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
[精品]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精品]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的特点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放开经济、放宽思想,使中国逐步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裕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革命的意义革命是破除旧的体制和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革命是一种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是革命的一种方式,它不同于传统革命,改革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革命,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制度效能,使中国在不断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过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和制度建设之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浪费、生产低效,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经济退步等。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一次改革,以推动社会进步。
三、改革的措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放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引进外资、鼓励个体经济等。
这些措施打破了原有的封闭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大幅度提高。
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改革农村经济、户籍制度、司法审判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中国的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中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为中国的外交带来一系列的成果。
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使中国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更加稳定。
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
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革命与改革: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革命与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代表了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
革命与改革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制度的改变,都需要革命与改革的推动。
历史的革命与改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塑造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革命与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历史上的政治革命,如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等,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政权的民主化与权力的公正分配。
这些政治革命激发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奠定了现代国家政治体制的基础。
同样,现代社会中的改革也在持续推动政治体制的进步。
例如,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与市场化进程,增强了政治制度的活力。
其次,革命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历史上,农业革命的出现实现了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耕社会的过渡,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与资源。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而当代社会中的改革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开放,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货币财富的积累。
改革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与就业机会。
再次,革命与改革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
历史上,宗教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发生,改变了人类的信仰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
革命推动了新的思想观念的诞生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当代社会中的改革同样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中。
例如,教育改革的进行,塑造了新一代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革命与改革的深入推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更为人类整体思想观念的进步提供了动力。
最后,革命与改革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历史的革命与改革通过推翻旧的制度与体制,使人类社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与革命)
5革命往往以暴力形式发生,会带来一定破坏性, 革命往往以暴力形式发生,会带来一定破坏性, 改革则会较温和一些。 改革则会较温和一些。 中华民族自古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家、 6中华民族自古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家、 革命家的改革创新等精神值得学习。 革命家的改革创新等精神值得学习。 改革的类型: 7改革的类型: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等); 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等); 未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未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列宁新经济政策、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 福新政、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福新政、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战 后日本民主改革等) 后日本民主改革等)
改革(与革命) 改革(与革命)
改革: 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忽必烈改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 大化改新 1861年俄国改革 1861年俄国改革 明治维新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革命: 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两次)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两次)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帝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1861改革与明治维新比较: 1861改革与明治维新比较: 改革与明治维新比较 相同:所处时代: 相同:所处时代: 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封制度阻碍资制度发展 方式、性质:自上而下、资性质改革 方式、性质:自上而下、 主观目的:保留君主, 主观目的:保留君主,维护统治 客观效果、结果: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客观效果、结果: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走上资道 路;均成功 不同:国际环境:俄无外敌侵略; 不同:国际环境:俄无外敌侵略;日有外敌入侵 清障程度不同: 清障程度不同:日爆发武装倒幕运动 影响深度、广度不同:日更深、 影响深度、广度不同:日更深、广,改革后经 济、军事超过俄国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有哪些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有哪些
