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笔记根据中国农大的课件整理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创立植物“生长要素”的探讨(1630-1750):Van Helmont,柳条试验证明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

Glauber,畜粪分析,田间试验证明植物能从一种叫做“硝”的物质中吸收营养物质。

Woodward,不同来源水分试验---土壤中有营养物质。

Tull,土壤耕翻实践---土壤颗粒大小的影响。

植物营养物质的探寻(1750-1800):Home,空气、水、土、各种盐类、油、“固定形态的火”。

Wallerius,Dundonald,腐殖质学说,认为石灰,碱类和其他含盐物质为间接作用。

Jan Ingen-Housz,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与浊化,光的重要性。

Jean Seenebier,1782,解释柳条试验,----“固定态”空气。

植物生理学的创立(1800):De Saussure,空气与植物的关系。

氧气,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实质。

植物氧及碳的来源。

植物灰分及其成分-土壤只能为植物供应很少的一部分养料,但不可缺少。

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1840):Boussingaault,田间多年轮作试验,养分平衡分析。

Leibig,1840,化学在农业及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

李比希的主要功绩: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 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把化学运用于农业,使化学融于农业科学之中。

推行新教法,重视实践和人才培养。

他所提出的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缺点和不足: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豆科植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过于强调了矿质养分的作用,对腐殖质的作用认识不够。

植物营养学1-12章

植物营养学1-12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理论指导→合理施肥→良好的营养环境→高产优质3. 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施肥或改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为手段,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肥料(fertilizer)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农作物产量;(2)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土壤反应、土壤生化特性等)(3)改善农产品品质:氮——提高谷类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磷——改善糖料作物、淀粉作物、油料作物等的品质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如:①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②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③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④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⑤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⑥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3. 肥料的来源、分类和种类来源: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资源;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

分类和种类:按组分分:有机肥和无机肥(矿质肥)按来源分: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速效肥和迟效肥4. 肥料施用与环境和人的关系例子:氮素在环境中的行为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0年,柳条试验,“水的营养学说”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一)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完整版)高级植物营养学考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级植物营养学考题及答案

1根系的形态及其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及其功能1) 根系在形态上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其中直根系由主根与侧根组成,而须根系由若干不定根组成,另外还有许多的特殊根系,如肉质根(萝卜)和支柱根。

2)根系的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侧面去分析:纵向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根尖、根冠、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根毛区和成熟区。

横向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层、微管柱、韧皮部、根冠3) 根的功能:表皮层:构成皮组织系统,皮层:通常只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的最内层分化为内皮层,而靠外的一层或几层分化为外皮层,其中内皮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及溶质在根中的运输。

微管柱:体内水分和无机物运输,信号传导及机械支持等。

韧皮部:使微管植物将茎叶系统光合产物运输到根、茎、花、果实等器官。

根冠:保护根系分生组织,协助根系向下层穿透,物理与化学信号的感知部位。

2试述侧根及根毛的发生、形成部位和影响因素,及对矿质养分吸收的重要性?1)发生、形成部位:侧根发生于中柱鞘,根毛外表皮;2)影响因素:侧根:a土壤养分状况b土壤微生物,包括一些内生菌c土壤含水量d激素种类及浓度e 病原体根毛:a土壤湿度b土壤通气状况c土壤质地d生长物质3)重要性:除了一些水生植物和特殊情况下的叶面施肥外,植物主要靠根系和根毛吸收养分和水分。

因此,侧根和根毛的发生数量和发生时间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

一般来说,侧根和根毛发生越多,植物的吸收功能越强,尤其是当养分缺乏的时候,植物生长更多的侧根和根毛,扩大吸收面积,能吸收更大范围的养分。

3内外皮层对根系吸收和运输水分及矿质元素的影响水和矿质养分进入外皮层后,可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向内皮层运输,到达内皮层后由于其有凯氏带的阻隔,不能直接进入中柱,而必须先穿过内皮层细胞原生质膜转入共质体途径,才能进入中柱。

