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轴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学设计(四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学设计(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a960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学设计(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认识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基础知识精讲】1.数轴三要素及数轴画法(1)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其中可以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2)取一直线,直线上具备了数轴的三要素,那么它就可以称为数轴了. 2.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之则不成立.因为数轴上的点不仅可以表示有理数,还有一些点表示的数不在有理数的范围内)3.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图2—1(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图2—2 由于数轴上正数在0的右边,0在负数的右边,所以正数>0,0>负数,正数>负数.如:+7>-10(正数大于负数)0>-3(0大于负数),0<+2(0小于正数)4.相反数的有关知识(1)定义: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如:-3和3,11和-,-3.2和+3.2…… 77(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图2—3 如:-3和+3是一对互为相反数,它们在原点的左右两侧,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个单位长度.(3)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说明:数轴是数学中数与图形结合的典范.理解数轴及和数轴有关的知识都可以从几何和代数两方面入手.【学习方法指导】[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111,-3,-1,0,2 23点拨:①画数轴应必须具备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②用“<”号连接这些数,需要将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而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所以只要将数轴上的数从左到右用“<”号连接即可.解答:图2—4 -3<-111<0<1<2 32[例2]m,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2—5,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图2—5 a.m>0,n<0 b.m>0,n>0 c.m<0,n<0 d.m <0,n>0 点拨:在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对于m和0,m在0的右边,即m>0,而n在0的左边,所以0>n 即n<0.解答:m>0,n<0.选a.[例3]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数是_____.点拨:先画出数轴,找到原点.从原点开始向左、向右各数3个单位长度,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符合题意.记住:类似的题目答案一般会有两个数.解答:+3和-3 [例4]填空:(1)-5的相反数是_____ 2(2)b的相反数是_____(3)-m的相反数是_____ 点拨:不管是数字或是字母,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解答:(1)5(2)-b(3)m 2[例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a和b,它们两点间的距离是5,则这两个数分别是_____和_____.点拨:画出数轴,表示出a和b.由于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则每个点距原点2.5个单位长度.在原点左边的点为-2.5,在原点右边则为+2.5.图2—6 解答:+2.5和-2.5.[例6]比较大小(1)0_____-(2)-1_____-(3)7_____-10 2点拨:若正数、负数、0互相比较,则用“正数>0>负数”进行比较.若两负数进行比较,将它们标注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解答:(1)>(0大于负数)(2)>(数轴上,-1所对应的点在-2所对应点的右侧)2图2—7(3)>(正数大于负数)【拓展训练】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7)(2)+(-m)点拨:由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一个符号不同:一个为正,一个为负.因为在此题中将括号里的数看做一个整体,括号外的才是它的符号.找相反数时,只要改变括号外的符号即可.解答:(1)-(+7)的相反数是+(+7)(2)+(-m)的相反数是-(-m)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1.2.2数轴(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1.2.2数轴(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40e98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8.png)
1.2.2数轴(教案,新教材)【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数轴的概念;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数轴的概念,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医生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使用温度计.这是小学里我们学习了在有刻度的直线上表示出0和正数,借助这个图形直观和分析问题。
我们起来看一个实例:活动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况,引入课题问题:在一条东西的马路旁,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侧3 m和7.5 m处分别有一颗柳树和一根交通标志,汽车站牌西侧3m和4.8 m处分别有一颗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出示意图.教师活动:启发学生“画一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向右表示从西向东,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汽车站牌”,怎样用数简明表示各处的位置?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探究,情境中东、西,左、右都具有相反意义,在画的直线中,O点表示基点,取1个单位长度代表1m长,再用0表示点O,用负数表示点O左边的点,用正数表示点O右边的点。
二、合作探究活动二:认识理解数轴前面讲到的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它和上面同学们所画的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总结,具有三个条件: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抽象出数轴定义,规定是正半轴,负半轴,原点的直线.活动三:强化对数轴的认识例1.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A. B.C. D.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认识判断.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的判断进行评价,并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活动四: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例2.如图中所示,指出数轴上的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探讨要确定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步骤:(1)确定符号,在原点右边为正数,在原点左边为负数;(2)确定数字,即距离原点是几个单位长度.活动五: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问题:基于以上数据,讨论有理数a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学生活动:当a是正数,负数时,讨论如何在数轴找到相应的点表示数a.教师活动: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强调如何确定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例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5---3,4,4,0.5,0,,12学生活动:学生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以上各数.师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操作,并关注所画数轴是否具备“三要素”.师生共同总结方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首先由数的性质符号确定该数应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再根据该数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位置.活动六:拓展提升,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例4.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3,那么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A.2 B.±2 C.8D.8或-2学生活动:讨论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8或-2.师生活动:评价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如何求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即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三、强化巩固1.学生练习:课本练习题1、3.学生解答,教师评价并给予规范.2. 快递小哥骑车从快递投放点出发,先向东骑行2.5km到达A村,继续向东骑行2km到达B村,然后向西骑行7km到C村,最后回到快递投放点.(1)以快递投放点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cm表示1km,画出数轴,并在该数轴上表示出A、B、C三个村庄的位置;(2)C村离A村有多远?(3)快递小哥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讨论解答,教师规范写出解答过程.四、总结拓展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总结:1.什么是数轴,数轴三要素:(1)原点,(2)正方向,(3)单位长度.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间的关系:原点表示零;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3.数轴上点数a到原点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学生小组合作对数学思想方法总结: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633fd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9.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将数的大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及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从而为后续学习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依赖较大。