改革和革命最大的区别是含义不同,改革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革命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下面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参考。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有哪些
改革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
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革命”意思改朝换代,例如:商汤推翻夏朝,周武王取代商朝的行为称为“汤武革命”。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做出调整。
不同之处是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
而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改革的含义
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场新的、温和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革命的含义
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革命是以一种暴力的手段推翻社会制度,革命的暴力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试论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试论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常常难以区分。
一般而言,“自上而下”是改革,“自下而上”是革命。
从性质上看,改革与革命都有可能会是社会转型性的根本变革;从方法看,改革与革命都既有可能是暴力的、流血的,也有可能是和平的。
不能拿改革或革命的一次成败,论证其道路的合理性。
标签:改革;革命;关系改革与革命都是社会修复机制在起作用,革命是偶发性的,改革则是常态性的。
一个社会要进步,可以没有革命,但不可以没有改革;一个社会也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不断的、有效的自我改革,才能够实现良性运转。
一、改革与革命的区别论起改革与革命的不同之处,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又不简单。
从概念上看,改革就是体制创新,依照程度深浅不同,它包括改良式的,也包括社会转型式的。
革命大体也有两种,一种是“改朝换代”,另一种即是社会革命。
若是论改革与革命实际表现出来的差别,一般而言,“自上而下”是改革,“自下而上”是革命。
之所以是这样,原因无外乎:改革是由统治者或执政者主导的,革命则是由被统治者掀起的;改革不更迭统治者,革命往往要更迭统治者;改革的过程一般有控制、有秩序,革命则常常会出现无控制、无秩序的现象;改革多数情况下是非暴力的,革命一般伴随着暴力和破坏;改革是一个长期、深刻的社會变迁过程;革命往往是短时间和直接的、形式化的社会突变。
改革的基本形式是“自上而下”,或者说改革就是“自上而下”的。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运动,可以看出,但凡推动社会前进的,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
这不是偶然,因为要进行社会改革,一方面,要有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杰出人物,他们能了解国际大势,能熟悉本国国情,又能根据本国的特点来制定改革的措施与策略。
另一方面,只有改革家们执政或者是依靠当权的统治者,才能推行其政治主张和改革方案。
这就决定了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的操作过程。
没有先知先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提不出社会改革方案的,而没有国家权力作为驱动杠杆,再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束之高阁。
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改革的看法
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改革的看法一.摘要: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二.关键词:三.正文: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年)、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2006年)。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思想启蒙、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
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1918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2年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1945年中共七大思想形成,是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953—1956年三大改造,把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革命与改革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革命与改革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革命和改革是人类历史上不断出现的现象,相比之下,革命意义更具突破性,代表着人类对权力的极大反抗和变革;而改革则是在一定制度和现象下对不足之处的改进和完善。
在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和改革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有所谓“一血之仇”所引发的革命,也有因改革而成的现代化大国。
但今天,革命与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及现实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
革命的历史经验革命一般可分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种。
政治革命即改变国家政治制度,例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就是一次政治革命。
而社会革命则是指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变革,例如十月革命就是一次社会革命。
不可否认的是,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但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带来太多的实质变化,但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却一直延续至今。
而俄国的十月革命,则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帝国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思潮和影响。
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推动社会变革,必须先有人去尝试,才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动荡和变革。
改革的历史经验如果说革命代表了对历史的反抗和突破,那么改革则代表了对历史的认识和承认。
改革一般指对于现有制度和现象的改变和完善,能够对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市场化,走向全球化,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而改革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改革的历史经验教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应对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革命和改革的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即使是由思想和理念引发的革命,也可能会带来血腥和混乱。
因此,改革成为了一种更为合理和稳健的解决方案。
但面对一系列与生俱来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贫富分化等,改革似乎显得力不足。