4质外体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何作用1)质外体是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空间组成的体系。

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a水分,矿质养分运输的重要途径,可贮存、活化养分。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粮食产量(万吨 万吨) 粮食产量 万吨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营养研究的人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643年-1648年, 年 年
柳条试验
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
11.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美国的爱泼斯坦(E. Epstien)在 在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年 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12.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 研究植物 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植物- 互关系; 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 在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 一书总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 究的热点
二、肥料 (fertilizers)
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 含义: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硝酸钾
磷酸二氢钾
窑灰钾肥



叶绿素的中心原子 镁的主要功能是作为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卟啉环的中心原子,当镁 原子同叶绿素分子结合后,才具备吸收光 量子的必要结构,才能有效地吸收光量子 进行光合碳同化反应。 调节蛋白质的合成
酸性土壤,或连续钾肥,或大量施用硝酸钠 及石灰的果园常发生缺镁症
玉米缺镁
作物体内的正常代谢要求各种营养元素浓度 保持相对的平衡,否则会导致代谢紊乱使作物受 危害。一种营养元素过量时,常会抑制另一种营 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这就是营养元素间的“拮 抗”现象。 在营养元素间,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当 施肥不合理使某种营养元系严重过量时,这种拮 抗现象就会导致其它某种营养元素的缺乏。


土壤理化性状不良,如土体僵实、有障碍 层、地下水位高、平整土地引起的土层混 乱、土壤质地偏轻、阳离子代换量小等, 都容易对作物造成营养元素缺乏的危害。 不良的气候条件如低湿、多雨或少雨 等也会降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浓度而 危害作物。
作物营养缺乏因素
2 施肥不合理使土壤营养元素比例不平 衡导致的某些营养元素相对缺乏
目视诊断法

目视诊断就是根据缺乏症状进行诊断的一 种方法。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引起植物 营养失调。
作物缺素
Fe
典型病害 黄化(白叶)病 梢枯病 花而不实症 心腐病 缩果病 溃疡病 褐心病 穗而பைடு நூலகம்实症 果而不仁症 石头果 条纹病 顶枯病 颗粒不实症
敏感的作物 豆类、花生、果树 油菜、柑橘、枣树、棉花 甜菜 苹果 萝卜 大头菜 小麦、大麦 花生 柑橘 大豆、玉米、燕麦 谷类作物 谷类作物



稳定细胞壁
保持细胞完整性,缺乏细胞内物外渗,增 加乙烯,加速组织老化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掌握李比希的三个学说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了解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等作用。

3.李比希创立的矿质营养学说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在实践上,促进了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施肥。

5.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施用最小养分。

6.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指导,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7.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

8.讨论题:简述植物营养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提高农作物产量;(2)改善农产品品质:氮——提高谷类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磷——改善糖料作物、淀粉作物、油料作物等的品质,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了解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掌握植物的有益元素了解1.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必要性、专一性和直接性。

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7种,其中NPK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Si对于水稻、Na对于甜菜、Co对于豆科作物、AI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6.讨论题:为什么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答: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 植物对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比较多,但土壤所能提供的数量却比较少,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植物需求,因此,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植物的营养特性了解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掌握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了解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了解/掌握施肥方法与施肥原则了解/掌握1.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植物营养学302512413