在《数轴》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了解数轴的定义,掌握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及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轴模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及其特点。
2.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3.如何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和应用。
2.数形结合法:借助数轴模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数轴的特点和作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轴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轴。
2.准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解决。
3.准备PPT,展示数轴的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问题,如“小明从家出发,向正北方向走了3公里,然后向正西方向走了5公里,此时他离家多少公里?”让学生思考,引出数轴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及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示例:在数轴上表示整数0、1、2、3、4、5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如正数、负数、分数等。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有理数数轴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有理数数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a3d4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c.png)
数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会正确地画出数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数轴的画法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及数轴的画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自学指导第2题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注意温度计上都有哪些数). 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这些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二、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认真看课本P7①说出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观察问题中对应的图形(图-2).思考题: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C、2、课本P8°C、°C;①如果把温度计平放,(零上温度居右),与上题图形有什么共同点?3、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4、叫做数轴。
5、自己画一条数轴,简单叙述你的作图步骤。
数轴的画法:①画一条水平的直线。
②在直线上适当选取一点为,用数表示。
③确定向右为正方向,并用表示出来。
④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4…;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1,-2,-3,-4….6、数轴的三要素:、、7、想一想在数轴上,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归纳内容。
么发现?完成课本P9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分步进行,画数轴时,让学生先画,再讨论交流,大部分学生可能画不出规范的数轴,不同的答案,不同的错误,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动力.二、自学检测(6分钟)完成课本P 9练习题1、3。
最新人教版《数轴》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数轴》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cca6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5.png)
第一章有理数1.2 有理数1.2.2 数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过程与方法】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数轴的概念.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温度计等。
学生:直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读出下面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出示课件2-3)思考:一支温度计能够主观地读出温度的大小,其温度值有正数、0、负数,那么从外观上看,温度计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形状是直的、0刻度、单位刻度.(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数轴的概念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看下面的问题欣欣感冒了,医生用体温计测量了她的体温,并说:“37.8度”.教师问1:医生为什么通过体温计就可以读出任意一个人的体温?学生回答:体温计上的刻度教师问2:那么要测量这种气温所需要的温度计的刻度应该如何安排?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生回答:正数、零、负数教师问3: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如下图:教师问4: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东西方向,那我们怎样表示出东西方向呢?(出示课件6)学生讨论后回答:东西方向可以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相反意义的量来表示.教师问5:怎样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出示课件7)学生讨论后回答: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规定向东为正,把汽车站牌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上边的问题表示如下:教师讲解:这样,我们就用负数、0、正数表示出了一条直线上的点.教师问6:观察右图的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8)(1)点A表示多少摄氏度?点B呢?点C呢?(2)温度计刻度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以什么为基准?(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1)点A表示0摄氏度,点B表示20摄氏度,点C表示-5摄氏度.(2)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以0℃为基准.(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教师问7:把温度计平放,我们能从中发现什么?(出示课件9)师生共同解答如下:教师问8: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学生回答:可以.教师问9: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并把这个点叫作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教师问10:如何画数轴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1)1. 画一条水平直线,定原点(如图),原点表示0.2. 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3. 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3)画数轴注意事项:(1)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2)直线一般画水平的;(3)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4)取单位长度应结合实际需要,但要做到刻度均匀.教师问11:观察下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13)学生回答:负数在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教师问1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对于一个正数a,正数a到原点的距离是a,-a到原点的距离是a.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8)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教师问13:如何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分数或小数,如1.5,……?