革命和改革的现实意义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一种有力的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革命是一种强有力的办法,但是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不能随意妄动;而改革则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断完善现状,以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与共进。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摘要:改革和革命很难从概念上划分。
传统认为:改革是执政人员自上而下调整统治政策(非暴力手段)的行为或者思想;而革命则是以暴力的方式来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的行为或者思想。
实际上,改革与革命既有其相互区别的一面,又有其相互补充的一面。
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自强求富,从戊戌变法的慷慨悲壮再到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从五四运动的举国怒吼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腥风血雨,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声呐喊再到今天硕果累累的改革开放,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改革与革命始终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形式。
那么,改革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一、改革以抑制革命发生而开始,又因革命发生而终止毛泽东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对一个国家而言,统治阶级要想避免“挨打”——被被统治者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就要不断改革。
因此,纵观中外历史,有很多改革是为了防止革命的发生而开始的。
而同时,一场革命的爆发往往意味着一场改革的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又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政治危机,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支付了4. 5亿元巨额赔款,使其在军事上、外交上主权的丧失殆尽,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刻,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认识到封建主义存在的种种弊端,革命一触即发。
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最终清廷认识到要想抑制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的发生,必须改变现状进行改革,从而开始了一场旨在自救的革新运动———即清末新政改革。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因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而达到清政府统治地位的转危为安。
然而,由于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及时,策略方式的失当,以及改革者自身的能力缺乏、私心作祟等不利因素的局限,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终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
改革与革命——精选推荐
改革与革命摘要:作为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主要方式,改革与革命,同时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两者均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改革与革命之间存在联系,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区别。
我们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改革与革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充分肯定两者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革命;社会发展;作用;马克思主义;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与革命,如同两种风格迥异的曲调,交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这支主旋律之上。
改革,曲调较为平缓,如同涓涓细流,绵延不绝但不失力量;革命,节奏铿锵有力,如同汹涌波涛,卷起历史巨浪。
一、改革(一)定义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二)重要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曾经采取过一定的措施。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每一次正确的改革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早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比较落后的秦国正是通过商鞅变法得以强盛,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最高统治者伯利克里,在经济政策、政治体制和军事等方面锐意改革,促进了古希腊的繁荣。
还有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等。
就连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求助于改革。
恩格斯对此进行了这样的分析:“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作用力,要求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来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
”①(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变革,革命
改革、变革与革命改革、变革、革命,这三个概念常被人们有心或无意地混淆,因此有必要弄清楚。
改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社会发展的自然状态。
社会的发展一般是在改革中实现的。
这时,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没有激烈冲突,只需要协调和完善。
改革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单独进行。
改革与改良不同,改良没有制度创新,只是修补旧制度,而改革需要制度创新。
变革是社会的转型。
这时,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已有激化的成分,通过改革不能改变这种激化的状态,社会必须全面改革。
变革是社会各个领域同步改革,但社会的基本形态不需要改变。
变革符合人类社会遵循的差异与平衡、竞存与共生的自然法则。
革命是社会的摧毁和重建,不是社会的自然状态,革命是人为的社会状态,是社会需要变革而又人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
革命都是通过暴力实现的,社会为革命付出惨痛的代价,毁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只能满足一人之私或一伙人之私,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以暴易暴。
引发革命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制造革命的社会因素的人,就是那些放纵人性缺陷、制造两极分化和社会断裂的人,另一种人是极端主义者和要“平天下”握特权的野心家、阴谋家。
革命啊,多少丑恶以你的名义而行!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处在不断改革中,每届主政者都要进行社会改革,公民社团在社会改革中起到了与主政者合作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社会的矛盾出现后能够通过利益博弈及时化解,法律制度对社会矛盾的激化具有预防作用,社会因此相对稳定。
如果能够避免总统制和议会制、自由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产生的消极面,综合集中其优势就会更加完善。
只有不断改革,能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自动产生社会要素平衡的国家,才能以常常不太平避免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以不断改革承载人民的幸福。
封建社会、后封建社会具有强大的社会保守力量,变革的条件不充分,社会矛盾积聚常常超常,改革常常是被迫的政治行为。
社会的政治体制不能及时更新,主政者常常需要用被迫的改革来给这个体制打补丁,最终会捉襟见肘,难以四顾。