植物营养学302512413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
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 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 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表4 良种和地方种小麦对养分吸收的差异
单产 国 品种 (吨/ 家 公顷) 地方 2.8 德 种 国 良种 6.0 地方 2.2 印 种 度 良种 6.0 养分吸收量 (公斤/公顷) N 84 P2O5 36 单位产量养分吸 收量(千克/100 千克) P2O5 1.29 K2O 2.67
K2O N 73 3.0
二.植物营养与肥料在农业中的作用
1.提高农作物产量 2.改善农产品品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4.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5.补偿耕地不足
1.提高农作物产量
• 粮食的“粮食”----肥料 • 尽管农业生产依赖于诸多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依赖于作物品种、水利、植物保护等多种农业 技术的进步,但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作物 产量和品质的基本因素。 • 联合国资料:50% • 西欧:40-65% • 美国单产增加的原因:50-60%是肥料 • 中国52.35%(1978-1984),水稻40.8%,小麦 56.6%,棉花48.6%,油菜64.4% • 黄土高原地区平均46.63%,最高达79.86%;小 麦57.25%,玉米41.97%,水稻38.69%。(彭琳) • 使用化肥,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
营养物质
营养作用 吸收 运输 转化 利用
植物
营养物质和 能量交换
环境
4.肥料 (fertilizers)
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 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 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植物营养学纲要(上、下册)

植物营养学纲要(上、下册)

植物营养学(上册)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3、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5、李比希的功绩:①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标志着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真正建立,是植物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并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学的人:尼古拉斯3.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法国的农业化学家布森高4.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创始人:鲁茨5.植物营养学的奠基人及其三大学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三大学说: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养分归还学说6.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范畴:①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②植物根际营养;③植物营养遗传学;④植物营养生态学;⑤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⑥肥料学及现代施肥技术研究方法:①生物田间试验法;②生物模拟法;③化学分析法;④数理统计法;⑤核素技术法;⑥酶学诊断法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2、17种必须元素,哪些是大量、中量、微量,有益元素的概念及其对应的主要受益植物(1)必须营养元素分类:大量元素(0.1%以上)C、H、O 、N、P、K中量元素Ca、Mg、S微量元素(0.1%以下)Fe、Mn、Zn、Cu、B、Mo、Cl、(Ni)(2)“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

(3)Si 水稻、小麦、大麦Na 甜菜Co 豆科固氮植物Al 茶树3、根际的概念及其范围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根际的范围:1~5mm4、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及向根系迁移的方式(1)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a.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b. 养分进入质外体:指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

C. 养分进入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2)土壤养分向根部迁移的方式a.截获(Interception)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一、植物营养学定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overpopulaition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施硼肥改善草莓品质。

3、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

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三、李比希的三大学说:具体名称,以及各自的定义:1、矿质营养学说( Mineral element theory):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这就是著名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2、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ent Returns):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3、最小养分律(Law of the minimum nutrient):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四、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试验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五、植物体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控制的对某种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决定了该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

植物营养学完整版

植物营养学完整版

肥料:能向植物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化学物质的任何物料。

(理解:施肥是为了补充环境养分供应的不足;施肥并非简单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自然需求(还有特定经济目的)。

)施肥的正面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增加、平衡养分、矫正pH);人体健康(人体必需元素(54种)最终来自土壤)。

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氮素引起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中硝酸盐的富集,硝酸盐通过食物链引起人畜的硝酸盐中毒(高铁血脘症、消化道癌变);氮素的淋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的污染(三氮:NH3-N、NO2-N、NO3-N);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影响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氮肥用量;氮肥品种;钾肥的施用。

磷肥对环境的污染:磷素随地表径流可能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磷素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大气氟污染;施用时候可能带来重金属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污染。

有机肥对环境的影响:氮、磷的污染;病原菌的污染;重金属的可能污染。

大量元素:氮(0.04-0.3%)、有机质(1-2.5%)、磷(大多在0.05-0.15%之间)、钾(K2O 0.5-2.8%,地壳中为3.1%)。

中量元素:钙、镁、硫。

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硼。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半数缺钾,局部缺少中、微量元素。

肥料分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

有机肥料基本特性:养分完全,但含量低;养分释放速度慢,但肥效稳长;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有机营养;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

化学肥料基本特性:养分含量高,但种类单纯;养分释放速度快,但后效短;部分化肥长期施用可影响土质;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可引起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表层水富营养化等)。

微生物肥料基本特性: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改善植物营养;直接提供的养分量十分有限;辅助性肥料,不能代替有机肥及化肥的作用。

