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邓稼先》PPT课件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范围:中国的,古今均可,回避免娱乐明星
1.科学家 (如两弹一星,农业,医学,水利科学家) 2.优秀人民干部 (如焦裕禄、黄文秀) 3.知名人民教师 (如张桂梅) 4.文学艺术大家 (如“敦煌女儿”樊锦诗) 5.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感动中国人物等。
邓稼先
杨振宁
了解作者
杨振宁
•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物 理学家。
• 1938-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 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 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 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1年,中美 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在 促进中美建交、交流合作上贡献巨大。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二、“两弹”元勋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体会情感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 “最黑暗最悲惨”“亡国灭种的危险”
悲痛与不甘
“20世纪人类历史上” “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喜悦和自豪
1959年9月,中、苏公开决裂,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终止协定, 此时中国原子弹计划外援断绝。
体会情感
民族感情?友情?
• 这泪水既是为了民族而自豪,也是为稼先感到骄傲, 因为邓稼先和中国原子弹工程是密不可分的。
• 从侧面体现了邓稼先对国防事业的巨大贡献和中国原 子弹工程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目录•邓稼先生平与成就•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邓稼先与核武器事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邓稼先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邓稼先的学术影响与传承邓稼先生平与成就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自幼聪颖好学。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
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01020304早年经历及教育背景1958年起担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推导且有卓越贡献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奖项及国际地位0103020405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勇于创新实践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不断追求卓越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的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极其认真,不容有丝毫差错。
邓稼先 课件(共19张PPT).ppt
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③埋下伏笔等。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 (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 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 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 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并讨论一下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射成功。 • 这些辉煌的时刻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 强大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学习目标
•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重点)
合作探究
回顾全文,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 文的“小引”,等于
是个帽子;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 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 贡献,是第一部分的 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 的延伸;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 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 之大,也可以说是第
二部分的扩展;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 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 挺起了脊梁。
【参考一】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四岁 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奔赴疫情第一线,为恐慌的人们打了一针镇静剂, 带领人们与疫情做斗争。
三次手术时间间隔短,身患绝症依然牵挂事业,至死不懈。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 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 品质和奉献精神。
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 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 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字词识记
( C )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 D )每家每户都知道。 ( G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E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非常感动。 ( A )很少有人知道。 ( B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F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 原籍安徽,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 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 模型厅;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工作到天亮。苏联单方 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 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 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 杨振宁
整体感知
• 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 年 , 安 徽 省 怀 宁 县 )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文中提到的一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 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 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 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 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 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杨振宁和邓稼先是 中学和大学同学,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在邓稼先逝世七 周年时,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 传记,而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科学家,以中华民族几千 年文化为背景,以100年来的民族情节,50年的朋友情谊为基调, 对另一位大科学家的介绍。
品味语言
4.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 所代表的品格。
“纯”是无私、纯正、纯朴之意,一个“纯”字精炼地概括了 邓稼先高尚的品格。
品味语言
5.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 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人们绝对相信他。
品味语言
7.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摄氏度。
环境描写,用风沙呼啸、气温极低正面描写戈壁滩上的恶劣 气候,写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工作的艰难。
人物分析
1.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伦理物理物理,获 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成全回国。
“立即乘船回国”表明邓稼先在学有所成后,没有 丝毫犹豫和停留就回国了,也表明他具有热爱祖国的高 尚品质和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这两段独句成段,一方面突出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爆炸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邓稼先 在我国国防自卫武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细读感悟
3.第四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光辉事迹的,可否删掉?