论中国近代的革命与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大都要经历一番兵刃相接,放在近代来说,也就是暴力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例,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经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预备立宪等等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却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彻底推翻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革命是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
它自下而上,迅猛激烈,并且效果显著。
而改革呢?它是统治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中国人历来厌恶改变,一套制度能够固守千年,因此,中国的改革缓慢、磨蹭、不彻底,在被推翻之前,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改变表面上的东西,整场改革,都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人民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取得了民族独立这一客观事实,也印证了相比起改革,革命是更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条道路。
但在我看来,革命给社会民生带来的灾难远大于改革,革命群体与当权政府的矛盾,势必波及到无辜百姓,革命人士高呼的“革命必定免不了流血牺牲”,这其中的牺牲也包括当时社会下无辜群众的牺牲,在一群先进分子为了自己的信仰掀起一场社会风暴的时候,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争取他们的理解,便成了大问题。
而相比之下,改革却能以一种温和地,协商地,把双方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地方式,将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再给清政府更多的时间,当权者和社会各界都改变一下急功近利的思想,新政或许会有另一种结局,更乐观一点想,中国或许能够省却国共十年对峙的时间,提前结束半殖民地的命运。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改⾰也是⼀场⾰命改⾰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论从改⾰在解放⽣产⼒和发展⽣产⼒⽅⾯所起的巨⼤作⽤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变⾰的深度和⼴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场新的⾰命。
第⼀,说改⾰是中国的第⼆次⾰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命⽽⾔的。
改⾰的性质同过去的⾰命⼀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产⼒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是中国的第⼆次⾰命。
第⼆,说改⾰是中国的第⼆次⾰命,是从解放⽣产⼒,扫除发展⽣产⼒的障碍这个意义⽽⾔。
⾰命是解放⽣产⼒,改⾰也是解放⽣产⼒,从这个意义上说,改⾰也可以叫做⾰命。
第三,说改⾰是中国的第⼆次⾰命,是从改⾰的深刻性和⼴泛性⽽⾔。
经济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改⾰调动了社会各⽅⾯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活的深刻变化。
我国社会主义改⾰的性质,从解放⽣产⼒、改⾰的深度和⼴度的看,改⾰是中国的第⼆次⾰命,是对旧体制的⾰命性变⾰;从改⾰的发动、主体、过程和效果作⽤看,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我发展的直接动⼒。
⼀、改⾰也是⼀场解放⽣产⼒的⾰命1、改⾰是解放⽣产⼒的第⼆次⾰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着束缚⽣产⼒发展的若⼲因素,同样存在着解放⽣产⼒的问题。
旧体制的各种弊端的最⼤的危害,就是束缚了⽣产⼒。
消除各种弊端就是解放⽣产⼒。
消除这些弊端的唯⼀有效的⽅法,就是改⾰。
社会主义⾰命是解放⽣产⼒的第⼀次⾰命,改⾰是解放⽣产⼒的第⼆次⾰命。
2、改⾰不是对旧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改⾰具有深刻性,改⾰不是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根本性变⾰;改⾰具有全⾯性,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以及其他体制都进⾏改⾰;改⾰具有持久性,社会主义⾰命发⽣在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折时期。
因此,改⾰在⼈类历史上的作⽤在历史的跨度上远远地超过了⾰命。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第一,我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浅谈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
浅谈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摘要: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对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产生的这种桎梏,可以有改革和革命两种情况出现。
改革和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手段。
关键词:改革,革命,阶级引言改革和革命这两个词,从我们接触历史的时候开始,就基本开始陪伴着我们了。
在这门近现代史课程中,老师也多次提到了辛亥革命和文化大革命,以及课本的最后一个章节讲的改革开放,所以这次的论文主要以改革和革命展开进行反思。
以史为鉴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纵观中国近代史,这一金玉良言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这一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足以让每一个国人深刻反思并总结。
我们了解历史,并不是为了应付教育和考试,也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我们了解历史,是因为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了解历史,是因为是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吸取历史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是时间留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
改革与革命的对比而从我们接触近代历史开始,改革和革命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课本上、记忆里。
那改革和革命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改革和革命又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呢?这就是我现在需要分析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改革和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对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产生的这种桎梏,可以有改革和革命两种情况出现。
通过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中,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了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改革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革命指变革天命,泛指重大革新。
相同点是都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做出调整。
不同点是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
而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改革和革命有什么区别
1、方式不同: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较为婉转柔和的,如我国的改革开放。
革命的方式则是较为极端和暴力的,一般都是以战争、武力的形式发生,如十月革命。
2、目的不同:改革的目的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
而革命的目的则是推翻原有政权以改变现状。