学生回答:如下图所示:−21.53例1:在所给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出示课件16)1,-5,-2.5,,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如下图所示:总结点拨:①在数轴上用实心圆点表示所要表示的数;②把点标在线上;③把数标在点的上方,以便观看.例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出示课件19)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A点表示2;(2) B点表示0.25;(3)C点表示-0.75;(4) D点表示-1.5总结点拨: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数之间.例3: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_.(出示课件2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析:如图,答案:-3, 2.(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1.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4,点C是点B 关于点A的对称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2. 如图,数轴上点P对应的数为p,则数轴上与数对应的点为()A. 点AB. 点BC. 点CD. 点D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 数轴的长度是有限的C. 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表示它的点D. 所有整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分数就不一定能找到表示它的点4.与原点距离是2.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 )A. 2.5 B.-2.5C.±2.5 D.这个数无法确定5.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在原点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8的点在原点的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6的点到表示数-8的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6. 在数轴上到表示-2的点相距8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7.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8. 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2,1,2,3,则表示的点P应落在线段()A. AD上B.OB上C. BC上D. CD上9.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_.(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参考答案:1.-6 解析:∵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4,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是点C,∴AB的长度是5个单位,根据题意AB=AC,∴AC的长度也是5个单位,也就是点A向左移动5个单位,∵点A表示-1,∴点C表示-6.2.B3.C4.C5.右,6;左,8;146. -10或67. 解:点A、B、C、D、E表示的数分别是0,-2,1,2.5,-3.8.B.9. 解:(1)∵OB=3OA=30,∴B对应的数是30.(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此时点M对应的数为3x﹣10,点N对应的数为2x.①当点M、点N在点O两侧时,则10﹣3x=2x,解得x=2;②当点M、点N重合时,则3x﹣10=2x,解得x=10.所以经过2秒或10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数轴是非常重点的数学工具,它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以它为基础,借助图直观地表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2.3)的相关内容。
《数轴》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c5cc722b9f3f90f77c61b56.png)
数轴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轴及三要素,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的画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3.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4.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图形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数轴及三要素,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难点:会正确的画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回答:数字、数字排列有序、刻度线、刻度线在一条线上、相邻刻度的间距一样…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温度计有些类似【合作探究】【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数、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提示:“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兼顾考虑方向和距离,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分析:汽车站牌是位置的参照,我们让汽车站牌的位置为“0”,柳树、杨树都在汽车站牌的东侧,即直线的右侧,用正数表示,依次为3、7.5,槐树、电线杆分别在汽车站牌西侧,即左侧,用负数表示,依次为-3、-4.8.说一说:-4.8的实际意义?答案:位于汽车站牌西侧4.8m的电线杆.归纳:在一条直线上取一个点O为基准点,用0表示它,再用负数表示点O左边的点,用正数表示点O右边的点.这样,我们就用负数,0,正数表示出了这条直线上的点.【思考】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它和下图有何共同点,不同点呢?共同点:数字有序排列,刻度间距相等不同点:刻度单位长度不同,直线方向不同【归纳总结】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一个数轴三要素缺一不可三点分别匹配动画总结画数轴的方法: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第二步:规定正方向,标箭头(展示竖直方向的数轴)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画一画】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数轴画数轴的注意事项:1.直线一般画水平的;2.标原点,画箭头;3.取单位长度应结合实际需要,但要做到刻度均匀;(要表示离原点远的数,可以让单位长度小些.)4.根据实际情况,原定可偏向左边或右边.【思考】像-1,0,1,2这样的整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那么分数或小数可以用数轴上点表示吗?例如2.5,23,23,【归纳】任何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且在同一个数轴上,一个有理数对应一个点【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例题】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答:点A表示数2;点B表示0.5;点C表示-0.75;点D表示-1.5.练习1关于数轴,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一条直线B.有原点、正方向的一条直线C.有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D.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答案:D练习2如图所示,正确的数轴是()答案:D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数轴上可以有一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数B.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D.一个有理数在一个数轴上可以对应多个点答案:B练习4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练习5 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点.请回答:(1)将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2)将点B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 七年级数学 上册】1.2.2《数轴》教案1
![【 七年级数学 上册】1.2.2《数轴》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7e0556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7.png)
【七年级数学上册】1.2.2《数轴》教案1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
通过学习数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数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轴的应用场景感到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能够运用数轴比较实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和特点。
2.数轴上实数的大小比较。
3.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轴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轴的实际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数轴,加深对数轴的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数轴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数轴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轴模型、实数卡片、黑板。
