”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自然成为学校,包括中小学、职业院校和各种大学的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_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_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_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实现深化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本文将围绕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构建全员参与的教育生态。

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差异化地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推进跨学科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科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学生只注重掌握一些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和关联性思考。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打破学科的壁垒,推行跨学科教学。

通过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鼓励实践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实践项目、科研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设立学习小组、推动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第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考试,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

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评价,如学科竞赛、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1、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开展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就如同栽培一棵树,既要浇水施肥,更要修剪枝叶,使其茁壮成长。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创新能力,就如同人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套模式,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新才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美国的"创新教育",日本的"宽松教育",以及芬兰的"现象教学"。

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就如同游泳,只有亲身下水,才能真正学会游泳。

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总结,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就如同人的手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通过改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如同人的眼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的全面发展 复合型人才 为基 本取 向的教 经 渗透 、 管结合 ” 工 的办学特 色 , 注重 学生知 级按专业大类培养, 实行通 识教育 , 、 三 四年级 育教学 内容和方法体系 的总称。 照人才培养 识 、能力和素质三位~体协调 发展 与综合提 按专业方 向进行分流培养。将 创新意识培养 、 按 模 式的内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 目标、 高, 努力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 神、 实践能力和创 创新 能力训练和创新 素质教育融入 新的培养 专 业设置、 课程 体系、 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 业意识 , 教 加大 了选修课和 实践教学 比例 , 创建第 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 方案 , 有 的要求 。 “ 肯吃苦 、 善动手、 理、 会管 能创新 ” 的应用型高 二课堂, 为实现学校“ 肯吃苦、 善动手、 会管理、
科、 跨专业的课程 , 拓宽学生知识面, 开阔学生 经济 学 I 个 省 级重 点学科 ,矿 产普 查与 勘 J 3 “
视野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探”“ 、土地资源管理 ’ 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 , 2
( 教学方法要求。 四)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 有 1 O个校级重 点学科 。这一特色化的学科结
公益劳动 、 学年论文 、 课程设计 、 认识实 习、 专
实现 。
四、 加强实践教学, 富第二课堂 丰
( 人才培养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 从教学指
业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和毕论文等。 人 课堂实践环节。
教学信息系统、 教学评估系统三个层 创新 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知识的获得, 挥系统、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口文 /申彩芬 陈 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三)审核评估是高校推进内涵发展的内在需求
审核评估虽然评的是本科教学工作,但却涵盖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和校风、校貌、校园文化、学生素质等方方面面,涉及到学校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涉及到所有职能部门和全部的教学单位;因此,这次审核评估,评的是本科教学,查的却是全校的整体工作,它既是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人才培养等整体状况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检验,也是对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整体发展的一次检阅和全面考察,对于学校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学校在“大内涵”发展观的指引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始终,以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抓手,不断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们目前还存在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动力不强、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等问题,再加上煤炭行业的暂时不景气,使我们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

而审核评估工作是改进教学工作以及监督、保证和促进培养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这次审核评估虽然以评为手段,但更强调“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是这一改革的关键目标。

针对这一重要主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我们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增设新兴学科和专业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

同样重要的是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其次,优化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团队合作、实践实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估,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培训。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加大对教师的聘用和考核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确保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最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管理体制。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我们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质的学习资源和积极的学术氛围。

同时,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推行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综上所述,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时代的需求。

通过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培训,以及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管理体制,我们将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

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

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前言人才是企业和国家的核心资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和国家注重的重要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了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量身定制课程。

同时,在教学模式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资力量的全面提升在师资力量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和招聘高水平的人才,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指导。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实践教学的优化和完善在实践教学方面,重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学风和竞争意识的塑造注重学风和竞争意识的塑造,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建立起“竞争促进提高”的学风氛围,鼓励学生发扬竞争精神,提高竞争意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能够从各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和国家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和教育机构必须采取创新措施,推动教学改革,以培养具备先进技能和知识的全面发展人才。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需要从课程设计入手。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开展跨学科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思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关键。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教育。