不可以。 原因:①第四部分重点交代了中国原子弹工程是中国人自 主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这就是从侧面表现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显得有很有更有力度。②本文的写作目的不仅仅是介绍邓稼 先的光辉事迹,更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精神、朋友情谊 等角度介绍邓稼先、怀念邓稼先,所以这一部分并不多余。
统编(部编)版初一语文7年级下册 第1单元《邓稼先》课件(14张PPT)
精读,评说“诗”中形象——“精读法”评说人物
“精读法”即对文中精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 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从精段中提炼人物 灵魂精髓;评说人物形象,要“聚焦”人物 身上的“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语 言要简洁,评论要中肯,形式要多样(可用 排比、对联、引用等)。
精读,评说“诗”中形象——提示
朗读,读出满堂“诗情”——选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
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 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稼先 的赞语,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 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齐读唐代李华 的《吊古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 国男儿歌》,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读出 深切怀念。
速读,理清“诗人”思路——“速读法”读课文
“速读法”就是1分钟500字,快 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 法。
请大家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四字短 语概括各节内容。
速读,理清“诗人”思路
⑴ 略说背景,引出人物; ⑵ 纵观一生,鞠躬尽瘁; ⑶ 横向比较,无私奉献; ⑷ 澄清谣言,自强不息; ⑸ 环境艰危,生死度外; ⑹ 元勋千古,永恒骄傲。
比读,发现“诗”之神韵
“比读法”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两篇 (或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
请同学们从人物、选材、组材、结构、语言 等方面比较课文与徐焰的《邓稼先小传》写 法之不同。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研讨。
比读,发现“诗”之神韵
⑴底蕴深厚。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 族情结、深厚友谊为基调,开篇写百年国耻,中 间引古文、歌词,增添了文化的厚度。 ⑵诗化材料。作者从情感角度酝酿、渲染、营造 了一个诗意氛围,烘托邓稼先的精神情操,凸现 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形象。 ⑶课文采用片断式结构,各节环环相扣,气韵贯 通。 ⑷语言平实,饱含深情,读来荡气回肠。
1课:邓稼先 课件(共33张PPT)
新知讲解
主要人物
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 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 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
论物理。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
又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
制原子弹、氢弹,直至病逝。
新知讲解
传记文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 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 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 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 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 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 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 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 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课堂总结
主题归纳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 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 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 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 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堂总结
重点分析
新知讲解
文章结尾“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 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
重点分析
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 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 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 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
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 课件(共21张PPT)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诚真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Βιβλιοθήκη 朴实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⑦1982 年,“我不能 走”。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
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 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 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 凡中见高尚。
热泪盈眶 (kuà 可歌可泣 ng)
(qì )
(pá ng 鞠躬尽瘁 (cuì 彷 徨 ) huá ng) (xiān) 殷红 (yān) 鲜红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文化背景 不同
性格
锋芒毕露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最不引 人注意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奉献 精神
“纯”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 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 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 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苏联── 1949 年 8 月 29 日 ;
英国── 1952 年 10 月 3 日 ;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 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 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 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 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 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 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 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 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 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善于辞令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纯” 真诚坦白、朴实
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品质和奉献精神,突出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从作者评价中认识人物
原文: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 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改文: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 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 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 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 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985年8月 做了切除直肠癌手术
1986年3月 1986年5月
第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共同撰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做了第三次手术
1986年7月29日 因全身大出血而且逝世
补充资料: ·邓稼先的研究团队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美国用了7年、
法国用了8年、苏联用了10年才完成的工作,创造了当时世界 上氢弹研制的最快速度;
jū cuì
xiǎn rú
xūn yùn
yān zhì
kān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研读课文 思考:在第19、20段中,作者是如何评价自
己与邓稼先关系的?和奥本海默关系呢?这 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与邓稼先:50年的友谊,亲 如兄弟
与奥本海默:很熟识
这样写拉近了作者与人物的关系,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读起来更亲切。
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 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7月, 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 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 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邓稼先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邓稼先是一个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科
1 邓稼先
新课导入
伟大的时代缔造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科
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 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 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致敬两弹元勋,中国核工业功勋人物——邓稼先!