2.教学素材:与数轴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课件:数轴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火车站在数轴上的位置,引出数轴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数轴上表示这个实例?2.呈现(10分钟)展示数轴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介绍数轴上的基本操作,如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画出数轴,并比较实数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与数轴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数轴的知识。
1.2.2数轴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2数轴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a4de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b.png)
1.2.2 数轴教案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通过数轴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正数、负数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教案包括引入新知识、知识讲解、示范演示及练习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学会利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能够将数点的位置和数的大小相匹配,并用符号表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黑板、粉笔、白板笔。
•学生准备:学生书、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教师利用黑板上画一根数轴,然后让学生站到相应的位置上来。
演示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对数轴的初步认识。
2. 知识讲解2.1 正数和负数教师向学生解释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表示大于零的数,负数表示小于零的数。
教师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的读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2.2 数轴上的位置及大小关系教师通过讲解数轴上的位置表示和大小关系,向学生展示数轴上各个点的表示方法和对应的数值。
教师强调数轴上正数的位置及表示方法,以及负数的位置及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示范演示教师在数轴上选择几个具体的数点,示范如何利用数轴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同时,教师解答学生对于表示方法和大小关系的疑问。
4. 练习4.1 按要求画数轴教师用黑板上示范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根据要求练习画数轴。
4.2 补全数轴上的数点教师给出一些未标注数点的数轴,让学生根据已标注的数点推断并补全未标注的数点。
4.3 判断正误教师给出一些数轴上已标注的数点,让学生判断正误,并正确书写出符号表示。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加深对数轴的理解。
教学延伸•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
•引导学生练习使用数轴对数的大小进行判断。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1.2.2数轴 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2数轴 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dadf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9.png)
1.2.2 数轴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理解数轴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 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轴上的表示; 4. 能够使用数轴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数轴的概念及其作用;2.数轴上的数的表示方法;3.数轴上的数的运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件;–数轴模型;–计算器。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的定义和数的表示方法。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轴。
二、概念讲解1.教师通过数轴模型向学生展示数轴的基本结构和表示方法,并解释数轴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数轴上的点代表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正数和负数?三、数轴的表示1.教师通过数轴模型向学生演示数的表示方法,并讲解数轴上数字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进行数的表示练习,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3、-2、0等。
四、数轴上的运算1.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例如:计算数轴上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或者计算数轴上两个数的和、差等。
五、拓展应用1.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从家里出发,沿着数轴上的正方向走了5步,再往反方向走了3步,最后停在了哪个位置?2.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和拓展应用加深学生对数轴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了有效激发,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下一堂课可以结合数轴的运用场景,拓展更多的数轴应用。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bdfe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7.png)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二、知识结构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
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定义三要素应用数形结合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七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数轴的三要素。
2、掌握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法,以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求法。
4、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1、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学法指导:观察归纳概括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你会读温度计吗?完成课本43页最上面的读温度计的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1.2.2 数轴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1.2.2 数轴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7484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f.png)
第一章有理数1.2 有理数1.2.2 数轴【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在特定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多媒体课件请大家看,这是一支温度计(多媒体展示),它的用途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你会读温度计吗?请同学们读出此时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我们知道液面所在的刻度就表示此时的温度,这说明温度计上的刻度与一些有理数建立了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一个有理数.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 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学生相互讨论并动手操作,明确以下问题:(1)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2)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3)什么叫数轴?它由哪几个要素组成?(4)数轴的用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点评、鼓励,最后归纳总结: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问题2:(1)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一些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们所表示的数吗?(2)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3)如果a为正数,那么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哪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a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到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到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先画出数轴,再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5,0,-2,2,-103.【分析】①由这个数的符号确定它在数轴上原点的哪一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②先在相应的方向上确定它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再画上点;③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0.【解】如图1-2.2-1.例2数轴上与原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4.【分析】首先画出数轴,然后找出数轴上与原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的点,最后得到与点相对应的数.