为此,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经过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改革前。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推动教学改革,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至1985年,自学视听生(最初称为 自学收看生)曾是电大的学生类型之一
所谓自学视听生,是相对于经统一入学考 试录取的在籍生而言的,各地电大在教学 组织的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不尽相 同,其基本特征是未通过统一入学考试, 自行收看收听电大课程(大致有组班学习和 分散学习两种情况),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 相应学分及单科结业证书,修满规定学分 者可获毕业证书
与普通高校以及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部
队等密切合作,综合办学实力有了新的提升。
电大教育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广大求学
者的欢迎,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具体体现
--陈至立
以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中央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为标志,开放教育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徘 徊”之后,近几年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 头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跨越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严 冰 (2004年12月5日 重庆)
一 开放教育试点的进展情况 二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三 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问题 四 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
一 开放教育试点的进展情况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开创电大教育新局面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试点”项目代表了电大的发展方向,电大 能否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 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首先取决于试点项 目能否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经过几年 实践,这已成为比较广泛的共识
试点项目的进展
①试点规模持续扩大 开放教育有了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进展
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建设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教学内容与课程 体系 建立“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传 输系统和应用环境 构建导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形成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完善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启示之三
只有“量的扩张”而无“质的提升”,开放 教育要想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可能的。冷静审 视近几年开放教育的进展,应该看到,“外 延”的扩张显然远远多于“内涵”的提升。 许多制约开放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 到解决,封闭的理念、封闭的体制以至封闭 的心态等等,还在强有力地作用于开放教育 的进程。我们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开 放教育,还有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认 识的过程
l986年国家教委就电大招生作出3个决定
各类成人高校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电大不再自行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电大开始正式举办招收参加普通高校统 一考试高中毕业生的普通专科班
1986年暂时停止招收自学视听生
国家教委批转《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
发展目标:建设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 离教育开放大学
启示之二
开放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能比在别的国家有 更多的曲折。尽管近年来开放教育有了很大 发展,但现在断言曾经“举步维艰”的开放 教育自此走上坦途还为时过早。开放教育发 展的教育内部和外部环境,现在恐怕还不能 说已经成熟,而我们又不能坐等环境成熟后 才开展开放教育。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 开放教育还有不少“变数”,对此应该有充 分的思想准备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③综合办学实力提升 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试点项目的进展①
试点规模持续扩大 开放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
电大开放办学的历程
以教育部实施现代远 程教育工程及“中央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为标志,开放教育在 我国经过多年的“徘 徊”之后,近几年呈 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 头
1979-1985 1986-1994 1995-1998 1999-
全国44所省级电大全部参与了试点工作, 加上中央电大西藏学院,开放教育试点的 教学网络已经覆盖我国大陆所有省、自治 区和直辖市 2003年,全国电大在校生总数达到230多 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2%,其中 试点注册的学生为149.2万人,占全国现代 远程高等教育累计注册学生总数的65.2% 截至2004年秋,试点注册学生数累计近 210万人,毕业生38万人
黄山会议(1996年4月) 上海会议(1997年3月) 北京会议(1998年3月) 沈阳会议(1999年3月)
教育部1999年4月决定实施“中央电大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作为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改革人 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验--接受具有国民教育 相应学历的人员注册入学;由中央电大统一 组织入学测试,择优录取;实行完全学分制 ,课程学分在学生注册入学后8年内有效。 电大的办学形式自此开始出现重大变化。而 且试点一开始就定位在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的领域,注册学生绝大部分是在职人员
——纪念邓小平同志批准创办电大25周年
(2003年2月8日)
陈至立
试点项目为电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力
地推动了电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通
过实施试点项目,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的能力有了显著提
高,对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方面
的探索,教学模式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并
启示之一
制约开放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开 放办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 及相应的教育体制相适应的。电大创办初 期,当时的体制对于电大“自上而下”迅 速遍及全国各地并形成相当规模起了关键 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办学的教育环 境在中国已经成熟,恰恰相反,很快就和 当时的体制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制约开放 办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体制性障碍”
试点项目的进展②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电大办学理 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 学手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按照应用型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满足基层人才需求,根据 在职成人学习特点,优化设计远程教育系统及要 素,基于多种教学媒体资源,以远程教学管理和 学习支持服务为保证,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 为主的知识获得、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方式, 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