国外化肥发展四代:单质低浓度化肥(如硝酸钙)→单质高浓度化肥(如尿素)→化成复合肥料(如磷酸铵)→混成复合肥料肥料发展的趋势:高效化: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复合化:提高复合肥料在化肥中的比例;液体化:发展液体肥料;缓效化:延缓肥料施用后养分释放的速度。

植物营养学ppt

植物营养学ppt

或螯合物
素原子价的变化而传递电子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吸收: 是指营养物质由介质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
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两个过程: 即养 分离子向根部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一 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和途径
根系为主: 矿质元素
吸收养分最多的 部位是根尖以上的分 生组织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3 在胁迫条件下;如土壤干旱;养分有效性低;通 过叶面施肥及时补充养分;
4 在作物迅速生长期;通过叶面施肥补充根系吸 收的不足;发挥高产品种的最大潜力;
5 施用叶面喷肥;在蔬菜作物上可减 少推荐施氮的25%;而维持同等产量; 从而减少土壤残留矿质氮和植物体 内硝酸盐含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6 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活
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 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 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 必须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
C H O N P K Ca Mg S 占植物干重的0 1%以上
C 1800 N1804 P ;K; Ca; Mg ;S 1938
五 土壤反应
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 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吸收阳离子 多于阴离子;
来自土壤溶液中的磷 与植物中天然醇类进行酯化作用,磷酸酯 酸盐、硼酸和硼酸盐、 参与能量转换反应 硅酸盐
来自土壤溶液的离子
一般功能:形成渗透势
特殊功能:使酶蛋白的构造成为最佳状态 ,以利酶的活化作用。两种作用物之间的 桥梁联结,使非扩散和扩散的阴离子平衡
来自土壤溶液的离子 主要以螯合物结合于辅基内,通过这些元
磷酸化载体+离子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知识(一)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1.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2)中量营养元素Ca、Mg、S;(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植物营养学知识(二)植物如何吸收养分1.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植物所获得的养分大部分是通过根系的吸收获得的,根部营养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与保证。

(1)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1)通过交换吸附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离出的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①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根部内部,质外体是指植物体内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所构成的允许矿物质、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开放性连续体系。

离子经质外体运送至内皮层时,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分)最终必须经共质体途径才能到达根部内部或导管。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玉米缺硫叶片呈淡黄色,随后茎变红,叶片较小
二、含硫肥料的种类与性质
(一)石膏
石膏是重要的硫肥,也是碱土的化学改 良剂 NaCO3 + CaSO4 ―→ CaCO3+Na2SO4 生石膏 即普通石膏,由石膏矿石直接粉 碎 而 成 , 其 主 要 成 分 为 CaSO4· 2H2O , 含 S18.6%,微溶于水。 粒径愈细,改土效果愈好,也愈易为作 物吸收。一般,农用生石膏以通过 60 目 筛孔为宜。
三、石灰肥料的作用
供给作物钙、镁营养 中和土壤酸性,消除铁锰毒害 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增加微生物活性 铁磷、铝磷和钼的有效性增加 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

三、石灰肥料的作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植物镁素营养与镁肥
一、镁的营养作用
㈠ 镁的含量和分布
一般植物体内镁的含量约为干物重的 0.5%左右,一般定型的叶中镁的含量为 0.2-0.25%,低于0.2%时可能会出现缺 镁。 通常豆科作物的含镁量为禾本科作物的 2-3倍。从植株的部位看,种子含镁较 多,茎叶次之,而根系较少。作物生长 初期,镁大多存在于叶片中,到结实期, 则转到种子中,以植酸盐的形态贮存。
作物植株的 N/S 比可作为诊断是否需要 施硫肥的参考指标 禾本科作物的N/S比为14:1 豆科作物为17:1 若 N/S 比大于上述临界值,即表明作物 缺硫,施用硫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硫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硫虽然不是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但硫能影响叶绿 素的形成。