(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教材P9练习第1,2,3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2《数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2《数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88207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6.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2《数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轴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数轴这一概念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坐标系和图形的认识有所欠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坐标系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和特点2.数轴上的表示方法3.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数轴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操作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轴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问题解决: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数轴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实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进行解决。
3.教学工具:准备数轴的模型或者图片,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轴的概念,例如:“小明从家出发,向正北方向走了5公里,然后向正西方向走了3公里,请问小明现在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引发学生对数轴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数轴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数轴上表示不同的数,或者根据数轴上的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等。
通过操作,让学生更加熟悉数轴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案1.2.2 数轴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案1.2.2 数轴](https://img.taocdn.com/s3/m/4c63f9d6a417866fb84a8ef7.png)
1.2.2 数轴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3.经历学习数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与应用.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案)一、情境引入在一条东西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数轴的概念及画法【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P8最后一段之间部分,完成下列问题:通过“情景导入”我们可以知道:1.柳树在汽车站的东边3m处,杨树在汽车站的东边7.5m处,槐树在汽车站的西边3m 处,电线杆在汽车站的西边4.8m处.2.将问题1中的位置用负数、0、正数表示出来,选定汽车站为基准点,西边的点用负数表示,东边的点用正数表示,那么-3表示汽车站西侧的槐树,-4.8表示汽车站西侧的电线杆;+7.5表示汽车站东边的杨树,+3表示汽车站东边的柳树.【合作探究】数轴的画法:(1)画一条水平(或竖直)的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叫原点;(2)一般规定直线上向右(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就得到了数轴.范例:下列是四个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C)归纳: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知识模块二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最后一段~P9练习之间部分,完成下列问题:范例1: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线段;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其中正确的有(A)A.1个B.2个C.3个D.4个范例2:写出下图中点A、B、C、D、E表示的数.解:A:0,B:-2,C:1,D:2.5,E:-3.仿例:如图,数轴上一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若点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D)【合作探究】想一想:范例2中点B、E和C、D分别在数轴的哪一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答:B、E在数轴的左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和3个单位长度;C、D在数轴的右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1和2.5个单位长度.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二、交流与提升【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一数轴的概念及画法知识模块二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本节课学会了如何画数轴,如何实在数轴上找出已知数所表示的点以及能正确写出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体会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数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数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ddc8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c.png)
《1.2.2数轴》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
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
一、教法分析: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学法指点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视察、类比、分析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教学程序(一)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入手、引入新课数学起源于生活,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数便产生了,并且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记录着也刻画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比如:一只小小的温度计,就是用数字刻画温度的……50-10℃℃℃问题:1 刻度是否均匀?2 数字排列有什么规律?3 要具体标注一些什么样的数?当温度计横过来时,三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变化?问题:1 刻度是否依然均匀?2 数字排列规律有何变化 ?(从左到右,由小变大)3 要具体标注的数是否有变化 ?(没有,依然是正数,负数,还有0)想一想:1)0不是正数吗?是负数吗?2)比0大的数是_____,比0小的数是_____,有最大的正数吗?有最小的负数吗?3)有理数的数量是_______。
能否发明一种工具像温度计一样,把我们学过的数有序的呈现出来?设计思想:通过生活实例,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水到渠成的过渡到数轴这一中心课题。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2.2 数轴 导学案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2.2 数轴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bf7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6.png)
第一章有理数1.2 有理数1.2.2 数轴教学目标:1. 识记数轴的三要素并会画数轴.2. 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会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 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重点:数轴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数.难点:正确的画出数轴,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一、知识链接1.回忆正负数的意义并回答以下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旁,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 3 m 和7.5 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根交通标志杆,汽车站牌西侧3 m 和 4.8 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一、要点探究知识点1:数轴的画法及概念合作探究探究一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标志杆、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合作探究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工具,请举例说明.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数轴的画法:1.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 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 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4.原点将数轴(原点除外)分成两部分,其中正方向一侧的部分叫作数轴的正半轴;另一侧的部分叫作数轴的负半轴.1.