课文梳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意思是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有着执著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整体感知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 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代 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 先
原子弹领导人
对比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 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追求、无私的 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 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拓(tuò)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选聘(pìn) 谣言(yáo) 鞠躬尽瘁(cuì) C.说服(shuō) 无垠(yín) 殷红(yīn)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逝世(shì) 家喻户晓(xiǎo) 【解析】A.鲜(xiǎn);C.殷(yān);D.挚(zhì)。
③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 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 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 ,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 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 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④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 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 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 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 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 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 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人教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课件(28张PPT)
3、“鲜为人知”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对比鲜明。 一位“贡献巨大”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这看似矛 盾,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邓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不计 个人名利得失,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伟大人格。
8比喻在原有的事物中酝酿、生长着的新事物。
( 层出不穷 )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 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概括事例
句式:
时间+地点+人物+怎么样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 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3、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手法、 结构特征。
提示:同学们在修辞手法、句式、描写 方法、结构特征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审美 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 陈述出来。
举例:
1:修辞。运用排比,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这种紧 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强烈 的震撼,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面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 的警示作用。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 与邓稼先进行对比?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相同与不同之处 :
职务
性格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奉献
复杂的人 精神
最不引人 注意
忠厚平实
“纯”
你是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 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品析语段,走近人物
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他因核武器试验而身患癌症,病情如此恶劣,手术频率如此 密集,但邓稼先依然在生命最后时刻,争分夺秒地撰写关于国家 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临终前仍不忘关心国家尖端武器的发展事 业,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评价: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这首歌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 中,来凸显邓稼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③作者用这首歌,表达了对邓稼先的赞扬、崇敬之情。
深入探究 4.杨振宁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在文中还写了很多评 述性的语句直接高度赞扬了邓稼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将它们勾画出来,并作好批注。
奥本海默:佩服他、仰落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深入探究
文中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做对比,西方强调个体自由发挥 的文化,造就了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个性。而中国几千年传 统文化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 忠厚,谦虚、朴实、爱国。邓稼先汲取了这些传统文化中优 秀的部分,形成了自己谦虚谨慎、含蓄内敛的气质品格。
《吊古战场文》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 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 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 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
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 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 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 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 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 读 赏 析
朗读第六部分,思考: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 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 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 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所以说,如果邓稼先 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 稼先的伟大之处。
邓 稼 先
1924年 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1945年 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8年 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1950年 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 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此后隐姓埋名28年。 1964年 _________________ 1967年 _________________ 1971年 ( )回国,挚友相见。 1972年 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 1986年 7月,因病逝世。去世前一个月,身份 解密,其不凡成就始为人知。 1999年 被追授“________”功勋奖章。
结小
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 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 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 灵魂深处的希望,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 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 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邓稼先 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 中。
邓 稼 先
杨 振 宁
何 为 “ 两 弹 ”
原子弹+导弹
核弹+导弹
原子弹 弹 氢
两 弹 一 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 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 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 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 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在当时国家经济、 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 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 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 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殷红:带黑的红色 殷实:富裕、充实 殷殷其雷:形容雷声
鲜艳 鲜为人知 燕子 燕国、燕然、燕山;姓燕
鲜
燕
词 语 记 诵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 流传得很广。 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 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很少。 当之无愧:指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xiò ng
xūn
tǐng
yān
夐
zǎi
曛
铤
xūn
殷红
yí ng yān
宰割
dià n
元勋
pì n
萦带
燕然
chó u huà pá ng huá ng
奠基
选聘
qì xiǎn
筹划
鲜为人知
lù
彷徨
cuì
可歌可泣
guǒ
鞠躬尽瘁
rú
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正 音 识 字
殷
yān yīn yǐn
xiān xiǎn yàn yān
研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读 赏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 析 年来的历史?
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 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 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这是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的几幅照片,那是任人 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性格为人
最不要引人注目的 人物,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一生喜 欢“纯”字所代表 的的品格……
研 读 赏 析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 目的?
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课文把邓稼先与奥 本海默对比着写的目的是,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 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 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 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 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 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研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 读 赏 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 析 到他怎样的品质?
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 时候,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更是强烈 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示。
研 读 赏 析
阅读第五部分,朗读《吊古战场文》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 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 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 28载。
文 本 常 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 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 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 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人 物 传 记
正 音 识 字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 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 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 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 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研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读 赏 这一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哪些写得较 析 详?哪些写得很简?
杨 振 宁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1938年中学 还没毕业,就进入西南联大就读,1942年西南 联大研究所毕业。1945年到1948年,在美国芝 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普林 斯敦大学研究,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 恒理论。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 尔物理学奖。
研 读 赏 析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1. 2.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 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 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 党员。
略写生平、学历,详写贡献。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末句邓稼先巨大贡献的 具体阐述。
研 读 赏 析
阅读第三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国籍 职务 功劳
文化背景 奥本海默 美国 邓稼先 中国
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 成功领导本国原子弹工程 中国传统文化 美国文化 拔尖的人物,锋 芒毕露
研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 读 赏 为什么引用《吊古战场文》? 析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 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营造了 悲凉、悲壮的气氛,突烘托邓稼先五部分,思考:
朗读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想想作者为何要 引用这首歌,为什么建议采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因为这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 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它也最能体现邓稼先为祖 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委婉地表达 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
整 体 感 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先 第一部分 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通过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来写 第三部分 邓稼先。 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为 第四部分 民族和邓稼先而感到骄傲。 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 第五部分 卒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 总结评价邓稼先。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 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 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 水弯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 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风凛 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 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全军覆没。每逢阴 天就会听到有鬼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