㈡ 硫的营养功能

调节氧化还原过程 半胱氨酸和胱氨 酸分子中含有- SH 基和- S - S -基, 这两种氨基酸的相互转化,能调节作 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SH 愈多, 作物抗寒和耐旱性愈强。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1. 根的氧化力 根的活力 根的吸收能力



如水稻,具有 氧气输导组织,向根分泌O2
乙醇酸氧化途径,根部H2O2形成O2
新生根--氧化力强--Fe(OH)3在根外沉淀--根呈白色
成熟根--氧化力渐弱--Fe(OH)3在根表沉淀--根棕褐色
老病根--氧化力更弱--Fe(OH)3还原为Fe2S3 --根黑色
大麦根尖纵切面
双子叶植物根立体结构图
• 从根的横切面从外向根内可分为表皮、(外)皮 层、内皮层和中柱等几个部分
大麦(Hordeum vulgare) 根的横断面
Picture by Jim Haseloff
对于一条根:
分生区和伸长区:养分吸收的主要区域 根毛区:吸收养分的数量比其它区段更多
原因:根毛的存在,使根系的外表面积增加到原来的 2~10倍,增强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60000
0.1
-
0.6
-
20
-
50
-
100
-
20
-
100
-
-
0.1
-
0.2
-
0.2
-
0.5
-
1.0
-
1.5
-
45
-
45
-
6
1.1
Relative amounts of essential elements in plant tissues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
C、H、O --天然营养元素 非矿质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
根的颜色
根的代谢活动
根吸收养分的能力
2. 根的还原力
--对需还原后才被吸收的养分尤为重要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6.中量元素:钙、镁、硫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镉(Cd) 铅(Pb) 铬(Cr) 砷(As)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第二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Part1Part2)第三节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一节肥料的科学施用第二节肥料的科学管理(Part1Part2)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第一节酸性土壤 (Part1Part2Part3Part4)第二节盐渍土 (Part1Part2)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Part1Part2)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绿色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根或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的躯体或转化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实质上,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这表明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或者说,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养分)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粮食生产不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也要为副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工业生产(糖、酒等)提供原料。

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7年以后,我国化肥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化肥生产量和化肥进口数量的逐年增加,粮食总产量也随之迅速上升(图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大量元素:C、H、O、N、P、K、Ca、Mg、S(其中,Ca、Mg、S是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Fe、B、Mn、Zn、Cu、Mo、Cl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在土壤-植物间的供求矛盾大,常需施肥补充。

3.试述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必要性,并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

答:温室和大棚:因通气不足CO2浓度常降至很低,增施CO2肥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增产技术。

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4.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有哪些?答: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有:①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或POX)。

②抗氧化剂系统: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

此外,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还有细胞色素、甘露糖醇、氢醌、胡萝卜素等。

5.试述N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N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农产品品质?答:N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①N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

②促进并调节植物生长③影响农产品品质:影响农产品中粗蛋白含量(增加N素供应(尤其生长后期)可增加农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但在评价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时应慎重。

);影响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产品中NO3-和NO2-是近年来引人注意的主要品质指标)④影响植物的抗逆性6.高等植物可吸收利用的N 素形态有哪些?答:无机态:NO 3--N 、NH 4+-N (主要) 有机态:氨基酸、酰胺、尿素(少量)7.试述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成氨的主要过程;哪些因素可影响硝酸盐积累?答:硝酸盐还原成氨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①硝酸还原酶(NR):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NAD(P)H 作为电子供体,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最后由钼辅基将电子转移给硝酸根,使它还原为亚硝酸根)②亚硝酸还原酶(NiR) :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以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作为电子供体,转移给亚硝酸,使亚硝酸根还原为氨)影响植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①植物种类:蔬菜:叶菜类>根菜类>瓜果类;牧草: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一般植物:茎/叶>根>种子。

②氮肥用量及施氮时期③光照④其它因素(微量元素供应、伴随离子)8.植物吸收NH 4+与NO 3-对介质pH 有何影响?答:NH 4+吸收特点:释放等量的H +,使介质pH 值下降。