3、效果不同: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若是一个革命失败,那么大多对当权者政府的执政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若是成功,则当权者的执政方式和原则都会被废除。
改革和革命的联系是什么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周期性的,当渐变的改革不能继续的时候,革命就必然会来临。
虽然改革与革命都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过程,改革体现了社会的存在意义,革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意义。
改革是内在动力驱动,是主体主动的更新改变;革命是外在动力驱动,是主体被动的消亡过程。
改革和革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求“好”,对现状的不满意促使人们以不同的方法寻求改变。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做出调整。
一场革命一定意味着改革,而改革不一定就是革命。
例如我国的改革开放,这个改革是经济体制的变革,并不是革命。
对改革和革命的认识
对改革和革命的认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拥有许多变化的时代,改革和革命是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改革和革命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不断改变着中国历史的轨迹,成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和历史繁荣。
改革和革命是寻求改善社会生活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解决手段。
“革命”是指阶级斗争以及社会变革的艰苦努力,“改革”是指通过经济和政治制度及其衍生制度配置来加快中国发展。
用改革和革命的方式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中国发展近代和当代历史上的主旋律。
中国历史上改革和革命共同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神奇。
毛泽东曾经说过:“变革就是革命,改革就是变革。
”改革和革命的概念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有正反两方面的内涵。
改革和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动力,没有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取得突飞猛进的经历,中国的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事件,正是运用了改革和革命的双重力量而受到极大鼓舞。
改革和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确立了中���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力量。
在中国近代史上,改革和革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我们这一代人准备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它们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及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变革的使者,已经从浩瀚的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承载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荣历史使命。
改革和革命也是促进全球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和世界文化的发展经历密不可分,改革和革命的精神也影响了全球的发展。
在这个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改革和革命所传递的信息——“世界一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其极大的力量也日渐��树到世界各个角落。
中国人对改革和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责任和信念。
只有深刻的洞察力和信心,才能把改革和革命发挥出永无止境的能量,延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省、改变、启迪”,也将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中焕发出来的最耀眼的光芒。
改革和革命
改革与革命的优劣比对改革与革命是政治家们的口头语,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词。
纵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让新中国逐渐富强.一次革命,一次改革,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壮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然而,什么是改革,什么是革命?改革与革命又会各自导致什么不同的结果?改革与革命将会何去何从?面对以上问题,许多人都不能准确理解和系统地回答,以致在改革与革命面前左顾右盼顾此失彼.改革与革命这对孪生兄弟在各国历史变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随着改革渐入动力丧失、举步维艰的困境,而社会生存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旧的尚未化解,新的又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则在促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关于革命的讨论。
事实上,为了继续生存发展,中国社会需要并且无法回避在是否采用革命或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与问题的选择上作出判断。
从已经过去了的历史来看,中国社会长于用革命的方法,却拙于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失衡、积累的困难。
因此,对于革命更熟悉、更热衷的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始终不能摆脱革命周期性发生的宿命。
那么,现在应该采用那种方法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对革命与改革的优劣进行比对。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生存发展历史中,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代表的革命成功的先例不胜枚举。
而以统治者的自我创新为标志的改革成功的先例却寥若晨星。
革命之所以能够屡屡成功,在于陷入绝望的革命者决意拼死一博,无所顾惜。
因此,革命的破坏性无以伦比。
改革之所以总会归于失败,在于为生存本能所驱使的既得利益者们,必然都会过于自信,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只渴望通过维持既有秩序,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改革在涉及到对实际利益格局进行必要调整的阶段时,就会搁浅。
但是,革命的屡屡成功,不足以说明以性情温和而著称于世的中国人的身体里,流淌的多是崇尚革命的血液。
改革革命的概念
改革革命的概念
改革革命是指通过制度、政策和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来实现社会变革的过程。
它是对现存制度和体制的批判和改变,旨在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自由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改革通常指的是在现有制度框架内逐步修正和改进现有的制度和政策,以期解决一些问题并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的特点是相对温和,注重在不破坏现有的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引入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
革命则相对于改革而言,是指通过剧烈的社会变革以推翻现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建立全新的制度和秩序。
革命的特点是强调彻底的改变和推翻现有的制度,通常伴随着社会动荡和冲突。
改革革命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社会现状。
两者的不同在于手段和程度的不同,改革倾向于在现有体系内进行调整和改进,而革命则追求彻底的变革和重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对革命与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不断涌现。
文章分别从革命与改革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不同学派、学者对革命与改革的不同理解;自己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及如何对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革命改革哲学