(松北区校级月考改编)关于数轴的图示,画法正确的是()总结: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一个也不能少.归纳总结:画数轴注意事项:(1)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2)直线是水平的;(3)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取单位长度应结合实际需要,但要做到刻度均匀.合作探究探究二为了进一步研究马路情境图(数轴),仿照A 点信息填写表格.数轴上的点表示数:一般地,设 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在数轴的___半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 -a 的点在数轴的___半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长度的点,简称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 a 的点.例1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3,-4,4,0.5,0, −52 ,-1.例2 根据下面给出的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 请你根据图中 A 、B 两点的位置,分别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以及 A 、B 两点距离几个单位长度?(2) 从点 A 出发,沿着数轴正方向移动 2 个单位长度达点 C ,在数轴上请画出点 C ,并写出它所表示的数.1. 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 )1.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非负数2.在数轴上表示-3 的点与表示4 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A. 7B. -7C. 1D. -13. 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能力提升:4.在数轴上,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它先向右爬了4 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了2 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然后又向左爬了10 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1) 将A,B,C 三点所表示的数在下图中的数轴上表示出来;(2) 根据点C 在数轴上的位置,点C 可以看作是蚂蚁从原点出发,向哪个方向爬了几个单位长度所到达的点?(3) 如果移动点A,B,C 中的两个点,使得三个点重合,你有几种移动方法?请分别求出移动的长度之和.拓展:数轴上有两个固定点A、B,有一动点C,请问点C在什么位置时,动点C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最小?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新课导入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知识点1:数轴的画法及概念合作探究知识要点: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正a负a【典例精析】解:如下图所示.总结: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解:(1) 点A 表示3;点B 表示-1.5;点A、点B 距离 4.5 个单位长度.(2)如上图所示,C 点表示5.1. 解:如下图所示:2.C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D2.A3.解:如下图所示:4.(1)解:如图所示.(2)可以看作蚂蚁从原点向左平移4 个单位长度达到.(3)。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数轴的画法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数轴的画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62f7b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7.png)
课题名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学
单位名称 年级/册
第一章有理数 数轴的画法
七年级上册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难点名称
数轴的画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数轴的画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形结合,比较抽象,要想画对数轴三要素缺一不
什么难
可。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数轴是用长度度量各类量的抽象,数轴的三要素在画的过程中容易缺漏。
五标数:在原点左右两边依次标上。
-2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
练习:下列各图
形中所画数轴正
B
确吗?为
什么?
D
0 12
-1
0
小结
通过正确画数轴,培养学生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数轴是非 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 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 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什么难
在理解数轴概念的基础上,归纳画数轴的步骤并动手操作。 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什么是数轴? 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讲授:怎样画数轴?
一画:画一条直线(一般是水平直线);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取:选取原点,并用这点表示数字 0; 三统一:单位长度统一; 四定:确定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规定向右为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轴
学科数学授课时间主备人授课班级教授者
课题 1.2.2数轴课时安排 1 课型新授
三维目标知识
目标
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能力
目标
知道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情感
目标
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利用数轴比较负分数的大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变式练习
教学准备
整体预设导案设计学案
设计
二次
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导
入
探
究
一、复习导入
每名学生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有下面同学补充;观察一下直尺,直尺上哪边的数大,哪边的数小?那
么有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吗?
二、讲授新课
(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米和4.8米处分
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2)数轴
数轴的画法:
第一步:画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O,这个点叫做_______。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_______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__。
总结: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数轴的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2)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2
1
4.解:
(3)、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归纳:(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
学生分
小组讨
论,观
察,共同
发现数
与形的
关系
让学生
画数轴
并相互
交流
通过从
特殊到
一般的
方法归
纳出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练
习
运
用
自
我
检
测
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2)数轴的出现将图形(直线上的点)和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很
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观地表示,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
三、应用新知
(1)原点表示什么数?__________________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______________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数或者小数可以用数轴表示吗?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
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2
1
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6)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四、课堂练习:
1、是不是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
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3,
2
3
-,2.5,0。
解:
2、是不是所有的正数都在原点右侧,有几个表示0的点。
3、将4和-4,3和-3,
2
1
和
2
1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判断:数轴上的两个点可以表示同一个有理数();数轴上的点
都表示整数()
轴上点
的特点
逐步培
养学生
的抽象
概括能
力
学生思
考、对数
进行分
类,并回
答老师
的提问
学生独
立思考,
举手回
答,教师
尽量选
多名学
生回答。
整体预设导案设计
学案
设计
二次
备课
小
结
五、课时小结:
1、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主要解题方法)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
只是有理数,还有其他的数,
3、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