吸收NO 3-,介质pH 缓慢上升,较安全;吸收NH 4+,介质pH 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9.植物缺氮会产生哪些主要症状?答: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第三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些特点?选择性,累积性 ,基因型差异2.什么是质外体与共质体?什么是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质外体—— 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 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非扩散负电荷的影响,养分离子以杜南扩散和交换吸附的方式被固定,不能自由移动的那部分区域。

3.何谓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

不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

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且具高度的选择性。

4.离子跨膜吸收的方式有哪些?简单扩散运输,离子通道运输,载体运输,离子泵运输5.写出养分离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并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v —— 吸收速率 ( μmol · g-1 · h-1 )v = K m + [S] V max · [S]Vmax ——最大吸收速率( μmol ·g-1 · h-1 )[S] ——介质离子浓度( mmol ·L-1 )Km ——吸收速率常数(mmol ·L-1 )6.介质pH如何影响植物对阴,阳离子的吸收?偏酸性介质:吸收阴离子> 阳离子偏碱性介质:吸收阳离子> 阴离子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7.什么是拮抗作用及协助作用?什么是维茨效应?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

Ca2+具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因而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称“维茨效应”。

8.在植物营养期中有哪两个关键需肥时期?(1)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2)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9.什么是根外营养与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时养分如何进入植物体内?根外追肥效果与叶片类型有何关系?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的概念—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气态养分—通道:气孔矿质养分—通道:角质层、外质连丝叶片类型与单子叶作物相比,双子叶作物叶面积大,角质层薄,溶液中的养分较易被吸收。

叶片背面比正面更易吸收养分。

第四章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什么是养分的短距离与长距离运输?其运输途径各有哪些?养分的横向运输(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养分的纵向运输(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

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2.试述养分进入木质部“双泵模型”的含义“双泵模型”认为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需要2次泵的作用:●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胞膜内,进入共质体;●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质部导管,进入质外体。

3.试述木质部运输的动力和方向动力●根压:力量弱,持续。

蒸腾作用:力量强,养分木质部运输的主要动力,但在一天内有阶段性。

方向根压和蒸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

4.试述一些因生理性缺钙引起的植物病害如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的产生原因茄果类的番茄在结果期若遇较长时间的低温或阴雨天,蒸腾强度低,常会发生果实生理性缺钙而出现脐腐病。

白菜缺钙的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内叶叶尖发黄,呈枯焦状,俗称“干烧心”,又称心腐病。

5.养分在韧皮部运输有什么特点?韧皮部运输的特点养分在活细胞内双向运输;以下行为主,受蒸腾作用的影响较小。

6.养分如何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转移?木质部经过顺浓度梯度的渗漏作用进入韧皮部,韧皮部经过逆浓度梯度的转移细胞进入木质部7.什么是养分再利用?包括哪些过程?再利用的概念: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再利用过程第一步:养分激活养分离子在细胞中被转化为可运输的形态。

第二步:养分进入韧皮部被激活的养分从木质部导管通过主动运输转移至韧皮部进行长距离运输,到达茎后,养分可进入木质部向上运输。

第三步:进入新器官养分通过韧皮部或木质部运至靠近新器官的部位,再经过跨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卸”入需要养分的新器官细胞内。

8.养分再利用与缺素症最早出现的部位有何关系?营养元素移动性再利用程度缺素症出现部位N P K Mg 大高老叶S Fe Mn Zn Cu Mo 小低新叶Ca B 难移动很低新叶顶端分生组织第五章1.什么事土壤养分的供应强度、容量及缓冲因素?答:土壤养分强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土壤养分容量: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缓冲因素: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2.土壤养分到达根表有哪些途径?Ca2+、Mg2+、NO3—、H2PO4—、K+、NH4+等各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到达根表?答:(1)主动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2)迁移:①质流(数量多、距离长)②扩散(速度慢、距离短)钙、镁和氮(NO3-)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