一、导言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曾发生过众多革命、改革,如梭伦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国辛亥革命等,这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因此,不同人对革命与改革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要革命,不要改革;有的认为要改革,不要革命。
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革命与改革, 既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本体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笔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如何理解革命与改革。
二、革命与改革
(一)革命和改革的概念
1.革命
革命即社会革命,是指先进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它是对既存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与思想意识形态进行的根本性变革与重构, 从而
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实现社会形态质变和飞跃的阶级斗争。
任何类型的社会革命, 它都能直接地解放生产力, 调动人民群众
的历史主动性,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改革
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由统治阶级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历
史活动。
它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新举措。
3.革命与改革的关系
革命与改革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形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是它们都主张变革现存的政治制度模式,都能起到
变革社会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可以从它们的背景、方式、根本目的、对生产力影响四个方面分析。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革命是为了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
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不同学派、学者对革命与改革的不同理解
1.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对于革命,正如马克思所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对于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
马克思主义虽然主张革命,但并没有反对改革,而是把改革看做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
同时,把革命与改革作为变革社会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其比较辩证地看待了革命与改革。
2.李泽厚、刘再复学者的理解
在《告别革命——回望20世纪中国》这本书中,李泽厚和刘再复这两位学者阐述了对革命与改革的理解。
他们给革命下的定义是:“革命是指以群众暴力等激烈方式推翻现有制度和现有权威的激烈行动。
”他们认为“革命不一定对,改
良不一定错”。
他们从假设的基础出发,得出了“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结论”,理由是“保留一顶王冠然后再制度上加以改革,可以避免暴力革命,可以避免使社会陷入致命的混乱,可以减少许多痛苦和灾难”。
他们认为清王朝虽然已经腐朽,但这个形式的存在有很大意义,即宁要一个坏政府,也不要无政府。
3.亨廷顿的理解
亨廷顿认为:“革命是剧烈的、根本性的、暴力的对国家内部价值观、社会神话、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变革。
因此革命可以区别于叛乱、起义、政变和独立战争。
”“在领导、政策和政治制度方面发生范围有限而又速度和缓的变化,则可以定义为改革。
”
三、自己的理解
(一)革命与改革的理解
我认为革命与改革是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形式,两者缺一不可。
革命与改革有如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两个轮子。
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革命彻底解决这一矛盾,如通过革命推翻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比如说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俄国的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沙皇、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还未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时,我们可以通过改革缓解、调和这一矛盾,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最终消除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
再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它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农村、城市进行改革,并对外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东方巨龙的腾飞。
革命与改革是相互渗透的。
改革可以延缓革命的到来,使社会维持一个较长期的稳定,而革命成功后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巩固革命的成果。
改革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变不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政治制度,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旧的特权阶层作出妥协,从而避免激烈的冲突和革命,但改革也可能会引发革命。
当人们的处境因为改革而有所改善时,便会要求更多更大的改善,并且更能体会现实政治的弊端和现政府的种种缺点,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改革陷于停顿,不满情绪就可能爆发,即发生革命。
(二)对待革命与改革
既然革命与改革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革命与改革呢?
我认为既不能过于看重和推崇革命,又不能过于看重和推崇改革。
我们要综合、辩证地对待它们,根据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国情和环境对它们进行选择。
我们不能告别革命,也不能告别改革,应该让革命与改革二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让
它们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对于改革与革命的选择,体现了哲学范畴的量变与质变、渐变与飞跃的关系,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 每次否定都比前
次有了新的内容, 新的内容和道路的选择体现的是社会的探索与
进步。
事实上,革命和改革是相互渗透的,有时革命中有改革,有时改革中有革命,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其所处的地位不同。
比如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较稳定的环境去发展,所以就现在的时代、阶段、国情、环境来说,我国应以改革为主导,不要轻言革命。
四、结语
革命是自下而上的用暴力的方式摧毁旧制度, 是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 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
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用和平的方式改造旧制度, 它并不改变社会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性质。
我们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正确地理解和对待革命与改革,让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人类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斯大林.论中国革命问题[m].群众书店,1949.
[2]庆勇.仰望天穹:改革思辨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